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再爱一次》译者后记:爱无止境(竺家荣)
《再爱一次》译者后记:爱无止境(竺家荣)
《再爱一次》译者后记:爱无止境(竺家荣)2014年05月05日19:59 新浪读书
微博 我有话说
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于七十九岁高龄推出最新作品《再爱一次》(幻冬舍2013年6月28日发行),直面少有作家触及的老年性无能这一人们忌讳的话题,引发了新的热议,也开辟了渡边文学的新纪元。
1998年翻译《失乐园》时,我有幸与渡边淳一的作品结缘,陆续翻译了多部渡边的作品,借此机会谈一谈对渡边文学创作的陋识浅见。
六十载文学探索历程
首先回顾一下渡边淳一的创作历程。概括地说,渡边的文学之路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渡边二十一岁时)。1965年,他以小说《死亡化妆》(获日本第十二届新潮同人奖,又译《死化妆》)正式登上日本文坛。半个多世纪来,渡边淳一笔耕不辍,甚至到晚年患上绝症后,依然没有停止写作,又为读者奉献了更多优秀作品。
迄今为止,渡边淳一共发表了一百六十多部作品,其中包括五十余部长篇小说,约三十部中短篇小说,大量的随笔集、散文集、传记、对谈集,以及少量的医学专著等。他的文学作品从题材上说可分为医学小说(如《光与影》《雪舞》《美丽的白骨》等)、言情小说(如《一片雪》《失乐园》《再爱一次》)、医学加言情小说(又称医情小说,如《无影灯》《红花》)、历史小说(如《天上红莲》)、自传体小说(如《何处是归程》《魂归阿寒》)、人物传记体小说(如《花葬》)、日记体小说(《紫阳花日记》)等类别。代表性的随笔有《男人这东西》《钝感力》《欲情课》等。
20世纪60年代末,渡边淳一弃医从文,其前期作品从医学角度创作纯文学作品,紧扣生与死的主题,描写人物坎坷的命运,这一时期,他还创作了一些传记形式的历史小说。然而,尽管渡边的医学小说和历史小说已经写得炉火纯青,却一直反响平平。
20世纪70年代,渡边的写作开始涉及男女情爱,尤其是婚外情方面的题材,向大众文学转型,逐渐被人们关注。连续出版了《紫丁香冷的街道》(1971)、《秋寒》(1974)、《深夜起航》(1976)、《化妆》(1982)等作品,虽说这些作品中涉及了不伦之恋,但都是以青年男女的爱情或男人的婚外情为主题,而且几乎没有什么性描写。
到20世纪80年代,渡边打算挑战已婚男女的婚外情题材。“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爱情固然重要,但我的主要意图是想突出男人的性和女人的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特征。”于是便诞生了《一片雪》(1983)。在这部作品中,渡边第一次从生理角度,特别是性心理层面深入观察和解剖性与爱、肉体与精神之间的关联,同时强调肉体因素在爱情中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一片雪》由此成为渡边式情爱文学的里程碑。《一片雪》这个题目寓意热烈的男女情爱犹如渐渐消融的雪花一般,狂热的激情过后,余下的只是虚无。京都的舞台、伤感的描绘、海外旅行、性爱的渲染等元素,使得这部作品引发了极大的关注,随着小说的畅销,“雪花族”作为描写婚外情文学的代名词,成为了流行语。获得赞美的同时,谩骂也随之铺天盖地而来,渡边的文学作品及他本人都受到了媒体和人们的极大关注。
之后渡边淳一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连续创作了《化身》(1986,登上年度畅销榜首)、《为何不分手》(1987)、《樱花树下》(1989)、《泡沫》(1990)等大量出现性爱场景的婚外情作品。
这些作品,以不尽相同的情节,从不同的侧面,深入探讨爱的欢悦与虚无、理智与情感、情感与伦理、家庭与爱情的悖论等主题。
《最后的爱恋》(1984,又译作《爱如是》)、《为何不分手》(1987)、《紫阳花日记》(2007)则重点描写了同床异梦的夫妻,彼此戴着假面,是如何智慧地维持婚姻形式在一起生活的。这几部作品主要在探讨婚姻与情爱的关系。
从《一片雪》到《泡沫》为止的婚外情描写,最终都是“无言的结局”,出轨的男人和女人或是回归家庭,或是天各一方,最终都没有生活在一起。如果设定他们生活在一起,便意味着回到世俗生活,激情会再一次陷入平淡。渡边很想知道“超越了常识范畴这一极限之后,(他们的爱情)会怎么样,因此想再向前跨进一步”“必须写更深刻的性爱,作为这些作品的拓延,开始写《失乐园》”。
20世纪90年代,渡边淳一写出了他的巅峰之作《失乐园》(1997),主人公双双为爱而死,震撼了世人的心灵。渡边因此真正确立了其在日本文坛无可动摇的大家地位。之后发表的《瞬间》(1999)描写为爱而死的女性,《爱的流放地》(2006)里的男主人公为了心爱的女人而不惜承担杀人的罪名去坐牢,这些死亡结局的至爱大作将渡边式情爱文学理念定格在渡边式的“爱的极致是死亡”上,《失乐园》作为渡边文学的代名词而广为人知,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渡边淳一被人们称为 “情爱文学大师”,渡边淳一文学的独特魅力,获得了世人瞩目。他在海内外有广泛的读者,盛名卓著,但与此同时,他的作品也每每引发争议,备受毁誉褒贬。
到了渡边文学创作历程的后期,即2000年以后,一直专注描写中年人情爱的渡边淳一,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将目光转向了中老年人的恋情。相对于描写中年人的情感纠葛,特别是陷入不伦之爱的男女主人公不惜付出生命代价去追求那刹那即是永恒的真实来,关注老年人的性爱,以及如何让性能力衰退的老年人仍然能徜徉爱河,是更加严峻也更有意义的课题。
这十年来,年届古稀的渡边陆续发表了以老年公寓为背景的《复乐园》(2003),反映男人退休后感情生活寂寥的《孤舟》(2010),讴歌白河法皇与璋子公主忘年恋的力作《天上红莲》(2011),以及这部针对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性爱问题的《再爱一次》。
与其创作中期对男女情爱的探索一样,渡边文学创作后期的每一部作品,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发掘他人不曾涉猎的新领域,这几部作品都浸透了作者对老年人感情生活的殷殷关爱之情。他在如此高龄的情况下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再爱一次》——关注老年人的爱与性
以老年人为主人公的《复乐园》(又译《那又怎么样》),围绕住在老年公寓里的七十岁左右的老年男女的感情生活展开,他们互相寻求慰藉以摆脱孤独。在每一个令人捧腹的幽默故事背后,都隐藏着老人们深深的寂寞。虽然描写了一群有钱有闲的老年人,整天吃喝玩乐,悠然度日,未免有脱离现实之嫌,但毕竟为风烛残年的老人们描绘了一幅可资安慰的美好图景。
时隔七年后的《孤舟》,渡边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六十岁上下的退休男人。作者特意用“孤独地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小舟”来比喻刚刚退休、陷入孤寂的中年男人以及情感无所寄托的老年人,十分生动形象。作者还亲自将这样的群体命名为“孤舟族”,“孤舟族”一词借此成为日本2010年新造语。这部作品发表后,日本媒体认为“一直描写非现实生活,直到极致的《失乐园》的作者,凭借《孤舟》实现华丽转身。”
《孤舟》里的主人公大谷威一郎由退休前呼风唤雨的董事变成了无人搭理的大叔,加之与家人的疏离,更加剧了他心理的落差。他看似吃喝不愁,悠闲度日,内心却孤独寂寞,无处排遣。他又不想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这种失落,于是变得愈加不知所措,以至于不得不从爱犬身上寻求精神慰藉。尽管他与异性有交往,但获得的慰藉也很有限。在这部作品中,渡边淳一并没有真正涉及老年人的性爱问题。
次年,患上绝症的渡边又推出了《天上红莲》。该作品是对乱伦之恋的大胆探索,同时也是作者第一部将历史小说与情爱小说相融合的作品。《天上红莲》不但题目十分唯美,内容上也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绚烂多姿的古代王朝的情爱历史画卷。为了采风,渡边淳一不顾古稀高龄,去熊野古道寻访古迹,其对艺术的执着可见一斑。这部作品里对年龄差距很大的情侣之间的性爱问题虽有所触及,但并非正面探讨老年人性爱的主题之作。
时隔一年,2013年6月,年近八旬的渡边淳一,以缠绵病榻之身,又推出了这部挑战自我的《再爱一次》,这部作品以其自身体验为素材,对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性爱问题做了大胆而深入的探索。从内容的充实程度可以看出作者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再爱一次》寓意再次获得爱的能量,让爱重生。在渡边淳一将近一甲子的创作生涯中,这部作品宛如灿烂的生命夕阳,放射出夺目而温暖的光辉。
《再爱一次》描写了主人公——七十三岁的整形外科医生国分隆一郎,在遭遇性能力衰退后的心路历程与再次获得爱的力量的真实体验。妻子过世几年后,隆一郎正渴望开始自己的第二春之际,却陷入了无法治愈的老年性勃起障碍,仿佛一下子被打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万念俱灰,难道是让自己平静地度过余生的神的旨意吗?”此时,在绝望孤独的主人公面前,出现了一位酷似亡妻的优雅的女律师。经过对这一生理变化不相信、不甘心的痛苦挣扎之后,隆一郎逐渐能够坦然接受、并重新振作起来,且还发明了“气乐堂方式”,获得了新的爱情。关于创作的初衷,2013年7月3日,渡边淳一在接受《wide!scramble》杂志的采访时坦言:“大约三年前开始,我已经没有性能力了,内心曾受到巨大的打击。但作家的本能又驱使我把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写下来。这种题材是令人羞耻的,大家都闭口不谈,想把这种问题摊开讲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觉悟。我不得不考虑作为男人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因为尽管我没有了性能力,但我对女性并没有丧失兴趣。我经历的这种失落,以及从失落中振作起来的重生,都让我强烈地想写成一部新作品。”
他把这部作品称为“从没有人写过的”的自信之作。自曝隐私,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讳莫如深的老年性无能的关注。他想通过此作公开告诉世人“变成性无能的男人该怎样去爱女人”以及应该如何坦然面对现实,寻找全新的生活方式,充实地度过晚年。
在《再爱一次》里,渡边一贯推崇的“炽热燃烧的爱”似乎打了折扣,因为作为男性的标志已经丧失了能力。他认为,男人的性爱只限于从成熟后到五六十岁之间。换言之,男人在六十岁以后便会丧失性机能。一般人认为从此以后就与性爱无缘了,但是在这部作品里,他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即便丧失了性能力,我仍然是男人”“我要永远追求女人”,这是何等强烈的生命欲求!这个旗帜鲜明的宣言本身,已充分展示了作者不甘就此安度晚年,要让只有一次的生命更多姿多彩的渴望。可以说,这个宣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为爱再一次燃烧。
谈及作品主题,渡边淳一说:“很多人以为情爱只是青年人的事,其实老年人对爱情的渴望也很强烈。”“正因为失去了一些东西,以前从未有过的强烈爱意才会被唤醒,这就是《再爱一次》的立意所在。”他在《再爱一次》中指出,六十五岁以上男性老人的ED患病率已升至百分之七十,另一方面,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的男性老人仍有性欲。但老年人的情爱与年轻人的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男性的阳刚已不复存在,个中的心理转换可谓巨大。探讨肉体对人的精神影响,如何调整心态,积极面对老年,提高生活质量,是渡边进入老年后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渡边文学一贯的人文关怀与美学追求。
日本早已进入了老龄社会,作为日本的近邻——中国,也正在步入老龄社会。关注老年人情爱的社会意义和个体意义已毋庸赘述。由渡边作品诞生的流行语,如孤舟族(《孤舟》的作品名)、白金一代(《优雅地老去》中提出的新造语,将老年人称为白金一代,以区别银发一代等用法)、老活(渡边淳一在《老人这宝贝》里提出的新造语,老活即养老活动)等,以及他在书中提出了广交朋友(主要是女朋友)、写自传、去图书馆、去棋牌室、参加兴趣小组、参加慈善活动、学习插花茶道等充实晚年生活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他对老年人情感与生活的关注。
他的随笔《优雅地老去》(2008)、《老人这宝贝》(2012),《优雅地老去》可以说全面地讲述了老年人如何才能活得更好的问题。
《优雅地老去》中专门谈及了老年人的性爱这个问题,他倡导“Slow Love(慢爱)” 这一时尚的说法,即,熟年一代的性行为,最适合慢节奏。性交不能代表性爱的一切,女人是用全部身心来感受性爱的。只有温柔的爱抚与女人的细腻感受相吻合,才能将女性引导到愉悦的高潮,而不慌不忙的慢节奏正可以把老年人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精力不济使男人减分不少,但就性行为而言,这非但不是劣势,反而是会加分的优势。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男人应该在这一点上越来越有自信。为此,渡边在这部随笔中,特意将老年人称为白金一代。
渡边淳一的情爱文学
对于为什么选择婚外恋题材的问题,渡边如是说:“家庭内部之爱,很难充满激情,要想描写热情奔放的爱,终归还是要采取婚外恋的形式。”
各自与配偶离婚后的爱侣“如果在一起生活,曾经燃烧的激情会渐渐淡漠下去,要想让他们的热情不减,继续突飞猛进,就不得不去写性爱的深奥之处。”
说到渡边情爱文学的特色,可梳理如下:
首先,医生出身的作家渡边,将这一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作品把医生对人的生理认识与作家对人的心理认知有机地结合起来,尽管题材不同,但始终贯穿了对人的心理、生理、性行为、社会现实等的深刻剖析,使医生的冷静与作家的浪漫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对于人性,尤其是对男女性爱探究的纵深程度很少有人可以比肩。
第二,许多作品的内容可以说来自他的一些亲身体验,具有日本私小说的特点。
从他早期的作品到晚期作品,其情节构成与他的亲身经历、切实感受紧密相连。为了艺术追求,他不惜将自己的个人隐私袒露无遗。“我无论怎么说,都算是一个‘私小说家’,我的情爱小说里几乎都是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
自传体小说,像《何处是归程》《魂归阿寒》这样的作品自不必说,《一片雪》《化身》等婚外恋内容的作品,可以说也都有着作者经历的影子。《瞬间》干脆就是作者婚外情经历的真情实录。对此,渡边说过“如果没有生动的体验,就无法表现出生动具体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我自身的经历促成了这部作品。”“描写对等的关系中的恋情,不能不说与时代的潮流有关系,但激发我创作欲望的还是更加贴近实际的感受,更加贴近私生活的因素。”
第三,渡边的作品总是能够与他的生活共时,与他的年龄同步,因此能够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通,与社会人生紧密相连。用一句通俗的表达就是很“接地气”,从创作初期直到后期的作品内容,无不如此。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日本,随着经济发展达到饱和,女性在各方面地位的增强,婚外情大量出现,渡边的“不伦”作品也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渡边淳一也关注起老年人的生存状态。比如,《再爱一次》中主人公隆一郎与现年七十九岁的作者属于同一年龄段,同样有着整形外科医生的经历,同样丧失了性能力,等等。
第四,渡边的作品追求人性的真实,追求唯美浪漫的情爱,认为性爱至上。
渡边的小说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已有定评。他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与日本古典文学一脉相承。婚外恋情侣约会,总是风花雪月相伴,情调格外优美,他们的情爱既优雅含蓄,又狂野放浪,收放自如。并且常常营造出极尽浪漫超脱的氛围,一对有情人沉浸于自然美、女体美、服饰美、性格美、艺术美、美酒美食之中,愈加情深意浓,与不如意而枯燥的家庭生活形成巨大反差,令他们欲罢不能。
更重要的是,渡边的作品中对人性真实的追求。在他的作品中登场的男性主人公里,很难找到道德完美的君子,然而,正是这种不完美,才体现了渡边孜孜以求的毫无矫饰的人性。渡边认为,倘若不能够去描绘饮食男女的真实欲求,就枉为文学家。
第五,渡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反道德、反传统、超世俗的特点。相对于既追求性爱的愉悦,也强调责任和义务的传统道德观,渡边则强调为了爱的愉悦,不能不舍弃承担道德责任。因此,从这样的男性角度描绘的理想女性,无一不是既温婉端庄又放浪多情的女性,对于情爱的追求本能,让她们的道德感责任感在偷情的紧张感与性爱的快乐面前不堪一击,甚至可以为了所爱的人抛弃生命。
那么,渡边为什么会毕生致力于探索男女情爱呢?应该说与他自身经历所形成的人生观密不可分。青年时代,他的女友突然自杀;中年时期,相爱十多年的情人因不堪忍受病苦投海自杀,让他体味到爱的虚无。外科医生的经历,使他见多了生离死别,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同时也发现了对异性的爱有时能够让人忘却生老病死之苦。他认识到爱欲与食欲乃是人之大欲,肉体之爱或可暂时填补人们无助的心灵,尤其是激情四溢的不伦之爱,更是平淡婚姻中无法获得的特别体验。然而家庭是社会和谐的根基,人的欲求必然受到社会伦理的制约,于是,在貌似稳定的家庭关系纱幕下,掩盖的是性的压抑和虚伪,因此,人的爱欲在现实面前举步维艰。而作者正是将现代人的这些困惑、挣扎、欢愉、无奈、孤独、贪求等都曝光于笔端。
渡边以冷峻的观察力,捕捉到了现代人追求自我实现与社会伦理道德的矛盾。他浓墨重彩地描绘已婚男女的婚外情,绝不是肤浅的言情写性,而是为了表现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忧虑,呼吁人们关注精神健康,重视个体生命的需要,回归人类的伊甸园。
对渡边情爱文学的评价与接受
对渡边情爱文学的评价,自然是见仁见智。尽管渡边的情爱理念倡导对人的原初欲望的释放,过多强调性爱的作用,认为爱情无关道德、爱情与婚姻不可共存等,招致了诸多负面评价,但是都无法遮蔽其文学价值的光芒。
他的作品中虽然描写了情欲,却并不龌龊,男女主人公的情爱并非以满足情欲为目的。男主人公虽风流倜傥,却不是玩弄女性的花花公子,而是懂得欣赏女人、爱怜女性的有情人。或可说,堪比多愁善感的光源氏,一生为了追求完美女性,遍尝了与众多女性的悲欢离合。
渡边也同样是通过作品反复表达内心深处对完美女性的期待。“这是人类共有的,并无对错之分”,因此,渡边笔下的女性大都是男人审美意识的折射,是为男人而存在的客体,因而她们大多是同一个模式,无一不是在男人的引导下,从端庄的人妻逐渐变成彻底沉迷性爱、对男人无条件地服从、全身心投入爱情的完美女性。他作品中的女性都是在男人的影响下慢慢变成完全不具备社会、家庭角色,一味贪恋情爱的纯而又纯的毫无功利性的女人。
渡边在随笔《光源氏钟爱的女人们》中,写了十五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可以说写尽了多情公子光源氏令人眼花缭乱的风雅恋情。渡边上初二时第一次接触了《源氏物语》,当时感触并不多,二十五岁时再读《源氏物语》,“恍然发现飘溢着王朝的优雅和纤细,蕴涵着深深的物哀情绪。让人有种顿悟的感觉。无论我写什么样的小说,研读《源氏物语》为代表的王朝文学,无疑是在确认自己的‘根’,也拓展了自己的文学视野”“为什么这部小说历经千年,还在现代人的心中挥之不去?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把人间永恒不变的真实,特别是男女之间的真情率直地表现了出来。”我们能够理解日本和西方古老的文学作品,是“因为在我们人类身上,有着亘古不变、从未进步的东西,这看似顽固而可悲,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执着,人才有别于他物,才称之为人。”(《光源氏钟爱的女人们》的自序)
描写宫廷恋爱故事的《源氏物语》,是在上古时期的审美理念“真实”和“哀”的基础上,形成的日本式的“物之哀”的审美意识。在写实(“真实”)和浪漫的感叹与观照(“物之哀”)的接点上确立了“好色”的美学意识,着力表现种种人之爱欲。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的中心思想是菩提即烦恼的境界。烦恼是现实的、写实的,菩提是理想的、浪漫的,而“物哀”存在于这两者的调和之中。渡边对于男女情爱本质的不懈探索,力求从不尽完满的现实生活中去观照和发现人性的真实,为人们描绘出美好的愿景,可以说是与日本好色文学乃至日本传统美学理念“物哀”一脉相承,体现了他对人性、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深刻思考。
纵观日本近现代文学,应该说还没有一个作家像渡边淳一这样执着地关注现代社会的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普通人的情感生活,还没有一个作家像他这样终生为人们的情感生活解除困惑、指点迷津、大声疾呼的。渡边一生的文学追求,旨在描述出不甘寂寞的人们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对虚伪伦理道德的反抗。他笔下的“不伦”的痴男怨女,折射出了现代社会婚姻家庭面临的危机,他的情爱作品畅销不衰,正是表现了人性的本真欲求,特别是中老年人对情爱的激情与渴望,同时也反映了日本文化对性的宽容态度以及近代日本女性经济独立等社会现实。
渡边晚年对老年人性爱的探索,标志着他的文学到达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或许有人会认为作者在鼓吹不伦、老不正经或其他负面的看法——不同的价值观自然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是人的需求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文学表现的丰富性。尽可能客观地解读和评价渡边文学的情爱理念,或可更接近其文学实质。
渡边文学最早介绍到中国是在1984年,但真正为我国读者熟知,是1997年《失乐园》的引进。而后,渡边的作品大量译介到中国,为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所认可和接受。
由于种种原因,此类情爱文学的创作与研究在当代中国一直处于缺失的状态,究其原因,恐怕与相对于乡土文学而言的都市文学的薄弱,以及中国文以载道的传统创作理念、性爱文学不登大雅之堂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有关。无论怎么说,渡边淳一的情爱文学在中国畅销不衰,起到了某种填补空白的作用,可以暂时满足读者的此类需求。作为译者,我期待中国读者能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以及对于人性、爱情的关注与思考,也期待看到渡边淳一先生新的佳作问世,也希望渡边淳一的优秀作品能够更多地翻译成中文,并继续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
竺家荣
2013年10月11日 于北京
(责编:李唐)
第二篇:《如果能再爱一次》观后感
《如果能再爱一次》(If Only):爱深至极,悲而无憾!
爱,常伴左右,只是我们不懂如何去把握。如果能再爱一次,多么希望像伊恩一样,抛开索事彻彻底底的爱上一回。或者今生不能,那就期盼来世。只是来世何其多,却都不尽相同。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却又过得极其相似。因为性格支架着我们的言行,如果再爱一次,是否能够不再让昨天成为今天的束缚,也别将明天的忧虑带到今天。除非,像电影中一样,来一次生离死别的冲击,预知即将发生的事情,或许才会有所顿悟。
不管电影中刚开始的是梦境,亦是先知的能力,对于伊恩来说,每件事都历历在目。飞来的横祸使他失去了至爱,珊曼莎的逝去,使他明白了在爱中,不是每件事都需要通过思考衡量,再作决定。当伊恩在吧台接住了飞出的台球时,他说:“一切都一样,只是顺序有点不太相同。”他意识到每一分钟都有可能出现车祸,每时每刻都有失去珊曼莎的可能,所以焦急的赶去与珊曼莎相会。在搭上出租车中,他向司机寻求解决的方法,司机对他说:“感激她,感激你所拥有的。全心爱她就是了。”
当我们回顾梦中的车祸之前,是的,伊恩没能全心全意的爱。他忘了枕边人的毕业演奏会;忙于工作而无暇去拜见珊曼莎的家人;当见到她最喜欢的学生时,却急着催促离开……让人觉得珊曼莎的周边一切,好像都跟伊恩无关。做不到爱屋及乌,也难怪珊曼莎会说:“我觉得我对你来说,只是排在第二顺位。”
在电影之外,我们经常也分不清主次。就在我们一心一意的为以后美好生活而打拼时,却忘了现在所在的片刻,忘了身边的人此时此刻也需要我们的关心。以后是次要的,过好当前,过好现时的生活,让周围的人感觉到我们的用心,才是最主要的。至于未来,那是只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又或者不一定有未来……我们何必为了一个不确定因素,而赌上本可以幸福快乐的现在呢?如果一定要将未来剖白,那么它也只是一出离世的悲剧。
作为阅片无数的观众,悲剧当然再熟悉不过。有的能让人感动涕流,永铭于心;有的却是无聊至极,片未完而人先睡。在人生的道路上,导演就是自己,如果注定是一出悲剧,精彩与否,也就只能看自己了。司马迁不也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在伊恩经历了“鸿毛”恶梦后,才从珊曼莎身上学到了如何过上完美的一天。当他们在荒山石屋中,伊恩说:“过去并不重要,重要的唯有现在。”又问珊曼莎:“如果你只剩一天可活,你会怎么做?”珊曼莎说:“很容易回答,不用想也知道。我要与你共度,就是在一起,像现在一样。”
伊恩从自己一次梦境中的悲剧得到了彻悟,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却深刻的体会了二次。一次珊曼莎的不幸,和最后伊恩的车祸身亡。伊恩的死亡,并没有照着他的梦境一样发展下去。作为入戏太深的我,确实感到有点意外。仔细的想一想后,才算明白了导演的用意。原来,导演想说的是,不管最后谁去谁留,对于这完美的一天,谁都不会有所遗憾。对于我们自身和周围所爱的人,珍惜每一天,就是珍惜彼此的爱和生命。
音乐会后,两人到莎曼塔挑的餐馆吃饭,饭后,两人出门,发现下雨了,暂时没有的士,伊恩趁此机会一表衷肠,说出
ifonly
了感人肺腑的内心感受,然后的士到了,莎曼塔坐进去了,伊恩发现还是那个神秘司机,难道命运真的无法逆转吗?伊恩不再犹豫地跟了进去,的士启动,在红灯前停住,伊恩看着时钟,晚上11点,还是梦里那个悲剧的时刻,他深情地吻着莎曼塔,的士启动了,他脑里闪过两人的美好时光,在最后时刻紧紧抱住莎曼塔,挡住了迎面而来的汽车。就这样,结局改变了,车祸这次带走了伊恩的生命,留下了悲伤的莎曼塔。
If only,世界没有if only的事情。可能我们总是在失去之后才会懊悔。这部电影却恰恰讲述了这样的事情。
当你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不懂珍惜; 当你要离开我的时候,我害怕恐惧;
于是把我的忏悔和所有的爱都留在这一天,而后,用我的生命来换取你的未来; 为什么,命运总是让我们相差一步?
举得起放得下的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的叫负重。可惜,大多数人的爱情,都是负重的。
If you can hold something up and put it down, it is called weight-lifting;if you can hold something up but can never put it down,it's called burden-bearing.Pitifully, most of people are bearing heavy burdens when they are in love.仅仅看到一半,我就给此片评8.3分;看完后,重新评了一下,8.9分。因为结局有点出乎了我的意料,没有如我想象中的那样,让男女主角摆脱宿命幸福地生活下去(如果这样,本片充其量只会是一部女猪脚不够靓的浪漫爱情剧)。我相信宿命,所以很“满意”这样的结局。
再伟大的爱情,到头来也只是爱。如何经营爱情?那个“掌控”宿命的司机回答了——“Just love”。而如何面对宿命?女主角也回答了——“Death doesn’t put an end into love”。可是,我们总认为来日方长,却忘了此情苦短,终于将它经营得一团糟了。
如果,如果知道明天这份爱将不复存在,抑或是那个爱人将随风而去,你会怎么做?或许,我们将小心翼翼地将这份爱和那个爱人呵护着,尽管我们以前一直认为自己已经给予足够的呵护;或许,大多数无关爱情的事情将被放在第二位,尽管我们以前一直认为它们重要得不可替代;或许,我们会小心翼翼地将小指勾,泪也小心翼翼地流,尽管我们以前一直认为这很矫情……
可惜,没有如果;可惜,没多少爱可以重来。于是,我们难免埋怨时间的手,不解风情地将相爱写成相爱过;于是,我们一想到曾爱过,就难免心酸……
想起了那歌词——“应该怎么爱/可惜书里没记载/终于摸出来/但岁月却不回来”,是不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这样呢?
我对你一见钟情。直到今天我才允许自己真正去体会。因为你,因为我从你身上学到的东西,我做的每个选择都不同了,我的人生已经彻底地改变了。我懂得了如果自己那样做,才会过着充实的生活。不管剩五分钟或五十年都无所谓。要不是今天,要不是你,我永远不会懂得爱情。谢谢你教会我如何去爱,以及被爱。
我们都明了,人生是一张单程票,没有任何后悔的余地,没有回去的路,而这部电影,却在向我们讲述一个再来一次的故事。
伊恩对珊曼莎无疑是爱的,这个从眼神看便知道。可是这个男人,他不懂表达,不用心在爱的她身上,更不懂在适当时候追随珊曼莎的步伐,他深爱却忽略她。
这些遗憾终结在珊曼莎离去的那一刻。很老套的故事情节,因为失去,所以后悔没有珍惜。当伊恩抱着珊曼莎的笔记本醒来时,看见躺在旁边的她,他受到惊吓,而我终于感到欣喜又心酸:故事在重演,他因为失去而懂得珍惜,可是结局不会改变。
珍惜的过程很平常,可就因为平常才令人心痛,原来他没有陪她实现过最简单的愿望。始终给与陪伴,袒露自己,真情表白,给她勇气。在即将分离的时候,伊恩对珊曼莎说:是你教会我去爱。是的,只有真正懂得爱,结局才不那么凄惶无助。最后是,他离去,最后一个爱的姿势,让她得以活下来。
珊曼莎对伊恩说:你唯一能主宰的是你的选择。因为我们都无法再爱一次,所以选择如何去爱才是重点,如果等到失去,你再没有机会去珍惜。
我们是否都明了,人生一世,就好比是一次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时常有事故发生;有时是意外惊喜,有时却是刻骨铭心的悲伤… …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列车。我们以为我们最先见到的那两个人------我们的父母,会在人生旅途中一直陪伴着我们。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会在某个车站下车,留下我们,孤独无助。他们的爱、他们的情、他们不可替代的陪伴,再也无从寻找。尽管如此,还会有其他人上车。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将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们之中有我们的兄弟姐妹, 有我们的亲朋好友。我们还将会体验千古不朽的爱情故事。
坐同一班车的人当中,有的轻松旅行。
有的却带着深深的悲哀… …
还有的,在列车上四处奔忙,随时准备帮助有需要的人… …
很多人下车后,其他旅客对他们的回忆历久弥新… …
但是,也有一些人,当他们离开座位时,却没有人察觉。
有时候,对你来说情深义重的旅伴却坐到了另一节车厢。你只得远离他,继续你的旅程。当然,在旅途中,你也可以摇摇晃晃地穿过自己的车厢,去别的车厢找他… …可惜,你再也无法坐在他身旁,因为这个位置已经让别人给占了….没关系。旅途充满挑战、梦想、希望、离别… … 就是不能回头。
因此,尽量使旅途愉快吧!一张单程票,没有任何后悔的余地,没有回去的路,而这部电影,却在向我们讲述一个再来一次的故事。
伊恩对珊曼莎无疑是爱的,这个可以从眼神、肢体、神态、语言来看。可是男人,不懂表达,忽略了心的位置,为了自己事业的外衣,不懂在适当时候追随珊曼莎的步伐,他深爱却又不爱她。
这些遗憾终究在珊曼莎离去的那一刻醍醐灌顶。很经典而又老套的故事情节,因为失去,所以后悔没有珍惜。当伊恩抱着珊曼莎的笔记本醒来时,看见躺在旁边的她,他受到惊吓,而我们终于感到欣喜又心酸:故事在重演,他因为失去而懂得珍惜,可是结局不会改变。我们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大话西游,紫霞对至尊宝: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我知道有一天他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
珍惜的过程很平常,可就因为平常才令人心痛,原来他没有陪她实现过最简单的愿望。始终给与陪伴,袒露自己,真情表白,给她勇气。在即将分离的时候,伊恩对珊曼莎说:是你教会我去爱。是的,只有真正懂得爱,结局才不那么凄惶无助。最后是,他离去,最后一个爱的姿势,让她得以活下来。
珊曼莎对伊恩说:你唯一能主宰的是你的选择。因为我们都无法再爱一次,所以选择如何去爱才是重点,如果等到失去,你再没有机会去珍惜。
实,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和伊恩一样,拥有爱的时候总有点犯糊涂,似乎不知道自己到底爱不爱眼前的这个人,也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到底爱不爱自己。如果不是珊曼莎的意外死亡,伊恩可能会永远糊涂下去。“任何东西只有失去它的时候,才会觉得它的珍贵”----这样的真理,像一个永远循环的魔咒,一轮一轮的吞噬着那些不懂得珍惜而追悔莫及的心灵。
我们常说爱与被爱同样受罪,有时候错觉告诉我们好像真的如此,但是,我们没有尝试全部付出的决心、没有感受过突然失去对方的悔恨、更没有经历再爱一次的机会。所以,“后悔”才成为这世界上最无可奈何的事情。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再来一次,而是珍惜现在,珍惜拥有,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如果真的还有如果,谁又知是否会有结果。
如果再见还会相恋,谁又知是否只是残念。
也许来世还有因果,但为何今生相见苦短。
也许前世彼此相恋,但为何今生注定无缘。
前世今生,缘起缘灭,今生来世,注定无缘。
为什么人都要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
第三篇:再爱一次的美文摘抄
当你全心投入的一段感情以分手告终了,你很难再爱一次。也许是厌倦了那种付出了全部却没有回报的感觉,也许是害怕再次受伤,也许。。。你总会找到一个不再爱的理由,强迫自己习惯一个人的生活,直到你不得不爱的时候。
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绞尽脑汁地写出了一篇美文,本以为会得到老师的赞赏,没想到老师居然因为我的字太潦草说我态度不认真,要我重写。听到这个理由,我既 生气又无奈。虽然我还清楚地记得每一字每一句,但是我写不出来,因为我已经用最大的努力写了一篇文章了,再也没有力气复制出另一篇文章了。
爱情似乎也是如此,要失恋的人再爱上另一个人太难了,尤其被爱情伤得一身狼狈的人,要他们再次相信爱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爱过,才会知道经营爱情 有多困难;因为爱过,才会知道失去爱情有多痛苦。既然已经明白了爱情有多伤人,谁也不希望重蹈覆辙,即便身边的人都劝自己忘记过去,重新开始,还是说服不 了自己。
虽然对爱情失望了,但是心底还是会渴望爱情。只是要走出过去的阴影,要踏出第一步并不容易,需要巨大的勇气,还需要缘分的配合。因为有一个值得爱的人出现在眼前,才会有勇气再次尝试。如果遇不到有缘人,孤单一人也比再次受伤好得多。
再爱一次,谈何容易。唯一能期盼的就是真正的缘分能早日来临,给予自己最大的勇气克服过去的伤痛,再次为爱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