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引入
齐读课题。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本课的生字(投影打出,读准即可)。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可简单说)教师板书:关心我2.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3.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信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得详细,让学生透过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板书:坚强、无私、伟大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这种情感。
同学们刚才体会得不错,你能把你感受到的这种爱读一读吗?学生自由读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指名读,互评后再读。
(四)讨论交流
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读书,联系上下文后说出:母亲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着,我和妹妹都知道母亲对我们的希望,一定不让母亲失望。
(五)进行口语训练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概括出词语板书:愧疚、热爱、怀念。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坚强的关心
无私的母亲我伟大的愧疚
热爱
怀念
第二篇:秋天的怀念 教案
秋天的怀念
西峡县二郎坪中学
张雪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在自读、自悟、交流、评价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情感目标:
1、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2、引发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教学重点: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教学难点: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
秋,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于诗人刘禹锡而言,秋是激昂雄壮的;于词人李清照而言,秋是孤寂凄清的。然而,于作家史铁生而言,秋另有一番风味。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通过平静内敛的叙述,抒发着因秋而生的复杂情感:挚爱、怀念、愧悔、坚韧……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生于北京,作家。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位活得很苦的母亲。史铁生二十六岁时,也是他瘫痪的第六个年头,母亲便因为肝病去世,当时才四十九岁。母亲的早逝,让史铁生感到了母爱的珍贵与厚重。后来,他在许多作品中,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对“母爱”这个话题,史铁生一直是笔耕不辍的。他的成长之路,其实是母亲用生命铺就的,他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就成为了作者心中永远的痛。
《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三、学习目标(齐读目标加深印象)1.积累字词,掌握相关文学常识。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四、字词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憔悴 qiáo cuì 絮叨 xù dāo 瘫痪 tān huàn 诀别 jué bié 2.解释词语
翻来覆去:躺在床上来回翻转身体,形容睡不着觉。喜出望外:由于没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五、设疑自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归纳整理,形成自探提纲)------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结合学习目标提出相关问题或学习过程中的疑惑。
六、自探提示
1、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以“秋天的怀念”为标题?
2、课文里写了几次看菊花?通过几次看菊花,“我”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3、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有哪些细节让你感动?为什么?
七、解疑合探
1、自主探究后小组讨论,交流自探成果。
2、组长带领,人人参与,有序进行,重点解决自探中的疑难问题,达成共识。
3、作好记录,以备展示和点评。点拨强调:
1、之所以是“秋天的怀念”,一是因为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二是因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三是因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第一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
“我可活什么劲儿?”
绝望
第二次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第三次
又是秋天
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好好儿活。
重生
3、感人细节: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动作描写
“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 “偷偷”说明母亲不放心“我”,关注“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B、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语言描写
“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动作、语言、神情描写
“挡”是母亲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表达了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
D、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E、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心理描写
母亲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八、质疑再探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惑或者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九、运用拓展
本文多次运用了神态描写刻画母亲的形象,如“眼边儿红红的”“憔悴”等,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与体贴。请你用神态描写写一个你熟悉的人。(100字左右)
十、小结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面对苦难,只要我们愿意,就一定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坚强的活,好好儿的活,不仅是活着,而且要活的精彩,活出味道。为自己,也为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
第三篇:《秋天的怀念》教案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各种人物描写方法去刻画人物,让形象更鲜活生动。
2.品味母亲的“好好儿活”这句话,通过有感情地品读来分析“母亲”这一形象。
3.分析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前后的变化,回顾作者的心路历程。4.学会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热爱生活,敬畏和珍爱生命。教学重点:
品味母亲的“好好儿活”,通过有感情地品读来分析“母亲”这一形象。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前后的变化,回顾作者的心路历程。教学方法:品读法、赏析法、探究法 教学时长: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她是一位将自己所有的记忆都定格在一张轮椅上的母亲,她把一切美好都给了儿子,却将所有痛苦都留给了自己。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缅怀这位伟大的母亲,走进《秋天的怀念》。
二.整体感知
师:
1、文中几次提到在秋天看菊花?
2、这几次看花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生1:三次。第一次是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我拒绝了 第二次还是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我勉强答应了
第三次是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为了怀念母亲,告慰她的在天之灵。生2:第一次看花,从我坚决拒绝看出我对生活彻底绝望了。
第二次看花,我勉强答应母亲可以看出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一点点希望 第三次看花,我和妹妹一起去可以看出我已经完全从瘫痪的阴影中走出来,能够重新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了。
师总结:我从绝望到乐观这种生活态度的巨大转变是谁影响了我呢?生答:母亲。师:不错,母亲不仅给了我第一次生命,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去认识她,了解她。
三.再读课文,分析母亲这一形象,细细地品读有关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的句子,品味母亲的“好好儿活”师:在了解母亲之前,我们先一起来谈谈“我”的身心状况
生:“我”双腿瘫痪,脾气暴怒无常,我对生活绝望了 师:面对随时可能发脾气的“我”,母亲是怎样做的呢?
生: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师:哪些词饱含着妈妈对我浓浓的爱? 生:“悄悄地”“偷偷地”
师:请你再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悄悄地、偷偷地”这两个词看出她对我爱得很细心,很理解,很包容。师:这位同学理解得很准确,那再请你将这种理解送进去,读出母亲的细心、理解和包容。
师:母亲对我的爱渗透在字里行间,大家再找找表现母亲的词句,读一读,品一品。生: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师:请你说说的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我发脾气的时候母亲虽然躲出去了,但她始终都不放心我独处,担心我会做出什么傻事来,所以她总是在不远处偷偷地关注着我,看我安静下来了,她又“悄悄地”进来,我从这里读出了母亲的那份耐心。
师:这位同学很了不起,她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大家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老师想请大家再找找文中还有一处也用了“悄悄地”
生:齐读。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师:大家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句子,读出自己的思考。
生:母亲怕我听到跑和踩这一类的词受刺激,所以说着说着她就戛然而止了,我读出了母亲对我爱得很小心,用个成语来形容就是小心翼翼。师:那你把你的理解送进去,再读。
师:这三个“悄悄地”看似平常,她凝聚的却是母亲对儿子的一份细心、耐心、小心。
教师板书:细心、耐心、小心
师:大家再找找,此时我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或我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生: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不想活了。
师:换句话讲就是双腿瘫痪导致他对生活彻底绝望了。教师板书:绝望
师:面对对生活绝望的儿子,母亲是怎样做的呢?
生: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活儿„„
师:这句话中有很多富有表现力的词,你关注的是哪些词呢?谈谈你的理解。生:“抓”字很有表现力,抓住的不仅仅是我的手,更是我不想活的念头。还有这个“忍”字,它的内涵很丰富,母亲要忍住我的病痛,我的坏脾气,我的病痛对她的打击,还有她自己的疼痛。
师:大家找找母亲此时的身体状况如何?
生: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师: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母亲的病已经很严重了,她得的是肺癌。她自己明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在儿子面前却只字未提,殊不知,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想象着她被病痛折磨得生不如死的那些无数个日日夜夜,她是怎样顽强地、艰难地活着,我们不该为这样的母亲响起掌声吗?(掌声)师:她自己都已经被病痛折磨得整宿整宿的睡不了觉,却还想着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她想让儿子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呢?
生:是生活的希望,活下去的勇气
师:当儿子勉强答应她去北海看花时,她的反应是什么样的? 生: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高兴得手足无措,像个孩子似的,此时的她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病痛,忘记了自己已经有很多个日日夜夜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她满心欢喜的只是儿子终于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的改变,也让母亲狂喜不已。
师:我们看到一位爱儿子爱到忘我的母亲。就连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都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呢?齐读这一句“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生:未说完的话是儿子,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是啊,母亲纵使有千言万语也都浓缩在了这一句“好好儿活”里面。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所以我决定让妹妹推着我去看菊花,完成母亲的遗愿,这时的菊花就变成了妈妈,让我们和史铁生兄妹一起去看看这位伟大的妈妈吧!生齐读最后一段(有感情的朗读)
师:母亲为什么一定要让我去看菊花呢?他究竟从菊花里看到了什么? 生讨论:我从“淡雅”看到了应该像菊花那样平平凡凡地活着,朴素的活着。我从“高洁”二字看出人还可以活得超凡脱俗,活得高尚、纯洁有尊严。我从“热烈”中看出人还可以活得有朝气,轰轰烈烈 我从“深沉”二字看出人应该活得低调、不张扬 我从“泼泼洒洒”中看出人应该活得精彩
师总结:母亲一直要带我去看菊花,她是想让我从菊花的绽放中找到属于我的那条人生之路,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精彩。透过菊花,我们看到的是人生,是自己。师: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再去赏一赏这菊花,看一看这位伟大的母亲吧!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史铁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母亲是想告诉他要好好儿活,他究竟是怎样活的呢?我一起来走进失去了母亲陪伴的史铁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史铁生后来的情况吗?史铁生后来患上了尿毒症,每周都要换两到三次的血,治疗过程相当痛苦。但即便是这样,他仍然拿起笔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字。面对死神一次次的挑衅,面对命运一次次的折磨,他还会那样暴怒无常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史铁生?史铁生用他的坚强和乐观告慰了自己的母亲,也活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师板书)但是,母亲那句“好好儿活”却将是铭刻在作者内心深处永远的(生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生读:《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杰出成就奖 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师:看到这一家子的事,请你谈谈“好好儿活”这句话沉淀在你心中的思考是什么?
生1:要活出自己的价值 生2:要坚强地活着 生3:要活出自己的个性
生4:要感恩生活,以一颗感恩的心活着 生5:要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身边每个人
师总结:学完这篇《秋天的怀念》,我想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感动,史铁生对母亲的感情也不仅仅是怀念,千言万语都浓缩成了一句话,那就是“要好好儿活”,在被苦难囚禁的日子里,他用残缺的身体,诠释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将生命的苦难转化成明朗而快乐的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像史铁生那样“要好好儿活”。
师示范:“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母亲知道我对生活已经丧失了信心,但她仍旧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驱散我心中的阴云,重新唤起我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哪怕那是一点很微弱的希望,她也绝不会放弃。
生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用“悄悄地”“躲”等词可以表现出母亲对我在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并没有横加指责,而是尽可能地去理解我、包容我,给我一定的空间,因为她懂得我内心的苦楚需要宣泄。“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显然是不放心我一个人独处,所以她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看出母亲爱得小心翼翼。“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眼边红红的”可以想象得出母亲背着我一个人流眼泪的场景,但她对我太牵挂,不放心,不想放弃我,所以又悄悄地进来。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透彻,母亲自己都处境艰难了,却还倔强地好好活,不仅如此,她还想让儿子也能重新振作起来,和她一起好好儿活。请大家找找母亲此时的身体状况如何?
生2:“”生3: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母亲爱花,说明她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热爱生活的人。母亲养的花都死了,说明母亲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无暇顾及那些她喜欢的植物了。母亲爱花,更爱她的儿子。这里也可以看出她在“好好儿活”。
生4: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挡”字,看出母亲想让儿子看到的是生命生生不息的姿态,不想让儿子触景生情,所以她挡住了绝望,留下了希望。她想把所有生的希望都传递给儿子。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师:同学们找得很仔细,分析也很透彻。那我有没有像母亲那样“好好儿活”呢?
四、精读课文,找出“我”有没有“好好儿活”?比较作者前后对待生活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师:请大家用旁批的方式找出“我”对待生活的态度的语句
生1:第一段里“看着看着一直到摔向四周的墙壁。”看出我脾气暴怒无常,主要表现在我不能以欣悦或者平常的心情接受本来美好的事物。无论是春天的归雁,还是甜美的歌声,或是外出赏花,都不能唤起我对生活的热情。其本质是面对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因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自然也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从这里看出他没好好儿活。
生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从这里看出作者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可以说是绝望了,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他不想活了。
生3:“好吧,就明天”我同意母亲去看花,看出我对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绝望了,愿意从内心去接纳美好的事物,或者说是我对母亲的一种体谅,一种回报。
生4:最后一段,“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看菊花,这一小小的举动,其实是我内心重新燃起生活希望的象征。“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我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我终于明白了“好好儿活”的含义,并且正在努力的好好儿活下去,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师:这篇文章的主题已经呼之欲出了,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长大,懂得了怎样去面对生活的困境。
五、当堂训练
请结合自己说说你有没有好好儿活?
六、结束语
在被苦难囚禁的日子里,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诠释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将生命的苦难转化成明朗而快乐的存在。
我们能做的就是像史铁生和他的母亲那样“好好儿活”。
第四篇:秋天的怀念教案
教学过程
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
师:看到“秋天”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是呀。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请大家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题《秋天的怀念》,想想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板书:母亲),作者为什么会这么怀念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对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带着这些疑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后学生概括。
2、那么,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三、作者为什么会这么怀念他的母亲:
(一)要了解母亲,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板书:我)
21岁的史铁生,身患重病,双腿瘫痪。想想,21岁,正是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到处玩玩,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该怎么办?他的心里会怎么样?(估计学生会说:痛苦)
是啊。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叙述儿子心里痛苦的句子。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地墙壁。(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并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这句话。他对生活的绝望,暴怒无常)
B、“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并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言下之意,是我已经不想活了。)
故而,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问学生,“我”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生答„„
师:这样一个不想活的史铁生,如果你是他的亲人,他的朋友,你会怎么劝他?
生答„„
是呀,谢谢你们。
那么,母亲又是怎么劝他的呢?大家找找课文的句子。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问: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母亲“扑过来”,劝慰我“好好儿活”,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坚强而感人的母亲形象)a 母亲“扑”过来,扑住的究竟是什么?
b 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加点)住的究竟是什么? c母亲忍住哭声,母亲“忍”(加点)住的究竟是什么?
(估计学生回答:忍住的是因为儿子双腿瘫痪不想活的痛苦,还有母亲自身的病痛。)
是呀,母亲此时也是身患重病。大家从课文当中找找关于母亲病重的句子。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你从哪儿看出来母亲病得很重?把这种疼痛读出来)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你又从哪儿看出来母亲的病很重?把感受送进去,并读出来)
想想她得的是什么病?
肝癌的疼痛会是怎样的?(肝硬化,人体内的水份不能外排,堆积在体内,肚子会越来越大,可见其疼痛难忍的程度。得这种病的人,脸色发青,生命不超过三个月。)
这个母亲是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并活不了多久,这又是一种怎么样的痛。但是,他有没有告诉他儿子,自己的病情?儿子知道吗?
(估计学生回答:不知道)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估计一:为了不让儿子更痛苦。是啊,儿子本来就不想活了,当听到这样的消息,他一定会受到更大的打击,而没有活下去勇气。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儿子“好好儿活”。
是呀,我们从一个“忍”字,读出了这样一份伟大的母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重的爱,一起来读读母亲说的这句话。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大家想想,史铁生因为双腿瘫痪,心情烦燥而发怒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母亲因为各种各样的痛苦交杂在一起而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
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估计:为了儿子着想)
2、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悄悄地躲”、“偷偷地听”、“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表现母亲时时关注着、无私地呵护着儿子。母亲不忍心看下去了,就悄悄地躲出去,但又不放心,所以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来到我身边,眼圈红红地,是因为看到儿子这般模样,心疼而哭了。依然看着我,目光始终陪伴着我,让内心孤独的我并不孤独。)(2)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抓住 “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 “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一个“挡”字将母亲唯恐我会因看到窗外落叶而触景伤情的心理刻画地真切感人。
为什么要央求我去看菊花?看花意味着什么?这是第二次提到去看花,第一次被我拒绝,说明母亲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想让我去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并好好地活下去。从“憔悴”,又看出了,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但她还是没有放弃让我好好活下去念头。)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3)“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4)“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再读带着感受读。
(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热烈,读出这句话的滋味。
3、我们跟随史铁生一道去体会母亲,发现母亲。那么,在这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咱娘儿俩,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再次出示,学生说出什么体会就再读这句话)
总结: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二)、对母亲的怀念 1. 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
2.原来的母爱儿子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的是什么? a出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课件先出示这句话)b请同学们把母亲的话补充完整。
预计:“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好好儿活。”(课件补充完整上面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一读。)3.所以,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课件出示该句)
4、那么,这“好好活”,究竟是怎么活?结合课文的这句话,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花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课件)(学生说到什么理解就把不同感受送到“我俩好好活”的句子中朗读请„„)
在此,对于菊花的理解,来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从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可以看出“我”已经驱走了心头的阴霾,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这正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写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正象征了母亲对子女的那种纯洁高尚、深沉无私、感人至深的母爱。
5、儿子领悟了母亲教给的“好好儿活”,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敢勇地前进,让有缺憾的生命不再缺憾。面对自己的成功,我一次又一次地怀念起母亲。作者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先后提到了他的伟大的母亲,是母亲的“好好儿活”,让他好好地活了下来,并用笔代替双腿走出了一条非常人能走的路。(板书总结)
6、那他对“好好活”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请读他在《病隙碎笔》中写的话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课件)
板书:
秋天的怀念
好好儿活
第五篇:《秋天的怀念》教案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描写语言,把握描写方法,体悟母子真情。3.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在磨难中坚强成长。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视频欣赏《暴走妈妈》)同学们,看完刚才的视频,你最想说什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感动了你我,感动了中国。这节课,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伟大的母亲,品读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走进史铁生和他母亲的别样人生,感悟母子亲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首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注意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边听边标画生字词,并思考完成这样两个任务: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课文几次写到秋天?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检查字词预习
(二)检查听读任务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方法导航: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本文写我怀念身患重病的母亲悉心照顾双腿瘫痪的“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或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地怀念。2.课文几次写到秋天?叙事的线索是什么?(方法导航: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课文两次写到了秋天,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
线索:看花
母亲要带我去看花——我答应母亲去看花——母亲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去看了花
“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四、合作探究,研读品味
一起去看花,多平常的小事!伟大的母爱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体现在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的句子里。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标画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句子,先把最感动你的句子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给同位听,再说说这句话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让你读懂了怎样的母爱。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着我的动静。(动作)“悄悄躲出去”,让“我”尽情发泄,以恢复平静;(母亲对痛苦暴躁的儿子的理解、体贴、宽容。)”“偷偷地听着”(母亲对病残儿子的无比牵挂和关切);让我读懂了母爱就是理解、宽容、牵挂、关切、小心翼翼!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动作、语言)(对比)
点拨: “娘俩“指的是谁?——母亲和儿子
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比如: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②“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③“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你怎样理解“我”的表现?21岁的史铁生,风华正茂,生龙活虎,忽然瘫痪了双腿。命运太残酷,太突然,他被打懵了,是谁都一下子承受不了。
母亲要和儿子好好活,母亲能活得好吗?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的?
①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插叙)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消化道出血是肝癌晚期死前常见的症状,往往发病较快、危险度及病死率也极高。)
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当一个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的时候是一种痛苦,然而,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是生龙活虎般的只有 21岁的儿子瘫痪了双腿,娘要是没了,儿子可怎么活?作为母亲,还有比这更揪心的痛吗?
面对这种种的痛,母亲有没有选择发泄、怨恨、逃避、甚至放弃?没有!(与儿子的自暴自弃形成对比)她是怎么做的?
“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非常迅速,说明母亲早在一旁观察我的举动;“忍住哭声”儿子的自暴自弃使母亲痛不欲生,强忍着刀割般痛苦,极力劝勉儿子坚强面对眼前挫折,字字沉重,句句贴心。(母亲的爱好坚定!)
此时此刻,老师深信你们已经读懂了这位母亲的心声,无论如何也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哪个同学愿意把这句让人听了揪心的话“忍住哭声”读给大家听?(指导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动作、语言、神态)
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她怕什么?(怕儿子触景伤情)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会有怎样的伤感?联想)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可见母亲的耐心、慈祥。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语言、动作)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的原因:中断敏感话题,避免刺激我。母亲的爱好细心!5.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语言。插叙)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母亲没说完的话是什么?(补充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读出来。)你俩要好好活。母爱是无私的!
教师总结:作者借助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把“我”与母亲的情感态度进行对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出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
四、深入理解,引发共鸣——思考“好好活”
在母爱的温暖里,一颗冰冷的心活过来了,“我”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从哪一段看出来的?
齐读: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你怎样理解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这句话的深意。
(方法导航:先弄懂字面意思,再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和人生谈感悟。)
此处的菊花,既实指看到的眼前的菊花,暗含深意。
详写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格,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详写那多姿多彩的菊花,实则象征着人生百态——或淡雅,或深沉,或热烈激情,或圣洁崇高,但不管哪一种都应该活出一种姿态,活出自己的滋味,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菊花)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母亲的品格和母爱以及人生百态),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托物寓意。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首尾呼应,表明“我”说的意思是母亲虽然离开了,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我仍要和妹妹相依为命,遵照母亲的意愿坚强的活下去,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作为对母亲的纪念。里面仅仅是对母亲的怀念吗?愧疚之情、悔恨(忏悔)。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作家史铁生:
21岁的他,风华正茂、生龙活虎,却不幸瘫痪了双腿;后来又身患尿毒症,靠每周三次的透析来维持生命。
28岁的他,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之后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在海外出版。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51岁的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59岁的他,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捐献了脊椎、大脑和肝脏。他多半生都坐在轮椅上,但他的形象却永远高大在我们的心里。
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贵。他多半生都坐在轮椅上,但他的形象却永远高大在我们的心里。
2.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①题目为“秋天的怀念”,“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 经过人生的“秋天”,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让我们用响亮的朗读祝福这个坚强的“好好活”着的史铁生!让这位伟大的母亲永安她的灵魂!齐读第6段。
五、体验感悟,拓展文本
作者曾经沉沦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曾一度忘却了如何去爱。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幸福的你,生活在妈妈的呵护里,那写满了你和妈妈故事的点点滴滴都是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为你操劳为你牵挂的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心语给妈妈传话。
我用心语传话
妈妈,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
六、交流感受,总结升华(分享收获)
谢谢同学们,你们都是有情有义知道感恩的好孩子,老师被你们的真情打动了。这节课,老师真切的感觉到,同学们的心灵为母爱的真情所震撼。相信你们肯定收获了很多东西,请从内容、写法、情感,受到的启发,懂得的道理等方面进行梳理,然后与大家分享。
课堂总结语:一位母亲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儿子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人生的道路无论怎样崎岖不平,我们都要好好活!
(齐读)好好儿活,活出个样来,给母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