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骨髓、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正是因为爱,才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板题、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并思考:
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注意正音骨髓、暂停、辗转。
3、回答刚才思考的问题:课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学习第一部分(1~2)
1、故事要追溯到1999年9月22日,(出示画图)这是杭州的一家医院,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医护人员正在帮小钱帮骨髓移植前的准备工作)再仔细观察小钱,发现了什么?
(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色很苍白。)
2、(出示小钱静静地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自由读一读这段话,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小钱还很年轻就身患重病、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救他)划出重点词:静静地、刚满18岁、唯有、才。
3、指导朗读。
4、此时,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觉得小钱很可怜、不幸、痛苦。)
5、关于白血病同学们了解多少?(学生自由说)教师再补充:白血病又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到目前为止骨髓移植是最好的办法。
6、那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如果才)是呀,我国的大陆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捐献骨髓的知识欠缺,目前各地捐献志愿者的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三万份。所以要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谈何容易)。但小钱是幸运的,(出示句子: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比较、朗读句子,从几经辗转、终于体会到找到合适骨髓的不容易。
四、学习第二部分(3~6)
1、此时的小钱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骨髓移植,与此同时,台湾的情形如何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6自然段,划出令你感动的词句或段落,并写上自己的感受,再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划句子。写感受。
3、交流反馈。
4、学习第3段:
⑴ 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
从李博士步履匆匆体会到时间的紧迫,李博士的急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介绍李博士:李博士是李政道教授,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由他在台湾建立的骨髓捐赠中心,到目前为止,登记在册的骨髓捐献者资料达23万余份。
从就在昨天仍在摇晃感受到当时环境的危险、抽取骨髓遇到了困难。教学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回忆去年九江发现的4.7级地震,谈谈自己当时感受到的余震,而台湾发生的是7.3级大地震,通过对比,学生体会到在这样危险和困难的环境下,李博士和青年还坚持抽取骨髓是多么的勇敢和坚强,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一心想着他人。
⑵ 指导朗读。
5、学习第4段:
⑴ 所幸的是。大地震并没能让病床上的青年受伤,同学们想象一下,此时他的心中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家人是否平安。)
⑵ 引读:
可他现在仍躺在病床上等待抽取骨髓,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6、学习第5段:
⑴ 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
⑵ 抓重点词句研读、感悟:
突如其来感受当时的环境很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发生余震的危险。
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之下,李博士和青年的表现是如何的呢?
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分别体会到他们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因为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对岸有个青年正在满怀希望地期待着。
教学到青年的表现时,可与前面小钱的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体会到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还能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这静静地正是他内心坚定沉着反映,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一次又一次、终于体会到,他们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才将骨髓顺利抽出的。
⑶ 指导朗读。
7、学习第6段:
⑴ 还有哪里是让你感动的?
⑵ 从十几个小时、连夜体会到两岸的医护人员劳累奔波的辛苦。
补充资料:其实台湾离大陆只隔一道海峡,可是因为一些原因,台湾至今还不能直飞大陆,必须先飞到香港,再由香港转机到大陆,这样一来路上的时间就很紧迫了。早一分钟到达,病人就多一分的希望。
⑶ 指导朗读。
五、学习最后一段
1、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钱终于得救了。
2、出示这一段,请同学们读一读。
3、通过对前面课文的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4、那课前提到的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现在明白了吗?
(就是两岸同胞隔不断的血脉亲情。)
5、有感情地朗读。
六、深入体会
1、在这次跨越海峡的生命求助行动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说理由。
2、同学们大胆的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会对青年说些什么呢?
【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血脉亲情
杭州 台湾
第二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彼岸、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总体设计】
教学分成四个实践板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初读感受;
2、细读重点语句,提升感受,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表达感受;
3、梳理文章结构,拓展口语交际,积累内化语言;
4、书面表达、交流,运用语言,升华情感。第一课时基本完成前两个板块,初步完成教学目标1、2;(注:生字词语只认不写,第二课时写字。)第二课时完成第三、四个实践板块,完成全部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揭示课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导入: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屏幕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提示需要注意的词语:
⑴ 提示凋零、含苞、绽放,读通句子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理解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⑵ 提示辗转,都是翘舌音。训练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从而读通难读的句子。
⑶ 提示暂停,训练学生读准生词,把句子读通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3、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训练学生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过渡:
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2、引导默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画出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令人感动的做法,读给同桌听,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感动。
3、默读画语句,同桌间交流。
4、引导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机引导交流以下重点语句:
⑴ 交流第四自然段表现台湾青年博大爱心的语句。在这场灾难中他的亲人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 指名先朗读画出来的语句,再谈感受。
② 看录像,体会当时的台湾是一种什么情形,练读就在昨天,一场历史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联系自己谈感受。
③ 结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想象,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台湾青年博大的爱心。策略: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到小钱的不幸,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然后情感迁移,让学生运用文中词语练习说话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从而感受到台湾青年那善良的、博大的爱心。
④ 带着敬佩之情朗读第4自然段的语句。
⑵ 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① 朗读描写李博士的语句,说说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
② 抓住沉着突如其来空旷一次又一次涓涓等词语体会李博士博大的爱心。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③ 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体会奔波和连夜等词语表达出的李博士的爱心,引读第六自然段。
5、体会生命桥的含义,版画爱心,回扣课题。
四、朗读结束,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后两句话,师生配乐朗读也许,小钱和台湾青年传下去。
2、结束语:
同学们,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你们可以在班级里交流交流。
第三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神清气定”、“知道”、“静静地”等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格。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1999年9月20日,早晨的阳光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图:病床)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面临着凋零的危险。这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年轻人,他的生命还有救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一起来朗读感悟、体会──(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位年轻人的命运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
三、感悟危情,触动心弦
1、师: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
2、生交流资料。
3、师:一听说癌症,就会让人想到什么?
4、引读:
钱畅,这个才刚满18岁的年轻人,他就患了……,他的生命就像……。在这如花的年龄,他却患了……,只能静静地……,但他心中却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
5、师:得了白血病,真的没有一线希望吗?引读:目前有效的办法惟有……,才能使……。
6、师:但要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请读读这两句话,找找有关词语说一说。
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可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这样的骨髓,在没有亲缘关系的十万个人里,大概才能找到一个。钱畅是幸运的,几经辗转,这样的骨髓终于找到了,就在一位台湾青年的身上。
补充阅读资料。
师:“几经辗转”是什么意思?他们可能去哪些城市找过?
朗读句子。
四、深入品读,感悟真情
1、师:1999年9月21日,对钱畅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对海峡彼岸的花莲慈济医院的人们来说,同样刻骨铭心。同一时刻,那里正上演着感人的一幕。好好读读3~6自然段,很多地方会让你感动,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都会震撼你的心,请你圈圈点点,好好体会。
2、学生自主研读。
3、交流感动:
⑴ 预设一:
从地危感悟真情。
余震不断,这个青年依然神清气定。他在这场灾难中没有受伤。然而他的家人呢?在昨夜的天崩地裂中,可曾安然无事,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名叫钱畅的青年,正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点拨:
① 这个青年刚刚经历的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② 7.3级大地震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播放地震录象。
③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台湾青年想象:此时,他不知道……,但他依然神清气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
④ 引读句子。
⑵ 预设二:
从情形之别感悟真情。
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但是,李博士庄严地站着,青年人静静地躺着。
师点拨:
① 指导读。
② “此时此刻”指什么时候?“此时此刻”可能会发生什么?
③ 看录象(此时慈济医院的情况),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话要说!
④ 有层次地引读。
⑶ 预设三:
从抽髓之痛感悟真情。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点拨:
① 出示抽取骨髓的针筒,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② 指导读。
③ 此时,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④ 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啊!齐读第5自然段。
⑷ 预设四:
从护髓之劳感悟真情。
经过十几个小时奔波,李博士带着骨髓,赶往杭州,连夜为钱畅做了移植手术。
师点拨:
① 出示李政道博士十几个小时奔波的路线图。
② 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及他的话语,师简介。
③ 齐读第6自然段。
五、读写结合,体验真情
1、师:几经展转,几经波折,从台湾青年身躯涓涓流出的骨髓终于涓涓流入钱畅的体内,钱畅得救了,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他又想些什么?让我们贴近钱畅,让这些想法也涓涓流入你的笔尖吧!
2、交流。
3、师: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节。
4、师生总结:
这是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这座生命之桥是有形的,因为在这座桥上写了一个“爱”,写了钱畅对(生的希望),点燃了钱畅(生命的火种),写出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这座生命之桥又是无形的,因为它就在我们两岸同胞的心中。
【教学说明】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对话的目的就是激活对话的载体──语言文字“走入”学生的内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中“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学生甚少涉足的领域,因此学生关注不够,积累不多,不能真正“发乎于情”,那么,怎样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与文本产生共鸣?于是,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重点语句,加强朗读
语文课要扣住“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进行深入地感悟,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终形成心灵上的高峰体验。因此在深入品读,感悟真情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了几个关键的语句,或进行场景的对比,品析语言;或补充相关的资料,丰实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顺学而导,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重语言实践,加深体验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脑能思,口能说,笔能写。因此,语言实践训练既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多处语言实践活动。如:钱畅得了严重的白血病,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心中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余震不断,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不知道什么?他当钱畅得救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他又想些什么?这些说话、写话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实践的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的过程。在说写中学生的体验融进了精神和灵魂,学生的感悟不断升华,真正由“文”走向“人”。
第四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感知给予快乐(摘苹果的比赛)
(出示大屏幕),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
1、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2、下面进行第二轮测试,还是这样三个苹果树,不过这次你的对手是我——你的老师,要和你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棵树上的苹果?
3、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4、总结:你们让我很感动,因为你们不仅聪明,还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为此,我要送你们一句名言,是我从书中读到的——“给于是快乐的!”(学生齐读)希望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那么,假如需要你给予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我们可以不立刻回答,但不能永远回避,我们要在学习中思考。
二、泛读整组课文,具体情境,初步感受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样一组课文,一组以“给予是快乐的”为主题的课文,共有四篇课文,哪四篇呢?
2、学生回答课题,老师贴课题卡片
2、再读课文。可以浏览每一篇课文,也可以读一篇或两篇,还可以只读自己认为最值得读的部分,读的时候要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这些课文是怎样来反映“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主题的?
3、集体交流。
4、总结:从这些课文来看,“给于是快乐的”,就是小男孩的一个心愿,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是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就是一种无私奉献,就是一种爱心。
三、切入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对学习小组内的学习伙伴读几遍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4、全班交流。(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范例:
a、最后一段。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感动的原因是小钱得救了。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b、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发生的时间很突然。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着手术,真是令人感动。)
c、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真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
小钱患的是白血病,小钱的生命就像 “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d、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因为他知道——拯救生命更重要。给予是快乐的!很令人感动。)
四、深入阅读文本,整合资源,深刻体会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全班交流。
范例:
a、感谢为他捐献骨髓的那位台湾青年。
(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而这位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并且他不顾亲人的安危来为小钱捐献骨髓。)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仍静静地趟在病床上。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
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这位青年不顾亲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b、他还会非常感谢李博士。
(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青年身上抽去骨髓,并一路奔波送到杭州,为小钱作了骨髓移植手术。)
(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
深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理解“奔波”,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C小钱还会感谢医护人员朋友亲人
(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人关心、爱护这小钱,奇迹才会发生;正是因为海峡两岸这么多人的爱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4、想象拓展,启迪心灵
(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小钱会对那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全文内容,点明主题,深化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更多的时候需要帮助别人,给予别人也许仅仅只需要说一句温暖的话,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
板书设计:
杭州 台湾
骨髓
小钱—————年轻人
教学设计
以读为本 问题解决
——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教学设计
“以读为本,问题解决”,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符合母语学习特点,也遵循了思维科学规律。
(一)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读为本,就是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精读课教学的根本。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以读为本,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精读课教学中的落实。
(二)遵循思维科学规律
思维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当然也是阅读能力的核心。“问题解决”是思维科学理论的重要策略。在以读为本的前提下,遵循思维科学规律,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围绕问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想象和体验,达到理解文本,体会思想情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以读为本”,是精读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培养精读能力的目的。同时,它又是一种基本的教学策略,以朗读和默读作为基本的教学手段,以学生的潜心读书作为教学活动的本体。
“问题解决”,解决的包括“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对文本的“创造性的理解”。
以读为本的问题解决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问题的孕伏
(二)问题的提出
(三)问题的解决
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我用了3个课时。前面案例展示的内容是我的第二课时。在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五个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在课前进行的,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的摘苹果的游戏。在这个课前的交流中,通过数学知识的有效运用,从开始的抢着摘苹果,到最后的让苹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愉快的竞争氛围,并顺其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给予是快乐的”善良心境。不仅激活了孩子的思维,更燃起了他们情感的火花。是的,他们原本就是善良的,但是环境的熏陶这个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针对教材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每组的前后内容互相联系,环环相扣的编排特点,我安排了第二环节泛读整组课文,具体情境,初步感受。通过对整组课文的浏览和对有关段落的重点阅读,了解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相关细节来感受和初步理解“给予是快乐的!”
精读课中问题的形成也要有个过程,是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的。课的导入和初读课文是问题的孕伏期。这一阶段,我要求学生静心读书,并且准备了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读书。使学生能各自竭尽所能地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在这个问题的孕伏期,学生已尽己所能解决了部分字词,并用边轻声朗读边思考,或是边默读思考,甚至边在书上画注的方法初步把握了文意,初步了解文本的叙述顺序,初步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
通过第三环节的切入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理解感悟和第四环节的深入阅读文本,整合资源,深刻体会,引领学生从在课文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到整合教学资源,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这是在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的问题,要引导归纳整理,并帮助明确主要问题。估计学生对讲述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和段落这个问题有困难,老师可适当补充铺垫,并同时给予内容上的拓展。
对梳理出的主要问题要重锤猛敲,腾出充裕的时间,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主要问题就是文本的思想内容的感悟,要解决的是文本理解上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问题的解决视问题类型而定,问题类型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属于思想感情的领悟的,可以综合运用重点词句品味法,例如通过让学生理解“突如其来”知道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给小钱移植骨髓,令人感动。通过“凋零”和“绽放”这一组反义词,让学生感受到小钱的生命之花即将凋谢,多么令人担忧和惋惜。可以运用生活经验联系法,例如引导学生想象余震的景象,感受台湾青年捐献骨髓的场景,想象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后,小钱会对台湾青年说什么;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和感情朗读等方法,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动表达出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叙事特点鲜明的记叙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多朗读,多体验,多想象,让学生不仅清晰地了解的事情的来龙去脉,更激起了感情上的共鸣,所以在课程结束,总结全文内容,点明主题,深化印象这个最后环节的时候,学生都能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我们给予别人也许仅仅只需要说一句温暖的话,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
第五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拨动情感之弦 唱响生命之歌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 徐小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专题中的一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这样一篇充满人间真情的课文一定能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效仿的意愿。设计理念:
根据“凭借课文的例子,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这个课题的思想,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凭借课文的例子,抓住课文几次出现的数字为突破口,另一方面又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以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两条线交互进行,在教学中注重朗读、注重感悟、注重情感交流、注重创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再创造学习,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重点: 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教学难点: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走近文本
1、字幕出示: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爱,可以创造奇迹。——莎士比亚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爱”的主题的文章。
3、板书:桥 师:桥,见过吗?
4、在“桥”前板书:生命 师:见过生命桥吗?
5、将课题补充完整《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指的是什么呢?
6、齐读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们从这双眼睛中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板题的设计从右往左解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了解文本
1、生初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划出课文中含数字的句子。
2、汇报。谁知道文中的海峡指的是什么海峡?(台湾海峡)那么跨越海峡桥的两端是?(板书:杭州,台湾)跨越海峡的这一头是?那一头是(板书:小钱,青年)
3、师:你能根据黑板上的板书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4、与其他课文相比较,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含数字的词,你们找到了吗?
5、老师将这些数字进行了重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出示: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
大陆,18岁的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生命的即将绽放。
台湾,7.3级的大地震,一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骨髓流出。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合适的骨髓,24小时的保存期,经过十几小时的奔波,那跨越海峡的骨髓涓涓流进了小钱的身体里„„
6、读一读,交流读后感想。
7、师:每次读着这几个句子,读着这几个数字,我都被深深地感动着。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走进这些数字,去体味那份纯真至情的爱,去追寻那份生命的感动。
设计意图:抓住本文中多次出现的数字进行教材重组,以此为教学突破口,让学生快速地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可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屏弃了传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式。
三、细读品味 深入文本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品味这些含着数字的句子。哪一个数字令你心头一震?为什么?生读。
预设交流:
(一)18岁
1、生:令我心头一震的数字是18岁
2、请你把这数字所在的句子读出来.句子1: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并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让我们来看看白血病相关资料。读了材料,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命如花,岁月如花。”人们常常用花来形容生命。在这段话中,同样也有三个描写花朵的词语,(出示:凋零 含苞 绽放)
十八岁,这是()的花朵(含苞、绽放、即将盛开的,含苞待放的„„)而18岁的患了白血病的小钱,这是()的花朵(枯萎的、即将凋零的„„)(3)18岁啊,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一个如花的年纪。灿烂的阳光穿透明亮的窗户,轻柔地抚摩着万物,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了,可是他的内心早已心潮澎湃,思绪回到了往日的美好时光。他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生答)
(4)引:
小钱不能在运动场上一展身手,他——(女生读)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小钱也不能在图书馆学习知识,他——(男生读)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十八岁,一个如花的年纪。18岁,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字,却让我们真真切切的触摸到一份伤悲,一份无奈。(齐读)
(二)十万人
句子2: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1)哪些字眼中看出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的不容易?理解“辗转”的意思
(2)出示骨髓移植资料。
(3)十万分之一的希望啊,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三)7.3级
1、播放地震录像,看到这些,你最想说什么?
2、是啊,这是可怕的地震,让人心惊胆颤啊,但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里手术如期的举行了!这一切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我相信也会触动我们的心弦!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3、4、5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
3、生自由读。
4、预设交流:
句子(1)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你因为什么而感动?
②、引读: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
③、可是这位年轻人却选择躺在病床上,孩子们不是他冷漠。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清楚不代表他不牵挂,他静静地躺着,内心早已百折千绕了,年青人啊,此时你在想些什么呢?
④、交流感悟读
句子(2)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为什么这句话最揪住了你的心?
②从哪些字词看出余震很强?能具体说说吗?(突如其来、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不得不、才比较安全)
③师:是啊,在强烈余震中,他们本应该怎么样啊?
④为什么李博士能沉着站在这里、台湾青年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让他们坚持的理由是什么?(用上因为„„所以„„)
师:台湾青年的爱心感动了我们,李博士高尚的医德也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带着那份感动再次读出那令人不可思议的“沉着”、“静静”。(再读)
句子(3)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①为什么也能让你感动?
②师范读,请生思考老师还读出了哪份感动? ③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那么,还流出了什么?
(四)十几个小时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①指生读
②最揪住你心的是哪个词?(奔波、连夜)
③让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十几个小时到底是怎样奔波的?
(出示图表)
7:30 台湾青年进入手术室 8:50 骨髓涓涓流出
10:20 李博士带着骨髓,从台湾花莲起飞 15:54 骨髓运到香港特区
20:45 运输骨髓的飞机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 22:15 接骨髓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 22:50 骨髓一直手术开始 凌晨2:00 手术顺利完成
④师: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漫长的,紧张的,争分夺秒的,让人牵肠挂肚的„„)(全班读)
⑤师:整整11小时30分,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此时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两个字“感动”,带着我们的感动让我们一起读这一自然段吧。
设计意图:成功的课堂教学追求“主线简明,细节饱满”。本环节依托“哪个数字令你心头一震”这条主线,将文中的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等人物形象成功地贯穿在文本中,让学生以深刻地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
四、创设场景,深入感悟
1、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生命之花在人们无私的给予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你高兴吗?你激动吗?你想把这消息告诉谁?最想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是谁?
2、交流
3、师:小钱父母相拥而泣、李博士如释重负、医护人员奔走相告此时此刻,只有课文的最后一段能表达我们此时的心声。(生齐读)
4、海峡情、同胞情,息息相关情,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小钱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他要感激谁?是台湾青年?是李博士?或是所有关心他的人?请选择感谢对象把感谢的话语写下来
5、交流
6、师:文章学到这,让我们再一次回头细细品味文章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的心中,这还是一座普通的桥吗?
7、生谈感受
8、师:同学们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什么是爱,这便是深深的爱,什么是情,那便是浓浓的情,什么是奉献,这就是无私的奉献!
9、同学们,让我们铭记,有座桥它跨越了茫茫的海峡(读题)
让我们相信,这座桥将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读题)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凭借,挖掘学习资源,适度安排语言文字训练,填补文中想象空白,引导学生自主表达,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生命桥”的理解。
六、作业
请写下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的场景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 血脉亲情
小钱 捐献骨髓
台湾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