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0:4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忆江南》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忆江南》教学反思》。

第一篇:《忆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好》是一首民乐合奏。乐曲既流畅优美又欢快活泼,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的特点,细腻婉转、清澈秀丽。乐曲的结构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中速,优美、婉转的旋律好像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春雨绵绵、杨柳依依,清风、绿柳、红花,小桥、流水、人家,使我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乐曲的第二部分由慢渐快,旋律轻快、跳跃,清脆的竹笛声好像把我们优美的景色之中惊醒。原来,江南不仅有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的淳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着对性福生活的感受,逐渐欢快的情绪使我们受到感染。

在这节课的教学上,为了让学生知道乐曲的两个段落。我首先让学生完整听一遍乐曲。然后我问:“同学们这首乐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啊?”学生说:“欢快的”;“抒情的”。我说:“哪部分抒情?哪部分欢快啊?”学生说:“前面一部分抒情,后面欢快。”我说:“对,乐曲分为两个段落,A段抒情、B段欢快。你再来听一听,看一看你能不能分清除两个段落。提示,A段B段之间有个速度变化的地方,听到这个变化的时候请举手示意。”学生在我的示意下认真听音乐,并能够找出速度变化的地方。分清段落之后我又带领学生完成书中的要求,把组成B段三部分旋律排列顺序,开始,我只是在钢琴上弹奏了三部分的旋律,然后让学生排序,通过实践学生根本不能完成要求。后来我又让学生随琴哼唱旋律,然后再听B段音乐,有一部分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能够听出来。为了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分辨出旋律的排序,我又把谱子改写成简谱,然后让学生唱。这一次学生不仅能正确排列出旋律的顺序,而且还比较牢固的记住了旋律。效果很好。

反思,学生上欣赏课不但要体验音乐的美,还要学会如何欣赏音乐,最后记住音乐主题。那么在这节课里学生就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达到了欣赏音乐的目的,教学有实效。

第二篇:《忆江南》教学反思

《忆江南》教学反思15篇

《忆江南》教学反思1

在朗朗读书声中,《忆江南》结束了,回想整堂课,真是几多欢喜几多愁,因为这是语文活动课,是展现自己一年多进行古诗文诵读这项课题研究成果的一堂课,所以无法在其它班级试教,也不可以做排练等违规的事情,所以我只能反复在脑中排练整个课堂过程,但是“空想主义”终究是要碰壁的,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当然欢喜的事情还是很多,班中的孩子显得那么训练有素,令我骄傲,经过一年多的熏陶,他们对古诗文的感悟能力非常敏感、准确,运用多元智能学习驾轻就熟,操纵电脑宛若行家,因此这些孩子真正唱起了主角——图画组的电脑绘画十分逼真,“红胜火”的江花在片刻间出现,手工绘画的孩子也展现了“绿如蓝”的江水,他们的画形象但不僵化,既展示美景,又启示了智慧,激发了想象;语言组的苏依凡大显身手,运用网络资源制作了演示文稿,把词中的关键词的意思,每一句的解释,以及整首词的意思都翻译并展示了出来,让其余同学直观、准确地理解词,他们的技术运用是最艰难,也最成功;朗读组的'在音乐库中寻找喜欢的、适合《忆江南》朗读的乐曲,并采用个人读、集体组合读的多形式来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词,也把大家的兴趣激发了起来,然后全班一起尝试配着吉他朗诵,效果好极了;而创作组尽管错误极多,颇受争议,但他们的灵气还是有目共睹,他们把词改写成三言、五言、七言,基本上做到了工整,但是在标点等细节上还是显得稚嫩,推敲不够,当然这样的尝试已不容易,并和平时的训练息息相关。因此,在课堂上,孩子们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利用了老师提供的多种资源:如网站、音像,仔细地研读词,并在问题的引领,任务的驱使下出色完成了任务。

课堂的活跃、生动,是孩子们的创造的,同样离不开网络的贡献。网络也使孩子们学习如鱼得水,每个小组相应的资源让他们如虎添翼,机器和人就这样相映成趣,唱出了一支和谐美妙的古典之曲。

想起了一句话——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而我们在网络的世界里舞动,在古诗词的世界里吟唱!

《忆江南》教学反思2

《江南好》是一首民乐合奏。乐曲既流畅优美又欢快活泼,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的特点,细腻婉转、清澈秀丽。乐曲的结构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中速,优美、婉转的旋律好像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春雨绵绵、杨柳依依,清风、绿柳、红花,小桥、流水、人家,使我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乐曲的第二部分由慢渐快,旋律轻快、跳跃,清脆的竹笛声好像把我们优美的景色之中惊醒。原来,江南不仅有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的淳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着对性福生活的感受,逐渐欢快的'情绪使我们受到感染。

在这节课的教学上,为了让学生知道乐曲的两个段落。我首先让学生完整听一遍乐曲。然后我问:“同学们这首乐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啊?”学生说:“欢快的”;“抒情的”。我说:“哪部分抒情?哪部分欢快啊?”学生说:“前面一部分抒情,后面欢快。”我说:“对,乐曲分为两个段落,A段抒情、B段欢快。你再来听一听,看一看你能不能分清除两个段落。提示,A段B段之间有个速度变化的地方,听到这个变化的时候请举手示意。”学生在我的示意下认真听音乐,并能够找出速度变化的地方。分清段落之后我又带领学生完成书中的要求,把组成B段三部分旋律排列顺序,开始,我只是在钢琴上弹奏了三部分的旋律,然后让学生排序,通过实践学生根本不能完成要求。后来我又让学生随琴哼唱旋律,然后再听B段音乐,有一部分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能够听出来。为了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分辨出旋律的排序,我又把谱子改写成简谱,然后让学生唱。这一次学生不仅能正确排列出旋律的顺序,而且还比较牢固的记住了旋律。效果很好。

反思,学生上欣赏课不但要体验音乐的美,还要学会如何欣赏音乐,最后记住音乐主题。那么在这节课里学生就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达到了欣赏音乐的目的,教学有实效。

《忆江南》教学反思3

《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时写了三手中的第一首,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通过体会江南美丽景色,使学生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到提升。

我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主要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了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具体会如下:

我在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词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2、要求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词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在放手让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得很自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怕学生出错,也不担心学生“乱”,这是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所必需的。它同时也说明开放的课程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素质,包括知识储备、调控能力,教学机智、心理素质等。

一位作家曾说过:“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带来自信、快乐”是的,教育是一扇门,它是开放的,它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里都是“进行时”只要做个有心人,你就能给孩子们构建一个充满阳光和鲜花的开放世界

《忆江南》教学反思4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

古诗古词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⑴多层次的诵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⑵要求学生质疑。在激情中成长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学习是知识积累的桥梁,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次的拓展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真情的投入,自由的表达,放飞智慧的风筝,在歌唱中感受快乐,在歌唱中燃放激情。

总之,新课标要求小学生掌握、记忆的诗词为70余篇,如果篇篇要孩子死记硬背,岂不是一件苦累的差事儿。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过: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读,读得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他还特别指出,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就像唱歌一样,很愉快的。为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思索:古代诗词琅琅上口,易于传唱,现代人也愿意用古诗词填词作曲。既然词曲作家能为古诗词谱曲,为什么不能将它填于学生熟悉的'歌曲之中,让他们相互传唱,在传唱中记忆,在传唱中领悟,在传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快乐的歌唱中学习呢?首先,我让学生欣赏歌曲《忆江南》,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既有思念又有赞美,在赞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赞美,为学生用熟悉的曲谱填词打下基础。其次,给学生一个拓展的方向。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既让学生欣赏了诗词的韵律美,也将学科性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我也可以为自己喜欢的诗词谱曲了!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向开课的激情导入、幻灯片的顺序、对词句的理解等等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今后的教学做更好的铺垫。

《忆江南》教学反思5

从来没有尝试过词的教学,孩子们也没有学习词的经历,对于公开课的选课这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起初很犹豫。拿着《忆江南》,读了几遍,这样的佳作,让人冲动,于是,开始了几天的辛勤劳作。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导我整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先从“忆”、“好”入手,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及情感基调。再感受具体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图片感受,音乐渲染,资料供给,体验交流,将这两句读“胖”,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读出这两个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对江南风光的涵盖力。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最后,“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忆江南》,在声韵悠扬中融化在山温水暖的江南风景中!

我认为,自己的设计理念正确,设计思路比较清晰完整,能基本上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处理特殊的古诗词教学时,自己也比较大胆,能不拘一格地去解构、组合、拓展,呈现一堂“完整”的古诗词教学课,而非很抠门地“粘”着个别字、词不放,而忽视诗词的整体美及浑然天成的韵味。

不足之处有很多,大处败笔主要是“留白”不够。一堂好的语文课,肯定有一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在静静汲取、思考、品味,然后有更多智慧的生成,这样的情景与“热闹”的“师生互动”相得益彰,才能构成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而我的课虽也有个别精彩的生成,但放手不够,不免显得有点畏缩。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课感,上出好的课!

《忆江南》教学反思6

《忆江南》教学反思从来没有尝试过词的教学,很想尝尝鲜。拿来《忆江南》,读了几遍,这样的佳作,让人冲动,于是,开始了几天的辛勤劳作。《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导我整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先从“忆”、“好”入手,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及情感基调。再感受具体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图片感受,音乐渲染,资料供给,体验交流,将这两句读“胖”,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读出这两个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对江南风光的涵盖力。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最后,“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忆江南》,在声韵悠扬中融化在山温水暖的江南风景中!我认为,自己的设计理念正确,设计思路比较清晰完整,能基本上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处理特殊的古诗词教学时,自己也比较大胆,能不拘一格地去解构、组合、拓展,呈现一堂“完整”的古诗词教学课,而非很抠门地“粘”着个别字、词不放,而忽视诗词的整体美及浑然天成的韵味。不足之处有很多,大处败笔主要是“留白”不够。一堂好的语文课,肯定有一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在静静汲取、思考、品味,然后有更多智慧的生成,这样的`情景与“热闹”的“师生互动”相得益彰,才能构成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而我的课虽也有个别精彩的生成,但放手不够,不免显得有点畏缩。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课感,上出好的课!

《忆江南》教学反思7

开学第一周,真的是超忙碌的一周,很多事情蜂拥而至,除了有点目不暇接,还有点不知所措,比如说新学期被扣了一顶班主任的帽子,比如说要兼职教语文,对于我来说,都是初次试水。所幸,第一周居然就迎来了被听课,学习的机会近在咫尺,怎能不抓住。

我本课讲得是白居易的名篇《忆江南》,相对于前两首古诗李白的五言律诗《独坐敬亭山》和刘禹锡的七言绝句《望洞庭》,《忆江南》是一首词。对于第一次接触词和词牌名的四年级孩子,我并未一开始就给他们引入词牌名这个专业的概念,而是先从介绍作者介绍题目开始导入。介绍作者时我也跟孩子们卖了个关子,说刘禹锡有位好朋友姓白,并且跟我们大家都是老乡,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孩子们顿时乐了,很快就记住了作者。那么对于很多没有去过江南,甚至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孩子来说,江南是个很遥远的地方。怎么样让孩子们尽快的了解,并且觉得它并不陌生,我参阅了几本教参之后,决定就拿我自己的.一段旅行经历说起。地理位置上的江南在地图上给孩子们介绍完之后,我给孩子们用课间展示了一张我自己的生活照,刚好就是在苏州旅游时拍的,跟白居易写《忆江南》的背景是一样的。虽然经历数百年历时的风风雨雨,但是江南这种水乡古镇的气息,我想应该是随着历史的烟云能够保留一二的。至少从那些斑驳的墙壁之间,葱郁的树木之间,以及小桥流水之间,可以窥见白居易时江南的几点风姿。孩子们一看是自己班主任的私家生活照,顿时来了精神,这一点不得不说,其实多数人都是很八卦的,尤其对这帮好奇的孩子来说。这样每一句诗配上我当时所拍的苏州拙政园和街市的特有景色,讲解起来,就特别有味道了。让孩子们知道其实江南离我们并不远,祖国的大好河山,如诗如画般的风景正等着我们配备完科学知识后来依依饱尝呢。

不过,本节课虽然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及时改进逐渐学习的。记得开学初,王校长就倡导让把课堂变成学堂,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能够主导课堂,自主学习,这一点我做的有失欠缺,并没有把引导和辅助工作做充分。我虽然把该学的知识都讲给了孩子们,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想必自己学到的收获的才应该会记忆更为深刻吧。所以对于课堂上如何设置问题来引导孩子自己找到答案,产生质疑,是我今后重点学习的目标。另外一点就是“以读代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忆江南》这首词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般的江南美景,可是我却没能让孩子们在自己一遍遍的朗诵中去切身感受江南的美景。这也是比较失误的一点。对于这两大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多学习多借鉴,争取尽快提高。

《忆江南》教学反思8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知识,从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再加上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

通过让学生看、听、唱、编感受江南音乐为主线,围绕歌曲中江南美的主旋律,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悟江南的各种美。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画面优美,语言精练又富有有诗意,让听者都陶醉在江南水乡小镇那古朴、恬静的意境之中,令人回味无穷。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清晰明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容量大,涉及面广,学生人人参与,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非常高。在看江南这个环节上,教师精心准备,先让学生从一幅幅具有江南古朴神韵的图画中了解江南;通过吟江南,让学生理解白居易的诗《忆江南》的内涵,进而感受到诗词、音乐的韵律美。接着又让大家唱江南,通过老师的范唱、聆听歌曲、交流,解决歌曲的难点,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忆江南》,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最后的拓展欣赏,是苏州白话演唱的《忆江南》以及评弹版本《忆江南》,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了学生听辨审美能力。

这节课从一开始参照了网上的一节《忆江南》的课,觉得很难结合到自己的特点去实施,然后考虑到要有自己的思考,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课题的精神去备,拿来主义并不实用,最后构思既然是《忆江南》,就结合江南的景、江南的诗、江南的歌,江南的乐、以及改变忆江南的伴奏对比不同的风格去备,终于让教案有了些眉目,然后是斟酌修改美化语句,经过多遍才定稿,实则不易,通过这次体会到平时要多思考,到时才不会有临阵磨枪的现象。

说实在的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平时上课因为条件限制是很少使用的',《忆江南》的音乐、影片、图像资料为了给学生以美感的欣赏找了很久,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过程只有自己的知道,往往一个素材要找10多种进行对比了才能择优选定。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有时要多收集积累留心点上课的素材,上课时才能精为其用。

总体来说,这次上课还是比较顺的,四年级的学生不管是回答问题上还是声音表现上都较为出色。这课的整体思路比较清晰,也围绕了江南这个主题来进行拓展,本曲中的难点就是一字多音和江南民歌特有的细腻委婉的特点来渗透,从读词到唱谱再到整体演唱的一个过程。歌曲的结构也进行分段式的教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我用了多种方式来指导,如科尔文手势引导唱谱,对比巩固解决一字多音,多次范唱。在意境上也用了多种形式来引导,如欣赏苏州评弹演绎的《忆江南》,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江南吴侬软语,江南音乐的细腻。但是在歌曲的整体演唱情绪上还需要使学生再多一点的投入,所以在这点上还需要加强。

《忆江南》教学反思9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知识,从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指导学生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

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出现了一大败笔,现课堂实录如下:

师:请一个同学读读第一句

生:江南好

师:江南好在哪?诗人写出来了吗?

生:诗人写出来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你能说说吗?

生:太阳出来了,照在江边的'红花上,花儿显得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江水碧绿碧绿的,好像是用蓝草染过似的。

师:多美的一幅画呀!让我们一块去江南看看。

放课件演示江南美景

(在看课件过程中,生不停地发出“啊、啊”的声音,以示自己发现了美)

师: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皆作陶醉状)

师:真美呀!难怪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生接读:江南好

这一片段的教学,我试图用“学生说美景、课件演示美景”,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努力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由衷地赞叹——“江南好”,为理解诗人“忆江南”做铺垫。可惜教学被简单化、程式化了。学生理解的江南美景只是从字面上将古诗句译为白话文,对诗句中所描绘的景象、意境,根本没有深入体会、领悟,教师就马上用课件演示,将所谓的江南美景强加给学生,这样的“美景”怎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呢?

如果能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描绘春天美景的优美诗文,通过朗读表达他们的感受,并且将学生自己眼中所见到的春景与之整合、融会贯通,再同白居易词中的“江南美景”作比较,突出白居易对江南的情有独钟,对江南的依依不舍,他记“忆”中的江南就变成了鲜活的画面,也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此时,再播放课件演示江南美景,配上音乐让学生朗读,定然能让学生陶醉其中,引发学生学习古诗词之情趣了。

《忆江南》教学反思10

一、注重读中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词的朗读要求语速要慢,而且语调要有高低的变化,课堂上我注重朗读指导,加强示范,并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带上动作读、配乐读,让学生读出诗中的情,读出诗中的美,读出感情了,对诗意的感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诗人之所以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是因为他曾经身处在那样的意境之中,只有为学生创造诗意的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诗意。所以在教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不但能说出诗中所写景物,而且有的`孩子能说出仿佛听 到了流水的声音,这足以见得学生真的去想了,真的走进了诗的意境。

三、大胆尝试了随文识字。

识字教学仍是教学重点,我尝试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儿歌识记、家族识字、给生字组词,用词语说句子等多种方法,夯实了识字教学,特别是用词语造句,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不但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答能力,而且感悟了课文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忆江南》教学反思11

虽然以前曾引领孩子们背过不少宋词,但是词作为文本的一种形式,在教材中出现,这还是第一次。因为是第一次,就得慎重,希望能让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一)回顾江南的美

上课铃声响过,简单的师生问候之后,话题由我们所处的江南谈起,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江南是怎样的。

孩子们略一思索,便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金洋第一个发言:“阳春三月,江南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好一个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江南!”我点头对金洋的发言表示赞许。

“江南不但风景如画,而且江南人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张潇渊站起来作了补充。

“由景及人,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我夸赞孩子。

周余钊说:“江南山美,水美,人更美!”

“高度概括!”我称赞道,微笑着继续发问,“谁能说具体一些?”

“春天,江南莺歌燕舞,百花齐放;夏天,江南绿柳成荫,蝉鸣蛙叫;秋天,江南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冬天,江南白雪皑皑,小朋友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赵凡瑜一边斟酌,一边说。

“江南真是四季——”

我话音未落,孩子们马上接茬了:“景美如画!”

“孩子们,请看窗外,咱们的江南——”我把孩子们的视线引向窗外,为的是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江南如画的美景。

“看,江南有小桥、流水、人家!”

“老师,常山江像一条碧绿的带子,缓缓东流。”

“江边的防洪堤坝上,绿草如茵,花儿正含苞欲放。”

“大家快看!江面上还有一只小船在飘荡。”

“哇!真美!江南真是太美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描述着窗外美景。

“如此美丽的江南,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挥笔绘江南。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忆江南》!”见上课的时机成熟了,我话题一转,导入了新课。

上述案例片断,是本课的导课。由孩子们熟悉的江南谈起,一方面可以加强孩子们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新课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情感上,孩子们喜欢这种导入课文的方式;在内容上,孩子们由熟悉的景物,领悟到江南的景美与人美,有利于词的学习与理解。

(二)品味江南的好

师:孩子们,白居易记忆中的江南是怎样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喜欢这两句吗?为什么?

生:因为这两句写得非常好!

师:好在哪里?

生:这句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

师:江花为什么会红胜“火”?这个“胜”就是——

生:胜过、比过、超过。

师:江花为什么会比火还红?原因?

生1: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红花上,花儿就显得更红了,像燃烧的火焰。

师:还有原因吗?

(生沉默了,陷入了思索。)

师提示:江水是——

生:碧绿的。

师: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

生(恍然大悟):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花儿就更红了,比火还要红。

师: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平常的绿,绿的很纯净,很美。

师:这“绿”在“红”的映衬下……你来说

生: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

师:于是就出现了──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红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红胜火”;绿水更绿,“绿如蓝”。

师:好一个红得更红,绿得更绿啊!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样美的江南,因此诗人不禁赞叹江南——

生:“好”!

师:干嘛不说江南“美”?

生:除了景美,还有人好。江南人文明礼貌,热情好客,所以称“江南好”。

师:学学诗人,赞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如此好江南,难怪诗人——

生:能不——忆——江南?

师:请看诗人在洛阳写的《魏王堤》

生: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师:洛阳由于天还很冷,“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却在无力的摇摆。让人感觉春天还没有来到。

师:难怪诗人身在洛阳,心中却念念不忘江南。再读《忆江南》

由于课前认真地备课,学习了名师的课堂实录,对自己很有启发。因此,在学习《忆江南》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只要稍加点拨,孩子们就能紧扣“好”字,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品读诗词的意境,深入领会诗人发自内心的对江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比较诗词不同

感悟、品读了《忆江南》后,不用老师提醒,孩子们就找出了古诗与词的不同之处。除了古诗的字数、行数、押韵有严格的规定外,孩子们还发现了古诗的题目与词不一样,词多数用词牌名,每一种词牌的句式是固定的,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式。孩子们一口气说了很多词牌名,有天仙子、西江月、点绛唇、蝶恋花、渔家傲、踏莎行等等。经过简单的讲解,孩子们明白了: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

经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孩子们学习古诗词兴趣大增。

《忆江南》教学反思12

教学过程很平实。我一改以往教诗词的老套路:解释理解——朗读背诵——写意做题(这种完全为了应付考试的做法延传至今,而且还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至少我们这里会)。学生不会朗读——全是唱读,没有半点节奏和韵律感,这是我事先预计到的,因此有意加强了古诗词的朗读训练,把读作为这堂课一个重要目标。从试读,到指导读,再到体会意境后的感情朗读,这一线索贯穿始终,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终于能读出韵味来了。之所以要花这么大功夫去完成这一目标,就是希望孩子们明白:书要这样读,仅仅是要这样朗读!也希望我们的一部分老师知道——朗读,朗读,还是朗读!别不在乎语感!我想给大家传递一个信息:跟上,与现代教学理念近点!

其次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让人真的很无奈。整堂课中除了在试读环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举手要求读之外,在自学过程中,不与同伴交流,不与集体交流,只有一两个学生有欲望。在体会意境环节,要求学生谈谈江南美景,居然没人主动举手。虽然这们这里还不是典型的江南,但生活在长江以南的他们,并不缺少那些感性认识。他们能说上青山、绿水,能说上蜂蝶、鸟雀,还有红花、绿树。但,没有人发言......

今天上了一节相对成功的语文课了。今天上的是《忆江南》。

这同样是一首简单的词,词里的内容学生通过朗读都能大致了解。有了前两节课的经验,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在这节课里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内容?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从网上找了许多的内容。找了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还有其他两首词等来丰富课堂内容。

课伊始,我就向学生介绍词人。“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诗人,这首词是他在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写下的。看到学生那认真的目光我就向他们提问“你知道刺史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吗?”学生都摇着头说不知道。看着他们摇着头的样子,我心里一阵高兴,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被我吸引了,我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接着我向他们解释 “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白居易曾经在杭州当过市长,那他一定游览过许多的地方,那他笔下的杭州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这首词。”这样的导入或许会显得过于简单,但是当我看着学生们那认真读书的样子,我认定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导入。当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读了词,我给了他们鼓励的`掌声。这是一群可爱的学生,只要给予一些阳光,他们就回报给你们无限的灿烂。这掌声是给学生,也是给我自己的。压抑得太久的我也需要一些鼓励来肯定自己。当然这是我的努力换来的。

接着我开始解释词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课文的注解学生能较正确的理解词的内容。于是我缩短了这一部分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词。

课文就这样结束了?这是我在头天晚上在备课的时候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但是当我找到了《忆江南》这首词的其他两首时,我决定用剩下的时间来朗读这两首词。当我说这首词还有另外两首,“想不想看看时,学生兴趣较大,于是我把另外两首词抄在黑板上,并且简单的解释了意思。”我并不能预测到底这另外的两首词会对学生有多大的帮助。但是当学生做同步指导的作业时,里面出现了《忆江南》的第二首看到学生那兴奋的表情,我知道了这额外的学习的好处。这让我有了一种想法,如果学生的学习都能如此般愉快和简单,那将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啊。之前的课堂是我束缚了学生的能力吗?是,我将改正。

今天我也感觉到了压力,因为我的请假和对学生的不熟悉。现在我们的课已经落在了别班的后面了。我应该如何才能追赶上他们呢?我不想占用学生别的时间,或许只能逐步的提高自己上课的质量了。我应该怎么样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准确的吸引到精华呢?于是我开始努力的备好《桂林山水》。

不急,慢慢来,这是我对自己的劝告。我现在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备好每一节课。现在的我已经开始了解学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赶超别人。一起加油吧我的学生人们。

《忆江南》教学反思13

本学期我承担了省“教海探航”的音乐课的教学任务,承接这个任务领导对我的一种信任,对于我本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和莫大的光荣。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在市区教研员及音乐同行们的帮助下,这节课终于获得了全体省市区艺术教育老师的肯定和认可。

现将备课、磨课、试教以及公开课教学后的一些感想谈一谈:

一、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

这次的教育教学公开课,总的来说级别比较高,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烦恼也是前所未有的,以前的素质大赛也就突击个两三天就结束了。心态也比较轻松,它代表得只是我个人或者学校。但这次公开课凝聚了常州市广大教师的智慧和思想,由我来展现,压力很大。一遍一遍反复试上,反复修改,让我的心态也变得烦躁、颓废、郁闷、苦恼起来,往往是刚刚想出来一个点子,试教下来效果自认为还行,但领导纵观下来不够好把握,或者音乐老师众说风云,结果就给pass掉了。搞的自己最后一头雾水,江郎才尽,黔驴技穷的地步。但是后来觉得这样下去我更上不出自己的特色来,关键还在于自己。最后采纳了大家的一些建议加入自己的想法上了这节课,通过这课感觉人有时候不能人云亦云,自己心里得有底,才能上好课。

二、构思要新颖。

要备好一节课教学设计的构思很重要,既要做到有出彩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让你的教学扎实有效,完成教学的任务。这节课从一开始参照了网上的一节《忆江南》的课,觉得很难结合到自己的特点去实施,然后考虑到要有自己的思考,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课题的精神去备,拿来主义并不实用,最后构思既然是《忆江南》,就结合江南的景、江南的诗、江南的歌,江南的乐、以及改变忆江南的伴奏对比不同的`风格去备,终于让教案有了些眉目,然后是斟酌修改美化语句,经过多遍才定稿,实则不易,通过这次体会到平时要多思考,到时才不会有临阵磨枪的现象。

三、多媒体辅助为教学增姿添彩。

说实在的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平时上课因为条件限制是很少使用的,《忆江南》的音乐、影片、图像资料为了给学生以美感的欣赏找了我一个多月,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过程只有自己的知道,往往一个素材要找10多种进行对比了才能择优选定。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有时要多收集积累留心点上课的素材,上课时才能精为其用。

四、教师的语言。

我们平时的教学语言、教态都是比较随便的,一到上公开课的,就会呈现出各种问题,语言不精炼严谨,一个问题反复多遍,罗嗦;教学语言没有启发性,感染力,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语言没有美感,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等等。这是作为老师平时就应该修炼的。需要落实到平时的每一课中去,功夫在平时。

《忆江南》教学反思14

《忆江南》是小学教材第一篇词的教学。这首词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本诗词是白居易老年回忆在杭州任职期间的美好时光而作的,共三首,这是其一。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特殊感情,我除了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充分诵读之外,还为学生准备了这首词的.解读视频,把白居易的江南生活轨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忆江南》教学反思15

《忆江南》这首词我已教过三遍,很熟悉了,没想到今天的授课,学生给了我一份不曾意想的惊喜。教学时,在读通,读正确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这首词的意思。在解释这首词时,有的学生认为“江花”是指“江中的浪花”,有的.学生认为“江花”是指“江边的浪花”,在理解“绿如蓝”时也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是“蓝天”,有的学生认为是“蓝草”。针对这种情况,我想这正是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的一个好机会,于是我把这些问题留在课后去讨论,查资料完成。下去后,学生通过上网、查课外资料、问家长等方法,理解了“江花”是指“江边的浪花”“蓝”指“蓝草”。

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更多的听到了学生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让学生切身感到了学习过程的快乐。

第三篇:忆江南教学反思

《忆江南》教学反思

关于本节课的教学构想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我本人备课不充分,在匆忙中走上讲台,由于慌乱,很多环节都忘记了,该说的也都忘了,为此,我倍感愧疚,很对不起教导主任帮助我设计课件。关于这节课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示范读激起学生兴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 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音乐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品味读悟情不到位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我感觉这节课我引导读的不到位,使学生的感受停留在表面,所以可能没能达到使学生进入美得意境里。

三、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预设是完美的,但实施是有很多瑕疵的,配乐读的环节被我忘记了,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第四篇:忆江南教学反思

忆江南教学反思

忆江南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很平实。我一改以往教诗词的老套路:解释理解——朗读背诵——写意做题(这种完全为了应付考试的做法延传至今,而且还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至少我们这里会)。学生不会朗读——全是唱读,没有半点节奏和韵律感,这是我事先预计到的,因此有意加强了古诗词的朗读训练,把读作为这堂课一个重要目标。从试读,到指导读,再到体会意境后的感情朗读,这一线索贯穿始终,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终于能读出韵未了。之所以要花这么大功夫去完成这一目标,就是希望孩子们明白:书要这样读,仅仅是要这样朗读!也希望我们的一部分老师知道——朗读,朗读,还是朗读!别不在乎语感!我想给大家传递一个信息:跟上,与现代教学理念近点!

其次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让人真的很无奈。整堂课中除了在试读环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举手要求读之外,在自学过程中,不与同伴交流,不与集体交流,只有一两个学生有欲望。在体会意境环节,要求学生谈谈江南美景,居然没人主动举手。虽然这们这里还不是典型的江南,但生活在长江以南的他们,并不缺少那些感性认识。他们能说上青山、绿水,能说上蜂蝶、鸟雀,还有红花、绿树。但,没有人发言......

忆江南教学反思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提出了要背诵古诗词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以下是龙港一小市教坛宿将张文燕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片段】

师:古典诗词我们光知道它的意思还不够,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来欣赏。那么你认为这首词那里写得好?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好个绿更绿,红更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来到这江边走走,你能从中看到了什么色彩?

生:红、绿。

师:我们看到的什么是红的?

生:花、火、太阳。

师:红红的太阳,照着红红的花。

生:那么红,那么热烈。

师:什么是绿的?

生:江水。

师:江水是那么…………

生:那么绿,那么清澈,带着春天的气息。

师:多美呀!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分男女声读 个别读…………

师:这美令我们陶醉…………是不是就是这些花和水?

生:还有“好”,因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师:这个“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传奇,最传神的,谁能用“江南好”说说江南的风景?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生:…………

师:真厉害!让我们听《江南丝竹》想想白居易还忆什么?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的作业,根据要求写一句话,写出江南的美景。

忆江南,忆江南!

曾经的岁月怎能忘?曾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生:交流。

师:“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诗人对江南有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出示: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师: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生:自学、感悟、诵读。

【评析】

本课的教学,老师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思维想象,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把诵读、吟诵、想象融汇其中,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通过仿写词,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能体现出新课程的新理念,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仅领悟词的大意,感悟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信息量大,极大地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紧密地结合起来。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的学习的局限。老师教《忆江南》时,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同是白居易写的三首《忆江南》组合起来,以开头的一首,带动学习另外的两首。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白居易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风景旧曾谙,能不忆“课改”?──《忆江南》教学反思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西城实验小学 蒋寿军

教学十几年,教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词也有五六次了,真可谓“风景旧曾谙”。刚开学,学生的课本还没来,我就想先让学生学习自认为我比较熟悉的《忆江南》这首词,结果孩子们给了我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让我感慨,让我欣喜,让我“能不忆课改”?

【教学片断】

(投影出示《忆江南》这首词,指导学生读通,读正确,读出感情。)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以前理解诗词意思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生1:江南风景优美,都是我很熟悉的。太阳初升,把江中的浪花照得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碧绿的江水像蓝草一样绿。我怎能不思念江南呢?

生2:江南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都是我过去就很熟悉的。太阳出来,把江边的花朵照得比正在燃烧的火焰还要红,春天到了,绿绿的江水像蓝天一样。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面对出现的这两种理解,这是我未曾预设到的。也许以前学生手中有课本,根据课后注释没有出现过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如果是以前,我会按参考书的解释一一给孩子们订正,但是这次我没有马上判断谁是谁非,受新课改理念的影响,我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暂且不评说这两种理解哪一种更合理,那么,“江花”到底是“江中的浪花”?,还是“江边的花朵”?;“蓝”到底是“蓝天”?,还是“蓝草”?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研究性课题,给你们一天的时间去探究好吗?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看来他们的收获真不少:

生1:我在网上查到了这样一段话说明了“江花”指的是“江水”而不是“江边的花朵”。这段话是这样说的:“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以“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生2:我借了一本去年的课本,课本上的注释是: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所以这里的“蓝”应该是蓝草。

生3:白居易还有一首诗《暮江吟》,其中有这样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从这句诗看,白居易善于写江水的“红”,所以我认为这首词中的“江花红胜火”应该指的是“江中的浪花”。

生4:我觉得这首词中的“江水绿如蓝”,这个“蓝”的意思是“绿”。如果把它说成颜色,显然又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认为“蓝”应该是一种绿颜色的事物,但是不一定就是“蓝草”这种植物。

生5:我回家和爷爷探讨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把“蓝”解释成“蓝天”是不合理的,因为诗人在这里皆在点明江水的“绿”,而蓝天代表的是“蓝”,所以我认为这里的“蓝”应该是一种能代表“深绿色”的物体,到底是不是“蓝草”,爷爷说只有问问白居易本人了。

生6:我爸爸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认为这里的“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朵”。因为下一句写的是“江水绿如蓝”,如果这一句还是写江水,不就重复了吗?古诗很讲究对称,注意不同事物的相映和相衬。

生7:我从《小学生必背古诗》本上查到的是这样的注释:“这首词抓住早晨红艳艳的鲜花及春天绿得发蓝的江水来概括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诱发读者对其它景色的想象,并道出了不忘江南的原因。句子浅白顺畅,概括力强。”这段话把“蓝”说成了“蓝色”,也不无道理。

生8:老师,对不起,我没有查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料。但是我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了一篇写江南的很优美的文章,我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我喜欢江南的山,我陶醉江南的雨,我享受江南的河湾;我愿意读柳永词中的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我愿意和张致和一起享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似乎更愿意和白居易一起在记忆深处留一个美好的`回忆:一个宁宁静静,清清爽爽的江南;一个杨柳春风,杏花烟雨的江南;一个小桥流水,玉人吹箫的江南;一个诗一般灵秀,梦一般瑰丽的江南。”

【我的反思】

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孩子,一样的教师,为什么以前没出现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习?这样的精彩?

1、教辅资料课后用:

如果说这次学生课前手中有课本,有其他工具书,我感觉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现象,因为孩子和老师都相信课本,相信权威。所以给我们的启发是:一些教辅资料,我们应该用在出现问题时,需要探究时,用在课后。在课前查阅资料有时有必要,但是更多地会形成孩子们思维的惰性,在课堂上就很难听到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更多的是复制拷贝课前看到的资料上的东西。

2、允许差异,注重生成: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谁是谁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查阅资料,求教爷爷,上网浏览,和爸爸一起分析研究等等,我相信每个孩子在这一过程中都会享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如果我在课堂上和以前一样,以课本和参考书为准,一棍子把学生“砸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学习过程。所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位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悟,允许差异,善于捕捉生成性的学习资源。

3、课堂是“问题生成器”:

如果把语文学习说成是一座“冰山”的话,我感觉课堂学习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获得都得益于课外的自主学习,我认为40分钟的语文课堂只能当作“问题的生成器”,更多的问题需要孩子们课下去探究,去弄明白,甚至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所以我感觉以前的“堂堂清”已经不适合新的课改形势和精神,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带着问题下课,带着问题回家,带着问题生活。做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师,培养一个个“问题意识”的学生。

忆江南教学反思3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非常强调的理念。

古诗古词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逝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⑴多层次的诵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⑵要求学生质疑。在激情中成长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学习是知识积累的桥梁,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次的拓展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真情的投入,自由的表达,放飞智慧的风筝,在歌唱中感受快乐,在歌唱中燃放激情。

总之,新课标要求小学生掌握、记忆的诗词为70余篇,如果篇篇要孩子死记硬背,岂不是一件苦累的差事儿。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过: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读,读得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他还特别指出,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就像唱歌一样,很愉快的。为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思索:古代诗词琅琅上口,易于传唱,现代人也愿意用古诗词填词作曲。既然词曲作家能为古诗词谱曲,为什么不能将它填于学生熟悉的歌曲之中,让他们相互传唱,在传唱中记忆,在传唱中领悟,在传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快乐的歌唱中学习呢?首先,我让学生欣赏歌曲《忆江南》,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既有思念又有赞美,在赞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赞美,为学生用熟悉的曲谱填词打下基础。其次,给学生一个拓展的方向。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既让学生欣赏了诗词的韵律美,也将学科性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我也可以为自己喜欢的诗词谱曲了!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向开课的激情导入、幻灯片的顺序、对词句的理解等等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今后的教学做更好的铺垫。

忆江南教学反思4

《忆江南》这首词我已教过三遍,很熟悉了,没想到今天的授课,学生给了我一份不曾意想的惊喜。教学时,在读通,读正确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这首词的意思。在解释这首词时,有的学生认为“江花”是指“江中的浪花”,有的学生认为“江花”是指“江边的浪花”,在理解“绿如蓝”时也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是“蓝天”,有的学生认为是“蓝草”。针对这种情况,我想这正是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的一个好机会,于是我把这些问题留在课后去讨论,查资料完成。下去后,学生通过上网、查课外资料、问家长等方法,理解了“江花”是指“江边的.浪花”“蓝”指“蓝草”。

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更多的听到了学生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让学生切身感到了学习过程的快乐。

忆江南教学反思5

《忆江南》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学生们语文第一课正在学习本首词。学生对歌词背景已相当了解。教学中我从优美的画面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为画面配乐,从而引出《忆江南》的歌曲教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先让学生对江南有一个总体的感受,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一个情感铺垫。

初听教师范唱,学生们找出歌曲表达江南美景的'句子且印象最深的句子,从这一句开始学习歌曲,打破歌曲教学的常规,这样的目的是能使歌曲教学始终围绕一个字“美”。之后的歌曲教学通过教师唱谱 、学生接唱等方式让学生来学唱歌曲。

这首歌曲虽然不长,但是却有许多的一字多音,这是歌曲的难点。教唱时我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在完整演唱时基本没有错误。教师的教学语言很重要,教师韵律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情境之中,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的设计有它的完整性。

通过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身有不足,要通过自己每天、每一节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真正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的教师。

忆江南教学反思6

开学第一周,真的是超忙碌的一周,很多事情蜂拥而至,除了有点目不暇接,还有点不知所措,比如说新学期被扣了一顶班主任的帽子,比如说要兼职教语文,对于我来说,都是初次试水。所幸,第一周居然就迎来了被听课,学习的机会近在咫尺,怎能不抓住。

我本课讲得是白居易的名篇《忆江南》,相对于前两首古诗李白的五言律诗《坐敬亭山》和刘禹锡的七言绝句《望洞庭》,《忆江南》是一首词。对于第一次接触词和词牌名的四年级孩子,我并未一开始就给他们引入词牌名这个专业的概念,而是先从介绍作者介绍题目开始导入。介绍作者时我也跟孩子们卖了个关子,说刘禹锡有位好朋友姓白,并且跟我们大家都是老乡,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孩子们顿时乐了,很快就记住了作者。那么对于很多没有去过江南,甚至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孩子来说,江南是个很遥远的地方。怎么样让孩子们尽快的了解,并且觉得它并不陌生,我参阅了几本教参之后,决定就拿我自己的一段旅行经历说起。地理位置上的江南在地图上给孩子们介绍完之后,我给孩子们用课间展示了一张我自己的'生活照,刚好就是在苏州旅游时拍的,跟白居易写《忆江南》的背景是一样的。虽然经历数百年历时的风风雨雨,但是江南这种水乡古镇的气息,我想应该是随着历史的烟云能够保留一二的。至少从那些斑驳的墙壁之间,葱郁的树木之间,以及小桥流水之间,可以窥见白居易时江南的几点风姿。孩子们一看是自己班主任的私家生活照,顿时来了精神,这一点不得不说,其实多数人都是很八卦的,尤其对这帮好奇的孩子来说。这样每一句诗配上我当时所拍的苏州拙园和街市的特有景色,讲解起来,就特别有味道了。让孩子们知道其实江南离我们并不远,祖国的大好河山,如诗如画般的风景正等着我们配备完科学知识后来依依饱尝呢。

不过,本节课虽然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及时改进逐渐学习的。记得开学初,王校长就倡导让把课堂变成学堂,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能够主导课堂,自主学习,这一点我做的有失欠缺,并没有把引导和辅助工作做充分。我虽然把该学的知识都讲给了孩子们,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想必自己学到的收获的才应该会记忆更为深刻吧。所以对于课堂上如何设置问题来引导孩子自己找到答案,产生质疑,是我今后重点学习的目标。另外一点就是“以读代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忆江南》这首词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般的江南美景,可是我却没能让孩子们在自己一遍遍的朗诵中去切身感受江南的美景。这也是比较失误的一点。对于这两大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多学习多借鉴,争取尽快提高。

忆江南教学反思7

本学期我承担了省“教海探航”的音乐课的教学任务,承接这个任务领导对我的一种信任,对于我本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和莫大的光荣。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在市区教研员及音乐同行们的帮助下,这节课终于获得了全体省市区艺术教育老师的肯定和认可。

现将备课、磨课、试教以及公开课教学后的一些感想谈一谈:

一、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

这次的教育教学公开课,总的来说级别比较高,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烦恼也是前所未有的,以前的`素质大赛也就突击个两三天就结束了。心态也比较轻松,它代表得只是我个人或者学校。但这次公开课凝聚了常州市广大教师的智慧和思想,由我来展现,压力很大。一遍一遍反复试上,反复修改,让我的心态也变得烦躁、颓废、郁闷、苦恼起来,往往是刚刚想出来一个点子,试教下来效果自认为还行,但领导纵观下来不够好把握,或者音乐老师众说风云,结果就给pass掉了。搞的自己最后一头雾水,江郎才尽,黔驴技穷的地步。但是后来觉得这样下去我更上不出自己的特色来,关键还在于自己。最后采纳了大家的一些建议加入自己的想法上了这节课,通过这课感觉人有时候不能人云亦云,自己心里得有底,才能上好课。

二、构思要新颖。

要备好一节课教学设计的构思很重要,既要做到有出彩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让你的教学扎实有效,完成教学的任务。这节课从一开始参照了网上的一节《忆江南》的课,觉得很难结合到自己的特点去实施,然后考虑到要有自己的思考,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课题的精神去备,拿来主义并不实用,最后构思既然是《忆江南》,就结合江南的景、江南的诗、江南的歌,江南的乐、以及改变忆江南的伴奏对比不同的风格去备,终于让教案有了些眉目,然后是斟酌修改美化语句,经过多遍才定稿,实则不易,通过这次体会到平时要多思考,到时才不会有临阵磨枪的现象。

三、多媒体辅助为教学增姿添彩。

说实在的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平时上课因为条件限制是很少使用的,《忆江南》的音乐、影片、图像资料为了给学生以美感的欣赏找了我一个多月,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过程只有自己的知道,往往一个素材要找10多种进行对比了才能择优选定。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有时要多收集积累留心点上课的素材,上课时才能精为其用。

四、教师的语言。

我们平时的教学语言、教态都是比较随便的,一到上公开课的,就会呈现出各种问题,语言不精炼严谨,一个问题反复多遍,罗嗦;教学语言没有启发性,感染力,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语言没有美感,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等等。这是作为老师平时就应该修炼的。需要落实到平时的每一课中去,功夫在平时。

忆江南教学反思8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知识,从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指导学生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

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出现了一大败笔,现课堂实录如下:

师:请一个同学读读第一句

生:江南好

师:江南好在哪?诗人写出来了吗?

生:诗人写出来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你能说说吗?

生:太阳出来了,照在江边的红花上,花儿显得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江水碧绿碧绿的,好像是用蓝草染过似的。

师:多美的一幅画呀!让我们一块去江南看看。

放课件演示江南美景

(在看课件过程中,生不停地发出“啊、啊”的声音,以示自己发现了美)

师: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皆作陶醉状)

师:真美呀!难怪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生接读:江南好

这一片段的'教学,我试图用“学生说美景、课件演示美景”,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努力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由衷地赞叹——“江南好”,为理解诗人“忆江南”做铺垫。可惜教学被简单化、程式化了。学生理解的江南美景只是从字面上将古诗句译为白话文,对诗句中所描绘的景象、意境,根本没有深入体会、领悟,教师就马上用课件演示,将所谓的江南美景强加给学生,这样的“美景”怎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呢?

如果能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描绘春天美景的优美诗文,通过朗读表达他们的感受,并且将学生自己眼中所见到的春景与之整合、融会贯通,再同白居易词中的“江南美景”作比较,突出白居易对江南的情有独钟,对江南的依依不舍,他记“忆”中的江南就变成了鲜活的画面,也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此时,再播放课件演示江南美景,配上音乐让学生朗读,定然能让学生陶醉其中,引发学生学习古诗词之情趣了。

忆江南教学反思9

虽然以前曾引领孩子们背过不少宋词,但是词作为文本的一种形式,在教材中出现,这还是第一次。因为是第一次,就得慎重,希望能让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一)回顾江南的美

上课铃声响过,简单的师生问候之后,话题由我们所处的江南谈起,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江南是怎样的。

孩子们略一思索,便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金洋第一个发言:“阳春三月,江南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好一个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江南!”我点头对金洋的发言表示赞许。

“江南不但风景如画,而且江南人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张潇渊站起来作了补充。

“由景及人,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我夸赞孩子。

周余钊说:“江南山美,水美,人更美!”

“高度概括!”我称赞道,微笑着继续发问,“谁能说具体一些?”

“春天,江南莺歌燕舞,百花齐放;夏天,江南绿柳成荫,蝉鸣蛙叫;秋天,江南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冬天,江南白雪皑皑,小朋友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赵凡瑜一边斟酌,一边说。

“江南真是四季——”

我话音未落,孩子们马上接茬了:“景美如画!”

“孩子们,请看窗外,咱们的江南——”我把孩子们的视线引向窗外,为的是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江南如画的美景。

“看,江南有小桥、流水、人家!”

“老师,常山江像一条碧绿的带子,缓缓东流。”

“江边的防洪堤坝上,绿草如茵,花儿正含苞欲放。”

“大家快看!江面上还有一只小船在飘荡。”

“哇!真美!江南真是太美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描述着窗外美景。

“如此美丽的江南,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挥笔绘江南。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忆江南》!”见上课的时机成熟了,我话题一转,导入了新课。

上述案例片断,是本课的导课。由孩子们熟悉的江南谈起,一方面可以加强孩子们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新课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情感上,孩子们喜欢这种导入课文的方式;在内容上,孩子们由熟悉的景物,领悟到江南的景美与人美,有利于词的学习与理解。

(二)品味江南的好

师:孩子们,白居易记忆中的江南是怎样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喜欢这两句吗?为什么?

生:因为这两句写得非常好!

师:好在哪里?

生:这句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

师:江花为什么会红胜“火”?这个“胜”就是——

生:胜过、比过、超过。

师:江花为什么会比火还红?原因?

生1: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红花上,花儿就显得更红了,像燃烧的火焰。

师:还有原因吗?

(生沉默了,陷入了思索。)

师提示:江水是——

生:碧绿的。

师: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

生(恍然大悟):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花儿就更红了,比火还要红。

师: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平常的绿,绿的很纯净,很美。

师:这“绿”在“红”的映衬下……你来说

生: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

师:于是就出现了──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红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红胜火”;绿水更绿,“绿如蓝”。

师:好一个红得更红,绿得更绿啊!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样美的江南,因此诗人不禁赞叹江南——

生:“好”!

师:干嘛不说江南“美”?

生:除了景美,还有人好。江南人文明礼貌,热情好客,所以称“江南好”。

师:学学诗人,赞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如此好江南,难怪诗人——

生:能不——忆——江南?

师:请看诗人在洛阳写的《魏王堤》

生: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师:洛阳由于天还很冷,“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却在无力的摇摆。让人感觉春天还没有来到。

师:难怪诗人身在洛阳,心中却念念不忘江南。再读《忆江南》

由于课前认真地备课,学习了名师的课堂实录,对自己很有启发。因此,在学习《忆江南》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只要稍加点拨,孩子们就能紧扣“好”字,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品读诗词的意境,深入领会诗人发自内心的对江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比较诗词不同

感悟、品读了《忆江南》后,不用老师提醒,孩子们就找出了古诗与词的不同之处。除了古诗的字数、行数、押韵有严格的规定外,孩子们还发现了古诗的题目与词不一样,词多数用词牌名,每一种词牌的句式是固定的,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式。孩子们一口气说了很多词牌名,有天仙子、西江月、点绛唇、蝶恋花、渔家傲、踏莎行等等。经过简单的讲解,孩子们明白了: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

经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孩子们学习古诗词兴趣大增。

忆江南教学反思10

案例

《忆江南》是白居易的一首名词。第一节课上,当我把诗题板书出来时,班上大部分孩子将古诗内容顺畅地背了下来。我并不感到奇怪,因为在我校的大阅读系列(“古诗周周背”是其系列活动之一)活动中,我们的四年级学生背诵八九十首古诗,那是不在话下的事。不过,让我惊喜的是孩子们有这么强的记忆力,竟能记得起二年级时曾积累的这首词。但这也给我出了个大难题:下面的课该如何上呢?

“老师,我有问题。”

“我也有问题。”

……

背完了古诗的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我只好示意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知道,这首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我还知道原题下有词三首,这只是其中的一首。可我不会背其余的两首,老师,你能给我背一背吗?”平日里问题最多的张杰首先发问了。

“白居易,他为什么要写《忆江南》呢?”

“这首词是白居易在什么地方写的?江南有什么值得他回忆的?……”

问题接二连三地涌现出来,把我事先预设好的教学设计,破坏的“千疮百孔”,一下子,我的头都大了。虽说平时经常代表镇参加“市优质课比赛”连续拿下一等奖的我,授课水平不能算太差,但这节课上发生的事,完全超出了本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且这些问题涉及到文学史方面的内容,我一时不知所措。只是想着,反正孩子们第二课时中还要学到,这节课上没必要浪费时间来讨论讲解了。我红着脸站在讲台上,被几十双眼睛盯着,只好难为情地笑笑,说课后一起查资料再讨论学习。后来我又花了一节课时间来解决当初孩子们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孩子们这才满意地进行下面的学习。

反思:

从这件事上,我深刻地感受到要做好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们的想法是纯真的,在课堂上他们会大胆地直白自己的心声,我们不能用生硬的方法扼杀这份童真。而这节课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缘由其一,是因为学生受到家庭条件及家长素质的限制,且每学期的教学时间紧,教师又无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指导。其二,因为我的知识水平和定向思维的.限制,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并不能一一解答,尤其是与语文学科相差甚远的问题。

新课程的实施,倡导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我们的课堂也因为学生的动态变得生机勃勃。教学中我们不能让“死”的教案牵着“活”的学生走,在生成的课堂中我们应该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将教学目标和课堂生成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这样才能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课堂生成的统一,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当今知识的更新速度令人惊讶,作为教师必须加强理论修养和专业学习。在多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更要坚持学习,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作为前提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也是以深厚的知识为基础的。只有随时积累新知,更新陈旧观念,不断扩充知识面,才能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

要做一个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好老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应对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种种问题,用我们柔和的迂回“战术”引导他们创新,“生成”一个美丽的“天堂”。

忆江南教学反思11

在朗朗读书声中,《忆江南》结束了,回想整堂课,真是几多欢喜几多愁,因为这是语文活动课,是展现自己一年多进行古诗文诵读这项课题研究成果的一堂课,所以无法在其它班级试教,也不可以做排练等违规的事情,所以我只能反复在脑中排练整个课堂过程,但是“空想主义”终究是要碰壁的,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当然欢喜的事情还是很多,班中的孩子显得那么训练有素,令我骄傲,经过一年多的熏陶,他们对古诗文的感悟能力非常敏感、准确,运用多元智能学习驾轻就熟,操纵电脑宛若行家,因此这些孩子真正唱起了主角——图画组的电脑绘画十分逼真,“红胜火”的江花在片刻间出现,手工绘画的.孩子也展现了“绿如蓝”的江水,他们的画形象但不僵化,既展示美景,又启示了智慧,激发了想象;语言组的苏依凡大显身手,运用网络资源制作了演示文稿,把词中的关键词的意思,每一句的解释,以及整首词的意思都翻译并展示了出来,让其余同学直观、准确地理解词,他们的技术运用是最艰难,也最成功;朗读组的在音乐库中寻找喜欢的、适合《忆江南》朗读的乐曲,并采用个人读、集体组合读的多形式来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词,也把大家的兴趣激发了起来,然后全班一起尝试配着吉他朗诵,效果好极了;而创作组尽管错误极多,颇受争议,但他们的灵气还是有目共睹,他们把词改写成三言、五言、七言,基本上做到了工整,但是在标点等细节上还是显得稚嫩,推敲不够,当然这样的尝试已不容易,并和平时的训练息息相关。因此,在课堂上,孩子们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利用了老师提供的多种资源:如网站、音像,仔细地研读词,并在问题的引领,任务的驱使下出色完成了任务。

课堂的活跃、生动,是孩子们的创造的,同样离不开网络的贡献。网络也使孩子们学习如鱼得水,每个小组相应的资源让他们如虎添翼,机器和人就这样相映成趣,唱出了一支和谐美妙的古典之曲。

想起了一句话——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而我们在网络的世界里舞动,在古诗词的世界里吟唱!

忆江南教学反思12

一、注重读中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词的朗读要求语速要慢,而且语调要有高低的变化,课堂上我注重朗读指导,加强示范,并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带上动作读、配乐读,让学生读出诗中的情,读出诗中的美,读出感情了,对诗意的感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诗人之所以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是因为他曾经身处在那样的意境之中,只有为学生创造诗意的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诗意。所以在教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不但能说出诗中所写景物,而且有的孩子能说出仿佛听 到了流水的'声音,这足以见得学生真的去想了,真的走进了诗的意境。

三、大胆尝试了随文识字。

识字教学仍是教学重点,我尝试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儿歌识记、家族识字、给生字组词,用词语说句子等多种方法,夯实了识字教学,特别是用词语造句,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不但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答能力,而且感悟了课文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忆江南教学反思13

《忆江南》是小学教材第一篇词的教学。这首词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本诗词是白居易老年回忆在杭州任职期间的美好时光而作的,共三首,这是其一。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特殊感情,我除了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充分诵读之外,还为学生准备了这首词的解读视频,把白居易的江南生活轨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忆江南教学反思14

从来没有尝试过词的教学,孩子们也没有学习词的经历,对于公开课的选课这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起初很犹豫。拿着《忆江南》,读了几遍,这样的佳作,让人冲动,于是,开始了几天的辛勤劳作。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导我整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先从“忆”、“好”入手,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及情感基调。再感受具体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图片感受,音乐渲染,资料供给,体验交流,将这两句读“胖”,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读出这两个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对江南风光的涵盖力。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最后,“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忆江南》,在声韵悠扬中融化在山温水暖的江南风景中!

我认为,自己的设计理念正确,设计思路比较清晰完整,能基本上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处理特殊的古诗词教学时,自己也比较大胆,能不拘一格地去解构、组合、拓展,呈现一堂“完整”的古诗词教学课,而非很抠门地“粘”着个别字、词不放,而忽视诗词的整体美及浑然天成的韵味。

不足之处有很多,大处败笔主要是“留白”不够。一堂好的语文课,肯定有一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在静静汲取、思考、品味,然后有更多智慧的生成,这样的情景与“热闹”的“师生互动”相得益彰,才能构成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而我的课虽也有个别精彩的生成,但放手不够,不免显得有点畏缩。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课感,上出好的课!

忆江南教学反思15

《江南好》是一首民乐合奏。乐曲既流畅优美又欢快活泼,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的特点,细腻婉转、清澈秀丽。乐曲的结构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中速,优美、婉转的旋律好像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春雨绵绵、杨柳依依,清风、绿柳、红花,小桥、流水、人家,使我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乐曲的第二部分由慢渐快,旋律轻快、跳跃,清脆的'竹笛声好像把我们优美的景色之中惊醒。原来,江南不仅有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的淳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着对性福生活的感受,逐渐欢快的情绪使我们受到感染。

在这节课的教学上,为了让学生知道乐曲的两个段落。我首先让学生完整听一遍乐曲。然后我问:“同学们这首乐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啊?”学生说:“欢快的”;“抒情的”。我说:“哪部分抒情?哪部分欢快啊?”学生说:“前面一部分抒情,后面欢快。”我说:“对,乐曲分为两个段落,A段抒情、B段欢快。你再来听一听,看一看你能不能分清除两个段落。提示,A段B段之间有个速度变化的地方,听到这个变化的时候请举手示意。”学生在我的示意下认真听音乐,并能够找出速度变化的地方。分清段落之后我又带领学生完成书中的要求,把组成B段三部分旋律排列顺序,开始,我只是在钢琴上弹奏了三部分的旋律,然后让学生排序,通过实践学生根本不能完成要求。后来我又让学生随琴哼唱旋律,然后再听B段音乐,有一部分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能够听出来。为了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分辨出旋律的排序,我又把谱子改写成简谱,然后让学生唱。这一次学生不仅能正确排列出旋律的顺序,而且还比较牢固的记住了旋律。效果很好。

反思,学生上欣赏课不但要体验音乐的美,还要学会如何欣赏音乐,最后记住音乐主题。那么在这节课里学生就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达到了欣赏音乐的目的,教学有实效。

第五篇:忆江南教学反思

忆江南教学反思

《忆江南》这首词我已教过三遍,很熟悉了,没想到今天的授课,学生给了我一份不曾意想的惊喜。教学时,在读通,读正确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这首词的意思。在解释这首词时,有的学生认为“江花”是指“江中的浪花”,有的学生认为“江花”是指“江边的浪花”,在理解“绿如蓝”时也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是“蓝天”,有的学生认为是“蓝草”。针对这种情况,我想这正是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的一个好机会,于是我把这些问题留在课后去讨论,查资料完成。下去后,学生通过上网、查课外资料、问家长等方法,理解了“江花”是指“江边的浪花”“蓝”指“蓝草”。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更多的听到了学生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让学生切身感到了学习过程的快乐。

《忆江南》教学反思

从来没有尝试过词的教学,孩子们也没有学习词的经历,对于公开课的选课这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起初很犹豫。拿着《忆江南》,读了几遍,这样的佳作,让人冲动,于是,开始了几天的辛勤劳作。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导我整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先从 “忆”、“好”入手,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及情感基调。再感受具体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图片感受,音乐渲染,资料供给,体验交流,将这两句读“胖”,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读出这两个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对江南风光的涵盖力。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最后,“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忆江南》,在声韵悠扬中融化在山温水暖的江南风景中!

我认为,自己的设计理念正确,设计思路比较清晰完整,能基本上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处理特殊的古诗词教学时,自己也比较大胆,能不拘一格地去解构、组合、拓展,呈现一堂“完整”的古诗词教学课,而非很抠门地“粘”着个别字、词不放,而忽视诗词的整体美及浑然天成的韵味。

不足之处有很多,大处败笔主要是“留白”不够。一堂好的语文课,肯定有一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在静静汲取、思考、品味,然后有更多智慧的生成,这样的情景与“热闹”的“师生互动”相得益彰,才能构成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而我的课虽也有个别精彩的生成,但放手不够,不免显得有点畏缩。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课感,上出好的课!

《忆江南》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很平实。我一改以往教诗词的老套路:解释理解——朗读背诵——写意做题(这种完全为了应付考试的做法延传至今,而且还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至少我们这里会)。学生不会朗读——全是唱读,没有半点节奏和韵律感,这是我事先预计到的,因此有意加强了古诗词的朗读训练,把读作为这堂课一个重要目标。从试读,到指导读,再到体会意境后的感情朗读,这一线索贯穿始终,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终于能读出韵味来了。之所以要花这么大功夫去完成这一目标,就是希望孩子们明白:书要这样读,仅仅是要这样朗读!也希望我们的一部分老师知道——朗读,朗读,还是朗读!别不在乎语感!我想给大家传递一个信息:跟上,与现代教学理念近点!其次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让人真的很无奈。整堂课中除了在试读环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举手要求读之外,在自学过程中,不与同伴交流,不与集体交流,只有一两个学生有欲望。在体会意境环节,要求学生谈谈江南美景,居然没人主动举手。虽然这们这里还不是典型的江南,但生活在长江以南的他们,并不缺少那些感性认识。他们能说上青山、绿水,能说上蜂蝶、鸟雀,还有红花、绿树......但没有人发言......《忆江南》教学反思

城南中心小学 倪 睿

在动人的歌声中,《忆江南》结束了,回想整堂课,真是几多欢喜几多愁。因为这是一个学期的汇报课,是展现自己近一个学期学习成果的一堂课。而自己从来没有尝试过词的教学,孩子们也没有学习词的经历,用来上公开课这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起初很犹豫,后来拿着《忆江南》,读了几遍,这样的佳作,让人冲动,于是,开始了几天的辛勤劳作,下定决心挑战下自己。内容跟教学进度比较得紧,所以无法在其它班级试教,自己只能反复在脑中排练整个课堂过程,但是“空想主义”终究是要碰壁的。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我起初对诗词的教学无从入手,觉得一首诗只有短短的几个字,要让学生深刻感悟很难,如果只是单一的让学生说说对词的理解,再说说对每句诗的理解,学生只会觉得枯燥无味,寻思了好些天,也查了许多相关资料,但就是不懂得如何把它们自然地贯穿在一堂课的教学中。自从听了雪梅老师的一节古词《渔歌子》的课后,我眼前豁然开朗,原来古词跟古诗的教学是那么的类似,回来后我一直尝试着用她的教学理念加上自己的大胆创新去备课,我发现了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导我整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

雪梅老师一直教导我语文课堂要读出语文味儿,要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学生可能不会朗读——而是唱读,没有节奏和韵律感,这是我事先预计到的,因此有意加强了古诗词的朗读训练,把读作为这堂课一个重要目标。从试读,老师范读,到指导读,再到体会意境后的感情朗读,这一线索贯穿始终,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终于能读出韵味来了。之所以要花这么大功夫去完成这一目标,就是希望孩子们明白:书要这样读,仅仅是要这样朗读!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上记住雪梅老师的指导——朗读,朗读,还是朗读!这或许就是现代教学理念近点!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先创设江南美景情境,从 “忆”入手,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及情感基调。

二、读出词中美景:先是读通全词,再是有节奏的读词。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词的朗读要求语速要慢,而且语调要有高低的变化,课堂上我注重朗读指导,加强示范,并设计了多种形式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让学生读出诗文的节奏美和情景美,读出美,读出感情了,对接下来词意的理解感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明词意,悟词情:先是学生自己借助资料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去理解词义,学生汇报、全班总结并归纳全词大意,再感受具体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图片感受,音乐渲染,资料供给,体验交流,将这两句“读出感觉”,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读出这两个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对江南风光的涵盖力。

然后,让学生通过老师简介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再引出《忆江南》的另外两首——其

一、其二,感受到“情真”的境界。

最后,“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忆江南》,在声韵悠扬中融化在山温水暖的江南风景中!

自认为本节课设计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读中感悟: 因为有了之前几次语文课的体验,老师们给的建议当中都会有提到:老师说得太多,整堂课读得太少。古诗词内容虽简短,却难以理解,所以让学生多去读。很多地方都有老师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再点学生试读。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然”的时候,考虑到男孩子读有气势些,女孩子平静些,就采用了分男女读,效果还不错。在对对子的环节,怕学生不理解对子的形式,所以采用师生合作读。日出——春来

江花——江水

红胜火——绿如蓝

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

(我读前部分,学生接出后半部分的对子。)对于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 先让他们读出反问句的语气,再引导同学们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二、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诗人之所以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是因为他曾经身处在那样的意境之中,只有为学生创造诗意的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诗意。所以在教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读了这两句你的脑海里勾勒出怎样的画面?同学们都能够说说自己的想象。再根据图片,话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要是你是诗人,面对此情此景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然流露出自己的理解。

三、大胆尝试了随标点符号分节奏:

对于古诗词的朗读,节奏韵律是读出情感的关键。对于词的节奏没有诗的单一,它的形式多样,但是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情感及韵味。因为一句所表达的内容是一样的,所以可以按句分节奏,这与以往的古诗的字词分节奏有区别。

四、优化多媒体资源,让课堂锦上添花。

我在网上查到了江南景色的视频,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享受,直观形象的画面加上学生的朗读,读出了意境品出了美。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意境才产生了生成的美,吴昊同学说:“老师,我真想去江南看一看。”就连最淘气的吴鑫龙课后也走到我面前一本正经的说:“老师,我觉得江南太美了。”他的一番话让我深深的反思,只要老师提供足够的条件,每个孩子智慧的火花都会被点燃。当然不足之处有很多,我觉得在板书部分处理得不够巧妙,我在画简笔画时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我画时同时也让学生在本上画,比比看谁画得好,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对诗词的朗读技巧掌握还不够好,今后应加强指导。

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深厚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出好的课!

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时,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学生对词是首次接触学习。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比较诗词的不同。学生很快发现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导我整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先从 “忆”、“好”入手,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及情感基调。再感受具体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图片感受,音乐渲染,资料供给,体验交流,将这两句读“胖”,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读出这两个句子“滴水藏海”似的对江南风光的涵盖力。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最后,“唱歌兼唱情”,和曲一首《忆江南》,在声韵悠扬中融化在山温水暖的江南风景中!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打造每一堂优秀的教学。

下载《忆江南》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忆江南》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忆江南》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周,真的是超忙碌的一周,很多事情蜂拥而至,除了有点目不暇接,还有点不知所措,比如说新学期被扣了一顶班主任的帽子,比如说要兼职教语文,对于我来说,都是初次试水。所幸,第一周......

    诗歌《忆江南》教学反思(大全)

    这首歌的歌词取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诗的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为该诗配上......

    《忆江南》的教学反思(含五篇)

    在朗朗读书声中,《忆江南》结束了,回想整堂课,真是几多欢喜几多愁,因为这是语文活动课,是展现自己一年多进行古诗文诵读这项课题研究成果的一堂课,所以无法在其它班级试教,也不可以......

    《忆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2、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忆江南》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词这种体裁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是第一次出现,接受一种新的东西对于9岁的孩子来说需要一个过程,这堂课应当成为学生了解词的起点。 2.词中描绘的情景对于南方的孩子比......

    《忆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

    《忆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设计 一、赏歌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忆江南》歌曲(DVD配风光片) 1、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到的这首好听的歌曲,歌名叫——《忆江南》。《忆江南》是个词牌名,什么是......

    《忆江南》教学实录

    《忆江南》教学实录 第一板块赏歌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忆江南》歌曲(陈俊华演唱)DVD配风光片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到的这首好听的歌曲,歌名叫——《忆江南》。《忆江南》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