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三国演义》小学生的读后感
扣人心弦的战争,形象鲜明的人物,驾轻就熟的计策……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孟获……桃园结义、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三国演义》里独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让我欲罢不能。
《三国演义》是我看得最投入的一本书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调动了我的喜怒哀乐。当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到诸葛亮下山时,我被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所折服。当周瑜要诸葛亮做出十万支箭时,诸葛亮却满口答应了。他向鲁肃借了三十条船,船上立满了草人,朝向曹军的方向驶去,曹军的弓箭手以为是敌人,立刻射出成千上万的箭,就这样,诸葛亮带着十多万支箭满载而归了。当孟获第一次被俘时,他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诸葛亮觉得他是个真汉子,便决定收服他,把他放了;第二次,孟优奉孟获之命前去偷袭蜀军,结果又被诸葛亮打了个大败;第三次,孟获派两个洞主前去挑战,又吃了败仗,孟获一怒之下,把他们各打一百大棍。这两个洞主趁孟获酒醉,把他捆住献给了诸葛亮。诸葛亮见他振振有词,便又把他放了;第四次,他把队伍撤到泸水南岸,筑起土墙,诸葛亮派人左右两侧攻打,等孟获的主力部队在这两侧时,蜀军前后攻击又打败了孟获;第五次,孟获带领军队攻击蜀军,谁知诸葛亮设了许多陷阱,孟获的军队都掉到陷阱里;第六次、第七次孟获都吃了败仗。
三国的故事道不完,说不尽,真佩服我们的古人——勤奋、智慧、忠诚、勇敢。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不就是这样吗?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来读三国、品三国、悟三国,让我们这部名著永远传承下去。
第二篇: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小说。为次我特别查资料想了解一下罗贯中是怎么把三国时代的历史写得这么好,看了资料我才知道,原来《三国演义》并不是罗贯中编的,而是根据魏、晋时代的史书与宋代的说三分、元代的三国戏和罗贯中自己的思想合并在一起的小说,我看的那本还被清朝初年的毛氏父子加工过了。那《三国演义》到底写的主题是什么呢?我想了一会儿,得出了:《三国演义》写的主题是三国时代的群雄争霸。在这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有很多英雄,黄老师不是让我们写读后感吗,我可以写看了这些英雄故事后的感受呀。于是,我拿来纸、笔,刷刷地写下了刚才的事。然后想了一会儿,写下了读后感:
《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英雄,就是刘备。罗贯中将他写得十分仁义,还携民渡江。依我看,就算他的携民渡江是真的,他也不一定仁义,因为他可能是为了得民心做的,这样他就好不到哪儿去。刘备太喜欢哭了,在《三国演义》中,他不知灰心丧气哭过多少回了,就算大部分的哭都是罗贯中编的,他也好不到哪儿去。而且《三国演义》里,刘备全依靠诸葛亮。他在诸葛亮未当军师时没有地盘,诸葛亮当军师后地盘马上就变大。世人评价刘备三顾茅庐是重视人才,我看只是想找个人替自己出谋划策、管理军队而已。
世人认为曹操是奸雄,我认为曹操是三国时代最有名的英雄。他十分注重人才,在《三国演义》中本来还想不杀吕布,许攸来投时他连觉都不睡。刘备有了人才就只靠人才,而曹操是用自己的智谋和人才的智谋合在一起,把军队管理好,怪不得他能取得擒吕布、败袁术、灭袁绍、击乌恒的巨大成就。在三国历史上的曹操可能没有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罗贯中可能夸张了,但如果这样孙权和刘备也不可能在赤壁大战中灭曹操的兵马87万,最多灭50万,曹操兵马越少,孙权、刘备灭的曹兵也越少,所以要么曹、刘、孙都差,要么曹、刘、孙都好。
江东孙权基本上只是守业,没攻打别的地方,他只靠手下,手下让他打仗,他就打仗,很一般。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第三篇: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当我读了它之后,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也明白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要数号称“武圣”的关羽了。关羽,字云长,三国中一位比较出名的武将,五虎上将之首,曾在沙场上建立过无数的功绩:曾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少功绩。但是,最令人敬佩的却是他那种讲义气的精神,无论谁帮助过他,他一定会回报。记得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大败而归,被吴国的军队逼进了华容道,眼看就要被擒,这时候,正把守华容道的关羽因为念在曹操旧日曾有恩于自己,所以放了他走,结果差点被斩首。由此可看出关羽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是啊,长这么大,帮助过我的人数也数不清,可我记住了吗?回报了吗?
我敬佩关羽那种讲义气的精神,更喜欢刘备那种渴贤求才为君之道。刘备,不能说是一个枭雄,只能说是一个明主,他能成为三国鼎立的一份子是因为他有一颗爱贤的心,要是他没有这一份心,恐怕就不会得到诸葛亮这个大贤人的帮助了,也不可能当皇上了,最多只能在家喝喝茶,织织帽罢了。可以说,刘备的天下几乎全都是诸葛亮打来的,而诸葛亮为什么甘心情愿为他打天下呢?那是出于对刘备的爱贤的心的感激。读到这里我又想到了老班长****,他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尽心尽力为班级做出了不少好事,是老师的好帮手,就有如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一样,因为老师相信他,放心地把事交给他,他为了不辜负老师的关爱,工作自然就尽心尽力了。
《三国演义》,教会了我许许多多的道理和哲理,让我爱不释手。
第四篇: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妈妈给我钱让我去《三味书屋》买的。这本书我看过六次,《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有着文学殿堂的奇葩,是世界文化的灿烂瑰宝。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这四人想统一天下,可最后没完成大业。《三国演义》里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他和刘备原本可以统一天下的,可刘备不幸去世,刘备把统一天下的志愿交给了他的儿子刘禅,可刘禅却没能帮父亲玩成大业。
读了《三国演义》我体会到刘备是一个天大的好人,他的梦想就是统一天下,不让世界太乱。如果现代也有像刘备这样的人,那就好了!
第五篇: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小说。为次我特别查资料想了解一下罗贯中是怎么把三国时代的历史写得这么好,看了资料我才知道,原来《三国演义》并不是罗贯中编的,而是根据魏、晋时代的史书与宋代的说三分、元代的三国戏和罗贯中自己的思想合并在一起的小说,我看的那本还被清朝初年的毛氏父子加工过了。那《三国演义》到底写的主题是什么呢?我想了一会儿,得出了:《三国演义》写的主题是三国时代的群雄争霸。在这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有很多英雄,黄老师不是让我们写读后感吗,我可以写看了这些英雄故事后的感受呀。于是,我拿来纸、笔,刷刷地写下了刚才的事。然后想了一会儿,写下了读后感:
《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英雄,就是刘备。罗贯中将他写得十分仁义,还携民渡江。依我看,就算他的携民渡江是真的,他也不一定仁义,因为他可能是为了得民心做的,这样他就好不到哪儿去。刘备太喜欢哭了,在《三国演义》中,他不知灰心丧气哭过多少回了,就算大部分的哭都是罗贯中编的,他也好不到哪儿去。而且《三国演义》里,刘备全依靠诸葛亮。他在诸葛亮未当军师时没有地盘,诸葛亮当军师后地盘马上就变大。世人评价刘备三顾茅庐是重视人才,我看只是想找个人替自己出谋划策、管理军队而已。
世人认为曹操是奸雄,我认为曹操是三国时代最有名的英雄。他十分注重人才,在《三国演义》中本来还想不杀吕布,许攸来投时他连觉都不睡。刘备有了人才就只靠人才,而曹操是用自己的智谋和人才的智谋合在一起,把军队管理好,怪不得他能取得擒吕布、败袁术、灭袁绍、击乌恒的巨大成就。在三国历史上的曹操可能没有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罗贯中可能夸张了,但如果这样孙权和刘备也不可能在赤壁大战中灭曹操的兵马87万,最多灭50万,曹操兵马越少,孙权、刘备灭的曹兵也越少,所以要么曹、刘、孙都差,要么曹、刘、孙都好。
江东孙权基本上只是守业,没攻打别的地方,他只靠手下,手下让他打仗,他就打仗,很一般。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完《三国演义》,三国的故事仿佛还在眼前,刘、曹、孙永远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