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新学校计划”校长论坛文章(马仲玲)
开发特色课程
彰显学校特色
——在特色课程开发中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马仲玲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中学
550018)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下一步高中的发展是多样化发展、特色发展、全面发展和有个性的发展。要解决高中学校同质化问题,形成特色学校,学校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就学校在这方面的初浅探索与思考作浅显的一点交流。
关键词:高中学校
特色课程开发
特色学校建设
背景:2010年2月2日,在“贵州新学校计划(GZNSP)”项目理事会上,该项目的首席专家、教育部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教授对高中学校面临的变化再一次作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他指出:高中发展方向已经很明确,那就是示范性高中将被特色高中所代替。教育部将着力推进特色高中建设。
2010年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开始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也是中国政府通过问计于民,为未来10年勾勒的教育改革“路线草图”。在规划纲要“高中教育”部分明确提出了几个关键词,第一,下一步高中的发展是多样化发展。第二,要特色发展。第三,全面发展和有个性的发展。要鼓励学校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同时要对不同的学生,特别是潜质不同的学生要有自己个性特长的发展,这样解决高中学校同质化和千校一面、高度雷同的问题。纲要里把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作为中国教育改 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其主导思想就是提高质量。教育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必须要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这样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纲要》很多条文都指向了这一点,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特色、理念、文化、精神和风格,只有把自己的特色办出来,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关于“特色学校”的观念引领
特色学校建设是推动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沿着这个路径,专家们对特色学校作出了如下理性阐释:
●特色学校建设是扬长避短的优势发展,是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
●教育工作的组成要素都可以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切入点,关键是要找准外部的需求与自身条件的结合点。
●学校文化构建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学校文化建设首先就是学校价值观的反思与重建。
●特色学校最本质的标志是独特的学校文化气质。
二、特色学校的内涵
特色学校是在独特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并形成被社会所公认的传统的学校。其核心要素包括:风格、成果、传统。其存在的条件有五个方面,即:一是有独特的教育思想作为观念引领;二是将本校实际作为其创建的逻辑起点;三是具有长期的办学实践;四是有独特、稳定的办学风格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基础;五是具有优秀的办学成果,具有可信度。
所谓“特色”,不仅仅表现为学校具有个性化的外显环境、校本化的课程体系、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显优于同类学校的特色项目,更表现为凝聚在学校每一个成员身上的一种精神品质。
三、我们在“特色学校”定位上的探索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中学始创于1956年,2006年被评为贵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园占地面积130亩,校园绿化面积10000余平方米。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03人,教职工162人。学校办学理念:保证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协调统一,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办学特色:自主自强、民主和谐。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中学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围绕“六个校园”,即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文明校园和人文校园建设,明确提出创建和谐校园的目标。生态文明学校创建要求以校园整洁、校风良好、文明向上为主要内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交流融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和谐文化成果。
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规划目标在今天看来,完全符合时代潮流,具有前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经过近几年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我校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特色学校发展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学校2007年获“贵阳市绿色学校”称号,2008年获得“生态文明创建示范点”称号,2009年获“贵州省绿色学校”称号,目前正在积极进行“生态文明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2010年2月,在“贵州新学校计划”项目首席专家戚业国的指导下,立足我校实际,进一步丰富了特色学校发展内涵,即:在“六个校园”基础上,通过 重新整合和梳理,提出了“绿色校园、文明校园、责任校园” 特色学校建设的总体思路。围绕这一总体思路,以“环境教育”特色推进学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学校,实现师生生态价值观的转变;建设环境友好型学校,实现师生情感与态度的升华;强化低碳责任,培养师生个人良好的生活与习惯。以建设生态文明学校为目标,从改变学生思想和行为做起,将可持续发展的种子播撒在每位学生心中,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之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文明青年。
四、我校在特色课程建设中的有益尝试
课程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学生智力、品格、体质的发展,课程建设关乎国民素质和国家未来竞争力;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因而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新一轮的教育价值观是:教育要关注人,关注每一个人,关注每一个人的生活、生存和发展;教育要着眼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致力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新课程始终秉持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坚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真正主体,注重体现课程本身的个性发展价值。
基于此,我校提出了“国家课程有效教学,校本课程合理开发”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提出了以“学科课程”、“校园课程”、“社区课程”构建的“大课程观”;本着尊重学生选择的原则,在校本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充分发掘学生个性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了人文类、艺体类、科技技能类等校本选修课,不仅体现我校课程特色,还体现在个性课程上,对基础型、研究型课程上是补充和丰富。
从2001年成为“贵阳市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10所试点学校那天开始,4 我们就一直坚持每周开设3节研究性学习课程。九年来,师生立足本区、本校实际,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展开一系列探究实践,几十个研究课题分别获省、市评比一、二、三等奖,其中《乌当区奶牛场水污染问题与对策研究》、《乌当区街道烧烤对环境影响情况调查与建议》等多个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有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研究成果《雏燕奋飞》、《贵阳市乌当中学创建生态文明学校成果集》已经出版,并作为校本教材使用。
2008年9月至今,我校坚持开设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课程。通过该门课程开设,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爱护家园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理念正在师生的心中生根、开花。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影响下,自发成立环保社团、组建环保志愿者队伍,通过展示和讲座对校内师生进行影响,通过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了积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生态文化、和谐文化正在学校逐步生长。
“教育工作的组成要素都可以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切入点,关键是要找准外部的需求与自身条件的结合点。”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长,结合教育资源要素,在学校指导下,由学生自发成立环保、戏剧、艺术、航模、健康等社团、并在课程中加以落实。通过校园主题活动形式,较好地处理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自己、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营造了一种更加和谐的校园文化。
古典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和谐文化的最高境界。我校利用拓展课程时间,举办师生诵诗会、诗文表演,通过诵读“中华经典”,使学 5 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既学习了民族智慧、提高修养、启迪思维、增强审美情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使命感。
五、我校特色课程进一步开发的思考
特色课程,特别是特色校本精品课程的开发,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激活师生创造潜能,构建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实现我校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关注课改,使校园呈现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鲜活氛围,是目前摆在我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按照“贵州新学校计划”项目首席专家戚业国教授对我校的诊断结论,要进一步彰显我校特色,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开发出3-5门能够进一步丰富学校特色内涵的精品特色课程,为此,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进一步思考:
1、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以生态文化、和谐文化为重点研究课题,强化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开设质量,提升研究成果的层次。
2、在校本选修课程中,结合特色学校定位及学校软、硬件资源现状,设计出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教育、法制安全等5个系列模块,以菜单形式提供给教师和学生进行选择,真正做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强化社团纳入课程管理,加强社团建设指导和改进,不断提升社团活动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作用。
4、开发出包括生态、环保、经典诵读等3-5门特色精品课程,进一步充实和丰富特色学校内涵。以课时和经费为保障,组织一批乐于、精于课程开发的语文、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开发专家队伍,通过改编、整合、借鉴等形式,开发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例如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方面,不但要保证课时,还要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元旦”等传统节日,举办全校师生诵诗会、诗文表演、诗文图展、诗文接力赛等活动。通过古诗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但推进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更修炼出师生独特的文化品质,打造出独特的和谐文化。
参考文献:
[1] [2] 《人民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作者简介:马仲玲,女,回族,贵州黄平人,1971年生,中学政治高级教师,贵州省贵阳市乌当中学副校长。
第二篇:新学期校长论坛学习体会:新学校,离我们并不遥远
新学期校长论坛学习体会:新学校,离
我们并不遥远
XX年X月XX日,由XX新学校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新学校论坛”在北京国防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分享教育智慧,展示校长风采”为主题,来自全国的近XX名中小学校长、教师,聆听了国家督学、XX学校校长李XX、“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计划”的倡导发起者崔XX、XX师范大学王XX教授和XX市XX区教育研究中心的嵇成中先生作的专题报告;来自XX等地的十六位国内中小学校长分别作专题演讲;XX实验小学校长李XX和XX新学校研究院副院长韩XX分别对每位校长的分享作精彩点评。
我和城市五区的近30位校长,在市基教科的统一组织下,有幸参加了这样一次思维的盛宴。短短两天的时间,我们与20位专家、校长零距离接触。如此高规格、高密度、大容量的论坛,我还是第一次参加,怀着虔诚的学习心态,我用手提包当写字板,足足写了26版学习笔记。
对于“新学校”,我并不是很陌生,因为从李XX校长的一些中多次读到过。应该说,新学校的定位,与朱永新教授推行的“新教育试验”,有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只是新教育试验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具体途径,以引领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最终目的;而“新学校行动研究”的行动愿景则是让优质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新学校,使优秀校长成为教育家。
一遍遍翻阅自己的学习笔记,仔细回味20位校长、专家的发言内容,觉得自己此次北京之行的收获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变革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信息时代,技术进步改变了教育。主要表现在:
(1)
教的工具变了——电子白板
(2)
学的工具变了——电子课本
(3)
评的工具变了——数码笔解题
(4)
学习情景变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5)
课的结构变了——翻转课堂
(6)
课的形态变了——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人”在学校中的地位——人在中央
人在中央,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首先指的并不是位置或地位,而是目的。
(2)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3)人是主体,而不是客体。
(4)人是核心的力量。
策略一:让学校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这里的“美”,并非完全意义的校园环境,更多的是指一种校园文化。
学校应该是学生的学校,应该是教师的学校。这里应该是梦开始的地方,这里更应该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课堂因故事而精彩,童年因故事而美好,校园因故事而生动,教师因故事而幸福。而我们的教育智慧,教育真谛,校园文化,就蕴含在这一个个或成功、或失败的日常故事中。而故事的主角,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
作为管理者,要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原则,在专业上引领教师发展,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冷暖。
用通俗的话来说,校长是首席服务官,要及时了解师生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得以实现。说得高远一点,校长的工作就是成就教师,成就学生,让教师有归属感,建设有安全感和信任度的学校。
同理,教师的工作,就是成就学生,成就班级,让学生有幸福感,建设有安全感和信任度的班级。
最终,让每一位师生都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呼唤:这是我的学校!很喜欢崔永元讲述的这样一个小故事:爱抽烟的他,无论走到哪里,大家因为碍于他的名气,都会默许他在无烟区抽烟。可是,当他有一次忍不住在北京十一学校的校园抽烟时,却遭到了一个叫魏东的同学的严厉制止。魏东的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的学校。当我听到这个故事分享的时候,心里十分的感动:一个学生,能把学校真正当成自己的学校,这才是真正的爱学校!
我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我们先锋小学的每一位师生都能发自肺腑地向世界宣告:这是我的学校!
策略二:让每个学生拥有一张自己的课表。
课程即跑道。每个孩子,都是未来;每个梦想,值得浇灌。作为教师,不要把孩子框定在你的知识领域,因为他们出生在另一个年代。教师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找到一种适合的姿势去飞翔。因为,每一个梦想都可以带着学生走一段路程。
目前,以我校的师资和场地,暂时无法实现学生走班、走课,但是,有特长的老师,有兴趣的老师,有理想的老师,可以尝试着带一支自己的小团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人生的引导,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现。
策略三:让每位教师享受自己的课堂
有人说:选择了一种课堂,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的方式。对此,我十分认同。
课堂,是师生生命栖居地。教学,不仅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还在于我们是什么。正如佛曰:心有菩提,处处菩提。教师只有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工作。你用怎样的姿态对待孩子,孩子们就会用怎样的行为回馈你。
因此,我希望老师们能用浪漫、游戏的方式对待孩子,对待自己,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平等尊重、生生互帮互助的快乐殿堂。
最伟大的荷兰人,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德西得乌·伊拉斯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有成为他自己了,才能到达幸福的顶点。
让我们都成为幸福、快乐的自己,和学生一道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完美教室,成为孩子们喜欢、敬重的好老师。
最后,我最想说的是,在先锋小学这块并不肥沃的热土上,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我们只有互相拥抱,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而我,对此坚信不疑,新学校,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心手相牵,相拥而行!
第三篇:校长 成长论坛活动计划范文
校长成长论坛活动计划
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校长整体素质,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成长,经研究,决定开展校长成长论坛活动,以培养“未来教育家”为目标,致力于最大限度满足校长发展的知识需求,提高校长的胜任力,使其能在教育变革中有效领导学校发展,增强校长工作效能感,提高其对现代学校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活动方式
采取专题学习、讨论、总结的活动方式,引导校长思考、探索、研究、实践,最终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校长成长论坛办公室每月初发布当月讨论主题,校长自主学习、探究,月末上报总结材料。每月选取优秀总结材料在青州教育信息港和《青州教育》推介。
二、主要专题
1、学校领导与管理
学校发展规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如何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我们如何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程度?我们该怎样建立健全学校各种规章管理制度?
2、学校文化建设
国内乃至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学校文化有哪些?我们的学校文化是什么?我们如何总结、提炼本校的文化特色?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应该走向何方?我们应该如何建设内涵丰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3、教师专业发展
什么样的新教师入职培训可以比较迅速地帮助新教师成长成熟?如何让我们所有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如何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如何通过绩效考核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的评价如何改变?
4、课程与教学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容与类型有哪些?怎样使国家课程“校本化”落到实处?我们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有效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有力提升高三教学效果?
5、学生德育工作
我们怎样设置有层次和梯度的德育目标?什么样的德育内容能够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德育活动的形式都有哪些?什么样的德育活动能够深入学生内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的评价如何改变?
6、提高团队执行力
学校中层管理者如何定位?处室主任有多大的权力?怎样帮助学校中层管理者具备全面的教学引领与管理能力?
三、活动保障
1、成立“校长成长论坛活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科。
2、依托青州教育信息港和《青州教育》,及时推广活动经验和成果。
3、针对活动专题聘请专家举办讲座、入校指导,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整体性问题解决方案和指导,为校长提供专业咨询、多样化培训服务。
4、组织名校访学等校内外活动,让校长和教师在工作历练中完成学习成果转化,实现办学效能整体提升,激活学校自主发展动力。
5、组织专家对校长的总结材料进行评比打分,成绩作为评先树优和评定校长职级的重要参考。
组织人事科 2017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