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人要豁达
做人要豁达
人生,如同梧桐在风中婆娑摇曳的倩影,时而暗淡,又时而闪射光芒。生活中的酸甜与苦辣不是自己觉定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生活加一味调味剂-------豁达的心。
豁达地做人,用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旅途的丛丛荆棘。这样,我们才可以见到厉刺之后的又一道曙光。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有些人人生的航船会在中途搁浅,不就是因为他们消极的面对所遇到的问题吗?他们总是焦虑地告诉自己:“我不可以。”所以他们在消极心态的拉动下,停滞不前。然而心态豁达的人,整理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用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不论前方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他们总能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因为豁达,所以他们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至少他们没有消极、逃避。做人要豁达,要学会乐观地迎接生活所给我们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
豁达地做人,用豁达的心态对待自己所犯下的错。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会在被懊恼所弥(缠)绕(和羁绊)。人生中,谁能没有一点错?又有谁能说自己是圣贤呢?当我们无意地犯了过错,我们不能总是责怪自己,用悔恨的浓雾笼罩着自己(把自己包裹)。要学会用豁达的心态看待,从过错中吸取教训,试着对自己宽容一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宽容给了别人,却忘了给自己留一点。让自己从懊恼的阴霾中走出来,只有原谅自己的过失,才能治愈过失带来的伤痕。
豁达地做人,用豁达的心态去融化人们口中所谓(命运)的“不公平”。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的富裕,有的贫穷。有人在工作不如意的时候抱怨上天不公;有人在阴暗破旧的房屋里哀叹“为什么我不是生活在富裕的家庭”;有人坐在轮椅上哭泣,埋怨命运的折磨带给他残缺不全的生命......请收起那哀怨的长吁短叹,不要忘记了,上天给了我们生命,这比什么都重要。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路途,那是先天所赋予的。但也有很多人用努力换取,他们忘却了他们所没有的物质财富和健康的体魄,用豁达的心态去拥抱人生,拥抱光明。愉悦的人生,并不是要我们去计较我拥有什么,而是要我们豁达地看待我们所拥有的。所以,不要再抱怨“我没有什么”,在转身的瞬间,你会看到原来自己也拥有许多。
成就的光辉并不是没有眷顾你,只是你消极,懊恼,埋怨的心掩盖了它。用豁达的心去掀开迷雾,填补属于自己的绚烂色彩。
总评: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条理清楚,观点正确,比较多的使用理论论据;大量使用比喻等描写性语言,使论说文有文采,比如 “ 人生,如同梧桐在风中婆娑摇曳的倩影、调味剂、荆棘、曙光、中途搁浅、悔恨的浓雾、懊恼的阴霾、治愈过失带来的伤痕、成就的光辉”等;不足之处:侧重于理论论述,通篇不见事实材料,降低了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果在第二段加入海明威笔下的老人,第三段加入苏东坡,第四段加入海伦凯勒的实例,那么效果肯定不同;希望同学们多多琢磨,自己试着做做修改.。总评分:75分
第二篇:《豁达·做人之道》读后感
读《豁达·做人之道》有感
读了《豁达·做人之道》这本书之后,我有的感悟很深„„
想得开,看得破的就是豁达的人生。
人生,往往因为想不开、开不破,所以烦恼重重。一间房子,没有门出去,长久关闭在里面,怎么会快乐呢?住在一座古城里,多时不能出城,你也会感觉到自己的世界太狭小了。我们好名,被名枷给捆绑了;我们好利,被利锁给缚住了。人陷在自私的感情里,就会执着之爱;爱得没有自由,爱得没有出路,爱得束缚,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豁达的心胸。在现实的社会中,相信大家在新闻中有看过一些情侣因为某些事情而伤害对方,或者是伤害自己的吧!其实,在《豁达·做人之道》这本书里能解释到的就是:“他们都没有豁达的心胸,更不要说事豁达的人生了。”所以,不能豁达的人生,被圈圈圈住,被框框框住,所谓“坐井观天”,哪里能看到广大无边的天地呢?
世间的凡夫众生,往往被一个人就能捆绑住我们,一句是非也能左右我们。在无明的人我是非里面,没有豁达的心情,没有豁达的观念,想要获得快乐,实在很难啊!
有的人,对金钱放不下,做了金钱的奴隶;对物质放不下。做了物质的囚徒。有的人为了守住一栋房子,不肯出外旅行;有的人养了一只宠物,就不许其它的猫狗入内。有的人为了尽孝守墓,荒废了多少年轻的岁月?有的人为了一个官位,不惜一切地钻营。如果我们能火豁达的人生,“心量如同虚空界,思维多如恒河沙”,哪里会被世间的这许多葛藤牵绊呢?
在当今社会中,除了有豁达的人生之外,还要有懂得做人的道理。
常听人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做人真的是这样的困难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人们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因为每个人的想法、做法和经历不同而已。那么,人要如何做人呢?委曲求全、识大体;谦虚忍让多学习;随喜功德莫嫉妒;广结善缘、布施欢喜,就是做人。
我们在豁达的人生中,要懂得做人的道理,那才能使我们真正的找到我们的人生方向。
第三篇:人生遇事要豁达
人生遇事要豁达
人生有限,岁月无情。人的一生中,走过漫长人生之旅,到了老年,所剩时间实在无多,一寸光阴确比一寸金子珍贵啊!快活风流,确实人人所向往的,然而,对它的领会却有种种,“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墙内藏”,跳出墙外者为数甚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天都开开心心、顺顺利利,可是既然是生活,就总会有那么一些波澜、小浪花。在这种情况下,斤斤计较让自己的日子阴暗乏味,害达胸襟却能让每天的生活充满阳光。
通向豁达,首先要学会不在意。不在意,就是别总拿什么都当回事,别去钻牛角尖,别太要面子,别事事“较真”、“小心眼”;别把那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别过于看重名与利的得失;别为一点小事而着急上火,动不动就大喊大叫,以致因小失大,后悔莫及;别那么多疑敏感,总是曲解别人的意思;别夸大事实,制造假想敌人;也别像林黛玉那样见花落泪、听曲伤心、多愁善感、顾影自怜。人生有时真的需要那么一点点傻。
不在意,是大度与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没有宽广的胸怀和气度,是很容易流于琐屑与平庸的。而实现了豁达与宽容,自然会产生轻松与幽默,从而洋溢出上种性格的魅力。
不在意,体现的是一种修养,一种高贵人格,一种人生的大智慧。凡事看开一点,超脱一些,得到的无疑是潇洒轻快的生活。
第四篇:豁达做人 用心做事
豁达做人 用心做事
————勒杜鹃
豁达,指宽宏大度、胸怀坦荡,体现的是一种情操、一种境界、一种心胸。我钦佩豁达,欣赏豁达,更要恪守豁达。对工作、对人生的态度应该是:豁达做人,用心做事。
先谈谈为什么要豁达做人。
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在纷繁复杂中度过,把握每一天,过好每一年,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心态是至关重要的。豁达的心态可以让人宠辱不惊,尤其是面对挫折,面对厄运的时候,豁达的心态更是让人走出阴霾重重的人生,描绘壮丽辉煌篇章的至胜法宝。
豁达是一种生活的姿态。豁达了你就不会去斤斤计较工作与生活中的得与失,豁达了你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到快乐和幸福。豁达了你就不但自己能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寻找到快乐和幸福,而且还能把你的快乐和幸福送给别人。豁达的确是人生的一种生活的姿态,更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它一部分来源于性格,但更多的缘于修炼:性格的修炼,心灵的修炼,学识的修炼,境界的修炼。豁达是人的智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豁达是一种自信的体现。因为人生如旅途跋涉,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更难免会有凄风苦雨相伴。对于人生的不如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接受方式。悲观的人会自哀自怜,怨天尤人;豁达的人则会把它当成磨炼自己的机会,并能换个角度去考虑,就是泪水也会伴着笑声。这就是豁达!豁达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的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因为他们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再来”。失败只是他们成功之路上的铺路石而已。豁达更是一种从容,豁达的人把个人的得失看得很轻,并且对自己有着足够的自信,所以他们能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更有着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从容。学会豁达的人,就会宁静淡泊,正视人生。笑看庭前花开花落,静望天上云卷云舒。如毛泽东诗词名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豁达是一种大度,一种胸襟。豁达的人往往有着宽广的胸怀,有着海纳百川的气概。豁达的人不会为小事而斤斤计较,更不会为个人的得失而郁郁寡欢。豁达的外在体现就是宽容。正因为豁达的人有着宽广的胸襟。所以他们可以容他人所难容之事。豁达的人更有着惊人的免疫力。尖刻、刻薄、势利、贪婪、嫉妒几乎与他无缘。他更不会文过饰非,乃至于暗箭伤人。他光明磊落,是个热爱别人也为别人所热爱的人。豁达的人能战胜千百次失败后的沮丧,百折不挠;豁达的人重新奋起,不畏讥讽、中伤、打击、陷害,义无返顾,走自己的路;豁达的人即使到了山穷水尽处,仍能眺见柳暗花明村;豁达的人勇于承认别人的长处,善于发现和补上自己的短处。做人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豁达是人活着的一种因素,是生存的艺术。豁达的人,有着健康向上的思想,潇洒、坦荡、热情、开朗,决不会被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所困扰。他如一条江河,滔滔向前,直奔大海。豁达的人宽容大度,在他面前,不必为说错一句话而担惊受怕,不必为做错一件事而惴惴不安。因为他是个明智的人,他清楚地意识到:任何人,包括自己,要干事,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他听到逆耳忠言会报以感谢,听到谗言诽谤只会一笑了之。豁达的胸怀是靠看不见的内涵作为基础的。但俗话说,境由心造。每一个人每一样事物若都能以这么博大、高尚的心境来容纳一切的话,那么世界就会变得像水晶般晶莹、美丽。对于女人来说,豁达不仅意味着一种超然,它更是一种智慧。
在生活当中,人人都能以不同的角度理解豁达的涵义,人人都在用心追求豁达大度的意境。然而,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地成为一个豁达的人。其实,一个人的快乐并非因为他拥有的多,而在于他计较的少。很多人都知豁达能给自己带来愉快,但又无法停止各种猜疑,乃至陷入世事纷争而不能自拔,没一天安稳日子过。久而久之就走向了豁达的对立面——狭隘。狭隘的人斤斤计较,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吃亏。狭隘的人要变得豁达,首先就要摒弃各种世俗杂念,不去理会那些堵塞心胸的噪音、玷污举止的画面;其次要善于谅解别人,多和诚恳之人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生活中许多糟糕事,听了见了徒增烦恼,不如不听,不如不看。那么当我们闭上双眼,就能看到心中多姿多彩的世界美景;当我们掩上双耳,即听到大自然生机盎然的勃发之声。
其实磨难是最好的试金石,人生的磨难能赋予豁达的人更加成熟的魅力。拥有豁达才能真正拥有快乐的人生。如果我们能保有一份好心情,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使自己进入洒脱豁达的境界,我相信,我们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就能在生活中寻找到幸福快乐并把幸福快乐送给别人。
比尔.盖茨用他豁达的心态续写着雄居世界首富多年的辉煌,每年数亿或数十亿美元的慈善捐款无疑是他豁达心态的一个最好的例证。海伦.凯特是一个让所有的人都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人,集“盲、聋、哑”于一身的她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拥有一颗豁达的心,不怨天尤人,不自怨自艾无疑是她能战胜病痛,挑战生命极限,创造人生辉煌的奠基石。
人在旅途,有平坦也有坎坷,有顺流也有逆境,有得意也有失宠。
那么,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做到豁达呢?其实只要我们理解了豁达的实质,我们便可以成为一个真正豁达的人。无论是富可敌国的比尔.盖茨,还是受世人尊敬的海伦.凯特,从他们身上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爱,一种责任。正是这种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有了爱和责任才让他们用豁达的心态去生活、去拼搏、去开拓、去奉献!
学会豁达,你会宁静淡泊,正视人生。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宠辱不惊;
学会豁达,你会健忘计较,懂得宽容。不因鸡毛小事而红面,不为蝇头小利论输赢,一笑而过,坦然淡定;
学会豁达,你会心态平和,不慕虚荣。不因春风得意而自傲,无为逆境失意而伤情,成功失败自清醒,风雨之后见彩虹;
学会豁达,你会修正自己,懂得自省。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平衡;多一分关爱,多一分感动;多一分感恩,多一分奉献;多一份谅解,多一份宽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存君子坦荡之怀弃小人狭隘之胸。
豁达的人不一定聪明,也不一定有才华,但他们能把你带到一个新境界。原来你可以这样看待事情。人心就是江湖,在哪里都存在着利益取舍,存在着竞争,3 保有一份好心情,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使自己进入洒脱豁达的境界,那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
“草色人情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以豁达之心,渡人生之路,必定乐在其中。欣赏豁达,学会豁达,拥有豁达。是对别人的宽容体谅,更是对自己的宽容。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豁达,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用豁达的心态去生活,去工作,爱自己,更爱我们周围的人,用我们的豁达为我们携创技校创造一份真正的团结、和谐与稳定。
再说说为什么要用心做事。
“认真” 是工作对每一个人的起码要求,是各行各业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准则。但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工作做好。认真和用心都需要全力以赴,集中注意力。它们的区别是:认真做事只会让你不犯错误,把事情做好并完成。只有用心做事才会不断开拓创新,发现事情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及存在问题,在以后工作不断加以完善及改进,“用心”是比“认真”更高的境界。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候用心做事比做完一件事更有重要意义!
这个世界上,人和人的智商、情商差异并不大,决定一个人在职业或事业上成与败的因素只有一个——“用心”。
我是一名在职业教育岗位耕耘了三十四年的老教师,从一名普通的教师、班主任,到学校中层干部,近三年在民办学校担任教学副校长。
大概由于我是争强好胜、永不服输的白羊座,从小到大,我一直用心学习,用心做事。在小学,我是好学生,少先队大队长;中学在省重点的广东省实验学校读书,是班干;就是当年上山下乡在农场割橡胶,我也是割胶能手,到生产建设兵团各师作割胶技术表演,还担任了连队割胶辅导员。1978年开始,我一直在公办技校工作,该学校是广州市的六大高级技校、技师学院之一,人才济济,我既没有可乘凉的大树,也没有特殊的背景和可依靠的保护伞,全靠用心教书育人、用心做好班主任工作,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才能够得到学校领导的赏识与提拔,走上管理岗位。从我自己的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天道酬勤,这个世界是很公平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为才能够有位。
从我的个人经历,我想告诫全体年轻人:用心学习、用心工作,学校发展了,我们个人才可以得到提高。
我们学校对校级领导的形象要求是:全身心投入,1+1>2。只有全身心投入、用心工作,才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和完成学校的每项工作,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不断研究和发现新问题,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对教师的形象标准是: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用心工作的教师必然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和家长服务的理念,在每时每刻都热切地关注每个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的细微变化,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时时刻刻为学生分忧解难。用心工作的教师,必然会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每一堂课都是精彩的!
学校对管理人员的形象标准是:当好学校的主人,做好师生的仆人。用心工作的管理人员必然会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服务,自觉开源节流,用心做好每项工作。
“知足心常乐,无求品自高”。在学校工作的每一天,我要时刻提醒并鞭策自己:豁达做人,用心做事。享受工作的快乐,享受奉献的快乐、享受幸福的人生!
第五篇:做人要知足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老先生有这样一个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裘老这句话可谓朴实无华、却又发人深省。每每听到、想到,就都能从中悟出许多道理来。裘老曾经提过早年读《左传》时中的一句话:“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他认为:立德就是做人,立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学问。做医生的,是做学问的,但是做人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裘老常常思索如何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道理。而在我看来,不仅是做医生的,从事其他工作的人也应当从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三个角度来好好思度一下自己的作为。
正如裘老所言,做事、做学问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人之所以会有圣贤与庸碌之分,其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欲望的牵制。人的性格弱点按照人类学的角度来说都是进化的后遗症,只有正视这些性格弱点才能不被其所影响。这些性格弱点,例如贪吃、懒惰等就是欲望。完全没有欲望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如果真的能做到无欲,那也就必然成为我们所说的圣人了。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无法成为圣人,但最起码也要能够在为人做事上要干出点成绩来,这样也不枉费这弥足珍贵的生命之旅啊。这时不求完全清心寡欲,起码要适当的克制。尤其不能在不应该的时候做不应该的事情。例如,现在很多大学生吵嚷说找不到工作,抱怨社会对自己不公。那就不得不问问自己这大学五年是怎么度过的了。迷恋网游不能自拔、为爱所困以至轻生、逃课旷课荒度光阴,所有的这些难道不都是在为自己未来的不幸命运埋下伏笔吗?
“做人要知足”。知足一方面是要求人们在在物质条件、名利地位上,要知足。适可而止,过犹不及。俗话说:知足常乐。仍以裘法祖院士为例。裘法祖曾经是同济医科大学校长,又是科学院院士,却一直和德国妻子挤在50多平方米的房子,家里用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家具,过着很俭朴的生活。其实裘法祖不是没有过大房子,组织上曾经分配给他一套非常宽敞的大房子,但却被他主动退回。他觉得现在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何必在去贪图浮华呢。诸葛亮在他的名篇《诫子书》中也曾经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中不难发现,在物质追求上有所克制是保证自己不会丧失前进动力的重要保证。关于这个问题我再举一例,最近看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著名作家,明史学者“当年明月”。当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儿》号称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历史读物,到目前为止已狂销超过500万册。自改革开发30年以来,无人能望其项背。然而他依然每天笔耕不辍,过着与以往相同的生活。主持人问他既然已经功成名就,名利双收,为何还要坚持每天都写呢?当年明月只是淡淡的答道:这样,我才不至于忘记我是谁。
另一方面知足也是告诫那些还在奋斗的路上奔跑的人,不要懈怠,不要为各种欲望所牵制。因为你对网游过分迷恋,不知满足,所以就会迷足深陷;因为你对不属于你的感情恋恋不舍,无以自拔,所以才会误入歧途;因为你对于舒适安逸没有节制,贪图享乐,不知满足,所以才会任光阴虚度。对于自己的欲望不加克制,不知满足,轻则一败涂地,一事无成,重则亡身灭己,身败名裂。这种例子实在太多了,历朝历代被法办的贪官无不如此。
只有做人知足,做事才能有动力。这样生活的安逸才不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试问你每天都想着如何穿锦衣、吃玉食,又有多少心思能花在做事上呢。“做事要知不足”。古语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时刻发现做事中的不足是多么的重要。现在社会
流行浮夸的风气,有些人非但不知道找不足,甚至挖空心思造假来掩盖不足。真可谓是花样翻新,心思挖空。这样的后果不仅自己的前途禁毁,而且还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称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李连生涉嫌学术造假。而举报他的六名教授中有五人曾担任李连生所在本科班教学或毕业设计指导的经历,另外一名则是李连生博士生导师的老师。更为例外的其中一名教授还是李连生硕士、博士期间的指导老师。真是有点大义灭亲、清理门户的意思啊!可见李连生学术造假一事有点做得太过分了。堂堂一个长江学者不思怎么改进技术,研发创新,竟琢磨着如何造假,谎报成绩。据报道称在一份提供给教育部报奖的申报推荐书中,李竟然把上海压缩机厂1965年的大型机身整体铸造技术,说成是他开发的;还厚颜无耻的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网页上摘录了一幅LHC螺杆活塞串联压缩机的图片,贴在推荐书上,并称之是他们研究团队为我国海军舰船开发的高性能空气压缩机,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军事封锁。但实际上,这个机器并非由他们开发,且根本不能用于海军舰船。面对国家的巨额投资几乎损失殆尽的事实,他竟然谎称自己的技术已经帮助企业盈利超过千万。真是倒行逆施、可笑之极!做事要知不足,唯有知不足,才能明确下一步的前进方向。才能有继续进步的动力。你可能在某一时刻骗过某一些人,但你绝对无法在所有时刻骗过所有的人,一旦你为了掩盖一个事实而放出一个谎言,你就不得不用无数个谎言来填充自己凿开的无底洞。知不足而后进,千万不可再重蹈讳疾忌医的覆辙啊。
最后一点,“做学问要不知足”。青年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是在做学问,医生探求新的治病救人的方法是在做学问,工程师研究解决新的生产问题也是在做学问。但凡有一定成就的大家、学者对于学问都是永不知足的。大科学家笛卡尔就曾经说过:我努力的探索和学习,却只是越发地发现自己的无知。这一点上,国际数学大师,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给我们做出了表率。陈老九十多岁高龄,著作等身、成绩斐然,却依然能够不断求索,一边坐着轮椅给本科生上课,一边从事科学研究,在93高龄之际还解决了一个世界数学难题。想想身边的那些所谓教授、博导,有几人能够有陈老这番境界。一旦获得教授职称,就满以为事业到达了顶峰,连实验室都少进了,整天不过是调动管理自己的学生去做事。自己却满心得意,以为功德圆满了。殊不知,在做学问的路上是永远没有终点的。要知道,做学问最忌自满自足,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且也无捷径可走。浮躁浅薄,不学无术;好逸恶劳,浅尝辄止。东拼西凑弄几篇文章,便俨然以权威自居,到处招摇撞骗,试问其是否还知世间尚有羞耻在。
裘法祖老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言论是其一生为人行事的真实写照,更是我们这些后生晚辈学习参考的光辉典范。人生纷乱,万绪千头,尽管你所遇到人林林总总,你做面对的事形形色色,但都跳不出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三种情况。无论你是学生、医生、学者或者工人、农民、企业家,我想立德、立功、立言这三重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仔细思考的。唯有想明白这三重问题,并切实的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做到知足、知不足和不知足,方能奏出无愧于我心的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