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霉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定稿)
教材简析
《青霉素的发现》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叙事性文章。文章主要写了英国生理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课文通过写弗莱明的实验过程,让学生看到弗莱明热爱科学、善于思考、勤于动手、行动果断的科学家形象,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设计理念
坚持“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快乐读书屋”中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搜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霉、弗、溶”等7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霉素的发现经过,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与学生共同收集有关生理学家弗莱明以及青霉素应用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认识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放射元素镭的发明者居里夫人,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等。今天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位让每个人都为之骄傲的科学家,他就是英国生理学家弗莱明,你们知道他发明的是什么吗?是挽救无数人生命的药品——青霉素。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默读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青霉素发现的经过?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想,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一共做了几次实验,结果如何?
(2)边读边画,把体现弗莱明认真钻研精神的语句画出来。
(3)边读边品,有感情地品读这些语句,体会弗莱明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此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今后的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2毖生自学。
3毖生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出示重点语句:
(1)“这太奇怪了!葡萄球菌怎么会不见了呢?难道绿色霉菌与葡萄球菌相克?”弗莱明这样问自己。他决定重新做一次试验。(从这两个问句中,让学生感悟到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位真正科学家必备的素质。)
(2)“弗莱明先培养出绿色霉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得到了一小瓶澄清的绿色滤液。然后又将绿色滤液滴在长满葡萄球菌的菌丛上,几个小时以后,他发现原先长得非常茂盛的葡萄球菌已经完全消失了。”(按照“先……经过……然后……”的顺序,来说明弗莱明的试验研究是有条不紊的,行动是果断的。)
(3)“那么这种绿色滤液对其他细菌有没有作用呢?”弗莱明又一次问自己。这种念头在脑海里一出现,弗莱明就马上着手试验。(弗莱明从葡萄球菌到肺炎菌再到链球菌,一项接一项的试验,把研究向纵深推进。)
4.弗莱明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发现青霉素的?此时你最想对弗莱明说些什么?
[通过细读弗莱明反复试验,发现青霉素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四、课内延伸,加深感悟
1.你知道青霉素都能治疗哪些疾病吗?
2.还有哪些科学家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3.出示有关科学的名言警句:
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郭沫若
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卡冯伯尔
五、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再读课文,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及词语。
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六、拓展阅读,丰富知识
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神奇的纳米》和《信息高速公路:新世纪的生存之道》两篇课文,并交流读后的收获。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许多科学发明、科学创造都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开始的,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创造,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
第二篇:青霉素的发现与医学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
医学微生物学论文
青霉素的发现与医学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
学院:湘雅医学院
班级:临床五年制1206 组员:蔡以诺 2208120602 吴自强 2208120618 贺思涵 2208120620 张运 2208120623 青霉素的发现与医学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
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生物被发掘出有利的一面为人类所用,而青霉素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在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中,从弗莱明等人发现青霉素的作用之间经历的故事,可以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思想。而在现代医学中,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于我们医学生犹显重要。注重培养,对我们大学生大有裨益。
关键词:青霉素 弗莱明 医学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早在唐朝时,长安城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来帮助伤口愈合,就是因为绿毛产生的物质(青霉素素菌)有杀菌的作用,也就是人们最早使用青霉素。但是青霉素的正式发现,广泛应用还是得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青霉素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出来的药物,它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是由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的。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周围,葡萄球菌都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于是,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并进行多次试验。他把霉菌接种到肉汤培养液里,让它们旺盛地生长繁殖。然后,又把长满霉菌的液体小心地过滤到长满葡萄球菌和其它致病细菌的培养皿上,结果这些细菌都被杀死了,而且将霉菌液体稀释100倍,甚至稀释200倍、800倍以后,它依然可以杀死诸多细菌。这种溶液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粗制青霉素。可惜的是,科学界当时并没有对此加以重视。后来,弗莱明也没有把这一项试验继续进行下去。
直到20世纪30年代,青霉素的研究才又重新开始。钱恩是一名德裔英籍生物化学家,在牛津大学,他发现了10年前弗莱明从事青霉素实验时的记录,于是,他找到同在牛津大学工作的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一起开始了对青霉素的重新研究。3年后,他们终于用冷冻干燥技术将青霉素进行分离、提纯,并首次对一位患有白血病的警察进行了临床试验。当时,欧洲正处在战争之中,他们将青霉素带到美国,美国政府立即将青霉素列为优先制备的军需品。到1944年,青霉素已源源不断地从美国制药厂的生产流水线上产出。由于青霉素的发现和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患者的生命,也及时抢救了许多伤病员。青霉素的出现,当时曾轰动世界。为了表彰这一造福人类的贡献,弗莱明、钱恩、弗洛里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而青霉素与原子弹、雷达也被并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发明。
在青霉素的发现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们敏锐的洞察力和好奇心。对于微生物的的研究发现也是一个偶然与必然的结果。偶然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个新的微生物以及它对于人类的益处是偶然的。可能稍不注意就不会发现这一成果。必然是指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一些微生物是对人类有益的,总有一天会被研究者发现,这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说这是必然的。青霉素的发现和广泛利用时在当时战争环境下所必然的结果。它的发现也使的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可以免于死亡,可以避免大量感染,拯救了大量士兵的性命。
青霉素的发现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从青霉素的发现历程,我们应该认识到,从事职业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基本的专业素质包括敏锐的洞察力,有条不紊的系统性,寻根究底的精神,同时还要有严谨的作风和协作精神。
莱明发现青霉素是医学研究中偶然性作用的经典事例。在研究葡萄球菌的菌落形态时,他的实验平板中偶然污染了青霉菌的一个菌落。他用放大镜检查了这个平板,发现青霉菌落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被明显溶解。许多细菌学家可能不加考虑就将污染平板扔掉,但弗莱明认为这是微生物颉颃现象的一个有趣的例子,并进一步研究这一现象。他有意识地在葡萄球菌培养物平板和其它微生物上点和划线接种了青霉菌,证实了其对葡萄球菌和许多其它细菌均有裂解作用。然后,弗莱明转向研究青霉菌培养物的无细胞提取物,发现它们有显著的抗细菌作用。他试着用培养物的滤液局部治疗伤口感染,并取得了一些成功。于是于1929年,弗莱明将霉菌培养物的滤液中所含有的抗细菌物质叫做青霉素并予以报道。甚为可惜的是,因为无人理会弗莱明的发现,他没有对其进行深人探讨,从而暂时中断了这项工作。弗莱明偶然发现青霉素的故事,众人皆知。但人们不一定都知道弗莱明的敏锐观察力和认真的思考,以及体会到在科学管理上允许科学家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计划之外摸索的必要性。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并不是他的偶然奇遇,而是由于他严密的科学工作态度和前辈学者们多年累积的经验给予他莫大的启示。那么在当时完全有条件进行动物试验,以确定青霉素疗效的情况下,为什么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后,没有对其进一步探讨?有人说因为他是细菌学家,缺乏化学家的协作对青霉素进一步纯化,但这并不是青霉素故事的真相。其真正原因是受到当时科学思想的阻碍,即认为动物试验结果不能反映在人体内所发生的情况,或者说以动物试验结果来指导人的医学实践是不可靠的。这个错误思想控制着弗莱明所在的研究室,由于这个框框,青霉素被埋没了10年。在这10年中青霉素的应用仅作为一种选择培养基来培养百日咳杆菌。因而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并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科学精神不同于具体的科学知识,前者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观条件,以及凝结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科学精神也不同于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前者属于更高层次的方法论原则或探求真理的精神境界。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活动主体的内在的精神要素,它受制于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要求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因此,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医学科学精神就是科学精神在医学卫生实践中的应用与体现,是对生命医学的执着研究的精神。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是人类医学必不可少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医学实践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如果说科学精神赋予了科学以创新的生命力,那么,人文精神则赋予科学以创新所必需的深厚的文化土壤和道德基础。要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互统一的基础上,发展和发挥医学科学、医学人文、医学社会的内在相通性,建立一种真正的现代医学精神。
人文精神与现代医学精神 现代医学是现代人掌握并运用现代的医学科学理论、技术、手段,对现代人疾病的探究、预防治疗的实践过程的医学科学。现代医学不仅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将更加关注人的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对象不仅是人的病,而是病的人;不仅是个体的人,而是社会的和人的群体;不但重视已病,更加重视未病;不但注重研 究如何延长人的寿命,将更加重视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不仅关注人的现在还要关注人的未来。现代医学应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有机统一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医学科学精神强调遵循医学规律、实证方法和规范的程序;强调客观、精益求精和实用。人文医学依据人类社会的 整体观念,遵守仁术信条,强调人性化、感受性、价值观,求善、求美。但只有 二者的整合融通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真、善、美。医学人文精神为现代医学 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代医学科学只有在医学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摆脱医学 技术主义的诱惑,肩负起人类赋予的神圣使命,二者的融通才是现代医学发展之 未来。
第三篇:药学概论中国药科大学--青霉素发现过程的启迪
青霉素发现过程的启迪
学号
姓名
班
级 10439
专业
生物技术
院部
理学院
得分(教师填写)
摘要:从青霉素的发现历程认识到,从事和药学相关的职业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基本的专业素质包括敏锐的洞察力,有条不紊的系统性,同时还要有严谨的实验作风和协作精神。
关键词:青霉素;持之以恒;洞察力;严谨
一、从青霉素发现过程看药学人才的专业素质
青霉素的发现和研究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也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而青霉素这个漫长而严谨的发现历程让我理解了药学专业及其药学人才的培养特点。
药学是一门生命科学,从事和它相关的职业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基本的专业素质包括敏锐的洞察力,有条不紊的系统性等,同时还要具有严谨的实验作风和协作的精神。
一个新药物发现的核心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主要的途径有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中提取;从分子生物学途径发现;随机机遇发现;从代谢产物中发现;通过老药新用发现等等,但是这些都需要足够的信心,注意留心观察。
〔1〕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实验作风
以青霉素为例: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就属于随机机遇发现的先导化合物。它的发现可以说是一个偶然的过程,但是需要科学家敏锐的洞察力和细心的观察以及严谨的实验作风。
1928年的9月,英国伦敦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在逐个检查着培养器皿中细菌的变化时,观察到一只贴有葡萄状球菌的标签的培养器里,所盛放的培养基发了霉,长出一团青色的霉花。他的助手认为这是一个被杂菌污染了的菌落,没有使用价值了,但是弗莱明仔细观察发现在青色霉菌的周围,有一小圈空白的区域,原来生长的葡萄状球菌消失了。于是他把培养皿放到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青霉菌附近的葡萄状球菌已经全部死 去,只留下一点枯影。他立即决定,把青霉菌放进培养基中培养。
作为一个科学家,弗莱明拥有严谨的作风,不轻易放过实验中的哪怕是小小的蹊跷,他的细心是他最终成功的发现青梅素的保证,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几天后,青霉菌明显繁殖起来。于是,弗莱明进行了试验:用一根线蘸上溶了水的葡萄状球菌,放到青霉菌的培养器中,几小时后,葡萄状球菌全部死亡。接着,他分别把带有白喉菌、肺炎菌、链状球菌、炭疽菌的线放进去,这些细菌也很快死亡。但是放入带有伤寒菌和大肠杆菌等的线,这几种细菌照样繁殖。弗莱明把青霉菌培养液加水稀释,先是一倍、两倍„„最后以八百倍水稀释,结果它对葡萄状球菌和肺炎菌的杀灭能力仍然存在。这是当时人类发现的最强有力的一种杀菌物质了。弗莱明向兔子体内注射了这种青霉菌,没有任何异常反应从而证明这种青霉菌液体没有毒性。1929年6月,弗莱明把他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他把这种青霉菌分泌的杀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至此,青霉素正式被发现。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似乎是偶然的,但却是他细心观察的必然结果。这个已经传为佳话的发现历程让我们在惊叹之后也陷入沉思,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他的成功与运气,这是多年的经验,多年的认真细心作风的结果,我们要从刚开始接触药学研究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习惯,注重细节。我们的大学课程有很多实验课,这不仅是一个能力的锻炼,还是一种作风的培养,我们不能仅限于把实验做完,还要严谨,分析实验的误差,注意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不放过每一个可疑的环节,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出色的实验者,研究者。
我们的潜意识里觉得这就是一个新药发现的全部过程,但是此时的青霉素还无法用于临床,因为青霉素培养液中所含的青霉素太少了,很难从中提取足够的数量供治疗使用。这就不能成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药物,只能说它有能治愈疾病的潜质。
〔2〕持之以恒的精神
直到1940年,在牛津大学主持病理研究工作的澳大利亚病理学家佛罗理,仔细阅读了弗莱明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对这种能杀灭多种病菌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邀请了一些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和病理学家,组成了一个联合实验组。这之中,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在佛罗理的领导下,联合实验组紧张地开展了研制工作。细菌学家们每天要配制几十吨培养液,把它们灌入一个个培养瓶中,在里面接种青霉菌菌种,等它充分繁殖后,再装进大罐里,然后送到钱恩那里进行提炼。提炼工作繁重而艰难,一大罐培养液只能提炼出针尖大小的一点点青霉素。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工作,钱恩提取出了一小匙青霉素。把它溶解在水中,用来杀灭葡萄状球菌,效果很好。即使把它稀释二百万倍,仍然具有杀灭能力。联合实验组先在小白鼠身上进行了实验,效果很显著,随后,他们开始了更努力的提取工作,终于获得了能救活一个病人所需的青霉素,并救活了一名病人。证明了这种药物的无比效能。
1941年6月,佛罗理与美国的科学家们开始合作。经过共同努力,制成了以玉米汁为培养基,在24℃的温度下进行生产的设备。用它提炼出的青霉素,纯度高,产量大,从而很快开始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一些传染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无数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
至此青霉素才能正式的应用于临床。这样一个完整的药物才被发现,才可应造福于社会。以后我们的工作也许会和药物研究相关,但是我们要明确,我们很可能只能参与其中的一两个过程,因为像青霉素的发现经历了十几年漫长而艰辛过程,在科学家成就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汗水。据统计,一个全新的药物从研发到上市,约需要12-15年的时间,平均耗资约12亿美元,而青霉素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二、青霉素的发现历程启发了我们今后的学习方向
任何的药物都是一样,需要细心,需要严谨,需要超乎常人想象的意志力。我现在是一名药学专业大一的学生,虽然现在还没有接触专业课,但是已经对我即将要学习的方向有了一定认识,药学主要是新药的研究、检测等。
青霉素可以说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可是它的发现竟是经历了许多顶尖的科学家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药物的发现完全靠一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的药学现在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我们要正确的认识。现阶段的志向固然很重要,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想到在毕业以后进入研究机构,致力于新药的研究,这也包括我。可现实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药物少之又少,很多都是仿欧美的药物,或是老药新用。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这么清晰的摆在面前,一个药物或许是需要几代人共同的努力,我们能做的就是一个阶段的研究,甚至我们的研究有可能在最后关头被否决,这都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大学生往往把自己看的太过重要,当然我不否认我们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可是这要基于一定的承受能力的 基础上,众所周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受不起挫折与失败。
药学研究是我们以后的方向,而药物是关系到生命安全的物品,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闪失,从新闻中看到很多药物中毒或是当时闹的很严重的反应停事件,这样悲剧的事情是我们从事与药物相关的工作的人们的警钟,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细节决定成败,严谨的科研作风关乎着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方子舟 《青霉素的发现》 2008年11月09日
〔2〕《中国医药报》 王俊 《认证帮助医药代表提升专业素质》 2009年11月19日 〔3〕《中国医药报》 苏雅 《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人才需求一路看涨》 2009年11月19日
第四篇:“观察和发现”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四年级上册第二组
“观察和发现”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在教学时要着力体现“观察和发现”这个训练重点,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这一目的去展开。
这一组文章文笔清新,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作者不仅生动地向我们描述了自然界中植物和动物的美好生活,还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在本组文章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他作了长期的观察,而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体现这一些,所以品析语言,体会文章里的重点词句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去了解,不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把教材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课文:《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法布尔的故事》《带刺的朋友》《牧鹅散记》《我有一个小本本》 【教学重点】
1.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学会用观察去发现,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视频欣赏,引出主题──观察与发现。
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在第二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文章,它们是:(课件出示,学生齐读)这几篇课文讲的就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究竟在观察中有些什么样的发现呢?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讨论这个问题。(课件出示树干,上书“观察与发现”几字。)
二、主题回顾
2.这棵知识树的主干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观察与发现”,那么这些文章观察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呢?谁来说说?
《古诗两首》──充满哲理;《爬山虎的脚》──坚韧顽强;《蟋蟀的住宅》──吃苦耐劳;《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不言放弃。(根据学生的回答添上知识树的叶子和果实)
三、阅读概览
3.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填写了《阅读记录表》。现在请大家和同桌相互交流电下,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的。
4.这几篇写观察与发现的文章里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从文章中你发现了什么? 桑榆《法布尔的故事》:──—执著追求 宗介华《带刺的朋友》:──—聪明可爱 陈天昌《牧鹅散记》:──—呆鹅不呆 金波《我有一个小本本》:──所见所闻
5.孩子们通过阅读,对大自然的美丽景物又有了一些认识和感受。这几篇文章都是作者通过长期的,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大自然中这些不为人知的奥秘的。
四、分断分享
6.那么,在这四篇文章中,哪些段落或句子最打动你呢?或者说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汇报)
五、精彩赏析
7.《法布尔的故事》
问题:读到“他们无法理解小法希尔的行为,说:“这孩子大概„中了邪‟!”的时候,我不禁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小法布尔中邪了吗?那是为什么?(是因为对动物的痴迷)痴迷吗?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摸黑寻虫、观察蚂蚁、捕捉虫子、暖虫)
面对一直从事昆虫研究,并取得卓著成果的法布尔,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执著追求。善于探索……)齐读最后一段 8.《牧鹅散记》
问题:作者在长期牧鹅的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呢?鹅真的笨吗?请找出相关的依据来证明。(1.回家准时2.认得自己的窝,3.偷蛋)
是呀,鹅看起来呆头呆脑的,给人一种笨笨的感觉,其实它挻聪明的,如果没有作者长期、细致的观察,我们一定会被它的外表所迷惑,而认不清它的本质,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才能认真事物本来的面目,才能发现一些事物的奥秘。在生活中,你肯定也有过这样的观察,这样的发现吧?能举出一两个例子说一说吗? 9.《我有一个小本本》
问题:“我为什么样想拥有一个小本本,有了小本本以后,我都记录了什么?这个小本本给我带来了哪些好处?小组讨论后交流。
(1)小本本记下的是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2)小本本记下来的内容可以成为创作的素材。
(3)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小本本给“我”带来的好处。
六、主题拓展
10.同学们,你们瞧,这棵“观察与发现”之树已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观察是这么的有趣。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所发现,你能把你的发现和大家说说吗?
11.用心发现,就能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事物之中鲜为人知的秘密,发现事物的本质。如果还能像俄国大作家契诃夫那样,像作者金波那样,把自己的生活中看到的美丽的世界用一个小本本记录下来,那你也会非常了不起的。在以后的每一天里,让我们睁大自己发现的眼睛,来观察这个美丽的世界吧!
第五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河间第一实验小学
林淑英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 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方法:
情景朗读法
自主合作法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探究的故事。
2、课前收集关于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遭遇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阅读文本,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2、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先概括的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具体地说说理由。
温馨提示:
1、先独立思考完成上面各题,自己无法找到答案或拿不准的题在与同桌或前后桌讨论。
2、关于“是怎样发现的”这一问题,你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概括,也可以借助下面的提示来完成。
我发现的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 由()引出了();
由()引出了()。
二、交流汇报,精讲点拨
1、“我”的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2、“我”发现的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的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发现。
3、过渡:“我”是在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而且对飞行是那样迷恋。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在梦中如何飞行?出示幻灯片情景一
过程:①自由读:请同学们自由读
②想象读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你感受到了什么?应该怎么读?生:我觉得作者在梦中飞行很快乐,应读得轻快!
生:嘘,安静!别打扰我的美梦。我觉得要读得慢些、轻柔些,请你试着读出这种感觉!
梦中飞行太美妙了!让我陶醉了!
出示幻灯片情景一
③
背读
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的记性,你还能描述美妙的梦中飞行吗?
4、过渡:不只我,连我的小伙伴也喜欢梦中飞行。于是,我们一起向老师请教,请她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出示幻灯片 情景二 请教老师 ①同桌一问一答来探索这个问题。
②从同学们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过渡:老师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更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出示幻灯片情景三
独立思考
①这段话中哪个词语体现了我探究问题的执着?
②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绞尽脑汁” 形容用尽了心机;想尽了一切办法。
③文中还有哪些具体描写“我”绞尽脑汁思考问题的语句。
我想的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的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④造句:碰到这个难题,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⑤“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6、从发现的过程,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具有 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大胆想象精神的孩子。
7、过渡:“我”探索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受到处罚时“我”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幻灯片: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①我来举个例子:就说哥白尼吧,他提出“太阳中心说”这个观点,遭到教会审判异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 ②布鲁若是哥白尼的推崇者,由于热情传播“太阳中心说”这一新天文学说,他被教会推到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在监禁7年后被活活烧死。
③“我”被轰出教室,是因为在老师讲课时发笑,被老师误解,受到了处罚。“我”把自己的这种遭遇与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有时还受到驱逐与迫害的人联系起来,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当人们还不理解、甚至误解了某位科学家的发明与发现时,他难免会受屈甚至受到迫害。当然,“我”只是从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并不是说老师在“迫害”他。
在科学史上,科学家受迫害的事例很多。如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也曾因为在天体运动上的发现受到审判并被投入监狱。
三、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年少时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跟他的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是分不开的。
2、拓展:
(1)我想对费奥多罗夫说:
我想对费奥多罗夫的老师说:
(2)童年是人生记忆中最完美的一页,其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好笑的事。小朋友,你在童年时是否也有什么发现呢?拿起你的笔写一写吧。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胚胎发育的规律
求知若渴 寻根究底
大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