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背叛
你出现在意料之外
意外的遇到你
意外的爱上你
意外的离开你
曾几何时
你许下的一世承诺
不曾想过
承诺瞬间烟消云散
亲爱的人
做过多少与你携手余生的梦
如今变得竟这般奢侈
日子继续
我能说爱你吗
这一世繁华
沦落了春秋
第二篇:爱的背叛诗歌
爱的热恋,在迷离岁月中缱绻
你浅浅一笑,我便醉倒在你眉弯
谁与你携手影成双,阡陌里销魂,忘却天上人间
你我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发在香檀树下亲朋座前
今生乞讨也不放你手,我曾牵着你许下诺言
爱不灭,如你青丝三千,妆镜前我轻轻撩起
情长存,若那盏长明灯,佛像前我素心虔诚
琉璃岁月,一世情长
你我白首不相离,我又怎会有怀疑
爱的背叛,撕碎家的港湾只是一瞬间
谁又与你午夜相拥,梦里也痛得无言,我湿枕醒来
你的面具我识不破徒留风化了悲哀
那曾经的柔情万千,爱的誓言,经不起寂寞的考验
不爱了么,我摇头轻叹,碎心几瓣都写满了无奈
无你的夜,我难眠,傻傻地思念,你曾给我的爱
你苦求我的谅解,转身我噙泪轻叹
不是不爱,只你欠我今世的圆满
第三篇:背叛抒情散文
她盯着列车门玻璃反光中的自己,像在寻找着一种什么感觉……
在限期搬离校园的最后一天,她逛遍了整个校园。还记得刚开始无比地排斥,到慢慢接受,最后竟有些不舍。
是一个阳光开朗的笑容最初吸引了她,才让她生起在这座校园对未来的时间慢慢探索的欲望。她期待着下课,男孩会坐在她后面的座位上,给她唱许嵩的歌;她期待着黄昏,同学们聚在一起打球,她会和男孩在同一战队;她期待着吃饭,她会边吃边静静听着,男孩和同学们说笑……慢慢地,她爱上了校园的进行曲,爱上了池塘里的莲叶,爱上了训练场的球台……她嘴角上扬,她多爱那些被荒废的时光啊!
可是现在的出路呢?一想到这里,烦恼便向她扑面而来。恋人的远离、简历的空白、父母的叨叨、未来的压力......统统这些充斥在她的脑海,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与痛苦,最终让她感到焦虑与无力。她很迷茫,因为不管怎么做,好像都是错。
她真的感觉有点儿累了,可是她再也没有办法回到熟悉的宿舍再休息一会儿。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她趋步走出校园。
她不喜欢人来了又走,像失去了某些心情。她更厌烦人来带着咄咄逼人的气势。她为什么就没有早一点去寻找自己的信仰?面对着校园门口,手机叮铃铃响起。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砸向她,她用尽全力挥开了手。
这一刻,她决定了:她要背叛全世界。“谢谢你们给我的爱,这些力量足够支撑我过完孤独的一生了。”一股巨大的孤独吞噬着她。
曾经无比在意的东西,在她决定放下的这一刻,然后发现,现在,她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两行热泪刷地流下,心底的虚空,是她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让她更显疲惫。
背叛全世界之后,连生活的希望也一点儿都没了,她还能做什么呢?盯着银行卡里仅剩的余额,一个想法萌动。她订了一张南下的车票,终点是她在大学心心念念了四年的地方,曾因为恐惧,一直未成行。现在,她什么都不需要怕了。
她盯着列车门玻璃反光中的自己,像特蕾莎盯着镜子中的自己,想透过身体窥见灵魂的模样。她开始疑惑,自己是真的喜欢校园,还是只是喜欢校园时年轻的自己,而自己终有一天会慢慢变老。亦或她只是喜欢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只有身在校园才能找到。她知道有一种感觉存在,她想努力抓住它。
“你好啊!刚毕业?你真勇敢!”一张微笑洋溢的脸庞。她怔了一下,突如其来的温暖与美好,好像很久都不曾有过了。
在背叛之后的这段时间里,当她回忆起曾令她糟心的人和事,突然发现她早已忘了那些烦恼,只记得曾经她被许多人爱过。好像也只有在这种空空的感觉里,新的美好才有机会进来。
原来,习惯虚空之后,孤独的尽头,只剩下空空的安静。在这场安静里,她只需要等。
她终于明白,她需要的是一种力量,一种背叛全世界的力量——包括她自己。随时将所有的拥挤不堪,一切归零。
若新一轮的烦恼充斥内心,她便需要再重新经历一次孤独的背叛。沦陷、背叛、沦陷、背叛……对,就是这样!用这样的方式,回到那个什么都没有的原点,将在意的一切割舍,在毫无希望的时候,推着自己向前。巨大的孤独将会化作安静的力量,然后等心里的空,被时间填满。
即使她仍旧迷茫,不知道去哪里,也不知道意义,但列车将会带着她不停地往前奔去,她逃无可逃。她从来都是孤独的一个人,但她亦知道,只有如此才能靠近渴望,从而将活着与死亡真正区分。
笃定地背叛了一切,还有什么能够再阻拦她呢?她一直都渴望着一个只属于自己的鲜活的人生,并随时准备着,再一次背叛。
第四篇:《忠诚与背叛》
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29日一天的暴雨,舒缓了工作的疲惫。晚上由一冶纪委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的电影《忠诚与背叛》,讲述了一九二七年四月,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
境,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变节者有之,腐化堕落者有之,已经发展到五万九千多人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面临严峻考验。为了监督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中国共产党先辈王荷波、杨匏安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忠诚与背叛》通过真实的故事谱写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十名监察委员忠于职守、为党履职的光辉篇章,着力塑造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的英雄形象,热情讴歌了老一辈党的纪监干部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该片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什么是对党忠诚、什么是对人民背叛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先辈们在白色恐怖下甘愿放弃个人利益、家庭幸福,在一些凡夫俗子不能抗拒的权力名望地位的诱惑下,选择了一条凶险万分、环境恶劣、困难丛丛的人生道路,从事一个注定不会显赫一时的事业——为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以及人民民主的独立而奋斗。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青年职工要坚守信仰和保证忠诚,同时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敢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将工作当成一生的事业来做。具体到我个人,就是要把组织培训工作的重点难点放到首位,从戏处着手,耐心细致地跟各单位人事部沟通。并且用党的章程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争取早日入党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影片给我们的是坚定信念、一往无前的精神支撑,也是居安思危的警钟。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五篇:忠诚与背叛
树立理想、坚定信念、踏实苦干、勇往直前 ——观《忠诚与背叛》有感
背景:一九二七年四月,中华大地腥风血雨,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境,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变节者有之,腐化堕落者有之,已经发展到五万九千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考验,建立中央级党的纪律检查机构,加强监督、纯洁党的组织已成当务之急。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和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委员杨匏安以五大代表的名义向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终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前身)。
在党十八大召开之前,我们有幸观看了献礼影片《忠诚与背叛》,这部影片通过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谱写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立以及成员们忠于职守、为党履职、清除腐败、维护党的纯洁的光辉篇。着力塑造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的英雄形象,讴歌了老一辈党的纪监干部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看完影片,剧中情景久久挥之不去,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卡尔·马克思)。那是一个理想与现实激荡又火花四溢的年代,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不是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石碑之上流芳百世,而是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和信仰。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前社会热议焦点“信仰危机和信仰缺失”问题,信仰对于人来说是一盏明灯、一种精神支柱,它指导和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行动,而不同的人,信仰不同,价值追求也是截然不同的。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寥寥数人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8000多万的大党,已经经历了91个年头。正是怀有了这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以及信仰,我们的党才能有今日的成就与发展。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当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对前人创下的丰功伟业时不禁自问,如何才能守住并扩大这一份“家业”呢?首先是要“正心”,纯洁党性,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信仰。改革开放30多年,国家、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发生质的变化,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现代化转型的过渡阶段,物质利益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多样化,不断挑战着人们的良知和一直以来信奉的“教条”,有些人对此甚至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实在无需如此,关键是保持自己内心的一种宁静致远的状态。“态度决定一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态度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已经形成,却无法轻易改变。万物存在两面性,我们所要做的正是树立崇高而非精神矮化的信仰,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充分发挥着自身的生产和消费的正外部性,才能带动周围。如何才能树立崇高的信仰呢,而我的信仰又是什么呢?时常对自己提出诸如此类的疑问。多从自己着手,严于律己,诚以待人,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回望历史,追昔抚今,如何永葆共产党组织的纯洁性,是历史和时代提出的一门重要课题
剧中言:
没有纪律我们的组织只能是一盘散沙
正义者是吓不倒的、共产党人是杀不尽的、中国的民主革命是一定会成功的
感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胜法宝:
1、正确的政治路线
2、铁打的纪律和部队
3、崇高的信仰
4、坚定的信念 忠诚与背叛仅在一线之间,然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作者:臧克家(1905——2004)
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去年刚刚出版的《臧克家全集》,凝结着他一生的心血和汗水,洋洋12卷本,收入了臧老各个时期、各种体裁的创作作品,其中不乏跨越时空、经久传诵的名篇佳作。《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尤其是他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