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琴学丛书》再版前言 李祥霆
《琴学丛书》再版前言 李祥霆
自古琴产生以来的三千多年间,在中国古代音乐领域中一直居于最被敬重的地位。古琴曾经是文人、贵族的精神寄托和心性的修养,是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生活中普通人感情表达和心灵沟通的重要方式。古琴艺术最初产生于夏商之际的民间文化生活,进而发展为祭祀先人礼仪所采用的“搏拊琴瑟、祖考来格”,更有“士无故不撤琴瑟”的规范。再由商周以至春秋时期广泛作为社会文化存在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继而发展至秦汉时期《聂政刺韩王》曲的正义壮伟,《猗兰操》之哲思仁心,艺术逐步走向阔大深远,然后有唐代体现古琴文化高峰之境的“志士弹之,声韵皆有所主”,“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经宋代进一步发展而有明清时期之经典纷呈,如《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云》、《胡笳十八拍》等所体现的精致深化的发展。直至十九世纪末,在中国内外交困的衰落中,琴学琴艺才陷于存亡危机之境。至二十世纪初,则是琴人凋零已甚,琴人所能弹之曲日少,琴学琴艺传播范围日狭,以致遭世人“难学、易忘、不中听”之讥。然而,令人不能不惊叹者,在现代琴学志士吾师查阜西、吴景略及另一位前辈管平湖诸大家致力于抢救古琴艺术之前,出现了一位里程碑式的琴学大家及其鸿篇巨制,这就是杨时百及其《琴学丛书》。
杨时百(一八六五 —— 一九三三)原名杨宗稷,号九嶷山人,湖南宁远人。自叙是“弱冠嗜琴,传数曲”,但是“追寻旧谱,迄不成声”,即是当时所学不深,而用已得的知识、能力去按传世之琴谱试弹时,不能成为完整的乐曲。而“每过操缦之士,必询学谱之法”,则被告知是“原本所受有误,非改弹不可”,使他“心意遂灰”。
杨氏《琴学丛书》之《琴话》的汾阳王式通序云:“有清光绪辛丑(一九O一年),长沙张文达公兴学京师,杨君时百与余应公招致,同居横舍。治事之暇,辄纵谈今古。嗣设总理学务处于东铁匠胡同,君与余从公其间者又三年。”工部尚书张文达奉命兼“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派杨时百先生为支应襄办。杨时百于一九O一年随张文达来到北京参与兴办教育之事,可知杨公具有相应的资格与能力。杨公与王式通共住在京师学堂的学舍“横舍”,再迁至后设的“总理学务处”,也正是杨公在《琴粹》自叙中所说的“浮沉郎署”期间的“甲申仲春”(一九O八年),距初入琴学之境已二十年。他与王式通“纵谈今古”之同时,“重理丝桐以消永日”,因而得知“金陵黄勉之君不改旧谱能弹大曲”。在从黄勉之学得《羽化登仙》一曲之后,掌握了弹琴的基本法则。经三年,至一九一一年已得二十曲,再以黄勉之所授之法去弹未学之谱,则能“自然合拍”,乃恍然大悟:不是古人之欺人,而是后人谬误所使。完全明白了原先所受之法是谬误的。杨公之于琴,经二十年方得正途而入佳境,以至“几近痴迷”。正由于他“嗜琴成癖”,以致于“卧榻之外皆为无数之琴所占据”。他的斋名也一更再易,经“为琴来室”至以“琴心三叠道初成”、“琴心三叠舞胎仙”寄意的以仙鹤别称的“胎仙”之在舞名其斋为“舞胎仙馆”,才感到总可寄心于此,可见他于琴已入迷之深。
因为杨公“性质直,不宜仕宦”,加之“中年丧偶寡欢”,于社会大动荡之时能有一安闲居停之位,正好可以沉浸于琴,“凡所陶写毕寄于琴”,经年累日终于成就了承前启后的一番真正事业。作为一个有学识根基、有艺术资质、有治学能力、有参与“兴学”国是之资格的琴人,于社会大变革的动荡中得一块可以躲避人间风雨的安身之处,用心于琴学琴艺,虽然是人生世事的不得已,却也是杨公本人及琴学琴艺的偶然之幸。
在杨时百先生长期致力于琴之下,鸿篇巨制的《琴学丛书》奉献于世,以为“世有同好者得其法,得其声,庶几古调赖以传,古谱赖以不废”,可成“干戈满地、文明竞化时保存国粹之一端”。至晚年,杨公设“九嶷琴社”授琴。现代琴坛大家管平湖先生即其弟子,子杨葆元亦从其学,并在民国中期应中央电台之邀时作琴曲演奏广播。一九二二年杨公应北京大学之聘在校教授古琴,期间为之作《琴学问答》等篇,尚未及刊行,又应阎锡山之聘赴太原。杨公传琴所及已远非私人自行之举了。
《琴学丛书》是杨时百先生自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一三年所纂著的四十三卷约七0万字的巨制。其篇幅的规模及学术上的重要价值,皆可与明《琴书大全》、《风宣玄品》、《西麓堂琴统》等重要文献比肩而立。杨时百先生在他的《琴学丛书》中所持的学术态度、琴学观念与历代真正的琴师、琴家相一致,不将汉《白虎通义》以后的“琴者禁也”、“禁淫止邪”说作为琴学琴艺的本质、宗旨。杨公明确指出:“琴之为道,可以语大,可以语小。语大则通天地和人神,非圣贤所不能尽。嵇中散《琴赋》所谓‘能尽雅琴惟至人兮’是也。语小则应弦赴节、刻羽引商与胡琴、琵琶向为怡情悦耳之具而已。”即是说作为琴学琴艺的性质、法则,大可以表现大自然的存在,人们的思想感情、精神信念的寄托与沟通,小可以展示音乐旋律所表现的艺术之美、愉悦欣赏之耳、欣慰寄寓之情。所指出琴学琴艺的本质及真谛,正与唐代大琴家薛易简的《琴诀》所说的琴之善者“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等八项相合。
杨公清楚地感到,他所处的时代,琴学琴艺陷于衰微之境,且认为并非晚近偶然,虽商周秦汉,琴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影响中居于尊贵之势,但至魏晋南北朝已大大低落。在《琴学随笔》卷一中,他说:“嵇中散以后琴学中绝,以高明之士不屑艰苦卓绝专精一艺。”这一论断反映了两方面的现实:一是琴学琴艺的发展使得演奏技巧、艺术形式、思想内容更为提高和深化,不艰苦卓绝专精于此已不能真正入其佳境;二是文人贵族中的优秀者,即高明之士,已不将琴学琴艺作为应对、举止、地位、身份所必备。对此,杨公特别指出他们不知“琴学有修身养性之用,道也,非艺也”。提醒人们要认识到琴学琴艺之远者、高者、深者。不能“艰苦卓绝”,不能“专精”,即不能“继绝世”。而同时高明之士亦可从意深而技易之作取修身养性之用。专精的艰苦卓绝者与修身养性者相辅相成,协如两翼当为“继绝世”之正途。杨公更指出一些涉琴粗浅者“不得其门,遁而他”,变为“笺疏考据,以博雅相炫,或守庙堂乐章古音简易之说,沾沾焉”,甚而更“自谓能琴”,以至“不知者从而和之,有道之士不屑与辩”。可见他碰到了一些虽弹琴而不具才器、不得其法,或者陷于文字推究,炫耀自己,往往是寻章摘句、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主观臆造的“学问”;或者主张如同当时祭祀、庆典的雅乐宴乐,旋律宽疏简单,认为琴亦必如此方古,还自称能琴。虽有不知者盲目的附合,真正的琴人是看他不起,认为不值得与之论辩的。这一段议论,今天读起来仍有实际意义,令人不胜叹服。
杨公继而写到,由于上述的琴学异相,以至“于琴学遂专属岩栖谷隐、高人羽客一流,而琴学真传几不得复见于尘世矣”。就是说真有些琴学琴艺专精者,也是在山林中的隐士,不与世人相交往的尊者,或求道修仙的异人。呈现着一种抑损琴学琴艺继承、传播、发展的不健康状况。
杨时百先生对“虞山琴派”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有着鲜明而清晰的评定:“明万历间天池严氏起以‘清微淡远’为宗,徐青山继之,而琴始振,操缦之士无不馨香奉之。”即告诉我们琴学琴艺的主流、正途不应“专属岩栖谷隐,高人羽客”,而严天池、徐青山的由“清、微、淡、远”四则扩展入精的“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二十四况,舍去了与“轻”相类的“微”,提出了与“清、淡、远”相对应的“丽、亮、采、坚、宏、健、重、速”八项。这就使艺术观念、美学意识、音乐实际,得到了更为恰当的揭示,使得至今琴人皆敬重而尊奉。杨公毫不客气地嘲笑那些“贸然”否定现实中充满艺术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和鲜明思想感情的古琴音乐人所说的“声日繁、法日严、古乐几亡”,是“下十成考语”的门外汉都“未有过于”他们,也就等于僵硬死板的书呆子,即“文字中之笨伯”。这正是杨公清晰的琴学琴艺法则的体现。
对于古琴乐器本身,作为琴学琴艺实际的载体的优劣准则,杨公也正是从琴学琴艺的存在与表现及影响的实际指出,“古人贵大声”,而且是因为“有九德然后可以为大声”。即是说在音色音质优良的前提下,大声为佳。并且告诉我们,在古代“凡内廷以及巨室所藏,非有大声、断纹者不得入选”。
为此,他引证说:“元人陶宗仪著《琴笺》一卷。自伏羲以下古琴各为之图,并识其概略。如灵肩诸琴皆注云:有大声。《太古遗音》仿之。《德音堂》、《五知斋》咸刻于卷首。于是论者以大声为贵。凡内廷以及巨室所藏,非有大声不得入选。”“武英殿所陈奉天故行宫数琴及宣和御制乾隆御题者,皆有大声也。”
杨公进而引申以论:“孔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盖未有无力而能骥者。如仅取驯服槽栃间,则与驽骀下驷何异。知此然后可与论琴。”更是明白地指出,琴如音量细微,即有如只能驯服于槽栃间的无用之马,则和能力低下的劣马相似,有何意义。琴声是表现琴曲的根本要素,如果其声细微,难出轻重,亦难有二十四琴况所示之鲜明丰富的表现。如果只似“笨伯”般嗫嚅自语,顶多只能为附庸风雅者作装饰物,则琴学琴艺只好走向衰亡了。
《琴学丛书》的《琴谱》卷收录了现存最早的古琴谱、唐人手抄的文字谱《幽兰》,并且译成了常用的减字谱,更进行了与原来的文字谱相对应,刻成了双行谱,而且对谱中的指法作了细致的探究,首创打出谱来并以所创的记录音高的工尺谱行、记录节奏的记板行、弹奏的弦序行、琴用减字谱行的四行谱,为后人进行此重要文献的发掘做出了重大的启迪与准备。至二十世纪之五十年代中,才由管平湖先生首度实际弹奏出来,录音广播,出版唱片。至八十年代后才又有数人进一步探索,打谱、弹奏,录音出版。《琴学丛书》所纂集的琴学琴史文献,几可以认为空前丰富而广泛。作为一部琴书,这种篇幅及规模也可能是绝后的,至少我们今天的琴人可以从中较为容易地进入几乎是琴学琴史的全方位、多侧面。
在杨公所作的琴瑟新谱中,看到了他所用心血之巨。虽然在今天及当时看来,此书未能产生如他本意所在的实际意义,但一位志士的执着与苦行,却永远令人心生景仰与学习之情。(二00七年十二月六日晨于北京醉琴斋)
《音乐杂志》第二卷第二号:琴学家九疑山人小传 民国周季英云
“山人姓杨氏,名宗稷,字时百,家于九疑,因以自号,性好佛、尤嗜琴、遇善琴,必力致之。每得一琴,摩挲修补,铭赞题篆,废寝忘餐者,辄累月。少读书下笔千万言,不得志于名场,浪游湘鄂沅醴间,以寄其高山流水之志。光绪辛丑长沙张文达公赴行在聘为记室,嗣扈从来京师,历任学部邮传部,民国一出为令宰,旋解绶去,其视仕宦荣利犹轻风之过召末也。所居不一其地亦不一其名,曰霜鸿琴斋,曰风鹤琴斋,曰后二十四琴斋,曰三十六琴斋,曰半百琴斋。大率就所得琴之时与事而记,其迹所为也,每恨指法失传,旧谱不能悉,合遇金陵黄勉之,相与讲习十数年,尽得其秘,一皆著之于书。书凡若干卷:琴粹琴话琴学琴余、琴谱、琴镜尤为得意之作,阅十年而后成,尝成语人曰:真可以空前古传后世,广陵散不至再绝人间也。书出海内外争购之。钟祥李子受之,时留美以数部往彼都人士,叹为得未曾有。山人有印章,文曰琴名满天下。闻是言喜跃曰,吾今琴名果满天下矣。今年将六十,长斋茹素,精力弥健,居室之奥,壁龛供诸佛,香灯莹然,庭房四壁内外左右皆琴也,朝夕礼佛有定课,余则弹琴斫琴写琴书按琴谱,督工庀琴材与客谈琴话终日,余仆若不暇接,初未尝有倦容。有仆秦华,初不识字,从山人善相琴,疵类所在,运斤施凿,洞中肇要。近且鼓秋鸿大曲,盖郑家诗婢之流亚也。赞曰:九疑接苍梧之野,舜冢在焉。罗庆九举,岫壑阻负,异岭同势,诚天下之奇境也。居其间者,其沐南风之化,胸襟怀抱与俗殊科。萧梁末有丘公隐于是山,善楚调,精幽兰。其谱流入日本,隋唐以后竟绝响于中国,山人觅得之,为之迻译注释,审定其律吕节奏,而著之书,所谓碣石调幽兰是也。千年遗物,仍归中土,黄勉之谓山人为丘公后身其或然与。”
第二篇:李祥--学校体育学
由于课的各项活动形式不同,可练习密度的测定根据不同活动项目的特点,其计算方法大体如下:
1练习时间:
基本体操:包括徒手操、棍棒(绳)操、武术操、一般发展练习等,如先讲后做,做动作算练习时间:若边讲边做,整个过程算练习时间。跳绳、攀登和爬越、负重搬运和角力,从动作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中断等待练习的时间不算。
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和双杠:从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算练习时间,如用跑步、正步出入列队也算练习时间。
跑:从预备姿势(各种起跑姿势)开始,到终点缓冲过程算练习时间。由终点回队,如要求跑(或慢跑)回,或走跑交替,也算练习时间。
跳跃:从开始姿势到落入沙坑(或垫子)算练习时间。归队算法同“跑”教材,如在平地上跳(无沙坑或垫子),酌情计算。
投掷:从开始姿势到投出器材后,身体恢复正常姿势为练习时间,出入队同“跑”教材。拾回透支器材时,如要求跑步也算练习时间。
球类、游戏、比赛:单个动作教学,一般只算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为练习时间。集体活动、游戏比赛,原则上整个过程都算练习时间:若因犯规、学生不积极、站着不动、或中断时间,应扣除或不算练习时间。接力游戏和接力比赛,等待接。力是时间不算练习时间。
武术:从动作开始到动作结束算练习时间。各种静止用力的动作均算练习时间。如基本体操中的静止用力动作,单杠、双光的悬垂支撑动作,武术中的静止用力动作等。
建议访问以下网址:http://gljy.nje.cn/gljyynew/HTMLNEWS/37%5C460%5C2010122153910.htm
第三篇:学弈教学设计李维祥
学弈教学设计
大竹县双溪乡中心小学
李维祥
一、教材分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组《文言文二则》中的一则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应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文教学应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强,我确定了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确定下“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这一基调,让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我采用了如下手段:其一,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故事内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读中体悟寓意。其二,把写引入课堂,进行写字练习,说感受,写感受,写体会等。
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写中内化语言。其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通过本文的学习,适当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古文名句,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把语言训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三、学情分析
我上课的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个班的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很多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不错而思维灵活、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精妙的回答。
作为学习人教版教材的六年级学生,他们很早就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古文,所以对文言文他们不会感到陌生,而且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也大致了解学习古文的步骤,和一些重要环节,比如说:有节奏的读、明白古文的意思和所揭示的道理。所以本文的教学应重在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如“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在此基础上,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理解古文中的6个“之”,尤其是后4个。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琢磨出“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课文,自读自悟并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解。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文言文名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一:故事导入:学生诵读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拔苗助长》。
导入:回忆归纳以前学习古文的方法步骤:
1、熟读成诵,2、理解文意,3、明白道理。(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教师板书《学弈》,学生通过预习讲解课题。
教学活动二:时空穿越,相约作者。我们一起来认识作者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提出“民贵君轻”说。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被认为儒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著作有《孟子》。
教学活动三:熟读成诵。
(一)音乐欣赏。(课件出示)
(二)、(读之前引导学生说出朗读时需注意的要点:
1、注意朗读的节奏,2、读准字音(特别是翘舌音,本文“之”字较多,强调学生一定读好六个“之”字。
3、放慢点速度)
1、准备:同学互读(正音、纠错)。
2、指名读(好中差各一名,自评、生评、师评)。
3、教师范读(生评,师趁机强调节奏,翘舌音)。
4、自己练习一分钟(个别指导)。
5、全班齐读(学生自评、教师点评)。(配乐)
6、小组比赛读(互评)。(配乐)
7、师生接读。
8、检查背诵情况(小组成员互相背诵)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为解决问题采用了两条基本途径:同伴互助,分享彼此的思考;潜心读书,与文本、作者充分对话。在这里教师以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自我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教学活动四: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文意。(课件出示)
1、组长组织组员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章大概意思。
2、写一写(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
3、小组交流。(练习说意思)
4、小组选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谈论中,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教学活动五:分析课文、明白道理。
师:从课文中找一找反映两人学习结果的句子。
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师:能针对这句话提个问题吗?
生:为什么两人一起学习,结果却截然不同呢?
师: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读一读,简单概括
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板书: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
由学弈想到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态度的重要性。
思考讨论
1、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学棋,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你还知道哪些与本文相似的事例和人物?
3、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小组合作交流后发言)
[设计意图]:在漫谈中进行高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体验,并用最简洁的表达形式来表达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在准确地摸清学生底细的基础上,逐步引领学生由现实走进文本,又由文本回到现实,在阅读教学中走一个来回。
教学活动四:当堂练习:
一、解释词意。
弈:
诲:
善:
鸿鹄:
援:
俱:
弗若:
然:
二、填空。
本文写了 是个
,让他教两个学生,一人
,而另一人
,结果后一人
前一人。
七、板书设计
学弈(学下围棋)
其一人:专心致志 一人:三心二
八、教学反思
《学弈》是一篇文言文,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 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 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在引导学生喜欢学文言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本课的教学中,值得以后继续尝试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有条理、有目的地学习本课文言文。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本课时,我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通、读顺、读懂文言文,并且指导学生如何读出韵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律美。值得一提的是,教学文言文,教师的范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指导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诱发学生的情感。
三、本节课围绕着“读、译、悟、背”四个环节教学,这几个环节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思路非常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活动规律。在教学本课时,老师始终只是个指导者,将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本身是存在着缺陷的艺术,在本课的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在范读时,我读得有点快,没有更多的注意语速和感情,节奏感不够强。
二、因为老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有些细节处理的不够巧妙。比如学生读完后,经过其他学生的点评,可以再给她一次机会读一读。
三、整堂课显得节奏太快,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背诵的时间太少。
第四篇:读李再湘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导引》丛书有感
读李再湘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导引》丛书有感
寒假中看了李再湘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导引》丛书,不管是随便翻翻还是全心投入,每看必有新的收获与思考。
今天学习的是《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上篇“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这一章节,李老师指导教师怎样“读好书、交高人”,以获得自身综合素质的长足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和谁交朋友的确很重要,朋友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就能登上巅峰。
科学研究证明:“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远离消极的人生!反之,交友不慎,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梦想,使你渐渐颓废,变得平庸。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古有“孟母三迁”,足以说明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怎能搏击长空,翱翔蓝天?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爱上羊”而丧失狼性,怎能叱咤风云,驰骋大地?
生命中拥有“高人”是如此重要!
与以往的读书随想不一样,李老师的这些文字激起了我的跳跃性思维,我忽然想起了前一段时间一位朋友所谈到的对于教育的困惑:她的学生和她自己的孩子都“不服管”,以至她难以达到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目标。李老师的“读好书,交高人”的观点,启发了我的思维,使它产生出一个新的理念,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很多教师和家长都面临的困惑。那就是:做孩子身边的“高人”,不做孩子身边的“高人”!
这第一个“高人”,指的是“读好书,交高人”的“高人”;
这第二个“高人”,指的是“权力高人一等,地位高高在上”的“高人”。也就是说,不管是教师对学生,还是家长对孩子,我们都要抛弃常规思维里的“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身份,做一个与孩子一起学习的好伙伴,一个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优秀学生”,以朋友和榜样的身份来影响孩子。
我们很多班主任老师都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做公益劳动,缺乏责任感。但是,如果我们不是一味地去指责和要求他们,而是自己先去做那一个“热心公务的学生”,看到教室里的一片纸屑,弯腰将它捡起来,看到走廊上掉落在地的雨衣,小心将它放回原处。从自己做孩子身边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高人”开始,培养一个又一个新的“高人”,营造一个“高人”环境,大家都来为集体负起责任。
一些孩子不喜欢朗读和背诵,很多老师采用奖励和惩罚并用的方法,仍然收效甚微。如果我们这时候能放开学生,像美国最佳教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那样,先自己去做那一个“热爱朗读的学生”,在给孩子们示范朗读的时候,总是做到感情饱满、精力充沛、全身心地投入,在必要时甚至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模拟各种各样的嗓音,用尽力气大叫„„这种如痴如醉表现力极其丰富的朗读,能深深地感染学生,他们也会带着表情朗读,根据角色变换嗓音。身边的“朗读高人”让他们懂得,朗读的过程充满了乐趣,朗读,是一件多么令人着迷的事情。
想让孩子学会倾听,首先自己得善于倾听,即使学生的回答让我们失望,即使他的观点毫无价值,都要用心的耐心的听他讲完;
想让孩子一听到上课铃就能很快安静下来,首先得自己在铃声响之前,就做好课前准备,在铃声响起的那一秒钟已经稳稳地站在讲台上巡视所有同学„„
总之,我们希望学生们拥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优秀的品质,首先自己就去做那一个“理想中的学生”,以孩子们身边的能影响他的“高人”的身份去感染他们,让他们因为崇拜你而学习你,因为敬你而服你。不要只是简单粗暴的“高高在上”的行使你的管理权。
还有就是总有家长向我告状说孩子在家不好好写作业。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吃零食,拖拖拉拉老是沉不下心来。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坐不稳”。而这些家长很难想象的是,他们的孩子,在学校自习课时却能安安静静稳稳当当地坐下来写作业,一坐就是四十分钟。问题出在哪儿,在家长自己身上!我们必须保障孩子有一个独立的写作业的空间,这个空间很安静,没有电视和电脑的诱惑,没有父母和客人的打扰。如果你的孩子不得不与你同处一室写作业,家长不妨先以身作则做一个“能坐得稳的好孩子”,准备一些书、一些纸和笔,稳稳地坐在桌前认真学习吧。你可以看书,可以写文章,一定要坚持40分钟以上全神贯注不动声色。(如果你自己都觉得这样做很为难,又怎样去要求孩子呢?)在这样一个好的学习伙伴的影响下,我们的孩子再有顽固的恶习,久而久之也会改正过来。
越来越多的家长抱怨“孩子难管”,而问题其实在于:孩子一天天在长大,世界一天天在变化,我们大人尚未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做父母的总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以为自己可以改变孩子的想法,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事实是小小年纪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独立的思维,特别是已经升入中学的孩子,他们的个性日渐明显,与父母之间存在差异
与分歧是必然的。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做父母的总以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明白,把道理讲完了,孩子就应该被说服。其实,父母说的只是父母自己理解了的道理,并不表示孩子也能理解。即使孩子已经理解了,他们也不会马上屈服,因为他们需要自己来做决定。最后的圆满结果,只能是孩子自己说服自己。所以最好的教育,不是竭力管住孩子,而是做孩子身边的一个疏导者,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提出,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最适当、最有效的方法,是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法”。在目标管理法中,家长要容忍孩子落实自定目标过程中的反复或失败。大人都不一定能自我控制,对于低龄孩子来说,自己管理自己不可能一步到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尽善尽美。因此,家长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要注意鼓励孩子,千万不能看到孩子的自我管理不到位,就失掉信心,放弃所有的努力。这时候我们应该做孩子身边的一个好伙伴,给予孩子适当的督促和提醒,鼓励他一点一滴的进步,绝不应该总是“高高在上”去指责和批评。那可是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命名的“半狼母亲”!我是一个初中二年级孩子的家长,在漫长的暑假中我和儿子一起确立目标,我有我的假期任务,他有他的各科作业,都通过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去制定计划、落实行动、达到既定的目标。我们各自管好自己,相互只起到督促和提醒的作用。甚至,我的孩子能在某些方面,成为我身边的“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