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闹的春节手抄报文字
春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喜庆的节日,每年的春节人们都会回到家中与人家一起吃团圆饭,一起迎接新的一年,春节在我们的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这么简单,更是我们心灵的寄托。下面是关于热闹的春节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热闹的春节手抄报
热闹的春节作文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春节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幸福美好的节日,也是家人们最最喜欢的节日,因为过春节可以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可以一起吃团圆饭,一起放鞭炮,一起看春节晚会,一起快快乐乐地守岁……
我过春节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很多的年货和礼物,塞满一车,回爷爷奶奶家过年,还有表姐表妹,家里十分热闹。回家后,我们先贴上对联,“福”字贴满院子,到处红通通的,看了就觉得喜庆。而爷爷奶奶则忙着给我们做年夜饭,一道道美味一上桌,我们便围坐在餐桌旁,啦着家长,做着游戏,开吃了。年夜饭每年都有新花样,而每年都有我最喜欢吃的一道大餐,就是爷爷特地为我做的煮肋排,这道菜的原料是老家的亲戚自己喂养的黑猪,爷爷挑选的是一整根一整根的肋排,不截断,放在大灶上,用柴火慢慢煮的,要煮一下午呢。我们狼吞虎咽地大口大口地吃,爷爷奶奶看着我们的不太雅观的吃相,哈哈大笑,我们也跟着笑。
吃完饭,我和妹妹便叫了几个好伙伴一起去街上“淘气”去了,我们拿着属于我的所有“家产”——爆竹,“啪、啪、啪”地放着,有时我们扔到小河里,“嘭”的一声,炸出了水花,有时我们放到纸盒里,把它炸开了花,有时我们放到沙子里,沙子放出了烟花……,“哈哈哈”整条街上回荡着我们的笑声,别提有多高兴了。完累了,那几个久别重逢的好伙伴又跟着我回到家里一起挤到床上看春晚,守岁,我们像一只只猫头鹰似的,睁着大眼睛,都毫无睡意,小孩子毕竟是坐不住的,春晚看不下去了,我们又去放鞭炮了。
春节是多么有趣啊!真是好玩好看好热闹!
春节手抄报资料——习俗
一、春节习俗: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二、春节习俗: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三、春节习俗: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四、春节习俗: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12]
五、春节习俗:窗花与“福”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六、春节习俗:春节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七、春节习俗: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第二篇:热闹的春节手抄报
按照阳历来说现在已经是2019年了,但是按照农历来说,现在还是2018年腊月,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大家都知道。2019年是猪年,所以小猪理所当然的就成为了我们的吉祥物,下面是关于热闹的春节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热闹的春节手抄报
关于春节的古诗
1、《除夜雪》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2、《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3、《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癸巳除夕偶成·其二》黄景仁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5、《迎春》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6、《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快乐的春节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因为春节是我们儿童的最爱。在春节里,我们不仅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美味的食品,糖果,还能拿到长辈们给我们的红包。
吃过年夜饭,我们都快速奔出家门心喜怒放,大人们安置好烟花,点燃了导火索,只听“嗖”的一声,烟花飞上天空,随着一声巨响,烟花像美丽的牡丹花顿时绽开了笑脸,在烟花的照耀下,夜 晚如同白天。瞧着烟花,我们高兴的又蹦又跳。我和朋友们三五成群地点起烟花棒,笑脸布满脸上,我快乐的挥着烟花棒,烟花棒上犹如小星星在兴奋地跳跃着。
大年初一我们来到正大游乐园,这里人山人海,每一个游乐项目都挤满了人。让我感到有趣的是,过山车是红的,碰碰车是红的,就连小小的灯笼风车也是红的,当我告诉妈妈时,妈妈笑着说:“红色代 表着日子红红火火,这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祝愿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走,让你们这些小孩们也感受一下节日的快乐。”在妈妈的鼓动下,我和表哥坐上了过山车,那忽上忽下超速穿行的过山车使我不 敢睁眼,那一刻,我想象着自己正飞向快乐星球……
春节真是个热闹、喜庆、红火而又快乐的日子。
第三篇:热闹的春节手抄报内容
眼看着马上就要到春节啦,相信大家的身边已经开始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集市变得比平时更加的热闹,各种新年大红装饰更是让人感受到春节的欢乐氛围,下面是关于热闹的春节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热闹的春节手抄报
快乐的新春节
一年有很多快乐的节日:春节、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
春节是举家团聚的喜庆日子。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火红的春联与灯笼象征着来年红红火火的日子。大街小巷车水马龙、张灯结彩,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家家户户准备了丰盛的 年夜饭。
除夕我们一家围着餐桌享受完丰盛年夜饭来到楼下放烟火。爸爸买了好多的烟火,有方的、有长的、有圆锥形……我们小心翼翼地把一个大大的“年年有余”放到场地中央,爸爸小心地找出它 的引线,用香烟点着引线,我睁大眼睛瞅着引线一点点缩短,一会儿一个火苗“嗖”地一声飞上高空,随着“叭”地一声,空中出现了五彩缤纷的烟花,一个接一个,像盛天的花朵、像闪闪的星星,象 五彩的灯火……五彩斑澜把夜空装扮得格外美丽。
放完烟花我一边欣赏着远处夜空的烟花一边往回走,回到家里,爸爸妈妈把早准备的压岁钱给我,祝我学习进步、快乐成长!我忙说谢谢,祝福爸爸妈妈:心想事成、万事如意!随后我们一家人 兴致勃勃地围着电视机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我们忙着拜年,人人脸上喜气洋洋,个个都道着祝福。
春节是个喜庆团聚的日子,我喜欢春节。
春节有哪些禁忌
1、过年这段时间,大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无论是你骂别人,还是别人骂你,只要你先骂别人,那就可能会是你一年的运势都不好,而且对健康不利,都知道过年是个重要的日子,那为何不能和气的过春节,所谓和气生财。还包括不能打小孩、吵架、不准骂人、诅咒或发誓、打破东西、病死伤残之类的言语连灾祸亏损等只要是不吉利的言语,行为在过年期间都不可说和做。这样才能确保新年幸福顺利安康,新的一年才能有好的开始,好运才会相伴你。
2、最好不要扫地或倒垃圾,否则可能会把你的福运都扫走,如果真的要打扫房间,扫地的时候要从外向内扫,把垃圾等包好,初五之后进行处理或倒掉即可。
3、有大年初一早上不洗澡、不洗衣物的说法,这样才不会将财运洗掉。
4、大年初一的时候女儿不能回娘家,否则对娘家不利,因为女儿出嫁了就理应在夫家过年,假如新年第一天就回娘家,表示婚姻可能出问题才需要迫不及待回娘家求助。
5、过年期间最好不要打针、开刀,或就医看病,其实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祈福,以祈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康。
6、大年初五之前不能讨债,这也是为了让别人能安心的过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年后再说,与他人便也是与己方便,多体谅一下他人。
7、过春节的时候,最好不要打破玻璃,陶瓷器物,以免破财破运,这是众所皆知的禁忌,如不小心打破,应该立即说碎碎“岁岁”平安。
年前习俗(腊月廿三/廿四)
扫尘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节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年尾廿三/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在年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祈求与愿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来年清吉。《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祭灶这一民俗活动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但在最开始的时候祭灶的日子并不是在小年日。郑玄注《礼记·记法》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传说从腊月廿三,一直到除夕,这几天都是灶神回宫的日子。除夕当天,则要重新请灶神下降,百姓都会先贴上灶王爷的神像然后再开始准备除夕的年夜饭。据我国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所以,百姓对灶神是极其敬畏爱戴的。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从文化传承层面上说,无论出于何种心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平民梦想追求的反映。
灶糖
趣闻: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哪家被告有恶行。在送灶时,人们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灶糖、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
地方习俗:江苏苏州乡贤宋朝诗人范成大有《祭灶词》传世,生动描写了宋时苏州人家送灶的习俗,其诗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少留恋,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争斗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据老苏州人回忆,送灶最重要的除了“糖元宝”外,还有另外一些供品,如灶神纸马、灶帘、灶锭等。
第四篇:热闹的春节手抄报素材
春节是中国最具传统特色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每到春节,人们都是洋溢着笑容,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共庆佳节,这个节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下面是关于热闹的春节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热闹的春节手抄报
春节期习俗
从正月初一开始便进入迎接新禧、祭祀神灵、祈求丰年主题。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烟花照天、辞旧岁、迎新年等等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达于高潮。正月初一拜岁,迎新岁。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多地方有正月初一早上吃素的习俗。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拜岁
拜岁,过年风俗之一,在岁首早上迎新岁,拜祭岁神。“岁”又名为“摄提”、“太岁”。太岁神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如《三命通会》中所讲: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拜岁,是历史最悠久的过年传统风俗之一,如今在广东,尤其在吴川一带仍盛行。在辞旧迎新之际,拜祭天地、岁神,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在岁首举行祭祀仪式,迎新岁、接福、祈年。时至今日,拜岁依然是春节的主要习俗内容之一。
「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语出《尔雅·释天》)
「岁阳,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开门爆竹”一说古已有之。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斋日
早晨拜神,放炮仗。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名曰“贺新岁”。初一的上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早吃完,往后便可以大鱼大肉。
拜年
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新年拜年之风,古已有之,于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出现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欢乐的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它是古老而又特别隆重的节日。
在民间它还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头上有两个触角,非常可怕,也喜欢伤害人的命。“年”深居在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吞食牧畜,伤害人。
古时候人们为了避免伤害,便想出了一个办法驱赶“年”,人们就以放鞭炮、点蜡烛、挂灯笼、灯火通明,就给“年”吓跑了。这种节日越传广,就成了现在隆重的节日。
直到现在,没当过年,人们还会通过其它的各种方式庆祝如:放鞭炮、贴对联、放烟花、看春节晚会节目丰富多彩、守岁吃饺子。
大年初一,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和大人一起兴高采烈地一家一家地串门拜年。看见小孩大人还给红包。有的亲人太远,就通过打电话表示拜年、祝贺。
春节是一个 古老而又隆重的节日,它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欢乐,我们小朋友都喜欢过春节。
第五篇:热闹的春节手抄报资料
现在已经进入腊月啦,农历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月底就是我们的新年,相信不少人已经开始感受到过年的气氛了,春节在我们的心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是一定要回家与家人团聚的。下面是关于热闹的春节手抄报资料的内容,欢迎阅读!
热闹的春节手抄报
热闹的春节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要到来了,这是我们每个小孩子急切盼望着的春节,因为春节有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长辈给压岁钱、爸爸妈妈领着逛街买新衣服、到亲戚家去拜年,可是我最喜欢的是放鞭炮和烟花了。
现在城市里面允许放鞭炮了,我就让爸爸给我买了许多鞭炮和烟花。买回来的烟花有:“喜洋洋”、“圣诞老人”、“夜明珠”、“蝴蝶”等好多花炮。我盼望着到大年三十这一天早点到来,就可以放炮了。
大年三十这天,天刚黑,就传来一阵阵鞭炮声,天空闪着一道道礼花的亮光,热闹的春节来到了。我们一家人匆匆吃完年夜饭,就拿上烟花来到院子里。这时院子里已经有人放烟花了。有的烟花放上天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有的烟花放上天先是一个小圆圈,接着像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放大,有的烟花放上天就像喷泉一样“哗”地散落下来,五颜六色的烟花交织在一起,把夜空装扮得如同灯火辉煌的宫殿一样,十分美丽。
我急不可待地拿出一个“圣诞老人”点燃了,一眨眼喷出无数朵小花,四处散开,变幻莫测。一会儿是黄色的,一会儿是红色的,我高兴地说:“好看,好看!”爸爸妈妈也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的天空已经不是天空了,而是一座空中大花园,因为它被无数的烟花点缀着,在人们的欢笑声中,春节来到了。
喜庆春节的诗句
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2、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3、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4、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5、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6、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7、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9、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10、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11、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12、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13、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14、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15、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16、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1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8、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苏轼《守岁》
19、天上风云庆会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20、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1、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22、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23、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苏轼《守岁》
24、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25、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26、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27、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叶颙《已酉新正》
28、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29、蜡鹅花下烛如银。——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30、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31、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