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的杂文随笔(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11:0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的杂文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的杂文随笔》。

第一篇: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的杂文随笔

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离开我们了,我们要为父母举行哀悼的仪式,尽自己的一份孝心。以后每年的祭日和国家法定祭祀的日子,都要去祭祀父母,祭祀祖先,祭祀要诚心诚意,不是给别人看,把孝道落实在心里,表示孝顺父母不管是在世还是离世都是一样的。

现如今,很多人在名义上美其名曰祭祀缅怀先人,可是在发心,在方法中都有很多流弊,有很多人是从世俗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的,也没有真正理解祭祀背后的深层含义。《孝经》上说:“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在祭祀的问题中,我也曾经有过不同的认知体会。

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如果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来谈,就有很多不同的认识层次,所以说,儒家文化乃至中国文化,总有一些被外行人看热闹的嫌疑,谈生谈死,谈天谈地,总会给人的印象是宣扬封建迷信。如果我们抛开“孝亲父母,哀恸思之”的角度,我们会转入另一个探索的领域,比如,我们所谓的环境风水学,宗教中谈到的轮回观,古老文明对待生命观的问题等,若真的要谈中国文化,这些就绕不开去,若避而不谈,就不知道我们祖先的发心和本怀精神,也不知道我们的文化立论基点是什么,若以开放的胸怀探讨这些生命现象,又总不能让人避嫌。

中国主流哲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社会其实还不算是主流哲学,而在中国是主流哲学。马克思哲学观对待生死问题以唯物论作为立论基础,所以,有时候“人死如灯灭”是承自以解剖学、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逻辑思辨性总结的观点,若这个结论成立,那就会对传统意义中“事死者,如事生”的思维观持批判态度。其实,在我看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和充实的伟大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非常伟大,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宏伟蓝图构想,是深具慈悲精神的人所具有的胸襟,他提出的哲学观,承载了大善大美的愿力,他所构架的哲学体系很高远,应该说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是身心同构的,只是我们真正读懂马克思思想的人并不太多。《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异。”焉知孔子、老子,乃至马克思、孙中山、瞿秋白、曹雪芹等不曾至臻圣境,焉知他们不是胸怀菩萨精神的过来人呢?

对待先人的缅怀问题,其实,涉及到我们对人生认识的问题,过去,我觉得祭祀祖先仅仅是为了缅怀亲人的一种民俗方式,不涉及更深的秘密。后来随着认识的深入,发现我们自己总是瞧不起自己的文化,我们祖国的文化有本有末,有精华亦有糟粕,只是很多人总爱颠倒妄想,舍本求末。毛主席曾说过,对待文化方面一定要做到“古文今用,洋为中用”。在中国文化中,能够真正建立文化基础的就是中国的孝文化,不管哪个文化分流都绕不开它。所以说,我们应该对中国孝道孝养有深刻的认识,应该怀揣一份恭敬心乃至敬畏心来对待。这方面的书籍我多有涉猎,其实祭祀祖先,不单单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可谓见仁见智。即便不同的文化基础,都有趋善弃恶,归同德美的大环境来陪衬。

关于祖先祭祀的认知理念,其实还不是单纯的“孝”本身存续的道德问题,它还承传着一些用现代物理学乃至科学界暂时解释不了的古老话题。这些背后的话题,还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研究。明代的名医“江瓘”在它编辑的《名医类案》里收录过的一则真实的故事,话说有个人断了手臂骨,有一位医生为他用柳木接了骨,而断骨取出来后,医生要他放在干净、干燥的地方。这样一弄患者病就好了。过了很久,患者感觉旧伤处突然发痒发痛,他就又去找那位大夫帮忙治疗。丈夫把脉后就问他以前取下来的断骨呢?患者说找不见了。最后他在床下找到了,但是骨头已经发霉。医生为断骨清除霉障,并把断骨在火上烤了烤,患者的病就好了。

从这则很奇怪的故事里,我们可能会发现在自己和亲人的骨里,潜藏着某些血缘信息,对于过世的亲人,有时候要很久才能化掉这些信息,而骨头能够承载信息之事仿佛天方夜谭,但是我们祖先就是通过这些发现了人体中的秘密,发现了人与人,人与物,关于存在的一个秘密,一个关于生死流转的秘密。继而在发展中统摄了中国风水学、环境地理学,人文之学等在时空中的作用关系,阐述出来的道理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写到这里,我想到佛家关于六道轮回的一个概念,也在智者的眼里,把人生观世界观上升到一个非常高的格局去构建人天之学,它既不觉得“人死如灯灭”这种断灭论是正确的,也不认为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这种“常我论”也不是究竟的真理。佛家的思想,其实也和我国古老的易经文化不谋而合。易学体系里提到的“精气唯物、游魂为变”和“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我感觉这些道理其实应该和佛家所谓的轮回观是一回事,只是表达方式和理解程度有差异而已。而在古老的文明里,那些让我们匪夷所思的学识,还有多少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又学会了多少?这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民族荣誉和自豪感,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命运,一个国家民族的整体学养。你我,其实都是在路上的人……

第二篇:《弟子规》入则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弟子规》入则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这里就提到办丧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尽到礼节,不可以随便。但是这个礼节并不是很铺张,很浪费,应该要庄严肃穆。

我们在办丧事的时候,也应该以庄重肃穆为主。每一个人、每一个子女,或者晚辈,能在此刻,能有孝思追念之心,这样才是尽到丧礼,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形式的丧礼不是真正的尽到孝,应该是发自内心才是真正的孝。‘祭尽诚’,这里“祭”所指的是祭拜的时候要真诚。

我们祭拜祖先,或者在祭拜刚过世的父母,要有怎样的心?要有他仿佛就在我们旁边的心。所以,我们不可以有拜一下,我祭祀过就好。所以追思父母,不是形式,经常能想到父母他所教育我们的,所指导我们的,所教诲的种种言行,或者其他有道理的情形,我们都要牢记在心里。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因为我们要禀承父母所教我们的,能一代传一代,这样才不辜负父母他们养育之恩,也才不辜负古人为什么要立教垂范于后世。

《弟子规》 “入则孝”这一篇,它是一切道德的根,我们要从这里入手学习,关键要真正学到心里。自己真正把孝道做到了,自己成为一个孝子,然后才能把这个孝道向社会广泛的推扬。孔子说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那么要教育大众,首先要教孝道,最能够启发人的良善之心。学习孝道,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途径。

当然,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应该首先教育他们要如何孝养父母。做父母的也更应该好好把握时间,在他们三岁到七岁的时候,这一段时光如果他们没有建立这种孝的观念实在是非常可惜的。

第三篇:心生不安的事,趁早放弃杂文随笔

“......走不完的路,望不尽的天涯,在燃烧的岁月,是漫长的等待....”

清早,无意间听到许巍的这首《礼物》,我竟莫名地陷进了消极状态中,于是随手发了一条朋友圈。我这样做并非是想传播我的这股消极情绪,只是想敲醒整日坐吃等死的另一个自己。

因为原生家庭的缘故,我一直是个对生活极其的悲观、对事情又很多愁的人。朋友常说我这样的病态得改造一番。可是,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骨子里早已根深蒂固,想要去改造,只怕已是回天乏术。

我不喜欢鸡汤文,我不喜欢特别做作的文字(当然,除了我这篇,呵呵)。记得,很久以前的我也是特别喜欢鸡汤文的,但每次看过鸡汤文的我,就会处于消极状态中好久不可自拔。任凭鸡汤文如何的励志,如何的雅致,都会给我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朋友常说我是外星人,和他们地球人不同。或许吧,我真的是个怪人,特别怪的外星人。

我不喜欢和陌生人讲话,我对外界所有的人或事都充满了恐惧感。这或许就是大家常说的缺乏安全感一说,也或许是我已与这个陌生的世界在悄悄地渐行渐远。

此刻的我莫名地发现自己连熟悉的人不敢去相信了。记得前不久,一位认识了很多年的男同学总是发信息过来聊这聊那。不巧的是,一次同学间的小型聚餐中,我和其他两位女同学分不同时间都收到了他发来的信息。让我们感觉特别搞笑的是,这位男同学发过来的信息一模一样,标点符合都不谋而合。我们三个人对他有了别样的看法——死滚,有多远给老子滚多远!

我们三位想着,如若他发的信息只是一般的日常聊天也罢了,他发的信息都是情侣间日常暧昧之语。当时想着,他肯定是感情受挫了而已,我们还常常安慰他,让他好好过日子。

原来,这随聊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人最自私的一面,他利用了他人的怜悯之心而在那俱充满正能量的躯体上得意忘形。

后来,在一次全体师生的聚餐中,他竟然携带新女友来参加聚餐,我们都没想到他会如此大的胆量,这一点让我很是佩服。

当然,他在餐桌上的结局也是惨不忍睹,被我们杯中的烈酒灌了个半死。

那一瞬间的我,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个笑话,太容易相信人,做不了恶人。

在那之后,我也不再爱搭理熟悉的人。因为越熟悉的人,自己越易被看穿。我整日蜷缩在自己那个小小的世界里,等待着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直至我白发苍苍、牙齿全部脱落、奄奄一息、奔向或天堂或地狱的那条末路。

我不喜欢这样的一个自己。是的,我从未从心底喜欢这样的一个我,无论是外貌、个头、体重,还是那一脑悲催的浆糊,都不是我心里所喜爱的。

曾经无数次想将这样的一个我,杀人灭口,以防他日(今日)被心底的那个“我”无止境的嫌弃。

人生路好短,眨眼间,我又在这世间混了两个月的时光了。而在365也已待了120多天,认识了很多的人,学习到了很多道理,看透了许多事情,也让蜷缩在暗无天日的角落里中我有了点积极向上的斗志。

至亲的人常在我的耳边念叨:

“你写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会有怎样的回报啊?”

“如果哪一天,你发财了,会不会离开你哥哥我啊?。”

“你的眼睛已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医生说再不歇歇,你的眼就得瞎了。”

“脚伤还没好,估计脑子又不好了!”

“写啥写,自己脑子都不好,还写什么噢!”

“还是安稳上班,好好听领导的话,别再去招惹你的领导了。”

……

这时候,我都会云淡风轻地笑笑:“我只是喜欢,喜欢一个人静静待着的感觉。”

是啊!我不喜欢的事、人太多太多,能让我喜欢的人或事也是少之又少。

我喜欢一件事,我喜欢前方的那一个梦,我更喜欢那样的一个人!

我想去寻找梦里的那个我、还有那个喜欢的人……

下载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的杂文随笔(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的杂文随笔(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