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备忘录》第四集:苍茫大地(解说词)

时间:2019-05-15 10:1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情备忘录》第四集:苍茫大地(解说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情备忘录》第四集:苍茫大地(解说词)》。

第一篇:《国情备忘录》第四集:苍茫大地(解说词)

国情备忘录 第四集《苍茫大地》

这里是北京的地坛,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此后381年间 每逢夏至,明清两代15位皇帝,都要亲临此地,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尽管贵为天子,也必须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历时两个小时之久。他们祭拜的——就是地神。

现在的地坛 已经成为旅游观光的景点,隆重的仪式 也遗洒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但中国人对土地的感情,一刻也不曾中断过。

在这片土地上有中国人的汗水和热血,有期盼和未来。瞭望这片土地 常让人想起这样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960万平方公里,是我们13亿中国人的疆土。俯瞰这960万平方公里,会发现一副美丽的画卷,这里有 高山、平原、沙漠、沼泽。无论富饶 还是贫瘠,枝繁叶茂 抑或寸草不生,都是我们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土地。

苍茫大地

老齐从事土地测绘工作已有20年,为了核实土地使用的变化情况,每隔几天,他和同事们都要进行一次实地勘察。而在8年前,他外出勘察的周期 只需要一个季度一次,更早的时候,只需要一年一次。

齐文章:土地利用的变化 每月每天 甚至时时刻刻 都在发生变化,监测工作的测量越来越频繁

这种越来越频繁的监测工作,是我国采取“天上查,地下管” 等监管举措的一个部分。对耕地进行严格的保护,直接与我国目前的国情相关。

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这些卫星遥感图,时刻记录着中国每一块土地的变化。

2009年11月5日,代表建设用地的红色在增加,就在这一天,苏南、京津塘、珠三角等地大大小小的建设项目在破土动工,中国又有8200多亩农用地转为了建设用地。

代表耕地的绿色在减少。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在跨入2009年的那一刻,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亿亩。绿色的可耕地面积 和10年前相比,减少了1亿亩。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这片承载着华夏5000年农耕文明的土地,正在发生着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 千年未有的急速变革。

“26.12亿”

这里是北京市国土局的拍卖大厅,现在正在举行的是广渠路15号地的竞拍。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里,广渠路15号地从最初的 26亿1千2百万的起拍价,被参加竞拍的地产大亨们叫到了30个亿,拍卖师不得不把竞价阶梯 由2千万元降到了1千万元。

“40亿6千万,3号 第3次!”

1个小时,28万平方米,40亿6千万人民币,就这样,一块土地的身份从此改变。在中国,仅今年一到九月,60个城市成交土地就有4800多宗,成交面积达到23083万平方米。

从1987年12月1日,一位叫做刘佳胜的拍卖师,在深圳敲下了中国土地拍卖的第一锤,迈出了土地走上市场化的历史性一步,20多年过去了,在举槌落槌之间,土地身上的价签在以百倍千倍的速度飙升,刷新。土地,超过石油、钢铁、煤炭,成为了建国以来升值最快的一种资源。

攀升的地价背后,是强劲的需求。研究显示,在经历一段城市快速扩容期之后,cye.com.cn中国将迎来三大高峰,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工业化高峰。未来的2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将会净增约3亿人,平均每年有1000万到1300万人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人口、城镇化 和工业化高峰的同时到来,必然会带来土地的非农化高峰。这直接对有限的耕地形成了强大的压力。

曾经的地大 是真实的,如今的地不再大 也是真实的。当人们迈步走出千年的农耕时代,这种土地紧缺感的出现,正是源自于生活方式和需求的改变。姚景源:

过去我们长时间都认为中国的土地似乎是无限供给这样一个状态,我们土地的供给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回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看,我们30年 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地推进,我们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资源的问题。现在我们走到中国的每一个城市,甚至你到一个县里,你都会听到他们在讲,我们这里需要是土地的指标,我们这里用地不足。

要是把我们现在各个地方各个行业,我们的用地需求加在一起的话,甚至可能要超过我们整个的国土面积。

当人们清点家底,把目光投向那些耕地,就会发现中国虽然拥有辽阔的版图,但其实是一个不具有耕地优势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多山之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国土之上,山地和丘陵占土地的 2 2/3,只有1/8可以用作耕地。

我们的国土面积 比印度多600多万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 却比印度少7亿多亩;我们的国土比美国大,但耕地比美国少10亿多亩。

就在中国的城市 不断上演着抢地大战的时候,农村也在上演着一场争夺战。农民,为了拓宽那一亩三分地,为了那土地上的产出,在和自然争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就出自黄河的这个流域,每年春季是黄河的汛期,老张家的土地有三分之一都要浸泡在水里,他说 自己是一个在水里找地种的庄稼人。

北赵村里人均两亩耕地,能填饱肚子,却难以增加收入,这些年,为了能多种多收,老张经常这样撑着小船,在黄河边的滩涂上、在被河水漫过来形成的孤岛上,一亩一分地整理荒地、筑上河堤;为了能深入淤泥里去种粮,他把积蓄和贷款 全部用来买农业机械。10多年来,他开发荒地1000多亩。然而,最让他揪心的 是黄河发大水,这些土地常常又被河水索要了回去。

山西临猗县北赵村村民 张天才:

这些原来都是苞米地 全都冲到河里了 起码100多亩冲到河里去了,原来滩那边大弯子。(50亩玉米地全淹了,水上漂的全是庄稼)

黄河水在山西临猗和陕西合阳县交界处流淌,漫到哪边,哪边的农民就失去了田地。于是黄河东岸是丰收,西岸 就是耕地被淹没。老张们就在这样的希望和失望中,种了又淹、淹了又种。

就当黄河滩边的种粮人 在与河水争取土地的时候,贵州、湘西的农民们则是在石头缝中索要土地。

在重庆、湖南交界的地带,武陵山脉横贯其中,这里村民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亩。沿途我们不时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个村民把平地上的泥土 背上陡峭的石头山,把石头窝窝填上土,再种上果树和庄稼。

全部是石窝窝 这边一个山,都是挑土,填起来的 地上填草 全部是石窝窝

就是这样 肩挑背扛,喊着号子,里耶镇的村民们 一代又一代 不断地改造满山的石头,在20多座石头山上种起了果树、庄稼。

如果不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又有谁能感受到这种生命的分量?然而,即便是奋力与天抗争,cye.com.cn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少,并集中分布在西北区和青藏区的干旱、半干旱和高原地带。回首四顾,我们几乎难以找到后备的存量。

当把目光投向它身上承载的人口时,土地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其中有9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1亩,3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5亩。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 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在全世界26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仅比弹丸之地的孟加拉国,日本国略胜一点,排在倒数第三位。

常言道,土地为万物之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 都依赖于大地的丰收,然而直面脚下这片如此稀少的土地,人们不能不忧虑 这片土地 究竟能承载多少炎黄子孙。

有科学家计算出我国的土地承载力的极限,认为理论的最高承载能力 是15亿到16亿人口,若按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年需粮食500公斤计算,并参照我国单产现状 和历史增长趋势预测,如果土壤、种子、水利 等农艺水平没有重大突破,届时我国耕地将出现2亿亩赤字。这一历史时刻 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幻想,而是近在15年后的2025年。

一方面是耕地的承载力已接近极限,另一方面是耕地还在急速减少。从这张近30年来 人口和耕地的变化图上,不难发现我们的耕地面临的形势。

年份 全国人口 人均耕地

年份 年末总人口(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亩)1996 122389.0 1.60 1997 123626.0 1.59 1998 124761.0 1.57 1999 125786.0 1.56 2000 126743.0 1.54 2001 127627.0 1.53 2002 128453.0 1.52 2003 129227.0 1.51 2004 129988.0 1.50 2005 130756.0 1.50 2006 131448.0 1.49 2007 132129.0 1.39 2008 132802.0 1.38 在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项目负责人郧文聚展示了历时10年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 一张中国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中国最强劲的工业化发展区域 与最需要保护的优质耕地分布区 是重合的,形成面对面的冲突。在这52个优质耕地连片区,分布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90%的可 4 灌溉地;同时全国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80%座落在上面。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则全部座落其中。

采访郧文聚:城市发展、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它要用地,它用地,直接面对的就是优质集中连片的耕地。这样的形势确实是很严峻的。一定要管好,又要慎用。

从吹响工业化号角的那一声起,也许就注定了我国耕地的减少 是不可逆转的,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必然要一定的土地做保障,我们既不能不顾经济建设的合理要求,也不能只考虑城市化的发展,而忽视保护耕地。“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们正在把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放在重要日程。

为了确保我国在发展中的土地安全,早在1986年,我国就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并在修订版中,把十分珍惜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同样在1986年,耕地锐减的惊人数字,促使政府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即刻设立了一个与土地使用部门 没有利益关系的机构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8年,这个部门合并升级为能够行使更大职能的部级单位。而后,中国的这个部门就一直在保障发展 和保护耕地之间,不断的平衡着。

周玉川,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20年来 研究土地发展变化,曾亲历了18亿亩耕地红线的出台。

1996年我们给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汇报的时候 用了17个城市的卫星照片 分3个时段 看这17个城市占地的情况 中央领导同志一看 都认为我们国家耕地保护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这样发展下去那是不得了的 这样呢 提出保护18亿亩耕地的红线 这是根据我们国家的人口 和将来粮食生产的情况 确定的一个目标。

粮食与土地有着直接的关联,研究表明,人均粮食370公斤 是一个生命得保障线,cye.com.cn达到这个水平,就能基本满足食品消费的需要。中国目前粮食平均亩产 320公斤左右,按此推算,人均所需耕地至少为1.15亩;由此 要确保目前 及人口高峰期的粮食安全,18亿亩耕地 是底线。

饥饿 至今还成为很多中国人的共同记忆。这些上个世纪的粮票,曾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今它们已经走入历史博物馆。中国人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令世界瞩目。

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粮食自足,这给世界粮食市场的安全 增加了最大的砝码。然而,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粮食危机 席卷全球众多国家。菲律宾的平民抢购平价大米,苏丹的孩子 吃水煮过的树叶充饥;法国、乌克兰、俄罗斯等粮食大国,粮仓已经空置。欧洲的粮仓库存 一度只有50万吨。

粮荒在一些国家演变成**和骚乱。2008年2月,喀麦隆有24名民众 在粮食暴动中死亡;5月,在索马里有2人死亡。因为粮食危机,海地的政局陷入困境,总理黯然下台。

中国有句老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荒发生之后,越南、印度、埃及等粮食出口大国 相继宣布限制出口。一时间,让那些发出中国粮食可以依赖进口、不必坚守耕地红线 等等论断的人们 沉默了。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韦洪兴 1985拍摄的深圳田面村,这是2000年 他在同一地方拍摄的画面,这一张是2008年拍摄的田面村。

整个深圳建设速度太快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一下子高楼大厦哗哗地起来了,现在我每年都要去拍一次。

中国土地的变化 已经成为许多摄影师镜头中 最不可思议的画面。当外国摄影师用几十年的时间 来记录一个地貌变化时,中国的摄影师只需要通过20年、10年,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就可以记录一片土地的变化。

我国正在发生的城乡人口转移和社会变迁的规模在世界上是空前的。在这个进程中,城市 在迅速的长高 长胖。建国以来,成都中心城区 向外扩展了22倍,咸阳市的城区拓宽了整整48倍,贵阳的城市面积 则扩大了74.5倍。城市的扩展带来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田野乡村的消失。

“苏湖熟,天下足”,这句从北宋流传至今的谚语 渐渐成为了一个传说。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曾经的鱼米之乡,昔日粮船穿梭、向全国输送粮食的胜景,早已被运输工业品的船只 所替代。位列全国“四大米市”之首的无锡市,在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时,粮食自给率已经不足31%。

无锡粮食协会副会长:

过去是产粮的地区 现在是个消费的城市 人口大量增加从向外卖出粮食,变为买入粮食 靠自己不行

广东省是全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方,也是目前全国耕地减少最多的地方。他们在仅占全国1.8%的土地上,为国家贡献了11%的GDP和12%的财政收入;来自全国的打工者涌入广东,大量的厂房拔地而起。

这里曾是珠三角一带肥沃的冲击平原,昔日稻香鱼肥的美景,如今只能在一些公路旁看到些零星的影子,大部分地方 经过持续多年的工业开发,早已变成钢筋水泥。

在这张图上,佛山市经济发展最快的几个区域,11年来,几乎被代表建设用地的红色 完全吞噬。

采访:李溟 佛山市国土资源局土地规划与耕地保护科科长

一方面要保障发展,一方面要保护耕地,18亿亩耕地红线,现在各方用地需求依然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国土部门也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守住耕地红线,从2000年到2008年,广东省把几乎所有能开发的山地和滩涂 都拿了出来,并把能搬迁的旧企业、旧厂房全部重新恢复成耕地。八年里广东总共开辟了100万亩耕地。

而广东现象只是目前中国土地现状的一个缩影,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和资源研究所在145个城市所做的调查,中国大中型城市中70%的新建筑 是在原可耕地上建成的,在西部一些地区,这一比例则高达80.9%。在最近的11年间,中国由于城市化 共丧失了6.4%的可耕地。

世界各国城市建设中 侵占耕地的现象十分普遍。据2008年在维也纳出席“欧洲土地会议”的专家介绍,目前在奥地利,平均每天至少会有12公顷耕地 因为道路、住宅或其他设施建设被占用;在德国,每天被占用的耕地 有时甚至达到110公顷。cye.com.cn发展侵占耕地,这是一个世界各国都无法回避的难题,但是这一现象 在中国却似乎显得更加严峻。

就在我国建设用地的需求仍然旺盛,耕地每天都在减少的时候,在一些地方我们还能看到土地利用的奢华场面。

1984年,我国大陆第一座高尔夫球场 在广东省中山建成。此后兴建之风愈演愈烈。尽管,从2006年开始,国家就已经严令限制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但在过去的5年里,国内高尔夫球场仍由100多个增加到500多个。按照一座高尔夫球场平均占地1000亩左右计算,目前占用的土地 就已经达到5万多亩。

众多大型跑马场的出现似乎表明赛马已经成为中国人新的运动宠儿,然而,跑马场真的成了中国人 新的娱乐休闲场所吗?在一些诺大的跑马场上 看不到策马扬鞭的场面,也听不到马的嘶鸣声。据土地监管部门介绍,它们真正的用意是 跑马圈地。

今年9月,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公开查处8宗涉案土地,面积达470多亩,其中一个跑马场非法占用农场面积就有70多亩。

土地的粗放利用还不止于此。2008年国土资源部仅在东部一个省份督察核实,就发现53宗5823亩土地存在闲置问题。已经开发的土地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目前,我国人均 7 城镇建设用地 已经达130多平方米,超过经济发达国家人均82.2平方米,和发展中国家人均83.3平方米的水平。

姚景源

我们不少地区都在盲目地搞开发区,甚至有的乡镇也搞开发区,但是当你到了开发区之后,它没有什么项目,那么它就是把土地圈下来。所以我们大量的良田我们的土地 就被以开发区的名义浪费掉了,还有一种状况,有一些企业他们搞所谓的花园式工厂,你到一些企业去看,它占了很大很大面积的土地,但是它真正的生产作业车间却在其中只是很少的地就可以建起来了 剩下的都是搞所谓的花园。你走遍全世界包括世界上知名的大企业,我没有看见一家企业是标榜它是花园式工厂,它有那么大的占地面积。为什么我们会出现那么多的花园式工厂呢,就是因为我们把土地资源以低价甚至无偿的方式,交给了这些企业。花园式工厂背后掩盖的就是对土地资源最大的浪费。经济发展是要占用土地,而另一方面我们13亿人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都源于这片土地,这显然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最重要就是我们要 第一实施要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第二我们还是要研究我们如何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当我国采取多种措施应对耕地数量减少的时候,耕地质量的下降也引起了重视。这被称为是一种“隐性的土地流失”。

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渣、废气都不可避免地产生,而最终承受这一切的,是负载万物的土地。

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受污染耕地约有1.5亿亩,造成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已经启动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计划投资10亿元、用3年时间 摸清全国土壤污染的现状。

在“苏南模式”的诞生地 无锡锡山一带,今天已经开始针对土壤污染、原生态消失等负面效应采取对策。通过深度翻耕、添加有机肥、以及关停污染工厂等办法,使100多亩土壤恢复了生机。

这是一场争夺战,就在这些化学品 侵蚀着土地的时候,大自然也在加紧它的掠夺。

沙漠化的黄龙 正以惊人的速度 掠食着大西北,历史上逐水草而居的匈奴人 建立的国都 统万城消失了,西汉中叶以后 穿越昆仑山和天山的交通要道 丝绸之路不见了。它们被迅速扩展的大沙漠所吞噬。这些,并不完全是历史。土地退化、沙化的面积,仍在以每年3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 继续扩展,相当于每年丧失一个中等县面积 土地的生产力。

哪里有沙漠,哪里就有治沙者的足迹。

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地处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风气沙扬,村里65%土地都变为了荒山沙地。2005年,原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张连印退休之后回到了这里,决心再不能让乡亲们吃着风沙过日子,他多方筹资180多万元,在山上义务栽树达3000多亩,如今这里已成为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一部分。在他过64岁生日的时候,还在鼓励亲人们 都加入到这个守住土地的行动中。

原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张连印:脱下军装、还要继续为家乡服务 当好农民、绿化家乡

治沙精英们在沙漠中 营造了一处处绿色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沙漠的扩展。然而,水土流失也在抢夺土地,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 达到356.9万平方公里,按现在的速度,50年后东北黑土区 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 将流失掉,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将有近1亿人 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往左点,过来点 再过来点 31米7

这是一场覆盖全国的大调研。这是从国土部门负责人、到最基层的农民,130多万人 历经10多年的时间实地勘测,形成的数据库。这是要守住耕地数量,更要保住质量的当今中国人 对子孙后代的庄严承诺。cye.com.cn这份《农用地等别调查与评定》 第一次摸清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为数量和质量并重管理提供科学根据。

调查显示,光、温、水、土匹配条件较好的高等别耕地 极为短缺,只占到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而中低产田占到90%以上,远远高于传统上认为中低产田 占三分之二的比例。这份长达40万字调查报告用48个字作为总结:

保护耕地,不仅要保住数量,更要保住质量;不仅要保住粮食产能,更要保住食物安全,不仅是要保住饭碗,更要保住生态。

温家宝总理 2007年两会

“节约 集约用地,不仅关系 而且关系当今社会生存发展 而且关系到 国家长远 生存根基 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

这里是四川成都西来镇,通过整理荒地、废弃地,新增耕地3800多亩,同时增设了水利灌溉等设施,土地质量得以提高。

在浙江省新昌县镜岭镇,经过一年多的机械化平整、铺设灌排渠道,整理土地400多亩,原来高低不平的废地 变成了路渠配套的标准农田,打造成为重要的芦笋产区。

本着能利用废弃地、旧场地、就不占用新地的原则,河北省永年县新建工厂,全部利用 9 的是废弃的砖瓦窑场、废弃的尾矿等占用的土地。已开工建设的16个项目中,没占用一分耕地。

60年来,我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整治,全国补充耕地4163万亩。

60年来,土地资源管理不仅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用地,还通过实行耕地保护制度,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60年来,我国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13部,土地资源管理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万物土中生”——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参透了土地、人、和发展的关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不仅生长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更扎根着中华民族不变的情感。尽管相当数量的中国人 已经在体验着城市化 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了,但从纪年 节日,到乡音 方言,土地的气息依然渗透着他们的生活。

在数不清的诗词歌赋中,土地 被中国人无数次地呼唤作母亲。无论行走在田野乡间,还是钢筋水泥的丛林,都请不要忘记,土地这位母亲,不仅养育了我们和祖辈,更照护着我们的子孙 和未来——

第二篇:《国情备忘录》第六集:山水之间(解说词)

《国情备忘录》第六集“山水之间”

悠然自得、环游潜底,这两枚小小的邮票,在方寸之间,再现了白暨豚的美丽姿态。这是1980年,我国邮政部门为了保护这种珍稀动物,专门发行的两枚特种邮票。

2006年,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25位专家,组成了一支科学考察队。他们沿着长江,用高倍望远镜、声纳等先进的科学仪器,行程长达3400多公里,希望搜寻到白暨豚的踪迹。

但是,经过38天的航程之后,他们不得不遗憾地宣布,这次科学考察活动,没有发现白暨豚的身影。

白暨豚被称为“长江女神”,已经在我国的长江中生活了2000多万年,现在正慢慢地从我们的视线中消逝。

这具白暨豚的标本,似乎在向我们提问:我们的“长江女神”哪里去了?

国情备忘录——山水之间

滚滚长江,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孕育着华夏文明,哺育着中华儿女。

长江两岸亿万中国人,正在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成果。然而,一个个意料之外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发生了。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多万元。

这一年12月,广东北江镉超标水污染,经济损失达到1亿多元。

随后相继爆发广西红水河天峨段水质污染事件、辽宁浑河抚顺段水质酚浓度超标事件。

2006年,甘肃徽县铅污染事件,300多人血铅超标。

湖南岳阳砷污染,8万多居民饮水遭到威胁。

贵州遵义磷污染,60万市民饮水告急。

2007年5月,太湖爆发蓝藻事件,威胁到近百万无锡市民的生活用水。随后巢湖和滇池相续爆发蓝藻。

一位叫马军的环保人士,花费了几年时间,编制了一份《中国水污染地图》。在这份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查看每一个城市、每一条河流流域的水污染情况。首都北京,除了远郊区有一些水库、支流为二类水质外,地表各河、湖几乎全部被劣质的超五类水所覆盖。

马军:民间环保人士

环境的问题已经恶化到这样一个程度,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它的话,可能我们的经济就没有办法再持续地那样发展下去,可能我们为将来埋下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

翁立达,是国内著名的水资源保护专家,长期从事长江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工作。他编写了一本厚达270多页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这份报告被人们称为“长江的体检报告”。

翁立达: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局长

每年在长江(沿岸)有将近300亿吨的污水,就通过这种方式排到长江里来,基本上一条黄河的水量,每年这么多的污水进入到我们长江。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的淮河流域流传着一首民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开闸泄洪,形成了长达70公里的酱黑色污染带。经专家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造成上亿元经济损失。这起淮河污染事故,第一次使水污染进入政府高层视野。

解振华时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

我宣布,淮河治污零点行动现在开始。

水污染已经影响了我国的居民生活、经济发展。

90%流经城市的河流受到了严重污染,70%的江河湖泊和50%的城市地下水已经遭受污染。

我国的环境问题,远不止水体污染,还面临着诸多困局。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3以上。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经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经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林都”伊春,林场可采成熟蓄积量下降了约98%。整个大小兴安岭可采成熟蓄积量也只剩下不足10%。

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来,我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湖泊面积的26.3%。

大气污染严重,酸雨覆盖面积已经占到了国土面积的30%以上。

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

姚景源: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在下面有些地区我确实看到,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这个江河,我们的河流,我们的水污染,我是在60年代后期,我下乡作为一个知识青年的时候,我印象非常清楚,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喝河里边的水,可以喝江里面的水,cye.com.cn但是,现在,我们谁还敢再直接地饮用江河和小溪的水呀。现在我们城里的人,我们几乎离不开桶装水,离不开瓶装水。瓶装水桶装水,现在这行业年产值已经过亿。

我们搞经济发展我们为了什么,我们经济发展,最终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么,显然幸福生活,不能建立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之下。

世界经济发展史已经表明,各国在工业化推动下的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今天,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中国,在产品行销世界的时候,同样不可避免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工业化带来的污染。

潘家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尽管我们现在的产品,在世界上是很有竞争优势,但是我们是把污染留在了国内,我们把资源消耗记在了我们中国人头上。

国家环境保护部WTO环境与贸易工作领导小组的专家曾经做出过测算:在“十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硫高、中污染行业产品的出口约占总出口额的40%,而化学需氧量高、中污染行业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额的4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中显示,这一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

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曾经说过,环境保护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环保工作正处于负重爬坡阶段。

现场同期:

现在就是每个项目给你们放进来走到环保那儿就不行喽

这个项目

不是不行

我们服务态度做好一点儿没问题,但是你要说把这个原则都不要,那我当这个局长干什么。我宁愿不当。

你什么时候跟人家说这个,人家来都不来

他们这个现在在书上的东西都说不过去你说他做还能做得到

你现在跟人家说这些,人家来都不来

如果他真的要是不按照我们的要求建,他不来也没有问题。

因为我们的资源是唯一的,青城山只有一个

那我们就退到以前这种鸡犬相闻的这种状态,这种世外桃源的状态,那就环保了,那就所有的问题都没有了。

这是发生在四川省成都都江堰市一次招商会之后的争执,起因是一个投资达3亿元、税收几千万元的秸杆处理项目想在都江堰市投资,但是在环境评价方案上不符合要求。

同期:

把这个项目放走了,很可惜,很可惜

我并不是不支持他,肯定要支持他。但是如果他不能够达到环保要求,我就不敢支持了。不支持那种不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环评法是国家的法,不是我个人的法律。我们坚持这个要求是国家的要求,不是我个人的要求。

这个项目最后肯定还是要落户,你不落户,我们最后这个经济咋发展

我做好了我环保局长的事情,如果降低环保要求,我们这个项目可以不要

邹士勇:四川省都江堰市商务局局长

这个时候就觉得特别委屈,觉得这么好的项目,可不可以让它先落下来,然后先发展,然后有了问题,我们再去想办法。再去处理。

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30多亿元的城市来说,上马税收几千万元的项目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环境保护局局长冯劲来说,他的眼里只能容得下环境过关的项目。

冯劲:四川省都江堰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他们的意思,这个项目是个好项目,就可以,是不是变通一下,就让它简化,让它临时降低标准,但我们作为环保局长,这个是绝对不能的,如果这样做了就是不称职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全国各地都在发生着,对于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的我国来说,cye.com.cn当发展遭遇环境保护的红灯的时候,能不能放行,就成了一个问题。

我们要参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创建于公元前256年,距离现在是2264年的历史了

其实,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孰轻孰重,谁先谁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些经历,已经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

英国的泰晤士河曾经因为工业污染被称为欧洲的臭水沟,从1850年开始治理污染到2000年泰晤士河大马哈鱼回归,历时150年,耗资相当于约4000亿元人民币。

德国的鲁尔区曾经被称为煤钢基地,因为煤炭开采和钢铁重工业闻名于世,但是这里的高污染高排放曾经使得莱茵河被称为“德意志最脏的河流”。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里才重焕生机。

像这样先污染后治理的例子以及西方工业国家一个个惨痛的教训,时刻提醒着我们。

谢国忠:前摩根士丹利亚太区经济师

中国借鉴别人走错的路,利用现代的技术,有资本的充足,中国走一条更好的道路,中国只有这样走,才能发展得比别人更好。

姚景源: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应当说,西方的工业发达国家,他们都是发展污染然后再治理。那么,我们能不能这样做呢,我们不能这样做。现在到了21世纪,全球都在讲环境保护。5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那么作为我们中国,我们有义务保护这个地球。我们也不能把一个恶劣的环境,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没有这个权力,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呢?我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来完成我们的工业化,来使我们的经济得到增长。

而且我们现在要看到,我们已经具备这个条件。比如说,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经济总量在去年就已经超过30万亿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我们再来发展,我们完全有财力,有实力。这是第一。第二呢,现在我们在科学技术问题上,我们也解决了这个问题。环境保护技术现在是日新月异,我们完全可以让新的技术,来使我们处理好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关系。

环保、污染、生存质量等,这些过去在工业化字典里并不存在的词汇,如今频繁地出现在我国政府的议题中。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对环境保护做出规定。

1979年,我国第一部环境法《环境保护法(试行)》出台。

1983年,环境保护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诞生。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施行。

到2008年为止,我国共签署了50多项涉及环境保护的国际条约。

1978年成立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在1982年,成为当时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的环境保护局,1987年,改为独立的国家环境保护局。1998年,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这一切,都在准确无误地表明,环境保护工作者,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了。

张大卫:河南省副省长

环保局长呢

王局长 在这儿 来

这个项目这样,你知道不知道,这个项目你一点儿都不知道吗,群众举报以后,你才知道吗?环保局长就应该对此上的这些项目,它所带来的对环保的影响,6 心里就应该有数,这个大的项目,你们心里没数吗?这个项目的污染情况,你知道不知道,政府养猫不抓耗子,你是什么环保局长

这是发生在2006年7月的一件事情。刚刚上任一个月的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在河南汝州的一个氧化铝项目的工地上,对当地的环境保护局局长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评。当时这个项目耗资已经3。6亿,工程建设了近一年,但是始终没有做环境评价。

张大卫:河南省副省长:

养猫不抓耗子,我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种猫本来就没有责任感,就是我们国务院领导同志讲的,有职不尽责,没有责任心,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养猫人,他养这个猫他就不想让抓耗子。我们批评从事环保工作的同志,我还有话外之音,养猫人是谁,养猫人如果对你的猫不抓耗子,或者纵容你的猫不抓耗子的话,你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唐艳青:

新乡市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

原河南省新乡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我们当时市委书记就跟我讲,如果新乡市的水的环境质量改善不了,就是对环保局的一班子人,我要给你解散,我当时感到工作任务太重,压力太大。

范新元:江苏省吴江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难在你关一家企业,你断了他的财路了,他不要跟你拼命啊。我们这边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不是很风光的职业,所以在我们吴江做环保工作,不是一个很风光的事,而是一份责任,一份压力。

牛仁亮:山西省副省长

它是一个极大的压力,这个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大,这是肯定的,史无前例。

对于主管煤炭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来说,这两副重担,挑得并不轻松。

牛仁亮:山西省副省长

说实在的,上任第一天我并没有想那么多,并没有想到这个环保很难干,越干越知道难干,越干越知道它面对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推进工作,面对的一个强大的利益主体,利益集团,cye.com.cn它利益集团并不是主动地组成在一起的,7 但是你要对付每一个污染源,要关它,要停它,要提高它的质量,你立即就碰到一个利益主体

这是湖北省青山热电厂,环保的压力挑战着这个有着五十二年历史的国企老厂。

席强国:国电湖北青山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当时它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是在这一年,这一年,我们这个厂是关内的第一家高温高压火电厂,到这一年为止,是二十周年,二十周年的时候,是工业学大庆的先进,也是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

因为污染严重,青山热电厂的三台机组必须停止生产,占这个厂产值四分之一的老厂区必须关闭。

席强国: 国电湖北青山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确实有伤感,确实有伤感。觉得这么一个50年了,风风雨雨走过来了,明天就要在我的手上,因为我是厂长嘛,那么在我的手上给炸了,我说怎么办,当时就这样一个心情,老伙计走了,新伙计可能还要来,希望新伙计比老伙计更能够体现出国家的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现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出来。

不仅要考虑如何安置1200名工人,还要花费5000万元购置脱硫设施,才能使工厂运转下去。

不做的后果让你关停,不做的后果就是电厂要关停,非得做不可,在全国的电厂都是这样。

安装了环保设施的青山热电厂得以继续生产。同样是国企的山西粮裕煤焦厂却因污染严重,无力购买环保设备,在2006年,被关停。

刘卫平:山西省吕梁市粮裕煤焦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们这些职工当时找我的时候,那天我真流泪了。但是我也没办法,我只能告诉他们说,如果不上这个环保设施的话,这个企业你就不能生存了,因为只要你这种污染行业,环保不达标,你就没有生存的余地。近年来,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气魄,确实让人们惊叹!

内蒙古乌拉山电厂、小龙潭电厂,这些服务了几十年的电厂,随着一声声的爆破声,烟消云散了。到2009年6月30日,全国已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467台,总容量达到5407万千瓦。

从2005年开始,当时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曾经连续三年采取严厉的环保行动,被民众称为“环保风暴”。

2005年,目标直指电力企业。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的30个电力项目,因为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叫停。

2006年,治理的重点又放在了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工产业。对总投资约290亿元的10个项目进行了查处。

2007年的环保风暴力度更大,治理的对象是82个电力、钢铁、冶金等项目,并首次使用“区域限批”的办法,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城市的一个项目违规,将导致该地区所有项目暂缓审批。唐山、吕梁等4个城市以及国电集团等4家电力企业受到了“区域限批”的制裁。

吕梁在山西省属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2007年,吕梁市的财政收入为102亿元,从1998年的财政收入10亿元增长了10倍多。在限批令下达的时候,全市正在召开推进经济发展大会。

董洪运:山西省吕梁市市长:

我是在市里边正在开会,安排如何加快项目推进,正是在加快发展的热头上的时候,“哗”来了一瓢冷水。

李海玉:山西省吕梁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

我们当时申报的就是基本上160多个项目,总投资大约是600多亿元,下达(区域限批令)以后,这个不是发展的问题,是计划,什么十一五规划,还要倒退呢,这可怎么办?

“区域限批”使吕梁失去了一些项目,但是,从2007年1到6月,五个月的时间里,吕梁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累计达到138天,同比增加37天,完成目标任务的64%,在山西省11个重点城市中的排名由倒数第一上升到正数第五。

在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过后,国家采取了更持久的环境经济新政。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等经济手段,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这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感觉到。

这里是北京什刹海,每年冬季,这里都是市民体验冰上运动的天然冰场。2003年,冰场是在12月10日开放的,2004年推迟了五天,到了12月15日,2005年为12月17日,2006年又推迟了10天,到12月27日才开放,2007年的时候,实际上到了2008年1月1日才开放。

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川在过去的40年里已经大幅后退。这里是我国乃至亚洲许多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和湄公河等都发源于此。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根据目前的消融速度,喜马拉雅冰川在未来30年里将消失80%,这意味着,我国和亚洲数亿人的饮水来源将无处可寻。

全球变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煤炭的采掘以及在发电、取暖中煤炭的燃烧,是产生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在我国,煤炭是最主要的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排放增多和大气污染等问题。

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丰富,占全国探明储量的26%,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素有“煤海”之称。这数不清的密密麻麻的线条,是运送到全国各地的煤炭列车,这川流不息的是运送煤炭的大卡车。煤炭既给山西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又让当地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

李留澜: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老百姓就编过四句民谣,挖了我的煤,流了我的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也对我们这个环境一种破坏,带来的后果,也算是一种抱怨,或者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一种调侃吧。

1997年,在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制定了《京都议定书》,它以法规的形式要求各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政府在1998年签署、并于2002年正式核准了京都议定书。

在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同时,民间的环保力量从来没有停止过行动。从1994年“自然之友”成立至今,我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已经达到3500多家。

北京民间环保人士廖晓义,2004年,向社会倡议,夏天把空调的温度设定为26度。

把空调从18度调到26度

这小小的8度

可以削减10%到15%的电力负荷

它能省下大量的能源

三年后,政府将廖晓义的倡议写入了法规。

云南农民张少忠用两年时间把滇池湖畔一座高近两米、占地近10亩的垃圾场改造成花果山。

浙江农妇韦东英几年如一日地,收集污染企业的证据,进行举报监督。

韦东英: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阳镇钨里村村民

因为环境一天天这样恶劣下去,钱是一天天会多起来,我就怕哪一天我们的钱像金山银山,一堆在那里,这个钱无法买到东西,现在是可以享受,到我们子孙后代的时候,就怕哪一天,这个钱,赚来的这个钱,拿来擦屁股都还嫌硬,这个东西。

企业家罗红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设立了总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的环保基金,主要用于培训全球青年环保领袖,支持国际上很多重要环保项目的开展。

这是一位摄影师眼中的环境污染。正是这些照片,让**成为第一个获得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大奖的中国摄影师。

**:自由摄影师

现在老实说,我获奖之后的一种感觉是,应该是,对我内心来说,对我肯定很高兴,但是对中国现在污染的问题的严重,一直是很忧虑的,很难过的。所以我想,通过这次获奖,能够引起各方部门的高度重视,真正解决中国现在污染带来的严峻问题。

从2005年起,**就走遍了我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沿海,足迹踏遍黄河流域、长江两岸,用数万张照片真实地记录下我国污染现状。

**:自由摄影师

这些都是化工园区,这是沿海的化工园区。整个江苏省的每个县,只要是在沿海的,或者在长江边上的,都有化工园区。沿海和长江都去过了

本来长江旁边有很多的排水管,这是排涝管,水利部门批准的他们的排涝管,但是他们那些工厂利用这排涝管来偷排一些污水。

这是当地的农民,在那里种菜的,我这几年每次去,他们都在,我今年又去了,今年一样,污水照样存在。后来他就跟我说,你都来了很多次了,每次都在这里拍了照片,但这些污水天天还是排放,没有改变,看来你也没有什么用的。

我最早看到的,最震惊的应该是西部的污染。浓烟滚滚的黄色烟尘,就像一个毒气弹爆炸。cye.com.cn那种感觉,特别恐怖。这是2005年拍的。因为2005年这组照片通过网络媒体发表以后,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包括环保部也下 11 了工作组下去,解决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像这种,就是20吨以下的焦化厂全部关停。污染还是存在,但是就是少一些,比以前要明显降得很多。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是继《京都议定书》之后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大会,被比喻为是一次“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将对地球未来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009年11月25日晚,我国政府郑重地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远远高于美国和欧盟提出的减排目标。

解振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虽然实现上述行动目标,特别是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是中国实现上述目标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第三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通过这几周观看《国情备忘录》,我感触很深。这是一部主要描写我国人口、土地、三农、资源、环境、创新和民生的大型纪实片,用具体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变化和国情。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关于中国的发展,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既是总结经验又是展望未来。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源于我国国情,把握国情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依据。然而,我们普通群众以及一些领导干部,依然存在着很多片面或极端的认识,有的认为什么都好,有的则认为党和政府一无是处,好多问题都没能及时解决。这些看法势必会影响个人生活与工作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发展。我们应当认清国情,不要仅凭看到的一些片面报道而质疑党的政策、路线、方针,要紧跟党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努力实现中国梦。

《中国之谜》中讲到在经历了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后,我国成功举办了2008奥运会,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仍能快速发展,这在西方人眼中是不可能的,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因此西方经济学家将之称为“中国之谜”。接着第二集《人口大计》谈到了人口问题,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适度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我们的关注点要从人口的数量转移到提高人口的质量上,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人口战略的核心。

在第三集《农资当头》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农民不小康,中国就不能完全实现小康,因此要实现全面小康,重点是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差距。

《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集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非常有限,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做到可持续发展。《山水之间》中提到90%的流经城市的河流、70%的湖泊和50%的城市地下水均受到污染,部分农田、草场、铁路及城镇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森林面积减少,使我们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应当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来完成工业化。

《民生纵横》中提到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愈演愈烈,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住房制度等都不够健全、不够完善。解决好这些民生问题是关键,要做到民生的供给跟得上或者超过民生的需求。

在第八集《创新元素》中提到了珠峰火炬接力,航天事业的发展等,这些都彰显了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实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我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这样才能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屹立不倒,谋求更好地发展。

在最后一集《中国脚步》中提到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尽管起步晚,但是中国却成功地进行了产业转移,带来外国的丰富资本和最新技术,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解读中国奇迹、中国之谜关键在于解读中国国情。中国国情是眼下发展中的中国面的诸多难点中的重点,解决这些难点,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式和样板,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国情。这决定我国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下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走科学发展道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人口多、底子薄,曾经是概括中国国情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确实,在我国经常会被人提起的两道算术题,一道是除法:中国的任何一项巨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另一道是乘法:中国的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会成为一个无法想象的大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看清自己。认清国情,把握国情,我国才能正确地发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我国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清楚地知道祖国的发展状况,努力奋斗,开拓创新,这样才能在将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出力添彩,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第四篇:《国情备忘录》心得体会

学习《国情备忘录》的心得体会

近期,阅读了《国情备忘录》。觉得该书内容涵盖了整个中国的过去和未来,以普通百姓普遍关注并且与之息息相干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例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社保问题、农民问题,叙述亲切,新中国的大事讲得精彩生动,通俗易懂,数据详实,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作品。

这本书让我更清楚理解为何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何要在全党践行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源于党和人民对根本国情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更加清楚我国的现状,让我更理性认知国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祖国的日益强大使我由衷的感到骄傲,同时,坚信祖国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书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发展是硬道理,但必须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发展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将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破解的难题。

然而,我觉得,在耀眼的繁荣背后,并不是每个国人都能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在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切实为长远大计着想。比如,近几年频发的自然灾害表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衡已经遭到破坏,环境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已经突出摆在了眼前,已经带来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沉重的负担,这就是不科学发展的代价。

记住国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应该发挥的作用,因为我们自身也是改变国情的人。只有我们做的工作是有益的,对子孙来讲才是福祉,否则,就是灾难。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抽时多了解一些国家大事,增加一些忧患意识,对指导我们的工作是有帮助的。

第五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摘要:《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国情备忘录》以每集45分钟的篇幅,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也是我国的电视媒体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国情的基本状况,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作为一名大学生,中国的三农问题是什么?怎样认识我国的国土资源?曾经我对此了解得不多,但是通过学校的组织观看了《国情备忘录》之“农字当头”和“苍茫大地”后,我通过这两部片,我对我国的农业,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农字当头的纪录片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农民不小康,中国就不能完全实现小康,因此要重点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力图实现全面小康。

苍茫大地的记录片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

在看完国庆备忘录的时候,内心寂静而沉重,这纪录片带我们从历史走到现在,似乎依然能听到作者一遍遍呐喊:山水之间,还我碧海蓝天;苍茫大地,坚守18亿亩红线,农字当头,别忘了我们的9亿农民。一声叹息后,不禁和作者一同深深地追问:谁能给我们饭碗?病还看得起吗?

说起农民工问题,不得不提《国情备忘录》一纪录片里作者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国农民还占55%比例,7 亿农民既不富裕又没有被社会保障体系所覆盖!更麻烦的是,大量企业倒闭,大批农民工失业,7亿农民很多还停留在第三世界的水平;1.5亿到2亿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被阻挡在仅限于城市人口和城市职工的、本身就已乏善可陈的福利网之外。户籍制度、教育制度、金融制度、国有企业垄断制度、财税制度、社会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与不合理。这就是我们的国情。

国情备忘录,在这里你将看到中国的成长,也看到我们的伤痕,纪录片让我们看到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还有那些无奈的艰辛。此纪录片,让我们读懂了一个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又始终顽强地向上生长的中国;一个全社会深深地被各种欲望搅动,但同时又发自内心地渴望和谐、正义与幸福的中国。总之,让我们从《国情备忘录》里读懂中国,一起出发吧。

下载《国情备忘录》第四集:苍茫大地(解说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情备忘录》第四集:苍茫大地(解说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

    ——读《国情备忘录》有感 为加强学风建设,我院组织了“党员干部读书月”活动,我带着思考,拜读了《国情备忘录》,让我感触良多。 这篇文章娓娓向我们道来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城......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今天用了......

    国情备忘录有感★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观《国情备忘录》有感看了《国情备忘录》,给我的心灵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我仿佛亲身经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感受到了我们国家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

    读《国情备忘录》有感姓名 学院 专业2013 年10月 这个学期,在老师的建议下,我接触了由央视制作的,讲述我国现状的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并且看完了摘取里面精要,整理出版的《国情......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观察了身边的同学们在观看学习了这几集国情备忘录之后的反映,我觉得这部片子整体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自己也受到了一些启发,也引发了一些思考,国情备忘录读后......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 建筑设计一院规划室 袁海雷 拿到《国情备忘录》一书时,我刚从天津参加新员工入职培训回 来,风尘仆仆,略带疲倦,此时的我只想尽快回家躺在床上睡个天昏......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看之“农字当头”三感化工学院熊歆诺1043085094周二晚上上课一感于中国农村的发展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领土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若能将这两大丰富的资源结合起来,必将发挥出强......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最近,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课堂上,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组织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虽然我是一个女生,但是平时我还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