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国情备忘录》之感他
观《国情备忘录》之感
《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国情备忘录》以每集45分钟的篇幅,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也是我国的电视媒体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国情的基本状况,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各集主要内容《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及《中国脚步》。
观看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感触颇多,给我的心灵带来了不小的震撼,祖国的日益强大让我由衷的感到骄傲,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中国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一面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许多方面我们仍旧十分落后。与此同时许多社会矛盾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这些问题有的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就已存在,有的则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也许注定会是一场“恶战”。但是我们会很有信心去对待,因为我们学会了团结。
一、贫富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南沿海一带城市获得了飞快的发展,GDP不断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之对应的是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限制,仍有数以千万记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甚至温饱问题都没得到解决。这个在剧中看到同样的人民,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水平是很明显的。由于经济的落后,所以直接导致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落后。教育是作为我国的一项国家大计,而在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孩子因为贫困或者教育资源稀缺而失学,得不到优良的教育致使思想观念落后。所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据大量比例,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温总理曾在政府报告中说过,“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虽然在早些年,我们曾经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这并不代表把其他地区、其他人忽略不管。中国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令世界为之震惊,诺兰将这种局面称为“中国之谜”,是全体国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应让所有国民都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而不是仅仅让东南沿海地区独享。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扶持中西部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中西部地区的医疗、教育等方面投资,而不是把钱用到一些政绩工程上面,否则,富人更富,穷人更穷,那么中国的高速发展是畸形的,是与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共同富裕背道而驰的。
二、人口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是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之一。首先是社会保障问题。中国在1997年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以后,养老基金缺口达上万亿元。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国家所提供的医疗、教育、养老等设施建设跟不上人口发展速度,使得成年人的负担加重。在社会保障问题上,政府考虑更多的是城市老年人的保障问题,却相对不重视农村养老问题。政府虽然正在加大农村养老投入,但与中国庞大的农村养老人群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其次是就业问题,每年中国有600多万的大学生毕业,这些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另外,中国有2亿多的农民工,他们的失业将会导致社会的混乱,所以解决就业难问题将是政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国家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也不甚理想,由于庞大的劳动力基数,真正享受到法律规定权利的劳动者比例很
小。大多数农民工是不知道法律的规定,所以也是导致了许多人在这一问题上吃亏了,更多的人可能连工资也拿不到,看了以后很是难受啊。
还有其他一些民生问题,如看病难、看病贵和房价高等问题。许多人因为支付不起高额的医药费而生病不去医院,致使小病变成大病。同时,中国医疗资源分配极不均衡,在偏远地区的人根本就享受不到良好的医疗。药品的巨额利润是众所周知的,而政府却不能使其价格合理化,也不能拿出一套合理的医疗改革措施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再有是房价问题,随着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对住房的需求使得房价不断攀升,也产生了千万房奴。
以上可见,民生上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所谓任重道远。客观的说,中国长期所积累下来的民生问题快速解决显然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在面对快速经济发展和全球的经济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各种体制都在进步,但是同时在就业、住房等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同时伴随着毕业的高峰期,就业和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问题就更加凸显。
三、科学技术发展落后
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也确实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水平取得显著提高。将神州系列送上太空,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人用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令世界瞩目。在2008年的奥运会前夕,我国的登山健儿将奥运火种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另一面,这正彰显了中国科技的力量和实力。
从片中可以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但是纵观整个科技行业,那些拥有专利的外国公司则赚取了几十倍于我们的利润,而其付出的比我们少之又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高科技产品有多少是中国人研发的?而这些高科技产品,正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体现,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脉。
放眼全球,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科技创新纳入国策,并予以积极的鼓励。我国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坚定不移的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科学研究投入力度,鼓励有意义的创造,争取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彻底摆脱“打工者”的帽子,才能使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型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
四、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我国的确疆域辽阔,物产也极其丰厚,不少的资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但从人均占有量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资源却相当的贫瘠,许多资源甚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我国科技落后,无论在开采与利用中资源浪费严重。我国资源紧缺的形势非常严峻,我们要真正认识我国资源问题上的紧迫。
在各国历史中,快速的经济发展都会伴随着环境的破坏。在我们已经认识到“先污染,再治理”“先破坏,再还原”的得不偿失以后,应该更好的去体会“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方针的正确性和意义。尽管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却好像视而不见,照样以环境的代价来增长我国的GDP,而且政府人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重蹈以前发达国家的覆辙。我们的资源版图越来越小;我们的耕地面临着诸多被吞噬因素的危险;碧水蓝天越来越难得一见。对于大型的企业来说,尽量的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是应该尽到的社会责任;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尽量少用一次性产品、节约用水电是我们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夏天每个人把空调调低一度,或许山西的某个煤矿的煤炭就被消耗完。我们每用一双一次性筷子,或许大兴安岭的一片森林就变成了秃山。
这些是我在看完《国情备忘录》之后的感想。虽然我们不知道以后会是怎样发展但是我们知道祖国的发展是需要我们的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的。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是遇到了些许困难,但是我们能够在我们征服的积极领导下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解决这些难点,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式和样板。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认识各种风险与挑战。中国的发展是在摸索中前进的,需要不断的纠正、调整,同时,国家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件长久的历史任务,关系到我们的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每个中国公民都有责任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使其早日屹立在强国之列。
第二篇:观《国情备忘录》有感
在探索中前进
——观《国情备忘录》有感
我深深地热爱我的祖国,为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骄傲自豪,同时,我也为中国发展所面对的诸多矛盾与问题而思考。中国国情是什么?怎样认识我国国情?《国情备忘录》围绕当前我国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了真实国情。
《国情备忘录》的辉煌篇章让国民看到建国六十年来我们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六十年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新中国成立这一个甲子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奇迹,充满辉煌。六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在经济上,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如今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此外,工、农与第三产业逐步趋向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正迈着步伐向建设更加全面美好的小康社会快速前进。在政治上,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而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联合国常务委员国,我们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中国也离不开中国。在文化教育上,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不断提高。此外,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已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汉学热在世界各地燃起并正影响改变着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新看法……
六十年的辉煌,让我们自豪,六十年的成就,让我们喜悦,六十年发展的背后,中国国情也有不易被大众所看到的隐忧。
我们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难题,比如不断攀升的老龄化人口、步步紧逼的耕地红线、人均占有量低的煤炭等资源,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也已经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差别。
虽然我们面临着种种的难题,但是我们在探索中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
国与策,是基于国情的一种智慧。在中国,我们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探索着一条符合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今天的中国,正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拨慢人口钟、取消农业税、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大力促进就业,面对一个个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我们胸有成竹。因为我们确定了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观。
看了《国情备忘录》,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越走越宽,中华崛起的梦想指日可待,和谐社会的幸福图景将呈现在每个中国老百姓心中。
09日语A1
杨佳辉
第三篇:观《国情备忘录》有感
观《国情备忘录》有感
学院:资源学院学号:2701100119姓名:黄童童
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把中国看做世界历史的开端,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最古老、最持久的国家。至今,我们的血液里还流淌着古代文明的基因,不断驻足聆听昔日的凯旋之声,又不拒绝现代文明的养分。
历史总是轮回地上演。
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到举世瞩目的汉武雄风;从无比强盛的盛唐天朝,到空前富庶的康乾盛世。华夏的大地上见证了五千年辉煌的古代文明,炎黄子孙也在这片他们视之为母亲的土地上一代代安详地劳作。然而,安逸是愚昧的开始,富庶是傲慢的前奏。终于,1840年英国人用舰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轰倒了这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巨人。此后,这个古老的国度经历了100多年痛苦的民主革命,才颤颤巍巍地重新站了起来。
历史的脚步走到了2008年。这一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第30年。关于这一年,多年以后,有这样一些印象将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这一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保持增长的经济体,完成率历史上的又一次的跨越——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份额达到
7.3%,稳居世界第三位。这一年,罕见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降临到中国人身上,带着剧烈的伤痛,中国人向全世界奉献了有史以来最为壮观与宏达的奥运盛会。
在没有哪个时代的中国像今天这样受到世界的关注:无论是三十年不变的经济高速增长,还是金融危机中奇迹般的率先回暖,都让深陷经济危机中的西方国家羡慕不已。
这一切要归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中国没有像拉美国家那样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没有像俄罗斯那样在西方理论的指导下在国内推行所谓的“休克疗法”,而是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经历了明智的历史转折,中国以“大国崛起”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追随中国的脚步,它的每一个足迹并不是那么清晰。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所遇到的困难之大、矛盾之多、问题之复杂,不是轻易能够认识的,也不是朝
夕之间能够解决的。
如果你行走在中国城市的街头,你就会明白13亿人分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是一个什么概念。
面对世界上做多的人口,有两个问题始终摆在我们面前:任何丰富的资源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任何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令人头疼的世界级难题。
我们不能否认,在过去技术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口众多提升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特别是农业人口的众多,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农业产值,为国家工业化的奠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时至今日,当人口膨胀到已经不能承受之时,我们拿什么养活这些鲜活的生命?
中国人自古相信:“民之众寡为国之贫富,民之众寡为国之强弱。”然而当历史翻页,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贫富与强弱,已经不能再和人口数量简单地画上等号。
我们不能回避的是,尽管工业在国家财富总量的比重急剧上升,农业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1%,但中国仍然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农民,在它的国土上,还分布着240万个农村村落,中国依然是个农业大国。
2008年,中国7亿多农民中还有2.6亿人存在饮水困难、饮用水安全问题,还有740多万人口没有土地,9万来个行政村至今不通公路,8万多座水库现在还有2.7万多座年久失修,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改变,基础设施急需大投入。
有饭吃,没钱花。这是多数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实际上就是温饱状态,再往小康路上走的时候,卡住了。温饱阶段非常脆弱,经不起一点点生活上的变故。
我们必须看到的是,中国的现代化首先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现代化,反过来说,离开了农民这一社会最大群体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是不完整的,而且甚至称不上现代化。
让我们看看我们的脚下。承载着5000年的农耕文明的中国,土地,正在空前的城市化进程中激烈地变化着。曾经一望无垠的耕地越来越少,城市化,工业化,沙化,一个比一个理直气壮,耕地的边界不断后退。
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最新数据,在跨入2009年的那一刻,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绿色的可耕地面积相比10年前,减少了1亿亩。相当于每年
减少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我们占世界7%的耕地,如果再这样衰减下去,还能养活占世界20%的人口吗?
在这些国情面前,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困惑,不是胆怯,更不是放任其自由。计划生育放缓了我国的人口增长脚步,科教兴国增强了我国的人口素质。尽管拥挤,尽管嘈杂,尽管现代社会的竞争加速了各种不如意。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依然流淌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伦理基因。同一屋檐下,13亿中国人,将永远这样——相互支撑,寻找美好、和谐之路。
从“少取、多予、放活”的政策,再到免征农业税,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已经连续六年将重点锁定在“三农”问题上,与之相配套的是,国家财政每年向三农注入3000多亿元。过去的三十年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充满智慧的中国农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一定会将240多万个农村村落变成一个个希望的田野。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面对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18亿亩的耕地红线被提出。温家宝总理强调:节约集约地利用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我们所面临的历史性任务。我们不能犯不可更正的历史性错误,疑惑子孙后代。
我们应该明白,在这样一个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和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人口十多亿之众的发展中大国,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社会实验,不可避免地会遭到各种艰难和风险。
艰难和风险,正是我们奋斗的动力源泉。
历史总是轮回地上演。
今天,中国已经摆脱了一百多年前积贫积弱,备受欺压的耻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是全新但熟悉的景象。前所未有的变革力量,使中国这片土地更加激情洋溢和热血沸腾。中国已是令世人瞩目的蓬勃发展的大国,逐渐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变化的重要基因。
未来三十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处在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国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阶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这一代人应勇敢的承担起这个光荣而艰巨的历史性使命,抓住千载
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为把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我们期待看到:当雨季再次洒落在中国几千年不断演变的版图上时,繁衍在15英寸等雨线两边的炎黄子孙,不论是在秦岭以南肥沃的田地里,还是在塞北湿润的草场上,传统被默默更替,演变为新的和谐。
我们相信,在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努力下,在多年之后的某个清晨,当我们睁开双眼,会看到一个大同的社会。
第四篇:观国情备忘录有感
观国情备忘录有感
通过这四周的实事与政策课的学习,通过课上对国庆备忘录的观赏,我对祖国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基本国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国情就是国计民生。国情关乎国家的发展,政策,方针,战略等等都必须立足国情,因而可以说了解国情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有人会说我知道国情,不就是我们现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吗?这是我们熟知的国情,但这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国情有大小,有缓急,有挫折,困难也有灿烂,辉煌。机遇与挑战并存,发达与欠发展的统一。我们要想了解国情,必须全方面来了解,既要看到现在咱们国家的进步也要看到现在存在的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逐渐超过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的经济强国。时代杂志书籍中“中国飞起来了”“改变世界的中国”的出现,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发展的成就备受关注和赞叹!航天卫星,载人飞船,漫步太空,在地震泥石流旱灾等大灾难中坚强,奋起。空前的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经济危机中唯一经济保持增长的国家,举世瞩目世博会,亚运会等,中国确实不一样了!有大国的威严了,大国确实走向复兴了!
但是在这无数的赞誉的背后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的资源版图越来越小;我们的耕地面临着诸多被吞噬因素的危险;碧水蓝天越来越难得一见;巨大的人口压力考验着我们的承受力;滞后的三农问题仍在牵制着全局发展;就业难、住房难与看病难导致的矛盾有日益严峻的趋势;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方面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最为核心的民生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各方各面的贫富差距及差异持续拉大„
当然,所有问题的出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是一个必然,但是这需要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其它问题。正如《国情备忘录》所启示我们的,这些问题的实质概括起来就是各种关系的“失衡”。虽然我们近期对此类问题已经着手加以解决,但许多方面仍未扭转,甚至还有恶化的趋势。这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现代化进程的突出问题,应该说是由发展水平和一系列体制机制共同造成的,有的也是部分改革举措不当引起的,因而也都需要我们在艰苦奋斗、促进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改革的目标,校正改革的方向,加大改革的力度、拓宽改革的广度、延展改革的深度。如果不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不进一步扩大开放,一味地放任这些问题的自然演进,就会导致我们发展方向的迷失,甚至连已经取得的成就也会丧失。从而也根本谈不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宏愿。
对普通国民来说,最关注与关心的还是就业、住房、医疗及养老问题。就业意味着收入保证这是民生之本,而住房、医疗及养老则是民生之必须。金融危机的影响,房价的持续走高,医改的断断续续共同使这些问题难上加难。当前对于这些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些地方我们是能做出改变的,只要我们的政府适当的加大对市场和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正确的运用好手中的政治政策和经济手段。
中国房价上涨过快,是多种因素共同发力的结果。政府对‘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的定位,使得房地产业得到多方的政策支持,为获利,地方政府放任房价上涨,甚至房产低迷时,还出台种种救市政策”那么现在高房价是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了,中国房地产市场需要“刮骨疗毒”。只有死掉一批、查处一批、转行一批,让房地产行业不再“很黑很暴利”,让房回归理性,使“居者有其屋”,才是老百姓最大的福音。
经济危机后,我们反复提出要刺激居民消费,然而如今昂贵的房价,日益升高的医疗卫生,再加上这买啥啥贵,卖啥啥贱的年代,刺激居民消费便成了天方夜谭,中国基本上是一
个生产和储蓄的国家,高额度的储蓄是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或者是公共政策缺失的反应。至于就业,就不得不提及企业问题。国有垄断企业的嫌贫爱富,难以给中小企业、个人、农民融资,从而造成了企业的两极分化。肥得流油的垄断国企与朝不保夕的私企并存,同时,垄断国企对私人企业产生了挤出效应,特别是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我国“国进民退”,担负着全国70%就业任务的民企风雨飘摇,城市工人、农民工的工资与就业越来越陷入困境,普通老百姓如何能够致富?我们又如何提高消费呢?而由此带来的就业问题,劳动保障问题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思„
阵痛后,需反思,这是涅槃最好的基石。纵观当今世界,我国正面临百年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六十年的积累让我们处于一种主动的态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在解决现存问题的同时加快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始终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不能放松。我国人民已在党的带领下,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国情备忘录》带着我们行走在祖国的过去与现在,剥茧抽丝的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一个伤痕累累的中国向我们全面的展示而来„„根植于这片土地的人们,只有深刻认识自己的国家,懂得这个国家,才能真正地、更加地爱上这个国家!因此,瞩望未来,我们更加信心满怀,让我们紧紧抓住眼前的历史机遇,万众一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第五篇:观国情备忘录有感
观国情备忘录有感
毛概课上的国情备忘录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源于近代史老师在课堂上的播放,我在大一时期便接触过这部记录片,当时老师只是播放了一些片段,我却被这部纪录片深深吸引折服了,受益匪浅,感慨万分,对于90后的我来说,许多书本上的字字句句演变成了形象生动具体的画卷,并利用课下时光看完。而这学期老师又播了一次,我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感触,这个片子确实好,好到观者每看一遍便对祖国多一份认识了解,萌生了些新的看法。
这片子深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不浮夸,讲事实,每一个结论后面都有许多数据作支撑。以实事求是的立场,客观描述了我们的国情,把认识国情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再没有哪个时代的中国像今天这样受到世界的关注,无论是30年不变的经济高速增长,还是金融危机中奇迹般地率先回暖,这是个诞生无数奇迹的民族。经济危机下,在全球经济每况愈下时,中国却逆势而上,因而,中国没有理由不受关注,当代的大学生,若对自己的国家知之甚少,何以实现为祖国贡献力量、振兴中华的状言?这延续了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能否在我们手中续写,我们未来壮大的障碍和优势到底在哪里?
在我们欢喜鼓舞为祖国的发展繁荣庆贺的同时,这部片子讲很多客观存在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它以宏观的数据,讲述了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使温饱,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渐显现,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也不停地困扰着我们,而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许多个第一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的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中国的资源还存在诸多软肋,无论是在数量分布还是质量水平上,远远低于人们的乐观预期。因而,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不能盲目的乐观,要在发展的同时正视问题并解决问题。面对着日益严重而凸起的资源问题,我有一些看法,首先,科学规划工业发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其次,严厉打击能源浪费行为,保护仅有的自然资源。再次,提高能源利用率,更大限度的利用能源的潜力。最后,发展新能源,寻找对环境破坏小,能循环利用的新能源来替代现有的不可再生能源。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中国要坚持走好自己的道路。我国的国情复杂多变,我们无法照搬别的国家的做法,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不适合我们国家,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国情一点点摸索着前进,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明智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吸纳和借鉴了 世界各国的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真正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道路,实现了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的全面发展。而了解国情是解决接下来要如何走下去,要如何持续的经济繁荣的基础,因此要加强教育阶段对政治方面的启蒙,政府也应该与民众进行更深入的交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国家的发展路线,积极思考未来的方向。
小平爷爷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纵观欧美先进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片中我们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放眼全球,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科技创新!!!纳入国策,并予以积极的鼓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我们更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力,推动技术的进步与运用,进而带动整个民族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彻底摆脱“打工者”的帽子,才能使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型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
又一次看过这部影片之后,我感觉我体验了一回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更加明确了我和我们这代人的角色和身上的责任,对祖国的发展也有了一些自己独有的看法,争取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点滴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