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阶段测评二(第三、四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共5篇)

时间:2019-05-15 10:0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 阶段测评二(第三、四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 阶段测评二(第三、四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

第一篇:高中语文 阶段测评二(第三、四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

学习资料

阶段测评二(第三、四单元)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阅读题(共40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①“小清新”,这个流传已有一段时间的热词,恰如孕育它的这个时代一样复杂。既可以是一种审美趣味,也可以是一种人生姿态;既有大量拥趸,也招来很多非议——以至于“最烦小清新”一度成为配套的流行词。围绕小清新产出的各种现象,或许正可以成为一个断面,让我们观察当今时代的文化图景。

②咧开嘴向着镜头笑自然别有率真的韵味,但“45度角仰面看天”难道不是大胆表现自我的突破?比起高大全的正面形象,穿着帆布鞋的脚丫特写也确实会给人更多有关青春的联想。从这个角度看,小清新未尝不是年轻人追求个性、追求美好的脚注。实际上,小清新本身就有对流行文化的刻意躲闪,有关注自我的人文主义,有对物欲、商业的天然抗拒;而满含对青春的伤感式怀恋、对童年的乡愁式叙事,小清新也关乎一代人普遍的生存状态。

③小清新自有其审美情趣。忧伤、朦胧、淡淡,都是不同的风格。但从一些小清新的标志性语汇中,或许也能看出一种思想倾向:撷取的是一己的小思绪,陶醉的是一方的小意境,沉浸的是一人的小感伤„„偏向于感性,偏向于个人,偏向于幻想,因而显得格局稍小、内容稍空、分量稍轻。

④更重要的是,虽然文化风尚总是互相影响,但蜂拥而至的模仿难免让人倒了胃口。小清新会成为一个略带贬义的标签,原因也正在于此。有段子说,小清新“至少毁了两种衣物,格子衬衫和棉布长裙;至少毁了两个景点,丽江和凤凰”等。的确,如若想象力孱弱、创造力缺失,如若只知跟随、不愿深入,反而会在追求个性的时候丧失了个性,让小清新退化成肤浅的符号,变成矫情的无病呻吟。

⑤光有小清新也是不够的。只是沉浸在个人小世界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是感伤于个人哀乐而无法仰望群星,最终会失去了更深刻的感知能力、思考能力,就算走遍天涯海角,也不过是在顾影自怜。而对于一个时代而言,小清新成了追逐的对象、流行的风尚,求平求淡求忧伤,更有可能让文化失去活力。试想,宋词如果没有铜琵琶唱大江东去,而只有红牙板歌晓风残月,怎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 ⑥所以,套用非常“小清新”的话来说,当我们谈论小清新时我们谈些什么?当我们谈论小清新时,我们谈的是一种个性的缺失,追求个性走到反面变成丧失个性,让“银镯碎花帆布鞋”烂了大街。当我们谈论小清新时,我们谈的是一种创新的乏力,我们的时代如何才能有改变亿万人心灵版图的文化叙事,如何才有引领流行文化风潮的精品力作?当我们谈论小清新时,我们谈的是一种价值的回归,厌倦了曾有的宏大说辞却又困顿在了个人私语的丛林,是不是也可以放宽视野,打开胸襟,去追求更刚健的审美情怀、更宏大的个性文化? ⑦作为个人的审美追求,小清新可以有。但在整个时代的文化建构中,小清新也该不断成长。或许,只有走出“一个阳光照射的角落”、走出“一个人孤独的时刻”,才能真正找到除了“你离开我”之外人生旅程更重要的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1月23日04版 《有小“清新”,也应该有大情怀》,有删改)1.下列对“小清新”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清新是一个时代流行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生活方式,由此产生了各种文化现象,代表了当今时代的文化图景。

B.小清新一词诠释了年轻一代普遍的生存状态,他们刻意躲闪流行文化,关注自我,抗拒物欲、商业,对青春满含怀恋。

学习巩固资料

学习资料

C.“45度角仰面看天”“格子衬衫和棉布长裙”“丽江和凤凰”“银镯碎花帆布鞋”成为小清新的流行符号。

D.小清新现象的复杂性是指一方面求平求淡求忧伤,另一方面又在追求个性、追求美好、大胆表现自我。

解析:A项,“代表了当今时代的文化图景”错,以偏概全。B项,“诠释了年轻一代普遍的生存状态”错,曲解原文。D项,小清新现象的复杂性不仅仅是选项中说的两方面,以偏概全。答案:C 2.下列对小清新成为一个略带贬义的标签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清新体味的是一己的小情绪,其思想偏向于感性、个人、幻想,格局稍小,内容稍空,分量稍轻。

B.由于大众对小清新一拥而上的模仿,出现了只跟随、不深入的问题,导致了个性丧失、想象力缺失的后果。

C.只有小清新,没有大情怀,会让人失去深刻的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困顿于私人情感,无力观照现实。

D.对时代文化的建构而言,小清新无法担当象征时代文化的重任,甚至有可能让文化失去活力。解析:B项,“只跟随、不深入”“个性丧失、想象力缺失”错,原文只是假设。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点明“小清新”是一个时代热词,接着指出由此产生了各种文化现象,从而引起下文。B.第②段先列举了“小清新”的具体表现,接着对“小清新”这一概念下定义,然后阐释了“小清新”的内涵。

C.第③段分析了“小清新”的审美趣味,第④⑤段由“小清新”的不足之处继而剖析其对个人与时代的影响。

D.第⑥⑦段明确小清新不能仅仅是个人的审美追求,它需要成长,从而实现更刚健、更宏大的追求。

解析:B项,“下定义”错,原文并没有给出定义,无中生有。答案:B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10分)索尼亚晚间很迟回来时,来到娜塔莎的房里,令她惊异的是,她发现娜塔莎还没有脱下衣服,睡在沙发上。在旁边的桌上放着一封打开的阿那托尔的信。索尼亚拿了信,开始看信。

她一面看信,一面注视睡着的娜塔莎,在她脸上寻找她所看的这信的说明,却没有找到。她的脸是安静的、温顺的、幸福的。索尼亚抓着胸口,避免气闷,她脸色发白了,因为恐惧和兴奋而颤抖着,坐在圈椅上流泪。

“我怎么一点也没有注意到?怎么这件事会弄到这种地步呢?难道她不爱安德来公爵了吗?她怎么会让库拉根这样?他是骗子,是恶徒,这是很明显的。尼考拉,亲爱的高贵的尼考拉,知道了这件事,他要怎么办呢?这就是前天、昨天、今天她兴奋的、坚决的、不自然的面色的含义,”索尼亚想,“她爱他,这是不可能的!也许她打开了这封信,不知道是谁寄来的。也许她生气了。她不会做出这种事的!”

索尼亚拭去眼泪;走到娜塔莎那里,又注视着她的脸。“娜塔莎!”她说得几乎听不见。娜塔莎醒来,看见了索尼亚。“啊,回来了?”

学习巩固资料

学习资料

然后她带着睡醒时所常有的那种坚决和温柔,抱着她的朋友,但是注意到索尼亚脸上的迷惑神情,娜塔莎的脸上表现了慌张和怀疑。

“索尼亚,你看了信吗?”她说。“是的。”索尼亚低声说。娜塔莎狂喜地微笑了一下。

“不,索尼亚,我不能够再这样下去了!”她说。“我不能够再瞒你了。你知道,我们彼此相爱!——索尼亚,亲爱的,他写信„„索尼亚„„”

索尼亚,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睁大了眼睛望着娜塔莎。“但是保尔康斯基呢?”她说。

“啊,索尼亚,啊,只要你知道我是多么幸福就好了!”娜塔莎说。“你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样的„„”

“但是娜塔莎,难道那一切都完结了吗?”

娜塔莎瞪着大眼睛望着索尼亚,好像不明白她的问题。“那么你要拒绝安德来公爵了吗?”索尼亚说。

“唉,你什么也不明白,你不要说蠢话,你听。”娜塔莎暂时恼怒地说。

“不,我不能相信这个,”索尼亚说。“我不明白。怎么你整年地爱着一个人,忽然„„其实你只看见他三次。娜塔莎,我不相信你,你在说笑话。三天之内忘掉一切,那样„„”

“三天,”娜塔莎说,“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我觉得在爱他之前,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你不会懂得这个的,索尼亚,等一下,坐到这里来。”娜塔莎又抱她又吻她。“我听说过,这种事是常有的,你当然也听说过,但我直到现在才感受到这种爱情。这不是从前那样的。我一看见他,我就觉得,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并且我不能不爱他。是的,奴隶!他命令人做什么,我便做什么。你不懂得这个。我要怎么办呢?我要怎么办呢,索尼亚?”娜塔莎带着幸福的惊惶的面色说。

“但你要想想看,你在做什么,”索尼亚说。“这件事我不能够让它这样的。这些秘密的信„„你怎能让他弄到这个地步?”她带着恐惧和那难以掩饰的憎恶说。

“我向你说过,”娜塔莎回答,“我没有意志了,你怎么不懂得这个:我爱他!” “这件事我决不让它这样的,我要说的,”索尼亚眼泪迸流,大声地说。

“你是什么意思?为了上帝的原故,假使你要说,你就是我的敌人,”娜塔莎说,“你想要我不幸。你想要我们分裂„„”

看到娜塔莎的这样的恐惧,索尼亚为她的朋友流下了羞耻和怜悯的泪。

“但是你们当中发生了什么?”她问。“他向你说了什么?为什么他不到家里来?” 娜塔莎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为了上帝的原故,索尼亚,不要告诉任何人,不要折磨我,”娜塔莎请求,“你记着,人不能够干预这类事情的。我向你公开了„„”

“但是为什么有这些秘密?为什么他不到家里来?”索尼亚说。“为什么他不直接来向你求婚呢?要知道安德来公爵给了你完全的自由,假使是如此;但我不相信这个。娜塔莎,你想过没有能有些什么样的秘密的原因吗?” .....娜塔莎把惊讶的眼睛望着索尼亚。显然她是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她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是些什么样的原因,我不知道。但一定是有原因的。” 索尼亚叹了口气,不相信地摇摇头。“假使是有原因„„”她开始说。

但是娜塔莎猜中她的怀疑,惊恐地打断了她的话。

“索尼亚,不能够怀疑他的,不能够,不能够,你懂了吗?”她大声说。“他爱你吗?”

学习巩固资料

学习资料

“爱我吗?”娜塔莎对她的朋友的话缺乏了解,带着可怜的笑容重复说,“你看过了信,你看见过他。”

“但是假使他不是高尚的人,怎么办?”

“他!„„不是高尚的人?你要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那就好了。”娜塔莎说。

“假使他是高尚的,那么或者他应当说明他的意思,或者不再和你见面;假使你不愿做这件事,我就要做,我写信给他,我告诉爸爸。”索尼亚坚决地说。

“但我没有他便不能生活!”娜塔莎大声说。

“娜塔莎,我不了解你。你在说什么!想想父亲和尼考拉吧。”

“除了他,我什么人也不需要,我什么人也不爱。你怎么敢说他不高尚?你难道不知道我爱他吗?”娜塔莎大声说。“索尼亚,你去吧,我不想和你争吵,你去吧,为了上帝的原故,你去吧:你知道,我多么苦恼。”娜塔莎用克制的愤怒和失望的声音,生气地说。

索尼亚哭泣着跑出房去了。

娜塔莎走到桌前,没有片刻的思索,便给玛丽亚公爵小姐写了她整个早晨写不出来的回信。在这封信中她简短地向玛丽亚公爵小姐说,她们所有的误会都消释了,安德来公爵出国时给了她完全的自由,说她要利用安德来公爵的宽宏大量,她请玛丽亚忘记一切,并且假使她有得罪她的地方,就请她饶恕她,但是她不能做她哥哥的妻子了。这时候,她觉得这一切是那么轻易、简单和明白。4.请简要概括选段的内容。(3分)解析:要围绕主人公看发生了什么事件,扼要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参考答案:娜塔莎因为孤独与寂寞,受阿那托尔的诱惑而背叛了安德来,并与好友索尼亚发生争执。5.你认为此时的娜塔莎所表现出来的爱情与她对安德来的爱情有何异同?(3分)解析:结合全文,由对娜塔莎的思想性格的分析,看娜塔莎对阿那托尔和安德来的感情实质及感情产生的基础。

参考答案:此时娜塔莎的情感是真挚的。但这种感情是建立在别人的谎言之上的,这种痕迹在前面舞会上娜塔莎的言行和心理就已经有了体现——热情而冲动,带有一点虚荣。课文第二部分她对安德来的爱情应该也是真诚的,然而这种爱情是建立在一位少女朦胧渴望爱情的基础上的。6.你喜欢这位托尔斯泰精心塑造的女主人公吗?请说说理由。(4分)解析:娜塔莎这一人物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具有“圆形人物”的特性。也正因为这样,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就更具有典型人物的经典意义。只要能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即可。若适当拓展也可,如联系一些对爱情忠贞不移的人物——刘兰芝、李香君,对爱情执着追求的人物——杜十娘。答案: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21分)

安娜之死

[俄]列夫·托尔斯泰

①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

②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

③“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十点钟我就回来。”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④“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⑤“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学习巩固资料

学习资料

⑥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⑦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着她的时间。

⑧“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

⑨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但是她因为从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车厢中心开过去了。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觉得无力挣扎。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选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7.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6分)解析:从“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果然不出我所料”看出她没收到回信时已经对渥伦斯基绝望,从看信后“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看出她对他彻底绝望,从“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看出她对整个生存环境的绝望。

参考答案: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望;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的彻底绝望;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人生、世界、命运等)的绝望。

8.第⑥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5分)解析:题干中“对周围的人的描写”提示是环境描写。第⑥段一方面对环境作了客观的描述,另一方面用“她想”“她觉得”来表现安娜的心理活动,因此这段描写是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进行的。分析作用时要注意把握环境与安娜此时心理状态的关系。

参考答案: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

9.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分)解析:分析内心活动时,不仅要分析具体的心理描写,还要注意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所体现出来的人物的心理特点。“吓得毛骨悚然”看出她对死亡的恐惧,一连串的问句表现出她内心的迷惑,“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及请求上帝饶恕,表明她并不想死,有悔恨之意。这段描写到最后让读者发现安娜并不想死,却最终走向死亡,无疑增加了悲剧色彩。

参考答案:内心活动:恐惧、迷惑、悔恨。意义:表现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增强了悲剧意味。10.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学习巩固资料

学习资料

解析:画线句子是一个比喻句,答题时首先要找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句中的喻体是蜡烛,本体是安娜的意识。蜡烛“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比喻安娜的意识在死亡之前异常清醒;而蜡烛“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则体现出安娜的意识逐渐模糊直至消失,暗示了安娜的死亡。另外还要考虑结尾句的作用,通常是画龙点睛、深化情感。

参考答案:“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至消失的过程。这句话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画龙点睛,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

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某市纪委书记在职期间,舞文弄墨,贪赃枉法,使得不少不法分子逍遥法外。....B.近几年,居高不下的房价让好多人发出了“问苍茫大地,难觅方寸之地”的感慨。....C.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溘然长逝,举世哀悼,他光明磊落、无私无畏,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光辉的岁月和美丽的彩虹,高山景行,令人仰慕。....D.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也为了保证老百姓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天津市政府决定从长计议,打算多方论....证,然后再对海河进行改造。

解析:B项,望文生义,“方寸之地”指人的内心,心绪。答案:B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原乡》这部戏围绕着台湾老兵回乡这一事件为中心展开,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小人物命运变迁的动人故事。

B.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C.体坛圈子最近频频发生兴奋剂事件,这不仅让一些知名的体育运动员的个人形象大打折扣,也对年轻一代造成了负面影响。

D.新年伊始,接连发生在云南独克宗古城和贵州报京乡侗寨的两场大火,使得这些独具价值的历史建筑顷刻间化为乌有。

解析:A项,“围绕„„为中心展开”句式杂糅。B项,中途易辙,前后主语不一致。C项,重复,“体坛”即体育圈。答案:D 1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意象,即心象,是诗化了的感觉。

, ,。在诗歌创作中,它既不是单纯的外在描摹,也不是直抒胸臆的感情喷发,而是因情造景,寓意于象的单体形象。意象在诗中的运用, , , ,并从而增强诗的内蕴张力。

①它是诗人在某一瞬间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 ②具有具体的坚实的质感 ③它暗示着诗人的内心图景 ④便于诗人获得心灵创造的自由

⑤更好地抒发他复杂、流动、多变的生命体验 ⑥有利于打破生活原型的束缚和局限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⑥④⑤ C.③①②④⑤⑥ D.③②①⑥④⑤

学习巩固资料

学习资料

解析:①句是对前文“诗化了的感觉”总的解说,句式上也与前一句用“是”表示的判断句一致,因此第①句排在最前面,故排除C、D两项;按逻辑顺序,先有“打破„„束缚和局限”,才有“获得„„自由”,故⑥应在④之前,再排除A项。答案:B 14.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以“过度包装”为开头,组合成一个单句。(5分)①过度包装背离了包装的基本功能。②过度包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③过度包装损害了社会的利益。

④过度包装是广泛存在于商品包装之中的一种包装现象。⑤不少企业宣传中也存在过度包装的情况。

参考答案:过度包装是指广泛存在于商品包装或企业宣传之中的背离了包装的基本功能而损害了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的包装现象。

15.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内容协调一致。(6分)如果你不吝于绽开一抹暖心的微笑,那么你就可能收获一片明媚的阳光;

解析:例句使用了比喻修辞,答题时要注意比喻贴切、句式相同、整体内容合理。

答案示例:如果你不吝于敞开一扇紧闭的心扉,那么你就可能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如果你不吝于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那么你就可能谱就一首成功的乐章

五、写作(60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鸥鸟,常数万只聚在一起飞行,而它们飞行的步调惊人地一致,好像有一个总指挥在指挥着它们。其实,每只鸥鸟是通过观察身边七只鸥鸟行动的变化而随时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以便与身边七只鸥鸟的飞行保持一致。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标题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寓言类的材料作文。审题时应把握整体寓意,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材料本身来看:“其实”一句是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这句话中有三个关键词“通过观察”“随时调整”和“保持一致”,三个短语中,前两个与后者构成因果关系,即“要在团队中‘保持一致’,就应通过‘通过观察’并‘随时调整’”。据此,就可以提炼出中心论点。还可以这样看:“身边七只鸥鸟”的行为影响了这只鸥鸟,这只鸥鸟也是团队的一员,它也影响着“身边七只鸥鸟”。通过彼此影响,从而达到“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影响着你的是你身边的人,你同时也影响着你身边的人。

立意参考:从个体(一只)的角度看:①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边缘人,往往就是不能通过观察,调整自己)②先做好自己,再影响你身边的人(家庭、集体、社会)。

从集体的(一只和七只的角度)看:①团队中应彼此适应、相互影响;(谈如何合作和保持步调一致)②每人都是团队的一员,要使团队“保持一致”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就应该关照彼此、相互包容、相互影响(不内讧、相拆台)。参考例文:

做一只合格的鸥鸟

陈云玲

席慕蓉曾言:每一条路都有它不得不跋涉的理由;每一件事都有它不得不做的理由。每一只鸥鸟都做同一件事使得它们的队伍总是那样整齐。

我们要做一只合格的鸥鸟,随时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不连累集体,为集体造福。

学习巩固资料

学习资料

假设,鸥群里有一只鸥鸟没有随时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以便与身边七只鸥鸟保持一致,那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会看到七只整齐的鸥鸟和一只飞奔离群的鸥鸟。再假设,八只鸥鸟都不遵守那“无声的指挥”,我们会看到满天喳喳叫的鸥鸟,再也没有艺术美的存在。到时,惊弓之鸟何止一只呢?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独臂军官,因功绩显赫而到一山区做指挥。但每次部队集合时,他总是最后一个到达的人。看着同志们同情的目光,他十分难受。于是,他开始反复练习整理包裹,每次都练得鲜血淋漓,但他不放弃,最后他成为部队里做得最快的人,再也不拖后腿,部队因此在每次作战时都快了很多。

部队里的每个人包括独臂军官在内的人都做好了自己的事情使得部队得到利益。他们每一个都是一只合格的鸥鸟,他们不连累集体,为集体造福。

法国诗人里尔本说:灵魂是身体的庙宇,失去了灵魂,雨水就会滴在身上。

我们体内的每一个零件每天都做着自己的事情,使我们的身子能正常运作,使我们安然,健康。集体是我们的灵魂,它承载着一切。在这里,也许我们都是大众脸,无法让外人看到我们独特的美,但外人也因我们的集体而赞美我们。但若离开这里,我们将是独孤,没有一个庙宇,一个幸福安全的港湾为我们随时随地地遮风挡雨。做一只合格的鸥鸟,这会使你收益良多。

因为希腊每一位哲人的倾心研究,才会有智者学派的光辉;因为每一个游泳运动员都认真做事与整体保持一致,才会有游泳集体奖项落入我们的怀抱;因为《为你读诗》的每一位成员都认真学习,认真做事,认真地做一只鸥鸟,才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效应伴随着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它,使它成功。

米兰昆德拉说过,生命是一棵结满可能的树。当每个人都做好一只鸥鸟该做的事,这世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整齐的美。

集体的美就是你的美,那是所有共同的努力,做一只合格的鸥鸟吧,和你的伙伴保持一致,一切因你而美好。

学习巩固资料

第二篇:【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2.1 炮 兽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doc

炮 兽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侏儒

驯服

大坝合拢

脉膊 B.障碍 C.颠簸 D.船舷

桅杆 窥探 陷阱

朦朦胧胧 阴谋鬼计 气喘吁吁

严竣 刹时 祈祷

解析:A项,“合拢”应为“合龙”,“脉膊”应为“脉搏”;B项,“严竣”应为“严峻”;C项,“阴谋鬼计”应为“阴谋诡计”,“刹时”应为“刹那”或“霎时”。答案:D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土豪”一词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土气的富豪”。近日有消息称《,牛津词典》编委会关注到了“土豪”这一中国热词,并有望明年将其收入《牛津词典》,此事大快人心,网友觉得这种“土话”受....关注才显得接地气,但贬低国人的“土豪”收入《牛津词典》,是不是人家处心积虑丑化中国人.......的恶意炒作?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当然,“土豪”一词风行网络本身也值得我们深思:少数富人道德失范、文化虚无、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等等。..A.大快人心

B.接地气 C.处心积虑

D.失范

解析: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文段中使用对象有误,也不合语境。答案:A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日前,全国出现了多起大面积的雾霾天气,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热点话题。

B.有些同学读书迷信权威,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的基础上,而是轻松地做了权威的奴隶。

C.百合网推出“逼婚”广告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单身人士珍惜亲情,相信爱情,打破各种自我否定的心灵束缚。

D.很多人在讨论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五环失误的事,不少商家却从中看到了商机,注册了以四环加雪绒花为图案的商标。

解析:A项,不合逻辑,“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否定不当,去掉“不”;B项,语序不当,应为“慢泡、细嚼、深悟”;C项,“初衷是为了”句式杂糅。答案:D 4.(2014·大纲全国高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

统的阅

概念, , , , 。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 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A.③②⑤④①⑥

B.③⑥⑤①②④ C.⑤①④③⑥②

D.⑤④③②①⑥

解析:由横线前面的句子“网络阅读远远超过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可知,横线处内容主要是介绍网络阅读的“便捷”特征。四个选项开头的句子分别是③和⑤,⑤是说明网络阅读的形式特点,③是说明网络阅读的功效。从认知顺序来说,应先说特点,后说功效,故可以排除以③开头的A、B两项。剩下的C、D两项中,由⑤句“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可知,后面应说明网络阅读的表现形式,紧承其后的应是介绍表现形式的①,而不是说明优势的④。再由⑥中“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可知,后面应是说明这一特征意义的②。据此可知C项为正确答案。答案:C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一个幸运的贼

[法]莫泊桑

那晚,我们三个年轻狂徒在索里尔家聚餐,最后都喝得有几分醉意了。普瓦特文头脑还清醒些,索里尔仰面朝天躺着,讨论什么战争和服装之类的事情,说着说着他突然一跃而起,拉开抽屉,将一套轻骑兵制服穿在身上,又拿出一套掷弹兵的制服给普瓦特文,他说什么也不肯穿,于是我俩硬给他套上,衣服太大,几乎把他包起来。我把自己打扮成甲胄骑士,然后,索里尔开始操练

我们,他大声地说:“当了军人,就得喝出个军人的样子。”

我们拿出大碗,高唱军歌,再次开宴。尽管已喝得酩酊大醉,我还是突然举起一只手说:“静一静,我敢保证隔壁画室有走动的声音。”

“有贼!”索里尔晃晃摇摇地站起来,唱起《马赛进行曲》,“拿起武器,公民们!”然后从墙上摘下几件武器。我得到的是火枪和长剑,普瓦特文拿到一支上刺刀的长枪,索里尔没找到称心武器,抓起一把手枪插到皮带上,手里握着一把大板斧,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画室的门。当我们走到画室中央的时候,索里尔说:“我是将军。”又指着我俩:“你,甲胄骑士,负责切断敌人的退路。你,掷弹兵,做我的护卫。”

我们足足用了20分钟查看每个角落,没发现任何可疑。普瓦特文认为应该检查碗橱。我端着蜡烛过去查看,可把我吓坏了,一个人,一个活人站在里面看着我,镇定下来后,我忽地一下锁上柜门,然后我们退后几步商量对策。

索里尔想用烟呛,普瓦特文想用饥饿制服,我则想用炸药炸。最后还是采纳了普瓦特文的意见。我拿来酒烟,坐在碗橱前,为俘虏的健康开怀畅饮,普瓦特文还警惕地背着枪;又喝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索里尔建议把俘虏押出来瞧瞧。

“对!”我大声地附和。我们抓起武器,朝碗橱疯狂地冲去,索里尔端着手枪冲在前面,我俩疯子似的叫嚷着跟在后面打开柜门押出俘虏,那是个白发苍苍、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老头。我们捆上他的手脚,将他放在椅子里,他没有吭声。

“我们审判这个恶棍。”索里尔厉声说。我也认为应该审判这个家伙,普瓦特文被任命为辩护人,我被任命为执行人。最后俘虏被判处死刑。

“现在就枪毙他!”索里尔说,“不过,不能不让他忏悔就死啊,”他又有所顾虑地加了一句。“我们去给他请一个神父来。”

但深夜不便去打扰神职人员,他让我代为行使神父职权,并命令俘虏向我忏悔罪过。老人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他不知道我们是怎样的暴徒,他开口讲话了,声音空洞沙哑: “你们要杀死我吗?”

索里尔逼他跪下,往他头上倒了一杯兰姆酒说:“坦白你的罪过吧,不要把它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救命啊!救命!”那老头在地板上打滚拼命号叫,怕他吵醒邻居,我们塞住了他的嘴。“来,我们把他结果了吧!”索里尔不耐烦地说。他用手枪对准老头勾动了扳机,我也勾了扳机,可惜我俩的枪没有子弹,枪只是空响了两下。在一旁看着的普瓦特文说:“我们真有权力杀死这个人吗?”

“我们不是已经判处他死刑了吗?”索里尔说。

“那倒是,不过我们没有权力枪毙一个公民,我们还是把他送到警察局去吧。”

我们同意了。那个老头不能走路,我们把他绑到一块木板上,我和普瓦特文抬着他到了警察局。局长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爱搞恶作剧,他认为我们闹得太过分,笑着不让我们把在押犯抬进去。索里尔非要往里抬,局长沉下脸来,说你们不要再发傻了,赶快回家去清醒一下头脑。无奈我们只好把他再抬回索里尔的家。

“我们拿他怎么办呢?”我问道。

“这个可怜的家伙一定很累了!”普瓦特文怜悯地说。

他看上去已经半死了,我也不禁起了恻隐之心,把他嘴里塞的东西掏了出来。“喂,你感觉怎么样啊?”我问他。“哎呀,我实在受不了。”他呻吟着说。

这时索里尔的心也软了下来,给他松了绑,开始像对久别的老友一样款待起他来。我们马上斟满了几碗酒,递给我们的俘虏一碗,他连让都没让,端起碗一饮而尽。我们几人觥筹交错痛饮起来。那老人真是海量,比我们三个人加在一起还能喝。天蒙蒙亮时,他站起来心平气和地说:“我得告辞了。”

我们再三挽留,但他坚持不依,我们怀着惋惜的心情送他到门口,索里尔高举着蜡烛说:“你的晚年可要当心啊!”

(有删节)5.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三个年轻人把一位老年人捆绑、审判并“处决”,作者正是想通过他们荒唐的举动,来表现法国社会的法制混乱,对此进行辛辣的讽刺。

B.人的善良本性及人类相亲的本能,在这三个年轻人后来的举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小说结尾的安排,使人捧腹之余又能感受到一丝温暖。

C.小说故事情节起伏有致,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为刻画人物,作家运用了大量的动作、心理和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索里尔“有所顾虑”地建议“请一个神父来”,表现他知道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裁断错误,但是碍于面子想为自己洗罪的复杂心理。

E.契诃夫在谈到短篇创作的体会时说:“短篇小说的首要魅力是朴素和诚恳。《”一个幸运的贼》正是在行为的朴素与情感的诚恳中体现了这一点。

解析:A项,主题理解错误;C项,大量的“心理”描写错;D项,“有所顾虑”是觉得匆忙“行刑”于法

不妥,要依照法定程序,让小偷“刑前”忏悔。答案:BE 6.三个年轻人关系亲密,却个性迥异。试概括他们性格中的不同点。

解析:三个人的个性在文中主要是通过如何对待那个老人体现出来的。如文中“索里尔开始操练我们”,整个过程都是他在指挥,所以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组织领导能力的人;而普瓦特文总表现得比较冷静沉稳,对那个老人比较同情;而我也总是附和着。从文中的这些细节不难概括出三个人物的个性。

参考答案:索里尔冲动爱幻想、组织领导能力强;普瓦特文沉稳清醒、悲悯理性;“我”缺乏主见、愿意附和顺从。

7.小说开头三人穿不同军装扮演不同角色的场面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解析:作答此类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内容上,显然这一情节能表现三人不同的性格特征;结构上,三人这样的行为照应了小说开头的“都喝得有几分醉意”,也为下文的再次开宴和对“贼”的一系列行为作铺垫。此外,这一情节也增添了小说的喜剧色彩,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参考答案:(1)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2)照应了小说开头“都喝得有几分醉意”;(3)为下文再次开宴和拿“贼”、审“贼”作了铺垫;(4)为小说增添了喜剧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有人认为,本文以“三个醉汉的故事”为题,更为妥帖。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解析:首先要明确观点,选择“一个幸运的贼”或者“三个醉汉的故事”。然后从情节、人物、主旨等方面说明理由。如选择“一个幸运的贼”,可以抓住“贼”和“幸运”进行分析:“贼”串联情节,为展现塑造主要人物提供了平台,深化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如选择“三个醉汉的故事”也可以从这些角度进行分析。答案示例:(1)“一个幸运的贼”更为妥帖。

①“贼”是全文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被发现、审判,到被释放、招待,故事情节都围绕“贼”展开,“贼”起到了串联和推动情节的作用。

②做“贼”而幸运,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③以“一个幸运的贼”为题,预示情节必然曲折,也就为主要人物的个性展现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④“幸运”二字意蕴丰富,点明了“贼”的命运,幸运缘于人性的善良,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三个醉汉的故事”更为妥帖。

①“三个醉汉”是小说中的主要活动者,是小说的主人公,以此为题,便于读者把握作品的

主旨。

②醉汉必有荒唐之处,也必有可爱之处,以此为题,富有喜剧色彩,更加吸引读者。③由酒醉胡闹到酒醒招待,表现人性的复苏,更能突出作者寄寓的社会理想。

三、语言表达

9.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它那样子像是发了脾气,正在进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报复;再也没有比这种无生物的愤怒更无情的了。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

解析:首先要明确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针对该种修辞方法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作者用排比和一连串的比喻来形容炮兽的张狂和威猛,生动形象地将这个没有生命的冰冷武器写得既有猛兽的凶狠,又有冥冥中不可知晓的灵性和能量。大炮被写活了,它越是凶暴,越是残忍,就越显出人的无能和懦弱。

10.根据下面的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材料中“拼”的含义。(15字以内)眼下,“拼生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拼房”——1 500元人民币的房租分成三份,每人都能省下一大笔钱;“拼卡”——一起到商场买东西,优惠卡、购物返券各取所需,赚商家的钱;“拼杂志”——你买《ELLE》,我买《瑞丽》,交换着看……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拼”在这里的含义。“拼”:

解析:本题将压缩语段与新词理解结合起来考查。推敲材料中带有“拼”的例子,可以看出:“拼”的目的是省钱,“拼”的手法是几个人合伙做某事。参考答案:为节约用度而合伙做某事。

第三篇:【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5.1 清兵卫与葫芦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

清兵卫与葫芦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葫芦(hú)

狭小(xiá)

呵斥(chì)

茶卤(lǔ)....B.模样(mó).C.纵使(zòng).D.绘画(huì).摩擦(chā).跃进(yuè).

隐瞒(mán).

吮吸(shǔn).

橘子(jú).

干涉(shè).檐廊(láng)投掷(zhì)乖觉(jué)...解析:B项,“模”应读“mú”;“擦”应读“cā”。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哆嗦

古董

薪水

珊栏 B.锤子

嘀咕

接洽

机械 C.哺育

玷污

热衷

埋怨 D.包庇

畸形

寄托

喘气 解析:A项,“珊栏”应为“栅栏”。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是一个大工程,它需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养老社保并轨改革紧密结合。

B.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求我们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C.美国国会预算局与去年年底发布报告指出:“财政悬崖”导致了美国失业率提高,增加了联邦政府财政风险,并且这些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

D.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热播后,“炸鸡和啤酒”不仅成为流行生活方式,就连剧中男主角在书房中常常阅读的《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也成了不少观众的枕边书。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需要”后加“和”;C项,重复赘余,删去“短期内”或“很快”;D项,顺序不当,将“炸鸡和啤酒”调至“不仅”后。答案: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

, , , , , ,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④②③①⑥

解析:⑤是总领句,引起下文;④②总体阐述马的地位及影响;③具体说明马的影响;①“还”表明此处是紧承上句说明马的影响;⑥中的“也”表明此举是对上文的补充说明。答案:D 1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捡硬币的男孩

我正坐在街心公园的一把长椅上晒太阳。突然,身后传来一阵细碎的声音,我回过身,看见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正弯着腰,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

“叔叔,请抬一下脚,”男孩看着我说。我莫名其妙地应声抬起了双脚。男孩把我原来放脚的地方也仔细地检查了一遍。“也没有。”男孩失望地叹了一口气,在我旁边走了过去。

我叫住了他:“你到底在找什么?”

男孩停住脚步,想了想说:“你不会告诉别人吧?”

“嗯,我谁也不告诉。怎么,这是秘密吗?”我吃惊地扬起了眉毛。

“我在捡硬币。要是找对地方的话,有时候能找到很多,一般街心公园的长椅下面有。我去年夏天就在这儿捡到了很多。”

“捡硬币?”我以为我听错了,“这么说,你去年夏天就开始在这儿捡了?” “对,”男孩的神情非常庄重。“那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我出于好奇,又问。

“等我看看。”男孩从裤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有几枚亮闪闪的硬币。男孩皱着眉头,把纸片上的硬币一枚一枚地捡到自己脏兮兮的小手里,边捡着,嘴边动着,显然,他是在仔细地数今天捡了多少钱。“一共48个戈比。”男孩终于数完了,又把那些硬币放回到纸上,包好,装进了裤袋。①

“噢,你已经很有钱了。”我笑着说。

“这还不算多,这个夏天我肯定能捡到很多。”

我想起了儿子和自己的童年,谁小时候没为买几块糖果或者一个心仪的玩具想方设法地攒过钱呢? “你是攒钱买糖果吗?或者买一把小手枪?”

小男孩皱着眉没说话。看到他如此严肃的表情,我知道我不能再问下去了,这个孩子可能另有隐情。“好了,祝你找到更多的硬币。明天还来吗?”我说完,点燃了一支烟。

男孩低声说:“来。只要不下雨,我每天都来。”

就这样,我和这个叫伊柳沙的孩子认识了,后来还成了朋友。我每天都去那个小街心公园,坐在椅子上等他。他也每天都来,而且几乎是同一个时间。我每次问他有什么收获时,他就蹲在地上打开纸包,认真地把自己捡到的硬币数一遍,但每次都没有超过一个卢布。②

有一次我问他:“伊柳沙,我有几个硬币,你拿去好不好?”

伊柳沙低着头想了很长时间,然后抬起头来说:“不行。妈妈告诉过我,不能白要别人的钱,得拿东西换才行。你有多少硬币?”

我把手里的硬币数了一遍说:“45个戈比。”

“我马上就回来。”伊柳沙说完,跑进了附近的一片树丛里。几分钟后他又跑了回来,小手里握着一小截红铅笔,一张糖纸和一小块绿色玻璃。

这是我们第一次交易。

从那以后,我每天来的时候都给他带一些零钱,而走的时候衣兜里则塞满了他的宝贝,有啤酒瓶盖、旧打火机、铅笔头、玩具汽车和塑料小人什么的。最后一次,伊柳沙给我带来的是一个断了一只胳膊的变形金刚。这可能是孩子最珍爱的玩具了,我实在不忍心带走,但伊柳沙的态度非常坚决,容不得我拒绝。

那天之后,伊柳沙就说什么也不肯再和我交换了,不管我怎么劝他,他都不答应。在我再三追问下,他才告诉了我实情。原来,他已倾其所有,再也拿不出什么来了。

于是,我耍了个小花招。我比以前早来一点,然后悄悄地往长椅下放几枚硬币。伊柳沙来了之后,捡起来,然后就蹲在我脚边一丝不苟地数他一天来的收获。③

我已经习惯每天看见他,我喜欢上这个小男子汉。我欣赏他的懂事和执着。但有一个疑问一直折磨着我:他为什么要捡硬币呢?而且一捡就是一年多?我一直也没找到答案。我每天都会给伊柳沙带几块糖果来,伊柳沙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我还发现,这个孩子很少笑。后来伊柳沙却突然不来了,整整一个星期没露面。我再次见到他时,他正坐在那把长椅上,低着头,看着地。

“你好啊,伊柳沙?”我高兴得合不拢嘴,“天也没下雨,你怎么一直没来啊?椅子底下的硬币都没人捡了。”

“我不需要硬币了。”伊柳沙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绝望。

“伊柳沙,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搂住他小小的肩膀,忐忑不安地问,“你为什么不捡硬币了?”

伊柳沙低垂着头,泪水从眼睛里流了出来,一滴一滴地落到了小小的膝盖上。“维拉阿姨说我爸爸酒喝得太多了,把身体喝坏了。可我妈妈说我爸爸能治好,但需要很多钱,所以我就每天出来捡硬币。我已经捡了很多硬币了,但还是没能治好爸爸„„”

孩子说话时脸上的泪已经流成了两条小河。

我把孩子紧紧地搂在了怀里。“我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可我却没来得及救他!”伊柳沙放声大哭。这种情景我一生中还是第一次经历,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这个可怜的孩子,只是流着泪紧紧地抱着他,抚摸着他的头。

伊柳沙突然挣脱了我的怀抱,用又红又肿的眼睛看了我一眼,说:“谢谢你给我硬币,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说完,他就站起身,抹了一把眼泪,沿着一条林间小路跑了。

我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不停地叹息。命运让这个孩子小小的年纪就经受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可我却无法帮助他。

在后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去那个我们以前经常见面的街心公园,但我再也没有见到伊柳沙,没有见到这个只有六岁的小小的男子汉。现在我很少去那个小公园了,但每次去,我都要在长椅下放几枚硬币。

我要让他知道我是他的朋友,我就在他身边。

5.下列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中通过小男孩之口,两次提到他的妈妈,间接地表现出男孩的妈妈是一个坚强的人,这正是作者不露痕迹地交代男孩拥有良好家庭环境的妙笔。

B.“我”“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不停地叹息”。叹息的是命运的不公和社会的冷酷,以及自己的无能。

C.小男孩不肯白要别人的钱,因而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来交换,这是来自家庭教育所形成的为人原则和尊严观念使然。

D.小说前半部分一直不肯交代小男孩捡硬币的原因,这样写一方面是造成悬念以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为后文写小男孩不再需要硬币,最终也没能治好爸爸这样的情节陡转蓄势。

E.小男孩之所以能够在街心公园椅子底下捡到硬币,是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具有同情心的人,他们故意在那里放一些硬币,让穷苦的孩子捡去。

解析:A项,“良好家庭环境”可以有多种理解;B项,“自己的无能”不当;E项,是“我”放硬币在椅子底下。答案:CD 6.小说中的伊柳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本题,须先从文中找出描写伊柳沙言行的语句,然后简要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1)具有孝心,热爱父母。(2)天真诚实,自尊自爱。(3)经受磨难,性格坚强。(应分别结合文中相关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7.文中三处画线句子是对小男孩数硬币行为的描述,请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不同作用。

解析:注意从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真实性格和心理方面分析,同时注意把握这三处细节描写的侧重点。

参考答案:(1)表现小男孩对自己捡来的硬币的无比珍惜,引发“我”以平常孩子的标准揣测小男孩攒钱的目的。(2)突出小男孩每天所能捡到钱的数量之少,引发“我”的同情心进而与小男孩“交易”。(3)表现小男孩意外的喜悦,也表现“我”帮助了他的欣慰。

8.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主要是表现伊柳沙的孝心;有人认为是歌颂一个孩子在困境中的坚强;也有人认为是突出“我”的善良和同情心。你同意哪一种?请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解析:答题时要先亮出观点,然后结合小说内容并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分析,要有理有据。参考答案:(1)表现孝心:①对爸爸,历尽艰辛攒钱为爸爸治病;为爸爸的不治而无比悲伤;认为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②对妈妈,遵从妈妈的意愿和要求,妈妈说爸爸能治好,他就竭力攒钱帮助妈妈;妈妈说不能白要别人的钱,他就用自己心爱的东西换。

(2)歌颂坚强:①捡硬币坚持时间长;②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捡;③舍得拿自己心爱的东西换钱;④不肯白要别人的钱;⑤小小男子汉。

(3)突出善良:①“我”关注小男孩,发现隐情;②帮助小男孩,以钱换物;③尊重小男孩,偷放硬币;④同情小男孩,叹息苦难;⑤怜悯苦孩子,常放硬币。

三、语言表达

9.写一段葫芦被全部砸碎之后清兵卫的内心独白,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解析:此段文字属于心理描写中的内心独白,要揣摩清兵卫在自己心爱的葫芦全部被砸碎之后的“内心呐喊”,以及对父亲行为的不理解。

参考答案:“爸爸,你为什么这样啊,为什么要把我的葫芦全部都给砸碎?难道您就这么讨厌我玩葫芦吗?我是真的喜欢啊。爸爸,我尊敬您,更害怕您,但您为什么不能给我一点点自由的空间呢?我的葫芦啊,全部的快乐都变成了碎片,小孩子真是天下最可怜的人了。我要快快长大,那个时候我就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唉!”

10.仿照下面的句式,以“兴趣”开头,另写一段话。(不超过60字)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解析:此题内容与原例句无关,以“兴趣”为内容;句式要保持一致。

答案示例:兴趣是什么?兴趣是热,兴趣是爱。因为兴趣,我们抛弃了安逸舒适的享乐;也因为兴趣,我们探索奥秘去,收获成果还。

第四篇: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单元过关综合检测卷(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本站推荐)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单元过关综合检测卷(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测试时间:150分钟 评价分值:150分)

一、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踟躇(zhí)漪沦(yī)..青荇(xìng)挥斥方遒(yóu)

..

B.佝偻(gōu)跫音(qióng)..慰藉(jí)蓊蓊郁郁(wěng)..

C.召唤(zhào)气馁(něi).. 砥砺(dǐ)迥然不同(jiǒng)..

D.颓圮(pǐ)汲取(jí)..宁谧(bì)苦思冥想(mín)..

解析:A.踟chí躇,挥斥方遒qiú;B.慰藉jiè;D.宁谧mì,苦思冥míng想。答案:C

2.下列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炫耀 稠怅 如愿以尝 可歌可泣 B.袅娜 奚落 怅惘低徊 洞查其中 C.飘缈 恪守 赏心悦目 专心至志 D.斑斓 雕琢 义愤填膺 毕恭毕敬

解析:A.稠怅—惆怅,如愿以尝—如愿以偿;B.洞查其中—洞察其中; C.专心至志—专心致志。

答案:D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公安部第123号令规定“闯黄灯”也要被罚款扣分。此新规一出台便引起轩然大波。这条新规实施前没有广泛征求意见,涉及的问题在闭门造车中被掩盖,争议和置疑都被推到了 1 实施之后,使得此法规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黄灯”对我们的改革也有着深刻的隐喻,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如何划定合法与非法的界限,这一次的争论是很生动的一课。

A.轩然大波 B.闭门造车 C.置疑 D.进退维谷

解析:C.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此处应该用“质疑”。质疑:提出疑问,如“质疑问难”。A.轩然:高高涌起的样子。轩然大波: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指不好的影响。B.闭门造车:关上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办事,不管客观实际。D.进退维谷:进退两难。谷,比喻困难的境地。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是多么地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多么希望她能听到这消息。B.阅读散文,仿佛是聆听一位在人生途中奔波跋涉的旅者,在讲述其见闻感受。C.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能够真正达到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D.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续发扬和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创造出优秀的业绩。

解析:A.成分残缺,在获奖后应加“的时候”,同时在“是”前加主语“我”。C.动宾搭配不当,“达到”不能搭配“权利”。D.语序不当,“发扬和继承”应改为“继承和发扬”。

答案:B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爬上山腰我们驻足休息,极目远望。________。筏上游客各色艳丽的太阳伞,仿佛盛开在碧水上的朵朵鲜花。

A.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是一条玉带似的溪流,有许多竹筏在溪流上漂着 B.一条玉带似的溪流蜿蜒在崇山峻岭间,有许多竹筏在溪流上漂着 C.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是一条玉带似的溪流,溪上漂着许多竹筏 D.一条玉带似的溪流蜿蜒在崇山峻岭间,溪上漂着许多竹筏

解析:从描写对象的一致性、先后顺序的合理性考虑。答案:D 6.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解析:A.句子为疑问句式,用的是询问的、商量的语气,很委婉。B.反问句式,加强质疑效果。C.肯定句式,“无疑”直截了当地陈述事实。D.双重否定句式,语气强烈。

答案:A

二、本大题10小题,共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7~10题。(16分)

失去风景的时代

曹文轩

我们不无悲哀地看到:现代小说却已经不再注目风景。当年,川端康成称他与自然的关系是“幸运的邂逅”。他在谈到《伊豆的舞女》时,惟一的遗憾是觉得风景描写还是少了些。从前的小说家,虽然没有太多的人去自觉地谈论风景的意义,但在实际写作中,风景始终是他们的小说的重要元素。他们的写作,几乎形成一个定论:风景描写是小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

然而现代小说就是抛却了这一元素。

人类进入现代之后,对自然实际上已经失去崇拜之心。与并不总是喋喋不休地谈论自然的古人相比,现代人对自然的亲近未免有点矫揉造作。现代人更多是出于功利之心来关心自然的,因为自然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古人对自然有崇拜之心——甚至有敬畏心。“自然”是与“天”相等的概念,它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性。古人面对自然,是一种宗教的姿态,他们虔诚静听与默察,是要在万籁俱寂中读出其奥义。因此,自然对他们来说不能有须臾的分开。而现代人尽管作出各种各样亲近自然的样子,并有许多赞美之词,但骨子里,现代人还是只相信自己。自然已不再具有神性,它只不过是物质,是被看的。

小说也就可以不必在意自然了。

工业文明、人口难以抑制的增长而不断加大的消耗,使自然在退却与贫化。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享受的同时,废气、废水也在日甚一日地污染风景。然而我们还在日甚一日地挤压风景,似乎要将它直挤到天边。

现代,有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失去风景的空间里。有些人,从一出生,就是在一片缺乏绿色、缺乏蝉声与鸟鸣的水泥钢筋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的肉体与灵魂从一开始就缺乏自然所 给予的灵气与湿润。他们的记忆里没有什么像样的风景,更没有对风景的深刻感受。

因此,小说也就没有了风景。

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却在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意识的历史性变异。

现代之文学艺术,新生了许多特质,但同时也丢失了许多特质,比如意境、诗性等。在现实生活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双重作用下,现代文学艺术将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对深刻思想的追求上。文学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的文学艺术这样酷爱思想。现代哲学的发达并由此带来的思想观念的众声喧哗,使文学艺术陷入一个庞杂无绪的思想大网之中而不可自拔。追求思想的新颖,直至追求思想的乖戾,已成时尚与习惯。在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一些现代的文学艺术家们在冥冥之中达成一个共识,这就是:思想的深刻只能寄希望于对丑的审视中,而不能寄希望于对美的审视上;美是虚弱的,苍白而脆弱的,甚至是矫情的,美的浅薄决定了它不可能蕴藏什么深刻的思想,就更说不上蕴藏什么惊世骇俗的思想了;而丑却是沉重的、无底的、可被无穷解读的,那些非同寻常的思想恰恰藏匿于其背后。因此,在现代艺术家那里,思想的挖掘,也就是在丑之上的挖掘,丑成了思想的矿脉。丑的物象(比如溃烂的脓疮,比如苍蝇),丑的人性(比如窥阴癖,比如自虐狂),纷纷涌入文学艺术家的视野。现代文学艺术家就这样与荒诞、怪僻、邪恶、阴鸷、猥琐等联系在一起了。这虽然并非是现代文学艺术的全部,但却是现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至少是它留给人们的主要印象。

作为人们追求雅致、雅趣、雅兴的文学艺术,现在背离的恰恰正是这一切。现代文学艺术正是将粗俗、丑陋、阴沉、冷漠的事物作为自己观照的对象。但,因为它要保持所谓的中立、零度,没有显示批判的姿态,它在效果上,在给阅读者的感觉上,就是如此。我们已经开始习惯这一切,并也已经能够驾轻就熟地来领会它的“深刻”之处了。

这里,我们没有义务去论证文学是否真的有必要将全部心思用在思想的深刻上,美本身的价值是否比思想弱小,美是否也蕴藏着深刻的思想。我们只想通过这一切描述,给小说为什么失去风景这一状况找到最根本的解释:风景的被注意,是与雅致、雅趣、雅兴联系在一起的,既然雅致、雅趣、雅兴已被冷淡与放弃,风景也就自然消失了。

恶心的感觉、阴冷的感觉,不可能来自冬日的太阳、月下的清泉、雨中的草莓。现代小说因为缺乏古典小说中的树木、草原、河流、小溪、露珠与青草,使人感到焦灼、枯涩,怎么说也是缺憾。

(选自曹文轩《小说门》,作家出版社

2003年1月版,有删节)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自然直接关系到现代人的生存,所以,现代人都会用功利之心来关心自然。B.现代文学艺术与古代文学艺术相比,最大区别就在于现代文学艺术将心思用在对深刻思想的追求上,而古代文学则相反。C.作者认为思想的深刻只能寄希望于对丑的审视中,而不能寄希望于对美的审视上。D.人们往往将现代文学艺术家与荒诞、怪僻、邪恶、阴鸷、猥琐等词汇联系在一起。E.“但却是现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至少是它留给人们的主要印象”一句中的破折号,其作用是补充说明。

解析:A.错在“现代人都会用功利之心来关心自然”,以偏概全。原文的表述为“现代人更多是出于功利之心来关心自然”。B.错在“而古代文学则相反”,无中生有,于原文没有依据。C.错在“作者认为”,张冠李戴。“思想的深刻„„对美的审视上”是“一些现代艺术家”的观点。

答案:DE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丑到极致便是美到极致。(贾平凹)B.一切艺术、宗教都不过是自然的附属物。(亚里士多德)C.风景的发现恰恰是更重要的发现。(里克尔)D.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与大自然是一致的。(梵高)答案:A

9.请结合上下文解释“丑成了思想的矿脉”这句话的含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丑的物象、人性经审视(挖掘、解读)(2分),可以寻找到蕴藏其背后的非同寻常的(深刻的、丰富的、惊世骇俗、可无穷解读的)思想。(2分)

10.请结合全文概括“现代小说却已经不再注目风景”的原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人类进入现代之后,对自然失去崇拜之心(或“在现代人眼中,自然不再具有神性,只是物质,是被看的”)。

②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生活在失去风景的空间里(或“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缺乏自然给予的 灵气与湿润,记忆里没有像样的风景,缺乏对风景的深刻感受”)。

③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意识发生历史性变异,认为深刻的思想只能寄希望于对丑的审视中(或“现代文学艺术冷淡、放弃了雅致、雅趣、雅兴”)。(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1~13题。(15分)

湘 西 路

①中国有不少特殊的地方,湘西就是其中之一。湘西有与众不同的山、水、树、雾、习俗风情,还有石板路。我早就想写写石板路,可是湘西的石板路太长、太远、太崎岖,轻易写不得。

②我客居湘西也有数次,但见识湘西之前毕竟二十多年生长在豫西的濯濯黄土上,因而每一次都感到新鲜、好奇。武陵山脉峭峭叠叠地垒砌起来,粗放狂悍中透露着娟秀妩媚。近看,不时有一株幼杉或一本芭蕉给刚刚过去的雨雾洗得莹莹逗人;远瞧,一座座庞大的墨绿色绒团涌动着,涌动着,绒团间的沟壑偶有颜色,每每又见宽宽窄窄节节级级的瀑布披挂其上,泻落下来的水波流进河里,载起许多渔舟和许多“武陵人捕鱼为业”„„ 在这样一派湘西独有的风景中,藏着古老的城镇、古老的乡村和数不清走不尽的古老的石板路。

③湘西的每座城镇里都有石板路。主要街道铺了水泥和沥青,铺出了些现代化气息,但其两侧往往仍由早就踩踏光滑了的石板拼剪着,小巷更不用说了,脚步可及之处无不由石板铺成。走着这些石板道,本地人可能习以为常,而雨中雾里上上下下的外地人却不禁油然产生许多新奇微妙的感觉。

④乡村尤其是石板造就的世界了,从河水里铺起,两个小码头的中间,一层层缓缓相叠、上升,之后从从容容地延伸,联结着分列处处的吊脚楼、大木屋,零散片片的晒谷坪、小菜园,凡是人要走到的地方,石板就先走到了。

⑤晴天,石板路两旁婆娑着绿树,翩跹着竹影。雨日,石板路被洗得玻璃一样亮丽,倒映出走过它的斗笠和蓑衣。偶尔经过一位手擎薄伞的苗家少女,袅袅婷婷,宁馨安谧,整个乡村瞬间便成了诗中画和画中诗,美妙绝伦的意境,令人神摇心驰。

⑥乡村与乡村之间的路是怎样的呢?那么远的距离、那么高峻的山上该不会铺着石板的吧?我曾经带着这个疑问走过一个又一个乡村、一个又一个山寨,疲劳了,也叹服了。无论多么遥远的路,无论多么难越的山,你只要有力气走去,前边总有石板路早已为你铺好。遇山,它变成无数级石梯;遇水,它变成一座石板的桥。你的目光朝远方探询,它没有尽处,但是你若累了,石板路上肯定有座为你搭建的凉亭,蓝瓦红梁,供你小憩。小憩在这里的山民会向你致以淳朴的问候,小憩之后,淳朴的山民或会替你背起行李,让你别太怪怨无穷无尽的石板路。

⑦是的,无穷无尽。湘西的石板路也许从洪荒的年代就铺起了呢,因而才这样长、这样 远、这样崎岖、这样缠绵、这样历史、这样沧桑。每忆起,我就影影绰绰看见无数的湘西先民在搬动石块,号子声声,热汗滴滴,我就会轻轻地感叹一句:湘西路,湘西路,多少功夫铺得成啊!

(本文节选自作家后山的《精美散文》,有删改)

11.文章第①段写道:“我早就想写写石板路,可是湘西的石板路太长、太远、太崎岖,轻易写不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点题,点出湘西有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但作者最想写的是湘西的石板路;(2分)②“可是湘西的石板路,轻易写不得”,又有欲扬先抑的效果,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赞美湘西石板路做铺垫。(2分)

12.作者笔下的湘西石板路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内容分条写出。(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藏于古老的城镇、乡村。②崎岖、蜿蜒,数不清,走不尽。③被踩踏得很光滑。

④石板路两边树影婆娑,如诗如画。⑤历史久远,饱经沧桑。

13.本文通过写湘西的石板路来表现湘西风情,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现代化的水泥路、沥青路相比,石板路让人充满新奇微妙的感觉;(1分)石板 路旁婆娑着绿树,一个袅袅婷婷的美丽的苗家少女走在石板路上,如诗如画的意境,让人神摇心驰;(1分)多远的山寨都有石板路,会遇见淳朴的山民向你问侯,会替你背行李;(1分)湘西石板路无穷无尽,始于洪荒,历史悠久,见证沧桑。(1分)所有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先民的景仰对湘西石板路、风俗人情的喜爱。(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4~16题。(15分)

原始胡杨林 周 涛

进入到这一大片原始胡杨林里——哪怕是仅只涉足于它的边缘,也是相当费力的一件事。它具有所有的原始事物共有的那种远避、拒绝的特性。它不想见谁,更不想被人探访和宣传,结果,这些特性反而加强了它的神秘感和诱惑力。

有四台经过长距离奔波的汽车已经出现在它的一侧。那些汽车风尘仆仆,披满了大戈壁的干燥的沙尘。车上的人已经看见了这一片胡杨林,而且感到很近。

沿着汽车行来的方向,整片胡杨林的形势和布局可以看得很清楚——这片坐落于北塔山一侧戈壁深处的原始自然林,呈现出大面积的深褐、暗红、灰黄、浅绿的颜色。它的生态形势正与北塔山每年春夏雪水漫流而成的沟道相呼应,原因和结果就这样清晰地写在北塔山下,证明着世间没有什么奇迹会无缘无故地发生。

在戈壁上,孤立的胡杨往往会成为一种景观,似乎隐藏着某种含意、寓意或天意。百里空旷的大戈壁上,突兀地出现这样一个存在,而且往往特别高大,周围连一棵矮树都不长,这很容易引起人的敬畏,仿佛它不是一棵树,而是伟大和孤独。

但是要是不只是一棵树,而是片林子;不只是一片一般的林子,而是漫进戈壁深处、接连远处地平线的大片原始胡杨林生长区域的话,它给人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敬畏了。

那是宇宙洪荒的感觉,或许还应该是太空人初次踏上月球的感觉。

非常陌生,十分寂静,仿佛进入了一个你不应该进入的领域,你觉得你在冒犯什么,随时都可能会有意料不到的奇怪事物发生。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然后,你会很快发现“感到很近”是一种错觉。汽车在接近这片胡杨林的时候,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容易。它看起来的确很近,近在眼前,但是走过去很费力。汽车从几十公分厚的浮土之上开过去,浮土虚尘里掺杂了枯枝败叶。灌木根系在下面纵横交错,汽车轮下不断发出压断枯树的脆响。秋黄的茅草凄然摇曳,芦苇丛丛或片片出现,红柳茂盛,有时拥簇成阵,显示着荒原上独有的明艳和旺盛。

终于,四辆汽车进入了胡杨林边缘。要想进入它的腹地似乎是不可能了,不过它的边缘已经足够让人领略。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各种形态,使无语的胡杨仿佛有形有灵,仿佛这些千年、百年的原始胡杨除了不能移动、不能开口说话之外,一切都了然于心。千年的修炼果然能使树木成精怪么?不然为什么分明在树身之外已然具有了别的生灵的样子?像龙蛇盘踞的,似鹰鹤独立的;还有的像狗熊的背影,有的像骏马的惊立,有的干脆就是一只恐龙、一只海龟、一只鳄鱼、一只巨蜥„„当然,还像人,像僧侣入定,像剑客远行,像几个人在一处密谋。

它给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给了我们相当广泛的猜测可能性,实际上它仍然是胡杨,只不过是“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胡杨。

是流水无形也无心造就的生命。是漠风有声也有意雕镂的塑像。

这些巨大的胡杨正在这片无人问津的荒原上空度岁月,纵有千姿百态,无人观赏。时光的足迹留在它们身上,树皮上的皱褶翘起来,有人的一掌厚;树皮还是尘土已分辨不清,酥松如泥土了。不少高大的胡杨中心已成空洞,但伸展向四方的枝叶依然绿意蓬勃。

它死了,它活着。

在它一身之上也许叠合了祖孙数十代,它这样延续,它这样存在,它这样与漫长的时间对抗,以求不朽。

在处处衰朽的外貌下顽强地活着,在种种艰苦的压迫下扭曲地活着,在时时寂寞的荒凉下勇敢地活着,最终,获得不朽,获得奇迹般的伟大群体。

这,就是原始胡杨林。按《水浒传》里的话说,就是“前面兀地现出一片猛恶林子”。

(选自《十月》,1999年第4期)

14.文中的“原始胡杨林”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胡杨的外形是“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②原始胡杨是顽强、坚守、不屈的生命的象征。③作为群体的原始胡杨林,是群体力量的象征。

④原始胡杨林是“伟大和孤独”的。(答对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

15.第10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胡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设问、比喻修辞手法来写原始胡杨林。(2分)通过设问,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加深对原始胡杨林的理解。(1分)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原始胡杨林的原始形状,突出胡杨仿佛有形有灵的特征。(1分)多种手法的运用,表达了对胡杨林的赞美和敬畏之情。(1分)

16.请说说文中的“原始胡杨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原始胡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为人们展示了生命的不屈,作者讴歌胡杨林,也讴歌生命的伟大。

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③呼唤人们要追求生命的不朽,而不是空有活着的躯壳。④歌颂甘于寂寞,勇敢生存的精神。(答对一点得2分)

三、本大题3小题,共20分。

17.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的推荐活动,请你推荐一篇课文并写出推荐理由。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6分)课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2分)推荐理由(不超过5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示例)荷塘月色(2分)虽为散文,却可作诗来读。那“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那“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构成了一种精雅和谐的诗的意境。(4分)

18.下面的材料中,听众的短信和主持人的话都有失得体,请你为他们写出得体的话语,分别不超过30字和45字。(8分)上海某电视台早间节目直播中,主持人在播放音乐的间隙,用上海话聊天逗听众。一名 听众给节目热线发了一条短信:“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们上海人!”

主持人语调认真地说:“这位听众,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再以比较圆滑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和这里让你讨厌的人。”

(1)听众的短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我们听上海话很吃力,你们使用普通话有利于我们融入本地生活。(4分)

(2)您如果抱着欣赏的态度去听上海话,会发现上海话也很动听;您能听懂上海话,在这里生活会更方便。(4分)

19.“光盘”,就是吃光盘中的食物,不浪费粮食。本校即将开展“光盘行动”,现请你为宣传此次活动用的明信片写上一段文字。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让我们每个人都加入光盘行动。从今天开始,吃光盘中的食物,向浪费说“不”。节约一粒米,救助千百人。[得分点:点出“光盘”;(1分)扣紧节约主题;(1分)语言连贯;(2分)修辞手法(2分)]

四、本大题1小题,共6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2年6月9日上海发生的一件事引发了一场关于规则与人情的争议。一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因为自行车坏了,结果迟到了2分钟。考场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拒绝考生进入考场。考生的妈妈先求情,后下跪,工作人员仍然不允许考生进场。这名考生因为心急,想要翻墙入场,后被工作人员制止,最终未能参加考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阅读完材料,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①规则至上,人情不能动摇规则。②严守规则,彰显公平是最大的人情。③人情可以完善或改变不合理的规则。④规则中应该蕴含人情味。⑤不违规则,不失人情。12

下载高中语文 阶段测评二(第三、四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 阶段测评二(第三、四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