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治疗青春痘从心开始散文
治疗青春痘从心开始
有个脑筋急转弯这样说:青春痘长在什么地方最不让人担心?答案是:长在别人脸上。这答案虽然幽默,但似乎有点损。佛语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如果我们一味想着青春痘只长在别人脸上不要长在我脸上,那你就错了。如果这样想,你脸上恰恰就会长青春痘!
有个故事这样说:北京某画家擅长画钟馗,当他的画从几千元一张卖到几万元一张时,他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变得凶恶逼人。当他的画买到十几万元一张时,他的面貌变得和钟馗差不多,简直狰狞吓人。甚至连打出租车都没人敢停车。他痛苦万分,于是四处求医。然而跑遍了全国著名的大医院都效果不佳,一时却有轻生的念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个学传统文化的义工老师,老师告诉他,某寺庙里有个方丈会治这种病。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方丈并说明来意。方丈说:你这个病能治,但我现在要去云游,你帮我画一百张释迦牟尼的佛像,三个月后我回来给你治病。并告诉小和尚给画家安排住处,画家应允。三个月后,方丈回来,画家把画好的释迦牟尼佛像交给方丈,方丈收下并夸奖他画得好,却只字不提治病的事。憋了三天,画家实在憋不住了,便去问方丈治病之事。方丈叫小僧拿来一面镜子让画家自己看,他惊奇地发现,过去恐怖的五官怎么一下子变得平和光滑了,还带几分慈祥。方丈告诉他,这就叫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你过去天天画钟馗,心里想着钟馗的样子,时间长了,心境就反应在了面貌上。现在你画释迦牟尼世尊像,心里想的是世尊慈悲庄严的印象,所以你的面貌就变得祥和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想自己脸上不长青春痘,我们千万不能惟愿别人脸上长我不长。更不能看到别人脸上长就幸灾乐祸。
中医学研究发现,凡脸上爱长青春痘的人,大多爱发脾气,或把火闷在心里自气,甚至责怪自己。这样时间长了,青春痘就被火气“气”出来了,特别是后者更甚。把火发出来的还好一些,没发出来的都闷在身体里,从脸上汗毛孔里冒出来,火气和油汗混合在一起,碰到空气中的细菌就发炎了,于是一个个“碉堡”就出现了。
一次,我到一所中专学校里讲课。发现一位年轻女老师,长着大大的眼睛,非常漂亮,但脸上却长了很多痘痘,连她自己都难为情,跑得远远的站在了后面。休息时,我特意走到他面前,唐突的张口就问了一句:哎,这位老师,你是不是爱发火呀?她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是啊。我接着说,怪不得你脸上长那么多痘痘。她一听很感兴趣,忙问:这和发火有关系吗?我说有很大关系。接着我就给她讲了中医学对青春痘的研究理论,并又给她讲了画家的故事。她听完后似乎明白,但还是疑惑地说:那别人欺负我的时候难道我也不发火吗?我说,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当你放开你的心量,遇到这种事的时候这样想:他不会做人,做错事了,我可不能跟着他不会做人做错事。我不能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使自己生气发火,这多划不来啊。我不跟这种人一般见识,我惹不起还躲得起,让别人去教训他好了,他这样下去总会遇到比他厉害的人。你看大海的胸怀多大啊,什么清水浊水都能容纳,我们要向大海学习,逐步放开自己的心量,学着忍让,包容,接纳别人的一些缺点或错误,有机会有能力的情况下还可以帮助他人改正错误,何必生气伤害自己呢?比如说我们上课时遇到顽皮的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甚至挑战老师权威时,大多数老师会火冒三丈,大声叱喝。学生被唬下去了,但下课后心里却瘆得慌,还在想着发火的事,还余怒未消。这样长此以往,火气越来越大,越来越控制不住情绪,以至于动不动就生气发火,什么时候伤害了家人和朋友都不知道。中国传统中医说:火大伤肝,气大伤心,忧虑伤肾。难怪老师这个行当得肝病和心脏病的特别多。难道对待调皮学生我们就没办法了吗?非也!当那一个学生你对他好说他还是不听时,你可以站到他面前,心平气和,面带微笑,继续讲课,别往心里去,他自然就不会闹了。若是这样他还捣蛋,那他将犯众怒,全班同学也不会答应他。千万不能去告校长(因为告了第一次还会有下一次),就这样熬到下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和别人比耐心,比包容心。古语说:忍字头上一把刀。有人做过测算,人在生气发火时智商降低百分之五十。往往会做出一些冲动和后悔的事。如果我们对身边的事物都忍耐包容,不生气不上火,冷静地来处理,那将会获得宽阔的心量,厚重的德行。别说不会长青春痘,就连皱纹也很少有。不生气不上火还会令自己的内脏器官正常健康的工作,人际关系也会逐步好起来,快乐的生活就会常伴我们身边!
诗曰:
世人讨厌青春痘,青春靓丽遭疖垢。
皆因生气爱发火,余怒未消冒出头。
如今明白此道理,从此改名生气痘。
宽阔心胸容天地,我不生气何来痘。
第二篇:《微笑服务,从心开始》
《微笑服务,从心开始》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微笑服务,从心开始》。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好的通行证就是微笑。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也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传递。仅仅一个微笑,就能树立起一个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给他人一个微笑,成功就会渐渐地向我们靠拢,所以说微笑是富有感染力的,一个微笑往往带来另一个微笑,它能使双方建立友谊、融洽关系,这对于服务行业的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今天,我想说的是收费站的文明服务,也让我们从微笑开始吧!记得前不久,一辆超宽车从我站通行,进入车道时,方向盘突然失控,撞在了收费亭的护栏上。突如其来的惊吓,令浑身疲惫的司机沮丧到了极点,这时我们的当班班长微笑着说“师傅,您先不要急,请坐下来喝杯水,我们来帮您想办法。”班长亲切的微笑,朴素的语言,犹如一弘清泉滋润了司机急躁的心田,司机很快地冷静了下来,六神无主之后有了主心骨。我们班长带领在场的同事们卷起衣袖,挥汗如雨,帮助师傅换上备胎,清理了现场,顺利的解决了困难。事后,司机感动的说,你们收费站同志的微笑让人感觉像是遇到了家人,心不慌,人也就不急了。
没错,对于收费站来讲,虽然收费工作是中心,但是我们作为窗口行业,员工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高速公路收费站作为社会性的服务行业,每天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司乘人员提供着优质的服务,让他们愉快而来,满意而归。用微笑和真诚做好文明服务,美化我们的收费窗口。
当然,我们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司乘人员,工作确实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收费工作本来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简单、枯燥的过程,但让我们收费员感到辛苦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序,也不是严寒酷暑的环境,而是遇到无理取闹的司机,故意刁难。
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在微笑中承受着委屈,这也是一种美德。记得有一次,一辆绿色通道专用的大货车驶入金鸡滩的出口车道。这辆车重量已超过核载吨位,不能给予优惠。恼羞成怒的司机便破口大骂,并将唾液吐在收费员马瑞的身上,她当时特别想哭,但她必须得笑,用笑容来化解误会。马瑞微笑着对驾驶员司机说:“师傅您已超载了,而且超了十几吨,肯定不能享受优惠政策,您还是按章缴费吧,我们是按政策收费的,不会多收您一分钱。”马瑞一直保持着微笑,她的坚持让司机回到窗口足额地缴完费,当马瑞目送货车驶出通道后,她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她做到了坚守岗位,在微笑中承受屈辱。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不仅要有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忍耐力,更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和机警。我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地为他讲解收费政策和收费标准。我们一直坚持着心中的信念,就是要用微笑来面对困难,用耐心化解僵局,用真诚打动司机。微笑有一种作用,对于对手,微笑是大度;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微笑是宽容;对于陌生人,微笑便是交流。所以,如果我们将微笑作为一种习惯,那么就可以消除许多不必要的怨气,化解许多不必要的争执。永远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微笑服务也就变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儿。
微笑是一缕阳光,能够穿透乌云,温暖大地和生灵,微笑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只有真正把微笑作为最好的礼物回馈给过往的司乘人员,才能为我们的服务提供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才能为我们的收费工作创造出更多的利益。虽然,微笑服务并不完全等于优质服务,但它是优质服务的核心内容。我们不仅要用自己的微笑来让司乘人员感受到它的魅力,而且要用真心和真诚去对待每一位司乘人员,让他们可以感受到和我们交往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满满的收获和感动!
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微笑吧!让真诚的微笑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你会发现微笑竟是如此的轻而易举,又魅力非凡!让我们用微笑,使我们的窗口更加靓丽,让我们的微笑,使公路人的形象更加完美。我相信,在全体一线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将优质文明服务贯穿于各项管理之中,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文明服务,塑造榆林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使我们的榆神高速公路成为文明之路、振兴之路、富强之路!
微笑服务,让我们从心开始!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温暖从心开始
温暖从心开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又是一年春天到,沐浴着三月的春风,我们迎来了向雷锋学习49周年活动。记得第一次学雷锋,那还是在刚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雷锋就是做好人好事,于是我天真的认为,帮别人搞一次大扫除就是学雷锋,借给别人一本书就是学雷锋,帮爸爸妈妈做一次家务也是学雷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幼稚的模仿着,与同学们争做“学习雷锋小标兵”。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我才渐渐认识到自己以前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那么,到底什么是雷锋精神呢?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雷锋精神就是:“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精神就是以雷锋同志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体现时代特征的革命主义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贯穿在雷锋一生中最突出、最动人、最完美的主旋律,也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它既反映了雷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又反映了雷锋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言行一致、不图名利、始
终如一)。在雷锋精神中集中的传承和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是时代精神的浓缩和升华。5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他们踏着雷锋的足迹,合着时代的节拍,紧跟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用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雷锋的赞歌。
任何一种精神品质的传续无不镌写着深深的时代内涵。50年来,雷锋式的好学生、好青年、好干部层出不穷,他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续写着新时代“雷锋”的故事,为他们的时代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有人说,上世纪60年代的雷锋是“真善美”,唱雷锋,读雷锋,学雷锋,做雷锋是60年代最明显的标志。70年代的雷锋是“爱憎分明”,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是那个时期雷锋精神的精髓和符号。80年代的雷锋是“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将雷锋精神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成为了那个时代学习雷锋精神的主旋律。90年代的雷锋是“爱岗敬业”,经济改革进入高潮,学习雷锋号召人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工作,做爱岗敬业的模范标兵。时代在变,雷锋精神在每一个时期的诠释也发生着变化,每一代雷锋人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延续着各具特色的雷锋精神。而现在,学雷锋活动重点转移到了“在岗位上体现出奉献精神”,涌现出不少在平凡岗位上做出成绩、做出贡献的“岗位模范”。在我们公安队伍中,就有不少让人敬佩的“活雷
锋”。
在武定县公安局的工作翻开了我人生崭新的一页,到单位上班没几天,我便注意到了这样一位老民警:每天清晨,当我走过办公楼前的篮球场,就会看见一个步履蹒跚,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身影在打扫树下的落叶和球场边的垃圾,一切整理完毕后,在上班时间到来之前,准时进入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为群众办理身份证件。刚开始我并不知道这位民警叫什么名字,但每次遇到他,他总会给我一个慈祥的微笑,我则用一声亲切的“大哥”给以回应,而我每天来到球场看到他还在球场边,就知道自己一定没有迟到。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这位民警大哥渐渐成了我这样的新警模仿的榜样,他的背影也伴随着我走过了半年的时光。直到在一次闲聊中,我无意中从其他民警口中了解到,原来这位民警大哥的脚是在一次工作中受伤的,受伤后落下了后遗症,当时许多人劝他腿脚不方便就不用来上班了,在家好好养病,可他却说:“虽然我腿脚不方便,跑不了、追不了,但我可以坐着工作嘛”。就这样,他坚持来到了面向群众的窗口岗位,十年如一日,用他的耐心细致为群众办理一件件小事,他对待工作的热忱和坚毅,他对待生活的乐观和豁达,让我不禁为之感叹。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斗转星移,移不走雷锋的魂灵;岁月流逝,逝不去我们的热忱。一代代雷锋精
神的传人们时时以雷锋为榜样,处处留下着当代活雷锋的足迹。其实,雷锋精神并不需要多少壮举、多少光辉,也许你不经意一句善意的话语就能温暖一个人的心灵,也许你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就能为他人带来一片和谐!
当我一次次被许多人和事感动的时候,当我听说美国的西点军校为普通中国士兵——雷锋塑像的时候,我终于明白:新时代的雷锋已不再是简单的英雄模范人物,雷锋精神也绝不仅仅是做好事这么简单。他成为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人类共同追求的品质。我暗下决心:我将穷尽我一生的努力,追寻榜样的足迹,用实际行动擦亮我心灵深处那块不朽的丰碑,用自己的言行去延续那永恒的精神!
第四篇:教育从心开始
教育,从心开始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自良镇司六小学:陈桂胜邮编:537516 教育心理学指出“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是的,一个人的命运好坏最根本就在于这个人从小形成的性格,本性难移呀。而性格的形成又在于他的习惯,习惯的动作又从他的行为表现出来,最初的行为却又受他的思想所支配。所以要改造一个人必须从他的思想做起,亦即从心开始。那该怎样教育学生净化心灵,一心向善呢?我个人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灵感触点,让学生产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这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刚接这个班时,前一个班主任就告诉我这个班有一个同学叫陈光石,他父母都在广东省打工,他在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吃。因为种种原因父母管不着、爷爷奶奶管不住,所以他经常违反纪律、不写作业、甚至打骂同学。果然不出所料,开学不到一周他开始迟到早退了。我因已从前班主任处了解了他的情况,所以我并不急着批评他,也不像其他老师一样骂他,我把他叫到电脑室里去放起舒缓的音乐让他听着,然后我就谈心式的问他家里的情况:你家里都有谁?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在家里你都干些什么?家里的生 活条件怎样?你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谁给你的?你爸爸妈妈对你好
不好?他们工作辛苦吗?你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经过交谈他 终于认识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情,在学校应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不能再给爹妈增加负担。
二、与学生交心。让学生养成做事之前能够思前想后,多想想这件事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值不值得你去做呢。对于违返纪律的学生,我一般都不直接批评他,也不叫他写什么检讨书之类的。我的方法是让他们写一下说明书,分析书,让他自己分析他所做的事情的好处和坏处,比较好处多还是坏处多,经过自己的分析弄明白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去做。这样做学生既不失面子(不用写检讨书)又明白了事情的好坏,明白了一些道理。总之,经过我这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感到教育要敢于与同学交心,说到做到,要说到学生的心坎里去,不空口许愿,又要放下架子,这样赢得了学生的拥护与信任,做好了教育工作。
三、指导学生多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育专家王文湛曾为励志修学活动题词:“教书先育人,育人先育心。”(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第4版)。我们是大了,成人了。在生活中,我们操纵着大人的思想、带着大人的眼光看问题。我们竭力剔去身上的幼稚,尽量把自己装扮的成熟一点,老练些。对于小孩子的把戏,我们掩饰起曾有的现存的纯真的童心,对于他们的世界有点不屑一顾了。“我过的桥比他们走的路还要多。”我们开始用自己成长中累积的生活经历来评定孩子之中的是是非非了。
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来做标准,为孩子定下惩奖制度。并由此在小孩子中寻找师道之尊,父母权贵了。“我说得没错吧。”“世上哪有这种事,就你歪想。”我们教过望庐山,有句叫“横看成岭侧成峰”可在教育学生时,我们从没有想过,自己要转个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来审视自己是否有过失的教育。我想,只要我们用心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多谈心,多交流,就一定能塑造一个全新的学生自我,让更多的学生走上健康、文明的人生道路,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师德从心开始
师德从心开始
——09暑期师德培训心得
09年暑期师德培训结束了,对于这次培训,我对师德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是师德的定义。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师德专指教师的品德(精神面貌、思想素质、人格修养)原来这仅仅只是它的一个方面,师德还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概括地说师德就是德才兼备,但毫无疑问“德”即教师的品行、人格、修养是师德最重要的部分。
既然师德包括两方面,那我们自然得从“德”“才”两方面来提高。本次师德发言的六个老师中有5个老师是从德方面讲的,还有一个是从才方面讲的。他们每个人讲得都非常生动,虽然都只是一些身边的琐事,可越是简单、平凡,才越真实、感人。无论是他们口中所述的那俯身捡垃圾入箱的渺小身影,还是那不辞辛劳驾车奔波于大山中的孤独身影,都令我感动。这些人虽平凡,可他们所做的事不平凡。这些老师不仅是学生心中的楷模,同样也是我们这些初为人师的同仁们的榜样。
现实的差距和不公造成了学校、设备、生员的好坏。分到差点学校的老师总会抱怨学校、学生如何的不好。作为一个人,从人性的角度看这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就不该这样抱怨,都一样要奉献,奉献到哪不是一样呢。况且农村、山区的孩子更需要我们老师多一点的关怀与呵护。正因为穷,才使得这么多农村、山区的孩子在教育面前成为弱者。面对这样一群处在弱势的孩子们,每一个有德行的老师都应该更多的投入到他们身上,而不是只顾自己的前途和利益。
善事谁都会做,善言谁都会说,但难的是你每天坚持着,这需要我们有一颗恒常心,坚持不懈地对待工作和学生。这样我们的人格、品德才会不断地积淀升华。而当一切行动达到自觉化程度时,我们就具备了这种职业精神,就教师来说也就是高尚师德了。
对教师来说,德行难修,才学同样不易,这里我很喜欢用王国维的人生三境来比喻教师的求学之路。其实王国维关于人生三境界学说适合任何一个立志求在的人,对我们老师来说也一样,没有“吃得苦中苦”的毅力,又怎么会有“人上人”的高度呢?然而对我们老师来说,最苦的不是每天大量的教学工作,最苦的是一份寂寞,一份独上高楼的寂寞,一分求学者的寂寞。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家里多么想放松一下,多么想和朋友一起去纵情享受一翻,但一想起还有一节课没有备,一堆作业没有改,一篇反思没有写,一个教案没有磨,这时我们只能推开一切的热闹与诱惑,拖着疲惫的身子独自走向书房。这种渐变的过程确实很难,但也必须挺着。从选择教师这条路开始就意味着漫长、艰辛,这需要我们有执着的信念,更要有“坚忍”的性格支撑。没有千磨万击的历练,怎会有锋利的宝剑,没有耐得信住寂寞,傲立苦寒的决心,又怎么会有那芬芳扑鼻的梅花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虽然难,可也必须经历,不经历就不会明白,不经历就不会成长,不经历就不会在那灯火阑珊处看到那寻找千百回的“他”了。
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任何事之前要先修身,只有心至才能形随,师德也一样,由心开始,而后行动,又在行动中升华。
师德”一直是个不老的话题,今年暑期学校教师也进行了集中的师德培训。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徐
立科教师的先进事迹;学习《师德手册》。
通过一个个的感人事迹,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徐立科教师“燃烧自己,点亮别人”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此次培训感受最深的就是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用爱去关心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当关爱每一位学生,徐校长就是一位对所有学生充满爱心的一位教师,他乐意为自己学校和外校的学生补课,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而且在生活上也帮助他们,使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这让我体会到,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
应该对学生满怀信心并一视同仁。
徐校长肯干、实干,尽全力将工作做到细致、扎实的工作态度,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想想自己平日里工作的繁忙,难以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工作中,因此工作中的一些事情也都是得过且过。但这次培训使
我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在今后必须改正。
由此可见,高尚的师德是爱,是敬业,是精业,让自己消除夏日的烦躁,保持一种冬日阳光照射般的温暖,将这份温暖带给每一位学生。
一年一度的暑假师德培训的帷幕又拉开了,再次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这个职业被赋予更多的道德内涵: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等。“德”即良好的修养、是平和的心境、是宽广的眼界、是高贵的品质。范跑跑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但他缺乏了良好的“德”,故遭到了万人唾弃。所以“师”和“德”是相互相成的。师德培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一期师德培训主要包括学习教育新政策,主要实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专家讲座包括师德、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管理等内容和学校自主学习三部分内容。通过几天的学习,受益良多,体会如下:
一、爱岗敬业,体验幸福。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自然不同于其它一些行业的工作,我们的身上肩负着一代人的未来。相信很多老师都有很强的责任心,爱岗敬业精神,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获得极大的成绩。有了爱岗敬业精神的驱动,很多教师自觉地、不断地完善自我;用这种精神去感染家长,在家长心目中树立威信,感染学生,在学生心中树立进取向上、勤奋努力的榜样。
爱是伟大的,老师对学生的爱也是如此。只是这种于日常生活中微妙体现的爱却未必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所以我们的老师更多的时候都是默默无闻的。然而,平凡人依然能够成绩伟大事业,他们的光辉将永远的闪耀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汶川大地震中的他们,是一群最平凡的人。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动山摇,是他们,用沉着、冷静、鲜血和生命挽救了无数个花朵般的生命,奏响了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们用勇敢无畏的心锻铸出不朽的师魂。是的,他们走了,因为天堂里的孩子需要他们;然而,他们那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将化为永恒。灾难面前,伟大的师德闪耀,平凡人以一种伟大的姿态站立在历史的浪口。或许再多的话语再多的颂扬也无法挽回那些地震中逝去的生命,但是我们的人民教师以自己英勇的表现,在共和国的丰碑上留下了永远的记忆。谭千秋、张米亚、苟晓超等等,他们是我们永远的楷模,他们用生命谱写着“大爱”,铸就伟大师魂。
大爱至上,这就是爱岗敬业精神、师德谱写出的最美妙的乐章,时代的最强音。
二、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教育是爱的事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你不爱他,他会爱你吗?我们教师职业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一个个学生心灵的升华上,教师的教育像涓涓的流水,滋润着一个个个体的心田,完善人格,培养良好品德。但爱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手段及方式。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品质。这才是真正地教学生,爱学生,而不是简单地教会他们认字、计算仅此而已。
教师还要变“管理”为“服务”的观念,树立引领学生学习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要平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换位思考,“蹲下身来”倾听,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断发展。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首先,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次,老师还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被社会所淘汰。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身边来汲水。曾有一位教师这样说过:“开始教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学科本位的教师,那时总是把学科放在首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到我是教艺术的,„„”由此,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修养、听说读写水平、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教育教学基本功。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光彩,自己的魅力来感召我们每一位学生。2008暑期师德培训,让我如沐春风,以最佳的姿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本次师德学习体会最深的就是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用爱去关心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霍懋征老师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都应该是毫无保留的,无论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对顽皮、学习成绩不理想、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教师都要主动去亲近和关爱他们,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信赖、最尊敬、最亲近的人。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以平等的心灵善待学生,用爱的情怀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高明理论的说教都有效。把这种情怀融入平实的生活,把学生的进步当作自己的成功,用坦诚的相待诠释幸福的内涵。以前的学生已毕业几年,却常有他们的家长打电话与他商讨孩子的前途,有许多学生向他倾吐人生的困惑和思考„„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呢?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提高也尤为重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动力。“生无涯,学也无涯”,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该是学习型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主动思考如何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做一名好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严谨治学,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使师德的表现更丰富。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师德观念也必须随时代的前进而创新。在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实践中,我们认为,新时期教师首先必须树立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如果一个让学生不喜欢的教师那么肯定是个观念不新的教师。教师必须有创新教学理念,勇于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一是教育理论的学习,即在平时的工作中之余看书、上网,学到更多理论的知识;二是学科教学专业的学习,即加强自己教授的技能;三是生活与实践经验的学习,即在生活中多看多问多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当然,新时期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一定要具有研究意识。教师必须科研教学相结合,提高科学素质。做一名好教师肯定是越教越好,越教越好的诀窍在不断研究教学。一是清楚教学观念的最新动态,思路和教学要求;二是明确课程标准,准确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以其超前的思想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三是研究教材,即课前充分熟悉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材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四是研究学生,依据所教对象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进行情感、兴趣、态度、自学能力等的不同培养方法。在教学的研究中,使自己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虚心求教,肯干、实干,尽全力把工作做得细致、扎实,细心总结工作经验,在摸索中前进。教师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不断地总结和积累,勇于创新,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前进。
“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身处课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快乐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得才兼备,让每一课的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并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到教书育人。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走进新课程,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善于吸收的学习型教师,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由此可见,高尚的师德是爱,是敬业,是精业。让自己消除夏日的浮躁,让自己的胸怀如秋日晴空般纯净,怀着“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将更多的爱的阳光撒向幼小的心田,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