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章 第二节 法人
第二节 法人
一、法人的概述
(一)定义
——所谓法人是指由法律规定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合组织体和财合组织体。个人——合伙——法人,意义:
(1)使多数的人及一定的财产得成为权利义务主体,便于从事法律交易;
(2)使法人得与社团得社员或财团的财产分离,将法律的责任限定于法人的财产,避免个人的财产因此受影响。
(二)法人的本质
法人的本质问题是19世纪法学理论上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主要有三种学说:(1)法人否认说
认为社会生活中除个人及财产而外,并无所谓法人之存在。又区分三种观点: 第一,目的财产说(德:布林兹),认为法人的本质,不过是为一定的目的存在的财产而已。
第二,受益人主体说(德:耶林),认为享有法人财产利益的多数人为其实质主体,所谓法人不过是形式上的权利归属者而已。
第三,管理人主体说(德:霍达),认为实际管理法人财产的人,才是法人的本体。效果:法人既无权利能力又无行为能力。(2)法人拟制说
此学说源于罗马法,16、17世纪时注释法学者也采此说,集大成者是萨维尼。近代民法思想,以个人人格的尊重为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为强化中央集权,对于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团体,严加排斥,只于例外情形,承认团体的存在的,并且须经法律的特许。
内容:认为权利义务的主体应以自然人为限,不是自然人而取得权利义务主体资格的,是靠法律之力拟制其为自然人,即:所谓法人就是法律所拟制的人。
效果:法人既为法律所拟制的人,则无自然人的意思能力和行为能力,而法人机关(如董事等)为法人的法定代理人。例如,德国民法典规定“董事会在诉讼及非讼事件中代表社团,具有法定代理人的身份”;日本民诉法规定“关于法定代理及法定代理人的规定,于法人之代表人准用之”。(3)法人实在说
此说针对拟制说与否认说,认为法人是独立的实体的存在。又区分两种观点: 第一,有机体说(德:基尔克),认为自然人为自然的有机体,法人为社会的有机体,有其团体意思。
其二,组织体说(法:米休、撒莱),认为法人非社会的有机体,而是法律上的组织体,即:法人是适合为权利义务主体的法律上的组织体。
效果:法人既有权利能力又有行为能力。台湾民法典采“组织体说”,规定“董事就法人一切事务,对外代表法人”;我国《民法通则》第36条,1亦采“组织体说”。
二、法人的分类
(一)公法人与私法人
以法人设立所依据的法律为标准:
——凡依公法设立的法人,为公法人,如,各级政府机构; ——依私法设立的法人,为私法人,如,公司,企业。
(二)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2
1、定义:
以法人成立的基础为标准:
——社团法人是以人的集合为基础而成立的法人,如,公司、合作社、各种协会、学会等;
社团法人的成立基础在于人,因此,其成立和存续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必须有自己的组成人员或社员。
——财团法人是以财产的集合为基础成立的法人,如,各种基金会,孤儿院等慈善组织,寺院等宗教机构,图书馆,科研机构,私立学校等; 1 《民通》第36条: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集体法人与独任法人(英美法系国家的分类):以法人资格的享有者是集体还是担任某一职位的个人为标准。“集体法人”是由一定成员组成且可以长期存在的集合体。如公司、政府机构等。相当于大陆法系国家的社团法人。“独任法人”又称独体法人,指由于担任某一特定职务的一个人的拟制而组成的法人。如,大主教,牧师,国王等。英美法系认为这种特定的职位本身具有永久的存续性,可以通过任职者之间的继任来实现法人资格和财产的转移,担任某一特定职务的个人人格与该职务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财团法人最大的特点是只是一个单纯的财产集合体,它本身没有社员,而只有财产管理人,财产管理人既不是财团的所有人,也不是财团的实际受益人。
关于一人公司:一人公司既不符合社团法人性质又不符合财团法人性质。“独立意思、独立财产、组织机构并可以承担独立责任是法人的本质特征。企业成员的团体性只是使企业的非个人意志便于体现和识别,但它却不是构成企业法人成立的必要条件。”3
关于社会团体法人:我国立法至今未采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的分类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有“社会团体法人”的说法,社会团体法人不同于传统民法中的社团法人,是指除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外的,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团体法人,如基金会、各种协会、研究会等。实质是公益法人(社团或财团)。
2、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的区别:(1)成立基础不同;
(2)设立人数及设立性质不同:设立社团法人,须二人以上的设立人(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设立财团法人,可由一人以单独行为或遗嘱设立。
(3)目的及设立方式不同:社团法人可分为公益社团和营利社团,财团法人从性质上讲都是公益性的;营利社团法人的设立,采准则设立主义,公益目的的法人(社团和财团)采行政许可设立主义;
(4)组织不同:社团法人以社员大会为其最高的意思机关,可通过社员大会变更组织及章程,为自律法人;财团法人并无意思机关,其捐助章程及组织不得自行变更,为他律法人;
(5)解散事由及后果有所区别: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都可因章程所规定的目的实现、目的不能及主管机关的决定而解散,但社团法人可以因社员大会决定解散;社团法人解散后,剩余财产分配给社员,财团法人解散后,财产归章程指定的人,没有指定的,归国库。
(三)公益法人与营利法人
以法人的目的为标准
——以公益为目的的,为公益法人。所谓公益就是指社会一般利益,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并且该利益一般为非经济利益。如,目的在于发展科学、学术、文化、艺术、教育、卫生、宗教、慈善事业的各种学会、协会、学校、医院、博物馆、图书馆、教堂、寺庙、救济院等都为公益法人;
——以营利为目的的,为营利法人。所谓营利指积极地营利并将所得利益分配于其成员,即非指法人自身的营利,而是指为其成员营利。因此,仅法人自身营利,如不将所获得的利 3 董学立:“法人人格与有限责任”,《现代法学》2001年第5期。益分配给成员,而是作为自身的发展经费则不是营利法人。如,公司为营利法人的典型。但各种基金会为发展目的事业进行投资虽营利但不是营利法人;
财团法人必为公益法人,而社团法人多数是营利法人也有公益法人。我国的企业法人是营利法人,社会团体法人是公益法人。
日本所谓的中间法人,认为由于民法上的公益性概念太狭窄,故在公益法人和营利法人之间存在中间法人,是以特定事业的利益促进为目的的业界团体、同学会等。但德国法不分公益法人和营利法人,而分为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故不会出现中间法人问题。——立法建议采此例
(四)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概念为我国特创,见《民通》48条。
1、企业法人是指营利性的社团法人,以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典型;企业法人相当于传统分类中的营利性社团法人。
注意:企业与企业法人的区分。企业是指营利性的经济组织,范围广于企业法人,例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未采用法人形式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独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是企业,但非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的分类:
(1)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企业法人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人、私营企业法人
(2)以有无涉外因素为标准,又区分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人、外资独资企业法人;
(2)以是否采用公司制为标准,又可分为:公司企业法人、非公司企业法人(如合作社法人)
母公司和子公司:母公司指通过掌握其他公司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或通过协议的方式,从而能够在实际上控制其他公司经营活动的公司。子公司是指受母公司实际控制,但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
本公司和分公司:本公司即总公司,是指对所属机构的经营、资金调度、人事安排等进行管辖和统一指挥的公司。分公司是指由本公司所设置,直接从事业务活动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
08年司考:德胜公司注册地址萨摩国并在该国设有总部和分支结构,但主要营业机构位于中国深圳,是一家由台湾地区凯旋集团公司全资设立的法人企业。由于决策失误,德胜公司在中国欠下700万元债务。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4 A.该债务应以深圳主营机构的全部财产清偿;
B.该债务应以深圳主营机构和萨摩国总部及分支机构的全部财产清偿; C.无论德胜公司的全部财产能否清偿,凯旋公司都应承担连带责任; D.当德胜公司的全部财产不足清偿时,由凯旋公司承担补充责任;
1、企业法人以外的一切法人,均属于非企业法人。
非企业法人依职能和设立方式,又区分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非企业法人包括了传统民法中的公法人、私法人中的财团法人和公益性社团法人。
07年司考:关于事业单位法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5
A.所有事业单位法人的全部经费均来自国家财政拨款;(还包括自筹经费)
B.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从成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需要办理登记的,以核准登记日为成立日)
C.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法人对其直接占有的动产享有所有权;(所有权人是国家,事业单位是财产管理人)
D.事业单位法人名誉权遭受侵害的,有权诉请精神损害赔偿。
(五)本国法人与外国法人
标准:法人的国籍。关于法人国籍的确定,有多种学说:设立人国籍说、资本控制说、准据法说和住所地说(通说)。
具有本国国籍的法人为本国法人,不具有本国国籍的为外国法人。
依中国法律,在中国设立的法人,为中国法人,例如:外商独资企业;而中国法人之外的法人,均属于外国法人。
区分意义:对于外国法人有专门的认许制度,并且外国法人在权利能力上往往受到限制。
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定义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法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B ABCD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法人依法成立,终于法人依法消灭。
2、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限制
(1)自然性质的限制:如,法人不享有亲权、配偶权、健康权等人身权;法人只有名称权、名誉权等不以肉体为前提的人格权;
(2)法律的限制:如,破产法中对清算中的法人民事权力能力的限制;公司法有法人不得为其他公司的无限责任股东的限制。(3)法人目的的限制?
法人与自然人不同,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组织体。其章程所规定的目的,即我国所谓的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性质如何?是否限制法人的活动?
四种学说:
A.权利能力限制说:认为法人目的是对于法人权利能力的限制,即:法人超越其经营范围的行为一律无效,并且不能补救。
B.行为能力限制说:认为法人目的仅限制法人的行为能力,即:法人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并非当然无效,如事后取得追认、事前同意等情况下仍然有效:主管机关对法人章程变更的许可、股东大会及理事会变更章程的决议。
C.代表权限制说:认为法人目的限制的是法人机关的对外代表权范围,即:法人目的外行为属于超越代表权的行为,但并非当然无效,可依代理由法人追认。
D.内部责任说(日本):认为法人目的决定法人机关在法人内部的责任,即法人目的外行为当然有效。——合理
我国《合同法解释
(一)》第10条:“合同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有采内部责任说的趋势。
02年司考:装修公司甲在完成一项工程后,将剩余的木地板、厨卫用具等卖给了物业管理公司乙。但甲营业执照上的核准范围并无销售木地板之类的业务。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的效力?6
A.属于有效法律行为;B.属于无效民事行为;C.可撤销民事行为;D。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拟制说”肯定权利能力但否认行为能力,“法人实在说”肯定法人的行为能力。6 A 我国采组织体说,肯定法人的行为能力,传统观点认为法人登记的经营范围就是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范围。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同时取得,并同时消灭。
法人对外为法律行为,可以经由法定代表人进行,也可以经过代理人进行。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即是法人的行为,代理人为法律行为,须经法人的授权。
(三)法人的民事责任
法人的责任能力?“法人实在说”认为法人有财产也有意思机关,因此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拟制说”否认法人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法人的契约责任:对外,对雇员
2、侵权责任
(1)法人的自己侵权责任
《民法通则》第43条:企业法人对于它的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要件:
第一,须有加害他人的侵权行为(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第二,须因法人的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的行为;
其他工作人员:其他有代表权和代理权的人,例如董事长外的公司董事、监事、经理、清算人、重整人以及其他有代理权的职员,但不具有代表权和代理权的普通职员和雇员不属这里的其他工作人员。
第三,须因执行职务而发生。
例:甲财团法人基金会有旧车一部,由其董事出售于乙,因疏于交易上必要注意,未发现该车的刹车有严重缺陷,致乙驾车发生车祸,身受重伤。交车同时,董事看上乙的皮包,偷窃之。问,此例中的责任问题?
(2)法人的替代责任:使用人责任(雇主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34条:法人对其雇员(不属法人的机关)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雇佣人责任。
四、法人的成立及法人的机关
(一)成立
1、成立和设立 ——所谓法人的成立是指法人开始取得法人资格,相当于自然人的出生。
法人的“成立”和“设立”不同,设立是指法人的筹组、创办,设立后经工商登记始告成立。
2、设立原则(1)各国设立原则
A.自由设立主义(放任主义):国家对于法人的设立完全听凭当事人自由,不要求具备任何形式,不加以任何干预和限制。
盛行于欧洲中世纪,但放任主义易生弊端,且自由设立的结果,将与合伙难于区别。除瑞士民法对于非营利性法人采此种主义以外,已鲜有采用。B.特许设立主义:法人的设立,须经特别立法或国家元首的许可。
特许设立主义对法人的设立采禁止、遏止的态度,干涉限制过严,主要针对特定类型的法人(公法人),很少采用。
C.行政许可主义:法人的设立,须经行政机关的许可(行政机关享有裁量权)。
财团法人、公益法人常采此种设立方式。
D.准则设立主义:法律对于法人的设立,预先规定一定的条件,可遵照该条件设立,无须行政机关的先行许可,依照法定条件设立后,仅须向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即可。(符合条件不予登记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社团法人、营利法人常采准则主义。
E.强制设立主义:国家强制设立法人。强制设立注意主要适用于特殊产业或特殊团体。(2)我国法人的设立原则 A.非企业法人:
机关法人:特许设立主义(取决于宪法和国家机关组织法的规定)。无须登记,成立即取得法人资格。
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特许设立主义,如,中国科学院,中华全国总工会等;行政许可主义,须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向登记机关审查登记,如,各种研究会等;或准则设立主义,须登记,如,基金会。B.企业法人:
公司企业法人:除特殊情况外,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采准则设立主义,仅须向公司机关登记;国有独资公司的设立,采行政许可设立注意。
非公司企业法人:准则主义,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政许可主义,须经主管部门或有关审批机关批准再登记。
3、成立的条件
《民法通则》第37条及其他法律法规:(1)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2)自己的章程、名称、组织机构(法人机关:意思机关、执行机关、监督机关)和场所(住所和非住所);
《民法通则》39条:法人的住所即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3)须依法成立;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010司考: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关于法人,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7 A.成立社团法人均须登记 B.银行均是企业法人 C.法人之间可形成合伙型联营 D.一人公司均不是法人
(二)法人的机关
1、法人机关的概念
——是指依据法律或法人章程的规定对内管理法人事务,对外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集体或个人。
法人机关可以由个人也可以由集体组成:由个人组成的法人机关称为独任制机关,如董事长;由两个自然人组成的法人机关称为合议制机关,如董事会、股东会。法人的机关为法人组织体的一部,存在于法人的内部,而不是其外部。应区分法人机关与担任法人机关的自然人。例如,董事或董事会为法人机关,与担任董事或董事长的某人是不同的。
法人机关与代理的区别:
第一,代理人与被代理人是两个不同的民事主体,而法人与法人机关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在代理关系关系中,有两个意思,而法人机关只有一个意思即法人的意思; 第三,在代理关系中,代理行为是代理人自身的行为,并非被代理人的行为;而法人机关的行为即是法人的行为。
2、法人机关的种类
C 《民通》50、52
第二篇:法人证明书
一、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地 址: 成立时间: 经营期限: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 系 的法定代表人。
身份证编号:
特此证明。
投标人:(盖单位章)
2018 年 6 月27日
第三篇:法人授权委托书
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存根
字第 号
被授权人姓名: 授权人签字: 授权内容及权限:
有效期限:至 年 月 日 签发日期:
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
字第 号
兹授权 同志,为我方签订经济合同及办理其他事务代理人,其权限是:
授权单位:(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名或盖章)有效期限:至 年 月 日 签发日期: 附:代理人性别: 年龄: 职务: 工作证号码:
营业执照号码: 经济性质:
主营(产): 进口物品经营许可证号码:
主营:
说明:
1、委托书内容要填写清楚,涂改无效。
2、委托书不得转让、买卖。
3、将此委托书提提交对方作为合同附件。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系公司授权委托城北公司工作人员代表公司进行有关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证明文件。
第二条 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的最终签发人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第三条 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的使用范围:
(一)代表公司对外进行重大经济业务(如重大资产处置等)谈判;
(二)代表公司签署有关业务的合同、协议;
(三)代表公司签署其他法律文件;
(四)其他需要委托办理的事项。
第四条 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的管理部门为公司综合办公室。
第五条 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为一式两联,存根联由综合办公室保存备查。
第六条 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的签发程序:
(一)业务主办部门根据业务需要向综合办公室提出申请,并同时提供相关业务资料;
(二)综合办公室根据授权业务需要填写“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
(三)报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发;
(四)办公室加盖公司印章。
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综合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法人证明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兹证明 同志在我单位任董事长职务,系我单位法定代表人。
特此证明。
证明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第五篇:法人身份证明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兹证明 为我公司法定代表人,其身份证号码为,我公司确认其签字是真实、有效的。
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单位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