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让你的文章语言优美(讲座三句子)
语不惊人誓不休
----例谈如何让文章语言优美
厦门市翔安区青少年宫 林淑彬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深刻鲜明的主题,更要有优美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表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因而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壮志豪情。现结合青少年宫小记者学员的习作,例谈写作技巧之二“美化句子”。
一、各种句型灵活多样
纵观小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一篇文章中,陈述句型占据了百分九十多,甚至全篇遍及陈述句的也不是少数:其实,小学生语基训练中常见的句型除了陈述句,还有祈使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等等。有必要在习作中强化句型的变换。
例:《小鸭和小鸡》中的句子——
小鸡和小鸭开开心心地来到小河边,小鸡停下了脚步,指着河对岸,兴奋地说:“小鸭,快来看哪,河对岸的风景多漂亮啊!我们到那里去玩,好不好?”
小鸭顺着小鸡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也被那美丽的景色迷住了,点点头,兴奋地说:“好啊!那么美的风景,我们怎能错过呢?”
“可惜这儿没有桥,怎么过去呀?”
“不用担心,没有桥,难道我们不会想办法吗?”
在这段话中,小作者有意地运用了祈使句、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反问句等句型,读起来让人感觉语句活泼多样、有节奏、有美感。
二、长短句式错落有致
写作文时,很多小朋友习惯写长句,短句写得较少。其实句子的选用搭配十分重要,一般来说,短句结构简单,简洁明快;长句修饰成分多,表意比较周密。
例一《小熊猫出游》中的句子——
小熊猫打开窗户,啊!户外的空气真清新!你瞧,蓝蓝的天空被棉花糖似的白云给遮住了,云与云之间衔接得天衣无缝,像给蓝天铺了块白绒绒的地毯似的,蓝白相映,可美了!
例二《快乐的节日》中的句子——
小狗、小松鼠、小兔、小鸡、小猫„„一起来到幼儿园门口的大操场上,这里空气清鲜甜润,一棵棵大树郁郁葱葱,一丛丛草儿绿油油,一朵朵花儿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两段行文中,小作者做到长短句合理交替,句型错落有致,节奏明快,活泼生动,富于韵律美。
三、修辞手法变化多端
小学生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比拟等,各种修辞的运用虽然其作用各不相同,但都能使语句鲜活,使文章增色添彩。
例一《夏天是什么?》中的句子—— 龙眼树下是一口大池塘,池水十分碧绿,像一块云南翡翠。池面也十分平静,像一面圆圆的镜子。池水中盛开着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有的全开了,像阳光男孩灿烂的笑脸,有的半开着,像羞涩少女半遮脸,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胀得快要破裂似的。荷花上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正在歇脚呢!一片碧绿碧绿的荷叶上,一个个小水滴,晶莹剔透,滚来滚去,十分顽皮。跳水运动员青蛙正伸展筋骨,做着热身运动,准备来一个“百尺跳台”优美的跳水展演。白鹅也带着出生不久的孩子赶来学游泳呢!哦,夏天是一个充满热情、充满青春、充满活力的季节。
在这一文字中,小作者大量地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夏日池塘荷花的风姿,刻画出小动物可爱活泼的形象,给人强烈的艺术享受,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增添了美感。
四、名句引用丰富多彩
(一)合理引用歇后语、俗语、彥语
歇后语、俗语、彥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歇后语、俗语、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例一《有惊无险》中的句子——
“孩子,别害怕呀!你抓紧气球,我去叫人来救你。”熊妈妈嘴是这样说,可心里比小熊更急,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熊妈妈看见不远处,一只长颈鹿正津津有味地吃树叶,急中生智:长颈鹿个子高,一定能救下小熊。熊妈妈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长颈鹿旁„„
例二《小熊参赛》中的句子——
运动会结束了。参赛队员有的戴着奖牌、有的拿着奖杯、有的举着奖状。只有小熊猫双手空空。
象伯伯见了,和颜悦色地说:“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你平时懒得训练,比赛怎能得奖呢?”小熊听了,脸红得像个熟透的大苹果。
例三《攻关》中的句子——
这一天,我和方明攻下了整整二十道奥数竞赛题;这一天,我深深地体会到,攻关是艰辛的,拼搏是乐趣无穷的;这一天,我也深深地懂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二)合理引用名人名言
在文章里适当地运用名人名言,能提升文章内蕴,增加可读性,吸引读者,增强说服力,突出文章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小作者饱读经书,阅读面广,文学底蕴。
例一《我的课余生活》中的句子——
美国的富兰克林说过:“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课余时间,有人喜欢看电视,有人喜欢玩游戏,我喜欢看书。
例二《快乐时光》中的句子——
上毕业班了,学习任务重了,可我还是到区图书馆过渡每周日下午那段快乐的时光。有个同学惊讶地问:“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时间地瞎逛呀!”
我一本正经地回答:“时间老人是很公平的,给每个人的一样多,不过鲁迅先生也这样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会有的。’”
(三)合理引用人们熟悉的诗词、歌词
诗人、词作家、歌词作家一般讲究练字炼句。在文章中穿插引用人们熟识的诗词、歌词,能彰显语言的趣味性,引起读者共鸣。
例一《厦门生长真幸福》中的句子——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人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翱翔的白鹭、娇艳的三角梅、火红的凤凰花;一定会想起“美丽厦门——温馨鹭岛”这座令人心驰神往的海滨城市。是呀!生在厦门,我感到太幸运了,长在厦门,我感到太幸福了!
例二《登山》中的句子——
这兄弟俩,边唱歌边踏着轻松的步伐往家走了,田野上空回荡着他们优美动听的歌声。听!“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
例三《扫墓》中的句子——
祭拜完后,我们坐在坟墓边,有的吃糕饼、有的吃水果,有的喝饮料,大人们谈话风生,小孩们追逐嬉戏,犹如野饮一样的快活。
我突然想起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经典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满山遍野的扫墓人,哪里去寻找“欲断魂”的痕迹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抱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念头请教了爸爸。
例四《植树》中的句子——
那天早晨七点十分,我们就出发了。一路走来,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草嫩绿嫩绿的,朵朵野花竟相开放,又绿又长的柳条随风飘动。这时,学习委员郑文涛吟起了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词、歌词的引用,可以抒发感情,突出主题,在平凡中显神妙,在朴素中显艳丽。
总之,好的文章让人爱不释手,津津乐道,流连忘返。好的文章离不开优美的语言,当然,要使自己的文章语言优美,仅仅懂得一些写作技巧那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平日学习生活 中注重大量的语言收集和积累。“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加上持之以恒的强化训练,久而久之,量变才能质量,笔下出彩生花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篇:语言优美-文章
《含羞草》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文中有许多描写花颜色、姿态的词语,可以作为学生摘录、积累的好素材。不过,语言的积累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朱老师采用的是随文识字,边识字边阅读,把识字、阅读、说话等基础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识字有了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课中,朱老师在让学生读准音、看清形的基础上,把理解词语的意思作为识字教学的重点,通过看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化解了难点。
教学中力求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思想内容的和谐统一是本堂课的又一亮点。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本堂课通过几次语言训练,如“什么时候,含羞草与谁相比,觉得怎么样?”“如果你是得意草,你准备怎样夸夸自己?”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把课文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同时,语文又具有人文性。通过解词、析句、读文、悟情,让学生得到深刻的启示:既不能太过得意,也不能太过自卑。许秀芳
这堂课从总体感觉说来,过程很流畅,环节很清楚,媒体很形象,内容很紧凑。整堂课中,老师的话语很简练,点到为止,能讲明白课文内容,又不显罗嗦。短短35分钟时间内,让学生认识了10个生字,理解了课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了解了含羞草得名的原因,初步懂得了人应该谦虚,不能自鸣得意的道理。在我看来,陈老师的这堂课有几个亮点指出值得我们学习:课文的朗读也很有特色。陈老师首先通过让学生填空来整体感知课文,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了引读、齐读、自由读、选小节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让学生读熟课文,读好课文,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陈老师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把含羞草与其它花比较,在观赏了绚丽多姿的花以后,学生体会了含羞草的感受,从而使课文也读得更有感情了。杨亦群
朱新亚老师执教的《含羞草》一课,以阅读教学为主线,整体设计拼音、识字教学,教学板块清晰。老师从课题入手,从课文中找找是怎么描写它的?它原先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这样叫它?它为什么如此得意?后来又为什么叫含羞草?联系填空说一说。这种草有两个名字,你喜欢哪个?说说原因。就这样,朱老师围绕课题,设计了几个关键问题,结合拼音、识字教学,层层递进。其次,语言训练与文本感悟有机融合。整堂课,老师有几次相当不错的语言训练,如:如果你是含羞草,你能用上这几个词语来夸夸自己吗?在文本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把书本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有效地积累了语言。又如:什么季节,得意草和什么花相比,觉得怎么样?为什么?训练学生把语言说情楚,说完整。学生在反复的练说和读文中,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水到渠成,他们的发言很到位。本堂课,有一个不足之处:老师让学生用翠绿、婀娜多姿、淡雅三个词语练习说话时,有一个同学没有用淡雅,而是用了淡雅这个词语的解释。老师没有及时指出。评价不够到位。整堂课,总的说来,教学目标落实良好,是一堂成功体现二期课改理念的教学实践课。李艳
第三篇:心理讲座子策划
第五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周活动
心理学讲座方案
一、活动时间:
二、活动地点:逸夫楼多媒体大教室
三、承办单位:心理工作部
四、参与人员:各院系代表
五、活动目的:以讲座的形式宣传心理知识,以知识升华我们心灵,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规划自我、超越自我;引导大学生了解心理知识,疏通心理瘀积,提高心理素质;指导大学生科学规划生涯,明确奋斗目标;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建设和谐校园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展现我校学生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营造积极健康的大学氛围。
以及在活动的组织和进行过程中锻炼大学生的能力和责任心。培养团队意识和积极的社会观。
六、活动内容:
Ⅰ、前期活动:
①、向各个院系征集心理问卷调查表,由各班心理委员指导认真填写,交到院系心理部进行整理。
②、由校会心理工作部将院系整理的问卷调查表进行分类整理。③、归纳出问卷中的主要问题,反映给心理咨询室老师,为讲座提供依据
Ⅱ、责任安排:
①、宣传:由宣传部负责本次宣传活动,主要有:宣传海报、展板;提前十天新浪微博预热;校内张贴宣传横幅三条;各院系心理发展部进班宣传;各班心理委员宣传。按时发送邀请函(包括老师、各院系心理部及工作人员。)(注:由一名人员进行现场拍照)。
②、安全:由体育部进行现场秩序维护并负责保证安全责任。③、主持:由文艺部负责,选定一名主持。④、互动:有语工部负责传达学生的问题纸条。Ⅲ、活动流程:
①、科创部提前半小时布置会场,办公室安排人员负责考勤(需佩戴工作证、签到表后附);
②、由主持人先进行介绍到场嘉宾。③、介绍本次活动目的及介绍主讲专家。
④、由主讲专家进行讲座,演讲老师通过PPT、视频等展示演讲内容
⑤、听讲同学可将自己的疑惑写成纸条,有语工部负责交给主持人(主讲中进行),同时由我们的工作人员为发言的同学送上小小的奖品
⑥、主讲老师进行答疑解惑⑦、主讲结束、主持人进行结束语⑧、鼓掌欢迎嘉宾退场、学生按秩序退场。⑤、心理工作部整理会场。
Ⅳ、后期工作:
档案管理:由人事部负责所有文件的整理、备案,并交由网络部进行电子备档
七,注意事项及可行性分析:...........
1、讲座内容,根据同学们的需求;
2、活动过程中,尤其是互动问答环节要调动现场气氛,避免出现冷场的情况;
3、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现场秩序,保持讲座过程中现场的安静,负责维持会场纪律(怎样负责、防止逃跑)。
八、活动预算:
附录:
第四篇:让你的作文语言
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
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体味优美语言的魅力,掌握塑造语言美的方法。教学设想:能化抽象为具体,化直白为含蓄,化无形为有形。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点拨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教学步骤:
一、导入:
曾经在语文杂志看到一段话:现在高中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提问„„)可以说,不管你的作文构思多么巧妙,不管你的立意多么深刻,离开生动、优美的语言作依托,是难以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
二、高考满分作文展示: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
你能读懂黄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吗?
云缠它,雾绕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仿佛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后快。然而,它不低头,不让步,不畏风刀雪斧的剔抉,在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声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刚硬驱逐雷电远避它方„„
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奋斗、生之抗争,都在这由苍松摇出的命运交响曲中展现出来了。
读黄山松,你不觉得我们的安徽正是一棵伟岸挺拔的劲松吗?
安徽,襟江带淮,千年激荡,几经兴衰,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曾上演过多少群雄逐鹿、惊心动魄的故事啊!
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老庄道学,三曹华章,新安文学,桐城散文„„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沧桑;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劳和艰辛。
“相看两不厌,独有敬亭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些,不正印证了文人墨客们对江淮秀丽景色的向往吗?
众人皆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却有几人清楚那倚门而立翘首遥望、“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正是咱安徽潜山姑娘呀!“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令诗人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而那“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焦刘之恋不也跨越时空感动今人吗?
文房四宝,徽派建筑,芜湖铁画,黄梅戏,凤阳花鼓„„这些,全是江淮儿女智慧的结晶啊!
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残暴统治的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千年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无数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印证了江淮儿女不畏压迫、抵御欺凌的铮铮铁骨。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黄山松,你是徽魂!
简
评:本文立意深远,作者以“黄山松”为象征物,通过对黄山松的描写,表达了对安徽文化、安徽人民的精神的讴歌、赞美之情。从黄山松入手,切入口小,但能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构筑黄山松与“徽魂”的相似点。这篇文章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不止在于它的立意,语言也很值得我们学习,你认为语言好在哪里?(学生交流)文采飞扬是其一大特点,整散句交错使用,“引用+排比”的修辞,抒情酣畅,气势充沛,扩充了文章的内涵,强化了对黄山松、对徽魂的赞美之情。
三、解读考纲:高考《考试说明》关于“有文采”是这样描述: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要做到使文章“有文采”,就要摒弃枯燥乏味干瘪的信息语言,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例如:她很忧愁-----她是一棵孤单的树,忧愁宛如层层水雾将她笼罩。(借用比喻)
她的忧愁“剪不断,理还乱”,恰如春水绵绵不绝。(借用古诗词)过渡语:这节课我们就从修辞和引用化用诗句的角度打造作文语言。
四、技法指导
(一)、巧用修辞
【例1】责任,是一块蘸满高尚情愫的海绵,倘若你愿挤,总有光辉闪烁的思想渗入你生命的夹层之中;责任,是一块久已蒙尘的水晶,倘若你愿擦,它会照得你的心灵亮堂起来;责任,是一支先人遗失的生花妙笔,倘若你愿拿,它会把你短暂的一生描绘得流光溢彩„„
1、学生大声读一遍,初步感知语言文采的魅力。
2、提问:你认为这一段文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
(1)比喻?将什么比作什么?有什么好处?——它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形象美。
(2)排比?有什么好处?——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气势,读起来很有感染力,具有气势美。二者合用形象开阔。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特点:比喻+排比(形象之中彰显气势之美)
【例2】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爱迪生品读一千多次的失败,最终成功地发明电灯;越王勾践品读丧国的失败与苦涩,卧薪尝胆,最终一举灭吴雪辱;兰斯·阿姆斯特朗品读癌症的痛苦,最终战胜了病魔,回到了深爱的自行车赛场。失败与痛苦是一种磨砺,一种考验,让真金在火炼中焕发光彩,让凤凰在浴火中涅盘重生。
1、学生大声读,初步感知语言文采的魅力。(学生交流)
(1)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作者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列举了三个典型的史事。并且它们不是简单的堆积在一起,而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安排材料。这样不但营造了一种文化意境,而且语言动人。
(2)用对偶,严谨整齐,使语言具有对称美。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特点:排比+引用+对偶(气势之中蕴含深刻哲理)
师:修辞,犹如语言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的插上几枝,那就会为我们的文章增添几分亮丽的色彩。(板书:巧用修辞)[学生练笔]
1、展开联想,巧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以“母亲”为话题,写一组句子。(交流评点)示 例: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辨不清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老师小结:修辞用与不用,确实有着天壤之别!但要注意:多用并非越多越好,我们千万不能抓来就用,生搬硬套。修辞一定得用得自然、贴切,精妙,方能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否则只会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
(二)、引用诗文
老师陈述:古代诗文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许多诗词名句犹如一粒粒明珠,放射着迷人的光芒。因此,适当引用一些诗文名句,会使你的文章流光溢彩,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会体现考生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板书:化用诗文)
【例3】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指名读)
【例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里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前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老师提示:写作时适当地引用、仿用与化用古诗词文,可让作文语言锦上添花。但名句、诗文的运用,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明引,是指引用时明白指出所引文字的出处,我们刚才的用得都是明引;有时也可直接将引文编织在自己的语言中,属于“暗引”。
【例5】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学生练笔]
2、人生一路,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
”是亲情的关爱;“
”是友情的牵挂; “
”是恋情的思念„„
素
材:亲情: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3.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友 情: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爱 情: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汉卓文君《白头吟》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
示
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思念。
3、请引用诗文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春季的认识。(交流评点)
素 材: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春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春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春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示 例: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蓝波;是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和风细雨;是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柔情朦胧;是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莺啭花香。
五、小
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的两种方法,巧用修辞可以使形象美,化用诗文能达到古典美的效果,在写作中合用多法一定能美不胜收。
(板书:形象美
古典美合用多法
美不胜收)
大家一定要在语言表达上狠下工夫,字斟句酌,精心锤炼,不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应“言不细雕不入文”,为你的思想着上美丽的外衣。但是一定要注意“语言优美”不等于“语言炫耀”,不能因辞害意,影响文章内容的表达。请看一位考生作文片段:“诚信在哪里?诚信也许在维纳斯的断臂上,诚信也许在蒙娜丽莎的微笑里,诚信也许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传说中„„”(屏显)这段文字就形式来说也许是美的,但写的是什么内容,让人很费解。过分刻意地追求形式,把形式作为第一性,必然事与愿违,妨碍作品内容的表达。事实上形式和内容应该是有机和谐的统一,对作品形式的惨淡经营必须和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苦苦探索相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理想效果。语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但只要大家积极自觉地阅读,表达时精心组织,你的作品语言就一定能靓起来。
六、布置作业:
以“思念”为话题,用引用的手法,写一段话。(交流评点)示 例: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主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杨柳岸晓风残月,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爱国词人“铁马冰河入梦来”„„
板书设计:
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
巧用修辞形象美
合用多法 化用诗文古典美
美不胜收
“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文章难以激发读者以及老师的热情,没有亮点的文章更难以在他们的心底激起千层涟漪。何谓“亮点”?新奇的材料、精巧的构思、跌宕的情节、瑰丽的想像、丰富的形象、灵巧的语句、典雅的古诗句、深邃的意境、美好的感情、精致的标题、精彩的开头、诗化的结尾等都可以成为高考作文的亮点。
要打造亮点,先从扮靓语言入手,如花似玉语言美,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文采的句子和语段,就像“玉”和“珠”,能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辉。
怎样才能在考试作文中以富有文采的语言让阅卷老师为之陶醉呢? 就要学会使用语言形象化的各种修辞手法,恰当地引用化用古诗词。
第五篇:怎样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怎样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江苏滨海三中陆可爱
古人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就是思想的“外壳”,就是文章的“肌肤”。一篇文章拥有了美丽而恰切的“外壳”、漂亮的“肌肤”,定会鲜活感人,光彩照人。那么,怎样让你的文章语言“活”起来呢?你不仿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语言要简洁,求准确性。
1986年,国外某报为一场足球赛组织了一次“最短的报道比赛”。各报记者蜂拥而至,都跃跃欲试地想夺头奖。评选结果,头奖被一篇只有三个字的报道夺走。这篇报道是:“──0:0。”它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简洁美。因为这两个队技术平平,最后又踢成平局,实在没有什么可报道的。只有终场裁判员的笛声,向人们宣告了比赛结果。作者正是捕捉了这个镜头,用了三个形象的字写下了这篇报道,这真不愧是语言简洁的佳作。要使语言简洁就要在遣词造句方面灵活多变,简洁有力,恰到好处。又如,千古传诵的王安石的七律《泊船瓜洲》,据说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王安石在写作时改了四次,先是写成“到”,后改成“满”,又改成“入”,最后定为“绿”。“到”、“满”、“入”三字就诗句内容来说,已是不错了,但与“绿”字比较起来,毕竟还是抽象的,不能引起人们的联想;而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活泼、色彩鲜明地表现出来了,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一个简洁的“绿”字使文章意境更美,味道更足。
二、语言要得体,求规范性。
有个同学写自己与母亲去果园摘采荔枝,看到到处是挂着红彤彤的荔枝果,母亲禁不住发出了感慨:“多亏了党的富民政策,多亏了科技兴农!‘三个代表’思想让咱果农走上了小康路。”试想,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在劳动时,会说出这样的“心里话”吗?显然,这个学生的作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是不得体的。语言要得体,首先必须注意文体色彩。又如,有同学写自己腿有残疾的同桌:“他上肢拄着拐杖,艰难地移动着下肢,终于爬上了山顶。”“上肢”、“下肢”是科技术语,用在说明文中就得体,现在把它用到记叙文中,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语言要得体,其次要注意时代色彩。一个时代的语言往往有着与其他时代不同的特色。比如,鲁迅作品中的“伊”,在当时是得体的,如果有同学现在还用“伊”代替“她”,那绝对是不得体。但让古人开口说:“WTO”“拜拜”“帅呆了”就是不得体的,而让现在的青少年人嘴里冒出“哇塞”“酷毙了”“美眉”等新潮“另类语言”,我们感觉不是失体。语言要得体,还注意环境色彩。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其语言和情态都是不同的。比如有个学生写父亲出差,自己与母亲到机场送行:“父亲分别跟母亲和我亲切握手话别。父亲的双眼充满了坚毅的目光,他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说:‘我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归来。’”这哪像是亲人话别,倒像宣誓。在主席台上讲话慷慨严肃,非正式场合讲话随便轻松,和人谈判字斟句酌,与亲人在一起温柔调皮,如果我们写作时不考虑这些环境因素,语言就会失体。
三、语言要连贯,求一致性。
文从字顺,表意连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言能力。“连贯”是指表达的观点、角度、风格一致,读起来自然顺畅。比如,有同学文中写到:“小明抓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使妈妈找了好
久,终于把他找到。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这一句从叙述角度讲,叙述对象应是小明,可是“终于把他找到”这又把叙述对象变成妈妈了,因而前后句意就不连贯了。如果把“终于把他找到”改为“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前后人称就一致了。除了要注意叙述角度要一致外,还要注意内容照应的一致、情境的一致、句式的一致和顺序的合理。又如,四、语言要生动,求形象性。
重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格的运用,常常能使文章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比如,“目送着小明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突然觉得他越来越高大起来。”一句巧用双关,“高大”隐含着形象、品质高大,耐人寻味,增添了文章的美感。有时在文章中适当运用一些口语和俗语,也能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又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我平时一本正经,闷声不响,其实当没有旁人时,我就‘原形毕露’,玩性大发。”句中妙用俗语“原形毕露”,增强了说服力。有时在文章中适当使用修饰语(即选用拟声词、摹状词、色彩词、数量词、形容词),让画面充满立体感,也可使文章烨然生辉。前苏联作家陀思耶夫曾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这个句子显得呆板,不形象,应写成“有个小银元,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你瞧,改后的句子灵活运用了动词“滚”“跳”、拟声词“丁丁当当”,多么具有动感,使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得到了调动,印象更加深刻了。此外,在文中,如果能灵活运用排比等句式,可使文句如行云流水,文势跌宕起伏。比如,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一学生这样写道:亲情是一封家书,“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亲情是一句问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亲情是一个眼神,“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该例中,小作者围绕“亲情”,一连引用了三句诗,文章因为诗的引用,意蕴丰厚,很好地阐发了“亲情”。
五、语言要幽默,求艺术性。
文章中稍稍闪出那么一点“不正经”,即幽默语,能为文章增添不尽的趣味,能给读者留下不尽的回味。例如:“我认真地查找了几遍,算了,换一双吧!我跳下床,套上鞋,这才发现,是鞋子私藏了袜子。”该镜头展示了“乱中找袜”的情景,“私藏了袜子”,风趣中平添着一份诙谐,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活气息,人物特点鲜明。真可谓“庄谐之间,个性尽显!”有许多同学很喜欢流行歌曲,对不少的流行歌词能烂熟于心,在文章中巧妙借用,一定会为文章增色不少。比如,一同学写《家》是这样开头的:“‘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认为是这样。今天的化学测验我却得到了全班最高分,我情不自禁地欢呼,仿佛得到了一种最高荣誉。我喜欢这种感觉,我有一种冲动,我突然奇怪地渴望能听到别人的掌声。就像苦咖啡,苦中有甜,最美的滋味。”“‘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认为是这样。”这句十分别致,看似破空而来,细细品位,一波三折,味道很足,很有咬劲,它不仅奠定了全文的矛盾而又渴望的感情基调,也暗示了下面的行文脉络。写作中一旦找到这种巧妙的起始句,下面就轻舟顺流而下,写起来得心应手了。
当然,要文章语言“活”起来,除熟练掌握以上要点之外,你还要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如鲜活生动,令人爱不释手!
编辑短评:文章谈出了使语言“活”起来、富有文采的几种方式,配以简单的例子,既有
古人炼字炼句的典故,更有从学生作文中拈出的鲜活的例子。虽然所述几个项目,教材及各种作文书中均已有过很多论述,但例子新颖,从而也可引发新的思索。(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