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丰碑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文章记叙的是一支红军队伍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赞扬了红军将领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揭示了红军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真正原因。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做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时的愤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设计理念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体会课文叙述的顺序;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设计以读为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丰碑”的含义。学习红军将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背诵最后3个自然段。
3.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重、难点
1.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是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释题导入,引读课题
1.大家都见过碑吧?(板书:“碑”字)谁来说说碑的作用?2.老师又写一个“丰”字,想一想,“丰碑”又指什么?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与同学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
3.教师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各种纪念碑的图片,以加深学生对“丰碑”的感性认识。
4.教师引读:谁来把“丰碑”响亮地读给大家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大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读完之后,问问自己:丰碑在这篇课文中指什么?
2.整体感悟:丰碑在这篇课文中指什么?
三、研读“愤怒”,静心对话,感悟可贵
1.过渡:从刚才的交流中,我发现同学们都认为丰碑指军需处长冻僵的身体。(播放军需处长冻僵的画面)理解是否到位,还需大家细细品读课文。
同学们,作为一个军队的统帅——将军,当他亲眼目睹这一画面时,会有什么表现?(自学标画)
2.读后交流: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画的是哪些句子?
(交流所画句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1)感受“愤怒”:抓住“严峻”“抖动”及将军的语言。
(2)体验“愤怒”:假如你是将军,面对走来的军需处长,会对他说什么?
(3)有感情朗读:当看到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冰天雪地里,战士因为穿着单薄破旧、竟被活活冻死的场面时,将军内心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愤怒、悲伤与自责!当我们体会到这些,又会怎样读这段话?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
分可怕。
(1)理解形象:“发怒的豹子”是什么样子的?
(2)丰富形象:他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在等待的时候,将军又做了什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3)体验“可怕”:假如你是将军,面对匆忙而至的军需处长,你会说些什么?
▲“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1)品读比较:由“叫来”发展到“跑步过来”,由“抽动”转化为“抖动”。
(2)深究原因:将军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体会“怒不可遏”:假如你是将军,面对跑步过来的军需处长,你会说些什么?
(4)重现愤怒: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军需处长也迟迟不来,而纷飞的大雪悄无声息地覆盖着冻僵的战士的身体,将军愤怒了。谁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显示所画句子)
(5)感受可贵:将军一次比一次更加愤怒的原因是什么?
(6)感悟可贵:将军对战士的关爱还表现在哪里?
四、研读形象,静心对话,感受伟大
感受军需处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镇定、安详的形象。
1.指名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2.细读推论: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
3.想象坚强:大家知道,当时的云中山已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漫天飞雪。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他是怎样在风雪中步履艰难地前进的,让我们想象一下。
4.想象写话:(出示军需处长冻僵的画面)我们可以想到,在冰天雪地里,军需处长肯定瑟瑟发抖过,手脚麻木过……他都挺过来了,可现在,他饥寒交迫,无力站起,只好倚靠在树干上。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对战友叮嘱些什么?对远方的亲人寄托些什么?请把自己当成军需处长,把他崇高的内心和美好的灵魂展现出来。
5.师生对读:就是这样一位掌管着这支队伍所有物资的军需处长,却因为衣服单薄破旧而被活活冻死,多么令人肃然起敬!
五、品读“变化”,静心对话,感悟不朽
当有人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又有什么表现?
1.理解内容: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2.体会变化:将军内心情感有哪些变化?
3.指导朗读:读出此时将军复杂的内心世界,读出对军需处长的崇敬。
4.感悟不朽:一位掌管军队物资的军需处长在冰天雪地里,因为穿着单薄破旧,竟被活活冻死。(出示军需处长冻僵画面,体会“晶莹”的含义)假如你是将军,在即将离开这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时,会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你是红军战士,在即将离开这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时,会对他说些什么?
六、揭示内涵,升华情感
1.加深理解。
(1)当初在这气候恶劣的云中山中行军,将军曾有过什么样的忧虑?从两处省略号,你又能想到什么?
(2)同学们,此时的将军还有担忧吗?为什么?
2.揭示真谛:学到这儿,说说“丰碑”指什么?
3.升华情感:老师相信将军与军需处长的形象一定刻进了同学们的心里,他们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句话语,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铭记。请你写一句能表达此时内心情感的话语,写在这座“丰碑”上作为献给英雄们的碑文吧!(交流后感情诵读)
七、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让学生从以下几项作业中,有选择地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两项作业:
1毙春炀战士人格魅力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一下,举行一次“红色经典”故事会。<
R> 2庇懈星榈乩识粒能背诵描写军需处长牺牲时英雄形象的段落。
3卑颜飧龈腥说墓适陆哺爸爸妈妈听。
第二篇:《丰碑》教学设计语文论文
《丰碑》教学设计 重庆万州区河口小学 张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抓住第 7 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学习作者有主有次地安排材料来表达主要意思的写法。2、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重、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外结合,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第二课时
一、读课题引入。1.新课开始,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红军爬雪山的行军画面,同时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然后满怀激情地导入新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是:齐(老师手势示意生齐读题目)。生 : 丰碑 师:请读出气势来,(生二读课题)师:读得好!读出了气势,读出了感情。师 : 同学们见过碑吗 ? 生 : 见过 师 : 一般指什么? 生 : 石碑 师 : “ 丰碑 ” 是指一块怎样的石碑呢? 生 :(高大的石碑)师 : 课文讲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 ? 生 : 不是.师 : 课文里的丰碑指的是谁 ? 生 : 军需处长(师板书)师 : 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来的 ? 请同学们快快速流览课文 , 画出相关的句子.生 : 十三自然段。生读.师 :(出示军需处长变成丰碑的画面 , 画面下出示句子 :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 , 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师 : 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 齐.生 : 有感情的齐读这一句话.师 : 读了这段你有什么疑问 ? 生 :1.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为什么说他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 师 : 你们想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吗? 生 : 想
二、自读、质疑,合作、探究。师 : 就请同学们自由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生 : 读课文 师 : 把你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生 : 交流.三、感受丰碑。师:现在,我们来展示我们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我们开始吧。谁第一个?(抽生读 7 自然段)。师: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 : 军需处长是被冻死的。书上用了一个词“冻僵”。生 : 我还知道为什么会冻僵?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我从“单薄破旧”“贴”看出他穿得少 , 所以被冻死了.师 : 理解得真不错 , 谁接着说.生 : 我还从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中知道环境恶劣。天气恶劣,装备很差,遇到很多困难。师:真能干,还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借鉴。你能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 师:我们接着交流。生:最令我感动的是军需处长那镇定安详的神态。说明他无怨无悔,不怕牺牲,愿意为革命献出自己的生命。(板书:镇定、安详)生 : 我们知道军需处长是专管部队供给的,他牺牲了 , 我体会到他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师:你对这段内容有哪些不明白?(教师相机点拨:把不明白的问题带到课本以外去,带到生活中去,带到成长的道路上去)。生 : 死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可怕的,老战士牺牲时为什么却是那么镇定安详? 师:你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生:讨论。生:看到战士没有在冰天雪地里倒下,感到安慰,所以„„ b 自己把所有的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连自己都没有,? 搅酥霸稹 c 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死而无怨,所以 „„)⑵巡视参与讨论。师:老战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谈谈你的感想。生:此时此刻我觉得军需处长很高大。生:我十分敬佩这位军需处长。生: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大家家学习。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你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这一自然段。生:练习读。师:谁来读?(抽生读)老师给你配点音乐,配乐播放《沉思曲》 师:谁还想通过读老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感情?(抽生)师: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生:齐读。师:多好的战士啊!多么伟大的军需处长啊!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仿佛真的看到: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他那瘦弱的身影从雪山的那一面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让我们把军需处长的形像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同学们自由的练习背诵这一段。生:读,背。师:同学们,会背了吗? 生:会 师:会背的同学都站起来试一试好吗? 生:起立。师:闭上你们的眼睛,边背边在你头脑里勾画出军需处长的形像。生:背诵。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背得这么熟,真不错。师:我们继续读课文。你准备读哪段? 生:我读 12 自然段(生读 12 自然段)生:我读了这一段,我体会到了将军很难过,很自责。师:为什么会自责? 生:因为将军错怪了军需处长。课文前面说“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愤怒 ] 他以为军需处长没尽到职责。生:我想是因为自己作为将军看到自己的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而难过。生:我是从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眼睛湿润了,体会到的。生:我体会到将军很敬佩的心情,从“将军向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知道。生:我从这里还体会到将军自豪的心情,他为军需处长的精神而自豪,为红军队伍有这样的好同志而自豪。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将军,此时此刻可能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小组讨论)生:回答。师:将军说了些什么? 生:将军什么也没说。师:他怎么做的? 生:(十二自然段)师:出示将军敬礼的画面。师:将军知道眼前这位就是军需处长,心情十分复杂,我们怎么才能读出这总心情,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师:谁来读读这个自然段?(指名读)。师:读得好啊!来一点鼓励。(带生鼓掌)。师:谁再来读读?(抽生读)师:男生、女生分别读,看谁读得好。师:同学们,将军向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军礼,它表达了将军的千言万语,表达了对军需处长的沉痛哀悼和无限崇敬。是啊,这样的好战士,谁不敬佩呢?让我们以无比崇敬和无比自豪的感情向军需处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全体起立!敬礼!(生敬队礼,师敬礼)礼毕!坐下!师:同学们,将军这般地感动,是因为他知道了眼前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让我们怀着跟将军同样的心情齐读这段课文吧。齐!(出示 7 自然段的字幕)(生齐读)(配乐)师:读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说“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请大家分组讨论。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略)军需处长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他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不朽精神在我们的心目中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先前将军有这种信心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请读出有关句子。生:读第 2 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师:现在将军怎么想。生: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这句话,换个说法怎么说? 生:胜利只属于这样的队伍,不会属于别人。师 : 为什么胜利只属于这样的队伍,不会属于别人 ? 生: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信念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战士 师:你从哪句话知道? 生:他听到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 , 还会于属于谁呢 ? 生:还因为红军队伍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更因为这样的队伍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 生 : 我还知道了“这样的队伍”是一支不怕困难、怕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队伍,所以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师 :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生 :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生 :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相信你们和老师一样有很多话想对军需处长说,假如你是红军战士,这时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请同学们在课本的插图下题上一两句碑文。生写碑文,回答。
四、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课终升华主题 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 , 中国革命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 让我们带着必胜的兴心,(放影片《长征》片段),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五、作业 课后收集红军长征故事,准备参加班上的“再走长征路”故事会。
第三篇:教学设计《丰碑》
《丰碑》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丰碑》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版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考;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草地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课文的第7自然段着重从军需处长那种坦然自若的神态描写出了他坚韧刚强,把生命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忘我精神。作者为了表达军需处长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采用了欲扬先抑和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对红军将士的敬佩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悟。
二、说 教学目标、重难点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 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3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将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文朗诵带
四、说教法、学法
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现实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课前资料的收集尤为重要。学生采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互相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认识,也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以及一些故事。课堂上学生对内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这样真正让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激情诵读,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加上充满激情的朗读,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简要说出整体感受。
3自主学习,重点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至少应包括:(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获得思想启迪;(4)享受审美乐趣。这样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的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主,真正走进了文本。相互启发,协同学习
既然阅读是一种对话,那如何来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与学生平等的再学习者;第二种是给予学生启迪的引路人。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启发、协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也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
五、说教学过程:
针对教材特点,我把这课的教学时间定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这里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课时里,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标。
第一个教学环节
渲染气氛,读题导入
1、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教师激情导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2、教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理解字义。然后板书“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根据词义选择义项。这样,学生很容易弄懂课题的意思是:“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这时,教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定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座什么纪念碑,是纪念谁的?
(这样导入课文,会立即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也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奠定了基础。)第二个教学环节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学生不难从课文的第13自然段找到答案:“丰碑是指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后一定能提出:“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呢?”教师表扬学生问题提得好,鼓励学生再读课文,自悟自得。
2、学生再读课文,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还引导学生扣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精神。)第三个教学环节:感悟丰碑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三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 ①文中除了讲军需处长,还讲了谁?
②哪些内容直接描写军需处长?哪些内容写将军?(这些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默读自学课文第七自然段,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①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词。②议一议: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完毕,各小组作小结,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抓住重难点进行点拨指导。
在体会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换词法理解“贴”的精妙。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等词语,利用电教手段辅助以“、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画面来感受天气的严寒。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联系比较中,在情境体验中充分感受到军需处长是因为穿得太少而被严寒活活冻死的。)
在体会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镇定、安详”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军需处长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他冻僵时为什么表现得那样镇定、安详?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军需处长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为了革命,他视死如归。为了人民,他死得其所。
在学生体会了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后,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引读、指导朗读、加一个抒情句子颂读、自由读。比如:加抒情句子读:“这位老战士是多么伟大,多么坚强啊!”
(这一环节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使学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高尚品
质,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而且记住了好词好句,积累了语言。)
3、体会将军的动作、神态描写
①画一画: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将军的神态? ②议一议:将军的神态描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③演一演:指名表演将军敬礼的动作,其他同学评价,体会将军的心情。
④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教师出示填空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探究结果。
(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读、议、演、品将军神态变化的词句后明白:通过描写将军错怪军需处长后的愧疚之情以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更显出军需处长形象的高大,品质的高贵。写将军实际上是作者从侧面刻画军需处长的形象,让学生体会到衬托手法的妙处。)
4、体会“丰碑”的含义
多媒体出示第13自然段的课文内容,利用课件展示情境。
①指名读后引导学生理解“晶莹”的意思。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晶莹”的?课文中指什么? ②学生讨论交流问题: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③启发学生谈一谈: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你想说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 ④指导感情朗读,齐读。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利用电教媒体展示了特定的情境,减缓了理解难点的坡度。学生在读议中体会到军需处长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像一座纪念碑一样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第四个教学环节
首尾联系 深化主题
面对行军途中将要面临的严峻考验,将军开始是什么样的心理?(担心)现在他还担心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并谈感受,思考: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2、文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以请学生换个说法,体会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有的会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有的会说:“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有的会说:“难道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吗?”等等。
(通过朗读比较,让孩子们知道: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本课要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反问的形式是最好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决心,多媒体同时出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把整个课堂引入一个高潮。)
3、配画播放《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歌曲。
这个环节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教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学生明白了军需处长仅仅是千千万万个红军中的一个代表,他的精神就是红军队伍的精神。配画播放歌曲让学生再次入情入境,深刻感悟。
第五个教学环节
拓展延伸
根据下面的题目,自选一题,课后完成。
1、搜集红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办一份手抄报。
2、给这名红军英雄写一则简洁的碑文.(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链接了学生的课堂内外,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六、板书处理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铭记于心。
《丰碑》说课稿
东风小学 牛伟丽
第四篇: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丰碑》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课文的第7自然段着重从军需处长的神态描写体现他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忘我精神。这一部分内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及朗读去体会军需处长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文章还详细描写了将军,通过抓住将军的神态描写让学生体会文章采用先抑后扬和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抓住将军的神态描写让学生体会文章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
4.通过抓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重点词语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我先介绍一下,我姓王,你们可以叫我王老师。今天有那么多老师坐着听课,你们紧张吗?(紧张)那我们来聊聊天吧,你们爬过山吗?(招宝山„„)感觉怎么样? 有没有登过这样的山?(图片出示雪山)(没有)你认为登这样的山需要哪些条件保障?(要有吃的,做好保暖工作,还需要一些登山设备。)让我们回到70多年前,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们也登过这样一座山。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红军翻越雪山时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板书:碑)生:由石头做的,上面写有字。上面刻有去世的人名的是墓碑,而用来纪念烈士的是纪念碑。
2、师: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种碑(板书: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丰碑有关的文章。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丰碑的句子,并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出示)
2、师:这是课文里出现的词语,谁来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冰天雪地、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冻僵、镇定、安详;思索、严峻、抽动、愣住)指名读
师:观察一下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个词语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描写(天气的)师:观察的真仔细,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天气很冷,很恶劣。
师:读一读,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出示第二行,第三行)生:我发现第二行是描写军需处长的。(板书:军需处长)
第三行描写将军(板书:将军)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师:找到直接写丰碑的句子了吗?(学生反馈多媒体出示: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能不能把这么长的句子说的短一些? 生:他(军需处长)成了丰碑。师:他是谁?干什么的?
生:负责派发和管理军中生活用品和枪支弹药的。师:眼看着只剩下最后一件棉衣了,可还是有战士没有穿上棉衣,如果你是军需处长,你会怎么做?
生:给年轻的战士。
师:如果你自己也没有棉衣呢? 生:„„
师:你真是个尽职尽责的军需处长啊。这篇课文围绕军需处长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红军长征途中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提示:(为了_______军需处长宁可_________也要________最终____________。)
4、师:概括的很好,简洁凝练。
三、直入重点,感受军需处长形象
1、师:文中有一段话集中描写了军需处长的崇高形象?默读课文,找一找。学生反馈,指名读(第七自然段)课件出示
2、师:这篇文章通过哪些方法来刻画军需处长的?
动作、神态、衣着
师:拿起手中的笔,边读边动笔,找出这些描写中的关键词。(1)师:你找出了哪些词语?
生:我找的词语是“冻僵”。
师:是呀!战士们的武器弹药不足,吃的少,穿的更是单薄。(2)师:你还找到了哪些词语?
生:我找到了“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中的“镇定”和“安祥”这两个词。(板书:镇定、安详)
师:老战士是被活活冻死的,为什么走得那么镇定,那么安详?
生:被冻僵的老战士在死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害怕,一点儿也不畏惧。(不畏死亡)
军需处长这么镇定、安详是因为自己尽到责任。(死而无憾,死得值得,无愧于心)
(3)师:你说得很好,能够抓住关键词来学习了。你还找到了哪些重点词语? 生:我找到了“单薄破旧”,说明军需处长临死前是因为穿得又少又破才被冻死的。
师:分析的很好。老师觉得还有一个词用的很好(贴),画出来。你觉得贴好在哪?
生:用“贴”可以看出军需处长身上的衣服很少。
师:是啊,用“贴”更说明了他衣服的破旧单薄。可他是军需处长,为什么还穿得这么单薄?
生:因为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
因为这是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他们最缺的是棉衣。
3、师:可是在这冰天雪地里,他让出了棉衣,就等于让出了——(生命)。
4、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军需处长?
生:恪尽职守,尽职尽责,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5、过渡:多好的战士啊!多么伟大的军需处长啊!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衣服的老战士,他那瘦弱的身影从雪山的那一面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第七自然段(配乐朗诵)
四、自读自悟,感受将军的情感变化
过渡:同学们,作者就是通过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描写,让军需处长的形象高大起来。课文除了写军需处长,还花了大量笔墨写了将军。将军听到有战士被活活冻死以后,他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默读5-12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将军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注上将军当时的心情。
1、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多媒体出示)师:你找到了哪一句,将军为什么楞了一下?
生:他最怕最不想发生的事情发生了,而且事情来得太突然,所以将军愣住了。
师:此时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焦急
师:你再来读一读。
2、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多媒体出示)
师:是啊,最不想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怎能不焦急?当将军快步来到老战士跟前,看到这位老战士,是因为穿着单薄的衣服而被大雪活活地冻僵了。将军的脸色„„(学生跟读)将军心情怎样?
生:生气(板书)
师:这件事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为什么?
生:应该由军需处长来承担责任,因为是他没做好工作。
师:是啊,因为军需处长工作没做好导致老战士被冻死,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师:老师感受到了将军很生气,要是能再大声点就更好了。谁再来试一试?
如果你们是将军,看到自己的部下不是战死沙场,而是被活活冻死,你们会大声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如果你们是将军,因为军需处长没把工作做好,导致部下被冻死,你们会大声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如果你们都是将军,因为军需处长的失职,失去了一位战友,你们会大声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3、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多媒体出示)
师: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学生指名接读)
师:此时的将军非常(愤怒)。
你分析的很准确,你再读一读。
你读出了将军心中的怒火。你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教师引读
当将军的责问没人回答时,„„(生读)当将军的问责没人反应时,„„
将军此时已经愤怒到了极致,怒火冲天,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被活活冻死,承受着他怒火的就是(军需处长)
4、将军愣住了,久久的站在雪地里„„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多媒体出示)
师:所以,当将军知道这位牺牲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多媒体出示学生接读),此时此刻,将军百感交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多媒体出示)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没想到_________他为自己刚才__________(内疚))。(在他的队伍里,原来还有_____________真令他____________(感动))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的吸了口气,(他觉得_____________)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敬佩)。
师:你们能把将军当时的想法想说的话解读出来吗?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
学生反馈
师:你把将军当时的想法都写出来了。
你把将军的心情给剖析出来了。
5、师:将军此前为谁生气、愤怒?(军需处长)此时又为谁内疚、感动、敬佩?(军需处长)从将军的心情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军需处长„„)此时此刻军需处长的形象在将军心中,在战士们的心中渐渐高大起来,将军越着急,越生气,就越体现出军需处长的崇高形象,这是我们描写人物的又一种方法(板书:侧面描写)课文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将军,就是为了烘托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
小结:将军的这一个军礼,包含了将军复杂的感情,他为自己错怪了军需处长而内疚被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而感动。这一无声的军礼,是将军对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致敬。而此时将军却什么也没说,他把强烈的情感都融在了那一个军礼中,再读读这一段话。
6、过渡: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如果我们要给军需处长立一块碑,你会在碑上写什么?(多媒体出示)(恪尽职守、尽职尽责、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虽然将军和战士来不及为他立碑,但是他的恪尽职守、尽职尽责、舍己为人、大公无私已经凝成了一块晶莹的丰碑。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丰碑
7、师:像这样拥有高尚精神的老红军还有很多,有《金色的鱼钩》中宁可自己饿死,也要让小战士吃饱的老班长;有《粗瓷大碗》中把碗让给战士,自己却没有一个碗的民族女英雄赵一曼。他们为了新中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同学们可以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多媒体出示列表)
五、回归全文,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有这样的军需处长,有这样的老班长,有这样的指导员,(多媒体出示)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
指名读。(有点犹豫。还可以在坚定点。)
师:正因为有这样的军需处长,有这样的将军,有这样的战士,如果(齐读)
同学们坚定声音已经告诉了大家,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板书:
丰碑
军需处长:神态:镇定、安详
恪尽职守
动作:冻僵
尽职尽责
衣着:单薄破旧、贴
舍己为人
侧面描写:
大公无私
将军
:焦急——生气——愤怒——内疚、感动、敬佩
第五篇:《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
赣县城关第三小学
谢复青
设计理念: 《丰碑》是人教版第十册教材中的一篇选读课文,它与第四组课文紧密相连。第四组课文的学习要点指出:“学习本组课文,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歌德曾说:“内容人人可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却是个秘密。”《丰碑》是一篇小说,有着巧妙的布局、写作手法。因此,在教学本文时除了要引领学生体会文本的深刻涵义,更需要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
《丰碑》的许多表现形式与《桥》是类似的:巧设悬疑、环境的渲染等,但也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作者侧面描写将军强烈的情感变化其实是为了烘托军需处长的形象的。所以这节课利用选读课文的补充作用,以将军情感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感悟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军需处长的形象,体会他舍已为人的高尚品质,正确理解“丰碑” 的涵义。
3、抓住描写将军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将军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描写将军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将军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带入情境
回顾已学课文《长征》、《金色的鱼钩》了解故事背景,带入情境
二、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1、谈话:同学们,此时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你们感到骄傲吗?感到幸福吗?可是,你们知道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革命赞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那就是——丰碑。
2、板书课题,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读课题。
3、理解课题:谁能说说什么是碑?(生说„„)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组有关碑的图片(漂亮吗?师作“碑”的解释:碑,是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做标志的石头。)
“丰碑”又是什么意思呢?(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功绩。)那么,本文中的“丰碑”指的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相信通过第一遍读课文你们一定有所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文读完了,谁能说说本文中的“丰碑”指的是谁?(师相机板书:军需处长)
请同学们想一想,军需处长是干什么的?
3、下面,老师要找几名同学合作接读课文,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军需处长在行军途中,被严寒冻死的故事。)
四、直观感受,体验艰辛
1、看录像,体会环境恶劣
引入:那么,这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呢?现在,请同学们边看录像边思考。
2、看后谈感受:在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体会到了什么?(师:从中可以看出环境很糟糕。)
3、略读第一、二自然段(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描写了这样糟糕的环境?(第一自然段)b.谁愿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文中的哪些词语能体现出环境的糟糕?(学生汇报。师生结合课文理解:“呼啸”的意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入:是呀,环境这么糟糕,在接下来的行军途中,这支队伍将会面临着什么困难呢?请快速地浏览第二自然段,谁找到了?(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
a.此时此刻,将军会想些什么?谁愿读给大家听?
b.这里连续出现了一个词,谁注意到了?这多次的“可能”说明了什么?(困难重重)
五、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一)学习第七自然段 引入:此时,面临着重重的困难,这支队伍能否经受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那么,在接下来的行军途中,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共同欣赏这令人辛酸的画面。
1.多媒体课件显示:军需处长牺牲的感人场面。2.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课文哪一自然段描写了这一画面?(第7自然段)
4.谁愿把第7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衣着的词语。(生回答,师板书:倚靠、坐着、镇定、安详、单薄、破旧、贴)(理解镇定、安详的意思)
5.作者描写军需处长时,哪一方面写得比较详细?(神态)
6、谁能把课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找生读出相关的句子)
7.比较句子。(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改写成下面的句子)(请认真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A:„„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B:„„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8.请同学们想一想,军需处长为什么那么镇定、安详呢?(因为作为一名军需处长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他无愧于每一位战士,所以他牺牲的时候是十分坦然、从容的。)
9、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去读?
10、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天气这么寒冷,作为掌管军需物资的军需处长因衣服单薄而冻死了,多不可思易呀,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引语:此时,当面对眼前这令人辛酸的画面以后,将军会有哪些表现呢?
(二)学习课文描写将军的部分。
1、接下来,请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第八、九自然段,(请看自学提纲:(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将军语言、神态的句子。(2)细读这些句子,想想该怎么读?)
请同学们先自主学习,然后再小组内交流。
2、这三句话描写了将军的语言、神态。(出示三句话)首先,请看第一句。
3、学生汇报,教师用多媒体显示相关的句子。
A: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1)找生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很愤怒、很生气)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呢?(严峻、抽动,及将军的语言)“严峻”是什么意思?
(2)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怎样去读?谁能带着愤怒的语气和表情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找生读,评,找生读)
过渡:此时,呼啸的狂风淹没了他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时,将军的神态会有哪些变化呢?谁能把第二句话读给大家听?
B: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1)“发怒的豹子”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做一下这个表情?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愤怒到了极点)
(2)在读这句话时,我们应该怎样去读?找生读。(谁还想挑战一下)(3)丰富想像: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在等待的时候,将军会做些什么呢?
过渡:此时,将军已经愤怒到了极点。接下来,他又对警卫员说了什么呢?谁能把第三句话读给大家听?
C:“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1).找生读。
(2).这句与第一句比感情有什么变化呢?(由“叫来”发展到“跑步过来”,由“抽动”转化为“抖动”)
(3).它两在表现程度上有什么不同呢?(特别激动、气愤)在读这句话时,语气要比第一句更强烈。(找生读)
(4).将军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5).假如你是将军,面对跑来的军需处长,你会说些什么?
引语:正当将军大发雷霆的时候,有人告诉他:“这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
(三)学习第11自然段。
1.此时将军的心情如何?请你们猜猜。
2.谁能带着这种惊讶、悲痛,而又沉重的心情把十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这就是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此时此刻将军什么话也没说,敬一个军礼是表达他对军需处长最崇高的敬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向这位无私忘我的军需处长敬个队礼吧!起立,敬礼!礼毕!请坐!
(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读:此时此刻,“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这句话中的“晶莹”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确实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3.理解后,指导朗读。
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对军需处长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齐读12自然段。引语:军需处长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将激励着红军战士奋勇前进。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引语:此时此刻,风有声,雪落无声,只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这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似乎在告诉人们,告诉人们什么呢?(投影打出: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谁愿读给大家听?
1、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队伍”指的是什么样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是受了军需处长崇高精神鼓舞的队伍,这样的队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战胜的,所以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2、最后,让我们带着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齐读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