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站公路石梯坎滑坡稳定分析与治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滑坡特征 地质条件 滑坡原因 治理方案 石梯坎滑坡
【论文摘要】依据岩梯坎滑坡的特征和基本地质条件,分析滑坡的原因,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治理方案,达到了治理滑坡的目的,保证了电站进厂公路的正常运行。
石梯坎滑坡位于某电站进厂公路嘉陵江右岸的乌江谷崩坡积体地带,滑坡纵向长约60m,横向宽约160m,滑体厚度为2.20m~7.30m,体积约为1.5万m3~2.5万m3,属于小型滑坡。为治理该滑坡,通过勘察,分析滑坡原因,提出了治理方案与建议。本文介绍如下。滑坡特征
该滑坡为一覆盖层古滑坡。2003年电站进厂公路从该滑坡体中部通过, 2004年5~6月在连续几场暴雨后,该段公路及地表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与沉降。
滑坡体略呈圈椅状,滑坡后缘公路内侧的崩坡积体的台地土中,裂缝呈弧形分布,基本贯穿整个后缘,缝宽3·0cm~28·0cm,可见深度0·80m~1·50m。在滑坡体中上部,也可见多条裂缝,延伸长度一般5m~15m,裂缝宽度2·0cm~8·0cm,裂面上无擦痕,属张性裂缝,裂缝表面的土较湿润。滑坡后缘水平位移一般10cm~15cm,垂直位移25cm~30cm,最大垂直位移为60cm。因滑坡水平、垂直位移变形,该段公路沉降50cm~60cm。公路外侧的浆砌条石堡坎向外发生鼓胀变形,边坡明显隆起,位移量达30cm左右,条石全部开裂,缝宽达4·0cm~20·0cm。通过实地量测与公路近于直交的涵洞,发现洞内两侧条石边墙上共发育有4条裂缝,缝宽2·0cm~30·0cm,垂直错位3·0cm~15cm。裂缝从涵洞顶贯穿整个条石边墙,走向顺公路与涵洞轴线近于直交,缝中有地下水渗出。
在滑坡体前缘地带,公路外侧斜坡土体可见细小裂纹,斜坡土体对坎下土体有明显挤压隆起迹象,通过钻孔发现,坎下土体因挤压出现细小裂纹。滑动带在滑体中部(公路堡坎以上)至后缘地带,一般位于土层底部附近,部份位于基岩顶面。滑坡后缘滑动面有0.8m~1.5m长呈张开状,以下为闭合状。从公路及以上钻孔取土芯鉴定,滑动带厚度为20cm~50cm,呈很湿—饱水、软塑状,局部为软偏可塑状,可见擦痕但不明显。公路陡坎以下滑动带位于土层中上部,经钻孔土芯鉴定,滑动面土芯含水量明显增大,土体呈很湿—饱水、软偏可塑状,部份可见因挤压所形成的细小裂纹及擦痕,但滑动面及擦痕不很明显,这层土厚度一般30cm~60cm。滑坡基本地质条件
石梯坎滑坡位于嘉陵江右岸坡脚地带,地形呈斜坡台地状,地面高程224m~245m,高差约21m,滑坡后缘最高点高程240·56m。进厂公路宽度约8m~10m,路面高程233·75m~236·47m,公路外侧为坡角30°~50°斜坡,坡高6m~9m。斜坡外侧至嘉陵江边为较宽缓的斜坡台地,宽14m~30m左右。嘉陵江水位为224·00m左右。滑坡体由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col+dlQ4)、人工堆积层(mlQ4)组成。其中,素填土为红褐、棕红色,松散—稍密,湿—很湿,局部饱水,由粘性土、粉土、岩石碎块、屑、砂卵石等组成,孔隙大,局部有架空现象,层厚2·56m~7·30m;粉质粘土夹碎块石为紫红、棕红色,局部偏软或偏硬塑状,在滑动带附近呈软塑状,湿-很湿,局部饱水,夹砂质泥岩、砂岩碎块石、碎屑约占10% ~20%,局部见块径1·0m~2·5m孤石,层厚0·60m~9·00m,层顶、底界面高程起伏很大;粉土为灰黄色,松散状饱水,土质较均匀,分布于公路陡坎以下地带,层厚1·00m~2·4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岩与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岩石强风化厚度2·20m~3·20m。滑坡场地基岩面顺坡向起伏差大,高程214·00m ~240·00m,倾角一般15°~35°。
滑坡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上层滞水与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赋存于滑体松散土层中,在公路台地及以上部位,土体中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低洼地带排泄,其水量及水位主要受季节影响,雨季水量较丰,其余季节水量少;在公路坎脚以外部位,土体中孔隙潜水接受大气降水、高处地下水及嘉陵江水补给,向嘉陵江排泄,水量丰富,水位主要受嘉陵江水位控制。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滑体裂缝中,分布局限,水量小,向低处排泄。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弱风化岩层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及上覆土层地下水补给,水量小,在坡脚以泉或散浸形式排泄。滑坡场地地下水位埋深在1.20m~6.05m,其水位随地形位置不同变化很大,从坡上往坡下大致呈一条倾斜线。滑坡原因分析
3·1 滑体物理力学性质差
该滑坡土体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夹碎块石组成。人工填土,结构较松散,孔隙度大,局部有架空现象,渗透性能好,易吸水饱和,抗剪强度较低;粉质粘土夹碎石,粉质粘土一般呈可塑状,含水量高,局部呈软塑或饱水状,所夹碎石为强风化砂质泥岩,抗剪指标低,饱和快剪, c=0·020MPa~0·038MPa、=10·0°~16·9°;重复剪, c =0·006MPa~0·016MPa、=8·2°~12·6°。滑坡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差是引起滑坡的内在原因。
3·2 基岩顶面倾斜坡度较大
滑坡地带土层以下基岩顶面倾角为15°~35°,由于基岩面较陡,给边坡的变形提供了条件。这是形成滑坡的潜在因素。
3·3 公路修筑及大量填方
滑坡场地原地形为崩坡积体形成的斜坡台地,进厂公路从崩坡积体中上部通过,并因修建公路而堆填了大量的人工填土,增大了斜坡荷载,增大了斜坡失稳的可能性。
3·4 暴雨
2004年5月~6月,是当地暴雨季节,雨量大,后山上大量雨水汇积于滑坡场地,加之公路内侧部份地带排水不畅,大量雨水沿土体迅速渗透。一是使土体达到饱和,加大土体的重量;二是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大了土体的孔隙水压力,致使斜坡土体开裂变形;雨水渗透到裂缝中,起到润滑作用,促进了滑动面的形成,从而诱发了滑坡。上述因素是引起滑坡变形的主要因素,此外公路汽车通行引起的附加荷载与振动,也是引起滑坡的诱发因素之一。
第二篇:溪洛渡电站左岸古滑坡堆积体位移与治理
溪洛渡电站左岸古滑坡堆积体位移与治理
兰艇雁 李杰
(长江三峡发展公司溪洛渡监理部,云南永善 657300)
摘要:由二叠系宣威组底部软弱夹层作为古滑体界面的溪洛渡左岸巨型谷肩古滑坡堆积体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坡脚破坏,大气降水渗入,滑坡体表层发生大面积蠕动变形,滑移距离达到180mm,古滑坡体内部沿深层滑动面滑移60mm,总体积约5000万m3。古滑坡的复活对滑坡体上部居民以及电站进水口造成严重威胁。通过采取深层、浅层排水,压脚贴坡混凝土,框格梁加锚索固脚等工程措施,保证了古滑坡体的稳定。关键字:古滑坡
位移
治理 概述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云南省永善县与四川省雷波县相接壤的溪洛渡峡谷之中,是金沙江下游河段规划开发的第三个梯级电站。该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和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等综合功能。
溪洛渡水电站枢纽由拦河大坝、引水发电建筑物、泄洪建筑物等组成。拦河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最大坝高278.00m,坝顶高程610.0m,拱顶中心弧长698.07m。发电厂房为地下式,分设在左、右两岸山体内,各装机9台、单机容量为700MW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600MW。电站主要供华东、华中地区兼顾川、滇两省用电需要,是金沙江“西电东送”距离最近的骨干电源之一,是我国第二大巨型水电站。
溪洛渡水电站左岸谷肩堆积体位于坝址上游电站进水口的上方,在治理过程中发现存在浅部蠕动滑移以及深部古滑带位移,有复活迹象,如果失稳,后果将十分严重。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目前达到了稳定的良好效果。这种对古滑坡体进行综合治理的方法在国内十分罕见,尤其是土锚管在边坡加固中的应用在国内实属创新,故予以介绍。2 地质背景 2.1 地形地貌
工程区位于雷波—永善构造盆地中的永斜之西翼,系一总体倾向南东由似层状玄武岩组成的单斜构造,缓倾下游左岸,顺流方向地层产状呈陡—缓—陡的平缓褶曲。坝址区所在金沙江河谷呈“U”字型分布,谷底高程约350m左右,正常蓄水位600m时,河谷宽535m,600m高程以上为70°~80°的玄武岩陡壁,740m高程以上为古滑坡堆积体。左岸古滑坡堆积体位于电站进水口及泄洪洞进水口的上方,原始坡面平缓,总体坡度15°~20°左右,具体见图1。左岸古滑坡堆积体处理分区示意图
2.2 地质结构
左岸古滑坡体的滑动面主要发生在玄武岩与宣威组铝土页岩之间,滑动面出口高程730~858m,滑动面产状N20°E/SE∠5°~8°。古滑坡堆积体由下至上,从老到新依次为
1二叠系宣威组沉积(P2x),冰川、冰水堆积体(fgl+glQ2),洪积体(plQ3),其中以冰水堆积和洪坡积为主,见图2。
图2 左岸谷肩古滑坡堆积体剖面示意图
二叠系宣威组沉积(P2x)位于古滑坡底部,为海陆相沉积,岩性为灰黄色砂页岩互层,底部存在较稳定的铝土质页岩,残留厚度一般在22~30m之间,顶板高程730~800m。宣威组地层假整合于玄武岩之上。
1冰川、冰水堆积体(fgl+glQ2)形成于中更新统早期,为河流相冲积物,厚度一般为10~79m,组成物质主要为玄武岩、砂岩、灰岩,钙质接触式胶结较紧密,具有成层性,局部架空,偶有缺失,分布高程一般在730~800m之间。
洪积体(plQ3)厚度4~30m左右,主要由紫红色粘土组成,自上而下含石量逐渐增多,厚度逐渐增大,覆盖于冰川、冰水堆积物之上。2.3 水文地质条件
2古滑坡体水源主要接受边坡后缘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面积约8000m。就滑坡体组成物质而言,上部洪坡积物主要组成物质为红色粘土,相对隔水,对大气降水起到了屏障作用;中部冰川、冰水堆积体为冲积层,结构架空,是相对透水层;下部宣威组岩层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赋存于隔水层之上的冰川、冰水堆积物之中,含水量较少,向金沙江排泄。2.4 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3洪积体(plQ3)干密度为1.75g/cm,天然含水率为15.5%,粘土塑性指数为18.7,干燥时坚硬且地表龟裂,遇水软化。
13冰川、冰水堆积体(fgl+glQ2)干密度为1.95g/cm,天然含水率为5.95%。3 古滑坡成因分析
根据该区滑坡体之上倾覆第四纪洪积物可推断滑坡体发生于200~300万年的中更新统早期。当时金沙江河床高程约868m,河水补给两岸的二叠系宣威组地层,使其中的铝土页岩和粉细砂岩等软弱岩层长期处于软化状态。由于边山卸荷作用,使其后缘的宣威组、飞仙观组以及铜街子组地层沿卸荷结构面发生错落,错落地层总厚度达423m。错落体基本保持了原始地层的顺序,中后部解体较弱,具有明显的错落特征。在错落岩层的重压下,加之宣威组软弱岩层处于软化状态,导致边坡在剪应力条件下产生沿宣威组软弱岩层的塑性变形和剪切滑移。经勘测发现滑坡体后缘集中发育陡倾节理,产状为N30°~50°W/SW∠65°~80°,中部弧形滑面是经剪断宣威组中上部以及飞仙观组岩体发育而成,因此古滑坡是由于卸荷错落岩体的重力作用,岩体在蠕动变形过程中,经前缘滑移牵引,后缘拉裂,中部剪切
古滑坡形成后的岩体基本保持了原始的地层顺序,到中更新统末期,该区遭受了冰川河流冲击,将古滑坡体前缘宣威组以上的飞仙观组和铜街子组潜蚀,由河流相冰川、冰水堆积物取而代之。到上更新统时期,该区又经受一次洪水冲刷,使洪积物覆盖于冰积层之上,从而形成如今的地层结构特征。4 古滑坡稳定性分析 4.1 古滑坡变形过程
3古滑坡堆积物厚度8.51m~163m不等,体积约5700万m。2005年5月份以前,为保证古滑坡下方电站进水口和泄洪洞进水口的安全,对古滑体边坡进行了削坡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发现Ⅲ区下游侧的坡脚部位发生蠕滑拉裂变形,并逐渐发展为洪积物发生弧形浅表层滑动。
2005年5月至9月,Ⅲ区上游侧中部的表层洪积物在前缘开口线附近出现明显的浅层变形,变形范围约为长15m(顺江方向),宽10m(垂直金沙江方向)。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变形体前缘部位发生一定程度的向外鼓出,后缘出现深约30~50cm的拉陷槽,后侧最大错位高度达1.2m。Ⅳ区顶部出现宽5~10cm的拉裂缝,后侧发生高30~50cm的错台。
2005年9月以后,整个滑坡体变形进一步加剧,各区中部都不同程度的出现贯通性裂隙,不仅表层发生裂隙和鼓出,中部的冰川、冰水堆积物亦发生拉开裂缝。4.2 变形监测
为了实时掌握滑坡体的变形情况,在高程▽813.9m和▽797.0m分别布置测斜管IN02-JDL和IN03-JDL,IN02-JDL于2006年6月25日取得基准值,观测时段为06年06月25日~06年07月25日;IN03-JDL于2006年7月13日取得基准值,观测时段为06年07月13日~06年07月25日。它们的监测情况分别如下:
IN02-JDL测斜孔
(1)累计位移:在观测时段内0.5m深度测点累计位移量约75mm,3.0m深度测点累计位移量约22mm,28.5m深度测点累计位移量约10mm。
(2)变形速率:06年7月1日以前,变形速率较小,0.5m深度测点的平均变形速率为1.6mm/d;06年7月1日~06年7月11日期间,0.5m测点的平均变形速率为4~5 mm/d;06年7月11日以后,0.5m测点变形速率减小,平均变形速率约1.0mm/d;3.0m和28.5m深度测点具有相似规律,总体平均变形速率约1.0mm/d。
IN03-JDL测斜孔
(1)累计位移:在观测时段内0.5m深度测点累计位移量约41mm,3.0m深度测点累计位移量约19mm,23m深度测点累计位移量约7mm。
(2)变形速率:06年7月15日以前,变形速率较小,0.5m深度测点的平均变形速率为2.75mm/d;06年7月15日~06年7月18日期间,变形速率有所减小,0.5m测点的平均变形速率为0.5 mm/d;06年7月18日以后,变形速率增大,0.5m测点的平均变形速率约4.6mm/d;3.0m和23m深度测点具有相似规律,但量值较小。两测斜孔06年07月25日向河谷方向不同深度位移分布情况分别见图
3、图4。
图3 IN02-JDL测斜孔位移分布图
图4 IN03-JDL测斜孔位移分布图
5m左右存在变形差异点,上部各点的累积位移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孔深5m至冰川、冰水堆积物底部之间各点的累积位移趋于一致;冰川、冰水堆积物底部处是另一变形差异点,该处出现位移巨变,上部累积位移12mm~15mm左右,下部只有2mm~3mm左右。该观测结果显示,两点一个是浅层位移界面,位于洪积物与冰积物的分界线上,另一个是深层界面,位于冰积物和下部宣威组的分界面上。4.3 原因分析
左岸古滑坡体的稳定情况威胁电站进水口的安全,拟对古滑坡上部致滑段进行削坡处理,开挖坡比1:1.5~1:2.5,根据现场地形和土体特征分部位进行。在施工中,由于表层覆盖的相对隔水的粘土层被削减,导致部分透水的冰积层裸露,加之2005年雨水较丰富,大量雨水通过冰积层渗透到底部的宣威组,使其中的铝土页岩和粉细砂岩等软弱岩层软化,导致其抗剪强度降低,并且由于施工开挖造成滑坡前沿14层玄武岩高程680m~740m位置的坡脚以上形成临空面,因此使得古滑坡沿宣威组深层界面发生位移。而表层的洪积物粘土在干燥状态下其内摩擦角Φ值可以达到36°~40°,一旦浸水粘土层将达到夜限含水量,Φ值降低至10°~15°之间,由于其在表层植被破坏后接受大量降水补给达到饱和,因此产生沿冰积层界面的浅层蠕滑。
从以上分析说明,该古滑坡已趋于复活,整个左岸高边坡稳定性较差,为确保下部电站进水口和上部居民安全必须彻底治理。5 古滑坡体治理
左岸古滑坡堆积体处理范围长5303m,在高程740m~840m之间。针对溪洛渡水电站左岸古滑坡堆积体的复杂地质条件和浅层蠕滑以及深层位移的特征,采用了中空注浆土锚管加拱形骨架砼梁对浅层滑移进行加固;采用砼固脚贴坡挡墙加上深入完整玄武岩体的预应力锚索对坡脚进行加固。为了解决古滑坡内的积水,采取坡面排水、地表排水以及在玄武岩中打排水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排水。5.1 中空注浆土锚管固坡 5.1.1 固坡作用原理
中空注浆土锚管打入坡面后,使坡面增加了钢管骨架,并且其对周围的松软土体存在挤密作用,增加了边坡的抗滑能力,从而增加了边坡的稳定;当中空注浆土锚管注浆时,水泥浆液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布置在管壁四周的出浆孔向周围土体及碎屑块石渗透,使周围一定的渗透半径范围内的土体或碎屑块石胶结在一起,既提高抗拔能力又提高抗剪强度,使表层5m范围内的滑移面趋于稳定。5.1.2 参数的选择
土锚管长6m,直径Φ48mm,壁厚3.5mm,入口端加工成锥形导向头,沿轴线方向每10cm布置4个Φ6mm的出浆孔,出浆孔采用三角体角钢倒刺保护,共设置3m,其余3m不设出浆孔。土锚管夯入坡面5.85m,外露15cm,间排距1.5m×1.5m,梅花形布置,锚管下倾15°。土锚管灌注M20的水泥净浆,水灰比0.8∶1,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以内。5.1.3 中空土锚管施工
在脚手架搭设完成后,按照中空注浆土锚管布置间排距逐一放线标注孔位,采用QC150型夯管机夯进中空注浆土锚管;紧接着在土锚管验收合格后进行灌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以内。当孔口返浆,或边坡往外串浆,即可结束灌浆;孔口未返浆,但灌浆压力已达到0.3MPa,且浆液无明显下降时亦可结束灌浆。整个坡面共布置土锚管20460根。5.2 拱形骨架梁护坡
土锚管完成后在坡面上设置常规砼拱形骨架,间距3.6m,主骨架宽0.6m,拱形支骨架宽0.5m,每3榀主骨架设置一道沉降缝,并用沥青麻丝填塞。混凝土拱形骨架嵌入边坡坡面,拱形支骨架与主骨架相交位置结合土锚管位置布置,保证混凝土骨架钢筋与土锚管焊接
5.3混凝土贴坡挡墙加预应力锚索加固
根据左岸故滑坡体的地质结构和坡脚破坏的实际情况,为确保古滑体坡脚的抗滑力,保证边坡整体稳定,故采用混凝土贴坡挡墙加预应力锚索对滑坡下部阻滑部分进行加固。
坡脚混凝土贴坡挡墙基础座落在14层玄武岩的顶面,基础块采用C25混凝土,厚度为1.5m,贴坡混凝土坡长长度一般为6m。在14层玄武岩混凝土基础面上,设置φ32,L=6m基础锚筋,间排距1.5m×1.5m交错布置,外露50cm,并与混凝土内的钢筋焊接。斜坡段混凝土基础布置φ32,L=6m的中空自进式锚杆,间排距1.5m×1.5m交错布置,外露50cm,与贴坡混凝土内钢筋焊接。
为加强坡脚混凝土贴坡挡墙对坡脚的加固效果,在6m长的贴坡混凝土中部布置一排1500KN级预应力锚索,设计孔深30m。预应力锚索需要穿过冰川冰水堆积层、古滑坡堆积层和宣威组砂岩,最终锚固于稳定的14层玄武岩内。整个加固过程共完成预应力锚索93束,3混凝土6269m。5.4 排水
5.4.1 地表排水
2左岸滑坡堆积体汇水面积约8000m,坡度约10°~30°,雨后往往汇成较大的地表径流,坡面存在两条冲沟对坡面进行冲刷,造成垮塌破坏;并且坡面以上有梯田,农田灌溉时灌溉用水时常顺坡面上的冲沟下泻,对坡面亦造成较大的冲刷。为了控制地表径流对坡面的冲刷以及入渗对滑体的不利影响,沿堆积体上部开挖边界线外侧和马道分别布置截水沟,径流通过纵向排水沟排入砼截水沟后汇入下游河谷。排水沟过水断面为1.5×0.5m,设置为跌坎式排水沟。5.4.2 坡面排水
左岸地下水位在宣威组顶部高程处波动,因此在宣威组砂岩范围内布置6排Φ100mm的排水孔,间距2.0×2.0m;在洪积物较厚的Ⅳ区布置φ50mm的排水孔,间排距4.0m×4.0m。排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仰角5°,钢管管壁间隔10cm钻设孔径为8~10mm的小孔,采用梅花形布置。排水管外包反滤土工织物,管长12m。通过采用偏心跟管钻进法造孔,然后送入排水花管并拔出套管。整个坡面共完成Φ100mm排水管10820m,Φ50mm排水管5804m。5.4.3 深层排水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滑坡体的地下水位,在滑坡面下部的玄武岩地层中设置了永久排水平洞,排水平洞分为一条排水主洞和1号、2号两条排水支洞。排水平洞宽2.7m,高3.4m,为城门洞型,总长1129.0m。主洞K0+000~K0+080范围及1号支洞和2号支洞内不设排水孔,其余洞段在顶部设置排水孔,孔径90mm,孔距3.0m,梅花形布置,孔轴方向垂直于开挖面;局部破碎岩石的孔轴方向与可能滑动面的倾向相反,其与滑动面的交角应大于45°,排水孔深入覆盖层3m,并安装φ50透水管,共布置排水孔465个,排水管设置总长8452m。6 结语
左岸古滑坡堆积体产生位移的主要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坡脚被破坏,在地表水渗入后使堆积体表层发生蠕动,深层沿古滑面发生位移。说明古滑体在古滑面附近饱水后处于临界状态,一旦失稳将对电站进水口和泄洪洞入口等建筑物以及上部居民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利用中空土锚管对堆积体浅表层5m范围内的挤密和灌浆固结作用,结合坡面拱形骨架,有效地控制了表层洪积松散层的蠕滑。针对古滑体深层位移,采用压脚贴坡砼挡墙加预应力锚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有效地增强了阻滑段的抗滑能力,控制了古滑坡的复活。采用地表排水、坡面排水以及地下廊道辐射孔穿透隔水层对底部排水,大幅降低了故滑坡体的含水量,有效地增强了边坡的稳定性。
通过综合治理,边坡表层蠕动速度从4~5mm/d降低到1.0mm/d,深层滑移速率从0.8mm/d0.07mm/d,位移得到收敛,效果十分显著。特别是将中空土锚管施工方法用于砾石土边坡支护,既起到了普通土锚杆对土质边坡的挤密作用,又能利用固结灌浆对卵砾石起到固结效果。其不仅提高了抗拔能力,而且增加了浅层边坡的抗剪能力,对于含土量较大的碎石土边坡实施支护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是边坡支护中的工艺创新。如此全面系统地针对复杂地质体组成的不稳定边坡进行综合治理,使其达到整体稳定,在国内尚属罕见,并对其他类似工程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兰艇雁,三峡发展公司溪洛渡监理部,主任地质师,李杰,三峡发展公司溪洛渡监理部,地质监理。
第三篇: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与分析论文
摘要:交通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现如今进行经济发展的基础。伴随着当今的交通发展飞速,公路桥梁施工的安全问题是保障交通进行顺畅的关键点,而中国的交通安全主要取决于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高低,同时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管理对于公路桥梁的工程建设起着核心的意义,所以增强对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管理是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保障。此篇文章即是针对公路桥梁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交通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势头;同时各式新型桥梁建造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在此过程中由于施工管理无法与新的桥梁施工技术匹配,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浪费,不利于实现企业与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应加强施工管理的更新与质量管理。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管理即是在项目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对公路桥梁施工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桥梁的建设在中国的交通建设之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中国的交通安全与稳定直接取决于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优劣。因此必须要对公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与管理。
一、建设完整科学的施工质量管理体制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工作者常常会因为外界的因素与自身的心理因素而出现一些不安全的心理障碍,外界的因素一般包含环境因素、劳动管理的方式与社会的因素等等,自身的心理因素一般包含工作者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的承受能力等等。倘若工作着在进行施工操作的时候有不安全的情绪出现就会导致出现操作的频繁失误与操作违章,对施工工作者的不良情绪出现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管理措施与环境进行完善,就可以有效的减少违规的操作与失误的出现。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下施工工作人员所产生情绪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而及时的消除工作者所产生的不良情绪,这就需要管理者对施工工作者进行深入的观察与了解,并收集施工工作的工作状况,对其心理的变化状况进行及时的观测,进而减少因施工工作者的情绪波动而出现操作失误的状况。对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工作人员过度劳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工作的强度较大,工作量较大,所以要对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进行适时合理的安排,同时运用轮班制的休息方法,在进行长时间的工作之后,要使施工工作者有充分的时间休息,进而缓解工作者的心理压力,降低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疲劳。同时要积极开展文体活动,进而增进工作人员的身心的健康发展。经过培训,降低违规操作,定期对施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就可以增强工作人员对操作的熟练程度,加强对机械的熟练操作,加强工作人员对施工的信心,这样做就能将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进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完善施工质量的保障体制
目前大部分的企业都采取完整的奖惩体制,这也是当前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的相对较有效的方式。工程的质量监理的奖惩体制同样适用于施工管理中,因此可以对施工的过程中做事较为踏实无私、认真肯干的工作人员或团队给予相应的奖励;相反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出现违规操作、怠慢工作、不诚实的工作人员及团队给予惩罚。采取这种管理措施将对很大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此外,务必要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做好,让相对较专业的维护人员对机械进行维护保养,同时设施操作者也要积极的配合工作,对设施维护工作做到位、做彻底。
三、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控制管理
因为现在的桥梁施工的设备相对较多,因此在施工的时候要保障公路桥梁的交通顺畅,因为交通受干扰较大,所以施工在单位时间内效率较低。并且有时候工作人员、设施和行驶的车辆几乎位于一个平面内,使得安全的系数大大减少。为了能够实现管理的目标,按照项目现状,应当采取下面这些措施。
(一)将管理做到精细,能够与环境相适应
保证将施工计划落实,相关负责施工的工作人员把动员和督促的工作做好非常有必要,负责人需经常深入到施工队伍当中,能及时帮助施工人员解决在施工作业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且需召开定期的关于生产的调度会,编制出阶段性的计划,把工作总结和工程部署做好,编制详细的关于作业的指导方案以便于对施工进行指导。相关施工单位需确保工程安全,一定要有专业安全管理分队,需配置有预警车、通讯工具和装备,按照要求配备出交通标志和标牌,为作业队营造一种很好的环境。当有良好交通组织的条件时,需尽量减小在公路旁作业的时间,而减少施工时间只能靠增加劳动的效率来达到的,所以投入施工机械是非常重要的。
(二)将管理规范化,加强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
在施工期间要求航道和水利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指导,在施工完成候请航道和水利部门来对河道进行验收,且把宣传和检查落实,验收与奖罚的措施互相结合,此种管理的措施可以促进作业队伍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好的措施可以让桥梁结构施工有良好的走向。
四、加强对桥梁技术的管理
(一)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管理
根据国家建材的标准来采购相关材料,施工单位需确保水泥材料质量的稳定与变质的问题,对大体积的混凝土,需要采取水热化较低的水泥;而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人员一定要根据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来对混凝土进行配比,还需充分把混凝土入模时温度控制好,分层进行浇筑和设计出合理科学养护的措施,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上草席和草帘来保证减小温度的应力,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最后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时候必须要充分振捣,特别是在腹板之内预应力的管道较集中的位置更需做到不漏振,不欠振,保证混凝土能够浇筑的很密实。
(二)加强对桥梁结构的质量管理
施工单位首先需要精确地把测量工作做好,且放线定位的工作需做到精确无误,丝毫偏差都不能够出现。桥台和桥墩施工完成之后,需把桥梁平面的位置确定下来。其次因为桥梁的结构形式比较多,且施工技术与施工工序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施工工艺精确,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格根据设计图纸来施工,要从混凝土振捣,养护至张拉预应力等方面严格地管理与控制,保证桥梁结构承载的能力。
(三)需强化施工人员对质量的意识
坚持质量第一为整个项目的方针,贯彻质量没有进度就是无效的进度相关指导思想。把技术管理的制度完善,增加原材料抽检的频率,且现场的要工程师对重点部位、隐蔽工程、薄弱环节与关键工序进行跟班作业。对全过程进行跟踪,避免一些质量上的通病,要发现问题后及时报告,查找原因并纠正,与此同时按照施工工艺来采取对应地措施。结束语对桥梁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强化为一项比较系统的项目,需要我们把工程引进一个循环轨道之上,进而保证工程质量。建筑桥梁的工程当中,工程质量关系整个工程成败,所以为了可以确保工程质量,每次承建一个项目,首先要对此项目的质量和安全进行控制,仅有好质量才可以树立出好信誉,进而获取好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洪团,于凤强.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3).[2]张福红.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4).[3]聂立志.公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欲管理[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1).[4]余彬.浅谈钻孔灌注桩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及技术要点[J].企业技术开发,2011(11).
第四篇: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对各方面需求的提高,公路是人们出行的必经之路,因此对公路工程的建设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的难度,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是公路工程体现社会、经济效益的主要表达方式,所以一定要做好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的工作,本文就是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阐述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管理策略。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技术控制;技术管理;管控原则
随着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公路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继续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是远不能满足现代公路工程的需求,所以要明确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提高施工技术控制工作和管理水平,逐渐完善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工作,是我国公路工程目前首要关注的重点。
1、做好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实施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加强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可以帮助工程中的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对于工程节约成本、缩短工期、保证施工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第二个方面,给予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控工作足够的重视,可以帮助施工人员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施工隐患,然后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改善,保证工程施工可以顺利进行,按时完工;第三个方面,时刻关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进展,可以及时发现施工技术人员的不足,及时的给予相应的建议,进而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逐步实现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2、施工技术管控工作的基本原则
想要有效的开展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控工作,就要明确它的基本原则,因此在进行施工技术管控工作时,应当依照以下几点基本原则来进行工作开展:第一个原则,科学化管理,由于公路工程施工内容比较复杂,设计的范围也比较广泛,通常要用科学化管理的方法来实现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的有效进行,避免出现因管理问题导致施工无法正常进行的情况发生;第二点原则,经济节约性,公路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成本消耗非常的大,因此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对公路工程建设十分关键,需要将工程的长、短期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制定出节约成本的相应方案,避免没必要的资源浪费;第三点原则,精细化管理,坚持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去进行公路工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管控工作的开展,如此可以充分的将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控作用发挥出来;第四点原则,遵纪守法,一定要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来开展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控工作,依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让施工技术管控工作更加的规范化,促进公路工程的发展。
3、实施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工作的主要策略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管控工作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内容比较复杂而且涉及范围还很广,因此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如何才能有效的开展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工作,根据我国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控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施工技术管控工作的改善:
3.1对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想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就一定要对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以达到规范施工技术和工作人员施工行为的目的;当然,不是每个公路工程都有一样的基本情况,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管控的方案,来实现施工技术管控工作的有效性;在制定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时,要综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教训,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去建立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制度确立以后,要工程方面进行积极的宣传,而且要严格监督施工人员是否按照规范化施工技术的原则进行的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公路工程的建设。
3.2加强对图纸会审过程控制和管理的重视
工程的设计图纸对于工程的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图纸发生问题,那么会造成施工困难等一些不良情况,因此对图纸进行会审的过程中要特别的严谨,重点体现在下面的三项工作中:第一项,对公路工程进行设计时,要确保它的整体性和合法性,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而且要对施工过程中、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进去,对图纸分析和数据信息处理也要考虑进去,尽量做到面面俱到,避免因为信息不足造成设计偏差的情况发生;第二项,重视工程设计中的主要区域,特别是在对工程主结构和主部位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是不是符合国家的硬性原则,还要考虑设计功用是否发挥了出来;第三项,做好工程设计的同时也要统计好施工技术装备,确保施工技术装备满足施工生产需求,让公路工程施工可以顺利开展。
3.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监督和管理
加强施工技术精细化的监督和管理,是公路工程实现整体施工监督和管理主要措施,如何实现精细化监督和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点,培养施工人员将自己每天的工作内容进行记录,比如: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方法等相关信息都要记录下来,确保工程的每个施工环节都有据可依;第二点,明确岗位责任制,按照工种进行施工群体划分,并把每队最为优秀的员工提拔为队长,赋予队长相应的职权,严格监督各队队员的施工情况,并定期检查队员的工作日志,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这样有利于施工技术管理控制工作的开展;第三点,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施工技术管控方式进行合理的改善,建立较为完善施工技术管控系统,充分发挥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控作用。
3.4建立技术控制管理的专业部门
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工作想要顺利的开展起来,最为主要的是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是实现施工技术管控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应当建立专业的技术控制管理部门,部门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第一点,保持控制和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并明确它的职能范围,以免其他部门影响施工技术管控部门的工作;第二点,重视对部门内部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完成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管控工作;第三点,设立部门考核制度,将员工的工作效率与他的绩效考核联系到一起,这很大程度的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管控工作更具有责任感。
3.5对公路工程验收制度进行改革
公路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与过程非常重要,验收阶段也同样重要,验收阶段是检测施工质量如何重要阶段,其标准主要是: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符合工程验收要求,工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完成,而且资料手续也非常齐全,符合以上标准工程可以竣工;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公路工程进行验收时,注意对验收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较为完善的验收管理制度,根据有关规定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工作,难度发、内容复杂,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要求非常高,因此需要逐步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建立健全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控制度,善于发现施工技术管控工作中存在着那些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改善和处理,进而促进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工作的进步,并推动公路工程朝着更高层次上发展。
第五篇:渤海水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分析论文
渤海水污染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排入渤海海域的污染物质总量不断增加,污染物质的长期增加和积累造成了渤海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渤海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备受人们的重视。实地调查和对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渤海污染呈上升趋势,陆源污染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污染物以无机氮、重金属和石油类为主,因此,需要从污染源头和制度上综合治理渤海污染。关键词:渤海;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石油污染;管理体制
1.引言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仅东南部有宽约 92 km 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由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渤海海峡和中部盆地组成,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 784公里,有黄河、辽河、海河、滦河等河流注入,渤海平均水深 18 m,最大水深 80 m,海岸线长达3784km,面积为 7 7284 km2,占我国领海面积的 20%。渤海海洋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海水养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40.9%,盐业产值占全国的 73.9%,形成的以海洋资源为基础产业的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现已成为中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但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排入渤海海域的污染物质总量不断增加,污染物质的长期增加和积累,造成了渤海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尤其是近年来渤海的水质污染速度更是惊人,海洋资源被严重破坏,造成了巨大损失。鉴此,本文论述渤海的环境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得提出渤海污染的防治措施。
2.渤海污染现状
2.1 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赤潮频发
渤海水质的严重超标尤其是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染物大量排入渤海,使海水富营养化严重[1],严重的富营养化导致了赤潮频发。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会使海水水体中的氧气大量被消耗,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够释放毒素,毒死吞食赤潮生物的鱼贝类,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海,水体交换能力差,自净能力低,加上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缺乏环境保护措施,海湾沿岸大量排污,海域环境污染严重,致使赤潮现象频繁发生。2004 年渤海和黄海水域共发生赤潮 25 次,累计发生面积达 7.34×103km2。其中,渤海发生了 2 次大规模有毒赤潮,赤潮发生的次数和面积与往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提高[4]。2006 年 10 月末,渤海湾天津、黄骅附近海域出现大规模赤潮,渤海海域在这个季节发生棕囊藻赤潮尚属首次[5] 2.2 重金属污染严重
渤海海域重金属污染严重。张小林[6]发现渤海海域海水中Pb、Cd、Hg、As浓度分别为3.19、0.534、0.027和3.0 mg/L,并指出海水Hg、Cd浓度呈上升趋势。渤海各海区重金属污染特征明显不同,北部辽东湾Hg和Cd污染最为严重,秦皇岛近岸Hg污染较为突出,南部莱州湾仅有轻微Hg污染,而西部渤海湾没有出现上述金属污染,辽东半岛近岸和外海海区呈现偏中度Hg污染[7]。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水、矿业污泥和废水,以及被污染的大气。据统计,渤海近岸海域水体中Hg、Cu、Pb、Cd的平均含量在4个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最高[8]。2.3 石油类污染严重
渤海目前最难防治的污染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石油污染,渤海水深只有18 m,峡口宽103 km,水动力弱,自净能力差,多年造成的石油污染难以降解。含油污水进入水体后,重油和沥青等较重的部分,进入海域后能迅速在河口和港湾沉降,浮油和乳化油在随水迁移的过程中碰到悬浮物和胶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沉降。王修林等调查发现石油烃平均浓度为(25.7±13.6)mg/m3,已造成海域污染,而莱州湾,渤海湾等近岸海域的污染更为严重[9]。李海明等[10]发现渤海水样中石油烃的检出率为100%,平均值为134.93μg/dm3,严重超标。
3.渤海污染原因
3.1 陆地污染物的大量排入
陆地污染物的大量排入是导致渤海污染的重要原因。环渤海地区共有地级城市 26 座,沿岸有大小港口近百个,黄河、小清河、海河、滦河、辽河等40 多条河流入渤海,年入海污水量 2.8×109t,入海污染物总量约为 6.63×105t/a,其中陆源污染物为5.79×105t/a,约占入海污染物总量的 87%;而陆源污染物中由入海口排入的为 5.51×105t/a,占陆源污染物总量的 95%。3.2 渤海油气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渤海周围有4个大油田、66个大小港口、80多条航线、9万多艘渔船、上万艘轮船,从1991年至今共发生溢油事故71次,溢油1×106t。目前,渤海油田年排含油污水4×104~6×104 t之外,而且时有发生的井喷、跑油、漏油事故还将大量原油直接排入海中,造成海水的石油污染。2006年上半年,山东长岛和黄河口以北海域发现大面积原油污染,山东、河北、天津等地都受到了影响。另外,渤海各港口的船只排出的废水也造成了污染。3.3 水产养殖对渤海的污染
渤海是我国最大的海水养殖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9%,海水养殖业已成为渤海渔业经济的支撑点, 但其对海域的污染日益加剧。藻类、贝类排筏,鱼类养殖网箱密布海面水道,阻碍海水正常流通交换和物质循环减慢,鱼类虾类养殖投放饵料落入池塘底部或直接沉入海底, 造成了海水富营养化,加上一些渔民往海里撒化肥,加重了海水污染。3.4渤海自净能力有限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 自身水动力条件较差决定了它自净能力有限。渤海是全球 11 个典型的封闭海之一,水交换能力差, 海水的自净能力有限, 更新周期长达 15 年,几十年的污染积累很难在几年内消除。另外, 海岸曲折、水流交换不畅, 也使得海水的温度、PH 值、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 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3.5 政府部门管理不力
多头管理造成“群龙闹海”、“治而反污”的现状。由于涉及面广, 情况复杂, 因而在渤海污染治理上, 惊动了环保、海洋、海事、渔政、交通等多部门, 形成山东、天津、河北、辽宁多省、市齐抓共管的局面。然而, 奇怪的是这么多部门齐抓共管, 不但没有治好, 反倒越治越污,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有两条: 一是“海洋部门不上岸, 环保部门不下海, 管排污的不管治理, 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的部门割据现象严重, 无法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二是渤海致污源涉及多个省份, 污染责任认定比较困难, 容易相互推诿。各个省市往往各自为战、治理步调不一致也是造成渤海污染治理不见效的重要原因。3.6治污资金短缺
据了解, 由于资金匮乏、市场化运作机制未建立起来等原因, 碧海行动计划建设项目进展还不理想。最新的一份资料显示列入国家计划的重点环保工程项目, 尚有三分之一没有开工建设, 主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资金投入未得到相应的保障, 中央没有补助, 地方特别是县区经济困难, 建设资金难以到位。3.7 法律体系不完善
《海洋环境保护法》配套法规建设的滞后是影响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因。我国 1982 年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法》, 1999 年修订后从 2000 年 4 月 1日起正式实施, 但相关的配套法规并没有随之修订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几年来, 没有一部相关的实施细则及法规出台, 一些重要的海洋环境标准仍是空白。另外, 沿海和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海岸带环境管理等还存在着立法空白,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
4.渤海污染治理对策
4.1 防止和控制陆源污染物排入渤海
治理渤海污染的关键是切断污染源,沿渤海区域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应得到集中处理、集中排放;应关掉一批污染严重项目,淘汰和关闭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企业,整治一批违法排污单位,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总量;并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增加环渤海地区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重点抓好污染严重城市的毗邻海区、河口附近海区及海湾,促进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4.2 加强渤海海上污染防治
严格管理和控制各类海洋石油、海上航运和港口企业的各类溢油漏油、超标排放和海洋倾废行为,禁止向海上倾倒放射性废物和有害物质。加强对倾倒区的监督管理和监测,严格执行倾废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备案制度,及时了解倾倒区的环境状况及对周围海域环境、资源的影响,防止海上倾废对生态环境、海洋资源等造成损害。同时海上养殖活动应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控制密度,尽可能减轻或控制海域养殖业引起的海域环境污染。所有海岸和海洋工程建设,都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配套建设运行环保设施。并应建立健全重大海上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抓紧渤海海域原油污染事件的善后工作。4.3加强渤海立法,执法和监督管理 以法治海,尽快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立法、执法和监督力度,加快治理步伐。只有建立渤海这一内海的特别法规体系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制度,并形成一系列与之对应的政策,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渤海整治的综合效果和渤海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4.4建立简洁高效的渤海管理机制
建立渤海入海河流全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体制,包括海河流域、辽河流域、黄河流域、滦河流域和小清河流域。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应标准,在渤海近岸海域总量控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逐级上推各级的水质目标,逐级计算各河段的控制总量,建设入海河流全流域综合管理体系。4.5采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渤海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科研和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加速发展海洋污染控制和治理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和污染控制能力,以高新技术支持对海域污染的监测和管理。
5.总结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渤海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可开发利用的能源逐渐被探索开采,在资源的开发的同时海洋污染也日益严重,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出台给海洋污染的治理奠定了有力的基础。要加大海洋污染防治和国家监管的力度使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要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整体环保意识,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谢恩年.渤海生态修复与治理思路[J].环境保护,2010,11:49-51.[2] 蒋红,崔毅,陈碧鹃,陈聚法,宋云利.渤海近20 年来营养盐变化趋势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5,26(6):53-57.[3] 周波,温建平,张岩岩.渤海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环境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6,16(4):70-73.[4] 赵佳佳,易维洁,曲东.渤海沉积物中氧化铁的异化还原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 29(9):1789-1794.[5] 崔延伟,张杰,马毅,赵文静,孙凌.渤海悬浮物分布的遥感研究[J].海洋学报,2009, 31(5):10-18.[6] 张小林.渤海海域海水、沉积物中铅、镉、汞、砷污染调查[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1,25(3):87-90.[7] 陈江麟,刘文新,刘书臻,林秀梅,陶澍.渤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J].海洋科学,2004,28(12):16-21.[8] 刘成,王兆印,何耘,吴永胜.环渤海湾诸河口底质现状的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3,23(1):58-63.[9] 王修林,邓宁宁,李克强,石晓勇,祝陈坚,韩秀荣,张传松,王磊.渤海海域夏季石油烃污染状况及其环境容量估算[J].海洋环境科学,2004,23(4):14-18.[10] 李海明,郑西来,刘宪斌.渤海滩涂沉积物中石油烃迁移特征[J].海洋学报,2006,28(1):16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