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故地重相识的情感美文
这里风景甚好,我们却无法遇到。
此处风声聒噪,你却在树荫下睡着。
终究,再美的风景也敌不过有你的图景。你走后,曾因你而失色的边景也骤然撞进我的眼底。
初时美好的相见,是因为前世情缘未了。后来的各自嫌弃,是因为缘份走到了尽头。像你说的,没必要把感情看得那么文艺。该来来,该散散,我们各自都有好长的人生要去走。长到没法天长地久地挂念你,长到可以沉浸到生活的琐碎里,繁重的世俗总能让我夜夜安睡。
分手理由无非两种,你爱他他不爱你了,他爱你你不爱他了。所以不用悲伤,你失去的不过是一个不爱你或者你不爱的人。若是爱,又怎么舍得放弃。
那些过往的悲伤,留下了痕迹的或者是没有留下痕迹的,都已经不再重要了。下一个路口会有人在等我,会朝我伸出手,然后,并肩向前走。你,被我丢在身后。
第二篇:鼓浪屿之恋之相识情感美文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题记自刘若英的《后来》
这篇讲诉的是一段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厦门短暂的邂逅,借由以上题记来提醒和激励青年男女们及时的把握住身边的幸福,勇敢的去爱,勇敢去争取,不要等你知道了如何去爱的时候才来悔恨,才来叹息。把握当下,珍惜拥有!
初秋的日子,男孩背着所有的行囊从一个很小的城市去到另一个很大的城市工作,一个全新的未来迎接着他,对他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很多未知的事情等待着他的验证。男孩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上班族,不过他很勤劳也很踏实,同时也有一颗善良而上进的心灵,长得眉清目秀,不善言语却很乐观,是刚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不多久。似乎这一切的前兆在预示着一段完美的邂逅的到来……
刚在一个陌生的大城市,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了很多的好奇,就好比一个农民第一次进城的情形,虽然他也是大学毕业,不过单纯的他对社会的很多现实并不了解。一天晚上,男孩无聊的上着网,无聊的打开,无聊的浏览着好友的更新信息。突然在一个好友的留言里面看到了一个很特别的昵称,像发现金子似的他就饶有兴趣的打开了她的空间,了解了她的一些信息。男孩起先并不是很在意,只是比普通的关注多稍微高了一点,也看了她的一些日志和照片,觉得她会有那么一点的特别。于是,男孩就加了女孩的,至于通不通过,他似乎也没有那么的在意。
第二天上班,男孩发现前一天加的女孩已经通过了自己的好友请求,就这样,女孩成了青涩的他的第一网友。他很高兴的与她开始聊天,因为女孩似乎很活泼开朗,这给孤单的男孩心里增添了些温暖,让他一个人在外面不会觉得太凄凉。毕竟他刚来一个陌生的城市,即便这个城市也有几个同事。慢慢的,男孩和女孩聊得还算投机,也渐渐成为朋友,只是不知道彼此身在何处,唯一能及时了解到的就是空间更新的消息。不过,他们彼此都很清楚,他们是在同一座城市的某个角落,而且根据好友资料的描述,还是在同一个区。男孩对女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看到女孩在线,总会时不时的发一个表情或者问候一下,女孩似乎比较忙,往往比较迟回复过来,即便是很简单的应答,都会让男孩很高兴的。只要一看到她的签名有更新,他总会第一时间去她的空间访问,还会偶有空闲的去看她的照片,当然,他也希望女孩能时不时的也去他空间访问一下,所以,有一段时间,男孩的签名更新的很频繁,她可能至今都不知道,他其实是为了能够让她对自己多一点的关注。男孩对女孩的这种感情不能说是喜欢,只能说是一种好感,一种习惯吧。
某一天,聊着聊着,他却意外的发现了一个令人紧张而又兴奋的消息:女孩上班的地方和男孩隔的很近,可能不到十几米。不过,庆幸的是她还不知道他上班的地方,还好男孩没有先说出口。男孩似乎不想这么快让女孩知道自己其实就在她的附近上班,所以故意避开了话题,女孩也没多问,他似乎在筹划着什么惊喜。他其实是想以特殊的方式见面,给她一个意外的邂逅。根据女孩说的场所,男孩竟然意外的发现,女孩每天都在他的视野范围之内。他那一刻感觉到和女孩的相识,就是上次赐给他的礼物,他决定要小心翼翼的把这份礼物珍藏起来。这样的巧合让男孩准确无误的相信巧合已经演变成缘分,无意已经升级成天意。他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最近一直想见的网友在他抬头望去的那一刻,居然正在讲电话。这对他而言是那样的特别,女孩比空间里的图片好看多了,有气质多了。女孩线条很优美,一头乌黑的秀发,光滑的皮肤配上椭圆的小脸蛋,匀称的脸部比例,男孩在那一刻心跳加快了,他有点紧张了,有点不淡定了。不过他并没有忘记要好好的隐藏着自己。
这样,男孩每天看着女孩上下班,那是男孩每天最幸福的事情了。他和女孩的聊天方式变成了有点抓迷藏的性质,其实男孩基本上能看到女孩每天上班的一举一动,因为她就在她的视野范围内。女孩也慢慢开始觉得很好奇,感到这个男孩有点神秘和特别了。男孩的这种方式,无意给他们的聊天增添了许多的新意。每一天,男孩其实都在有意无意的关注着女孩,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总喜欢时不时的去偷瞄下女孩在干什么,看看她那迷人的笑容和开朗的性格,显得如此有亲和力。她还经常穿一身紧身牛仔裤配高跟鞋,加上宽松的上衣,如影若现的线条,男孩看到后觉得是那样的温馨和舒心。偶尔女孩会穿得性感点,气质更佳,让男孩更是心花怒放。有时,女孩会从男孩的面前走过,那时候男孩的心跳会很快,也不是很敢正眼与她对视,生怕自己身份暴露,前功尽弃,这样捉迷藏的方式,男孩觉得很刺激。而女孩却浑然不知,对她而言,他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了,可能都看都没看过一眼。
从某一日的聊天中,男孩得知女孩国庆想和朋友去厦门玩,女孩很向往福建的鼓浪屿,而凑巧的是男孩也在福建,他国庆放假也要回去。于是男孩开始慢慢的向女孩暗示他的真实身份,慢慢的明朗化,他希望这样做能够更加更快取得女孩的更多信任。他是希望能在厦门和女孩相见。男孩又得知女孩的一个同事还没决定要不要去,男孩就不断的怂恿女孩要去厦门玩,他把厦门的美丽景点都描述了个遍,有点天花乱坠了。男孩也曾一度希望女孩一个人去厦门,然后他们在厦门相见,男孩做她的导游,带她游遍美丽的厦门,去实现他们的完美而浪漫的邂逅。他都设想了这样一个见面的场景:女孩在美丽的海滩上等待男孩的出现,女孩走在海水可以时断时续的拍打到沙滩的地方,惬意的玩着细沙和海水,男孩在女孩不经意间拍了女孩的肩膀,然后兴奋的叫了女孩的名字,兴奋过度的他居然忘记征求女孩的同意,竟一把拥抱住久违的女孩,然后伴着清凉的海风在女孩的耳边轻松说:xx,我喜欢你,我希望和你在一起……男孩一直想象中更多像这样的见面场景,他恨不得让自己的大脑回忆起所有看多的爱情电影里见面的浪漫场景……那一夜,他失眠了,一颗不安分的心在荡漾着。
在临近国庆放假的日子里,男孩对女孩去厦门的事情特别的重视,又是关心她酒店预订的事情,又是关心车票的班次。一开始,她还有点犹豫,当她最后和同事决定要去的时候,男孩也很高兴,因为他知道他即将会在厦门和他的第一个这么特别的网友相见,一切都是天意呀。他的心里是多么的喜滋滋的。其实男孩本可以不回福建的,他向女孩撒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他和她说,她刚好要去厦门见一个朋友,见完朋友后也想去玩一下,到时候可以和她们结伴,自己也可以顺便当半个导游。而女孩又怎么知道这一切都是男孩为了与她相见而找的借口。消除了女孩的防备心,这样她也就更轻松了,她可能想着多认识一个朋友也不错。她答应了他在厦门见面……
行文至此,虽雅兴不断,灵感不断,精神抖擞,不过夜已深沉,明天还要上班,身体乃革命本钱,于是就此暂时罢笔,《鼓浪屿之“恋”》未完待续……持续更新中
第三篇:再度重相逢情感美文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花开后花又落,人来后人又往。
有一种相遇,不在路上,只在心间。
阡陌红尘中,一半烟火,一半诗意。
某年,某月,某时,你曾微笑着来过;
某年,某月,某时,我曾微笑着走过,为自己划下一片天空,离开以后,喜欢一个人,恩,喜欢一个人。
再遇时……是几时?
恩,没人知道下次相遇是什么时候,也许明天就遇到,也许,是再也不会遇到的。
如此,也只愿相逢有时,离别有期,天涯海角,唯念君安。
第四篇:重访儿时故地情感散文
我做了很大的决定,我鼓足了勇气,找回了信心。我想把高一最后的一个周末时间留给自己。
于是,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了我最想去最怀念最期待美好的地方。
也许,是我长大了,也许,是道路铺设更繁华,公车很快,很快地开到了我的目的地。
我忘了,小时候,公车上的等待,是如何的美好。因为,会有妈妈在身旁。
下了车,撑着把伞。
突然之间,思念如潮水般的涌来。我输给了这里的一切,输给了回忆,输给了小时候的自己。
工厂旁的大榕树,四枝依旧繁茂。而那曾经看似感到无法翻越的护栏,就今而言,有低矮了好多。
对面的小卖店,被封锁了。但我记得,小时候,那里的1毛钱的泡泡堂的味道。记得,那是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奶奶苦心经营的家。
邻近的俩间瓦房,曾经卖过米粉。现在,破败不堪,杂草丛生了。萧条,荒凉,一眼落寞。
我放下背包,坐在榕树下的石凳上,感叹着,怀念着,曾经的味道。
小时候,的这里好热闹。有卖凉粉的,有打球的……而我,还可以牵着刘爸爸的手,在这儿玩耍。
附近的空地,没有了野草。种上的都是规划的绿色植物。看不到了,过去的样子。
那条同往学校的小路。长满了狗尾巴草,长满了毛线草——即使,机会很难得,即使,我想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
但,最后,我还是失落了。希望落空,是我找不到勇气。再次踏上10年前,上学的小路。
怕蛇,怕小虫,更怕陌生人。
那里的泥瓦教室,不知道是否拆掉了?
我凭着记忆的微光,照亮着思念。小时候,4岁的我,无人照看,虽然年龄不足7岁,但还是被收留了。放羊式的教育,让我在那儿所谓的读了3年,耍了3年。
一起上过课的同学,想必都读大学了吧。
我还记得那俩个老师的姓氏,模糊的相貌。我100%肯定,他们记不住我的样子,记不住我的名字。
不过,没关系。我会好好收藏小时候的记忆。在那里,那个教室里,我宣誓过,我带过红领巾……我记得,就足够了。
10的时间,一别便是一个10年。我长大了,这里的一切都变了。不再是过去的模样,不再是我想要的了。
今天,我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发现。
我满足自己的欲望,我实现自己的小愿望。
没有满载而归,我失望了。
还是感觉,力不从心,好累,好累地想要睡上一觉。一个人静静地想想。
第五篇:六田山故地的绿色情思情感美文
家乡平等六田山,梯田层层叠叠,绿意极致铺张,家乡人踩着梯田劳作,倚靠绿色生存。梯田里翠绿的禾苗,青山上绵延茁壮的树木,毫不吝啬地满足着一代又一代乡亲生活上的最基本需求。六田山附近的山林,是我们六田山和平等街几千人口一日三餐的燃料来源地,一到秋后,每天至少上百担的柴火在人们的笑闹与喘息声中被挑进村寨街巷,为人们每天的一日三餐和驱除冬天的寒冷尽职尽责。好在家乡水丰土厚,自然条件极佳,肆意的砍伐虽使山中苍老古树急剧减少,但并未令她伤筋动骨,稍有喘息,她又能葱绿如故。
六田山寨上的苍老古树虽是少了,但还是完好地保留了几处,那是人们刻意保护下来的风水树。有枫树、杉树、松树等,其中最为壮观的当数我们“亚盖”对面小山坡上的那一排松树了。它们默默挺立,有如一把把大绿伞,荫佑着“亚这盖”一方水土的平安,见证了我们每个“亚盖”子孙的人生足迹,记载着我们普通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喜怒与哀乐。
松树共有五棵,都有两抱大小,顺着山势一字排开,枝繁叶茂,挺拔苍翠,把小山坡全置于自己的荫蔽之中。坡顶是一片开阔的平地,生产队在那里开出了一块椭圆形的大田。也许真的是有大树的佑护,这块田里的庄稼年年都长得非常茂盛。树下的坡地,常常铺着一层厚厚松针,象一块天然的戎毯,往外延伸的是绿油油的草地。这里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放学后或假日里的闲暇时刻,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便飞一般跑到这里,或笑笑闹闹在树下玩捉迷藏、扮解放军抓特务等游戏,或虔虔诚诚站在林边的田垦上,凝眸静看禾田里轻盈跳跃的绿浪、松树上翻涌奔腾的碧涛,洗耳聆听风乍起时“绿浪”细碎的唏唰声与“碧涛”海啸般的轰鸣声所混杂而成的合声,沉静在一片奇幻的境界和无尽的遐想中。
按照有文化又自学了一些风水术的堂兄陈维练的说法,这里的山是架,树是笔,田为砚,地理象形为文曲星。小山坡位于所处山脉的最尾部,整条山脉山势原本向东,到这里却突然向南一拐,恰恰围在“亚盖”这一小山坳的前面,形成围首之势,成就了“亚盖”这一地形的主象,最佑“文”,不佑“官”。想来也是,我们“亚盖”历代无“官”,但真出了几个“文人”。不过至今最大的“文人”,也就算正规大学毕业,现在龙胜最高学府──龙胜中学当人民教师的侄女陈永莉,而如我这师范毕业,小学老师出身的,自愧难以入流,不值一提。
说到“文化人”,我同母异父的二哥也能算一个。二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门办学时期推荐上学的初中毕业生。在那个年代,乡村里有点文化的年轻人的确是凤毛麟角,他实实在在成为我们一家的骄傲。而二哥的所作所为也确实与众不同,比如晚饭之后,别的年轻仔都是忙着唠寨坐妹,他却宅在家里看书,比如去田里打谷子,别人都是挑一对箩筐,而他偏带两只“蛇皮”袋。有一次,广南的舅妈姨妈一伙亲戚来我家做客,同来的还有同是“文化人”的舅表哥,二哥和舅表哥自告奋勇去水井边打办鸡鸭,大人们乐得清闲好扯家常,便由着他们去了。可等到太阳快落山了还不见回来,让我去催。我到水井边一看,连个鬼影子都找不到,原来这俩“文化人”跑到大松树下畅谈理想去了,害得一家人这餐饭晚吃了两个小时,个个都饿得肚皮贴背皮。这些在现在已不是什么奇谈怪事,但在当时算是特立独行的了,招来的闲话也很不少。不过,由于社会、性格等诸多因素,再加上英年早逝,二哥最终没有什么作为,只能入“准文人”之列。
二哥对我一生的影响是颇为深刻的,甚至于后来他那么苛刻地对待我都没能减低他在我心中的位置。逢年过节去哪玩,他必定会带上我,我用的第一根钢笔是他给的,我唱的第一首歌是他教的,我爱上看书作文,他是引路人。记得我看的第一本课外书,是一本薄薄的描写苏区赤卫队闹革命的小册子,就是在他的房间里找到的,印的是繁体字,看得我半懂不懂的仍是爱不释手。看到我爱看书,他又千方百计帮找来了《回顾长征》和《欧阳海之歌》两本书,更是让我百看不厌。里面的许多描写还被我用到了作文里,得到了老师的百般称赞。他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讲义道,要一诺千金。有一年六月二十四,他早一个月就承诺了要给我两块钱去平等街赶会集。要知道当时的干部工资每个月才十几块,一个农民累一年年终核算可能也就进款几十块,弄不好还会超支。两块钱对他一个未满二十刚从学校出来的年轻人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对我一个几岁大的孩子来说更是一笔天文数字。对他的这个承诺,我也不很当真。不曾想六月二十四那天早上,他真给了我两块钱。后来听妈说,这两块钱,是他摸黑卖了几担柴火攒下的,因为白天要在生产队出工抢工分,像这种当时被称为“野马副业”的事情,都只有在晚上偷偷摸摸去做的。这更让我感觉到了这两块钱的弥足珍贵,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现在我为人憨直,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他的影响。
二哥曾经风光过一段时间。那时公社推行科学种田,成立了农科技术员培训班,学习“三系杂交水稻”制种。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初中毕业生,二哥有幸成为培训班的一员。跟着辅导老师和学员们一起培训学习、参观考察,走了很多地方,着实见了不少世面。我二嫂就是二哥在那段时间里认识的。二嫂是平等街“务衙”人,姓谢,长得苗条清秀,嗓音甜美,是平等大队文艺队的骨干,平等街尾一枝花。在平等街,谢姓是外来户,仅二嫂一家,家中人丁又不旺,就二嫂和她哥姐兄妹仨。她父亲早逝,母亲辛辛苦苦拉扯他们三个孩子长大不容易,很想二嫂能就近找个人家,相互有个照应。现在二嫂却偏不随母愿看上了我二哥这个高山上的儿郎,把当娘的气得个半死。虽家人再三阻挠,可二嫂还是铁了心要嫁我二哥,不要嫁妆不办酒席,背个小包自己就和二哥进了洞房。真正是“窈窕谢家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那时的二哥真像是掉进蜜罐子里了。
后来,农技培训班进入实验阶段,各学员要回各自的生产队进行“三系杂优水稻”制种。二哥选了老松树坡顶的那块大田做试验田,一来它够宽够大,二来它独处坡上,与其它田隔有一小段距离,不大容易受其它禾苗花粉的干扰。二哥对这次制种试验非常在意,把它当作一次难得的机会,每道工序都不敢有丝毫马虎。在二哥的精心打理下,试验田里的各系禾苗长势都很好。其中我也帮过一些忙,最难忘的是帮禾苗“授粉”的工作。我和二哥拉着一根长长的细绳,各站在田垦的一边,牵着绳索,推着绿浪慢慢地向前走,禾田泛起的绿波装载着我们无数的憧憬,好似许多的梦想就将在松林佑护下的这片绿色中实现。因为出色,二哥的试验田迎来了好几拨参观团,二哥也就更加志得意满了。到了收获的季节,二哥的试验田收获了近百斤种子,在培训班里是首屈一指的,是难得的成功。这是二哥人生辉煌的顶点。
之后,培训班解散,所有的生活又折回到原点,二哥终日为出工挣工分和家里的柴米油盐奔忙,慢慢少了许多浪漫和梦想。直到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稍有点背景的亲戚,据说能知晓一些内幕消息的,在闲谈中为二哥叹惋,说道二哥不该那么早结婚,那年公社招收干部,本来在推荐名单里有二哥的,后来得知二哥已经结婚,才去掉了。二哥由此失去了摆脱农门的难得的大好机会。姑且不论这话的真假,原本有许多梦想的二哥和我们一家却真真的激起的些许怅惘。
此后,二哥无端地信起命数来了,性情更是大变。虽经文革时破“四旧”的洗礼,但算命看相在农村还是偷偷地流行着。二哥不知从哪里掐算到这样的命相,说“亚盖”的“围首”不够高大威猛,几棵风水松恰长在龙尾,地理运势不强,每家每代只能佑护一人得道。而我家男丁有三,二哥识文断字,本来前途无可限量,偏在后面有个我,从命数上看我样样压二哥一头,二哥不管怎么拼命都难以出人头地。从此,二哥在心里对我有了芥蒂,最后矛盾终于在我初中毕业考取师范后爆发了。借了酒劲,借了点小根由,二哥对我百般辱骂,甚至令我向他跪下。为了不使家庭矛盾扩大,我不知从哪来勇气,都忍了,从了。但我的退让并未能缓和紧张的关系,最后还是演化成了父亲与二哥的矛盾,大嫂和二嫂的冷战,家庭矛盾全面升级。我还好,读书住校,工作了还住校,偶尔假期才回一趟家,只是为难了夹在中间的母亲,手心手背都是肉,帮谁心里都是痛。后来还是母亲劝说我和父亲,离开六田山,回到平等街父亲的老家去,说是“近怄气,远变亲”,兄弟俩离远了,关系可能反倒会慢慢调和起来。于是,我和父亲把老家原属于父亲的两间破房修缮了一下,和父亲母亲住了进去。这时早已分田到户,大家不用再靠到生产队抢工分吃饭,各家的农活均由自家安排,自由自在。这样,除了农忙,父亲和我也都少回六田山了,和二哥也少了许多正面的冲突,更何况我心中本来对二哥更多的是感激,很少有过真正的恨意,与二哥的矛盾还真缓和了下来,慢慢地就都不再提起了。就好像家乡的山,再大的伤害,只要给她疗伤的机会,就能青葱如故。
这时的二哥却患上了肝癌绝症,自知已命不长久,反倒拼起命来。除了种田,还发狠砍山种杉树、茶油树。谁劝都不听,大家也都知道他是想提取生命的最后一点价值为儿女留下哪怕一丁点的财产,以尽自己作为父亲的最后一份责任,只能报以一声叹息。
终于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二哥强忍着一口气被我们从医院抬回了家,经过那排大松树前时,二哥让我们停了下来,远远望着依旧青翠的大松树和曾给他无数梦想的大田,一滴眼泪慢慢挤出眼角……刚到家,二哥随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走完了他复杂的一生。那年,他刚满三十六岁,是按老家习惯刚可埋进祖坟的年纪。
二哥临走的那两个月里,脾气变得异常的暴躁。二嫂不但要对他细心服侍,还得时时忍受他无端的痛骂,把年轻时积攒的那点爱情之火浇灭殆尽,加上生活的重压,在二哥逝去两年后,她带着年幼的侄儿侄女改嫁广南,六田山的那点家业也渐渐变卖干净,留下的只是二哥的一杯荒坟,落寞地藏在衰草丛中。
每年清明,我和妻儿回平等“坝常”的吴氏墓地奠扫祖坟时,都要特意转道去“交衙”陈氏墓地为二哥扫墓。为清除二哥坟墓上及周边的衰草,往往都要干到一个多小时,汗流夹背,力歇神衰,但我没有哪一年放弃,为的是让九泉之下的二哥也能像其它人一样能年年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抹新绿。
两年前国家施行“林改”,明确林地权属,堪测绘图上证。那五棵大松树及养育它们的小山坡,堂兄力主在证书上剔除了我的名字,理由大概这是陈氏祖先的“风水”,我归属吴门,不应再共享这一福祉。其实我知道,证书上的除名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与故地渐行渐远的我早已没有资格再窃取她的福荫。不过,世界之大,何处无绿,心中有绿,又何必担心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绿,只要真正拥有过一片绿,这何必在乎他人怎么对待你心中拥有的那一片绿。
珍惜着,渡过每一个阳光唤醒的清晨,微笑着,送走每一个日落云迁的黄昏。这才是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