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语文小学《普罗米修斯》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中小学 敖玉玲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乌小语文组
敖玉玲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希腊神话,节选自《一千零一夜》,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语言准确,结构清楚,在课文中,还非常注意人物的个性描写,特别是其中的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机智、勇敢、极富同情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述故事。
这篇课文主要从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遭受惩罚——重获自由”三方面来写。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普罗米修斯所说的话“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让学生反复诵读,从而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拿取火种后所遭受的痛苦,已经普罗米修斯所做出这一切的伟大之处。
在拿取火种部分,运用说话训练,让学生想象,自从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后,給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生活,从而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所造的福。课文重点感受普罗米修斯遭受惩罚部分,从“锁”和“啄”两个词中,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漫长的痛。另外,通过对其他人物如众神之王宙斯、火神、大力神的语言、心理的描写、想象,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精神,同时认识、了解神话的特点。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这一节课的内容设计较多,为怕时间不够,在让学生回答问题上,我没有充分的让学生发挥,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读书的时间也不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潜能,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多发表,只有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才能更快的成长。
第二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桥》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中心小学 敖玉玲
《桥》教学设计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乌兰哈达中心小学 敖玉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教学过程:
一、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今天老师带来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看,然后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总结
二、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过渡:
然而在这样大灾难面前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老汉。(教师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装作也不理解把问题抛给学生,给予他们希望帮助老师解决问题
三、文中感受暴雨洪水的可怕
1、自由读文也来找一找描写暴雨洪水的巨子
2、学生边读边勾画,汇报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体会句子的表达特点
四、对比找一找分析老汉的形象
1、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五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自由读3-10段找出关键性词语
2、学生读文汇报
3、在3-10段找老汉的关键性词语
4、对比读一读,对比思考他们表现得不同
五、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朗读。
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六、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在撤离的过程中还有一幅画面,他是谁?老汉在干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故意提出疑问:“老汉不爱自己的儿子
3、学生找到相关句子扳倒老师的疑问
4、你认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主题升华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老汉牺牲了,(擦去板书的老汉),木桥也摧毁了(擦去板书课题的桥字)学生感动的不让擦,教师相机问:为什么?解决课前的问题
八、拓展延伸
写一写身边的英雄
第三篇:第十小学(语文)《可爱的中国》参赛教师教学设计及反思 程晓玲
《可爱的中国》第二课时 北票市第十小学
程晓玲
教学目标:
1、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方志敏对祖国的满腔热情。感受方志敏要改变凄凉现实的急切心情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
3、学习方志敏的品质并思考如何为社会服务、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体会方志敏对祖国的满腔热情,感受他要改变凄凉现实的急切心情和对祖国
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
教学难点:
结合宏大的历史背景,体会方志敏对祖国的满腔热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方志敏简介),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方志敏所写下的这篇不朽之作《可爱的中国》(板书课题)
二、精读
1、回顾课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板书:目前、将来)
2、中国的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呢?默读课文,圈出文中相关的内容,在旁边好评点。
3、学生汇报(学生说到哪段就讲哪段)
(1)(第四段第一句)你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非常好。江山破碎、国弊民穷,多
么凄惨的社会啊,你再读一读。
(2)(第四段中间)同学们,看看这些贪婪的吸食鸦片的人吧!(出示图片)看看这
些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吧,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伤心)带着伤心来读。你们恨不
恨帝国主义(恨)把你心底的恨读出来。
(3)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
“难道 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的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
敬的母亲吗?”朋友,听到没有母亲哀痛的哭骂?是的,是的,母亲骂得对,十分对!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只怪得我们之中出了败类,自己压抑自己,眼睁睁地望着我们这位挺慈祥美丽的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的蹂躏!这真是我们做孩子们的 不是了,简直连一位母亲都爱护不住了!(你从4个难道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这四句是母亲说的吗?(骂的)
为什么要骂?母亲似乎在骂什么?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骂?(读)这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
(4)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 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但是,到底怎样去救呢?我想,欲救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
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惟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
母亲的惟一方法,你们说对不对呢?
让我们来看这一句。齐读。交流(抓“刻不容缓”),我想同学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方
志敏一样,和许多爱国人士相同,都非常的沉痛,就在江山破碎、国弊民
穷的时刻,方志
敏向我们发出了深情的呼吁。(读)唯一的方法,唯一的出路是什么?(读)如果你是当
时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你会怎样做?
学生交流
抓住两个“惟一” 4、70年前的中国如此破碎,尽管方志敏在监狱中受尽了苦难,但他对中国的将来还是充满了希望,你们找到那一大段话了吗?(齐读)“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
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
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这时,我们的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
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1)谁来谈谈读了以后的初步感受?
(2)欢歌、笑脸、富裕、康健、智慧、友爱、生之快乐、明媚的花园”变颜色,我
们来读读这些词语,你的心情怎样?你知道这些词语都是表示什么的呀?(学生交流)
(3)“悲叹、哭脸、贫穷、疾苦、愚昧、仇杀、死之悲哀、凄凉的荒地”变颜色,我们
再来读读这些词语,你的心情怎样?这些词语又都是表示什么的呀?
(4)当一切美好的事物代替了丑陋的事物,那时候的中国会是一个怎样的中国?(学 生交流,仿写句子)
5、方志敏在说这段话时充满着自信,他所希望的将来我们实现了吗?让我们看一段录 象(中国的现在)。
6、引读:“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我们的民族就可以(),而生育我们的母亲()。
7、这种自信,来自于什么?(方志敏强烈的爱国情怀)。
8、解疑;“朋友”指谁?方志敏对朋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三、总结
1、作为炎黄子孙,你能为祖**亲做些什么呢?
2、结束语:是啊,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仅仅要珍惜先辈们为我们打下的江山,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我们的祖**亲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下面让我们带着珍惜的语气齐读课题《可爱的中国》,最后再让我们带着喜爱、赞美的语气高声齐读《可爱的中国》。
四、作业
1、喜欢写作的同学把你读完本文的感受写下来。
2、喜欢画画的同学为方志敏画一幅画像。
板书设计:
可爱的中国
目前 江山破碎 国弊民穷
未来 日新月异 繁荣富强
强烈的爱国情环
《可爱的中国》教学反思 北票市第十小学
程晓玲
《可爱的中国》这是第七主题单元里的第一篇精读文章,文字优美,富有感染力。通篇文章洋溢着作者方志敏对祖国的满腔热忱,表达了他要改变凄凉现实的急切心情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预先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方志敏其人其事,和课文的写作背景。课堂上,在交流中,结合故事背景、图片资料及文中的有关句子,引导学生感受70年前中国的情况。精读感悟:在学生充分了解了当时70年前的中国内忧外患、江山破碎、国弊家穷的现实后,再让学生精读感悟方志敏对中国未来景象的展望和自信的语句。
整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反复朗读品味深受方志敏烈士爱国情感的感染,抓住“蹂躏”“生吞活剥”“刻不容缓”“锁链”等词语读出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卖国贼的痛恨,对方志敏的崇敬„„尤其是课前孩子们的预习和搜集资料的准备工作都作得比较充分,所以,孩子们交流起来挺感兴趣挺投入的。当他们明白了这篇文章是方志敏用敌人给他的写“供词”的纸和笔写下的时,脸上马上浮现了对方志敏同志肃然起敬的表情。
但是由于本节课是大赛形式的呈现,教师过于紧张对学生引导深度不够,文章所写年代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隔较远,孩子们对当时一些革命先烈的英雄行为体会不深,所以,对方志敏用“可爱”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祖国感悟不深,体会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