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喜欢童牛嶺散文
童牛嶺我喜欢你!
国庆节的大连,天高气爽宜人。十月五日“知心群”群主莉莉莲,组织了一次别有意义的野游。老、中、青徒游童牛嶺。要求自带午歺,十点钟童牛嶺正门集合。
有幸第一次参加“知心群”举办的活动,对于爱玩的我真是高兴极了!
一大早和车老师从市内乘34路公交车到达终点。顺利的乘上了快轨,不到半个时辰就到达了开发区。可没曾想的是人生地不熟的我倆,却坐反了去童牛嶺的车。心急如焚的我俩只好半路下车打的。急三火四的到达集合地点时,大家早已到齐,就等着我们。
尽管是大连人,来童牛嶺还真是第一次。
耸立的石牌上三个红色的大字“童牛嶺”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
“人都到齐了!先来张集体照吧!然后向快乐出发!”群主莲妹背着个大大的背包,照完相后就带领着我们向前行进。
来到童牛嶺才知道:这里的空气清晰,环境优美静谧宁人。
童牛嶺也是大连新市区标志性生态很美的景区。占地8平方公里。景区有九座岭,峰峦迂回并向东南延伸,主峰镜石峰海拔173米,南临黄海,北眺辽南第一山~大黑山。并与大连海之韵广场隔海相望……
我们一行九人观光的第一景点是吉顺钟。据说这座钟的重量达6660公斤。高达3.38米,口径2.029米。是以铜锡合金按照唐钟风格铸成的,很别致。每当元旦、春节等重大的传统节日,吉顺钟都会准时呜响。厚重的钟声余音就会长达3分钟。我们每个人都在那拍影留念。祈祷生活幸福和快乐!
沿着木栈道拾阶而上,我们又来到了一景观~海誓。周边翠绿的草丛,羊肠的石道,竹滕栅栏围绕着大树使人感到优美,每个人在那又是好一阵子拍照。这里美景真是取之不尽,爱大自然美景在每个人心中都泛起朵朵浪花。照了还想再照。
顺着阶梯继续攀登,终于到达了顶峰——飞蝶景区。2002年在主峰才建的飞蝶分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高度28.73米。可明视开发区全貌。
站在观景台上腑看东南树林绿荫遮掩着大海,风景秀丽,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我不禁赞叹大连在这里还有着一处风景秀丽的景观。透过山上两侧的绿荫树木再向西北望去,麟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显映其间。排例整齐有序,且五颜六色。似一幅画一样镶嵌中间。心真是感慨万千。
站在高处眺远处
飞蝶对着金牛山
放眼西北高楼群
黑山美景望眼穿
一晃二十多年前的情景浮现在眼前。那时新建的开发区只有大道的两旁才有高楼大厦。五彩城是人们观光的景点。五颜六色的卡
通墙壁画和那玲珑的工艺品小店,吸引着游人。路上零星稀少的行人,和极少的车辆显得开发区很空旷。眼转间过去了二十多年。开发区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令我刮目相看。今日的开发区是如此的繁华昌盛。它仿佛是一只丰满了羽毛的孔雀,展现着美丽的翅膀呈现在你的眼前。
群游就是有情趣。逮着一好景就互拍。拍累了,玩累了,找一阳光避风处,展开一张席垫,便是餐桌。大家伙从背包里掏出各种食物凑到一起,就成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披着阳光感到特温暖。老爷们喝着小酒,脸红扑扑的别有情调。
袁老师、老牛、寂莫的人还有蓝莲花虽说都是这次认识的新朋友。但丝毫没有陌生感,仿佛是老朋友一样畅谈自如。群主莲妺把一大壶开水捧到了席间,我从心里更感到温馨温暖。这些人就像是一大家人。袁老师、依然姐虽说都已是70岁开外的人了,但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年轻的精神在他们身上闪烁。
餐中席间,一首好听的口琴曲子发自群主莲妺乖巧的口中。一曲激情昂扬的美声来自依然姐的歌喉。现学现卖的我,也把一首寻找健康快乐的诗句分享给了大家。琴声的优美、歌声的激情、诗句的畅想为野外的午餐增添了浪漫和情调。山幽里随风飘来的二胡声和二人转的小调,使我们人人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餐后展开打扑克牌。六个人围成一大圈。会打的,不会打的都可以上阵。输赢无所畏,不就是玩吗?开心快乐就好……
不自不觉夕阳落下了山。拖着疲惫、怀揣着快乐和不舍的心情走出了童牛嶺。向你挥挥手,道一声再见!我还会再来。
谢谢群主莲妹:为我们组织了一次充满快乐的活动,使这个节日增添了乐趣和色彩。
童牛嶺的确是个宜人锻练游玩的好地方。朋友们,如果有时间的话,你一定要去感受一下,在大连开发区,有这样一座风景秀丽依山畔海,环境优美,登高就可以看到大海和高山的童牛嶺。
第二篇:我喜欢樟树散文
樟树是我们这个城市随处可见的树木。每年的三四月份,是樟树抽芽长叶的时期,或嫩黄或浅红的新芽衬着或嫩绿或浓绿的叶子,颜色极为靓丽,层出不穷五颜六色让人感觉像女人挑染的头发。
樟树属于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由于它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能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
幼时的樟树皮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的深沟纵裂纹。叶互生,树干有明显的纵向龟裂,极容易辨认。据说因为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做为树名。
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故大都生长于南方,樟树是常绿乔木,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樟树的小花非常独特,外围不易分辨出花萼或花瓣。
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具、雕刻的良材,古时姑娘出嫁都会做上几个樟木箱作为嫁妆;樟树还可用来提炼樟脑,樟脑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的话如果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曾偶听朋友说起,小时突发的风疹亦是用樟树的枝叶煎煮于水,然后熏洗患处,效果明显。当然樟树也会有病虫害的侵袭,自然界就是这样公平,总是一物克一物。
每年春天,樟树林的枝头长满新叶,满目的五颜六色,地上铺满了落下来的红叶,空气中弥漫着樟树的香气,轻轻的踩在上面,松软的落叶沙沙作响,让人无比的舒心和惬意;深秋闲暇时漫步在林荫道上,两侧整齐高大的樟树顶着浓密的枝叶,有如带着大檐帽的士兵一样站立着,守护在两旁,让人感到安宁与幸福,随手摘上一片树叶,轻轻撕开,一股清香倾入心扉,提神醒脑,让人精神倍增。
樟树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平和美好的环境,我们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却一直破坏大自然,每每看到大批古树被那些商贩们借着政策贪着利益东挪西移的时候,看到好多大树移到某一地未能扎根存活,甚至有的树移到一处扔在地面无人问津,默然枯死的时候都会感到心痛,人类有如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肆意地糟蹋着地球留给我们的财产。
我喜欢樟树,喜欢像樟树一样深深的扎根大地,努力地挺起躯干,伸展枝叶,汲取阳光,把所有的养分全用来生长,每增加一个高度都会收获一份小小的惊喜,感受着外界细微的变化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无论幸福与痛楚,以自己的方式伫立在这个世界,千年不变。
第三篇:我喜欢下雨散文
咦,天色怎么越来越暗了?开始还是亮亮的,是不是要下雨了?我还是去看看吧。
果然,大人们都把被子、衣服收进家去了。是要下雨了,北风的声音似乎是一只只狼在吼叫。
呼,呼—敞开的大门如受狂力,重重地咬住了门框,在肆风狂虐地揉虐下,变得有力但却柔软。呼,呼—又是一声咆怕要被吹风出去,窗前田野大棚仿佛是擒着一根竹竿的杂技表演者,哮涌进心房,我的心开始随着紧张的节奏大幅度地震动,感觉整个屋顶都要被风一手掀起,我终究要被连累进那漩涡似的。
“嗒嗒嗒,嗒嗒嗒—”天上倒下了一盆大雨,顿时让紧张的空气变得轻松起来。我探出脑袋,想要吸入无尽的清新空气。可是好景不长,当我还未呼出那口和郁胸中已久的浊气,便被大雨打了脸。我赶忙拉上窗户,静静地望着一排密集的银帘刷刷地挂下来。这时,风也不甘示弱,用它那雄厚之力毫不留情地逼着雨离开。雨虽然身子倾斜,但依旧死死的顶住了风的暴虐。
地上早已湿漉漉的了,像一条美丽无比的银河。一颗颗挺立着的小树,像是一群顽皮的小孩儿,不带雨伞,站在雨中。平凡的小草在雨中唱歌呢!“啦啦!啦啦啦……”多好听啊!艳丽的花朵在表演节目,看!那朵红色的,正在跳“恰恰”,黄色的在跳“拉丁”,紫色的在跳“踢踏”……
雨渐渐下得小起来,渐渐停了,禁锢了一天的太阳这时也解放了,它似乎想起了自己的责任,冲破了云层,顿时放射出千万道光芒,给大地涂上了一层金色。
我喜欢下雨,喜欢雨过天晴!
第四篇:我喜欢沉思散文
我喜欢沉思,也许是沉思能带给我长久的温习,温习过去了的成功或失败的记忆;也许是为了回忆,回忆留在心灵深处的或喜或悲的痕迹。
我是怀旧的人,无法忘记生命中的过去,每次想起过去了的片段,心中涌起的总是悲戚,就算那些片段有温馨和愉悦,也无法让我兴奋,最多只是让我觉得有一丝温暖,而我也是靠着这回忆中的温暖,来度过每一天。记忆中也有很多的伤痛,那些伤痛,对于我,也是无法磨灭的伤害,我不是圣人,所以无法释怀,想起来总是凄凉心酸。那些伤害过我的人,我也不会忘记,但我不是恨,我知道很多事情总是各有各的理由,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看法就不同。都会过去,何必耿耿于怀?
是深秋了,树上的叶子落下很多,剩下的也都变了颜色,不管是黄还是红或者是绿统统都笼上了惨淡的灰。我一靠在树林里的一棵树上,遥望远处,树叶飘零衰草扑地,都是萧条。没有了枝繁叶茂的阻挡,视线也就很开阔,远远的路上,车辆来来往往的匆忙都能尽收眼底。
我想,这个世上,什么生命可以永恒呢?人吗?物吗?好像没有,动物会老死,植物会衰亡。就在刚刚走出来的时候,我还看过我曾经写的日记,就是那篇《伤春》,清清楚楚地说我不喜欢春天,怕的是因为春的希望招致秋的失落,热情变成寂寥,好像话还没有落地,这秋就来印证。
匆匆,太匆匆。
又一片枯叶飘飘悠悠瑟缩着跌下来,它打着旋儿慢慢地慢慢地下落,旋转的过程里还有着极其短暂的停顿,似乎想要重新升到枝头,但最终还是躺在了地上,用它羸弱单薄的身体盖住了这一小块土地。我不知道这一小块土地重叠过多少匆匆忙忙的脚,那些纵横交错的脚印给了这块土地怎样的践踏。今天,落在这里的这片枯叶,是安静地停留下来等着无数经过的脚,最后被压榨成泥呢?还是被风再一次吹往另外的角落,靠着岁月的侵蚀让自身腐烂呢?不知道,很多事情无法定论。
我总是心软,面对败落或者即将消失的东西心存怜悯。说实话,我不愿意看这萧瑟的景象,就像当初我不愿意让它们萌发一样,因为有盛就有衰,盛时欢一愉衰时悲哀。可……我怎么能够阻止生死?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规律,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可以扭转。
草木要在那个无法更改的季节萌发,我不是它们,不知道它们是自愿的还是被动的,反正它们复苏了,然后成长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繁盛以后,又被这个无法逆转的季节推向衰败。——这是呈现在眼前的事实。
又一片树叶在我的眼前打旋,我伸手接住。这一片叶子还没有完全枯萎,半黄半绿,叶片很厚实,似乎蕴含一着强壮的力,可想而知停驻在枝头时候的强健。曾经,它接受过陽光的照射,也把闪闪的亮光反射;曾经,它经受过雨水的冲刷,也把冷冷的雨丝遮挡;曾经,它在微风中歌唱过,也在无情的风中哀鸣过……这不,从无到有,有欢乐有悲伤,有汲取有奉献,接受过给予过付出过,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得到过想要的,更不知道它是不是付出过应该付出的。总之,经历了风风雨雨,度过了日日夜夜,不管是不是情愿,它在经受了这样的历程后,用飘零的方式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句号。
叶片上有几个大小不等的洞,有的洞成圆形,有的边缘成锯齿的形状,我知道,这是被伤害留下的痕迹。无论是沙石的击打,鸟雀的嘴啄,虫子的啃一咬,都是伤害。可见,在生长的过程中,这叶片不是一帆风顺,对于伤害,也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不会因为时光的流失而消失的,因为伤痕在躯体遗留的痕迹做了证明。然而对于叶片,每当伤害到来的时候,我想它无法阻止,只有承受,不是吗?骤然而至的,比如沙石的击打,小鸟那猛烈的一啄,都一闪而过,当感觉到疼痛时,伤痕已有。还有……,就算知道是伤害,又有什么办法?比如这深秋的寒冷,它无法改变只能凋零。一切都无能为力。痛也就痛了,让伤痕留在自己的身上,继续自己该做的,那是自己的本分,是成长给予的磨练,是生命赋予的责任。——用微薄的力量做自己能做的、该做的,承担义务,尽到责任,这就是一生。
手捧这没有生命的躯体,不由潸然泪下。干硬粗粝的脉络显示了过往的生命之沉重;脉络敦厚不言,将往昔沉默在包容之中;千疮百孔的叶片显示了饱经风霜的磨难,叶片平静无语,将岁月诠释在沧桑之中。所有的一切,无遮无拦地展示了一个生命过往的历程。
风掠过,冷了我脸上的泪痕,卷走了我手心的落叶,那片叶子倏地掉在地上,和千千万万的落叶混在一起,让我无从分辨。
这一刻,我知道,生命的终结都会趋于无法辨认的雷同,无论辉煌还是没落,总将沉寂。留下的,就是别人的记忆。
所有生命都和这片叶子一样,终将淹没于虚无。——辉煌过了就是完结。
生命里,也没有谁可以至始至终陪着你,你也不会至始至终陪着别人,留下的只是旁人关于你的记忆。你付出的多,对别人好,你就活在别人的心中,虽死犹生,这是别人给你的最高待遇。
自己也一样,那些人,那些事,在自己的心中沉淀,升华,这是自己唯一的拥有,是活下去的精神力量。或许身边有人陪伴,但那人是一个躯壳的话,自己会觉得寂寞和彷徨,因为心没有依靠,没有踏实的落脚点。孤身一人的日子里会寻求,但澎湃的激一情在遭受无情的打击之后,跌入万丈深渊,显示爱的终止时,已经没有了复苏的生命。不是没有了勇气,而是领略了真谛后,知道没有重复的必要,因为生命就是一个领略的过程,要做事情的很多,不必执着于某一事。但是,不能恨,这是要遵守的规则。恨,没有赢家,是两败俱伤的惨剧。
默走过二十多个春秋了,面对这萧萧的深秋,我知道,世事沧桑不过是转瞬而过的眨眼,昨日的繁华也就是一场风。生命是一种承受,选择自然生存,努力奋斗,做该做的,承受该承受的,付出该付出的,享受该享受的。——这才算完美的人生吧。
做人,要懂得生命的承受。
第五篇:我喜欢银行散文
时下的中国,不论城市还是农村,银行已不鲜见。尤其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里,不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还是商业银行;不论是分行、支行还是营业部、代理处等,与人们挨的很近,有一种无处不银行的感觉。
我喜欢银行,我虽然不是银行人,但我深深地喜欢她。在此,我要说出喜欢她的理由:
是银行使我有了很多的获得感。是银行,在我有钱的时候,准确的说是在我工资收入减除费用开支有了结余之时,将钱存入银行,既有了钱生钱的好处也长了持家理财的意识;是银行,在我购房买车或添置大件商品来提高生活质量,而又手头不足的时候,用信用贷款或资产抵押的方式帮我解决急需;是银行,用信用担保方式帮我解决了他人向我借钱我却又拿不出钱又想帮他们一把的矛盾。10年前,我的一位表弟正是通过我做担保向银行贷了20万元款,搞了养羊的项目,得以脱贫致富。当然,也曾发生过令人尴尬的情况。我的一位老乡,托我当担保人贷款后,一直没有把钱还上,我只好替他连本带利息归还银行。但这也是学费。让我知道,银行是最讲诚信的,最讲规则的,做人做事也应如是。这是银行给我的另一馈赠。值得一说,值得一提。
是银行使我所在的企业有了更快更好的发展。当企业在谋划发展增上项目扩大经营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自身资金又严重不足的时候,是相关银行在我们递交了可行性报告和贷款申请后,组织专门力量认认真真地来企业考察评估,作出科学判断,作出贷款批复并按严格手续把资金打入企业账户。最终使得项目落地落实开花结果,使得扩大经营有序有力有效,企业保持了更好更快发展。资金,是企业的血液;银行,是维系企业资金周转和安全的关键所在。企业离开银行就寸步难行,当然,银行离开企业也成无源之水。这,是我,一位在工商战线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兵发自肺腑的切身感受。本人自1976年参加工作以来,或在工厂或在商场或在国企或在民营或做财务或做管理或干基层或干高层,都或多或少直接间接的与资金银行打着交道。从这一层意义说来,我既是银企关系的参与者更是银行的受益者。
银行还是闪耀希望,充满梦想的地方,能使人在困境里产生乐观自信的力量。读过美国作家凯瑟琳·福布斯写的故事书《妈妈的银行账户》。里边讲述了一个有着5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实际上是作者的妈妈),竭尽全力维持生计,为确保孩子们快乐无忧,将对生活的害怕阻隔在孩子们的世界之外,谎称家里有一个秘密的银行账户。给了整个家庭十几 年的自信快乐,孩子们在无忧的环境里学习上进。感人的故事,歌颂了母亲和母爱的伟大。另一方面,这个故事里,银行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能给人带来希望的角色。回到当下,回到现实。从这个角度看,从城市到乡村,各行各业各类人等,有谁不在与银行或者通过银行构成自己的生活链呢?不论是公开账户或是不公开的账户抑或“秘密账户”,不论存储、不论开支还是理财,银行,正成为随时随地如影相随不离不弃的贴身贴心的伙伴。而在这一存一支一理的过程里细节中又何曾不充溢着满满的希冀呢?我曾代为一位知己老先生给其远方求学的孙子通过银行汇款,他嘱咐我在汇款留言里写上这样一句:“这笔钱是我银行的存款利息,尽管用,甭担心没钱,用心学习就好!”银行是现实的,也是真实的,更是希望的。我们离不开现实,我们更离不开希望。
银行,如此的好,怎不让我从心里喜欢!然而,我如此喜欢银行,是不是说她就没有可挑剔或令人生厌的地方了呢?非也!她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比如,有的在贷款业务时存在着嫌贫爱富的倾向;有的存在着愿意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的陋习;有些银行在一些服务细节服务流程上仍有改进的地方。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需求在变化。各行各业都要不断创新服务理念超越自我。与文明同步,与民心接轨,与世界接轨。银行当然不在例外,不但不例外还会做的更好。我喜欢银行,故我希望并相信银行必定会越做越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