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刚健有为——高期待校园文化精神渊源 Microsoft Word 文档(推荐)

时间:2019-05-15 10:0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高期待校园文化精神渊源 Microsoft Word 文档(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强不息、刚健有为——高期待校园文化精神渊源 Microsoft Word 文档(推荐)》。

第一篇:自强不息、刚健有为——高期待校园文化精神渊源 Microsoft Word 文档(推荐)

高期待性校园文化的精神渊源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电子工程系 顾玉萍)

摘要:高期待性文化本身只是一个概念,不具备可操作性,必须寻找具有高期待性特征的文化资源作为依托。本文从三个具体的层面论述儒家文化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精神,努力发掘这一精神的高期待性特征和对职校学生的意义,为高期待性文化找到其精神渊源。关键词:儒家文化;自强不息;

高期待性文化是承受者对其抱有高期望,同时能给承受者带来积极效应的文化,“充满鼓励、激励,充满关注、鼓励成功,有共情共同体验的文化”。[1] 这仅仅是一个概念,不具备可操作性。必须寻找一种文化资源作为依托,这种文化资源,必须是我们自身拥有,具有高期待特征的。

我们的民族文化不仅是文化经典,更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国人行为准则的规范,已经内化为我们的信仰,甚至已经融入遗传基因,融入世世代代国人的血脉之中。在历史发展中儒家文化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在这里我所论述的儒家文化主要限定于先秦时期,属于文化的原发时期。此时儒家的文化性质和精神内核已经确立,而且还处于“百家争鸣”时期,经过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改造还比较少,属于自由学术层面居多。

儒家学者“在论述人生的道德行为、价值取向时,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突出的特点,则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2]。这是最能与高期待性文化精神相契合的。儒家学者认为 “天地之大德曰生” [3],宇宙的根本性质是“生生不息” [4]。人应该效法天地宇宙,用“天人合一”的精神,培养自己生生不已、刚健自强的主体精神,也就是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张岱年先生就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集中表现于《周易》的两个命题上,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6],亦即“自强不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特征。自从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已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与品格。这种积极有为的进取精神、价值取向,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素质。

孔子一生为道而学、为道而教、为道而施,周游列国,磨难重重,生活艰难,从无担忧。孟子“吾养吾浩然正气” [7],“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8],这种豪气一直震撼着中华民族的奋斗、自强的心理。正是这些儒学大师们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才最终定格为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一种品格——无论在怎样的逆境下,都能发奋图强,终成大业。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先秦时代到现在都为全社会所接受,不仅对于知识分子,而且对于一般百姓也产生着强烈的共鸣。

自强不息的精神具体可体现在刚毅有为、独立不依的人生态度、人贵有志、志不可夺的立志思想,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在为学和修养中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持之以恒,达到成功。

一、刚毅有为、独立不依的人生态度

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是坚强不屈之意;毅,是遇危难挫折而不改其志气,以坚定不移的意志追求崇高志向。这种坚强之毅力是实现“仁” 所不可缺少的品质,又最为难能可贵,故孔子又说:“吾未见刚者。”有人说:“申棖。”孔子说:“棖也欲,焉得刚?”[10] 孔子看来,人容易被外在的各种诱惑和自身的欲望所左右而做不到坚持自己的志向。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最难的就是战胜自己。而战胜自己,就是战胜自己庞杂的欲念,使其不能干扰自己的远大抱负。《中庸》十章说:“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11] 意思是说,真正的强是和而不流,中正不偏,坚持真理,不因困厄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将人生的患难看作磨练自己的试金石;强,体现的是行有道义、为道是从的独立不依的品格,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2] 刚、毅、强都是对自己志向的坚定不移的追求。这不是意气用事,是有着崇高伟大的理想作为内涵的,故孔子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3] 这就是自强不息,进退成败在己,能坚持就能成功,否则就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二、人贵有志、志不可夺的立志思想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4] 是孔子对匹夫之志的高度赞扬,晚

[9]

[15]年总结自己的治学经验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要“志于道”、“志于仁”、“志于学”,“仁以为己任” [16]。“志”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孟子也提倡“尚志”。他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日,持其志,无暴其气。”[17] 他要求人们要像“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 [18] 一样“志于道”、“志于仁”。这种志于道、志于仁,以及人贵有志、志不可夺的思想,成为许多志士仁人的坚强信念和人生追求。

在立志之时,“强调道德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勇毅力行的奋进精神” [19],强调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孔子说“为仁由己” [20],“人能弘道,非道弘人。”[21],“我欲仁,斯仁至矣” [22]。这里孔子肯定人具有行仁能力的,孔子认为人的观念、情感、信念和判断力等,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由社会政治地位所决定的,而主要是从实践、从学习中得来的,即“性相近,习相远也。”他以自己为例:“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23]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其对主体意志的自主选择能力的确认,强调主体在道德生活中的能动性、超越性,人能够在道德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从而达到“成人”(理想人格)。所以在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的时候,孔子强调要“志于仁”,志于道”并坚信“我欲仁,斯仁至矣” [24],显发了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另外荀子认为一个人立什么志,走什么样路,“则是其在我者也” [25]。这种选择的自由,是人发挥其主体性的表现。

理论上的充分论证和孔子个人为志向而执着追求的生命态度,激励了一大批有为的志士仁人,不畏困苦、不畏权势、不计个人得失,只为“修己安人”、“克己复礼”、“求仁”、“求道”而修为自己、安定天下。

在立好志后的生活态度上,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消极无为的生活。孔子虽然承认天命,但不是消极地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努力争取达到人力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孔子自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26]

。当时的隐者讥讽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27]。他自述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发愤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2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9] 孔子倡导积极有为的生活方式,他说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30] 认为博奕比无所事事还好些,这种反对无所作为的态度是非常明显的。孔予在不得志时,曾有过一些避世、出世的语 3

言,但这不是真话。实际上他是个主张积极入世并身体力行的人。他认为作为一个“士”,应该走出家门,做出一番事业,而不要缩于家园,囿于乡里,一事无成。对于那些胸无大志、无所作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整日空谈胡扯,不干点实事,“群居终日,言不及意,好行小惠” [31] 的人,十分反感,极力鞭挞,充分体现出其积极入世、干点实事的主张。

在实践志向的过程中提倡“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实干精神。孔子的一生具有强烈的实践品格,关注世事人生,主张学问要与生活结合起来,与世事人生结合起来,反对空谈或玄远空疏的学风。“巧言乱德” [32],“巧言令色鲜矣仁” [33],“是故恶夫佞人者” [34] 讨厌的就是那些巧言令色的人,认为“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34](《论语·先进》)。但是,“礼崩乐坏”日薄西山的现实却越来越不遂孔子之愿,鸿图难展,壮志未酬。但他没有认识到其志不得实行的原因是自己的主张不合时宜,而是慨叹“河不出图,洛不出书”,时蹇运乖,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即使这样,他也并未“乘桴桴于海” [35],没脱离现实,而是正视现实,把精力放到教授弟子和整理古代文化,尤其是编写《春秋》的事业上,以史明志。

总而言之,孔子的人生哲学不是消极封闭的自我雕琢和自我满足,而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社会实践。它强调个人的完善应以实现相应的社会利益为体现,把个人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人在为完善自我而奋进的同时,必须为实现社会利益而努力。

三、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儒家提倡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要求人具有与各种艰难困苦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意志。在遇到困难和障碍时,真自强者会不畏险阻迎难而上,意志不坚定则会知难而退。这样的人,只能靠投机和偶然成功,大多数都会因这种惰性与成功失之交臂。正因为千难万苦,方能显示出奋进者志向的远大和意志的坚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6]。孔子认为探究学问、追求理想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37] 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孔子自述一 4

生求学的经历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8] 他说自己是“发放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因此非常喜欢为学勤奋“见其进,未见其止”的颜渊,而严厉批评昼寝的宰予,说他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枵也!”[39] 如此严厉批评学生在孔子在孔子是不多见的,大概是看到学生惰于志气、不能持之以恒而十分失望吧。

在社会生活中,也正是由意志的不同,使人们在道德行为、人生道路、生活态度和方式等方面有不同的选择。正是由于意志的作用,使人们在其生命活动以及在对道德理想和完美人格的追求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坚持性、自制力和意志力。

综上所述:儒家文化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人生充满了关注、期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培养自己的理想人格,并在人生历程中,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完成自己的理想。这种精神和气节在当今物欲横流,普遍缺乏精神追求的大环境中,对缺少刚健、独立奋斗精神的年轻人具有特别重要的反观和激励意义。

孔子主张依靠自己的力量,刚毅自强,知难而进,去完善主体人格,鄙视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碌碌无为。这一点正是我们职校学生的普遍状态。面对学习,面对生活,束手无策,不求进取,甚至被困难击跨,自暴自弃,对社会、对他人产生了一种仇视心理,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在新的环境中,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人的精神状态十分关键。自强自信是一个人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原动力。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可以培育具有进取精神的人,儒家富有忧患意识,具有立志高远、刚健进取、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主张人以积极进取的姿态主动寻求自身的发展。我们应当借鉴这种优良传统,提升职校学生的进取精神,树立健康向上的学校风气,鼓励职校学生树立自己的信心。在整体社会认同度不高的情况下,职校学生在自我判断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完善的时候,在自认为他们经历了一场失败(所谓的“中考失利”),在社会片面观念和家长无法掩饰的失望情绪的影响下,有些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索性破罐子破摔,对自己降低要求。自认为低人一等,昂首仰望着所谓的白领、金领。在没有方向和没有目标的 5

生活中放纵着自己的青春。但是我们这些孩子也有自己的能力和未来,也有着五彩斑斓的梦想。不能就这样让他们的梦想湮灭在无所事事的放纵中。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够在激励学生的自信心方面做一点事情。我一直鼓励学生们不要让自己沉浸在过去的阴影中,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只要我们积极奋斗,只要我们存有希望,未来还在脚下。我希望能够做一位能够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圆梦的教师。

注释: [1]庄宏.2012年江苏省德育骨干培训班讲座[z].南京:2012 [2]姜国柱.儒家的自强不息论[J].北京:中国文化研究 2000,4:34-40 [3] [4] 《周易·条辞传》 [5] 《易经·乾卦》。

[6] 张岱年.《文化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36 [7] [17] 《孟子·公孙丑上》

[8] [18] 《孟子·告子》 [9] 《论语·子路》

[10][26] [39]《论语·公冶长》 [11] 《中庸》

[12] 《孟子滕文公下》

[13][22][32] 《论语·里仁》 [14][36] 《论语·子罕》 [15][38] 《论语·为政》 [16] 《论语·泰伯》

[19]高丽波.孔子的立志思想 [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8 [20] 《论语·颜渊》

[21] [32] [33]《论语·卫灵公》 [23][24] [27] [28]《论语·述而》 [25] 《苟子·天论》

[29] [34][35] 《论语·学而》 [30] [31] 《论语·宪问》 [37] 《论语·雍也》

1.作者简介:

顾玉萍(1979--)女,浙江湖州人,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工程系。职称

讲师;学位,哲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化哲学。

单位地址:苏州市新区塔园路68号,邮编215009 电话:*** 邮箱: 496453613@qq.com

下载自强不息、刚健有为——高期待校园文化精神渊源 Microsoft Word 文档(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强不息、刚健有为——高期待校园文化精神渊源 Microsoft Word 文档(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