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紫禁城里的通行证》读后感(共)
我读了鹏鹏哥哥的《紫禁城里的通行证——50个有意思的文物。》我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他让我体会到了古人是怎样做到像我们现在一样生活的,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我们拿过来书第一眼就十分的吸引着我,在左侧下面有鹏鹏哥哥的解释。书的大概讲的是50个古人用的生活用品,第一个故事讲的是《紫禁城里的通行证》。紫禁城里有好几扇门都有重兵把守,到了晚上守兵人会把门锁好,然后会把钥匙交给管理员,管理员会吧钥匙放到一个小箱子里,到白天在给守兵。由于紫禁城里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所以每个人都必须配一个通行证,通行证是一个木头做的,上面写着姓名,出生年月日,还有一些号码是用来记你是不是这个通行证的主人,还有年龄。这呢,就是紫禁城里的通行证。
第二个小故事是北京的冰窖,冰窖就是古人用来存冰的。古代人可不像我们有冰箱可以冻冰,而古代人是怎么冻冰的呢?没错,古人是在冬天的大河里弄的。之后,再放在冰窖里存冰,到了夏天,就会把冰拿出来吃,还可以拿去卖冰。
关于采冰的知识还有很多,第一采冰基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第二,根据《大清会典》记载。北京城里皇家冰窖有18座。可以冷藏20万兵块,数量相当庞大。第三,为了避免冰块儿粘连,储存室中会放稻草。第四,为了预防冰块儿因化掉不而够使用的情况发生,人们会根据夏天预计的使用量,在冬天冷藏三倍冰。第五,公布会根据官员的等级分发冰票。第六,冰窖还可以当作冷库,用于储存水果。像北京城里用冰窖藏冰的故事还有许多,以后咱们接着说。
第二篇: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读后感
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读后感
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读后感1
假期漫长,书是我们的好伙伴,无聊时有它陪伴着你,伤心时有它安慰着你,失落时有它鼓励着你。
在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甲骨文学校之大明紫禁城》这本好书,它带我游览了一番北京城的六百年,令我十分感慨。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当时的北京没有如今如此发达;美食没有如今繁多;思想没有如今开放,如女孩当时还要裹脚;当时人们十分迷信,如果闹了一场火灾,就被人们说成闹鬼等等。
读了这本书也让我学到了一些知识,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紫禁城三大殿中奉天殿上的脊兽们,脊兽总共有十位,分别是龙、凤凰、狮子、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海马,书中它们以神仙的形式出现,性格开朗、正义,令我立马对它们产生了敬佩之情。在书中我从雷公雷母口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还有来自皇宫的.勾心斗角,使我触目惊心,最后的和好,让我倍感温馨。书中人物形象鲜明,有正义的勇士,有腐败的小人,正因为这些人,使故事情节变得更丰富多彩!
北京这座城市,竟如此魅力无穷,一砖一瓦,一街一角,都蕴含着动人的故事,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游览一番那些宏伟建筑,品味一下那优美风景,领悟一下中国伟大的传统文化知识!
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读后感2
暑假,我读了一本名叫《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的书,一看到“甲骨文”三个字,我就充满了好奇,马上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生动有趣,它不像其他历史书一样枯燥,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如果你也好奇的话,就让我带你一起走进这本“历史书”中看一看吧!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充满幻想的冒险故事。悠悠、田田、小布丁三人去故宫游学中发现了一只会说话的蟋蟀,和小蟋蟀一起穿越到了6前明朝,正好碰上了明朝的鬼节——中元节。他们三人一起蹭吃美食、提着荷花灯到处游玩,还进入了大名鼎鼎的紫禁城,帮皇太孙朱瞻基在斗蟋蟀大会上赢得了胜利,解开了紫荆城三大殿被烧迷案…好玩的事一件接着一件。
我最喜欢故事中的主人公悠悠,他聪明勇敢,遇到事情沉着冷静,帮助小伙伴一起脱离危险。我的.小名也叫优优,可是我又怕黑又胆小,遇到事情只会哇哇大叫,一点也不勇敢,我要好好向她学习。
故事里还告诉我们了一些北京的“小秘密”,天安门边上原来还有一个地安门,可是现在拆了,只留下了一个地名。这本书还介绍了故宫、天坛、大运河,鼓楼等很多我不知道的地方,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你有兴趣的话就自己去看看吧!
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读后感3
小朋友,你去过北京吗?你知道故宫的三大殿是哪三大吗?我没有去过,但读了《大明紫禁城》我知道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悠悠、田田、小布丁。他们暑假游学故宫,在慈宁花园遇到一只会说话的蛐蛐儿,在这只蛐蛐的带领下,你们三人冒险进入紫禁城,穿明朝服饰,吃宫廷美食,参加斗蟋蟀大会,还帮助皇太孙朱瞻基破解了紫禁城三大殿被烧谜案。
小布丁是个顽皮可爱的吃货,田田很有勇气敢于挑战未知,悠悠聪明又幽默。我最喜欢的主人公是田田,她通过平时掌握的`知识和观察,分析出龙叔和他那些奇奇怪怪的朋友,就是蹲在太和殿上的脊兽。他们被全城通缉时路上田田冷静想到去天坛找哪吒帮忙,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召唤出了哪吒。
平时田田遇到困难,都会学以致用,可见我们平时学习时要重视积累,到关键时候才能起到作用。
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读后感4
当你看到甲骨文三个字时,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觉得它像历史书一样枯燥乏味,在还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也有同感,但出于好奇,我还是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
看着看着,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它不是历史书,而是关于三个现代人穿越古代的精彩故事。现在,就让我带你走进这本书看一看吧!
《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讲述了悠悠、田田、小布丁三人在暑假故宫游学时,跟着一只会说话的蟋蟀,穿越到了600年前明朝永乐年间的北京城。他们逛庙会,吃美食,提着河灯游街。因为一场皇城赛事,三人组冒险进入紫禁城,穿明朝服饰,吃宫廷美食,看蟋蟀比赛,还帮助皇太孙朱瞻基破解了三大殿被烧的迷案。书中包含了故宫、天地坛、大运河、鼓楼、什刹海、前门等北京中轴线上近四十处古建筑以及老北京民俗文化及方言特点等。
读着读着,我被深深的打动着,陷入了沉思。
《甲骨文学校大明紫禁城》真是一本好书,它以趣味性、幻想性和知识性来主导,不仅大量介绍了北京宫殿,城楼等建筑文化,海生动地介绍了明朝社会的'生活细节,能够引导我们在历史语境下了解古代文化,在阅读中自然生成对历史的兴趣和审美。
第三篇:《我的前半生》和《紫禁城的黄昏》读后感
皇朝的背影
——读《我的前半生》和《紫禁城的黄昏》有感 《我的前半生》和《紫禁城的黄昏》读后感
近代中国有太多的屈辱和无奈,华夏民族被一个又一个所谓“弹丸小国”、“蛮夷之邦”用坚船利炮踩在脚下。中国这个曾经威震世界的名字,不再有其昔日的光芒与荣耀。他的制度不再先进,他的科技不再发达,他的经济不再强盛,他的国民不再是天之骄子,而变成东亚病夫,他的军队不再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变成不堪一击的弱旅,他的文化不再是最有力的屏障,而变成最难挣脱的枷锁。
在那个图强求变的时代,清王朝被时代狠狠地甩在了身后。前期他不堪一击,懦弱无知,后期他为虎作伥,自欺欺人。这样一个王朝在紫禁城的落落余晖中慢慢走向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末代皇帝溥仪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刻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做为封建帝制最后的符号演绎了自己的一生。将溥仪从一个普通的“人”的角度来看,生在这样一个落幕的年代,在无知无觉的时候被推到前台,在想有所作为的时候却被推到幕后,显得是如此仓皇而充满悲剧色彩。在此辛亥百年之际,读《我的前半生》和《紫禁城的黄昏》这两本书,回顾百年之前,抛开正统的大历史观,单单从溥仪这个满清末代皇帝的角度来看这段历史,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
《我的前半生》在中国风靡了近半个世纪,从 60 年代出版以来,就一版再版,人们怀着莫大的好奇心,想从这个末代皇帝的书中,了解紫禁城里,静园里、伪满洲皇宫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力量把。
后路,无论是骗取钱财还是拉拢当权者,他们保持着一个政客的头脑和技巧,但是已经被时代的大浪甩在身后,只能围在这个有名无实的小朝廷周围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是到了现实的利益面前马上会显示出其功利和自私的一面,他们和皇权若即若离,互相利用。
显然把逊帝三番两次复辟,最终逃到伪满洲国做了中国最大汉奸的责任全都推到这些人身上是不对的,毕竟逊帝自己是有责任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逊帝从很小的时候就在紫禁城里长大,他的教育和信息来源都是从这些遗老遗少中来的,尤其是从 3 岁到 18 岁这段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段,因此他这些复辟思想和认为帝制在民众中很有市场的思想能够根深蒂固地形成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这些人与其说是帝制的拥护者,不如说是帝制的鼓吹和煽动者来的切实,是他们的鼓吹将逊帝一次次推向复辟的前台,满足了他们的各种需要,同时也是他们将帝制最终推向了坟墓,因为就连他们自己在骨子里也知道帝制在中国已经走到了尽头。
二、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作为取代清政府的合法政府本来应该和帝制是完全对立的,但是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实际上北洋军阀的头领都和清廷有着千丝万的联系。袁世凯自不用说,他的继任者徐世昌更是对清廷有着很深的“眷恋”,不仅嘴上对逊帝表示尊敬,甚至还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逊帝做皇后,最后还是因为其不是满人,由清廷方面拒绝才作罢。这在世界政治史上恐怕都是一个大笑话。但是却可见当时这些政客军阀对于帝制的态度。
另一方面,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北洋政府对于清廷其实是有所亏欠的。北洋政府每年答应给清廷的 4 万两白银的费用从来都没有足额过,最后冯玉祥将军把清廷赶出紫禁城。之前清廷答应和南方革命政府签订协议,逊帝退位,清廷作为当时的一个政权和南方革命政府是有着平等的关系的,双方签订的合约,无论是否合理,确是合法应该被双方履行的,北洋政府不履行合约,而清廷却一直都没有“逾矩”,在这种情况下,冯玉祥将军把逊帝赶出紫禁城在中国传统道义的角度看来是有些许不合适的,这也是为什么溥仪在公开场合一直不承认自己有复辟思想的原因,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的模样远比公开宣称自己的帝制思想在当时有用的多,这对于当时的民间舆论有很强的蛊惑和煽动性。
但是,北洋政府的官员们虽然是敬皇帝,奉皇帝,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帮皇帝复辟的,相反,大家的真正目的都是依靠帝制和宗法让自己登上至尊宝座。无论是徐世昌还是张作霖,这一点很明确,没必要为了一个无实权的逊帝,扶不起的阿斗浪费自己的实力,如果自己的实力可以帮逊帝复位的话,还不如自己做皇帝来的直接,如果自己的实力不够帮逊帝复位,那么自己这些年奋斗而来的这些成果浪费了岂不可惜。不过长期以来的封建思想又让他们对所谓“皇帝”的嘉奖和赏赐趋之若鹜。当时那种混乱的政局,天晓得明天会是谁来做主,而这个好糊弄的“皇上”总是不能刻意得罪,更何况还有好处,于是这些政治掮客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地在逊帝身边来来回回,标榜着自己的忠心;而一旦政坛有什么风吹草动则会弃这个布偶不顾,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说到底,北洋军阀们没有人是真正为共和而着想,没有人是真正为民主而著想,也没有人是真正为大众的幸福而着想。他们只是在谋求自身利益,他们本身也是封建制度的利益代言人。
三、知识分子
知识界对于帝制的态度比起以上两个群体就来的光明磊落得多,一派是嗤之以鼻,一派是推崇备至。知识界作为时代先锋有众多有识之士发出了对于帝制的反对之声,同时我们也经常忽略了很有影响力的那些支持帝制的饱学之士,王国维,康有为,辜鸿铭等等都是支持帝制,支持逊帝的,胡适在和逊帝会面的时候也很中肯的说自己对逊帝的印象不错,这句话还是很客观的,逊帝本身的文化涵养很高,从小接受着最高水平的国学教育,又有庄士敦等西洋老师,相比于出身行伍甚至草莽的各路军阀来说,更加容易被知识界所接受。晚清政府腐败黑暗,北洋政府却上台后并没有太大的改观,加之溥仪身世坎坷,不像多数帝王般骄奢蛮横,也较容易获得知识界的同情。客观公正的来说,支持帝制者中不乏像辜鸿铭这样深谙西学的知识分子,加上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对于中国应该的出路非常迷茫,很多人希望中国走上英国与日本的君主立宪道路,存在让中国不必承受剧烈变革之痛的侥幸思想,使得知识分子虽然大多对于封建制度仇深似海,但是却不能看清帝制已经走向尽头的事实。
四、外国人
外国列强自鸦片战争以来,从初始对于清政府的不了解而敬畏,到为了自身利益而交战,再到让清朝皇帝成为了自己在华利益的代表人。他们对于清朝皇室的“好感”可谓日益增加。但是多数外国人来到中国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逊帝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尤其是在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将溥仪变成了帮助自己实现统治东北乃至中国人民的器具。
第四篇:故宫——神秘而美丽的紫禁城
故宫——神秘而美丽的紫禁城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故宫总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内有房屋9999.5间,城外环绕着宽52米的护城河。故宫又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宫殿的颜色。旧时的故宫守卫森严,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即使朝廷高官大员,没有皇帝的召见也不能私自进宫,否则会引来杀身之祸,是皇家“禁”地,所以称紫禁城。紫禁城开四门,前后一共住过24位皇帝。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举行大典,召见群臣和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东西两翼的文华殿、武英殿等建筑。内廷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及帝后嫔妃、皇子、公主们居住和祀神之地,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等建筑。故宫全部建筑均采用黄琉璃筒瓦,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一、故宫传说——故宫里的宫殿为什么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传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明成祖朱棣打算把宫殿修盖得尽量多点、大点,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威严。这天,朱棣做了一个怪梦,正要传旨宣刘伯温来解梦,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刘伯温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万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玉皇大帝说完这些话,就扑过来一阵白茫茫的香雾,一下就把臣吓醒啦!”朱棣听了觉着很怪,就告诉刘伯温他昨夜也同样做了这个梦,于是就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一座不到一万间,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宫。刘伯温领旨就下去办了,而这事儿一下子就也在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伯温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过了些日子,刘伯温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万间但也差不多,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伯温加封进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
二、午门,紫禁城的正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南门,由于紫禁城面南背北,午门也是紫禁城的正门。按照中国的五行学说,南属火,故午门彩画突出红色,对应火的元素。午门又称“五凤楼”,也是皇帝经常举行主要仪式的地方,遇大规模的出征或者将士凯旋归来,皇帝都会登上午门城楼,在午门前举行庄严的大型仪式,尽显皇权威严。
午门城楼下共开五门,中央开三门,两边各有一座掖门,最中央的门供皇帝通行。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帝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入宫,再有通过殿试选拨出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以从中门出宫。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行左侧门,亲室王公出入行右侧门,皇帝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由两掖门出入。
三、内金水桥,象征皇帝的美好品质
水桥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品质为一身的意思。进入故宫第一进院落,出现在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该桥称之为“金水桥”,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是太和门广场。金水桥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品质为一身的意思。五座汉白玉石桥也各有用处:中间的桥是蟠龙雕花柱,桥面最宽,叫御路桥,供皇帝走;“御路桥”两旁的叫“王公桥”,只许宗室亲王行走。“王公桥”左右的叫“品级桥”,准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行走。引金水河流过紫禁城,一方面是顺应风水伦理需求,另一方面是为美观及防火。
四、:太和门,“御门听政”之处
太和门是外朝的第一座大门,面阔9间,进深3间,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太和门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也就是电视里皇帝上早朝的地方。
太和门的铜狮是紫禁城最大最华美的铜狮,它们成双成对,左雄右雌。雄狮踏球,不仅象征权力,亦代表统一寰宇;雌狮在戏逗小狮,寓意子嗣昌盛。狮子在中国被认为是百兽之王,明清高级武官朝服上的等级标志图案、就是狮子的形象。
五、太和殿,传说中的金銮殿
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巍峨、最壮丽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至高无上的意思。
进入太和门便是太和殿,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也是故宫中最巍峨、最壮丽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至高无上的意思。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它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式,黄色琉璃瓦,装饰用的彩绘是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大殿下面的三层台基座全部都是汉白玉石,汉白玉就是纯白色的大理石,特别珍贵罕见。
六、中和殿,皇帝在大典前等候吉时的地方
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候吉时的地方,也是修家谱后审阅的地方。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中和”的意思是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才能使各方面的关系得到协调发展。中和殿的作用之一是皇帝在举行典礼仪式之前停留并接受内廷官员朝贺的地方,也是皇帝在大典前小歇、等候吉时的地方。二是皇帝去天坛祭天或是去先农坛行亲耕礼前视察农具和种子的地方。三是在清代每10年修家谱后,皇帝要在此审阅。
七、保和殿,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
保和殿在清代,是国宴厅及科举考场。在明代,是皇帝更换正式朝服的地方。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保和”的意思是“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自乾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在明代,是皇帝更换正式朝服的地方。
八、乾清门,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
乾清门,紫禁城内的分界线。
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屋顶,座落在高1.5米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
故宫的狮子很多,但只有这两座铜狮的耳朵是耷拉着的。传说是因为清朝皇家禁止臣子进入后宫、严禁后宫干预朝政、严禁女人走入朝前。这两座铜狮子的耳朵耷拉着,就是警示后宫嫔妃和佳丽,对于前朝的政事,要少听、少议论。
九、乾清宫,中国古代皇帝的卧室
乾清宫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自永乐皇帝朱棣开始,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是内廷正殿,殿高20米,为重檐庑殿顶。乾清宫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
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接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有皇帝宝座及御案,正中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一则便于后妃们进御,二则以防不测。由于床太多,因此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所以自故宫1420年建成以来,到1912年薄仪退位,在长达500年的历史中,没有皇帝被暗杀之事。
十、交泰殿,皇权储存之地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两边黄色包裹内收藏的是清朝二十五方皇帝玉玺。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是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收存于此,遂成为储印场所。同时,这里又是清代皇后举礼受贺的地方,皇后的册、宝也存放此处。皇帝统驭天下,而皇后主内,交泰之名即寓乾坤相交、天地和会、国家上下风化相通、长治久安之意。
十一、慈宁宫,传说中皇太后的住居
慈宁宫,是皇太后居住的正宫。不过与电视演得不同的就是,慈宁宫并非皇太后一人居住。
慈宁宫位于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是皇太后居住的正宫。按照封建礼仪,皇帝不能与前朝妃嫔同居东西六宫。为了安置已归天老皇帝的妃嫔,就在内庭的边缘处修建了这座慈宁宫。不过与电视演得不同的就是,慈宁宫并非皇太后一人居住,而是与众多前朝嫔妃们一同居住。当然如果继承皇位的是自己的儿子,那么就另当别论。目前故宫内的慈宁宫未对外开放。
十二、东西六宫,皇帝及嫔妃生活娱乐的地方
东西六宫,俗称后宫。是后、妃们居住及日常活动的宫殿。故宫西六宫系指储秀宫、体和殿、翊坤宫、长春宫、体元宫和太极殿六座殿宇。东六宫系指景仁宫、钟粹宫、承乾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东西六宫位于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的两侧。
十三、漱芳斋,皇家剧场
一部《还珠格格》误导大众,人人都以为漱芳斋是格格的香闺,其实它是皇家剧场。据史书记载,乾隆皇帝最爱来这里,但并非来找小燕子,只是听戏罢了。漱芳斋位于故宫博物院内重华宫东侧,原为乾西五所之头所。进入漱芳斋,里面的小戏台“风雅存”还在。据说,这是为乾隆专设的“情侣包厢”,地方狭小,只能和爱妃共度二人世界。
漱芳斋大戏台是宫内第二大戏台,仅次于畅音阁。每年大年初三,乾隆都会在这里开会,招待文武大臣。目前,漱芳斋为故宫博物院贵宾接待处,用于国家领导及外国首脑参观故宫时的休息场所,为游人不得进入的非开放区。十四、九龙壁,艺术精品
九龙壁,由上等琉璃砖瓦拼砌而成。然而,从东数第三条白龙的腹部是用木料补上去的,这是为什么呢?
九龙壁,由上等琉璃砖瓦拼砌而成,绚烂夺目。然而,在九龙壁上所列的九条龙中,从东数第三条白龙的腹部是用木料雕凿成型后补上去的。据传,当年在烧制故宫九龙壁琉璃的时候,工匠们一不小心,把其中一块给烧坏了,由于琉璃工艺要求极高,烧制难度极大,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再烧一次,一位木匠师傅冒着欺君之罪,用木块雕刻替代,并刷上白色油漆,使它同原来的白龙腹颜色相同,终于瞒过了前来检查的官员,使工匠们免去一场灾难。现在九龙壁仍带着这个“瑕疵”,屹立在宫殿群。
另外,九龙壁寓有中国古代代表天子至尊的九五之数。阳数之中,九是极数,五则居中,“九五”之制为天子之尊的重要体现。影壁将“九龙”分置于五个空间;壁顶正脊亦饰9龙,中央坐龙,两侧各4条行龙;檐下斗栱之间用45块龙纹垫栱板使整座建筑以不同方式蕴含多重九五之数。九龙壁的壁面共用270个塑块,也是九五的倍数。
十五、坤宁宫,明朝皇后的寝宫
坤宁宫是明代皇后的寝宫。清代,坤宁宫按照满族风俗改造,大部分改为宗教场所,但地位并未改变。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是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代,坤宁宫按照满族风俗改造,大部分改为宗教场所,只剩室内东侧两间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坤宁宫改建后,虽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但地位并未改变。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至此坤宁宫才成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十六、御花园,皇宫的后花园
御花园古木繁花、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石子画为路、榭掩映其间,优美而恬静,千年闻名。
御花园位于坤宁宫北面,原名宫后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建筑20余处。御花园古木繁花、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石子画为路、榭掩映其间,优美而恬静,千年闻名。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沿路观赏,妙趣无穷。
十七、故宫之谜
(一)故宫为何“龙”多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皇帝被称做“真龙天子”,是大地的主宰。因此,宫中的殿堂、桥梁及服饰用品无不以龙作为纹饰。
紫禁城是龙的世界,龙的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皇帝被称做“真龙天子”,是大地的主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因此,宫中的殿堂、桥梁、丹陛、石雕以及帝后宝玺、服饰御用品等无不以龙作为纹饰。那么,故宫里到底有多少条龙呢?
据说,有人数了一下太和殿的龙装饰,就有13844条之多。故宫一共有9000多个房门,那么,整个故宫又有多少龙呢?真是数也数不清了。
(二)古树为何被杀头?
传说,故宫内的故树都附有明朝冤魂,集体被慈禧太后杀了头。
整座紫禁城,只有御花园才能见到树,但生长得都不是很高大,而且树梢齐平,犹如被砍头一般。这是为什么呢?据说在慈禧御门听政期间,老是梦见看戏,而且还有人着明朝服饰一同看戏。按照旧时解梦谶语的说法,梦见看戏是不吉利的兆头,但宫殿历经百年清理,无任何前朝遗留物,慈禧无奈。突然有一天慈禧在御花园游览,看到眼前苍翠的古树,突然想起来,这些大树都有超过百年,它们不就是明朝的遗物嘛!紫禁城的这些古树身上,谁能说没有附明朝的冤魂呢?即命人将宫内古树树梢全部砍去。
十八、故宫角楼——不是楼? 角楼是故宫最有特色的建筑。它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同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
角楼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同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是故宫最有特色的建筑,但并不属于楼宇。
据说明成祖朱棣建北京城的时候,梦见皇城周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正合了自己“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的想象,于是下令工匠按梦中的形象修筑角楼。由于皇帝描述的梦境相当模糊,而且没有图纸,再加上也没人敢去问皇帝到底要修建成什么样子,这让主持修建故宫角楼的马天禄很是头疼。眼看还有半个月工期就要到了,角楼怎么修建还一点头绪都没有,大家都很着急,因为修建不好、到时交不了工,所有人都是要被杀头的。夏末初秋,正当大家都在工地上等死的时候,来了一个卖蝈蝈笼的老人,蝈蝈的叫声让正烦躁的工人们更烦,再加上反正都要死了,找个人出出气也好,于是很多人围上去把老人臭骂了一顿,并把老人的蝈蝈笼丢得老远。蝈蝈笼刚好滚到马天禄的脚边,马天禄怕惹事,就喝叫工人们住手,正准备捡起蝈蝈笼还给老人时,一看那那蝈蝈笼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形状吗。马天禄高兴的哈哈大笑,直叫有救了有救了,不用死了不用死了„„,工匠们一听不用死了,大家都高兴起来。于是工匠们连日苦干,不到半个月碧绿的筒子河边城墙上竖立起4座没有一根落地柱子,更没有楼梯、楼层的建筑。朱棣皇帝一看,正是自己梦到的样子,高兴的不得了。
十九、神武门,故宫后门、博物院正门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后门。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之时,“故宫博物院”匾悬挂于此,并设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称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清康熙年重修时,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是皇宫的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明清两代皇后行亲蚕礼即由此门出入。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出宫之时亦由此门离去。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之时,“故宫博物院”匾悬挂于此,并设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二十、紫禁城与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的成立,将紫禁城这座昔日帝王居住的宫苑禁区,变为平民百姓可以自由参观的场所。
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是那时候老百姓不可逾越的防线。故宫博物院的成立,将紫禁城这座昔日帝王居住的宫苑禁区,变为平民百姓可以自由参观的场所;将作为君主法统象征和仅供皇帝观赏享用的珍贵文物,变为全民族的共有财富;故宫博物院以其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和精美绝伦的古代艺术珍品名扬海内外。
作者:看看中国
公司名称:新华中视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010-63550889 QQ:1803168043 kkchina.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原里亚泰中心A1302
第五篇:贾里读后感
《男生贾里新传》读后感
冯杨远
今天写的这篇读后感,是很冒险也很革新的文章。希望大家可以认可。
贾里出生在一个平常的家里,一个古板的作家老爸,支持老爸的老妈,一个天真、傻乎乎的双胞胎妹妹贾梅,这就是他的家庭,不奇特,但平常却又透出许多不平常。贾里是本书主人公,勇敢、活泼、不走寻常路,有点自恋,自作聪明。身边有一大群奇怪的朋友,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
这本书很奇特,以轻喜剧的方式写出了贾里八年级的故事。但是,中间却又有那么多个感人的片段。记得那是第一个,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贾里、鲁智胜、张潇洒为了锦旗组成了老鹰小队,给佘奶奶打扫屋子,被白导相中,准备拍入电视,但在得知佘奶奶因他们而闪折腰,但却不想打破他们的美好愿望,而忍住疼痛,不露神色,老鹰三人组被感到,发自内心的为佘奶奶打扫,以至于他们十分上镜,成为了轰动一时的人物。她也让我想起了秦大奶奶,这两位老人都心地善良,心中都有那份关怀他人的心,也都默默付出过,留给很多人深深的印象。但这种深深的而却默默的爱,在现在,却被很多教育忽视了,不怎么重视这重要而无声的爱。同时也有另一个这种书中的贯穿点,也是儿童文学的共同点,那就是童真和童心。这两种人类美好的品质被忽视,是因为被这种娱乐至上的社会风气所驱赶,失去了纯粹与真诚,这世界十分宝贵且不可遗弃的人类品质。
那为什么这些美好品质会在教育中迷失呢?因为教育其实也已经迷失了,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新时代,知识变得更多,更杂,人们以前的教育是要人们登上知识这金字塔的峰顶。但现在这金字塔变得高不可攀,教育已经需要改革!人一生不过三种有用的东西:道德、能力、知识,最有用的是道德,而最无用的则为知识,但却有教育反其道而行之。这种方式的结果可想而知!在这革新年代中夹缝的一代人是最苦的,但这个时代必会结束!曙光一定会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