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粮食节约粮食小故事
月饼故事
并去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晚上,我高兴地和我的父母一起去祖母吃饭。
一扇门,祖母高兴地迎接我:艾爱,来品尝祖父刚买的新鲜肉月饼!听到这个,我的心突然冷,大声低声:这个月饼我不吃,真的爱丽丝!父亲的一边摇摇头,尴尬:你很高兴,有些吃得很好!祖母也感觉:当我年轻的时候,我不能吃月饼哭了!
原来,祖母买一个孩子不仅花钱,而且还通过投票,买米饭用食品券,买肉肉票......节日,还从清晨,一天不会赶上到镇上排队,至少四五个小时买定量菜。现在想来,真的很难啊!
奶奶说她总是难忘的中秋节。那一年,黑暗,正如老奶奶像往常一样拿着一篮子买食物。当时,那些购买蔬菜的人,像一个长队,奶奶挤满了呼吸。一天变得明亮,奶奶想从口袋里取出美味-一小块月饼充满了胃。她摸她的口袋,马 茫然的:月饼放在衣服口袋里的泥里。奶奶伤心:四个孩子在家吃月饼,我不愿意吃,不能想到现在被挤压不吃。买了食物,她沮丧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祖母,她像眼泪,伤心不能说出一个字。
听着,我的眼睛不禁湿了。我真的出生在祝福的祝福,通常吃总是挑选和选择。现在想想,祖母的童年真的让我难以置信啊!想想这里,我看着大豆,芋头,月饼,耻笑的表,然后慢慢吃了,突然发现原来的食物不是真的一样美味。
第二篇:爱粮食节约粮食小故事
爱粮食节约粮食小故事
月饼的故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晚上,我高高兴兴地和爸爸妈妈到外婆家吃饭。
一进门,外婆就乐呵呵地招呼我:“艾艾,快来尝尝外公刚买来的鲜肉月饼!”一听这话,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大声嘀咕道:“这种月饼我不要吃的,真是倒胃口!”一旁的爸爸尴尬地摇摇头:“你真是太幸福了,有的吃蛮好了!”外婆也无比感慨:“小时候,我还为吃不到月饼大哭过呢!”
原来,外婆小时候买东西不仅要花钱,还要凭票,买米用粮票,买肉用肉票„„逢年过节,更要起个大早,天不亮就要赶到镇上去排队,起码要等四五个小时才能买到定量的菜。现在想来,真是艰苦啊!
外婆说她总是难忘那个中秋节。那一年,天黑蒙蒙的,作为家中老大的外婆照例拿着篮子去买菜。那时,买菜的人队伍排得像长龙,外婆被挤得都要喘不过气来了。天渐渐亮了,外婆想从口袋里掏出美味——一小块月饼填填肚子。她一摸口袋,马上傻眼了:月饼都成泥粘在了衣服的口袋上。外婆难过极了:家里四个孩子分吃一个月饼,我没有舍得吃,想不到现在竟被挤得没法吃了。买完了菜,她垂头丧气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一见外婆妈妈,她就泪如泉涌,伤心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听着听着,我的眼眶不禁润湿了。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平时吃饭还总是挑三拣四。现在想想,外婆的童年生活真是令我匪夷所思啊!想到这儿,我看着桌上的毛豆、芋艿、月饼,惭愧地笑了笑,然后慢慢地吃了起来,恍然间发现原本不爱吃的食物原来也是那么的可口。
在特别的日子里忆苦思甜,虽然那个时代的灰暗早已远去,但我们的光明生活确是要需要我们的“成长”才能一直到永远!
山东枣庄滕州市实验小学新校(东校)六年级:周心茹
第三篇:爱粮食节约粮食小故事
月饼的故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晚上,我高高兴兴地和爸爸妈妈到外婆家吃饭。
一进门,外婆就乐呵呵地招呼我:艾艾,快来尝尝外公刚买来的鲜肉月饼!一听这话,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大声嘀咕道:这种月饼我不要吃的,真是倒胃口!一旁的爸爸尴尬地摇摇头:你真是太幸福了,有的吃蛮好了!外婆也无比感慨:小时候,我还为吃不到月饼大哭过呢!原来,外婆小时候买东西不仅要花钱,还要凭票,买米用粮票,买肉用肉票逢年过节,更要起个大早,天不亮就要赶到镇上去排队,起码要等四五个小时才能买到定量的菜。现在想来,真是艰苦啊!
外婆说她总是难忘那个中秋节。那一年,天黑蒙蒙的,作为家中老大的外婆照例拿着篮子去买菜。那时,买菜的人队伍排得像长龙,外婆被挤得都要喘不过气来了。天渐渐亮了,外婆想从口袋里掏出美味一小块月饼填填肚子。她一摸口袋,马上傻眼了:月饼都成泥粘在了衣服的口袋上。外婆难过极了:家里四个孩子分吃一个月饼,我没有舍得吃,想不到现在竟被挤得没法吃了。买完了菜,她垂头丧气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一见外婆妈妈,她就泪如泉涌,伤心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听着听着,我的眼眶不禁润湿了。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平时吃饭还总是挑三拣四。现在想想,外婆的童年生活真是令我匪夷所思啊!想到这儿,我看着桌上的毛豆、芋艿、月饼,惭愧地笑了笑,然后慢慢地吃了起来,恍然间发现原本不爱吃的食物原来也是那么的可口。
第四篇:节约粮食小故事
节约粮食小故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处】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粮食的故事
冯世瑜 “民以食为天”,这话我深有感触。
小时候,在爷爷的怀里,就得知粮食对人的重要。饭桌上,爷爷见我们兄妹拔饭丢了饭粒,他便心疼地一颗颗拣起往嘴里送,一边讲起他缺粮少米的那些日子:“我娃,爷像你们大时,你祖公哪养得活你爷,早就送到地主家放牛讨饭吃去啦!那时一斗米能买一大坝田呢!”往后,父亲的唠叨里依然还夹杂着一些共和国饥饿的历史,三年的自然灾害不知饿死了多少人,那险些饿死而又活过来的人们自是把粮食看得格外珍贵,对粮食自有一份特殊感情。
我能记起的只是大集体最后那年分粮的事了。爹娘都是队上的好劳动力,共挣了400多个工分,一年下来也只分到1000多斤稻谷,这还是我家分到粮食最多的一年。听娘讲,要是往年顶多只能分个800斤稻谷,不掺这就掺那,一年总没能吃上几顿白米饭。我当时还看见队长三狗大爷笑眯眯地把队里分剩的几十斤苞谷叫寨上穷得叮当响的那几家背了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寨上人欢天喜地的把集体田地,沸沸扬扬地分了又分,我家分到一亩水田和几亩旱地,几块黄泥巴土,爹娘为此还高兴得几夜没合上眼。
当人们带着极大的热情打理手中的土地,种下各自的希望时,一场罕见的灾害向我们地方袭来,饥饿又一次卷土重来,靠国家的供应、救济,我们才淌过了吃蕨粑和野菜充饥的日子。到了1984年,风调雨顺,我家就丰收了一回,全家人靠4亩地收了3000多斤稻谷,比集体时多了4倍,打那时起我家就开始吃上了白米饭,那是爷爷们从未过上的好日子。
1992年,我到县城读高中,在城里听人家讲杂交稻种能够增产两倍,于是就省了半点钱半信半疑的到种子公司去问,好心的阿姨帮我装好稻种后,千叮万嘱要按科学方法种植,我用笔记本记了整整两页,喜滋滋地趁周末赶回家去讲给爹娘听,爹哪里肯相信:老子几十年都是栽一把秧子,栽一根会结得好谷子才怪,还要栽两次,又麻烦又费时,一根一根怕是要栽到别人收谷子。我好说歹说,还把报刊上杂交水稻增粮增产的报道让他看,他勉强答应育4包稻种,我特地请了几天假,在家帮爹搭了个简易的育秧棚,把秧子育了出来,让他们在家慢慢地栽。放假回来,姐告诉我:栽小秧那阵子,寨上别家洋芋都除了草,苞谷全下了种,就我家还未做那些活,3个人差不多栽了半个月才完事,寨邻看了都说:“他家今年是在办怪,怕是要两头结谷子。”
秋后收割奇迹出现了,经爹苦心管理,那年我家稻子出奇的好,收割时我看着那壮实的秧杆和饱满的谷穗,一根种苗竟发出十多根来,我也惊奇,开始感叹科学的神奇,当然寨上的堂公伯叔们就更觉奇怪了。在往年的基础上,我家多收了3000多斤,稻子压弯了爹那坚实的肩膀,我发现爹一贯愁眉不展的脸上溢出了难得的笑容,从此他开始相信科学,带头宣传科技。
寨上的人傻眼了,多收了3000多斤,算起来应该是两头结谷子啦!杂交水稻给他们大开了眼界。第二年,家家户户买来杂交稻种向我家取经。打这后,寨上的粮仓都能装得满满的,不愁吃不上白米饭了。
关于粮食的故事
小时候在外婆家,外婆给我讲了许多神话童话故事。而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有关粮食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故事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大财主家的儿媳妇,看到自家家财万贯,金银珠宝等应有尽有,怎么用也用不完,而每日每餐饭菜做很多,吃不完就倒泔水缸里,久而久之,被灶神爷告到了玉皇大帝那里。玉帝一听非常吃惊,就下令天兵天将在第二天的午时三刻,下凡到这财主家做实地调查,如果情况属实,一定严惩不贷。仁慈的观音菩萨听到这个消息,想给这家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当晚就托梦给这财主家的儿媳妇,要她把倒在泔水缸里的饭菜捞起来吃干净,不然她和她的家要遭灭顶之灾。这儿媳妇睡到半夜一下子惊醒了,醒来清楚记得观音菩萨说话时的表情和所说的话。想起平常生活中自已奢侈的行为,她立即起床把泔水缸里的饭菜捞得一粒米都不剩,把这些饭菜用清水一次一次淘洗干净,然后在锅里烘干,用油炒了让全家人连夜吃掉。
次日午时三刻,刚才还是晴朗的天气忽然变得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忽然,三声振聋发聩的雷鸣电闪在这家的屋顶炸响,天兵天将来到她家厨房,在泔水缸里连续捞了三次,也没有捞着一粒米,只好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复命。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从此这家人勤俭持家,不敢再浪费一粒粮食。这是在儿时,糟塌粮食给我的第一次“震撼教育”。
还是在儿时,每天吃饭时,母亲总要求我把碗里的饭菜吃完,粒米都不能剩。母亲说,如果吃饭时碗里剩下米粒,久而久之,小孩子的脸上就会长出麻子,变成了丑八怪。虽然那时候朦朦胧胧,对母亲的话也似懂非懂,也不知道脸上长麻子是什么模样,丑八怪是什么模样,但看母亲说话时那严肃的表情,就知道不爱惜粮食,后果是多么的可怕。长大后才知道,那是外婆及母亲为了让我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品行而编出来的故事。
十九岁那年,我又受到一次深刻的爱惜粮食的教育。那一年我写了一篇小说,自我感觉不错,就跃跃欲试拿去拜访一位老作家。那时他大约有五十多岁了,对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非常热情又和蔼可亲。他看了我的习作后提了很中肯的意见,让我按他提的意见修改。不知不觉就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了,他去食堂买了一份米饭和洋葱炒肉让我吃。可那是四两一份的米饭,再加上菜,我吃了一半就吃不完了,便有点难为情地说:“老师我吃不完了,剩下的饭菜倒哪?”让我至今也无法忘记的是老师让我先放那,过了一会儿,老师端起那剩下的饭菜吃了起来,而且还一边吃一边说:“这么好的饭菜怎么能倒掉呢?古语说浪费粮食是有罪的。你们这些年轻人哪!”我一下子想起了小时候外婆给我讲的故事,想起母亲说过的话,面对老师这平静的举动和话语,我既震惊又羞愧,一时说不出话来。
正是父母亲和老师用他们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导了我,使我在生活中对粮食,对辛勤耕种的农民充满了深深的敬意。我也真切地期望比我年轻的朋友、还有现在出生在这样一个富裕时代的孩子们,也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品质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中,而不是仅仅只会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一首诗。
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和对环境的破坏,这些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粮食也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就在不久前,非洲一些国家数以万计的人,没有粮食挣扎在死亡的边缘,看得人触目惊心。对于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国家,粮食问题更是重中之重。而一些地方为了眼前经济利益,不顾国家三令五申,大量的良田和耕地被用来盖了高楼建了工厂,已经形成了城市包围农村的发展趋势,昔日那绿油油的麦田,现在也变成了生钱快的苹果园、葡萄园,甚至是座座高楼大厦!面对这样的现实景况,我感到莫名的沉重和悲哀。
大概是白天老想着这样的事,这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北方天旱了,南方水淹了,饥饿的人们发疯地涌到高楼下的苹果园里,拿着成捆的钞票却买不到可吃的馒头、米饭。梦醒了,我惊了一身冷汗。但愿这永远只是个梦!
关于粮食的故事2
昨晚看纪念长征的红色电视剧《陈庚大将》,中间有一个关于粮食的故事。红军在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非常缺乏粮食,孤儿九斤半是一个尚没有被正式认可的红军,这是因为他年龄太小的缘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红军,在过草地的时候把自己少得可怜的粮食分给那些伤病员,分给那些抬担架的战士。他的干粮袋里一直鼓鼓琅琅的,并且还经常背着大家“偷”嘴。老总为此还批评了他,说他觉悟不高。
直到九斤半饿死在草地上的时候,大家才发现,他的干粮袋里放的是一块布满牙印的牛骨头。九斤半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经常背着大家,在牛骨头上咬两口冲饥。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一颗粮食就可能救回一个战士的生命,而九斤半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这个小战士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
这种震撼让我坚定了对那个年代对那个年代所生活的人们怀着一种崇高的敬意。在看广告的间隙,我翻看了另外一个频道的电视,正好也是一个红色片子,讲述的也是过草地的故事。贺龙所率领的部队被敌人逼迫过草地,当时已经无粮了,大家都用野草充饥,每次野草煮好后,团长总是先盛一点吃了,过一个小时之后再让战士们吃。团长的妹妹很是不解,问哥哥为什么要先吃,团长说:“我是你们的尝膳官,你们都是我的皇帝。”原来团长是怕有的野菜有毒,所以自己先吃。
在这个故事中,野草也成了战士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为了给战士们获得这种所谓的粮食,团长不惜自己的生命来亲尝。
经常听那些在都市里活得有点不耐烦的朋友们谈起很烦看那些红色片子,都拍的很假。那些在灯红酒绿的城市里生活的人们,更爱看的是那些来自好莱坞的所谓大片,或是那些现代都市的各种欺压诈骗的故事,再不就是云里雾里爱的死去活来最后必定有人得了绝症的韩日电视剧,红色片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可恶的淘米水。
我们先不说那些片子拍摄的怎样,但是其中的一些故事确能让我们不断地敲打自己,这种敲打对于现在浮躁的我们来说是一种恩赐。
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和老周反复在交谈着一个观点,就是觉得那种年代走出来的,那些经过枪林弹雨经过长征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值得我们每个时代的人去讴歌。在红军长征的时候,关于粮食的故事很多很多,但这些关于粮食的故事被后来人记住的很少很少。在这里我不得不很气愤起讲起另外一个关于粮食的故事。
那时候我还很小,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当时学校附近就是一个粮站。那是一个公务员经常给老百姓打白条的年代。我不知道这种年代是否延续到现在,因为我离开那里已经很多年了。当时老百姓买的都是经过处理的干净的粮食,但是粮站的人为了牟利,和外面一些商贩勾结,每到晚上,他们就挖许多土,把这些土晒干碾碎加在那些即将运走的粮食之中,这样粮食的数量就大大提高了。
这其中的奥妙是听我的一个同学说起的,他爸爸是粮站的职工,起先我不太相信,后来有一天晚上确实看见有人在我们学校后面挖土装袋。后来这件事在老百姓中也被传开了,大家似乎也都跟着学起来了,有很多人卖给粮站的粮食里都掺了土。
在粮站里还有一道风景就是有许多孩子在粮站院子里玩,那些孩子都穿着很大的鞋子和很肥的裤子,那时候收的粮食比较多,都摆放在大院里无人看管,许多大人就指使孩子装作在里面玩让孩子用自己的鞋子和裤子往外偷粮食。那时候大家其实并不缺粮。那些被孩子们偷出来的粮食马上就被家长们卖给周围的小贩了,他们从小贩手中换来的是一些并不太可口的零食。
直到现在,那些穿梭在粮堆里的孩子们可笑的身影依旧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在那场在粮里加土的投机倒把的活动中,周围许多人迅速富了起来,后来竟然没有人被揭发,这或许是一种让很多人欢欣鼓舞的现象。这种现象让刚读了几年书的我时常恨的咬牙切齿。
很喜欢看世界杯期间,一些球星和那些缺粮的非洲儿童共同拍摄的一个关于爱护粮食的公益广告。那些很大牌的人们为那些在饥饿线上的孩子们做了一件好事。那件好事时刻提醒着更多的人,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有很多人还处在饥饿的边缘。
1979年11月,在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上,将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纪念日。似乎有很多人记得这个日子,但是他们似乎已经记不起在这个垃圾食品成堆的世界里还有人会缺粮食。
很多人都在浪费粮食,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我记得在一个电视剧中看到一段故事,在一家有很多地的土财主家里,三少爷因为受罚和下人一起吃饭一起下地干活,农忙季节,主人给长工们蒸的肉包子,三少爷只吃肉馅把包子都扔到一个供生口吃的桶里,起先只有他一个人扔,后来也有几个长工学着他的样子做,这一幕被老地主看见了,他什么也没说,转身过去把那些已经泡得腐烂的包子都捡了起来,一把把往嘴里塞。另外一个画面是在他的地里,望着金灿灿的粮食,老人家说:“一个不懂得珍惜粮食的人,不会是一个好庄稼把式。”这个关于粮食的故事提醒我们注意,当我们温饱不愁的时候,一定要想想那些灾年荒年,想想那些因为饥饿而死去的人们。
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并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节约并不可耻,相反节约是一种光荣。节约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
第五篇:节约粮食小故事
节约粮食小故事
小时候在外婆家,外婆给我讲了许多神话童话故事。而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有关粮食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故事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大财主家的儿媳妇,看到自家家财万贯,金银珠宝等应有尽有,怎么用也用不完,而每日每餐饭菜做很多,吃不完就倒泔水缸里,久而久之,被灶神爷告到了玉皇大帝那里。玉帝一听非常吃惊,就下令天兵天将在第二天的午时三刻,下凡到这财主家做实地调查,如果情况属实,一定严惩不贷。仁慈的观音菩萨听到这个消息,想给这家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当晚就托梦给这财主家的儿媳妇,要她把倒在泔水缸里的饭菜捞起来吃干净,不然她和她的家要遭灭顶之灾。这儿媳妇睡到半夜一下子惊醒了,醒来清楚记得观音菩萨说话时的表情和所说的话。想起平常生活中自已奢侈的行为,她立即起床把泔水缸里的饭菜捞得一粒米都不剩,把这些饭菜用清水一次一次淘洗干净,然后在锅里烘干,用油炒了让全家人连夜吃掉。
次日午时三刻,刚才还是晴朗的天气忽然变得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忽然,三声振聋发聩的雷鸣电闪在这家的屋顶炸响,天兵天将来到她家厨房,在泔水缸里连续捞了三次,也没有捞着一粒米,只好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复命。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从此这家人勤俭持家,不敢再浪费一粒粮食。这是在儿时,糟塌粮食给我的第一次“震撼教育”。
还是在儿时,每天吃饭时,母亲总要求我把碗里的饭菜吃完,粒米都不能剩。母亲说,如果吃饭时碗里剩下米粒,久而久之,小孩子的脸上就会长出麻子,变成了丑八怪。虽然那时候朦朦胧胧,对母亲的话也似懂非懂,也不知道脸上长麻子是什么模样,丑八怪是什么模样,但看母亲说话时那严肃的表情,就知道不爱惜粮食,后果是多么的可怕。长大后才知道,那是外婆及母亲为了让我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品行而编出来的故事。
十九岁那年,我又受到一次深刻的爱惜粮食的教育。那一年我写了一篇小说,自我感觉不错,就跃跃欲试拿去拜访一位老作家。那时他大约有五十多岁了,对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非常热情又和蔼可亲。他看了我的习作后提了很中肯的意见,让我按他提的意见修改。不知不觉就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了,他去食堂买了一份米饭和洋葱炒肉让我吃。可那是四两一份的米饭,再加上菜,我吃了一半就吃不完了,便有点难为情地说:“老师我吃不完了,剩下的饭菜倒哪?”让我至今也无法忘记的是老师让我先放那,过了一会儿,老师端起那剩下的饭菜吃了起来,而且还一边吃一边说:“这么好的饭菜怎么能倒掉呢?古语说浪费粮食是有罪的。你们这些年轻人哪!”我一下子想起了小时候外婆给我讲的故事,想起母亲说过的话,面对老师这平静的举动和话语,我既震惊又羞愧,一时说不出话来。
正是父母亲和老师用他们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导了我,使我在生活中对粮食,对辛勤耕种的农民充满了深深的敬意。我也真切地期望比我年轻的朋友、还有现在出生在这样一个富裕时代的孩子们,也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品质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中,而不是仅仅只会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一首诗。
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和对环境的破坏,这些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粮食也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就在不久前,非洲一些国家数以万计的人,没有粮食挣扎在死亡的边缘,看得人触目惊心。对于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国家,粮食问题更是重中之重。而一些地方为了眼前经济利益,不顾国家三令五申,大量的良田和耕地被用来盖了高楼建了工厂,已经形成了城市包围农村的发展趋势,昔日那绿油油的麦田,现在也变成了生钱快的苹果园、葡萄园,甚至是座座高楼大厦!面对这样的现实景况,我感到莫名的沉重和悲哀。
大概是白天老想着这样的事,这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北方天旱了,南方水淹了,饥饿的人们发疯地涌到高楼下的苹果园里,拿着成捆的钞票却买不到可吃的馒头、米饭。梦醒了,我惊了一身冷汗。但愿这永远只是个梦!
昨晚看纪念长征的红色电视剧《陈庚大将》,中间有一个关于粮食的故事。红军在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非常缺乏粮食,孤儿九斤半是一个尚没有被正式认可的红军,这是因为他年龄太小的缘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红军,在过草地的时候把自己少得可怜的粮食分给那些伤病员,分给那些抬担架的战士。他的干粮袋里一直鼓鼓琅琅的,并且还经常背着大家“偷”嘴。老总为此还批评了他,说他觉悟不高。直到九斤半饿死在草地上的时候,大家才发现,他的干粮袋里放的是一块布满牙印的牛骨头。九斤半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经常背着大家,在牛骨头上咬两口冲饥。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一颗粮食就可能救回一个战士的生命,而九斤半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这个小战士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
这种震撼让我坚定了对那个年代对那个年代所生活的人们怀着一种崇高的敬意。在看广告的间隙,我翻看了另外一个频道的电视,正好也是一个红色片子,讲述的也是过草地的故事。贺龙所率领的部队被敌人逼迫过草地,当时已经无粮了,大家都用野草充饥,每次野草煮好后,团长总是先盛一点吃了,过一个小时之后再让战士们吃。团长的妹妹很是不解,问哥哥为什么要先吃,团长说:“我是你们的尝膳官,你们都是我的皇帝。”原来团长是怕有的野菜有毒,所以自己先吃。在这个故事中,野草也成了战士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为了给战士们获得这种所谓的粮食,团长不惜自己的生命来亲尝。
经常听那些在都市里活得有点不耐烦的朋友们谈起很烦看那些红色片子,都拍的很假。那些在灯红酒绿的城市里生活的人们,更爱看的是那些来自好莱坞的所谓大片,或是那些现代都市的各种欺压诈骗的故事,再不就是云里雾里爱的死去活来最后必定有人得了绝症的韩日电视剧,红色片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可恶的淘米水。
我们先不说那些片子拍摄的怎样,但是其中的一些故事确能让我们不断地敲打自己,这种敲打对于现在浮躁的我们来说是一种恩赐。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和老周反复在交谈着一个观点,就是觉得那种年代走出来的,那些经过枪林弹雨经过长征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值得我们每个时代的人去讴歌。在红军长征的时候,关于粮食的故事很多很多,但这些关于粮食的故事被后来人记住的很少很少。在这里我不得不很气愤起讲起另外一个关于粮食的故事。
那时候我还很小,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当时学校附近就是一个粮站。那是一个公务员经常给老百姓打白条的年代。我不知道这种年代是否延续到现在,因为我离开那里已经很多年了。当时老百姓买的都是经过处理的干净的粮食,但是粮站的人为了牟利,和外面一些商贩勾结,每到晚上,他们就挖许多土,把这些土晒干碾碎加在那些即将运走的粮食之中,这样粮食的数量就大大提高了。
这其中的奥妙是听我的一个同学说起的,他爸爸是粮站的职工,起先我不太相信,后来有一天晚上确实看见有人在我们学校后面挖土装袋。后来这件事在老百姓中也被传开了,大家似乎也都跟着学起来了,有很多人卖给粮站的粮食里都掺了土。在粮站里还有一道风景就是有许多孩子在粮站院子里玩,那些孩子都穿着很大的鞋子和很肥的裤子,那时候收的粮食比较多,都摆放在大院里无人看管,许多大人就指使孩子装作在里面玩让孩子用自己的鞋子和裤子往外偷粮食。那时候大家其实并不缺粮。那些被孩子们偷出来的粮食马上就被家长们卖给周围的小贩了,他们从小贩手中换来的是一些并不太可口的零食。直到现在,那些穿梭在粮堆里的孩子们可笑的身影依旧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在那场在粮里加土的投机倒把的活动中,周围许多人迅速富了起来,后来竟然没有人被揭发,这或许是一种让很多人欢欣鼓舞的现象。这种现象让刚读了几年书的我时常恨的咬牙切齿。
很喜欢看世界杯期间,一些球星和那些缺粮的非洲儿童共同拍摄的一个关于爱护粮食的公益广告。那些很大牌的人们为那些在饥饿线上的孩子们做了一件好事。那件好事时刻提醒着更多的人,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有很多人还处在饥饿的边缘。
1979年11月,在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上,将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纪念日。似乎有很多人记得这个日子,但是他们似乎已经记不起在这个垃圾食品成堆的世界里还有人会缺粮食。很多人都在浪费粮食,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我记得在一个电视剧中看到一段故事,在一家有很多地的土财主家里,三少爷因为受罚和下人一起吃饭一起下地干活,农忙季节,主人给长工们蒸的肉包子,三少爷只吃肉馅把包子都扔到一个供生口吃的桶里,起先只有他一个人扔,后来也有几个长工学着他的样子做,这一幕被老地主看见了,他什么也没说,转身过去把那些已经泡得腐烂的包子都捡了起来,一把把往嘴里塞。另外一个画面是在他的地里,望着金灿灿的粮食,老人家说:“一个不懂得珍惜粮食的人,不会是一个好庄稼把式。”这个关于粮食的故事提醒我们注意,当我们温饱不愁的时候,一定要想想那些灾年荒年,想想那些因为饥饿而死去的人们。
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并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节约并不可耻,相反节约是一种光荣。
节约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
周总理的故事
1961年春天,周总理陪同外宾到梅家坞,茶农泡了龙井绝品明前
前
茶请周总理和外宾品尝。
周总理品了一口茶,赞道:“龙井茶叶虎跑水,江南一绝。”接着又说:“龙井茶多香啊,日本茶叶不香。”茶农告诉周:“龙井茶制作工艺精细,要经过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10大手法。炒1斤特级龙井茶需要采摘3万多个芽头,一亩茶园仅产3斤。”听了茶农的介绍,周恩来浅斟细啜,更觉浓茶酽香。他满怀深情地说:“农民炒茶多辛苦。”临行前,周恩来望着杯中的翠叶嫩芽说:“龙井茶味道醇,倒掉太可惜了,还是把它消灭掉好。”说完端起茶杯,用食指和中指将茶叶划入口中咀嚼起来,最后全部吃掉。
至今,梅家坞人民难忘吃茶叶的故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处】李绅《悯农》。【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jiase)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粮食的故事 冯世瑜 “民以食为天”,这话我深有感触。小时候,在爷爷的怀里,就得知粮食对人的重要。饭桌上,爷爷见我们兄妹拔饭丢了饭粒,他便心疼地一颗颗拣起往嘴里送,一边讲起他缺粮少米的那些日子:“我娃,爷像你们大时,你祖公哪养得活你爷,早就送到地主家放牛讨饭吃去啦!那时一斗米能买一大坝田呢!”往后,父亲的唠叨里依然还夹杂着一些共和国饥饿的历史,三年的自然灾害不知饿死了多少人,那险些饿死而又活过来的人们自是把粮食看得格外珍贵,对粮食自有一份特殊感情。我能记起的只是大集体最后那年分粮的事了。爹娘都是队上的好劳动力,共挣了400多个工分,一年下来也只分到1000多斤稻谷,这还是我家分到粮食最多的一年。听娘讲,要是往年顶多只能分个800斤稻谷,不掺这就掺那,一年总没能吃上几顿白米饭。我当时还看见队长三狗大爷笑眯眯地把队里分剩的几十斤苞谷叫寨上穷得叮当响的那几家背了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寨上人欢天喜地的把集体田地,沸沸扬扬地分了又分,我家分到一亩水田和几亩旱地,几块黄泥巴土,爹娘为此还高兴得几夜没合上眼。当人们带着极大的热情打理手中的土地,种下各自的希望时,一场罕见的灾害向我们地方袭来,饥饿又一次卷土重来,靠国家的供应、救济,我们才淌过了吃蕨粑和野菜充饥的日子。到了1984年,风调雨顺,我家就丰收了一回,全家人靠4亩地收了3000多斤稻谷,比集体时多了4倍,打那时起我家就开始吃上了白米饭,那是爷爷们从未过上的好日子。
1992年,我到县城读高中,在城里听人家讲杂交稻种能够增产两倍,于是就省了半点钱半信半疑的到种子公司去问,好心的阿姨帮我装好稻种后,千叮万嘱要按科学方法种植,我用笔记本记了整整两页,喜滋滋地趁周末赶回家去讲给爹娘听,爹哪里肯相信:老子几十年都是栽一把秧子,栽一根会结得好谷子才怪,还要栽两次,又麻烦又费时,一根一根怕是要栽到别人收谷子。我好说歹说,还把报刊上杂交水稻增粮增产的报道让他看,他勉强答应育4包稻种,我特地请了几天假,在家帮爹搭了个简易的育秧棚,把秧子育了出来,让他们在家慢慢地栽。放假回来,姐告诉我:栽小秧那阵子,寨上别家洋芋都除了草,苞谷全下了种,就我家还未做那些活,3个人差不多栽了半个月才完事,寨邻看了都说:“他家今年是在办怪,怕是要两头结谷子。” 秋后收割奇迹出现了,经爹苦心管理,那年我家稻子出奇的好,收割时我看着那壮实的秧杆和饱满的谷穗,一根种苗竟发出十多根来,我也惊奇,开始感叹科学的神奇,当然寨上的堂公伯叔们就更觉奇怪了。在往年的基础上,我家多收了3000多斤,稻子压弯了爹那坚实的肩膀,我发现爹一贯愁眉不展的脸上溢出了难得的笑容,从此他开始相信科学,带头宣传科技。寨上的人傻眼了,多收了3000多斤,算起来应该是两头结谷子啦!杂交水稻给他们大开了眼界。第二年,家家户户买来杂交稻种向我家取经。打这后,寨上的粮仓都能装得满满的,不愁吃不上白米饭了。关于粮食的故事 小时候在外婆家,外婆给我讲了许多神话童话故事。而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有关粮食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故事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大财主家的儿媳妇,看到自家家财万贯,金银珠宝等应有尽有,怎么用也用不完,而每日每餐饭菜做很多,吃不完就倒泔水缸里,久而久之,被灶神爷告到了玉皇大帝那里。玉帝一听非常吃惊,就下令天兵天将在第二天的午时三刻,下凡到这财主家做实地调查,如果情况属实,一定严惩不贷。仁慈的观音菩萨听到这个消息,想给这家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当晚就托梦给这财主家的儿媳妇,要她把倒在泔水缸里的饭菜捞起来吃干净,不然她和她的家要遭灭顶之灾。这儿媳妇睡到半夜一下子惊醒了,醒来清楚记得观音菩萨说话时的表情和所说的话。想起平常生活中自已奢侈的行为,她立即起床把泔水缸里的饭菜捞得一粒米都不剩,把这些饭菜用清水一次一次淘洗干净,然后在锅里烘干,用油炒了让全家人连夜吃掉。
大家都知道,现在人们都在节粮,但还是有人不节粮,但愿这篇小短文能让他们节粮!烈日炎炎,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小明正悠闲自在地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看动画片,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零食,一边享受着空调清凉的风。“开饭了,开饭了,儿子快过来吃饭,叫上你爸爸。”小明依依不舍地放下遥控,叫上爸爸,坐在餐桌旁吃饭。小明刚朝餐桌扫一眼,就皱起眉头来,“啊,又是这些菜,我没胃口!”小明不由自主地抬起头看电视。他真是人在心不在啊!快半个小时了,小明还是撅着嘴,一粒米一粒米地吃着,他再也不想吃了,拿起碗正想把剩下的饭倒到门外去,爸爸妈妈连忙过来阻拦。“小明,你这样实在太浪费了!”爸爸严厉地说道。“不嘛,我要吃薯片了嘛!”这时,一旁的妈妈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明,你看门外,农民伯伯正冒着酷暑在插秧呢。插秧后,还需要辛勤耕种。他们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为了大家,为了自已,从早忙到晚,一点都不歇着。”小明很快领悟了,一本正经地说:“我记得老师给我们教了一首诗——《锄禾》,我今天真正体会了这首诗的含义。”“是啊,农民伯伯用汗水,用辛勤劳动换来了我们的粮食,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啊!” 还没等妈妈说完,小明难为情地跑到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吃着饭,爸爸妈妈见了都笑了,夸小明真的长大啦!从此,小明不掉一粒饭,还当起了大家的监督员哪!大家和我一起节粮吧!节粮小故事 节粮儿歌 我是一粒米,来自田野里,六月种,十月收,吸阳光,喝汗滴,我的成长不容易,请你珍惜每粒米。节粮歌谣 同学们,要记住,珍惜粮食很重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顿顿米饭要珍惜,从小养成好习惯!节粮小窍门 测算家庭粮食的消耗量,确定采购方案,然后购买并记录下采购的品种、数量、价格等数据。一个月后统计出各种粮食的消耗量和剩余量,并修订下一月的粮食采购方案。昨日,昆明市“节粮在我身边——2008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启动,上述一系列主题活动将帮助青少年树立节粮意识。
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是由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全国性主题科普活动,每年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全国的青少年开展相关活动。继“节能在我身边”,“节水在我身边”后,今年,在全球性关注粮食问题的背景下,活动主题确定为“节粮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