第一篇:美国人的读书态度读后感
偶然的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名为《美国人的读书态度》的文章,这使我对“读书”一词有了新的认识。
文章写了中国人和美国人截然不同的读书态度:中国人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美国人则视读书为一件平常事,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读书。文章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读书态度,要把读书看成一件平常事,轻松、快乐地学习,这才是读书的真谛。
掩卷沉思,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把读书视为一件神圣的事。《幼学诗》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此,也就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在我看来,这不免有点过于隆重。
想想雷锋,他是一个解放军战士,但是他平时都把书放在口袋里,一有时间就掏出来读,日积月累,所得的知识也就多了,这就是所谓的“零存整取”吧!再看看现在的人,不肯读书还为自己开脱:“学习这么紧张,作业这么多,叫我怎么有时间读书?”“白天我要上班,晚上回家太太还要设麻将局,让我怎么读书?”其实,一个真正肯读书的人,不要说旁边有人打麻将,就算是旁边有人打架也照读不误。
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也还是有的。”读书,就是要学会利用时间,随时随地读书,积少成多,以便“零存整取”。最重要的是,要把读书视为一件平常事,使它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汲取书中的精华。
第二篇:《美国人的读书态度》教案
《美国人的读书态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观点,认识正确的读书态度。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比、讨论、分析美国人与中国人读书态度的不同及其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培养学生将读书当成生活一部分的习惯。
教学重点:
明确美国人与中国人读书态度的不同。教学难点:
理解美国人与中国人读书态度不同背后的文化因素。教学方法:
诵读、比较、讨论。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在拿到一本好书、很想读的时候,会选择什么样的环境下读呢? 我们来看看美国人是怎么读书的。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整体把握。
学生默读课文,注意字词音形义,并思考:本文论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明确:作者以美国人的读书态度来阐述中国人和美国人读书态度的不同。
三、研习课文。讨论:
中国人与美国人的读书态度有哪些不同?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概括说明中美读书态度的不同特点。
中国人与美国人为什么会存在如此不同的读书态度?中国人把读书看得太隆重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上分析。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中国人 隆重 书房 宁静 特殊
(对比)将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美国人平常 厨房 喧哗平凡
在写法上,本文采用哪些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对比,举例)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通俗、平和、亲切、幽默、生动,多用设问和引用)
四、总结拓展。
总结全文观点和写法。
请学生谈谈对中国人或美国人读书态度的看法,并谈谈自己支持哪一种读书态度。学生依次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题。
2、完成本课同步练习。
第三篇:美国人的历史的读后感
底层的力量
——读《美国人的历史》有感
“政府当局‘每每看来它似乎已经取得成功,它认为人民已经被诱惑或被征服之时,民众却每每又骚动起来反抗了。’”
这是写在《美国人的历史》一书封底的一句话,说出这句话的人就是这本书的作者霍华德·津恩(Howard Zinn)。同时,在封底,译者认为“津恩先生这部历史著作,一改传统的历史著作,向我们描述了美国社会中下层人民的反抗史。”
《美国人民的历史》是一部反主流的美国史著作。作者霍华德·津恩是波士顿大学资深教授,他一改传统的历史记述,充满敬意地向我们描述了美国社会中下层人民的反抗史。《美国人民的历史》运用大量的、触目惊心的、鲜为人知的史料,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历史的另一面,从而帮助我们全面地看待历史,看待现实。霍华德·津恩是美国左翼历史学家,政治学者,社会评论家,剧作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美国民权、反战活动中相当活跃他的著作颇丰。代表作为《美国人民的历史》(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试图从美国下层人民、弱势群体的视角和社会活动挖掘“另类”史料,考察美国的历史和传统。这本书一改从前我们所接触的那些关于美国历史的著作,它从普通人而非政治和经济精英的视角来讲述历史,其主角不是征服者、统治者、政客和资本家,而是印第安人、黑奴、劳工、妇女以及逃犯、示威者、骚乱者、拒服兵役者,讲述的是那些反对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的勇士的历史,是那些为争取劳工权利而领导罢工斗争的工人领袖的历史,是那些反对战争和军国主义的社会主义者及其他人士的历史。虽然书中的某些观点会显得过于偏激,如津恩先生在书中说:“所谓‘美利坚合众国’,从来就不是一个代表着全体人民一致利益的共同体,而是统治阶级掌握的政府通过政治、文化手段,把人民笼络起来的一张大网。”„„等等的观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从一个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角度重新塑造了美国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让我知道那个叫美利坚合众国的陌生又神秘的国度一路走来,并不是我从前认为的那么的正义,在那个地方同样存在着压迫,抗争,痛苦,血与泪。读完了这本书让我对“美国”这个地方有了更多的认识,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的具体鲜明,更加的有血有肉。
本书开篇即用生动且形象的方法详细描述了英国人人侵北美的情景,并引用了讲述了殖民统治者对原始部族进行残暴的屠杀和掠夺的过程。在叙述这个过程的时候,作者不仅使用了大量的文献,同时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这些行为的强烈谴责,与历史中那些光辉形象的蔑视与鄙夷,因此他说:“我更愿意尽可能的向人们讲述阿拉克瓦人眼中的美洲发现史;奴隶眼中的宪法;彻罗基人眼中的安德鲁·杰克逊;纽约的爱尔兰后裔眼中的美国内战,开小差的爱尔兰后裔逃兵眼中的墨西哥战争;罗厄耳纺织女工眼中的工业制度的兴起;古巴人眼中的美西战争;吕宋岛上的黑人士兵眼中的征服菲律宾之战;南部农民眼中的“镀金时代”;社会主义者眼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平主义者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哈莱姆黑人眼中的“新政”;战后拉丁美洲“皮恩人”眼中的美利坚帝国等等。”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想是:我们从前所认识的,所知道的,不一定是全部且全面;我们所认为是正义的,所理解是理所当然的,有时候却不一定是那么的正确。
窃以为,不仅仅是美国或者是中国,整个世界的发展历程乃至整个人类的进化史都是由不断的压迫与反压迫组成的,即使是现在,也只是下一个反压迫开始前的黑暗罢了。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战争发起的最根本原因是压迫,有压迫就会有反抗。那么纵观整个世界史,通常被压迫的一定是底层的贫苦大众,而草根阶层的组成人数是最多的,那么如果他们进行反抗的话,可想而知,力量,一定是最大的。举个例子,几年前,美国的“占领华尔街”事件不就说明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个现在,不公平的事情还是存在的。参与者认为当前美国的经济问题是华尔街的金融人士贪婪造成的。所以他们要求改变现状,从华尔街出发,整体上摆脱当前的困境。而为什么这件事情没有在最终发展为流血事件又或者是跟严重的战争呢,在我看来,是因为政府意识到了那些“底层的力量”,他们恐惧现在所拥有的会被剥夺,从而做出的一些有关的措施罢了。但是时间一长,我们的统治阶层也会松懈,也会以为草根阶层被完全催眠而加大力度的去剥削他们的权利。那时,就是底层的力量所起作用的时候了。而在未来的什么时候这种压迫与反压迫会终止呢?我觉得这种景象的出现必须是建立在没有统治阶层,没有种族歧视,没有性别压迫并且没有束缚的基础上。只要每个人的身份是平等的,不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人将心比心,懂得换位思考,知道伤害别人最终会使得自己受到伤害,一切行为从自己的良知出发,在那个时候,马克思说的社会主义社会才会出现。
不要忽视底层的力量,它们就像沉睡的老虎,你可能会以为它是小猫而肆意伤害,但是当这种力量苏醒的时候,它所带给你的可能是你所做过的万倍或不可数。
第四篇:《态度》读后感
《态度》读后感
文中说:“茶叶因沸水才能释放出深蕴的清香,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 ”
是的,当你沮丧的时候请记住,很多人都是在沮丧的时候选择了放弃,结果他们就永远的被命运抛弃了。每个人在生活的路上都会有苦恼产生,记得!逃避是最懦弱的表现,也许我们很讨厌现在的工作,甚至很讨厌现在的生活,但你要记住,这并不是老板或单位领导的错。
老板没有逼着你来他的公司上班,领导也没有强迫你在他的手下吃饭。当初,是你主动应聘到了这家公司;或者,是你托了关系好不容易才挤进了这家单位。你的历史,是你自己写成的。
有时候,我们应该站在老板或领导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你挣人家的钱,拿人家的薪水就得给人家一个交代。这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也是良心与道德的问题。如果你的员工偷懒懈怠,你做何感想?再从自己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想做一番事业,那就应该把眼下的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应该有非做不可的使命感。你也许认为自己志向远大,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而不适合做这些具体、琐碎的小情。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连这些琐碎、具体的事情都做不好,你又怎么可能去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呢?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你之手。一个天性乐观,对工作充满热忱的人,无论他眼下是在洗马桶、挖土方,或者是在经营着一家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深切的兴趣。对工作充满热忱的人,不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会像希尔顿一样:哪怕是洗一辈子马桶,也要做个洗马桶最优秀的人!
在人生职海中,有一些人总是在“找”一份好工作,结果似乎总是找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真的有那么好的工作,那么目前拥有这份好工作的人,为什么要将这个宝贵的机会让出来呢?
知识可以不断的积累,可是一种习惯是无法积累的,我很幸运!现在正拥有一个好领导,他可以帮助我改变习惯,学习他身上的好习惯,也许等我坚持两年后,无论走到哪,做什么,都一定会成功的!
第五篇:态度读后感2
《态度决定一切》读后感
看了这本人生励志书籍后,我突然觉得这本书就是人生的指南,它能提高你对生活的感知,帮助你确立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定位。书籍里罗列了形形色色的任务实际,都是身边的一些平常的人做出的不平常的成果,这就是态度决定一切,以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的每一天。
我认为在工作中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态度是你的竞争力,并且是第一竞争力,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卓越的工作态度就是你的第一竞争力。积极的态度才能将你推向成功的顶峰,正确的工作态度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其次就是要端正态度,不要为自己找借口。爱岗敬业,用积极的态度工作,不要把问题留给别人,推卸责任。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
《古兰经》上有一则故事:一位大师隐居几十年练就了“移山大法”。一天,有人找到大师,请他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对着一座山念念有词,然后大声叫道:“山过来,山过来!”可那座山仍岿然不动。于是大师走向了那座山,说道:“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吧。”这就是“移山大法”。山不过来我过去,短短七个字道出睿智的人对待生活、对待困难的态度。这是一种宽广的胸怀,一个良好的心态。聪明的人要学会适应,并在适应事物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潜能,改造环境,获得快乐,而不是自怨自艾,悲观彷徨。
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对事物的看法我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人抱怨生不逢时或大志难舒。确实,在目前的经济水平下,相当一部分人的职业可能不是自己感兴趣的甚至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内。但与其无奈感叹,不如积极面对。努力去发现职业的可爱之处、意义所在,把自己融入其中。保持心态平衡的最好方式就是面对现实,根据现实设定自己的目标,选择做一个积极、正面的人。在工作中投入热情和专注,坚持学习并学以
致用。
读了《态度决定一切》这本书籍后,我才知道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不断前进,幸福就是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态度决定能力,态度胜于能力,端正态度,认真工作才能成就人生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