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都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美文
小时候,谁家电视机里传出“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的歌声,马上就会围拢过来一群眼睛放光的小孩子,他们都争着当“齐天大圣”。连身为小姑娘的我,也在家自称要当“孙悟空”,把妈妈叫成“唐僧”。
时针拨到1994年,《大话西游》来袭。“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这句话成为最经典的爱情表白。我们陡然被启蒙:去西天取经算得了什么,西行前的故事才是最真。
2000年,《悟空传》横扫青年一代。我们记住了桀骜不驯的猴子,禅意深深的玄奘,有情有义的猪头。其中的一句台词,几乎人人成诵。住持问玄奘要的是什么,玄奘答道:“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那时候的我们,在大学校园里骑个自行车,都能开心得像驾筋斗云。毕业那年,大家都在卧谈会上讨论着要如何改变世界。但每个人也都有戴上紧箍圈的一天。从工作第二年开始,班级QQ群里谈论的就都是房价怎么起伏、买什么理财产品好。
所有的青年心里都住着一个孙猴子,但更多程度上,“齐天大圣”的旌旗是我们一个最天不怕地不怕的美梦。孙猴子如果不走出花果山,就永远只是懵懂自由的猴子。猴子也会长大。当他自以为所向披靡时,却很容易被五指山死死压住。
一开始,他满是抗争的愤怒和不甘。很多人更喜欢“齐天大圣”的他,但无论情愿与否,他最后还是做了“孙悟空”。他忘记了很多事,保护唐三藏去取经。很多人一开始都是被生活硬生生地征服,但最后,我们是被生活降服。
这让我想起《阿甘正传》里阿甘的一句自言自语:“我想他一定是跟上帝讲和了。”
我们长大了,西游的主题却依然红着。现在人们不再关心西天取经前如何,更多的是戏谑“西游记后传”。孙悟空当了“西游记公司”的副总经理,猪八戒开起了度假山庄,连沙僧都学会了嘲讽:“你的数学老师死得早了!”
人人心中都有一部《西游记》。它太像一门哲学,人们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投影。什么时候红什么,能看出一个时代的风潮。
2013年,周星驰带着新电影《西游:降魔篇》来了,主角依然是踏上西行路之前的唐僧。被商业侵蚀的孙悟空,银幕造型好似好莱坞的金刚。我走出影院后,赶紧回家看了一集83版的《西游记》,“洗洗”眼睛。
年少的“狂”不再,而我们依然在。
我心里依然住着一个孙悟空,但也住着一个猪八戒,他们俩永远在闹矛盾。孙悟空告诉我应该抛开一切,自由自在;猪八戒抱怨生活太累,只想多吃多玩。沙僧在我心里“和稀泥”,劝我别再想啦,他们都有道理,不如先休息一下,明天再说吧。
但是,我们心里还有一个唐僧。他面对诱惑时一言不发,也会劳累和懦弱,对周围的人絮絮叨叨。甚至他也困惑,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求到真经。但是他始终坚持:我是要向西走的。
最终,3个妖怪集体投降,保护一个傻和尚继续向西走。
这些年,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平民成功者。从4年磨出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李安,到《中国好声音》节目的诸多选手,他们并不是官方封的劳模,只是平凡人成就了梦想。多一个人成功,我们心里的唐僧就多一分去西天取经的信念。
前不久,微博上流行一个测试题:“你人生中读完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什么?它将深深影响你的性格。”我苦笑着写下:“第一本是《西游记》,难怪我到今天还像小孩儿。”但也许只有保留一点小孩儿的心性,才能继续相信着西行。
人的一辈子,就像去西天取经,免不了碰到好多妖魔鬼怪。走在路上经受苦难的我们,谁也不知道结局。也许,当孙悟空走到终点,才知道一路留下的故事,比真经还真。
第二篇:我们都在西天取经的路上——《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一部尽人皆知的名著。主要讲的是唐僧等师徒四人一路上斩妖除魔,涉足十万八千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在大雷音寺如来佛处取得真经的故事。
其实,我们都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童年时,我们是孙悟空,大胆、好奇、顽皮,但有时会因不听唐僧的话而被那个金箍儿勒得头疼脑胀。青年时,我们是沙和尚,做得多,说得少。中年时,我们是猪八戒,少有雄心壮志,只图安逸。老年时,我们是唐僧,絮絮叨叨,还不时地念“紧箍咒”,这可苦坏了我们的小孙悟空。然而,当我们取到真经时,也到了该升天的时候了。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孙悟空喜欢和猪八戒开玩笑。而猪八戒在被抓的时候忍着,心情好的时候顶两句,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和孙悟空闹起来了。等他们气消了,也就该上路了。
在我们内心其实也有这师徒四人,其中猪八戒和孙悟空仍是对冤家。诱惑是妖怪,唐僧面对诱惑一言不发,孙悟空火眼金睛,一眼认出那是妖怪,可八戒偏要追那蝇头小利,于是他们俩便闹了起来。这时,沙和尚就出来劝架了。劝架成功后,三个妖怪就护送着这个傻和尚继续西行了。
我在看《西游记》时纳闷:为什么天上的大将比不过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毛猴子?现在我算是想明白了。天蓬和卷帘都在天上享尽了奢华,而孙悟空则在凡间吃尽了苦头,历经了磨难,所以比他们厉害。
孙悟空曾经几次离开唐僧,可是最后却都回到了唐僧身边。有使,我也觉得唐僧做得太过分了。但是,后来想想,如果我是唐僧,我也难忍这一口气。也许孙悟空是意识到这一点才回到唐僧身边的。
做事要勇往直前,这是孙悟空给我的启示;做事不能偷懒,这是猪八戒给我的启示;要多做,少说,这是沙和尚给我的启示;有事也要听听同伴的劝告,这是唐僧给我的启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这是《西游记》给我的启示。
第三篇:我们都在西天取经的路上——《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一个着名的杰作。主要谈到和尚等导师的四恶魔恶魔一路,参与千里,经历九十一个难度,并最终在大雷音寺佛,得到圣经的故事。
事实上,我们在西方学习的道路。童年,我们是猴王,大胆,好奇,顽皮,但有时因为和尚的话,没有听到金带的耳朵头痛脑肿。青年,我们是沙僧,做很多,说少。中年,我们是猪,几个野心,只有地图舒适。老人,我们是和尚,漫游,不时读到紧咒,这可能是苦的我们的小孙悟空。然而,当我们得到经上,是升天的时候了。
阅读西游记,知道,猴王和猪爵士喜欢一个笑话。虽然猪在被困住的时候忍受了,情绪是好的,当前两者,当情绪不好和太阳空麻烦了。所以他们的气体消耗量,应该在路上。
在我们心中实际上有这个导师四,猪和孙悟空仍然在敌人。诱惑是一个怪物,和尚面对诱惑无字,孙悟空的眼睛,一个是怪物,可以八次追逐那种小利润,所以他们都会麻烦了。这时,沙僧出来说服了。中标后,三个怪物护送愚蠢的和尚继续西行。
我在寻找西游奇迹:为什么一般在天空比从石头,但跳出头发猴子?现在我要明白了。檐篷和卷帘在天空享受奢华,而孙悟空在苦难中遭受苦难,经受苦难,比他们差得多。
孙悟空多次离开僧人,但最后他们都回到和尚一边。所以我觉得和尚做得太多了。但后来想,如果我是一个和尚,我不能忍受这呼吸。也许孙悟空知道这一点,然后回到和尚的一边。
这是孙悟空对我的启示;事情不能懒惰,这是猪给我的启示;做更多,更少这是沙僧给我的启示;听到同行的建议,这是僧人给我的启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这是西方之旅的灵感。
第四篇:西天取经故事
话说唐僧取经回来后,想把一块土地奖给三个徒弟,唐僧拿出三条一样长的绳子,叫三位徒弟用绳子各围一块地。猪八戒说,我要围成长方形的,沙僧说,我要围成正方形的,孙悟空说,我要围成圆形的。同学们猜一猜,三个徒弟谁围的地最大?
《西天取经》后续故事
第五篇:有人一生都在路上美文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毕业旅行,关于这个话题我没有什么发言权。我未曾做过毕业旅行,那个时候经济条件不允许,尽管我从小就有一颗爱飞的心,但却常常因为现实的问题而在陆地上徘徊。
杂志总是喜欢传递一种生活方式,好像如此生活的人就会变得如何优雅,实际上这个世界千姿百态,看你的杂志的人永远是同一类,而这一类以外的人,他们的生活状态未见得就不精彩。就拿毕业旅行来说,不是所有的人都曾有过,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上过大学,甚至不是所有的人都将上大学当作一种使命。前段时间利用假期回了趟老家,见到了20年不曾见面的小学同学。有一个男生留过两次级,小学毕业之后就没再上学,他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每年都考第一名。他仍然住在那条街上,不同的是从平房搬进了楼房。他娶的老婆是医学院毕业的,他一再地强调,“和你一样也是大学生。”我们吃了一顿水煮鱼,觉得不过瘾,又换了一个地方去吃烧烤。每到一个地方,这个男生都能遇到熟人,他热情地跟人家打招呼,甚至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从烧烤摊路过的时候,他也热情地问人家多大年纪了。我们聊起当初的班主任如何惩罚他,甚至没让他参加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怕他考不上影响班级的成绩。现在他活得并不比谁差,有房子有车,有幸福的家庭,最重要的是他有快乐。
在那些同学的眼里,家乡就是最好的地方,他们不认为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他们觉得一辈子都生活在同一条街上是很幸福的事情,出门就能遇到熟人,喝喝啤酒,吃吃路边摊,可能路边摊的老板就是他的发小,走得再远也不会迷路,想见谁打个电话,对方半小时之内就能赶到。年轻的时候会觉得,这都是没有世面的人过的生活,现在我会认为,这当然是一种幸福。
对于离开家乡的人来说,其实一生都是在路上,因为世上没有一个地方比家乡更安全,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老家永远不会迷路,尽管它已经被改建得面目全非。这个世界并不只有一种活法值得赞美,长久以来,我们被单一的价值观绑架,好像人生只有那一条路是通往幸福的。没有毕业旅行的人生并没有什么遗憾可言,没有哪一种人生是完美的。在北京的地铁1号线,我常觉得人生所有的悲苦都集中于此,几乎天天都是春运般的景象。
所以,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你的人生只能由你自己来选择,不见得最光鲜的就是最好的。幸福这件事,需要长久的时间之后才能感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