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大了就不苦的人生哲理
一位年轻人向大师诉说内心的痛苦。
“长大了,就不苦了。”大师说。
“可我已经长大了。”年轻人说。
“可你指的长大,是年龄的长大,是身体发育的成熟。”
“一个人,除了年龄的长大和身体发育成熟外,难道还有别的什么长大和成熟吗?”
“有,那就是内心的长大和成熟。”大师说,“你内心没有长大和成熟,当然会觉得痛苦。”大师说完,拿来两枚果子,一枚成熟的,一枚青涩的,然后再把两枚果子从中间切开。大师问:“你比较一下两枚果子的横切面,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年轻人仔细对照了一番,说:“那青涩的果子内心是空的,而那成熟的果子内心是实的。另外,成熟的果子内心有果核,而青涩的果子却没有。”
大师说:“内心怎样才算长大和成熟呢?就像这枚成熟的果子一样,内心永远是充实的。另外,这果核,就是果实的种子,它代表着内心的希望和信念。当一枚果子内心永远是充实的,那么这枚果子就成熟了,内心自然就变得甘甜了。一个人也是如此,当他内心充实,饱含着希望和信念,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内心充满甜蜜的人。”
第二篇:《我们长大了》
《我们长大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悦纳自己,为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感到自豪和愉悦。行为与习惯:从平时生活学习的小事中,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懂事的好学生,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知识与技能:能通过生活和学习中的对比,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学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探究学会关心他人的方法。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二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是在孩子们成长中不知不觉地发生的,是零散的,学生自己的感知并不全面。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些变化是自己成长的具体表现,更不知道去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孩子从小到大得到了父母和家人太多的关爱,他们更习惯接受别人的关爱,而对他人付出的意识比较淡薄。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小学生活,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参加的集体活动、接触的人更多,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的兴趣。但是,他们对自身的成长变化并没有明显的感觉,需要引导才能看到自己各方面的变化,充满信心地迎接中年级的学习。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逐步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好学生。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自己一年级入学时的照片、用过的作业簿、生活用品。在课堂教学中,再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通过试穿用过的旧鞋旧衣等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一下自己入学后在学习、身体、品德等方面的进步;利用“说说懂事的我”这样的环节,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学会表达,与人分享,为自己的成长而高兴。通过制作成《成长记录袋》,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分享成长的快乐;通过“夸夸我的班级”活动,让学生把关注自我进步的目光扩大到班集体的进步,感受班级取得的成绩是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体会自己和班级共同进步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教学难点
逐步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好学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卷尺及班级获奖奖状。
学生准备:一年级时的作业本、成绩册、奖状及衣物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成长大看台”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我懂事了”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寻找成长的足迹
1.体验活动,导入新课
(1)出示学生一年级穿过,但现在穿小了的衣服和鞋子。
(2)请两名学生分别试穿。
(3)提问:这不过是一年前同学们穿过的衣服和鞋子,为什么现在不能穿了?
(4)小结:其实每个同学在生活中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突然发现自己的衣服、鞋子都小了,不能穿了。这说明我们长大了,我们在成长。
2.现场测身高、体重。
提问:和一年级时的身高体重相比,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长身体)
3.学生交流研讨:除了身体的变化,你们还从哪些地方发现了自己的成长变化?
(1)教师出示:学生一年级的作业本和现在的作业本。
(2)提问:对比这些作业本,你有什么想法吗?
(板书:长知识)
(3)提问:在学习方面,你们发现自己还有哪些成长和变化?比如在体育锻炼、动手能力、回答问题的胆量等方面?
(板书:长本领我们长大了)
(4)小结: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个子长高了,学习进步了,学会了很多新本领,这些都说明我们长大了。
【设计意图:从体验活动中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
活动二分享成长的快乐
1.体验成长的快乐
(1)[播放动画:成长的快乐]
(2)小组讨论: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快乐难忘的事情?让我们共同来分享。(板书:长能力)
2.学生活动——将自己的成绩单、作业本、奖状制作成《成长记录袋》并展示交流。
(1)学生活动:布置自己的展示台。
(2)参观:学生互相交流、参观。
(3)教师提供记录卡:请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把自己看到的同学的变化记录下来。
(4)夸一夸:你看到了哪个同学的哪些进步,夸一夸他。
3.学生活动:制作成长卡
(1)选择自己最大的变化,取得的进步、成绩,增长的本领,制作自己的成长卡。
(2)方式:写、画、贴等。
(3)回去后可以把自己的成长卡送给家人,也可以把它挂在自己的房间里,用它激励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4.小结:同学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慢慢长大,不仅身体长高了,知识变得丰富了,能力也增强了。看到自己的变化,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成长进步鼓掌吧。
【设计意图:体验、分享成长的快乐。】
板书设计
我们长大了
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
第2课时
活动一说说懂事的我1.[播放课件:我会做的事]
(1)提问:随着我们的长大,同学们学了很多知识,增长了很多本领,那么你在生活中学会了做哪些事情呢?
(2)小组交流:把你会做的事情在小组里和同学们说一说。
(3)全班交流:说给大家听一听,你学会了做哪些事。
(4)提问:学会了做这些事情,对我们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5)追问:学会了做这些事情,对我们的爸爸妈妈有什么好处吗?
(6)小结:我们增长本领,学会自理,这样我们的自理能力不断增强,也能给家人减轻很多负担。
(板书:学会自理)
2.读儿歌,说感想。[播放动画:别说我小]
3.[播放动画:我们更懂事]
结合情景引导思考: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我们更懂事了?(板书:关心他人)
4.提供研讨资料:[播放课件:我学会做的事]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交流:看到自己的进步,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5.小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自理能力变强了,还学会关心别人,大家变得越来越懂事了。
(板书:关心他人)
【设计意图:从发现自己在自理和关心他人方面的进步,体会到自己越来越懂事了。】 活动二夸夸我的班级
1.提问:除了我们自己的进步,我们的班集体也有着很多的变化,你们发现我们班级的进步和变化了吗?
2.出示反映班级成果的各种资料:照片、奖状等。
3.提问:看到班级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作为班级的一员你有什么想法?
4.小结:通过这两年的学习,我们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变化,我们的班级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让我们继续努力,更加快乐地成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班级取得的成绩是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体会自己和班级共同进步的快乐。】
板书设计
我懂事了
学会自理关心他人
第三篇:苦与乐的人生哲理
我退休之后,常约一些老朋友徒步登白云山。白云山,被广州人喻为市肺。这一比喻,既形象,又准确。是啊!每当你站在山顶公园,放眼眺望四周,只见山峦起伏,绿林如海,晨风吹来,暑热即逝,富有山土芳香的新鲜空气扑面而来,此时此刻,心旷神怡的心境驱走了登山时的苦与累。也许是这个缘故,春夏秋冬,晴天、雨天,白云山每天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游人登上山顶公园,或漫步在山间幽径之中。
到达山顶公园后,有的打太级,有的舞扇舞,也有的下象棋、打扑克,而多数则是三五成群坐在避雨亭下,或坐在大树脚旁,谈天说地,乐趣异常。经常与我同行的刘师傅每看到此情此景都感慨地说:“凡登山者,都是先苦后乐,以苦换乐。”开始,我不以为然,后来听的次数多了,我才觉得这位七十有余的刘师傅的话颇有哲理,于是引起我对苦与乐的思索。
生活中的苦与乐,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苦的付出,何来乐趣?同样道理,没有乐趣,又怎能比较出苦来呢?从唯物辨证法的观点看,苦与乐,既是相对立的,又是相统一的。古人有云:先苦后乐(甜),苦尽甘来。这两句古训听来浅白,却深刻揭示了苦与乐两者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同时又充分说明只有艰苦的付出,才能获取人生真正的乐趣,只有坚持不懈的艰苦拼搏,才能取得甘甜的生活。
在社会生活中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凡是为众人所仰慕的乐趣(或者是甘甜),不论出自那行那业,也不论他扮演什么社会角色,都是首先付出艰苦作为代价,而后才能获得真正的乐趣。这就是苦与乐这一人生哲理的体现。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艰苦拼搏,不惜汗水地付出,由此换来的人生乐趣和成功,才洋溢着人生意义的芳香。
第四篇:只是因为要长大人生哲理
疲惫了,迷茫了,孤单了,习惯了,走着走着,长大了。
忽然发现了镜子里,一个陌生的面孔。曾经那张童真的笑脸,如今看起来是那么的忧郁,忧郁的眼神,忧伤的神情,以前总爱跟妈妈比脸蛋,因为在镜子里总能看到那个漂亮幸福的笑脸,胖嘟嘟的傻孩子,流着鼻涕偷偷地吻着妈妈。二十一年过去了,岁月不饶人,还喜欢跟老妈一起照镜子,只是容颜让我觉得生活的沧桑,妈妈的脸上已爬满皱纹,当年那个胖嘟嘟的小女孩,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幸福感。虽然还会在跟妈妈撒娇,可是依偎在着妈妈怀抱的时候,更多是舔舐自己的伤口,虽然还会让妈妈哄自己,可是抱着妈妈睡觉的时候,更多的是因为爱的痛了。
现实很无奈,无奈的抉择,无奈的面对,无奈的放手,无奈的失去,无奈的离开,无奈的逃避,无奈的走下去,只是,因为要长大。
每次的成长,在你的背后,都会经历化蝶的过程,一次一次痛苦的蜕变。只有记住当初的痛,才会有勇气走下去。经历,是你长大的唯一途径。人生就像一本书,一个有成就的人,经历的路程,会把整本书的内容,涂鸦的更丰富多姿,你也一样,只有经历,只有承受更多的挫折,你才有更多的资本去追求你想要的财富。
似乎总是那么傻傻的做着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梦,一直在怀疑,我是否变了。难道只是因为要成长,这个理由,而试图强迫自己,从高中进入大学,三年,我变了吗?从刚进校的十八岁少女,到毕业后二十一岁的社会青年。从一个从未离开家的书呆子,到毕业后独自闯荡的上班族。从以前一个爱学习的乖乖女,到毕业后毫无成就的败家女,三年的时间,把我的打磨的已不认识自己,喜欢那些坚持不变得人,记得这句话是在八零后,看到的,可惜我不是八零后,至少我走在九零的末端,因为,我要长大,所以,我就的改变,有时,见惯了太多的虚伪,似乎已分不出现实跟幻觉。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不喜欢被人算计,不喜欢被人利用。因此不喜欢这个社会,不喜欢跟太多的陌生人接触,不喜欢那些被社会腐朽的人们,或许只是怕受伤,怕他们伤害一颗无辜的心,怕他们花言巧语的欺骗我们纯真的美好。
要长大,学着如何面对,如何追求,如何做一个正真的大人
这里包含着我们的责任,包含着我们的道德,包含着我们的那颗依然跳动的心。不管是对你的亲人,还是你曾经深爱的人,还是你曾经伤害的人。亲人,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不论家外的风雨多大,回家的那刻,心里是愉悦的,因为那里有爱你的人,在等你回家。你爱的人,曾经牵过手的温度,会让你记住这段美好,不管是谁的错,因为爱,请忘记他的无情跟伤害。爱你的人,把你最美好的东西留在了,青春记忆里,除了感激,请不要给他过多的失望,大多说人相信缘分,所以把没有结局的结局,都归结为无份,因此,用无份来阐释所有的遗憾吧
走着,走着,记忆更深刻,生命中的那些过客,很短暂,也很美好。不管在这条路上,我们丢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相信让你走下去的理由只有一个,只是,因为我们要长大。
第五篇:《吃不了老板的苦,就不要做老板的梦》心得体会
《吃不了老板的苦,就不要做老板的梦》心得体会 老板是为自己而工作的人,他是要为企业创造业绩,同时也要对自己负责任。如果一个人有为自己工作的心态,这个人也具备做老板的素质。如果一个人的心态是在为别人工作,必须靠别人的监管控制才肯努力工作,那么他注定一辈子是个打工者。作为一个成功的老板,必须具备下面的素质。
1.承担责任。几乎所有的优秀企业都非常强调责任的重要性。“责任”是最基本的职业准则和商业准则,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果没有责任心,他的能力将无法在工作在体现。因此在老板的眼里,责任是评估一个员工的第一法则。责任决定能力,责任催发能力。一个人的成功,与一个企业和公司的成功一样,都来自于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责任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2.做企业的主人,像老板那样思考和行动。什么叫做主人?不管老板在不在,不管公司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你愿意去全力以赴,你愿意帮助公司去创造更多财富,这就是做主人的心态。什么叫做仆人?就是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仆人,是在为别人而工作。如果你这辈子要做一个主人,要先具备做主人应该具备的一个心态:只要我在做,我就要做到全力以赴。我们可以看到,好的领导者,开始都要做一个很好的跟随者,在做跟随者的时候,如果就是随便做一做,混一混,就不会成为一个很棒的领导者。象老板一样思考,象老板一样行动。你就具备了老板的心态,你就会去考虑企业的成长,考虑企业的费用,你会感觉到企业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你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去做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做的。反之,你就会得过且过,不负责任,认为自己永远是打工者,出力流汗拿工钱,企业的命运与自己无关。如果是这样,你就不会得到老板的认同,不会得到重用,低级打工仔将是你永远的职业。
3.为自己打工。只要你把公司当作是自己实现抱负的平台,你就已经是公司的老板。因为你已经和公司融为一体了,你的每一分努力都不会白费。
4.把老板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工作,就要像老板一样,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有了老板心态,你就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接受的人,从而也是一个可托大事的人。
5.能力比薪酬重要。一位老板在给要求涨工资的下属的信中写道:“涨不涨工资,表面上是我说了算,但实际上,还是你说了算。你想想啊,如果公司真的缺了你不可的话,还用你来申请吗?公司主动就会给你涨了。眼里只盯着工资高低的人往往忽视了自己能力的提升,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最终在频繁的跳槽之中荒废了自己的能力,也得不到自己获取高薪的砝码。
6.摈弃打工心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工心态真是害人不浅,长期的打工心态固化了人的思维,淡化了人的责任感,扼杀了人的创新思维,没有成本观念和质量意识,缺乏长远规划。最为关键的是,打工打得越久,看问题的视角就越悲观,总是站在受害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结果自己也就越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