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瑞安建立50米科普长廊迎新春
瑞安建立50米科普长廊迎新春
春节来临之际,市科协在瑞安广场建成50米科普长廊,以“科学过春节”为主题内容,为市民献上新春贺礼。
瑞安广场科普长廊由市科协主办,市文化馆、广场社区协办,通过两年的时间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落实场地,在2013年春节前建成并举行了开廊仪式。
瑞安广场科普长廊是继外滩百米科普长廊之后,市科协推出的又一大型科普长廊,建设于瑞安新城区最繁华地带,紧邻市图书馆、电影城、博物馆,日人流量达上千人。长廊内容图文并茂,趣味性强,便于理解,有助于市民在休闲之余,了解各类科普知识,提高我市全民科学素质水平。
长廊由广场社区负责日常管理及内容更换工作,社区负责人表示,广场科普长廊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科普阵地,也为创建温州市级科普示范社区打下了硬件基础。
第二篇: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
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
推动农村科普工作深入开
展
万州区科协 易六三 谢文彬
2006年以来,在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春风的吹拂下,万州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迅速发展,目前,全区各级科协扶持培育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68个,农村科普带头人1093人。全区先后有7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名科普带头人分别被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后,万州区科协扎实推进科普惠农工作开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逐步发展壮大,实用技术、新品种、新信息得到了有效引进和推广,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科普示范基地广泛建立,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致富,推动了农村科普示范网络体系的建设;乡土科技人才、农民技术员、农村科普志愿者等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助推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已经成为了促进万州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万州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了万州落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成为带动万州农村科普工作的一面旗帜,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肯定。
目前,万州区科普惠农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三个转变:一是由示范引路到整体推进的转变。各农技协、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在创建工作中取得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做到以点促面、点面结合、创造特色,进一步提高科普惠农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示范成果,使亮点更亮,品牌更响,推进和带动农村科普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由阶段性向经常性的转变。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组织实施,把农技协、示范基地、一站一栏一员等工作,由阶段性的评比、检查变为科协日常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努力形成科普惠农工作的长效机制。三是由科协、财政单抓到科普惠农“大合唱”的转变。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优势和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科普“大团体”优势,形成科普惠农工作的“大合唱”。针对万州区的实际,我们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探索建立科普惠农的长效机制:
横向联合,建立科普惠农工作的社会参与机制 一是建立科普惠农工作协调机制。由区财政局、区科协牵头成立万州区区科普惠农兴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区科协负责日常工作管理,各镇乡街道相应成立工作小组,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科普惠农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科普惠农教育网络。完善科普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与农业、文化、宣传、新闻媒体、远程教育等部门协调配合,借助电视台、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有线台,由科协提供资料,常年播放科普节目。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活动室相结合,实现“三个一”,即一块阵地、一套设施、一块牌子,促进乡镇科协和村科普站等农村科普组织的发展。
规范管理,建立科普惠农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制定标准,抓好基础建设。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规定,制定“十有”标准,选出具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十有”,即:有一定规模,有科技含量,有发展后劲,有生产基地,有能人带头,有标准版面,有工作计划总结,有档案资料,有科协参与,有依法登记、规范管理、注重效益的运作机制,有市、区两级的表彰奖励。按照“十有”标准,进行整顿治理、重点扶持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依法管理,抓好制度建设。万州区的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特别是有经营性质的农技协和示范基地,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在民政等有关部门依法注册登记,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岗位职责、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按规章制度办事,使“科普惠农工程”沿着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发展。
三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抓好管理。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我们将把科普惠农工作纳入了科普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要求各乡镇、各部门结合实际,把科普惠农工作纳入本地本部门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对各乡镇政府、有关部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和科普惠农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开阔思路,建立科普惠农工作的发展保障机制
全面开展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是实现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按照《重庆市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首先表彰对象及新申报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的基地、协会提出建站要求,其次在镇乡(街道)、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中全面推进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
落实“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区级配套资金。为深入实施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从今年开始,我区将对当年表现突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奖励经费由区财政和科普经费两方构成,奖励经费和表彰范围将逐年增加,以持续强化我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
精心培育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后备项目。我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数量众多,给大力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提供了前提条件。我们将联合区农委、共青团、妇联、林业、水利等部门,组织开展各种科技培训,充分发挥科普惠农服务站的示范辐射作用,培育新型农民和技术能手,建设高效示范样板基地,打造骨干农技协。同时精心引导,分步实施,培育好后备项目,让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星星之火。
加强监督和动态管理。一是对奖补资金加强管理和监督。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和补助先进集体和个人购置培训资料、设施等,以及面向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开展培训、讲座、编写技术资料、科技致富信息、学习考察以及引进推广农业“四新”技术等农村科技活动的支出。二是对获得奖励的单位(基地)和个人实行动态管理,获奖单位(基地)和个人,不能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或有损害农民利益行为的将取消荣誉称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继续给奖励扶持。
积极拓展科普惠农工作内容。一是结合农村土地流转,探索建立“科普带头人—示范基地—农技协”的发展方式,即由科普带头人建立示范基地,然后以科普示范基地为依托建立农技协。这种方式既能土地流转,提高集约化生产,给农民解决生产、生活、致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科普示范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致富,还可以促进农技协发挥科普公共服务功能,使科普惠农工作能够做到以点促面、点面结合,进一步提高科普惠农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示范效果。二是开展科技结对签约。组织受表彰对象和农民土专家科技结对签约农户,对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技术服务内容以考核指标进行责任签约。三是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做好工作经验交流,对获得奖励的农技协和基地以及农村科普带头人,进行了认真的督促和检查,随时掌握情况,并经常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和建议,要求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建议他们积极总结经验,在适当时候召开现场会,进行交流经验,真正成为万州区最有代表性的典型。
第三篇:药学科普创作和自媒体建立
药学科普创作和自媒体建立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根据本次课件的内容,科普的意义不包括()A.解惑 B.纠错 C.免疫 D.创收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目前公众对科普的主要需求不包括哪一项()A.慢病 B.养生 C.育儿
D.肿瘤治疗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科普信息量的要求,下列不适宜的是()A.忌大水漫灌式的海量信息
B.少而精最好,每次的知识点不宜过多
C.微信的篇幅要尽可能长,在一个主题中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量 D.标题要醒目,篇幅要精简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下列哪个不属于专业术语,可以用于科普语言()A.荨麻疹 B.电解质 C.钙拮抗剂 D.“羊角风”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哪种类型的科普不会污染百姓认知,不会有害健康()A.保健品的软文(广告)
B.通过诋毁他人的产品或服务,间接吹捧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C.因为学术上的谬误而传播错误的理念 D.严谨治学的专家对患者的用药指导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下列哪一个科普内容不属于虚假科普()A.药师在此提示:服用维生素时还应注意,最好不要空腹服用,因维生素的分子小、吸收快,空腹时其血液浓度升高很快,很容易经过肾脏排出,造成体内维生素流失
B.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1,使其转变为中枢神经的能量,以保证心情的平稳
C.喜欢运动的人,也应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C,以补充由于出汗过多而引起的消耗 D.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容易受到辐射的影响,导致眼部疲劳,可适当补充一定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等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下列哪一个科普题目选题最不合理()A.教您正确使用外用制剂 B.认识输液的风险与危害 C.健康从爱护肾脏做起
D.肿瘤合理用药的原则和策略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下列哪一种是最适宜的科普表现形式()
A.戒烟限酒,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 B.对冠状动脉硬化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主要以抗血小板为主
C.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根据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监测结果,选择口服氯吡格雷,还是替格瑞洛
D.药物治疗:„„减轻心肌氧耗(β受体阻滞剂),缓解心绞痛(硝酸酯类),调脂稳定斑块(他汀类调脂药)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对药学科普自媒体发展的建议,不包括哪一项()A.科普的素材是有限的
B.药学多专业合作的形式更可靠 C.科普的平台避免被商业利益绑架
D.多宣传国产药品的优势和长处,促进民族医药产业发展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下列选题中,哪一个是最佳的科普选题()A.甲状腺癌根治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B.“阿托伐他汀钙”可以补“钙”吗 C.冠状动脉硬化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D.特殊人群如何选用抗菌药物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第四篇:“三个坚持”实打实 开创科普宣传新局面——某县建立基层科普宣传长效机制的情况汇报
“三个坚持”实打实 开创科普宣传新局面 ——某县建立基层科普宣传长效机制的情况汇报
省“老体二会”2012年6月《关于建立老年体育科普宣传长效机制的意见》出台以后,某县老年体协科学学会积极探索,善于总结,开创建立起以“三个坚持”为主体的全县基层科普宣传长效机制,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省、市学会的充分肯定和表彰。当前,全县114个村(社区)成立了“二会”组织98个,其中已建立科普长效机制的村(社区)85个,复盖面达74%,广大农村也和城市一样,逐步形成老年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兴起一股科学健身的热潮。实践证明,“三个坚持”是促进基层科普宣传长效机制的有效方法。
一、坚持“两套班子”齐抓共管,长效机制有组织保证。
县老年体协、科学学会“两套班子”领导成员,充分认识到建立科普宣传长效机制是老年体育工作重中之重,任重而道远。只有两套班子齐抓共管,此项工作才能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两会”共同把好乡镇学会会长“选人关”。
2007年,某县在成立科学学会的同时,还建立了县直单位、矿学会34个,乡镇学会11个。2011年以来,县老体“两会”负责人,多次深入到各乡镇,与当地党政领导共同商议,举荐会长人选。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组织能力强、富有责任心、热心老体事业的中层退休干部经过层层考验,被选任为学会主席或会长,成为基层老年体育和科普宣传事业的中坚力量。
这些新任会长相对年轻,且德才兼备、文武双全,迅速开创了全县科普宣传工作新局面。如在去年全县佳木斯健身操和门球赛中,这些会长既是指导员、组织员,又是运动员,身兼数职而不言累,令人感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县老协、县学会经常过问这些同志的生活、工作和身体状况,对身在基层的乡镇会长更是关爱有加,使全县上下拧成了一股绳。
(二)每年召开一次全县性交流研讨会。
2012年7月,在科普宣传工作开展较好的某镇,某县举行了首次现场观摩科普宣传研讨会,县学会给每个乡、镇复印一份省“老体两会”文件,让大家逐条学习,讨论研究实施办法,会议决定每年召开一次全县性交流研讨会。
2013年四月中旬,该县又召开了学会理事及各乡、镇会长研讨会,专题交流各地贯彻实施省“老体二会”文件情况,并提出了“一学、二比、三达标”的重要举措。
2014年6月24日,全县科普宣传长效机制经验交流会在某镇新村村召开。会议开幕时,县学会组织了150多位老人进行体育健身展示表演,来自全县11个乡镇60多名宣传员参加了本次经验交流会,县电视台连续三天向全县人民播放了交流会实况。此次交流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效果之好,都是前所未有的。
二、坚持队伍建设不松懈,长效机制有人才支撑。
(一)建立了县、乡(镇)、村(社区)科普宣传员管理档案,队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2011年以来,该县每年都会对科普宣传员实行登记造册,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有县级科普宣传员135人,有乡(镇)科普宣传员139人,有行政村(社区)科普宣传员294人。
(二)建立了学会科普宣传员和群众密切联系制度,形成一张“联络网”。县学会对基层学会每个季度工作或电话联系一次,基层学会每个月组织村 级(社区)科普宣传员集中学习一次,每个宣传员每三个月召集当地老年人作一次宣传。大家一致反映,这些制度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
(三)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案,科普宣传活动全覆盖、常态化。1、2011年以来,某县县学会加大了对科普宣传员培训的投入,占财政拨款60%(每年大约1.2万-1.3万)。
2、县电视台专题播放科普知识和健身科学24期,扩大科普宣传影响力。
3、争取社会有关部门支持,积极完成《康乐寿》及《老人与健康》征订任务,并开展学刊用刊活动。每年翻印学会自编科普宣传资料3000-5000本发给宣传员、有关干部和广大老人。
4、县学会与卫生系统联合组织文体表演、免费体检及示范讲座“三下乡”41次,深受农村老人喜爱。
三、坚持每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有源源动力。
2007年某县成立老年体育科学学会以来,连续七年被市学会授予“科普宣传先进县”光荣称号。县老年体协、科学学会,每年都会出台科普宣传工作考评方案。七年来,该县共表彰先进单位178个(次)、优秀科普宣传员252名(次),其中受市学会表彰的基层学会7个、先进个人5名。
创先争优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为基层科普宣传长效机制的持久运行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激活了基层科普宣传队伍中的每一个“细胞”,真正有效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良好氛围。各乡镇学会科普宣传形式不断创新,各具特色:
----某镇学会采取以七个门球队的52名队员为科普宣传骨干,带动了六个健身辅导站和一个乐队的建立,宣传效果显著。
----某镇科学学会在普及体育科学方面,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壮大科普宣传队伍的方法非常成功。如他们针对去年全镇十三个辅导站二百多人参与佳木斯表演这一现象,多次组织群众座谈,群众一致反映这套操对人体的颈椎、肩椎、腰椎等各部位都有很大的健身作用。今年6月7日,该镇科学学会通过镇妇联取得各村妇女主任的支持,带头参加全镇佳木斯培训班,然后由她们为宣传骨干,深入到各村辅导广大老人。这一方法组织快、行动广,效果很理想。现该镇学会正在筹备举行全镇佳木斯健身操比赛,作为庆祝老年体协成立三十周年的献礼。
----某镇地处山区,群众喜爱唱客家山歌,是科普宣传工作的老典型,近年来又有新气象。如今,该镇十个自然村全部建立了科普宣传长效机制,那里的科普宣传员能写说又会唱,善于用山歌的形式宣传科普,该镇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受到市学会表扬。
总之,“三个坚持”促进了全县基层科普宣传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也促进了老年体育人口的发展,全县老年体育人口由2011年 人,发展到 人。占老人总数 %。但喜中也有忧,还有少数村科普宣传不够理想,至今还没有发展老年体育队伍,这是我县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下决心,要在“省经验交流会”这个平台认真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开拓山区工作新局面。
老年体育科学学会
2014年7月
第五篇:结合实际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建立科普特色生态园(苏敏娜)
东莞市2010年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
结合实际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建立科普特色生态园
作者姓名:苏敏娜
单位:东莞市谢岗中学
联系电话:***
E-mail:634808968@qq.com
东莞市2010年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
结合实际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建立科普特色生态园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开展生物学课外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但课外活动课的开展,总是受人员、场地、时间、材料和经费等条件的制约,而结合本校实际建立特色生态园来开展课外活动,则能较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为广泛、持久和深入地开展生物学课外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我校生物科组老师在不断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特别注意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及课余时间,以生态园为依托,结合校本教研,带领学生开展大果红花油茶引种试验、保护大树古树及榕树引根实验活动、观鸟护鸟活动、五谷杂粮实践活动、桑蚕实践活动、乡土民俗植物实践活动等一些富有特色生物科技活动,使生态园成为开展生物学课外活动的重要基地.并有效解决了中学生物教学中教材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容易脱节的问题。
【关键词】 结合实际生物科技活动科普特色实用型 生态园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开展生物学课外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但课外活动课的开展,总是受人员、场地、时间、材料和经费等条件的制约,而结合本校实际建立特色实用型生态园(或称生物园)来开展课外活动,则能较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为广泛、持久和深入地开展生物学课外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可是,据调查发现,目前许多学校对生物园(或称生态园)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学校只是把具有一定面积的生物园地当作中学等级评定的硬件之一,生物园建设形式化,缺乏实用性,评过等级之后,生物园并没有很好用于教学,成了无用的附件或成为漂亮的摆设。将生物园的功能如此定位,是对这一硬件的浪费。怎样才能使生物园发挥其较大的作用呢?近年来,我校生物科组老师在不断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特别注意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及课余时间,以生态园为依托,结合校本实际,带领学生开展大果红花油茶引种试验、保护大树古树及榕树引根实验活动、观鸟护鸟活动、五谷杂粮实践活动、桑蚕实践活动、乡土民俗植物实践活动等一些富有特色的生物科技活动,并在生态园建立了相应的功能区,以期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习惯,以学科教学促科技活动,以科技实践活动促学科教学,已取得了很好的科普效应。现生态园已成我校的一大亮点,并于2009年被评为“东莞市十佳科普基地”之一。现将我校生态园建设的做法总结起来供大家参考,旨在对生态园的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生态园科普特色区建设
飞鹅山是我校内的一座小山,我校的生态园就是根据飞鹅山因地制宜而建。飞鹅山生态园是生物园和地理园的结合体,除了美观的绿化、进门墙上有进化树、动物屋、生态池、各种模型和各科代表植物等传统生态园基础建设外,我校生物科组老师带领学生在生态园开展了许多生物科技活动,增设了许多具有我校科普特色的功能区域,除了利于教学,还达到科普的目的。下面介绍我校几个科普特色区。
1.1建立观鸟护鸟区,利用生物园进行环境教育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校在生态园开辟了观鸟护鸟区。学生还在观鸟区周边设置了喂鸟台、自动喂鸟器,观鸟队学生每天专人换鸟食。学
校还开设了观鸟课,买来望远镜,组建观鸟队,生物老师经常带学生来生态园观鸟,认识各种鸟类形态及生活习性,举行观鸟比赛。“身临其境,观察体验”,是观鸟活动与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观鸟活动遵循教育学的内在规律,强调让学生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去发现、观察、欣赏自然状态下的鸟儿,感受自由生命所展现出的绚丽多姿以及鸟儿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现在爱鸟护鸟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大雨过后,学生经常会把捡到的受伤小鸟交给老师,因此我校在生态园动物屋设立了“动物医院 ”,让学生医治喂养收留的小鸟。学生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池鹭保护科技实践活动》获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池鹭习性研究及人工孵池鹭蛋》获市科技小论文一等奖。
现在随着校园绿化和观鸟护鸟活动的开展,常驻留校园的鸟有30多种之多,数量常在数百只之上,然而,在学生中却至今未出现伤鸟、掏鸟窝的事件,校园内人鸟和谐共处、其乐融融。“让校园成为小鸟的天堂,师生的乐园”成为我校师生的共同愿望。观鸟护鸟区已成我校开展校本课程不可缺少的特色区,并对环境教育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1.2建立五谷杂粮实践基地,利用生态园进行实践活动和劳动技能教育
“五谷”是养育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各族人民的物质食粮,随着今天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学生忘了什么叫“五谷”,真是有点“五谷不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利用校园里的生态园为依托,结合生物教学、组织学生种植和识别“五谷”,因此我们在生态园成立了五谷杂粮实践基地。
具体做法:
(1)各班成立学生参与的常规性种植管理小组。
(2)全程参与各种种植方案的制定与种植(包括整地、播种、浇水、除草、施肥、除虫、收获等)。
(3)观察、记录种植过程,写观察日记,学生分组交流,最后认识“五谷”的生长过程及果实形状和用途。
(4)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以学“五谷”为依托延伸的活动,学生们学习了许多与“五”(如“五湖四海”“五光十色”等)有关的知识延伸。
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五谷种植的一般技能,切身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效解决教材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容易脱节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劳技教育。在校园进行五谷杂粮实践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学习的兴趣,充实了校本教研,还为探索中学校园进行有效的素质教育开拓了一个新的途径。
1.3建立桑蚕实践基地,使生态园变成立体的教科书
为了让我们的生态园变成立体的教科书,我校生物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桑蚕养殖实践活动。由于城市化速度的加快,生物课本里一些内容学生变得陌生,如八年级下《生物学》里的《昆虫的生殖发育》选以家蚕为例来说明的,桑树是养蚕的必须树种,我们小时候大多养过蚕,可是现在许多学生不知什么是蚕,什么是桑叶了,更不要说养蚕,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意思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生态园引种一些这样的树种,就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了。今年我们已在学生中开展养彩色蚕的实践活动,并带领学生对桑树进行扦插实验,在生态园种了桑树100多棵,根据生态园地理环境建立一个梯田式桑树园区,使桑蚕养殖实践活动成为校本课程。学生养蚕后还举行了“养蚕成果展示交流会”,养蚕观察日记评比,通过养蚕,学生不再“读死书”,认识了昆虫的变态发育,对我国的国粹丝绸的来源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的良性生态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还把桑蚕生活史及学生的活动照片做成宣传栏立在园区边供更多的学生参观学习,达到科普的目的。
1.4建立乡土民俗植物区,利用生态园进行乡土文化教育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许多乡土民俗植物逐渐淡忘甚至不了解。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民俗,认识乡土植物,发扬乡土文化,让本土植物发扬光大,我们生物科组老师带领学生在生态园建立一个乡土民俗植物区,在生态园原有本土植物:荔枝、龙眼、芒果等的基础上把一些具有乡土民俗特色的植物(如莞香、莞草、红花荷、艾草等)引种进来。我校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乡土植物与民俗的征文比赛和乡土植物认图竞赛,让学生活学活用,并提高学生对热爱家乡的情感。开展乡土民俗实践活动,不但对学生进行了乡土文化教育,而且乡土植物由于是土生土长的植物,其抗病能力强,并且对气候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成活率更高,大大提高了生态园的绿化率,也给我们今后的绿化树种提供了好的选择。如98年寒冬,市区绿化带许多外地物种被冻死,而我校生态园引种的绿化树种大多是本地物种而幸免遇难。因此生态园的绿化,我们选种植物时充分体现了植物本土性原则。
1.5建立大果红花油茶引种试验基地,利用生物园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校内的飞鹅山生态园,我校在生态园建立了大果红花油茶引种试验基地,为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生态旅游作前期研究。为了充分凸现我校生态园科普教育功能,根据其得天独厚的生态地理位置,结合我镇各果场庄园单一农作物荔枝的栽培丰产不丰收的现状,特别是银瓶山风景区的开发需要,希望能引进一种集观赏、经济价值于一体的经济作物。经过认真的考察论证,大果红花油茶成为首选。大果红花油茶花期长、产油量高,该植物11月至次年3月开红花,花期140天,花色艳丽,花径6~10厘米,果实形如柚子,产油量高,经济效益可观,尤其是其油质优,是当今世界最优质保健食用油,被誉为“油之珍品”,是理想的观花、观果经济作物。如果能够引种成功并推广,无疑对当地的经济有很大的改善。目前我校已在生态园建立大果红花油茶引种试验基地,从广西原生态地引进大果红花油茶500多棵。同时,为加强科普教育,充分利用校内生态园的优势,让生态科技兴趣小组学生(120人)全程参与,体验农作物的引进、栽培、应用推广全过程,有效地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产应用,积极参与家乡的经济建设,提高了广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目前,大果红花油茶基本成活,并且长势良好,有些已经提前开花,我们期待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景象早日到来。
1.6建立保护大树古树及榕树引根实验区,提高生态园区绿化率和为生物知识的实践运用提供场地
由于经济的发展,周边道路、高楼的新建,许多大树古树面临被砍伐的处境。为了更好保护、利用古树,提高我校绿化率,我校师生决定对周边面临砍伐的树木进行抢救性保护,在生态园建立古树移植区。由于事先坚持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同一原生地不同树木种类,不同原生地的同一树木种类的根系根群分布情况,拍下原始照片资料,采用了各种科学有效的截枝、挖掘、吊装、运输、枝干保水、开穴、定植消毒等措施,完全依靠我们生物科组老师及学生自身的技术力量,克服了科学移植上的重重困难,大胆突破了许多古树移植上的多个禁区,目前移植的大树古树成活率达百分之百,让专业园林企业和研究单位也惊叹不已,很多同学由于积极参与校园大树古树的定植过程,归属感大大增强,自觉地对这些古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管理,守候它的发芽,并经常会因发现了新芽而奔走相告,拍下照片,因为来之不易啊,师生们都倍加珍惜。我们根据古树独特的神韵,一树一景的特点,动员全校师生开展我为大树景点命名和征文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绝无仅有校本资源,进行生物教学和环境教育的延伸。生物老师又适时的在生物与环境、植物结构、植物的生理特性方面进行科学引导及系统的归纳,促使了一股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应用科学之风在广大的学生中间蔓延。有学生向带领活动的老师提出问题来,我们移植的老榕树能否做到象新会市的小鸟天堂那样“独树成林”?一来提升学校景观,二来可促榕树生长,特别是解决榕树现时的生存问题。因此,我们建立了榕树引根试验区对此课题进行研究,现已初具成效。
在活动中我们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树立环境意识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生态园的管理办法。
为了让生态园更有科普性,让更多学生参与,我校采取了一些常规的管理办法。
2.1开放时间:全天。
刚建园初期,生态园设计是有不锈钢大门锁住的。怕学生损坏,后来考虑到科普性,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学习,我们去除了大门,并对学生进行爱校园的宣传教育,如今生态园已成为学生学习、休闲的好去处,而且许多学生参与生态园的建设,主人公精神大大提高了。
2.2参与人员:全体学生。
以班为单位建立生物兴趣小组,并把各区域分给学生管理,减少了学校的负担,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和劳动技能,更增进了学生对生态园的感情。
3生态园建设原则
科研促教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也要为此服务。基于这些,当前我校生态园的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3.1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生物园是中学生物课的室外教室,它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条件,使学生有机会走出教室,进入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中接受现场教学。因此,园地的规划必须适应教学的需要,为教学服务。因此要多引种一些于生物教学有关的植物,园内有针对性地种养许多动植物,可为教学活动提供实物观察和实验原材料。例如种一些大红花,可作为做细胞质壁分离的理想材料,对讲授花的结构也是很好的材料;又如种桑树,可为学生养蚕实践活动提供饲料,还是很好的扦插材料;种植乡土植物荔枝、龙眼是很好的嫁接材料;种银杏等树种,利于讲解不同的叶脉。生态池除了让学生学习淡水生态系统构成外,还可为实验室提供草履虫、水蚤、小鱼等实验材料,并且还可把生态池当作大鱼缸,进行探究鱼鳍作用实验,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由于现代城市建设多以高楼和人工植被覆盖地面,难以种养生物,也难以见到多种动植物,更难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等。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缺乏直接经验,只能死记硬背,所以在学习《生物学》觉得困难。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就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在讲授某一方面知识时让学生到生物园去观察及实践,把生态园当做室外实验室,让学生学以致用。如讲“种子的萌发”时让学生去生态园尝试播种,探究“种子萌发类型与播种深度”的关系;讲“根毛的作用”和“蒸腾作用”时,让学生去生态园尝试移栽幼苗,学会“尽量根部带土坨和去掉部分叶片以提高成活率”。讲到人工授粉时让学生去给玉米人工授粉。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帮助他们巩固和深化知识,掌握技能,举一反三,并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创造条件。
现在我校初中生物教学中许多调查、观察、探究、课外实践和各种活动等都可在生态园完成,生态园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3.2科普性原则
在当前的生态园建设中,要将为科普性原则落实到位。作为生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选好科普课题,确立科普项目,让生态园充分发挥作用。近年来,我校生物科组老师以生态园为依托,带领学生开展的大果红花油茶引种试验、保护大树古树及榕树引根实验活动、观鸟护鸟活动、五谷杂粮实践活动、桑蚕实践活动、乡土民俗植物实践活动等一些富有特色生物科普活动,使生态园成为开展生物学科普活动的重要基地,并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不少佳绩。
我校生态园是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场所,生态园中每次的活动和开放,都要尽量让学生受到教育,充分体现生物园的科普性原则,在园地规划的开始就要贯彻落实。为了教育学生,生物园内的每种生物,尽量标明其科、属、种的名称,使学生一进入生物园内就处于一种新颖的教育环境中,自然地接受教育。在每一个活动区,都能树立一块宣传栏,介绍每个活动区的内容及开展的科普活动,随着活动的进展不定期更换宣传内容,达到科普的目的。
3.3 自力更生,因地制宜的原则
建设生物园还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分段、分期建设,逐年提高和完善。若片面追求大而全,一步到位,反而不符合实际,不符合生物学的发展规律。分段、分期的建设,也可为学生在校参加园地建设和管理提供条件,使学生在参与中提高科技素质和劳动素质。生态园建设不应该千篇一律、统一模式,应因地制宜,如我校的桑树园区就是根据飞鹅山的形状设计成梯田式,不但美观还利于浇灌和排水,提高成活率。
4激励办法及取得的成绩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生态园的管理,让生态园更有效发挥作用,我校还制定了一些激励机制。如定期对责任区进行评比,对评比结果列入文明班的参考依据之一。并举办一些“鸟巢设计大赛”、“观鸟比赛”、“植物挂牌制作比赛”、“生物摄影大赛”、生物科技小论文比赛等,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班级进行颁奖,并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市级的、省级的比赛。
近几年来,我校的观鸟实践活动、大树保护实践活动、五谷杂粮实践、大果红花油茶实践活动、桑蚕实践活动、乡土民俗植物实践活动等已借生态园为依托开展起来了,并逐步被开发成为校本课程,在市里得到同行和专家的好评,学生们积极参与科普活动,也取得不少好成绩,如2009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校《池鹭保护科技实践活动》获市优秀实践活动一等奖,《五谷杂粮实践活动》获二等奖,《大树保护实践活动》和《大果红花油茶引种实践活动》获市三等奖。我校《池鹭保护科技实践活动》还代表东莞市参加25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观鸟队学生李小龙等学生写的科技小论文《池鹭生活习性及人工孵蛋研究》等两篇科技小论文双双获市生物科技小论文一等奖。2009年我校生态园被评为市的十大优秀科普基地之一,我校观鸟护鸟实践活动和五谷杂粮实践活动受市科协专项资金资助。以科普促教学,以教学促科普,结合实际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建立科普特色生态园成为我校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1、廖晓东 《把观鸟活动引入中小学环教育的思考》http://gzbirdman.blog.163.com2、冉圣宏,文宏为.基础教育新概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8.
3、顾明运.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认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5-38.79-90.
4、汪忠,刘恩山主编.2002.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