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山区街道(乡镇)领导信箱(精)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山区街道(乡镇)领导信箱市民电子邮件受理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山区街道(乡镇)领导信箱市民电子邮件受理办法的通知
文
号:214139
颁布日期:2005-5-10
正
文: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山区街道(乡镇)领导信箱市民电子邮件受理办法的通知
宝府办[2005]36号
颁布日期:20050510 实施日期:20050516 颁布单位: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
经区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宝山区关于街道(乡镇)领导信箱市民电子邮件的受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OO五年五月十日
关于宝山区街道(乡镇)领导信箱市民电子邮件的受理办法
宝山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设的街道(乡镇)领导信箱是宝山区各街道(乡镇)领导面向市民设立的专用公务邮箱。为做好街道(乡镇)领导信箱的市民电子邮件的阅处工作,根据《国务院信访工作条例》、《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政府网站开设街道(乡镇)领导信箱的通知》等有关精神,结合本区各街道(乡镇)实际,制定街道(乡镇)领导信箱市民电子邮件的受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加强社区建设的要求,形成高效的市民电子邮件阅处工作机制,认真办理好每件市民给街道(乡镇)领导信箱的电子邮件,体现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宗旨,雷厉风行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作风,使宝山政府门户网上的街道(乡镇)领导信箱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市民监督、为民排忧解难的重要窗口。
二、受理工作原则
(一)方便电子邮件发送人原则。
(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三)恪尽职守、秉公办事的原则。
(四)服务第一、高效务实、雷厉风行、为民解难的原则。
(五)重调查研究,重事实、重证据,依法办事的原则。
(六)处理实际问题与教育疏导、法制宣传相结合的原则。
(七)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
(八)保密的原则。
三、受理范围
(一)关于街道(乡镇)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社会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对街道(乡镇)某项工作决策的批评、建议和意见。
(三)对街道(乡镇)行政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
(四)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方面的咨询。
(五)有关市民个人生活方面的难点求助。
(六)市民反映的社情民意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七)对行政活动中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表扬。
(八)市民电子邮件反映情况及建议,认为不属于本街道(乡镇)职责范围内的,按“归口办理”原则,转送责任归属单位及时办理,并告知来件人。
四、受理程序
(一)各街道(乡镇)行政主要领导为办理市民电子邮件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制定收、办、复的工作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对市民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要按照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信访工作条例等法规,及时予以解决,暂时无法解决或尚无条件解决的,要做好回复和解释工作。
(二)各街道(乡镇)领导要为办理市民电子邮件工作提供必要的业务设施和工作条件。在工作日每天开启两次(上、下午各一次)领导信箱,对收到市民发来的有效电子邮件进行编号、登记、分类,并及时办理。
(三)各街道(乡镇)收到市民电子邮件之日起,一般邮件应在7个工作日内向邮件发送人作出告知回复(发件人联系方式不清的除外),在一个月内办结完毕,情况复杂的可适当延长。办理电子邮件要做到“件件有回复,件件有落实”。如因某些客观原因在规定时限内一时不能办结的,必须向来件人说明原因,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时间节点。
(四)各街道(乡镇)负责做好市民电子邮件的回复、反馈工作,及时将阅处结果告知来件人。来件人要求书面答复办理结果的,应当书面答复来件人。
(五)责任领导与邮件发送人或者信件反映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六)对邮件内容和办理结果可公开的,及时将电子邮件原文和阅处结果报送宝山政府门户网站,由网站整理后,在网上公布办理结果,取信于民。
(七)街道(乡镇)领导信箱的市民电子邮件办理工作,由宝山政府门户网站牵头负责督办检查、调研分析、考核评议,并做好街道(乡镇)领导信箱的技术维护工作,确保电子邮箱畅通。
五、奖励与处罚
宝山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设街道(乡镇)领导信箱是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中共宝山区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加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街道(乡镇)领导要高度重视对市民电子邮件的办理工作,并将阅处办理市民电子邮件工作绩效纳入考核体系。每月底,宝山政府门户网站负责对街道(乡镇)领导信箱阅处工作进行汇总,将阅处情况报送区政府领导;每半年对办理市民电子邮件工作检查通报;每年进行评比考核。对办理市民电子邮件工作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办理市民电子邮件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推诿、敷衍、拖延的,进行通报批评,对玩忽职守、渎职行为,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六、附则
本办法自2005年5月16日起施行。
第二篇: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乡镇船舶管理办法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张家界市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管理办法》的
通 知
张政办发〔2011〕29号
ZJJCR—2011—01012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
《张家界市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1月30日市人民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张家界市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的管理,明确和落实乡镇船舶的安全管理责任,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湖南省农村合作经济承包合同管理办法(试行)>等6件规章的决定》(省人民政府令第219号)和《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客渡船签单发航管理规定>的通知》(湘交安„2011‟61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航行、停泊、作业的乡镇船舶、排筏、渡口渡船和水上设施及其所有人、经营人(含义渡船工,下同)以及各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
本办法所指“乡镇船舶”是指乡镇和农村中企业、事业单位的船舶和从事客货运输的个体、联户、承包户船舶以及农民专门用于生产的船舶。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的管理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由乡镇船舶和渡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具体领导,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村(居)民委员会组织实施。
乡(镇)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域内乡镇船舶和渡口的安全负直接管理责任,乡(镇)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为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的管理机构。
第二章 安全管理制度
第四条 县级人民政府对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的管理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对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的管理工作,负责建立本级政府水上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动机制,定期组织召开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工作会议,制定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组织、督促、支持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和管理职责,协调解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负责加强水上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加大财政对水上交通公共设施、安全隐患治理的投入;
(三)负责建立健全水上交通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四)负责组织开展水上交通安全宣传、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水上交通安全意识;
(五)负责制定完善水上搜救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水上交通安全预控、应急救援和指挥机制;组建水上搜救队伍,配备专业搜救设备;
(六)负责落实将海事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七)负责设置乡镇船舶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明确其职责;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乡(镇)人民政府直接管理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的责任;
(八)负责建立客渡船相关制度和相关职责,落实必要的经费;
(九)负责辖区渡口设置或撤销的审批,将辖区内的公益性渡口建设与维护,渡船维修、更新和渡工补助等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督促有关单位加强对渡口、渡船的管理维护和对渡工的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及劳动保护等工作;
(十)负责组织排查和综合治理辖区内乡镇船舶和渡口的安全隐患,取缔辖区内的非法渡口、无证无照乡镇船舶、无证修造船舶厂(点)。
第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的管理职责:
(一)负责辖区内乡镇船舶所有人、经营人、船员以及有关单位、个人水上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组织开展安全宣传、安全检查活动;组织召开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管理月度例会;
(二)负责建立健全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船主以及渡口、渡船、渡工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在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中明确专职人员负责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村(居)民委员会和船舶、渡口所有人或经营人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并在船舶数量较多的区域内组建船舶安全联组、渡运小组;组织落实客渡船有关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并监督其履行职责;
(三)负责乡镇非运输船舶(指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和农民自用船舶)的登记和管理,制止乡镇非运输船舶和渔船参与客运、渡运和经营性货物运输;
(四)负责对乡(镇)、村渡口及经协商确定为乡镇管理的渡口、渡船的管理维护和渡工的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及劳动保护工作。组织乡镇船员、渡工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安全和技术培训;
(五)负责建立乡镇船舶和渡口档案,提出本辖区内乡镇船舶新增运力的审核管理意见,督促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按有关规定申办审批手续;
(六)督促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船员向海事管理机构申办或审验有关船舶证书和船员证书,按规定办理保险,遵守水上交通安全法规、规章和规定,足额配备船舶救生、消防等安全设施,使船舶、渡口处于适航状态;
(七)维护客、渡运秩序,在汛期、气候恶劣的季节,在法定或者传统节日、重大集会、集市、农忙、学生放学放假等交通高峰期间,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安排专人轮流值守,制止超员超载、冒险航行等违章行为,确保安全;
(八)负责对辖区内的船舶修造厂(点)实施日常安全监督管理;
(九)负责辖区内水上搜救的组织实施,协助相关部门调查处理乡镇船舶水上交通事故,并做好善后工作。
第六条 村(居)民委员会对辖区内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的管理职责:
(一)在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宣传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上级人民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负责辖区内的乡镇船舶和渡口的日常管理工作,教育乡镇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村民严格遵守水上交通安全规定,制定村民公约,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规范使用船舶行为;
(二)按照县(区)、乡(镇)、村(居)民委员会、船主四级安全责任制原则,负责辖区内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工作,设立水上交通安全专干,建立健全船舶管理制度,做好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书的签订,并督促落实;
(三)督促和组织船舶的所有人、经营人、船员按规定向海事管理机构申请办理船舶检验、登记、变更等证照审批手续,组织船员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安全和技术培训;
(四)负责本村渡船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渡船处于适航状态;
(五)确定乡镇船舶管理人员及渡工,组织商定辖区内渡运的基本渡资,并报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六)负责对辖区水域范围内的乡镇船舶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对船舶超员超载、冒险航行、无证驾驶、非客船载客等违章行为,应立即制止,同时报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处理;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督促整改,并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报告;
(七)加强对辖区渡口、客渡船的安全管理,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干部按照划片包干原则,落实对渡口、客渡船的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赶集日、节假日、庙会及气候不良的情况下有村(居)民委员会干部到渡口、客渡运码头值班和维护客渡运秩序;
(八)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和海事管理机构报告,组织现场救援,做好群众的善后工作,维护事故现场秩序。
第七条 县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的管理职责:
(一)在县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对辖区内乡镇船舶和渡口实施行业管理,认真履行行业安全管理职责;
(二)负责对辖区内水上交通安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把水上交通安全纳入县级人民政府的安全考核体系;
(三)负责宣传贯彻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方针,组织开展辖区内水上交通安全检查,纠正违章,发现隐患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整改落实,消除隐患;
(四)负责监督落实乡(镇)人民政府对乡镇船舶和渡口渡船的安全管理职责和措施,督促乡(镇)人民政府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开展乡镇船舶、渡口安全的管理工作;
(五)负责组织乡镇船舶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
(六)参加水上搜救和事故处理工作;
(七)负责辖区渡口设置或撤除的审核工作,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县级海事管理机构对乡镇船舶、渡口安全的管理职责:
(一)负责对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维护水路运输市场秩序;
(二)依据职责权限,负责乡镇运输船舶登记、检验、营运许可和船员培训考试发证工作;
(三)开展乡镇船舶、渡口安全检查和监督管理,查处违章行为,向县(区)、乡(镇)人民政府通报辖区内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情况及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意见;
(四)负责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五)负责对乡镇船舶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和技术指导。第九条 渔业管理机构对乡镇船舶安全的管理职责:
(一)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渔业船舶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渔政机构负责渔业船舶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
(二)贯彻执行渔业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宣传内河渔业船舶安全航行的法律法规;
(三)依权限核发渔船登记证书和渔船检验证书,进行渔业船舶船员培训考试发证工作;
(四)开展渔船安全检查,查处渔业船舶载客、超载和无证驾驶等违法违章行为;
(五)负责渔业船舶水上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第十条 公安、旅游、水行政等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贯彻国家有关水上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对乡镇船舶和渡口的行业管理和监督管理,促进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生产。
第十一条 交通、海事、渔业等部门根据管理需要可依法委托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对乡镇船舶实施安全监督管理和行政处罚。
第十二条 湖泊、水库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该水域内乡镇船舶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跨行政区域的水域,乡镇船舶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由有关人民政府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三条 水电站因抗旱或防洪等特殊原因需减少或者加大泄水流量,有关部门应当提前通知海事管理机构和沿线乡(镇)人民政府,并协助乡(镇)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
第三章 所有人和经营人
第十四条 乡镇船舶所有人及其经营人应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乡镇船舶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
第十五条 乡镇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对其所经营和使用的船舶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并履行下列义务:
(一)负责对船舶和其他安全设施的维护保养,随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适航状态;
(二)配备符合规定条件的船员,加强对船员的安全教育,不得指使、纵容、强令船员违章操作和违章航行;
(三)足额配备救生、消防设施和其他必备的安全防护工具;
(四)遵守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按照核定的适航区域和载乘定额航行,不得超载、违章航行;
(五)依法接受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服从管理。水库、园林、风景区水域中从事游览业的乡镇船舶所有人和经营人,除接受水利、旅游部门的行业管理外,还必须接受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行业管理和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四章 乡镇船舶安全保障
第十六条 乡镇运输船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经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勘划载重线,标定船名牌、船籍港,客(渡)船应在明显位置标定乘客定额牌,并持有船舶检验证书;
(二)经海事管理机构登记,持有船舶国籍证书、船舶所有权登记证书;
(三)持有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核发的水路运输许可证、船舶营业运输证;
(四)按规定配备合格的船员和必要的航行资料;
(五)按规定配备救生、消防设备和其他必备的安全防护工具;
(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船舶险和旅客意外伤害险。
第十七条 渔业船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经渔业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持有渔业船舶检验证书;
(二)经渔业监督管理机构登记,持有渔业船舶登记证书;
(三)按规定配备合格的船员和其他人员;
(四)按规定配备救生、消防设备和其他必备的安全防护工具;
(五)在规定部位标定船名牌。第十八条 渡船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持有海事管理机构签发的船舶登记证书和船舶检验证书;
(二)标明船名、载客定额、载重线标志、安全注意事项和符合国家规定的识别标志;
(三)按规定配备救生、消防设备;
(四)经营性渡船必须取得水路运输许可证和船舶营业运输证;
(五)按规定配备合格的船员、渡工。
第十九条 利用船舶、排筏进行游览等经营活动或者在通航水域设置水上娱乐设施的,应当事先经船舶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经海事管理机构审核,划定停泊地点和游览水域。
第二十条 乡镇运输船舶的船员应当经海事管理机构考试,持有合格的船员职务适任证书。
第二十一条 乡镇运输船舶不得装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物品。因交通原因确需承运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渔业船舶、自用船舶的所有人应当服从乡(镇)人民政府的管理,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第二十二条 渔业船舶在通航水域内进行捕捞作业,不得影响其他船舶的航行、停泊、作业。
第二十三条 禁止在通航水域设置妨碍航行安全的拦网、网箱养殖等设施;禁止无证船舶航行;禁止无证驾驶机动船;禁止冒险航行;禁止利用报废船舶从事水上活动。
第五章 渡口
第二十四条 乡镇渡口(浮桥)的设置或撤除应当符合乡村规划,由设置单位或者个人提出申请,经当地海事管理机构审核后,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跨县(区)设置或撤除渡口(浮桥),由渡口(浮桥)双方所在的县级人民政府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设置或撤销渡口(浮桥)。第二十五条 乡镇渡口(浮桥)要确定渡口名称,在渡口两岸设立渡口牌,渡口牌上应注明《渡口守则》和渡口注意事项以及安全管理责任单位及经营业主。
第二十六条 乡镇渡口(浮桥)实行“谁所有、谁经营、谁负责”的安全管理机制。
第二十七条 渡口应当设置合适的码头;应当设置方便乘客上下和保障乘客安全的坡道、石阶等辅助设施。客运量较大的渡口须有旅客候船亭等设施。
第二十八条 渡船运载牛、马等大型牲畜时,除看管人员外,不得搭载其他乘客。
未经审核批准,渡口(浮桥)不得渡运、通行除两轮摩托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辆。
第二十九条 渡口船舶应当按照核定的路线渡运,渡运时应当注意避让过往船舶,不得抢航或者强行横越。
遇有洪水或者大风、大雾、大雪等恶劣天气,渡口应当停止渡运。
第六章 事故处理
第三十条 乡镇船舶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在船人员应当奋力施救,并迅速向就近的乡(镇)人民政府和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涉及渔业船舶的,应同时向渔业管理机构报告。事故现场的其他船舶,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应当全力施救。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海事管理机构或者渔业管理机构获悉事故发生后,应当立即组织救助,同时按照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并组织事故调查。
第三十二条 乡镇运输船舶及设施发生交通事故,由海事管理机构负责调查处理,其中涉及渔业船舶的,渔业管理机构应当协助。渔业船舶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渔业管理机构负责调查处理。自用船舶发生交通事故,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调查处理。
第三十三条 乡镇船舶发生交通事故,由事故船舶船籍所在地的县(区)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善后工作,事故发生地的县(区)和乡(镇)人民政府应予协助。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对在乡镇船舶和渡口管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推诿扯皮,导致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处理。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及直接责任人,由各职能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 任何人都有权对乡镇船舶和渡口违反有关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第三十七条 海事管理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时,根据情况可依法采取责令临时停航、驶向指定地点、禁止进港离港、强制卸载、拆除动力装置、暂扣船舶等保障通航安全的措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理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理决定的,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对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十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会同市交通、市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对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管理乡镇船舶安全职责做出具体规定。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政府领导分工的通知
领导分工
石柱府办发〔2012〕15号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政府领导分工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新一届县政府领导分工已经第十七届县人民政府第一次县长办公会研究明确,现予以印发。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县政府领导分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实行县长负责制,其余班子成员协助县长工作。
县长艾东
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主管机构编制工作。
常务副县长王宗德
负责县政府常务工作。
分管的部门(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财政局、县金融办、县国税局、县地税局、人行丰都支行、县银监办、县农发行、县工行、县农行、县建行、县农商行、重庆银行、邮储银行、县人保公司、县寿保公司、县国投公司、县交委、县铁建办、县人力社保局、县劳务局、县监察局、县效能办、县审计局、县法制办、县外事办、县人防办、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县接待办)、县保密局、县行政学校、县政务服务中心。
联系县人武部。
副县长罗勇
负责发展改革、旅游、教育和环保工作。
分管的部门(单位):县旅游局、黄水旅游景区管委会、县教委、县发改委、县环保局、县统计局、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志办、县体育局、县邮政局、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
县政府党组成员林翔
负责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和移民工作。
分管的部门(单位):县经信委、县移民局(县三峡水库管理局)、县招商局、县煤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移民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县供电公司。
副县长李智
负责城乡建设和管理工作。
分管的部门(单位):县国土房管局、县规划局、县城乡建委、县市政园林局、县新城区管委会。
副县长吴韦
负责商贸、卫生、民政和文化工作。
分管的部门(单位):县卫生局(县爱卫办)、县民政局、县商务局、县文广新局、县档案局、县老龄委、县残联、县石油公司、县盐业公司。
副县长付毅(公安局长)
负责公安、安全、信访和稳定工作。
分管的部门(单位):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政府应急办、县信访办(县维稳办)、县安监局。
联系县法院、县检察院。
副县长陆俊昌
负责农业、农村、扶贫和科技工作。
分管的部门(单位):县农委(县农综办)、县水务局、县畜牧局、县林业局、县科委(县地震局)、县气象局、县扶贫办、县烟办、县烟草公司、县供销合作社、县辣椒办、县两芋办、县校合作办。
副县长冉雪梅
负责质监、药监、工商、民族宗教和人口计生工作。
分管的部门(单位):县质监局、县药监局、县工商局、县民宗委、县人口与计生委。
联系群团部门。
副县长龙维众(挂职)
协助副县长罗勇联系发展改革工作。
副县长李勇(挂职)
协助副县长陆俊昌联系扶贫工作。
县长助理陈祖军(挂职)
协助副县长罗勇联系对口支援工作。
调研员晏华文
联系大滩口水库移民征地后期工作、毛滩河流域开发建设、辣椒综合市场建设、藤子沟库尾至沙子河段开发建设工作。
调研员马培荣
联系沿江高速公路、扬东河电站建设工作。
县政府领导AB角
王宗德罗勇
林翔李智
吴韦冉雪梅
付毅陆俊昌
第四篇: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兰江街道三凤桥村综合改造“三置换”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兰江街道三凤桥村综合改造“三置换”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兰江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
《兰江街道三凤桥村综合改造“三置换”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市农村住房改造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领导协调和检查指导,建立试点工作市直部门定期联系指导、现场联席办公和联动高效服务机制;市直有关部门要建立试点工作指导组,明确牵头领导和具体科室工作人员,切实为试点工作提供全程跟踪指导和快速便捷服务;兰江街道办事处要按照市政府有关政策精神和市长办公会议研究意见,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又好又快完成试点各项任务,为全市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三日
兰江街道三凤桥村综合改造“三置换”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积极探索城中旧村成片综合改造新途径,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及现代和谐宜居城市建设步伐,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等政策精神,结合实际,就三凤桥村综合改造“三置换”试点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三凤桥村和试点片区基本情况
三凤桥村位于姚城西南,下辖14个村民小组,农户861户,常住人口2950人,外来人
口近8000人。“三置换”试点拟定在东至开丰路、南至谭家岭西路、西至梁周线、北至四明西路区域,片区土地总面积1098.81亩,内有6个自然村,在册户数450户,户籍人口1678人,工业企业9家,行政事业单位3家,加油站1家、学校1所。片区内共有农用地625.51亩,其中:基本农田509亩,村庄用地473.29亩(其中:农民居住用地275.17亩、工矿仓储用地195.54亩)。
二、“三置换”试点的主要内容及目的(一)主要内容。在现行法律政策框架内,以各方利益综合平衡、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为核心,以建设形态改造和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整体流转、村庄和人口整体搬迁集聚、建设用地统一集约开发为主要形式,在近郊村、城中村实施“农村住房和宅基地置换城市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村级集体发展留用地置换物业经济产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造,推动农民转移就业、转变居住和转换身份,推进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和城市功能集成。
(二)主要目的。选择三凤桥村开展“三置换”试点,主要基于以下4点考虑:1.三凤桥村兼具近郊村和城中村双重特点,在其成为城中村前完成改造,有利于降低和锁定今后城市改造建设成本,有利于减小、避免日后城中村改造的利益矛盾和纠纷。2.拓展城市经济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形象,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产业人口集聚和西南商圈形成步伐。3.调动农民和村级组织改造旧村的积极性,变要我改造为我要改造,变政府全包为政府引导,破解旧村拆迁改造和社会管理难题,走出一条城中村、近郊村成片综合改造新路子。4.掌握旧村改造和土地储备开发主动权,推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三、“三置换”试点工作原则和政策原则
(一)工作原则。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集体组织、农民参与;坚持依法办事、分步有序推进;坚持统筹规划、集约发展;坚持建设形态综合改造,体制改革相应配套。
(二)政策原则。衔接现行政策,注重政策创新;统筹各方利益,注重协调平衡;政策适度扶持,注重激发动力。
四、“三置换”试点的运作方式和实施步骤
(一)“三置换”的总体运作。
1.街道办事处编制试点片区综合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报市政府批准。
2.组建政府性旧村改造投资开发公司作为试点片区“三置换”工作的投融资和改造开发平台。
3.以整体置换流转、整体搬迁集聚、自愿依法有偿为前提,由村民向村委会提出置换宅基地、承包地、物业出租房和拆迁住宅的申请,由村委与街道办事处签订“三置换”协议。并由街道办事处向市直有关部门办理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许可手续。
4.街道办事处与旧村改造投资开发公司签订改造开发合同,由该公司负责安置房建设。
5.村委会根据“三置换”具体实施办法,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在街道办事处和市直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落实“三置换”及相关工作。
6.村民和小企业置换安置后多余的村庄存量非农土地,由旧村改造投资开发公司按现行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政策规定,进行土地储备出让和开发建设;置换的农用地纳入市级土地储备体系,待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后,由市级相关部门进行出让和开发建设。
(二)农村住房置换城镇住房。以不突破现行我市征收集体土地和房屋拆迁政策为前提,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和住宅,多种形式置换。1.作价领取货币补贴到城区购置商品房;2.置换集中安置小区多层安置房,包括物业经济用房。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置换社会保障。参照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办法,鼓励农民永久全部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允许农民在城镇居民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保和失地农民保障等社会保险中选择参保。
(四)集体发展留用地置换物业经济产权。改集体留用地开发权为物业用房收益权,村集体以留用地资产和集体资金置换和分享新开发物业房产产权或收益。同时,着眼保障农民享受到土地增值收益,建立农民置业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民以部分房屋动迁补偿金入股置业股份合作社,对物业项目实行集体统一建设招租,减轻安置房建设压力和安置房对房地市场的影响。
(五)实施步骤。根据先建设安置房、后旧村搬迁置换,边搬迁置换旧村、边实施土地开发的思路,按以下步骤实施:
1.2009年,完成试点项目立项和片区综合改造规划初步设计,确定农民集中安置小区选址,完成安置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和前期工作,做好规划肖东路和南北向道路建设前期工作,启动黄郎闸自然村宅基地和农民旧房置换拆迁。
2.2010年,安置小区建设工程全面开展,基本完成规划肖东路南北两侧自然村宅基地、旧房置换拆迁,启动承包土地置换工作,力争完成四明西路、开丰路路口土地出让和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启动规划肖东路南面的住宅和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完成片区内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工作。
3.2011年,基本完成“三置换”动迁签约和农民住房安置工作,启动规划建设经十六
路和片区公共中心,完成安置后多余土地出让工作,启动经十六路西侧等地块的开发建设。
4.2012年,基本完成规划肖东路南侧农民安置小区建设和片区内公共设施配套工作,同时,片区安置后多余土地开发全面展开。
5.2013年,“三置换”工作基本结束。
五、“三置换”项目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项目投资概算合计为13.23亿元,其中,“三置换”部分概算合计10.45亿元,项目区市政设施配套投入2.78亿元;置换安置后可出让土地总收入21.9亿元;综合盈余为8.67亿元,其中包括政府基金和税费提留4.03亿元。
六、“三置换”试点的配套政策及措施
(一)建立“三置换”政府运作平台,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允许街道组建财政投资的旧村改造投资开发公司,公司实行财务独立核算、资金封闭运作,以存量建设用地等项目资产及其收益为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进行改造开发,资产收益担保不足部分由市财政予以定向担保。
(二)合理共享土地收益,力争旧村改造资金自求平衡。试点片区村庄密度高、农户标准质量高、拆迁改造综合成本高,资金平衡比较困难,为此要做好三方面工作:1.农民按现行政策共享利益。农户、小企业参照现行土地征收、旧房拆迁、享受有关补偿及收益。村级集体收益,以发展留用地、物业用房市场评估总值为依据,按现行政策享受有关补偿及收益。
2.街道力争旧村改造自求平衡。经安置后多余的村庄存量非农用地(包括收购的小企业用地、村内杂地坟地等)允许公开出让,土地出让净收入以项目补助形式返还给街道,资金使用接受市财政、审计和纪检部门监督,专项用于平衡旧村置换改造成本,确实平衡不了的,由市政府给予专项补助。城市道路、农贸市场、公共停车场等大市政配套,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按现行体制由市级负责投资建设,建设单位按成本价征收使用旧村拆迁土地。
3.耕地置换出让收入纳入市级统筹。试点片区现有耕地由街道旧村改造投资开发公司先行置换并移交市里收储,由市确定土地出让并统筹收益。
(三)注重政策前后横向衔接,统筹平衡农民旧房置换政策。农民旧房和非住宅按现行土地征收及房屋拆迁政策进行置换,原则上不得突破现行拆迁补偿政策,允许调整安置房建筑形态,完善拆迁安置方式,鼓励农民选择货币安置,以减缓安置房建设压力和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允许试行物业房产安置办法,建立农民置业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民以部分房屋动迁资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物业项目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招租经营,按股保底分红。
(四)着眼城乡统筹,创新农民利益保障制度。除了保障农民旧房拆迁安置权益外,对
农民自愿永久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权的,允许农民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保和失地农民保障等险种中选择参保,以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农民社会保障需求,财政和村集体经济对农民参保按现行政策给予补助。允许安置房建设采用土地挂牌出让、房产企业代建方式,挂牌出让净收益以项目补助形式返还专项用于安置房建设,给予安置房完全产权,允许在办理商品房权证后上市交易。改造建设完成的安置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并享受商住小区物业管理相关扶持政策。
(五)转变集体经济发展方式,改革村级发展留用地政策。允许改目前村级集体留地开发权为工商物业房产股份收益权,集体发展留用地由市级部门在征收耕地时予以落实,由旧村改造投资开发公司统一规划建设工商物业用房,村经济合作社按留用地补偿和旧房动迁补偿份额,置换新开发物业房产的产权(股份)。
(六)减免各类建设税费。农民安置房和安置小区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产生和各项税费及附加,除上缴上级财政外,地方留成部分应用于“三置换”制度改革和安置房建设、公共设施配套的补助。农民安置房和安置小区建设中核定的建设收费项目,除上缴上级财政外,本市及以下的行政性规费、城建配套费等全额免收或收取后即收即返。电力、供排水、电信、广电等经营性项目建设,按实际成本收取。
(七)多渠道解决建设用地。市级部门要加快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步伐,积极向上申报立项,争取新农村建设用地优惠政策。市政府要从土地使用指标中安排一定指标,专项用于拆迁安置区建设。
(八)实施试点村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分步推行村社(经济合作社)分离、村民社员身份分离,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社区环境市容和物业管理实行管干分离、市场作业。按先强化、后转制原则在试点村配套开展以社区股份制为主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
(九)提供项目审批高效服务。试点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局立项,并要求享受市“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政策,允许试点片区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项目,根据立项批复,分期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许可证。
七、“三置换”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置换”试点工作面广量大,时间跨度长,工作任务重,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街道办事处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一)组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街道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主要承担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研究、置换指导和检查考核等职能;领导小组下设投资融资
管理组、土地流转和社会保障组、旧房和宅基地置换组、规划建设和项目招商组、信访维稳组、综合信息和宣传组等6个工作小组,分别承担试点工作相应职责和任务。同时,建立街道部门试点工作联动制度,建立试点村“三置换”工作领导小组和新社区建设民主议事会,具体组织片区试点工作的落实,研究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
(二)细化制订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要在充分尊重民意、深入细致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村民表决决议的基础上,详尽研究论证并完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批准。同时,要研究制订“三置换”相关政策意见和具体操作流程、办法,确保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三)切实营造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规划前景展示、政策算帐对比、入户走访座谈、组织农民培训等宣传载体,宣传关于推进农村“三集中”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宣传惠农惠民及节约集约用地等相关政策,宣传先进典型,帮助农民克服住宅问题上的思维定势和传统认知,提高其参与住宅置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市人武部,市法院,市检察院。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年10月28日印发
第五篇: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在全市街道(乡镇)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实施方案的通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在全市街道(乡镇)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实施方案的通知
余府办发[2003]2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在全市街道(乡镇)、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三年六月三日
关于在全市街道(乡镇)、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实施方案(新余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03年5月28日)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赣发〔2002〕13号)精神,为了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社区在城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 会化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起适应新形势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体系,现就在全市街道(乡镇)、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社区平台建设指导思想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职能将随之转换,工作内容、对象和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只管国有企业职工,转变为负责全体劳动者的劳动保障事务;从只管正规方式的就业,转变为包括多种灵活就业方式的大就业;从单纯的行政管理,转变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依托企业组织管理,转变为依托街道和社区进行社会化管理。因此,建立起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体系,既是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和再就业的当务之急,也是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的迫切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好劳动保障平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盛市关于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一系列政策措施,依靠街道(乡镇)、社区组织,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发挥社区优势,在建设好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城镇、社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的各项工作。
二、社区平台建设目标
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市街道(乡镇)、社区建立起功能完备、布局合理,并适应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需要的平台。具体目标:
㈠以城市社区居委会为依托,建设好25个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其中渝水区22个,分宜县、仙女湖区、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各1个。同时,市直在胜利北路建 1
设好劳动保障事务中心所、下岗失业职工档案库、离退休职工档案库;新钢公司建设好山下街道、山上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
㈡首批建设于2003年6月底完成,建设好6个劳动保障事务所,2个工作站,2个档案库,两支社区就业服务队。其中:市直负责建设好市劳动保障事务中心所(其中市城市社区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建设好“万家缘”社区就业服务队,市劳动就业局负责建设好友帮家政服务队)和两个档案库;新钢公司负责建设好山下劳动保障事务所;渝水区负责建设好城南、城北劳动保障事务所和仙来湖、魁星两个劳动保障工作站;分宜县负责在城区建设好劳动保障事务所,为配合小康红旗镇建设、仙女湖负责在河下镇建设好一个劳动保障事务所。在首批建设好劳动保障事务所(站)的基础上,市、县(区)和新钢公司还应根据劳动保障工作需要和结合创建平安市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在城区以居委会为依托,建立若干个劳动保障工作站。2004年全面完成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任务
三、社区平台建设原则及措施
㈠在街道(乡镇)建立的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统一名称为“□□□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或“□□县(区)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社区以居委会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统一名称为“□□□劳动保障工作站”。
㈡劳动保障事务所(站)的建设,按照“谁建设、谁主管”的原则,由建设单位领导,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管理和指导及统筹工作规划。
㈢依据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人员编制等事宜的通知》(赣编办发〔2002〕212号)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在街道(乡镇)建立的劳动保障事务所暂定事业编制2—3名,在社区建立的劳动保障工作站工作人员1—2名。劳动保障平台暂定为事业 单位,不下编制,所需人员在原有人员中调剂解决。上岗前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进行业务培训,在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㈣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所属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市场与胜利北路劳动保障事务中心所实行合并建设。中心所建成后,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与劳动保障事务中心所合署,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原定机构规格和人员编制等均维持不变。㈤保证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必要的办公场地。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劳动保障事务所(站)的办公场地由所在地政府或企业无偿提供。原则上劳动保障事务所服务场地不少于100平方米以上,工作站服务场地不少于30平方米以上。
㈥每个劳动保障事务所安排开办建设经费30万元,每个劳动保障工作站安排开办建设经费15万元;每个档案库安排开办建设经费50万元;市劳动保障事务中心所安排开办建设经费60万元,并在此基础上按中央、省下拨的劳动力市嘲三化”建设经费配套增加。市劳动保障事务中心所和两个档案库的开办建设经费由市财政落实。分宜县、渝水区、仙女湖区、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负责建设的劳动保障事务所(站),由市财政给予适当补助,主要用于购置信息网络设备。市、县(区)所需经费从促进就业资金中解决,新钢公司自行解决。
㈦各劳动保障事务所(站)的工作经费(办公、业务经费等)年人均0.4万元,从各级促进就业资金中列支,工作人员经费按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标准拨付,由市、县(区)财政分级负担。
㈧劳动保障事务所(站)的建设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并由各级财政将预算经费拨入同级劳动保障部门的促进再就业基金专户,劳动保障部门依据建设进度分
期拨付。在完成建设任务后由劳动保障、财政、审计部门共同进行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审计。
四、社区平台建设工作要求
我市规划建设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街道(乡镇)、社区都必须建立起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构筑街道和社会基层服务网络和工作平台,使人民群众得到及时便捷的劳动保障服务。
㈠人员到位。一要把好用人关;二要加强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完善基层管理,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㈡工作到位。一要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按照边建设、边工作的原则,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调查统计;二要做好各项就业服务的组织实施工作;三要做好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四要做好社区就业岗位的开发;五要做好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等工作,并在工作中完善、发展,使管理和服务工作真正到位。
㈢经费到位。要根据中发〔2002〕12号文件和赣发〔2002〕13号文件的要求,尽快落实由各级财政安排的劳动保障事务所(站)的建设、人员及工作经费,并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使经费有切实保证。
㈣场地到位。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将街道服务场所建设列入市区开发规划,统筹解决。当前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解决好工作平台所需的办公场地。㈤制度到位。要统一就业服务流程,使失业登记、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职业培训、鉴定申请、岗位开发、就业援助等工作有机结合。要实行多窗口衔接,一站式服务和首问负责制等办法。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将工作制度上墙公示,增加工作透明度,树立良好形象。㈥尽快建立市、县(区)、街道和社区四级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与部、省、市劳动用工信息资源共享。
五、社区平台建设组织领导
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牵涉面广、政策性强。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市政府成立新余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担任。市财政局、市编委办、分宜县政府、渝水区政府、仙女湖区、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就业局、市社保处、市医保处、新钢公司劳人处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综合管理、协调并指导全市的社区平台建设工作。
县(区)和新钢公司要成立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以加强对平台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六、社区平台工作职责
㈠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服务。
㈡为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失业、求职登记,建立下岗失业人员求职档案,应用现代化手段,为下岗失业人员发布求职信息。
㈢负责开展职业指导、创业指导,指导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与创业。㈣积极主动采集用工信息,免费做好帮扶对象的职业介绍工作。㈤组织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就业岗位,重点做好“4050”人员和特困、低保对象的安置就业工作。
㈥组织需要培训的失业人员和帮扶安置对象参加职业培训和免费培训。㈦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证》的申报、审核和发放工作,协调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
㈧协助做好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工作。
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特困退休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㈩负责了解新移交来的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并登记造册,建立退休人员数据信息库,实行计算机管理。
(十一)为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领取养老金查询服务,维护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
(十二)掌握退休人员生存和流动状况,协助社保机构开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认证工作,防止养老金的冒领、多领现象的发生。
(十三)协助退休人员家属领取丧葬、抚恤费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