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只有一个人生》小学生读后感
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闪回着这样的画面:一个人,安静的一角,一段足够长的时间,把它摆放在一边,写一篇我的读后感,像以往一样,献给曾荡起心湖涟漪的每一本书。模糊的记忆,蹩脚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及文字的力量。唯有,寂静的文字,才能清晰表达我的所感所悟。《只有一个人生》,书名就传达着哲理。女性,情感的载体,与理性的哲理,颇有水火不相容的感觉。读起来,便不忍丢下。丢下,也不想拿起。读它,需要凝神静气,从眼中进去的是文字,从心里流出的是感悟。书中第十一辑“未知死焉知生”回答了我所有关于生死的疑惑。庆幸觅得一个知音。为何我们避讳谈及这个话题?世上所有的苦难,都可以用逃避、忍耐、甚至用死来解脱。唯独死是既躲避不掉,又无解脱之路,除了接受,别无选择。也许,正是这种无奈,使得大多数人宁愿对死保持沉默。其二,我们对于自己活着这件事实在太习惯了,而对于死却感到非常陌生。陌生得不认识它了。为何我们惧怕死?我们死后不复存在,不能感觉到痛苦,不应感到可怕。但死的可怕,恰恰在于死后的虚无,在于我们将不复存在,一个独特自我的绝对寂灭,永远的寂灭。面对死亡,不是哲人的我们,不回避,也不用寻找它的理由。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我们都好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与限度。如此我们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在沉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我们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要。我们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难的相对性质,因而快乐时不会忘形痛苦时也不致失态。此刻,邀请读字的你,轻拂去弥散周身消极情绪的薄雾,是否能和作者,还有我,一起清晰可见“向死而在”的场景?立足于死亡而珍惜生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独一无二的价值。对死的思考尽管徒劳,对于生的价值并非没有意义。
第二篇:《只有一个地球》小学生读后感
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就是我们的地球母亲,我们生命的摇篮,她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为什么宇航员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我们——人类对地球母亲的破坏造成了她的累累伤痕。
我们不加节制地开采,加速了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还有那些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它们本是可以循环再现,不断更新的,但因为我们的随意破坏,导致了它们不能再生,并且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生态灾难。
或许有人会问,茫茫宇宙,那么多的星球,我们可以到其他星球上生存啊?赶紧放弃这个想法吧。科学家已经证明,在已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所以,我们不可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有这么一天,美丽这个词将不会再用来形容地球,取而代之的是荒凉,是满目疮痍,是千疮百孔,是哀鸿遍野,是民不聊生!
多么可怕啊,如果人们还是这样姿势贪婪,那么这一切将不会只是幻想,它将成为我们子孙后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人类,醒醒吧!一起来拯救我们可爱的家园吧!如果我们再不觉悟,那一切都将太迟,太迟了。
第三篇:只有一个地球小学生的读后感
这周,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文章通过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让我们对地球、对环保有了一个既全面,又深刻的认识。
首先,由于人类对矿产资源不加节制的开采,这些经过了几亿年地质变化形成的珍贵资源以经大幅度减少,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无法从别处得到补充的矿产资源必将快速枯竭!其次,由于我们常以环境为代价,换取诸如空调之类的舒适,并且为了自己的需求,滥用化学用品。破坏了大自然中各种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性能,使它们无法再生,并由于人类的过分消耗人日益减少。而且,由于人类对生物链的过渡干涉,使食物链中各个物种的数量极不平衡,大批动物没有天敌,在“世外桃源”中无限制的繁殖,造成了许多生态灾难。
大家应该都看一部叫做2012的电影,是讲世界末日的。虽然科学家已经证明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人类“再接再厉”,这个可怕的传说终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第四篇:小学生《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
我带着深沉的心情又一次读完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想想人类把地球比喻为母亲,难道我们就不应该保护我们这个可爱而又渺小脆弱的“母亲”吗?
我们这个地球“母亲”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这样人类生活的范围就很小了。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我们要是不加节制地开采,滥用化学物品。不但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而且使它们不能再生,还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等地球资源枯竭时,我们也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因为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这个可爱的“母亲”——地球。
要保护地球,首先要先从自己做起。不破坏地球上的一切自然资源;少用一次性木制筷子;不乱扔垃圾;不伤害国家保护动物;应该有数量地开采自然资源。
我希望我们大家在自己生日那天种一棵树,既有意义有为地球奉献一片力量;每天节约50滴水;积累起来才能保护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地球——“母亲”
第五篇:读《只有一个人生》有感
读《只有一个人生》有感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她是一个对我们 从一而终的女子,我们不妨尽自己的力量引导她,充实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我们好歹得爱她。”用我们的爱去谱写人生曲目,奏响生命的乐章。只有一个人生,我们是浑浑噩噩还是清清楚楚,每人的基调不一,正如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如何去感受人生、体味人生,做真实的自己,活出真性情,活出自我,体现了本文的主题。
“人的一生,思绪万千。然而,真正让人想一辈子,有时想得惊心动魄,有时不去想仍然牵肠挂肚,这样的问题并不多。透底地说,人一辈子只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视同仁无可回避地摆在每个人面前,令人困惑得足以一辈子也未必想清楚。回想起来,许多年里纠缠着也联结着我的思绪的动机始终未变,它催促我阅读和思考,激励我奋斗和追求,又规劝我及时撤退,甘于淡泊。倘要用文字表达这个时隐时显的动机,便是一个极简单的命题:“只有一个人生。”莫名,这段话让我思绪万千,人生这个既不陌生也不熟悉的字眼再一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就这简单的两个字竟概括了人的一生一世,也正是这简单的两个字让多少人牵肠挂肚、苦思冥想,也更是这两个字让有的人萎靡不振,让有的人积极进取。我们大概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同样的一瓶酒,喝了一半后,乐观的人说:“这么好的酒,还有一半啊!”悲观的人说:“这么好的酒,却只有一半了”。同样的东西,不同的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人生也是如此,悲观主义者总是悲天悯人,哀声叹气,整日冥思苦想人生的虚无,却断送了生命的乐趣。而乐观主义者却恰恰相反,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为何不去好好地珍惜呢?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世界上最稀少、最嫌不够的东西便是这迟早要结束的生命,“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活要活得有价值,死才能重于泰山,死得其所。
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人这一辈子很多事情想不通的真的就别去想。我们的一辈子真的很短暂。卑微的人把人生当作了零,堕入悲观的深渊。我不想高傲的活着,却想着骄傲的活着。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思想,我们不可能因为自己的不高兴就不让别人怎么怎么做。我从来不想强求什么。我始终相信命中注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们的一生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只过了人生的一个基础,我不知道未来等待我的是什么。我不敢承诺什么。因为我知道人这一生有很多我们无法预知的事情在等待着我们。有时候我们要做的也许只是静静的等待命运的降临吧。有得必有失吧,你在事业或许成功了。相伴的可能就是家庭的不美满。我们就像一只猫,我必须要在这个墙上留下我的抓痕,在此之前,我才不会把爪子对向自己”。人赤裸裸地来,又赤裸裸地走,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我们毕竟在这个世界走过,驻足过,总会或多或少留下一点痕迹,留下一些能让我们的后人去寻觅、去缅怀的东西!
时光的车轮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留恋而停转,也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厌恶而加快,这便是自然的规律,生老病死,盛衰交替,有限的生命该如何取舍,如何规划?毛泽东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雷锋同志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中去”;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生活在于经历,而不在于名牌,真正的富有不是你得到多少,而是你付出多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就是最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