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孟小冬与梅郎散文
说起梅孟二人的情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唯有一句叹息“可惜了。”
由于福芝芳的坚决反对,孟小冬只能作梅郎公开的情人没名分的太太。被众人爱慕的冬皇就这样金屋藏娇却依然无怨无悔。在戏台上,他们是神仙眷侣,被戏迷们呼吁早日喜结连理,可迫于生活,只得作罢。
岁月静好,容颜姣好。若旁人是小冬,想必早已舍弃掉这份感情。何况她拥有那么多爱慕者,何必苦苦执着于梅郎?我想起程蝶衣的那句话,“纵使万劫不复,纵使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
好在,后来她遇到了真正待她温柔的男子——杜月笙先生。
纵使杜月笙在外如何,可在心爱之人面前,把自己的温柔全部给予了她,一丝不剩,不愿让她受一点委屈。
可惜了,在他63岁,她43岁时,他遗憾离世,她独自去了台湾,七十岁而终,一代传奇终将落幕。留下的故事,让后人唏嘘不已。
真正爱你的人,不舍得让你受委屈。
第二篇:小梅经典散文
岁月的河流总是裹挟着沧桑不停地冲涮着记忆的河床,细沙和软泥随着河流被带到了远方,沉淀着一个个记忆的鹅卵石,却被打磨得圆润光滑,而情感记忆便是那最光亮的一颗,拿起,一个名叫“小梅”的姑娘的身影便在眼前闪亮。
[情窦初开]
小梅是我的表妹,是我外婆村庄里的一个漂亮女孩,她并不是我舅舅的女儿,只是当时农村有一习俗,一家结亲,便整个村庄都是亲戚,按辈份,她晚我舅舅一辈,和我同辈,比我小,很自然,她便成了我的表妹了,关于表妹,当时有“一表三千里”之说,只要是沾点亲带点故的,无论八竽子打得着打不着的,凡是自己觉得上眼的女孩,男孩都喜欢把她们当成“表妹”,亲亲热热地叫着,很有点暧昧的味道,如果长得不好,又与自己不是很对味的女孩,男孩就称其为“表姐”,其称呼另有深意。自记事那天起,我就很高兴有这个小表妹,当时脑中没有多少形容词,就只觉得小表妹,好,漂亮,到底有多好,有多漂亮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在感觉上总想看到她,心里也总是惦记着她。她也挺喜欢我,也总是远远地看着我笑,当时好象年龄并不大,十来岁的样子,朦朦胧胧的觉得有喜欢的人,也被人喜欢着,感觉挺好,心里挺美。我俩都只在心里暗暗地相互关心着,很少在一起讲话,每次遇上了都不敢正面看对方一眼,只会红着脸,低着头,匆匆而过,好像心里藏着的秘密总怕被识破似的,也许是心怀鬼胎怕被人发现,所以,总是在无人的时候做贼心虚地假意地朝她所在的远方眺望,其实,目光却是早早地落在了她的身上,我也常常在无意的一转身中,同样会发现远方有个熟悉的身影向我所在的位置张望,目光相遇时,必然有一人会速速回头而转移视线。这种没有任何承诺远远地看着的那份感情一直延续到小梅小学毕业。
小梅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学习成绩也非常的好,她考上初一时,我已上了初三,那时,我们渐渐开始懂事,碰面时便会感到面热心跳,有些不好意思了,本来就如小姑娘般腼腆的我,有时竟让大方的表妹有些慌乱而手足无措,也许我早就在心中留了一个空间给小梅并默许了她的存在。
记得当时正在放《梁山伯与祝英台》,觉得祝英台很美很痴情,便记住了电影中祝英台自称的“小九妹”,于是,我也把小梅当成了我心中的“小九妹”,心中暗想,我要是梁山伯,定不负祝英台。可是,祝英台却在初一下学期辍学了,我这个梁山伯当时很着急,托人去问原因,才知是小梅父母认为女孩子读多了书没有用,反正迟早是别人家的人,不如让其帮父母在家带带弟妹干点家务活实在,就这样,小梅离开了学校,也渐渐地离开了我的视线,慢慢地从我的心底走了出来,渐行渐远。至今我仍非常痛恨那些不让女孩子读书的家长,为小梅,也为自己那段纯美的青涩情感。有时也恨自己,为什么当时就没有胆量去小梅家替小梅求情让其上学,也曾天真地想,自己为啥就不和小梅一起退学?可是,当时的我早已看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农村,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我不想窝在乡下当一辈子的农民,早立下志愿要通过求学走出大山,那时我就知道我未来的媳妇也一定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文化程度至少也不能低于高中毕业,所以,对于表妹小梅的辍学,我先是着急,然后是心疼,最后是无奈。自此,我便想把这段记忆封存,然而,谁也无法忘记人生的第一次心动。
[小梅出嫁]
小梅辍学后,便跟着她姐姐学缝纫,几年后成了一个很出色的裁缝师傅,我也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在80年代中后期,很多姑娘在十七、八岁时就嫁了人,小梅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和她同龄的女孩早成人妻成人母了,而她却没有半点要出嫁的意愿和打算,上门做媒的踏破了她家的门槛,而她却总是以各种借口和理由来推脱。
她母亲感觉到小梅有心事,知道女儿是在等人,当打听到我在大学里已有女朋友后,小梅出嫁了。听到小梅要出嫁的消息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有阵阵隐痛泛起,小梅出嫁的日子定在了寒假,我不知那天为什么要赶到外婆家去看着小梅出嫁,我也不知道小梅为什么算准了我一定会去。
在老家,女孩出嫁前是要哭嫁的,并且一定得哭,说是“娘家的哭,婆家的福”,而穿着新嫁衣映衬得格外清秀的小梅在七大姑八大姨和她母亲的催促和暗示下,脸上却没有半滴眼泪,显得十分的平静,一双美丽水灵的眼睛却在人群中四处搜寻,我站在人群的外围,一直静静地看着那牵扯我少年情怀却即将成为别人的新娘的可爱的小表妹,脸上淡淡的笑却难掩内心隐隐的痛,明知今生已与表妹无缘,理智告诉我应该祝福她,可是情感却拉扯着我那想要流泪的心,哭诉着我对小梅的不舍。脑子里很乱,一片空白,思绪早已飘向远方,我不知道此时我想要去追寻什么,木木的、呆呆的,木桩似的被人拉着朝一个地方走去……不知道小梅的妹妹要把我带到哪里,我跟着她来到了和她家并排相通的邻居家的后厢房,她指指门内说:“我姐在房内等你……”
我当时很吃惊,小梅是怎么摆脱那么多的亲友和围观者而有独处的机会的?临出嫁前那么神秘而急切地约见我,又是为了什么?我满腹迟疑地推开了门,俊俏的小表妹向我微微地笑了笑,很甜润地叫了声“表哥”,然后便伸手去解开她上衣的纽扣,满眼深情,一脸飞霞,我不知道小梅想要干什么,难道……我有些慌乱,不由自主地想往后退,我正不知如何应对时,小梅从怀里掏出了一块很艳丽的手帕,轻轻地放在我的手上,说:“表哥,我知道你一定会来的,我把两年前绣好的手帕,今天亲手交给你,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样天天把它放在贴身衣服的口袋里。”此时,她的声音有些低沉和沙哑,眼中有泪光在闪动:“还有,从今天起,我就再也不是你的表妹了,你能把我背出家门吗?”我怔住了,不知应如何回答,因为按当时的风俗,姑娘出嫁时,是要自己的亲哥哥或是弟弟背出家门的。小梅有哥哥,为何要我背她出门?我要是当时背她出门,我的女朋友会怎么看我?小梅婆家的人会怎么看她?村庄的人又会怎么看我和她?想到这些,我摇了摇头,小梅只是默默地看着我,然后轻轻地说了一句:“我走了。”便低着头匆匆地离开了。
小梅走后,我打开了那方还带有小梅暖暖体温的手帕,只见手帕方方正正的压有深深的印痕,手帕的正中央用红丝线绣成两个大大的相互依靠的心型图案,在两颗心的中间用黄丝线绣出两个字,左边一个“华”右边一个“梅”,并且“华”字上的“化”中的一撇和“梅”字“木”中的一横,是用两手紧握的图案连在一起的,我知道小梅绣出的是“心相依情相连,执手携老”的美好愿望。看到这些,我的眼睛模糊了,我不知道小梅会有如此之良苦用心,行为是如此的果决和坚定。我曾以为,小梅早就走出了我的视线,不会对她有丝毫的留恋和思念;我以为,我真的能把小时候的情感记忆深锁心间,从此和小梅天涯陌路,再不牵挂;我以为,小表妹会因为我和她的距离增大后她会停止对我的期盼;我以为,那段未曾有过任何承诺的美丽感情不会再起浪花;我以为,上了大学且拥有女友后真的能忘了一直在默默等待着的我的她……此刻,我才明白,我错了,梁山伯最终还是辜负了祝英台,我后悔我用片面追求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准扼杀了我对小梅的情感,也让小梅的痴情化为了泡影,我能赶来送小梅出嫁,小梅断定我会来送她出嫁,这就是一种心契。我俩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对方,一直以来都把对方装在心底的最深处,我开始恨自己的胆小和世俗,恨自己的自私和冷漠,恨自己的功利和浅薄,恨自己的残忍、背叛和无情……
鞭炮声惊醒了自责中木然的我,我知道,小梅真的要走了,我急忙冲向她家的大门口,扒开人群,挤在大门口的石门槛边,小梅没让她哥哥背着,而是浅浅地笑着往前走。正跨门槛时,一个趔趄,我正要伸手去扶,她却站定了,抬头看了我一眼,一串串泪珠突然从她刚刚还面带笑容的脸颊中滚落了下来。我不知道表妹的眼泪为什么会突然来得那么快,是不是我未完成的伸手相扶的动作,让伤心欲绝的小梅感到关怀与安慰而让憋屈得太久的眼泪来诉说她的不舍和忧伤?是不是我冷硬的拒绝和胆怯地出现让她从跌入深渊的失望中找到了一丝丝的暖意与欣慰?假如我当时没有出现在表妹眼前,小梅那一库泪水会不会被思念烘成一缕轻烟?假如小梅看到我后而未曾失声痛哭,我是不是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成为一个看热闹的观众?
看着小梅大滴大滴的眼泪滴落在众人的笑声中,我心里难受极了,那一滴滴泪就像一把把小刀,似雨般扎落在我的心尖上,也扎在小梅的心里。我知道,那一刻,小梅比我更痛,一脚跨出那扇门,从此便成陌路人。那抬头一瞥中惊喜而艾怨的眼神,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到现在只要想起还黯然神伤。她放声大哭着,与其他女孩子哭嫁时的那种应酬似的哭声完全不同,那是一种伤心欲绝的悲鸣,哭声中有艾怨,有失望,有无奈,而我却听到哭声中还有源于我对她的伤害。
小梅在两个伴娘的搀扶下,在鞭炮声中哭泣着头也不回地一直向远方走去。
第三篇:冬与灯优美散文
某一天的清晨,朦胧睁眼,发现自己已不知不觉中裹了一层被子。我将头探出去,毫无防备地被被子外的世界所弥漫的寒冷气息所偷袭,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真冷啊!
原来今年的冬天就像我此时身上的被子,不知不觉就来了。
我立身于这个初冬还稍显稚嫩的清晨,有一种莫名的忧伤。那种忧伤,大概就像初生儿刚从母亲温暖的子宫中,来到这个白色寒冷的世界的第一声啼哭,那是对未知的惶恐。
冬天有何可忧伤?冬天到了,春天也不会遥远了。可这种安慰的话,我并不大喜欢。我只爱冬天,冬天有着干燥的空气,萧条的树枝,凄瑟的冬天,也有着温暖的正午阳光,温热的水,温柔的被窝。在我眼中,冬天是一个富有个性,风情万种的女诗人。
而冬夜就是她展现狂野个性的时候。下了晚自习,我才体会到女诗人的压抑和疯狂。我裹紧外套,这冬夜的寒风还是不住地往我衣服里头灌,我不由得收紧了身体,将背弓了起来。我想这时候的我,一定很像电影中,风雪夜里艰难前行的老人,想到这里,我为自己在这个时候还能自嘲感到好笑。这时,又是一阵寒风呼啸而来,头顶边树叶哗啦啦作响,如一面面猎猎捕风的旗子,似乎在为此时已疯狂的诗人欢呼。
这个女疯子!我低呼道。我有点疲累,我要一鼓作气,不想太多,不作停留,直达温暖的家。尽管很醉心于这样的景,我也不可再停滞不前,我的衣衫太单薄,而前路还很漫长。有时候盲目的文艺也是需要现实来敲碎。我需要赶快回家。
走到后来,我心里也有了小小的抱怨,也许是对冬天的到来没做好准备吧,我单薄地走在路上,感到这条路似乎没有尽头,寒风钻骨入髓,没有抱怨那是假的。
然而,回望独自来时的路,咬牙也就过来了。在那时联想到,似乎没有任何一件事在人生的长河,时光的洪流中是屹立不倒的,最难熬的也就是正在经历的那段时光,我们瞻前顾后,惶恐不安。从前、现在、未来,我们在做什么,都不知道。
正当我忧伤而又矫情地想着时,我已到了我家楼下,窗户里透出的灯光辉煌,然后,我有种泄了气的感觉,就像鼓胀得快炸裂的轮胎放了一点气,剩下的气量刚刚好。我上到一楼,就发现二楼我家的门已打开,灯光照亮上面的楼梯——我剩下的路程。妈妈就站在门口,絮絮叨叨地念着:“穿这么少衣服,冻死了吧!路上不知道磨叽什么,晚上危险啊!走快点啊,哎哟,我的祖宗啊,你快点啊……”
此刻,耳朵里灌满了妈妈的唠叨,眼睛里浸满了温柔的灯光,我忽然被积极的力量感染了,就只觉得刚刚想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都算不了什么。
这盏在冬夜中温柔等候的灯,把归来的一步步照亮,驱散一路的黑暗与消沉,然后照在我眼底,我心底。
窗外寒风依然呼啸,我意识到人生最幸福的事不过如此。饥饿的旅途尽头,有一个温暖的家,家里有一个亲人,和一盏点亮的灯等我归来,足矣。
寒风呼啸的冬夜是密友,是独立,也是困难,而家中那盏灯却是人的灵魂深处最隐秘,最温情而最渴求的东西——归属。
第四篇:桃与梅短篇散文
四瓣的,桃花;五瓣的,梅花。
我想没有比这两种花更像姊妹的了,花形一样的如碟如盏,花色一样的轻红脂粉,花树一样的淡妆天成,只是一个开在冰雪沏就的寒冬,一个开在百花攒动的春天,而赞誉也因此由然地不同。
世人以梅为清高雅静傲骨嶙峋,请进庭园雅阁以名士自许,而桃只能散播于山林野间,落了个寻常百姓家的命运。
或许这是上天不公,对桃独独如此冷落?
诚看,两个同样事业有成的人,一个白手起家,一个继承父业,那必然的,白手起家的那人备受推崇,而继承父业的那人只能淹于未知。
又或者,两个同样姿色的女人,一个命途多舛世路坎坷,一个和风细雨无风无浪,那必然的,前面那人定然为优伶名倡,后面那人只能沦为人们口中寻常的妇道人家。
这或许就是上天由来以久的厚薄,一切都在均衡中妥贴自己。只是反过来想一想,它为何不能得到与它相匹配的赞誉,因为它献出了与别的同样多的财富和姿色?
难道来路真的那么重要,它是不是使我们有些太过于重视前因而忽视了现存的果实?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确然的让我们心生崇敬,只是一路平淡走来的桃花,依然可以笑东风的,因为它的色貌形即使淹没在春意融融的微曛里,也掩不了它的暗香一抹。
香自心逸,与梅同。
第五篇:孟丹梅老师简历
简 历
孟丹梅,读经宝宝创始人,祖籍山东,1970年生于辽宁锦州。十四岁当兵,经过六年军旅生活,对人生初有体验。其后从商,历经成功与喜悦。曾当选辽宁省十大复转军人创业标兵、锦州市政协委员。而立之后常深感时代人生与社会之问题,遂发积极勇猛之心,向学修道,追寻人生之价值与意义。2001年遇新儒家实践派代表人物王财贵先生,欣闻儒家生命实践之学问,与读经教育之理论,于是从学于其门下,立志以圣贤为师,并致力于王财贵先生倡导的儿童读经教育理论之宣导与教学之实践;2004创办全日制读经“亦悦学堂”,旨在为道统传承培养文化种子;2005成立锦州王财贵读经教育研究会,并开始应邀作公益演讲,推广“儿童读经”与“在家自学”理念;2007年将“亦悦学堂”迁至深圳梧桐山,更名为“鹿鸣学堂”,并筹组读经家长及师资研习,鼓舞梧桐山全日制读经私塾风气;2009年受王财贵老师之邀,担任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研究员,协助中心推广“论语100”大学生读经;2010年,在鹿鸣学生达到一百人规模后,开始筹办广东河源“鹿鸣 1
国际读经教育实验学校”及“读经教育亲师研习中心”;2011年出任中华孔子学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协助重庆市巫溪县政府推动“相约论语、全民读经”活动。2012年,受中共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委、区政府邀请,先后三次针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乡镇领导干部;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区所有公办、民办、私立学校及幼儿园校长及教研主任进行培训,将“儿童读经教育”在体制内学校进行推广迈出坚实一步,并指导区委宣传部针对全区全民读经,提高整体文化素质提供积极有效的方案。并于香港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黑龙江省职业学院成功演讲“教育的智慧”、“如何培养文化自信与自觉”及“当代知识分子的担当”主题讲座,唤醒大学生的文化生命与生命价值层的思考。
巫溪县“相约论语全民读经”
四川泸州纳溪区推广读经教育
2011年10月第一次为全区各部门班子成员讲座
2012年5月11日第三次为全区110名校长做培训
2011年12月18日为人大政协代表做“恢复文化自信,重回人性之本”报告
安徽师范大学讲座
2012年6月10日、11日,应安徽省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及校团委邀请。为大学生做两场讲座。主题分别为“传承国学经典,推进素质教育”及“当代大学生的担当----如何培养文化自信与自觉”
与党办主任兼校办主任马三保在讲座现场
与团委书记文学院硕士导师周元琳及活动组织志愿者合影
应邀各地讲座
深圳半里山谷师资培训
南京知语轩文化讲座
华南农业大学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讲座
与叶选平夫人吴小兰观摩读经课
香港科技大学文学院讲座
在香港“全球经典大会”上主讲
2012年7月6日,应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女工委邀请,做儿童读经教育专题演讲《让我们的孩子充满天地的神采》
2012年6月30日,受华育天下教育集团邀请,在吉林省长春市做儿童读经教育在体制内推广的演讲活动
黑龙江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和黑龙江省国学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黑龙江省职业学院承办,孟老师做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义理与价值》、《教育的智慧学----破解教育的困局,重回人性之本》两场重要演讲
2012年9月25日,在首届读经教育高端培训交流会上做《教育的智慧学—读经胎教早教实务与教育心法初探》演讲并答疑。
2012年9月28日,暨文礼书院成立之际,陪同王财贵老师与中国青基金 会副理事长、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陈越光先生(左一)交流。
与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主持人王鲁湘先生交流。
2012年10月29日,受重庆弘毅厚谦学堂邀请,为重庆国学爱好者及读经家庭讲座《畅通文化生命 破解教育迷局》。
2012年10月30日,于重大国学院开展大型公益讲座,解析中国文化核心价值,鼓舞新世纪中国文化精神的重塑与担当。
2012年11月21日,受广东省东莞市长平镇教育局语文教研组邀请,为全镇300余名教师做《语文教育新典范的建立》演讲。
孟丹梅老师全面剖析教育的智慧,带给全体老师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