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职业教育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摘要:从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校本课程。
关键词: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课程开发;高等职业教育
分析电气系统故障现象,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是职业维修电工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而令人遗憾的是,现行高职课程缺乏对电气系统故障诊断的系统方法介绍。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相互衔接和沟通,开发了高等职业教育电气系统故障诊断的校本课程。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是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本课程。本课程任务是通过课程教学和配套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熟悉电气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电气系统故障诊断和维修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灵活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为电气设备管理维护,快速诊断和排除故障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了专业主要课程后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先进性很强的职业核心课程,强调工程技术的观点和实际技能的训练,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以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内容
2.1 电路故障诊断
2.1.1 电路故障的类型
(1)断路故障
也称开路故障。指电路某一个回路非正常断开。
(2)短路故障和短接故障
短路故障,是指电路中不同电位的两点被导体短接。短接故障,是指电路中相同电位具有隔断功能的两点被导体非正常的跨接。
(3)接地故障
指电路中的某点应该接地的而未接地或不应该接地的而接地所形成的故障。
(4)极性故障
正负极接反,同名端接错所造成的故障。
(5)联接故障
电路中的元件未按照图纸接线(漏接、多接、错接)所产生的故障。
(6)电路参数故障
由于电路中元件参数错误或配合不当所形成的故障。
2.1.2 电路故障的查找方法
(1)电位分析法
通过分析和测量电路中某些点的电位及其分布,确定电路故障的类型和故障位置。这是电工最常用的检测电路故障的方法。电工用试电笔检测电路故障使用的就是电位分析法。氖管明亮者,电位高;氖管暗者,电位低,氖管亮暗程度就是电位分析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用试电笔检测电路故障。
(2)电压分析法
其依据是在任一回路内,电源电压等于各负载电压降之和。从这一定律所揭示的一个回路在不同状态下电压降的分布规律,可判断电路的故障类型和故障位置。
(3)电流分析法
其依据是当回路开路时,其电流为零;当回路短路时,其电流很大。采用电流分析法可非常方便诊断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缺相故障,其原理是缺相时,Y接法电动机有一相电流为零,△接法电动机一相电流为线电流,其余两相为相电流。
(4)阻抗分析法
阻抗包括电阻和电抗,但在许多情况下,只要测量和分析回路电阻(即直流电阻),便可查找出电气故障。其依据是当回路短路时,其电阻为零;当回路开路时,其电阻为无穷大。当然在使用万用表测电阻前,应断开测量回路的电源,同时还要注意电路的并联支路的影响。
(5)状态分析法
通过对故障发生时电气装置和电路的工作状态及其内部元器件相互关系的分析,查找电气故障。
(6)单元分割法
一个复杂的电气装置或电路通常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构成。查找电气故障时,可以将这些单元分割开来,然后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发生的单元,从而快速地查找到故障的原因和地点。
(7)类比分析法
由于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再加上个别生产厂家技术保密原因,不提供设备内部图纸、资料,我们难免对一些电气设备的电路特性、参数、工作状态不十分了解。当这类设备发生故障时,我们可将故障设备的有关参数或运行工况和正常设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故障的类型和部位。
替换法,就是类比分析法的简单应用,用正常的电气零部件替换怀疑有故障的电气零部件。若替换后设备恢复正常,则故障就出在该零部件,否则需另找原因。
(8)推理分析法
电气装置是由一些有着内在联系和特定规律的元件、部件和组件等构成的,因而某一部件、组件、元件的故障必然影响到其它部分,表现出特有的故障现象。查找电气故障时,可以透过故障现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迫本溯源,层层分析推理,找出故障的部位和原因。主要向学生介绍根据功能关系和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分析查找故障的方法。
2.2 电机故障诊断
(1)测量法
通过测量怀疑有故障的电机的有关技术参数,来判断故障所在。
(2)听声音法
带病运行的电机其噪声往往会发生变化,用耳细听这些变化,并与正常声响比较,就可以判断出电机故障所在。如电动机在轴承损坏时,就能听到周期性“咯咯”杂音;若电动机轴承缺油或润滑油已经干涸,在轴承部位就能听到“咝咝”声;电动机扫膛时,能听见其内部发出持续的“嚓嚓”声;如果电动机定子缺相,电动机启动后,就会发出“嗡嗡”声而转动不起来。(3)直流电机故障诊断实例
(4)交流电机故障诊断实例
(5)测速发电机、交直流伺服电机、步进电动机
故障诊断实例
2.3 电气传动系统常见故障诊断
2.3.1 低压电动机起动故障诊断
(1)Y-△起动故障诊断
(2)自耦变压器起动故障诊断
(3)智能软起动控制器起动故障诊断
2.3.2 高压电动机起动故障诊断
(1)液体电阻启动故障诊断
(2)高压电动机晶闸管智能(固态)软启动控制器起动故障诊断
(3)基于开关变压器技术的高压电动机软起动控制器起动故障诊断
(4)高压电动机热变电阻软起动故障诊断
(5)高压电动机磁控软起动故障诊断
2.3.3 电动机调速故障诊断
(1)直流调速系统故障诊断
重点讲解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故障诊断
(2)交流调速系统故障诊断
重点讲解变频调速系统故障诊断
2.4 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1)甩开法
即甩开故障疑点。甩开后如果恢复正常,则故障出在甩开部分。甩开法主要用于检查过载、低压、短路故障。对于电子电路中的工作点漂移、频率特性改变也同样适用。甩开法有甩开机械负载、甩开电气负载及甩开信号3种。
(2)模拟法
即模拟正常信号取代故障疑点信号。对于开关量,可根据所怀疑器件(设备)正常时触点应具有的状态,将其短接或断开其与电路的连接,以判断器件(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对于模拟量,正常时应输出0~5V电压信号或4~20mA电流信号,因此可用信号发生器给后级电路施加模拟信号来判定故障点。
(3)电路原理分析法
(4)替换法
(5)类比法
(6)应用故障维修测试仪法
采用电路维修测试仪,可在故障电路板完全处于静态(不工作)的状态下,对各器件施加稳定的代码直接测试故障电路板上各种元件功能的好坏,元件无需焊离电路板,就可找出损坏的元件。
2.5 红外测温故障诊断
2.6 UPS故障诊断要点
2.7 无线路图查找故障方法
工厂中的一些设备,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造成电气设备图纸的遗失、不全或与实物不符,给检修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介绍在无电路图的情况下查找电气故障的思路和方法与要点。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
教学过程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边讲边练,边学边干。教师先设置故障,然后讲解故障诊断的方法,由学生根据所学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仪器测量、思维分析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让学生在查找故障中体会故障诊断的思路和方法。当学生没有任何思路时,教师给以相应的启发或引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程考核采用现场测试操作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教师设置故障,学生查找。查找出故障后,由三位“双师型”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故障诊断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答辩。结束语
《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由于很好地实现了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融通,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深受学生和企业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李焦明.试用“望、闻、问、切”诊断电气设备故障[J].水泥,2003(3):42-45.[2] 李焦明.电气系统故障诊断[J].水泥工程,2004(1):49-49,55.[3] 李焦明.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维修要点[J].电工技术杂志,2004(6):19-21.
第二篇:高等职业教育书籍装帧课程改革初探
高等职业教育书籍装帧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黄丽萍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353000
[摘要] 课程改革历来是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无论是规模上还是内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高职课程改革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任务。而课程改革要重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内涵上随社会经济发展,时代变迁而产生的扩展;课程改革模式的选择与整合的本土化;以及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须纳入课程改革与教学的全过程等问题。
[关键词] 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 本土化 综合职业素质
《书籍装帧》课程是艺术设计(广告设计方向)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用设计艺术。以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书籍从设计到装帧完整的过程为教学目标,突出实践动手能力。课程形式以课题设计为驱动,推进课程进度的衔接形式,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技术技能教育于课程教学之中,使之具有“培养目标能力化、课程设计职业化、能力训练岗位化、素质培养企业化”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工学交替、教学做相结合等特征。针对该课程的设置特点,本文将对课程设计与本土化的结合进行探讨。选好课题是成功教学的开始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经验得知,学生比较茫然的就是对所学课程的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对一些必要的基础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利用项目推进教学的形式,能够较好地改善这种现象。选对课题,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认真积极的有效吸收课程相关知识,以便支撑课题的完成。职业教育要针对市场,为地方经济服务,我院地处建阳市,历史名人朱熹的故里考亭村便座落于此,2006年参加“福建最美丽的乡村”评选,荣获最美乡村称号,市政府正积极发展考亭村旅游项目,为此,考亭村的旅游宣传显得尤为重要。书籍装帧课程便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与建阳市旅游局合作,以推广宣传“考亭村”旅游项目为课题来推进教学的形式,极大的鼓舞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用心去分析市场,调研地方实际动态,尽量的做到与地方需要相结合,根据地方优势和条件制定教学目标,充分发扬地方传统的优秀文化,以满足社会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活泼开放的教学过程是良好的延续
如何让这种良好的态势延续下去?如何让课程顺利的结束?那便要取决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书籍装帧课程开设的时间正值春季,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以“春游”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考亭村实地考察取景、参观工厂,利用自由、轻松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学生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各教学环节配合融洽。这种活泼开放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不仅是教学又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德育能力和沟通能力。融职业素质于课程之中是重点
怎样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高职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作为课程改革的尝试,在学生课题的构思与表达阶段,以观摩学生的设计草图为主,虚拟设计人员同客户之间的场景,学生通过草图展示,设计理念阐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以及预期达到的效果等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教师扮演客户的角色,根据学生的展示图与设计理念的阐述,进行提问,找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辅导。为了让教学效果更完善,我把这一阶段的课程开设为公开课,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起参与,突破师生的交流,延伸为师生、师师的交流。尽可能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与心理素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与客户和老板的沟通交流是必然的,同时方案的认可极大的取决于沟通与交流。
因此,教学过程,不能一味强调理论的讲授,也不能简单的把实践理解为就是离开课堂,到工厂去学习。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要把地方经济,市场需求,实际条件等多重因素结合起来,设计出实际可行的方案。尽可能的把职业素质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展示自己,强调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环节设计虚拟场景,让学生扮演职业的不同角色,循序渐进地学习提高职业素质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评价的全面性
简单的分值并不能说明教学的成果,也不能全面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昔日,我们习惯用分数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习惯性的用分值来衡量学生,在升学的前提下,分数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同时我们也因习惯而一如既往的沿袭了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然而,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如果我们再用简单的分数来评价和衡量一个学生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也是落后的。作为一门专业性质的学科,我把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三个部分,态度是首要条件,专业技能的掌握是主要部分,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是评价的一个范畴。这样的评价既客观,也对专业技能掌握并不是很理想的学生他的态度也是一种认可,企业也需要具备良好工作态度的员工。
教学评价不能用简单的一个分值概括,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平时的成绩与期末成绩相加的平均值。在评价中因该体现学生的基本素质与专业学习等情况,这样的评价在以后就业中对企业来说,也是他们想了解的,企业往往在学生的推荐信和自荐书上只能看到相关学科的成绩,但是对学生的德育情况,为人处事,个人态度等却一无所之,出现了招聘回去的员工并不是他们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逐渐的,使企业对学校给予学生的评价失去了信心,出现许多企业不看学生的学习成绩,面试时使用技能考核,心理问卷测试等方式,这样即费时,同时短时间的考核,并不能客观的进行评价,所以建立对学生全面的评价体系且全面的开展与实施,也是我们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结语
对《书籍装帧》这门课程的尝试改革,我从课题选择、教学过程、职业素质、教学评价这四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得到建阳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为该课题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也得到他们的肯定。本文只是个人对一门课程的尝试性改革,这只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任务的一小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任重道远,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 颖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中国教师报 2006-5-1第16期
第三篇: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经验论文
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经验论文
第二实验小学 杨雪华
柳斌同志特别强调:“中国人从小就要注意写好规范字。小学阶段,除了要打好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外,还要打好规范字的基础。”我们中国所特有的方块汉字不仅在实用上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而且一直以特有的艺术情趣著称。正因如此,书法正日益成为世界性的艺术。
新课程目标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力求充分体现基础教育的基础性,这个基础不仅包括科学文化基础、实践能力基础,还包括终身发展的基础。书法教学则是终身发展基础这一楼塔中的一块不可缺失的基石,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开展书法教育,是儿童自身成长的需要
根据我校对学生的握笔、坐姿、写字卫生等方面科学的调查分析,通过一系列数据的统计整理得到数据。统计结果是只有近30%的学生,写字姿势正确,能写出正确、端正的字,有约53%的学生写字基本功差,姿势不正确,没有良好的写字习惯,还有约17%的学生,写不好字,甚至是不会写字;究其原因是近几年来,大多数中小学忽视了对学生写字的教学,重视程度很不够,对学生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训练。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早早就拿笔写字,家长和老师不重视或写字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在书写方面问题很多,特别是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姿势不正确,长期的不注意训练和督导,让生养成一种定势的不良的书写习惯。一个人如果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那么将很容易把字写得端正美观,有利于呼吸顺畅和精神集中,能防止脊椎弯曲和眼睛近视。坚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会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和意志力的发展。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我有一个爱好,那就是书法艺术。教学之余喜欢舞文弄墨,每当我完成一幅幅书法作品的时候,在心里总会有说不出的喜悦。一次我正在临习碑帖,有一个字我怎么也把握不好间架结构,正在思考其中的奥秘。“老师,你写的太好了,要是
我也能把字写得那么漂亮该多好啊!”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把我吓了一跳,原来是有一位学生向我请教学习上的问题来了。我放下手中的笔,认真给他讲解了起来。等这位同学走后,我耳边一直想起他那句话。“老师,你写的太好了,要是我也能把字写得那么漂亮该多好啊!”一次偶然的经历,揭开了“硬笔书法”课程开发的序幕。
二、开展写字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能够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增强学生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责任信心。
在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中,书法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通过书法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写字基本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国内已有许多中小学在研究书法教学,虽取得一定的成绩,却没有一套让学生的写字水平逐步发展的教学模式、方法和途径。为此,我校开展书法教学与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研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实验的体会
开辟有效地教育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的重要方面。第一,练字与识字相结合。我校将写字教学与语文教材学习的生字结合起来,我们专门设置了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固定地练习写字的时间,自制写字练习本,每日在写好基本笔画的同时,定时、定量让学生写课本上刚学过的固定的生字,练字和识字同时进行。让学生的习字由课内向生活之中延伸,要求学生写字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经常向家长宣传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请家长积极配合,与老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对学生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都能认真检查和督促。教师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最近的写字情况,请家长关心、帮助学生习字。
第二,营造浓厚的写字教学研究氛围。环境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我们注意创设与写字教学研究吻合的氛
围,让学生置身其间,耳濡目染,产生自觉练字,以写好字为荣的心理。
①学校宣传橱窗、走廊过道的墙壁上布置了学生的优秀习字作品;班级设“书画苑”展示学生的优秀习字作业和有进步的习字作业。
②创作写字歌,编写写字操。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写字的情感,学校创作了写字歌——《我们从小练好字》,让学生懂得写好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具体表现。正如歌中所唱: “我们是炎黄子孙,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从小练好字”。还编写了写字操,既为活络指、腕关节,也为营造情境。
第三,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在书写过程中,当学生产生疲劳、烦躁的情绪时,播放柔和轻缓的民族音乐,如古筝曲、情调钢琴、浪漫小号等,并及时地讲一些古今书法家的名人轶事等,学生在乐曲的引导下,平心静气,渐入练字佳境。学生不仅在练字上日益长进,而且在修养和精神上也得到升华。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逐渐使学生感悟到写字的真正内涵。
第四、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生初步认识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让生了解汉字的演变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了解汉字造型的博大精深,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如在学习“鸟”字时,教师先出示古体象形的“鸟”字与现在的“鸟”作比较,让学生看前边象形字,再分析“鸟”的字形。让学生想象它的上部是鸟头,一点是眼睛,下部是鸟的身子,然后告诉学生怎样一笔一画地写,学生就能牢牢地记住。
四、实验的收获
我们坚持以“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宗旨,教学生写方块字,做正直人。
首先,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校全体师生的又一成果《小学生写字实用教材》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弥补了我国的小学生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合自己练习的写字教材的这项空白,对指导小学生写字水平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积极的意义。
形成独特的以“明理、示范、训练体验、反馈、矫正”为主线的呈螺旋上升的行为养成教育的模式。
第二、教师的写字水平与自身素质全面提高(1)老师自身写字水平明显提高。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写字水平关系到学生的写字质量,必须下大力气提高任课教师的写字水平。为此,学校采取指定教师具体指导、集中统一练字、定期组织由本市知名书法家对教师有关书法理论的指导和培训,以及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书法教学课题实验师资讲座”等措施,不断夯实教师队伍的基本功。同时,坚持突出了“三抓”:抓备课、抓粉笔字、抓硬笔字。每两周由分管领导检查并负责展示,登记好检查情况,并做好存档;狠抓实施、检查、评比,经常组织交流经验,帮助教师提高书写水平,帮助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第一线书法教学大军,创建“高质量”书法教育实验基地。激发教师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更加热衷于练字,为学生做出了表率,起到了带头模范作用。教师提笔即是导字。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教师姿势端正,书写规范,重视板书和批语的书写,使之成为示范的窗口。学生自然也会自觉练字,蔚成风气。
(2)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显著提高。随着校本课的开展,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表现在:对课堂的组织和调控方面。教师能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出有新意、效果好的书写教学方案,借助媒体,通过引导、点拔、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3)寻求有效的育人方法,熟练的掌握育人艺术
为了让实验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们不断的设计更加优良的教育情境,寻找更加有效地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不断进行总结,积累了丰富的育人经验,育人艺术也不断丰富。
(4)重视总结与交流。校本课开展以来,教师们不仅重视实践研究,同时也重视经验的总结与交流,对教育经验和典型的个案及时的总结整理,为校本科的开展一步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学生的写字水平和行为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校本课的实施中,我们可喜的看到学生的学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写字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切实的夯实了学生写字技能基础, 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校写字教育的长足进步。其实写字能力的提高体现出很鲜明的人文色彩,以人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是我校开展“五个一”写字教学研究常规活动成果。即:①每天一节20分钟写字课;②每周一次班级习字评比;③每月一次全面性的写字水平检测;④每学年一次的写字成果展示;⑤每学年一次的写字经验论文交流,要求教师人人谈写字教学的经验,加强经验的推广工作。(5)明确各科作业的常规要求。学生习字最多的应用便是作业,教师提笔即是导字,学生提笔即是练字。制订《第二小学各学科作业规范》,对各学科作业本封面的书写,作业的格式,字的书写,批改符号等都作了统一的规定,并定期检查,形成反馈,致力把写字训练的成果迁移到平时的各科作业中,促进学生认真写字,教师严谨批改,养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五、实验成果
学生写字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的正确率由研究伊始的53%上升为目前的92.1%;学生的写字合格率由研究初始的不到30%上升为目前的93%。同时学生通过练字,整体素质得
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教师全体参与写字教学研究,通过苦练写字教学的基本功,建立模式与应用模式,经验交流,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不少论文获奖。在写字教学研究中,学校探索出了五段十环的课堂教学模式,制订了写字水平检测办法与评价体系,编写了颜体临习指导,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措施,印制了《第二小学写字作品集》2本。写字教学研究促进了学校特色的迅速形成,校园呈现翰墨飘香的幽雅氛围,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展示学生作业,举行节日书画展,走上街头写春联等活动,赢 得良好社会影响,写字教学研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龙街二中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告诉我们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学生身边、就在社区。因此我校确定了“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为校本课程开发主题。
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课程问题意识、课程改革意识、课程开发意识以及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但长期以来我们推行国家课程,教师基本上没有学习过学校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更没有课程开发实践的训练。面临突然到来的课程开发权力与义务,他们不知所措,感到责任重大。为此,学校派员外出学习、请教研室老师来校指导。在学校开发小组的领导下,教师中很快形成了“互动”热潮,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浓厚氛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校本课程开发,坚持“重视与参与并举”不动摇
1、领导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各教研组以教研组长负责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主题——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使全体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感受到“三有一心”,即有领导、有主题、有评价,从而增强开发工作的自信心。
2、全员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教师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学校的教务、总务、党团、工会等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计划完善,全力投入。
二.校本课程开发,坚持目标明确的思想 我校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即:
1.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3.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稳中求发展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培养一支有献身精神、有理论素养、有教育敏感、有研究头脑、有教学能力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成长的平台,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我校的整个科研过程为:提出问题——确定课题——实施计划——总结反思——再提出问题„„循环往复,研究不已。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们在参与中探寻,在探寻中思索,在思索中变革,在变革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1.三课带动,岗位练兵。
通过开展三课活动,加强岗位练兵,大力度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优质课以点带面。为了更好的展示教师在新的课堂理念下的教学,每学期我们都组织一次校内评优课,全校所有教师都参加,每人自选内容,或组内教师同上一个课题。通过个人精心准备,组内集体备课,学校按个人抽签安排好日程,人人讲课。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评课小组,个别教师的教学标准达成度较低,领导教师进行分析帮助其对症下药,边学边改。
示范课引路。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我们要求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有自己特点的教师在校内做新课程的示范课,给其他教师开拓思路,以供学习和借鉴,起到引路的作用。使教师互相切磋技艺,博采众家之长,充实和提高自己。本学期龙开锋、安丽萍、周云等老师均上了两节以上示范课。
特色课促其提高。为了加速骨干教师的成长,学校要求骨干教师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如龙开锋老师诙谐幽默的教学特点;周云老师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特点。学校通过组织这种课,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改革意识,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讲课的教师受到鼓舞,听课的教师受到启迪,实现了教学双赢,使他们能够在新课程实践中尽快成熟起来,通过以上三种讲课的形式,锻炼了教师,提升了教师授课水平,也使课堂主阵地成为我校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重要舞台。
2.课题带动,专题探索。
课题带动。我们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问题即课题,小现象真问题。我们以问题研究为主要内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遵循“教学-问题-归因-设计-教学-反思”的研究思路,学校有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将积累和运用有效的结和起来”、“联系农村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个课题,各个学科又有小课题,如中学文科组“阅读与写作”、理科组“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实验组“优化农村实验教学”等。用教学实际充实课题研究,用课题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专题探索。在课程改革中,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教学过程的变革、课程的评价等等。如果我们采取“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办法,肯定都抓不好。我们分轻重缓急,采取“话题式”教研,重点突破的办法,把课程改革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如:《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等等。每个专题的探索,我们都做到有方案、有过程控制、有总结;每个“话题”的探索,都使老师们观念上有所收获。
案例研究。我们通过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课堂实录等形式进行了案例学习,请县教研室刘桂华老师到校听课、指导、分析。引导老师们边学边做,边做边创,在讨论、研究中,老师们豁然开朗,投入实践与研究之中,案例成为我们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有效攻略。
3.互助带动,反思提高。
为使教学研究 经常化,在教学研究中我们以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师师互进。集体备课需教研组长精心策划,全员教师参与,共同学习指导,避免集体讨论、交流与反思流于形式。借鉴了“个人先期备课、集体研究、形成通案、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思路,浓厚了教研氛围,在集体备课中突出抓了三个重点:一抓个人研究的落实。每位教师在全面掌握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初步教学思路,形成简案。备课组长对每位教师的简案进行审查签字,并把简案纳入备课考核之中;二抓集体研究的效度。统一研究时间,统一研究地点;突出重点,突出难点,突出课堂设计,突出学法研究;加强检查和督促。三抓个性化修改操作的实效。我们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结合学情修改。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真备学生,根据学情对通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二是结合特长修改。教师充分考虑发挥自身的特长修改通案,突出自己的特色。学校将个性化修改,作为备课考核的重要依据。
我们坚持在反思上做文章。我们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写出个人的简短教学后记,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让教师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成败、启示和顿悟,记录自己实施新课程的心路历程,养成自觉学习、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努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达到教学与教研的同步,实现教学与教研的共进。校本教研,给教师搭建了一个成长、锻炼、展示提高的平台。
四、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不断总结 1.经验:
①我校领导班子思想解放,勇于开拓,不等不靠,大胆带领教师开发和研究适合我校需要的校本课程。
②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整合一批青年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物质条件,既拓宽了青年教师施展才华的空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又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③学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而且纠正了自己过去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并把好的习惯和能力迁移到各学科的学习中去,从而提高了各科的学习成绩。我校期末统考成绩良好。
2.存在问题:
①缺少专家的引领,所以造成老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底气不足,开发的深度不够。
②校本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
五、下步工作设想:
基本思路:继续深入进行新课程研究,有效落实教学常规,科学开展课题研究,注重提高教师群体素质。
1、严格执行新课程课时计划,确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顺利实施。要开齐学科,开足课时,特别要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继续加强新课程教材研究。通过课改新理论、新经验、新方法的培训,帮助教师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促进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有效提高。
3、扎实深入的开展校本教研。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提高教研员及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培养特色典型,形成骨干梯队。要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使他们成为教学的优秀典型;本着边实验,边落实,边总结,边提高的宗旨,充分发挥特色典型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努力达到有办学特色的学校。
龙街二中教务处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学校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地发展。为把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特制规章制度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实新课程标准,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开发校本课程,挖掘学校特色,探索校本课程教学经验,优化评价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组
长:袁红光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卢新颖 连懿德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选择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抓好理论学习和宣传。
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意见和理论材料。在教师、学生、等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等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和整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参加相应的校本课程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发展特长,张扬个性,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达到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自主发展;有个性地发展。
3、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将课程开发寓于科研课题研究之中;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计划;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成功地实施校本课程。
(2)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每位教师必须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3)校本课程研究工作小组定期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并将根据课程开发目的意义,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联系密切,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意义,对学生技能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根据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标准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进行评价。凡经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批准的课程,均被确立为校本课程。
(4)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学校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活动。课程研究领导小组也将定期对教师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指导与评价,加强监控。
(5)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根据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等进行评估。
(6)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
4、做好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
开展校本课程培训交流活动,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有:一是学生的出勤率;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三是学生的学习成果三方面构成。继续研究以学生的自主活动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建立自我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等。同时学习对校本课程研究工作给予各方面的支持: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3、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4、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5、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6、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7、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8、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xx小学 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