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鹬蚌相争》最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是讲鹬要啄河蚌的肉,被河蚌夹住了嘴,双方互不相让,结果被打鱼的人一起捉走。这则寓言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第三方得利。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需在多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在理解寓意上下功夫。边读边问几个为什么,如鹬和蚌怎样做才不会被打鱼的人捉走?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维目标】:
1.学会正确读出有关语言的语气。
2.理解课文,提高表达能力及理解寓意的能力。
3.体会《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所说明的道理。
【教具】:
录音机、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两则》的第一则故事《狐假虎威》,狡猾的狐狸借愚笨的老虎的威风吓唬百兽,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其实自己并没有什么本事。
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二.授新
1.初步理解。
师:通过课前预习,同学们应该明白了《鹬蚌相争》这个故事。鹬是一种水鸟。蚌是指河蚌,肉质很鲜美。争是指争持,对抗。这个故事讲的是鹬要啄河蚌的肉,被河蚌夹住了嘴,双方互不相让,结果被打鱼的人一起捉走。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第三方得利。
2.读文,深入理解
(1)师:请同学们齐读第1、2自然段,看鹬和蚌分别想怎么样?(学生读文,师讲解。)
师:从“不住地朝下看”,可以看出鹬很饿。“多好的一顿美餐呐!”从鹬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它非常想吃河蚌的肉。从“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可以看出它馋得受不了了。“立刻”,说明鹬飞下来的动作速度,表现了它想吃河蚌已无法控制。
师:这两段是故事的起因部分(第一部分):写“鹬啄蚌肉,蚌夹鹬嘴。”(板书:(起因)“鹬啄蚌肉,蚌夹鹬嘴”)
(2)师:请同学们自由读3、4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学生读文,师讲解。指导读)
师:“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渴死你,看你松开不松开!”说明鹬知道河蚌离不开水,用“渴死”来威胁河蚌,想使它松开。“今天”“明天”“渴死”等词要重读,“看你”要拉长声音,突出鹬的傲慢心理。我们来听一下录音(播放录音)。
师:“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就会饿死你,看你还啄不啄我!”说明河蚌在以牙还牙,夹住鹬的嘴巴不松开,用“饿死”来反击。“今天”“明天”“饿死”“看你”等词要重读,表现出河蚌不肯让步的坚定态度。“看你还啄不啄我”表现了河蚌的报复心理。我们来听一下录音(播放录音)。
师:这两段是故事的经过部分(第二部分):写“鹬蚌吵个不停,互不相让。”(板书:(经过)“吵个不停,互不相让”)
(3)师: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同学们读读第5自然段。(学生读文,师讲解。)
师:“鹬和蚌吵个不停,谁也不肯让步。”这是过渡句,前半句承接上文,后半句是它们被一起捉走的原因:它们只顾争吵,没有发现打鱼的人。“这时候”是指鹬蚌争吵时候。“毫不费力”形容一点儿力气也没费,很容易。
师:这两段是故事的结果部分(第三部分):写“鹬和蚌被打鱼的人一起捉走。”(板书:(结果)“被打的鱼人一起捉走”)
3.拓展,升华。
(1)出示插图。师:课文那一段写了图中的情景呢?怎样来概括图意呢?(指明作答,板书“渔人得利”)
(2)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学生讨论,师总结:生活中要学会与人谦让,如果互不相让,只会落得两败俱伤,第三方得利。)
(3)如果你是鹬或蚌,应该这样做才不会被捉走呢?(学生讨论,指明作答,师总结:互相谦让。)
三.作业
搜集一些别的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附:板书设计
(起因)鹬啄蚌肉,蚌夹鹬嘴
鹬蚌相争(经过)吵个不停,互不相让渔人得利
(结果)被打鱼的人一起捉走
第二篇: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
一、导入
1、孩子们,你们以前都听过寓言故事吗?你从故事里面都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什么是寓言?(“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指名说或齐答。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先学故事,再学道理。)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相争”写在下面。)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出示“鹬”图片)认识鹬。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从课题中你有什么疑问?
3、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回答刚才的问题。
4、整理语言,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认读词语,看看词语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这是一只河蚌)
伸出手,做出蚌的动作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也许它会说什么?
2、(可这时,来了只鹬)
(它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伸出手,做出鹬的动作
问:鹬是怎么做的?从哪看出鹬的速度?
那河蚌呢?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里如何)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蚌的速度和力度?
(二)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
请看二、三两小节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出示对话: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
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
3、课文中是如何写的?
你最喜欢哪个词语?为什么?
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理解“威胁”的意思,你收到过威胁吗?用威胁的语气来读一读。
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配合分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5、“两者不肯相舍。”是文中的哪句?
完成对话:
就这样,鹬和蚌这样相持着,谁也不相让。早上,暖暖的太阳照着河面,河水泛着银光,他们 午后,骄阳似火,大地像火炉一样,他们 晚上,月亮出来了,星星眨着眼睛,他们
6、此时的它们已经累得……
7、渔夫提走了鹬和蚌,此时他们 渔夫心里想: 鹬鸟心里想: 河蚌心里想:
8、渔翁捉住了他们,兴冲冲地回家了,他得意的对老伴说:,听了渔翁的话,鹬垂头丧气地说:。蚌呢,瞟了鹬一样,自言自语地说:。
9、你明白了什么?
总结道理: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0、了解战国故事
四、课后作业:
1、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2、创编故事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第三篇: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书读好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怎样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小故事蕴含的大道理”呢?教师要让语文课程富有创新活力,通过不同方法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2.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前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并学习正确的运用语言。并注重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二﹑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鹬蚌相争》讲的是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看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 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它们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2.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读懂故事内容,而且对寓言有很大的兴趣,如此浅显易懂的故事从语言和情节的理解上来说,对他们都不是难事。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与领悟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如果想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真正理解简单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易事。3.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学生事先查找鹬和蚌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并能用“毫不示弱”造句。2.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3.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展开想象表演故事。教学重点: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鹬和蚌的图片)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了解鹬和蚌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就鹬和蚌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鹬和蚌的图片,了解两种动物的外形特点,交流课外资料,了解鹬和蚌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给了他们直观感性的体验,读书时就能带着这样的形象走进故事中去,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3.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鹬蚌相争》的故事。
(二)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读一读: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啄 夹 啄、夹各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请学生按提示说一说:
河蚌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课件逐步呈现每一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感知。接着请学生说一说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提高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二)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1)鹬和蚌为什么会争斗起来呢?(2)它们是怎么争斗的呢?(指答读文)
2.展示课件:鹬蚌相争时的对话内容的文字片 3.指导学生朗读
(1)问:鹬被蚌紧紧夹住了,如果你就是这只鹬,你会怎么想? 追问:你要是这只鹬,你会怎么生气地说? 感悟,有语气朗读(2)问:鹬这样生气,蚌害怕吗?它表现得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毫不示弱)
(3)帮助学生理解“毫不示弱” 提问:“毫不示弱”你怎么理解?
(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师小结:“毫不示弱”表示一点儿不比对方弱。)[设计意图:实现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的目标,为造句做准备。](4)指导造句
“毫不示弱”用到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
试着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5)指导:你要是这只蚌,你会怎么毫不示弱地说?(6)分角色朗读,同桌互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读出鹬“生气”和蚌“毫不示弱”的不同语气,使他们初步体会双方“互不相让”的态度。] 4.鹬和蚌谁也不肯放开谁,谁也不肯让着谁,双方互不相让,结果怎样呢?(被渔夫捉去了。)
5.请学生戴上鹬和蚌的头饰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再现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本剧表演,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鹬和蚌此时的心情,为揭示寓意做铺垫。] 三)回归整体,揭示寓意。
1..展示课件:鹬蚌相争的完整动画片。
[设计意图: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对故事有个完整的了解。] 2.指名分角色朗读全文,请学生思考:鹬和蚌为什么会一起被渔夫捉去了?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
3.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利用动画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朗读全文,使学生的认识与课堂教学具有完整性。最后揭示出寓意,懂得互相谦让的重要性。]
(三)练习
同桌互相演一演“鹬蚌相争”的故事。
(四)小结:学完课文,谈谈体会。
(五)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鹬——啄(生气)
互不相让——>被捉
蚌——夹(毫不示弱)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我理解了()等词语的意思。[评价要点:啄 夹 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等词意的理解] 2.我会用“毫不示弱”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3.我能讲述故事的内容,知道了鹬和蚌一起被渔夫捉去是因为()。4.通过学习我知道“鹬蚌相争”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注:每项评价内容都分为“优秀﹑良好﹑达标”三个等级。]
(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表演课本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指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逐步理解寓意,懂得道理;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境界。六﹑本节课设计亮点: 《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它用一个小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的道理。故事虽小,道理深刻。我认为自己在此次教学设计中以下两方面做得不错:
1.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教学内容声情并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情,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他们乐在其中,学得自主、有效。2.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研读,调动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情感,细细揣摩、体味,不断深化对文本主题的认识,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四篇: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表演、以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重要语句。
2.通过体会动作、心理、语言的重点词句感受鹬蚌相争所带来的后果,从而,受到谦让、宽容、和睦相处的启发。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受到启发。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导入:在中国的汉语大家庭中,有很多故事成语。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成语猜猜猜的游戏,敢挑战的同学请举手。(看图片说成语)
2.你们真是见多识广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用课后的四字词语根据大屏上的提示把鹬蚌相争的故事简略的串连起来。试着将其朗读出来。
出示:春风拂面,(阳光明媚),河蚌正在(心旷神怡)地晒着太阳。这时,鹬鸟正在河边兴致勃勃地觅食,突然,它看到了河蚌鲜嫩美味的蚌肉,禁不住(口水直流)。鹬鸟伸出又长又尖的嘴向河蚌的肉啄去,然而,河蚌却用自己的壳将鹬鸟死死地钳住了。鹬鸟想摆脱河蚌的束缚,但它却(无计可施),这时的鹬鸟已经(饥肠辘辘)了。终于,鹬鸟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激将法,它(暗自得意)地认为,这个方法是对河蚌最大的打击。然而,河蚌却(反唇相讥),反驳了鹬鸟的说法。于是,两者互不相让,(怒目相视)。最终,渔夫将两者(轻而易举)地捉住了。
二、研读课文,感悟文本内涵
过渡:孩子,你真能干,能准确的把握故事的内容。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碧水蓝天的地方畅游,(出示图片)试着把眼睛闭上,插上想象的羽翼,放飞你们的思绪。尽情去享受阳光与微风的沐浴。
1.师朗读:(出示:一条大河蜿蜒向东流去,清澈的河面像长长的镜子,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微风轻轻吹来,河面泛起了阵阵涟漪。阳光明媚,水鸟飞来飞去,河蚌们争先露出水面,爬到沙滩来享受阳光。)
(1)通过老师刚刚的朗读,你是否也跃跃欲试呢?(2)自由读(读书,读美妙的文字就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带着想象进行朗读。)
过渡:刚才从有些同学身边经过,老师能从你们的读中感受到“舒适而惬意,和谐而优美” 的画面。这么美的环境,老师真想带着心爱的家人去好好的游玩,你们呢?但是,让我们遗憾的是,在这么美丽的环境之中却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美好,而是上演了一场激烈的争斗,什么争斗?(鹬蚌相争)从课题我们知道了文中的主角是“鹬 蚌”(板书:出示“鹬 蚌”的图片)。那他们到底是如何相争的呢?请看合作学习。
2.出示合作学习:默读5—12自然段,用“△”标出鹬蚌相争的动作描写的字词,用“-----”勾画出鹬蚌相争心理描写的字词
句,用“﹋﹋”勾画出鹬蚌相争语言描写的句子,再将体会旁批下来。(备注:老师读出提示,并指明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哪几个人找动词,哪几个人找心理描写,哪几个人找语言描写,然后再说开始。)
3.生生交流。(教师巡视辅导)
三、互动交流,朗读品味
(一).动作描写
1、师:刚才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了合作学习,交流了各自的见解。那么哪些同学愿意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师: 动作描写有哪些呢? 生:啄 看 走(出示相关语句)
师:那么哪一个动词最能体现鹬鸟与蚌的争斗开始了? 生:啄(板书:啄)
师: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假如你是这只鹬鸟,看见眼前的美食,你会怎样地啄? 预设1:这是用力地一啄(1)为什么是用力地一啄?
(2)是呀,那么鲜嫩的蚌肉,谁不想去啄一啄呢?带着体会,用力一啄吧。(朗读)预设2:这是快速地一啄(1)为什么是快速地一啄?
(2)是呀,它啄完之后想快速的离开。带着体会,快速一啄吧。
(朗读)
(视时间而定,如有时间就讲预设3,没时间就省略 预设3:这是悄悄地一啄(1)为什么是悄悄地一啄?
(2)带着体会悄悄地一啄吧。(朗读)
(3)带着自己的体会,你们来扮演鹬鸟,一起来啄啄吧。全班齐读。
过渡:同学们,如果你是河蚌,面对如此的挑战,你会怎样反击?
生:钳(出示相应段落并板书)师:这是怎样地一钳? 预设4:紧紧地一钳
(1)为什么是紧紧地一钳呢?
(2)美梦打断了,很生气(真会读书,真会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3)带着你的情感进行朗读吧。预设5:用力地一钳
(1)为什么是用力地一钳呢?(2)带着你的情感进行朗读吧。
(3)带着自己的情感,扮演河蚌,一起钳钳吧!(全班齐读)总结:我们刚刚抓住了动作描写的词语,通过你们的朗读表演,让我能真实的感受到这真是激烈的一争呀。
二.心理描写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此刻,你们就是心理专家,请专家们告诉我河蚌想了些什么?心情又怎么样? 生:„„生气,愤怒(出示相关语句)
师:现在你就是那只生气的河蚌,请把你的愤怒读出来。生:感情朗读句子。
师:我们知道了美梦被打断的河蚌此时非常恼怒,那么打断别人美梦的鹬鸟是否志得意满(心满意足)呢? 生:没有
师:那是怎样的?
生:十分懊悔,后悔不该啄河蚌(出示相关语句)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鹬鸟用尽全力也摆脱不了„„ 师:齐读(读出鹬鸟后悔的心情)三.语言描写
过渡:同学们,如果你是这只十分懊悔的鹬鸟,你会怎么做?你会对河蚌怎么说? 生1:我会知错就改 生2:咱们和解吧!
师:你们真是知错就改的好孩子,那文中的鹬鸟是否也像你们一样? 生:不一样
师:那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它们还在继续争吵。语言描写(出示语言描写的句子)师:请你将它们的对话读出来。
1.鹬鸟暗自得意地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 雨,就会有死蚌肉吃。”
2.河蚌反唇相讥道:“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
师:暗自得意,说明了谁不知悔改,而是一错再错,变本加厉了呢? 生:鹬鸟。
师:暗自得意还可以换成哪一个词? 生:暗自高兴
师:在这次争斗中,谁是受害者,它是委屈还是高兴呢? 生:河蚌,它非常委屈。
师:河蚌听了鹬鸟的嘲讽,心里更委屈了,于是它会反过来怎么样呢?(它会讥讽鹬鸟)是呀,当河蚌听了鹬鸟的嘲讽心里更是恼怒难当,有说不尽地委屈,于是就反过来讥讽鹬鸟,这是文中哪一个词语的意思呢? 生:(反唇相讥)
师:对,我们可以运用刚才的换词法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运用换词法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带着它们各自的心情朗读一遍。(齐读)师:刚刚同学们已经将情感朗读出来了,接下来请放下书本,让我们来表演读这几个段落。出示课件,师范读(表演)
讲要求:(1、3、5纵队坐着扮演河蚌,2、4、6纵队站着扮演鹬鸟)生:朗读
交换角色扮演读。
师:这一啄一钳,这一暗自得意,这一反唇相讥,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场争斗的激烈,它们之间互不相让,怒目相视,就像要把对方吃掉一般,然而,这场争斗还在继续着。它们从太阳明媚的早上争吵到了太阳渐渐投入了大山怀抱的傍晚,别的河蚌纷纷钻进河里去了,其他鸟儿也忙着归巢了。可是,清澈的河面上还有他们生死相争的倒影。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过渡:鹬鸟和河蚌谁也不肯相让,只想打败对方,尽情地伤害对方,它们最后的结局如何呢?(师生互动配合)老师扮演渔夫说:“今天,我的运气可真好呀,一天都没有打到鱼,然而,今儿可算捡了个大便宜,一口气捉住了两个宝贝。”这真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板书:出示渔翁的图片)。见此情景,我们不得不为鹬鸟和河蚌的命运悲叹,鹬鸟你想要这样的结果吗?河蚌呢?(不)
过渡:鹬和蚌一心只想打败对方而不肯退让,它们可曾想到会两败俱伤,最终让第三者得利。如果它们知错能改,这个结局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同学们,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生: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生:知错(能改),学会(放弃)。
是呀!争与不争就在一念之间,学会忍让,学会宽容,更要学会放弃。生活中,不同的境遇,需要不同的选择,有些事需要执着,有些事更需要放弃,在面对鹬蚌相争的情形时,我们更要懂得放弃,这时的放弃不等于失败,相反,却成了下一个成功的起点。
同学们,如果当天是你们这些知错能改,懂得放弃的鹬和蚌,我想,就不会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惨局了。老师期待你们创作出不同凡响的佳作,请同学们从鹬鸟十分后悔开始,发挥你们的想象,续写一篇《鹬蚌相争新传》。
第五篇: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经过并从中领悟道理
(一)复习,导入新授
1、我们上节课初读这篇课文,课文讲了有个很有趣的故事。现在谁能讲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找学生叙述)
2、教师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故事的梗概。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经过从中领悟道理。
(三)出示自学提示:
(1)河蚌和鹬鸟为什么谁也不肯相让?他们各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
(2)鹬和蚌相争的结果怎样?
(3)这个寓言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四)小组自学: 河蚌和鹬鸟为什么谁也不肯相让?他们各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在讨论时要积极发言,并且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2引导学生讨论:透过鹬和蚌的对话,你们知道他们一直相持不让的原因了吗?(板书:威胁
豪不示弱)鹬和蚌相争的结果怎样?(渔翁得利)
4、指名反馈。这个寓言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言)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6、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读一读。
(四)拓展运用:
1、引导学生想象:被渔夫捉走的鹬和蚌,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呢?
2、学了本文,你想告诉大家点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3、拓展:“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你能列出几个像这样的成语吗?(学生自语说)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本文告诉我们一个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你回家可以讲给家人听听。
板书设计
25.鹬蚌相争
鹬
蚌
威胁
毫不示弱
渔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