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毛龟》的教学反思
《绿毛龟》这篇课文改编自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的作品,描写了一家人精心喂养绿毛龟的情景和绿毛龟给家里带来的快乐,表现了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的关系。由于本文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在内容理解上难度不大。全文描写细腻,文字灵动,充满生活气息。因此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与用词的巧妙成了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由于要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内容较多,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于是根据教学实际,确定了采用“一课两教时”,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体会课文用词准确、简练的表达特点;读课文,在阅读中提出疑问,并解决问题;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的关系。
一、脉络清晰,各有侧重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绿毛龟非常可爱是因为它外形美丽、姿态高雅、食态可掬、具有通灵之性,并且已经详细学习了它的外形美丽。那么第二课时需要有一个问题能够贯穿整堂课,将其余要学习的三个方面整合起来。于是在课的开始我就提出了“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它的外形美丽,那作者是怎么写绿毛龟的其他三个方面的?自由轻声读读6到14小节,选择一个方面找找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这样的自读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有了串起整堂课的问题,那么本节课的脉络也就显得清晰多了。
学习绿毛龟三方面特点的时候,我不是平均用力而是各有侧重的。如学习它姿态高雅时,引导学生关注“当它恬适自在地游来游去时,碧绿如翡翠的长毛好似被微风吹拂着的长发,在清澈透亮的水里飘散着,那姿态,有说不出的高雅。”这句比喻句,主要通过朗读来感受绿毛龟的姿态高雅。学习食态可掬时,主要抓住描写绿毛龟进食动作的词,让学生圈圈动词、做做动作、品读动词等来感受它进食的样子很可爱。学习它具有通灵之性时,主要让学生站在绿毛龟的角度去感受,通过“女儿一喊‘宝龟’,它把头伸出水面张望,好像在说。绿毛龟听到音乐,又好像在说:。”这个说话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绿毛龟所具有的通灵之性。
二、沉入文本,品词析句
文章的用词非常讲究,因此在教学时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学习。如学习“它先用嘴衔着,然后,双手齐来,捧着那肉,一口一口,咬、嚼、吞,津津有味地吃着。”和“傍晚,一家子便围在玻璃缸前喂、看、笑。”这两句话时,我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咬、嚼、吞”和“喂、看、笑”。在圈圈动词、做做动作中让学生体会“咬、嚼、吞”三个字非常简练,却生动地写出了绿毛龟进食的可爱。作者好像把它当作了人,是家庭中的一员。而学习“喂、看、笑”时,让学生想象“喂什么?怎么喂的?看什么?笑什么?”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通过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作者正是通过三个简练的字,既把对绿毛龟的喜爱写清楚,又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感受语言的魅力。
质疑问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课后阅读新体验中的问题,让学生读读“知道自己美,它常常自信而近乎卖弄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深绿的毛发,把整缸水都染成了绿色。”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卖弄’是个贬义词为何用来形容绿毛龟呢?它的毛发真的把整缸的水都染成了绿色吗?”上,通过质疑解疑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三、读写结合,训练表达
本课的情感目标是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的关系,这个目标的完成并不能依靠教师的强行灌输,或是教学结束时喊口号式的呼吁,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感悟、自行习得,情感的升华应是润物细无声的。所以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的读写结合训练点:在学生充分理解作者一家对绿毛龟的宠爱后,让学生以绿毛龟的口吻,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展开合理想象,将主人一家对“我”的宠爱介绍给大家。既能让学生内化文本语言,又能通过写话训练将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既能让学生理解作者一家对绿毛龟的宠爱,又能体会到绿毛龟给作者一家带来的乐趣。在无形中感受到这便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所创造的美好境界。
语文课堂应是充满浓浓语文味的,本节课最大的不足是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学生在朗读方面收获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学习、多听课、多磨练,让自己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有所改进。
第二篇:语文教案——绿毛龟
第二十一课:绿毛龟
教学目标:
1、理解“恬适、高雅、消遣、魅力、卖弄、亲昵、灵性”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用词准确、简练的表达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提出疑问,并自己解决问题。
3、结合文本介绍绿毛龟的外形和食态可掬,体会绿毛龟带给作者一家欢乐,以及作者一家对绿毛龟的喜爱之情。
4、体会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的关系。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绿毛龟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绿毛龟成为作者一家宠物的原因和作者一家对绿毛龟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
1、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一课:绿毛龟》。
板书:
21、绿毛龟
2、教师: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还记得是那三个吗?
交流:为什么“我”会绿毛龟一见钟情?(板书:一见钟情?)
绿毛龟为什么会成为我们一家大小的宠物?(板书:全家宠物 为什么?)我们一家是怎么宠爱绿毛龟的?(板书:全家宠物 怎样?)
3、教师:古人道“学贵有疑”,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提出问题,并想法解决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讨论:为什么“我”会对绿毛龟一见钟情?
1、教师:一见钟情在文中什么意思?(一见面就喜欢上了)
2、教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三、四小节,找找作者对绿毛龟一见钟情的原因。
3、交流作者对绿毛龟一见钟情的原因:
(1)出示:打开来,一圈绿影闪入眼中,仔细一看,竟是一大团柔软的绿毛。
理解:这个“竟”字说明当时作者的心里非常——惊讶。是绿毛龟奇特的外形让作者惊讶(板书:外形奇特)
朗读:那你们能读出作者的惊讶吗?(个别读,女生读)
(2)出示:一个圆圆的头颅从绿色里伸了出来,两只小如绿豆的眼睛,只怯生生地看了我一眼,整个头颅便又快如闪电地缩进硬壳里去了。
抓住“怯生生”、“快如闪电”体会绿毛龟怕生、机警、敏捷的特点。(板书:机警敏捷)
朗读:那谁能读出绿毛龟的机警敏捷?(个别读,男生读)(3)出示:哟,是乌龟里的稀有品种——绿毛龟!
理解:抓住“稀有品种”,体会绿毛龟的珍贵。
补充:绿毛龟的“绿毛”其实是绿藻。如今野生的绿毛龟数量已经很少,而人工培育过程又很长,很复杂,成功率低,所以绿毛龟是很珍贵的。(板书:品种珍贵)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4、教师:现在谁能结合板书来回答为什么作者会对绿毛龟一见钟情?
交流:因为绿毛龟既外形奇特,又机警敏捷,而且品种珍贵,所以作者对绿毛龟一见钟情。
5、教师:你们用概括出的词语回答了问题,谁能把课文内容和板书结合起来回答这个问题?
交流:因为绿毛龟外形奇特,背上有一大团柔软的绿毛,又机警敏捷,如果遇到陌生人,它就怯生生地看一眼,整个头颅便快如闪电地缩进硬壳,而且品种珍贵,所以作者对绿毛龟一见钟情。(擦掉?)
(二)讨论:绿毛龟为什么会成为一家大小的宠物?
1、过渡:作者对绿毛龟一见钟情有三个原因,而绿毛龟会成为一家大小的宠物也有三个原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五到十四小节,找找原因,每个原因也用四个字来概括。
2、交流:因为绿毛龟既姿态高雅,又食态可掬,而且有通灵之性,所以它会成为一家大小的宠物。(板书:姿态高雅、食态可掬、通灵之性)
3、出示:当绿毛龟恬适自在地游来游去时,碧绿如翡翠的长毛好似被微风吹拂着的头发,在清澈透亮的水里飘散着,那姿态,有说不出的高雅。
理解:“恬适”安静舒适。
出示:“碧绿如翡翠的长毛好似被微风吹拂着的头发”变红。
教师: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学生:把碧绿如翡翠的长毛比作被微风吹拂着的头发。
教师:让你感受到什么?——绿毛龟的姿态高雅。
观看绿毛龟游姿的是视频。
提问:当你看到绿毛龟安静舒适,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你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平静、放松、愉快)
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绿毛龟的安静舒适,自由自在。(指读、齐读)
总结:看着绿毛龟那高雅的姿态,你的心情也随之平静、愉快,这样的绿毛龟怎么能不讨人喜爱呢!
4、出示:绿毛龟食量不大,但食态可掬。理解“食态可掬”:吃东西的样子很可爱。
提问:那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绿毛龟食态可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八小节,圈出相关的动词。(交流)
出示:把鱼肉或虾肉丢进缸里,它先用嘴衔着,然后,双手齐来,捧着那肉,一口一口,咬、嚼、吞,津津有味地吃着。那样子,好似在品尝千年难得一尝的佳肴。
交流:衔、捧、咬、嚼、吞、吃
思考:咬、嚼、吞这三个动词顺序能不能颠倒?(请同学到前面做动作,帮助理解)
交流:不能,这三个动词能把绿毛龟吃东西的顺序表达清楚。出示:绿毛龟食量不大,但食态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那你们能抓住这些动词,不看书来介绍一下绿毛龟食态可掬吗?(准备,交流)
教师:课文正是通过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抓住绿毛龟吃食时的一连串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绿毛龟的——食态可掬,正是因为喜欢看绿毛龟的吃相,所以家里人——都把喂它吃食当作是生活里最佳的消遣。几乎每天傍晚——一家子便围坐在玻璃缸前喂、看、笑。(咬、嚼、吞、喂、看、笑变红)
教师:作者用词前后对应,准确而简练。
5、过渡:绿毛龟能成为我们一家大小的宠物,它最大的魅力还不是姿态高雅、食态可掬,而是具有通灵之性。
教师:那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绿毛龟有通灵之性?(交流)
出示:知道自己美,绿毛龟常常自信而近乎卖弄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深绿的毛发,把整缸水都染成了绿色。
理解:给“卖弄”找找近义词——炫耀,这里作者赋予了绿毛龟人才有的动作,这样的修饰手法就是——拟人,那它为什么要炫耀自己?
(向作者一家展示自己的美,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喜欢上自己,齐读。)
总结:看来,这只绿毛龟,知道怎么博得别人喜爱,可见它有——通灵之性。
出示:说也奇怪,喊得多了,它居然会“应”——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女儿一喊“宝龟”,它便浮游上来,把头伸出水面张望。
提问:从哪里看出“宝龟”有灵性?(抓住“应”,理解引号的作用,特殊含义)
提问:那请同学们想一想,“宝龟”在张望些什么呢?(交流,体会灵性)
总结:“宝龟”这样地张望,更加证明了它的通灵之性。那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它的通灵之性呢?
出示:对音乐,它也有同样敏锐的反应。当乐声从收音机里流出来时,它就把头伸出水面,轻轻抿着嘴,仿佛微笑着在说“_____________”;两颗圆圆的眼珠子,也绽放出柔和的亮光。
(左右讨论,交流,再一次感受绿毛龟的灵性)
总结:是啊,这么有灵性的绿毛龟怎么能不令作者一家喜爱呢!(擦掉为什么?)
(三)讨论:作者一家是怎样宠爱绿毛龟的?
1、过渡:那作者一家是如何宠爱这只有灵性的绿毛龟呢?
出示:“我”:我用一只巨型的玻璃缸为绿毛龟布置了一个美丽的家。
女儿:8岁的女儿爱绿毛龟如珠如宝。上学时,决不忘与它道别;放学回家,又去向它打招呼;平时有事没事总爱在玻璃缸旁,亲昵地喊:“宝龟,宝龟!”
全家:家里人都把喂它吃食当作是生活里最佳的消遣。几乎每天傍晚,一家子便围在玻璃缸前喂、看、笑。
教师: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教师)我用一只巨型的玻璃缸为——(学生)绿毛龟布置了一个美丽的家。(教师)8岁的女儿爱绿毛龟——(学生)如珠如宝。(教师)上学时——(学生)决不忘与它道别,(教师)放学回家——(学生)又去向它打招呼,(教师)平时有事没事总爱在玻璃缸旁——(学生)亲昵地喊:“宝龟,宝龟!”看来作者一家还真是宠爱这只绿毛龟。(擦掉怎样?)
四、总结课文:
1、总结:正因为绿毛龟外形奇特,品种珍贵让作者一见钟情,同时的绿毛龟的到来,给作者一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板书:给人欢乐)所以会成为作者一家的宠物。(板书:大家喜爱),同时也正是作者一家的悉心照顾,绿毛龟才能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这就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板书:和谐相处)
2、出示:“我”为什么会对绿毛龟一见钟情?为什么会绿毛龟会成为一家大小的宠物?
教师:这两题,任选一题作为回家作业。
板书:
21、绿毛龟
外形奇特
一见钟情 机警敏捷 给人欢乐
品种珍稀 和谐相处 姿态高雅
全爱宠物 食态可掬 大家喜爱
通灵之性
第三篇:绿毛龟教后反思 陈玲
一、教材分析
这是新加坡著名华人女作家尤今得作品。文章生动地描述了“我”一家精心喂养绿毛龟的情景和绿毛龟给“我”家带来的快乐,表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文章有好几个方面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是我一家对绿毛龟的宠爱,二是对绿毛龟外形和动作的描绘,处处流淌着喜爱之情,三是绿毛龟的受到人的爱抚,表现出来的通灵之性。由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理解绿毛龟成为我们一家宠物的原因上。下面就教学环节设计与课堂效果作一些反思。二教学环节反思、抓住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我对这只千里迢迢从无锡“飞”入我家的绿毛龟一见钟情。从此,它成了我们一家大小的宠物。”为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使教材的思路、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三者协调统一。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学生提问较踊跃,除了提出了老师预设的问题外,还提出了“为什么是千里迢迢从无锡“飞”入我家?”等问题。老师能及时调整策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老师就“飞”作了点拨,但是学生只是从表层上理解路程远,乌龟不会飞来体会“飞”为什么用引号,而没能从“飞”其实表达了作者惊喜之情,说明老师点拨得不够到位。、2细读研讨,体会绿毛龟成为我们一家的宠物的原因。解决三个问题,教学设计是有扶,有放,也有收。第一个问题,老师带着学生通过品析重点词语来理解绿毛龟的小巧玲珑,机警灵敏,等词语,感情朗读句子。重点研读第二个问题“绿毛龟为什么会成为我们一家人的宠物?”学生们大多数都能从绿毛龟 “姿态高雅”、“食态可掬”、“通灵之性”三方面来交流学习成果,并且通过抓重点词句和诵读,来理解绿毛龟的可爱,进而体会着这爱会动物的感情。从整体来讲,重点较突出,三个问题基本解决,但是,我感到老师还是扶得太多,没敢一开始就把问题撒下去,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讨,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得不够突出。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实践再实践。
3、积累与运用扮演绿毛龟,运用已生成的知识,进行说话练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有效的。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情感
第四篇:绿毛龟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简练的特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绘动物姿态的词语和句子。3.体会作者一家人喜爱动物,以及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的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有关描写绿毛龟的可爱之处的内容,感受作者一家人喜爱动物(绿毛龟)的真挚感情。
2.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并能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练习说话,.读课文,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齐读。
2.简单说说我对绿毛龟一见钟情的原因。
我对绿毛龟一见钟情是因为。
3.小结:就是这样一只绿毛龟,让我对它——一见钟情。以后的日子里,它更是成为了我们全家的宠物。
二、继续研读课文
1.师:默读课文第6—第14节,绿毛龟为什么会成为我们一家人的宠物?把描写绿毛龟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来并读一读,然后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老师建议大家可以将读出的感受适当做些笔记。2.指导交流:(1)姿态高雅: 出示句子:
“当它恬适自在地游来游去时,碧绿如翡翠的长毛好似被微风吹拂着的头发,在清澈透亮的水里飘散着,那姿态,有说不出的高雅。” ① 结合理解词语:恬适自在、高雅
恬适——恬静舒适、悠闲自得;高雅:富有气质,吸引人。正音:“飘散”的“散”读 sàn板书:恬适自在
② 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把绿毛龟的惹人喜爱生动地写了出来,表达出了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
③ 感情朗读,读出绿毛龟外形的高贵典雅。
④ 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绿毛龟姿态高雅写得这样活灵活现的?(抓住主要外形特点和动作)
师小结:绿毛龟在水中游动时,一身碧绿、活泼可爱,婀娜多姿,高贵典雅、趣味无穷。因为宠爱绿毛龟,作者用优美的文字赋予了它优雅的气质,从而深深吸引了读者。
(2)食态可掬: 出示句子:
“绿毛龟食量不大,但食态可掬。把鱼肉或虾肉丢进缸里,它先用嘴衔着,然后双手齐来,捧着那肉,一口一口,咬、嚼、吞,津津有味地吃着。那样子,好似在品尝千年难得一尝的佳肴。” ① 理解词语:食态可掬
② 绿毛龟食态可掬表现在哪里?圈出有关的动词。③ 分步比较句子:
※它先用嘴衔着,然后,双手齐来,捧着那肉,一口一口,咬、嚼、吞,津津有味地吃着。
※它先用嘴衔着,然后,双手齐来,捧着那肉,一口一口,先用嘴咬,再嚼,最后吞进肚里,津津有味地吃着。板书:咬、嚼、吞 师:你更喜欢哪种表达?(第一句不仅准确写出了动作的先后顺序,而且很精炼。)出示句子:
“喜欢看它的吃相,所以,家里人都把喂它吃食当作是生活里最佳的消遣。几乎每天傍晚,一家子便围在玻璃缸前喂、看、笑。”
① 思考:本节写绿毛龟的食态,为什么还要写我们一家是如何喂食的?(小结写作特点:侧面描写)② 比较句子 媒体出示:
※它先用嘴衔着,然后,双手齐来,捧着那肉,一口一口,咬、嚼、吞,津津有味地吃着。
※几乎每天傍晚,一家子便围在玻璃缸前喂、看、笑。
师:男女生读两句话,你觉得作者用词有什么特点?(除了准确而精炼地写出了动作的先后顺序,而且前后文对照,体现了用词的对称之美。)
师小结:因为宠爱绿毛龟,作者连用词都这样考究,让我们通过朗读这一节再次感受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的精妙之处。指导朗读。(3)具有灵性 A.卖弄美丽: 出示句子:
“知道自己美,它常常自信而近乎卖弄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深绿的毛发,把整缸的水都染成了绿色。板书:卖弄 ① 理解“卖弄”。文中什么意思?
② 体会其中的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作者对绿毛龟的喜爱之情。③ 看视频。
师:看这小家伙机灵的,好像知道我们欣赏它高雅的泳姿,越发像个小孩子似的得意撒娇了!④ 指导朗读。
⑤ 师:再看看书,它初到我家时又是怎样的?(怕生,想家,警惕性强)板书:缩
过渡:是啊,它就像个孩子似的,初来驾到充满着陌生恐惧,通过相处,它慢慢感受到了我们对它的宠爱,所以—— B.行动应对: 出示句子:
“说也奇怪,喊得多了,它居然会“应”——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女儿一喊“宝龟”,它便浮游上来,把头伸出水面张望。”板书:“应” ① 指名读句子,想象说话:
女儿一喊“宝龟”,它便浮游上来,把头伸出水面张望,好像。
师:从你们的描述中,老师仿佛看到这只通灵性的小家伙,它每天都在享受着主人的关爱,所以变得和主人心有灵犀。C.欣赏音乐 出示:
“几次以后,当乐声从收音机里流出来时,它就把头伸出水面,轻轻抿着嘴,仿佛在微笑;两颗圆圆的眼珠子,也绽放出柔和的亮光。(欣赏音乐,陶醉其中)
① 师:因为宠爱绿毛龟,作者赋予了它聪慧的人性,然后将这份爱意从字里行间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串读)
1)知道自己美,它常常自信而近乎卖弄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深绿的毛发,把整缸的水都染成了绿色;
2)知道女儿爱它如珠如宝,一听女儿喊“”宝龟,—— 3)更妙的是——
师:难怪作者说—绿毛龟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具有通灵之性。是啊,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宝龟当然也会把自己对主人的喜爱,对人类的信赖表露出来!
课堂小结
三、复习巩固
1.小结:绿毛龟一般都是野生的,人工饲养如果不当,会因为绿藻停止繁殖而导致绿毛退化。而作者家的绿毛龟却能恬适自在地生活,且充满灵性,这离不开作者一家对他的宠爱和精心饲养。串读:
(1)我----我用巨型的玻璃缸为它布置了一个美丽的家。
(2)全家------家里人都把为它吃食当作是生活里最佳的消遣。几乎每天傍晚,一家子便围在玻璃缸前喂、看、笑。
(3)女儿-----8岁的女儿,爱它如珠如宝。上学时,绝不忘与它道别;放学回家,又去向它打招呼;平时有事没事总挨在玻璃缸旁,亲昵地喊:“宝龟,宝龟!”
当然,养着这样一只绿毛龟,我们一家的生活也从此充满了惊奇、有趣、快乐。这便是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创造的美好境界。
课后习题
四、拓展作业 1.默写词语。*2.仿写练习: 出示:
8岁的女儿,爱它如珠如宝。上学时,绝不忘与它道别;放学回家,又去向它打招呼;平时有事没事总挨在玻璃缸旁,亲昵地喊:“宝龟,宝龟!”(1)想一想,这一节在写作上用了什么方法?(先总后分)(2)照样子也来写一写。
绿毛龟活动的本性渐渐地暴露了。刚来时,;一个月后
;最近一段时间
第五篇:教学反思
《在大海中永生》第二课时教案
及教学反思
久隆镇那庆小学
黄伟誉
《在大海中永生》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人民为失去了邓爷爷这一位伟人而悲痛的感情。
3、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1、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2、有感情的朗读表达人民与邓小平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个多媒体课件。
2、课前阅读有关邓小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在上课前教室里洋溢着《春天的故事》的旋律。
一、导入复习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1997年3月2日那个难忘的日子,生接着背诵(音乐春天的故事)
二、第二段的学习
1、范读
(配有录象)
2、你们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把你们从文章中体会到的感情都朗读出来。
3、现在请大家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吧。
4、学生交流:A、悲伤——盘旋:飞得很低很慢。
你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一下吗?指名读
(飞机飞得真慢呀!人们的心情多么悲伤)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B、悲伤——呜咽:低声地哭。大海仿佛在说“。。。。。”
C、悲伤——痛悼:沉痛的哀悼。寒风仿佛在说“。。。。。”
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一下大海的悲伤吗?指名读
(听出来了,你和大海、寒风一样的悲伤呀!)
5、在你们的心情一定也象大海一样的悲伤,让我们再来描述一下这悲壮的场面吧。
齐读
三、第三——四段的学习
1、邓小平,这一位世纪伟人他离我们而去了,多少人为之而哭泣,多少国家为之而半降国旗以示悼念,人们实在是不忍这位伟人的离去,连大海和寒风都如此的悲伤这是为什么呢?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搜集了有关邓爷爷的丰功伟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出示:追忆邓爷爷的画面伴有《二泉映月》
2、指名几个学生来交流交流(从外交、改革、爱学生、香港、澳门问题上谈)抽三四位。
(你真会学习呀,会丛网上找资料了!
是呀!邓爷爷很关心我们的少先队员。
这可以说是国际上的一大壮举。
正因为这样,现在中国的国际关系相当的不错。)
3、老师也在网上找了一些有关邓爷爷生前的事迹。让我们看看他生前那忙碌的身影,端详他和蔼的笑容。
(录象:邓小平简介)
师配解说词:这是„„
4、现在邓爷爷离我们而去,他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波翻浪涌,带着骨灰向前奔腾,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第三节,想象那一幅景象。
生轻声读:也许„„插话:是呀!邓爷爷,全国人民会永远记得你的 生轻声读:也许„„插话:邓爷爷,你放心,香港,澳门已经回归。
生轻声读:也许„„插话:总有一天,台湾也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生轻声读:也许„„插话:邓爷爷你会永远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5、浪花啊!你带着邓爷爷的骨灰奔向前方,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呢?
(想到:邓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还牵挂着祖国人民。
所以说:生读
出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随机加点:万里海疆
想到:邓爷爷生前没有见到香港、澳门回归,现在要去看看祖国怀抱中的香港、澳门。
因此,生接读
出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
随机加点:澳门、香港
想到:台湾还没有收复,邓爷爷还一直牵挂着。
这可是他的心愿呀,所以:生读
出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
随机加点:宝岛台湾
想到:邓爷爷主张和平的外交政策,要和世界各国保持和平
他也多次出访日本、美国、苏联、加拿大、英国
邓爷爷多么关注中国的和平外交呀,因此,生读
出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随机加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想到:邓爷爷„„
6、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很多很多,的确,从邓爷爷他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热爱和平,他对每一块土地都有着深情厚意。
你们想把这种感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准备一下吧!
(自由读)
7、从祖国的怀抱到澳门、香港;到台湾、到世界,浪花把邓爷爷的骨灰越送越远,让我们一边想象一边来读读课文。
齐读
8、对无垠的大海我们再把心中的怀念表达出来
看录象“大海”学生接背:
(填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也许,-----------------;也许,-----------。)
9、是呀!多少年来,邓爷爷穿梭在祖国的每一个城市,忙碌于世界各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出示:邓小平爷爷的影响(),(),他不仅属于(),也属于()。
学生齐声填空板书
(师点评:老师好像听出了影响力越来越深,越来越广。)
谁再来表达一下?„„.完成填空
(师评点:多么巨大的功绩,多么深而广的影响力呀!)
指名几人
我们一起来读,一定会把这影响力读的更深更广。
齐读
四、第五——七段的学习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谁也不会忘记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位伟人——邓小平
(音乐《春天的故事》、配上朗读: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透过舷窗望去。。。。。。。
2、你们想不想也来把读一读?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议,把文中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相信你们会比我读的更好。
3、现在我们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爱人民的情谊
▲我读:„„
你为什么要读这几句呢?
我在文中体会到了邓爷爷爱人民的情谊
变红句子: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奥!刚才我也体会到的,你能读出这种情谊来吗?(读一下)
邓爷爷已逝世了,谁能为他把他爱人民的情感再来表达一下吗?(指名读)
你也想读,能读的更好吗?
你们想为邓爷爷表达一下感情吗?一起来读读。
师评:同学们不仅体会的好,读也读的好,真棒!谁还想来谈谈?
▲人们不忍和邓爷爷分离
我从“„加点:盘旋„„„”,觉得人们不忍和邓爷爷分离,我想要读一下„„读
谁也想读这个句子的?读
真是难以分舍呀!
你们舍得和邓爷爷分别吗?相信你们能读好这几句的。(齐读)
▲人民爱邓爷爷
我体会到了„„
读:
师评点:听出来了人民真爱邓爷爷
谁也体会到了这一点?你来读读。评点„„
你们爱邓爷爷吗?
那我们就站起来一起来把心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点题:邓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却在大海中永生。
4、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一幅依依惜别的场景。
伴着低低的音乐《春天的故事》飞机盘旋——无垠的大海——邓小平的遗像涌出水面)
5、此情此景,我们再用朗读来表达邓小平爷爷和人民浓浓的情谊。
(配上音乐让学生齐读)
五、最后一部分
1、邓爷爷走了,但是他却会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此时此刻,你想对邓爷爷说些什么呢?
交流:„„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反思
那庆小学 黄伟誉
《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对于十二、三岁的小学生来讲,比较深奥,较难理解。因为邓小平这个人对于他们来说,太陌生了,邓小平逝世的时候,他们还是“哇哇”啼哭的婴儿呢,所以,对于他的“一国两制”和“改革开放”政策学生真的是很难体会到。因此,为了使第二课时分析课文时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对他的情感,在上第一课时时,我准备了详实的资料作补充,通过丰富而直观形象的材料,借助查、读、想、说、写等多种方法的整合,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邓小平爷爷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丰功伟绩,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伟人的情感,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深情地去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本文情思深沉,语言厚实,极具震憾力。因而教学此文必须扣住一个“情”字层层铺开,步步深入。
1、入“情”诵读。在学生读流利的基础上,再通过指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把伟人离去时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突出地展现出来让学生领悟。如第一自然段的“低低地、缓缓地、崭新历史、最后一个篇章”;第二自然段的“呜咽、痛悼”“伴”以及后面的“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等,都是字字千钧,情境尽现,只有通过满腔深情的朗读方能展示文章的气势和抒发人们的深情,才能充分表达对伟人邓小平的永远怀念之情。
2、忘“情”想象。成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联想的翅膀,把自己融入课文之中,自由地、忘情地想象。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积极创设情境,所以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再现“骨灰撒大海”的情景,通过充满深情的语言和一些特定的句式引导学生想象:想象大海在“呜咽”、在“痛悼”,想象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送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想象伟人所到之处人们在说些什么,想象“鲜花送伟人”的悲壮,想象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得到了“永生”„„通过一连串的想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感受深情、感受“永生”的深远境界。
3、传“情”说话。当学生对伟人邓小平有了一定了解并产生了崇敬的情感之后,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有了“说”的冲动和需求,此时惟有一吐而快之。所以课堂上要随时让他们表达心声:说伟人的不朽功勋,说人民对伟人的无比感谢,说人们心中无尽的思念,说我们的祖国因为有了邓小平爷爷而日益强盛,人民的生活因为有了邓小平爷爷而更加美好„„用“说”传达对伟人的爱戴,用“说”升华对伟人的崇敬,让真情“尽在其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