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萦心田的芬芳诗歌
迈着坚实的步伐
蹚入晨练的节奏
舒嫒身体的通透
畅想美妙的感受
/
空气清新般爽丽
逼仄生活颇有滋味
小鸟儿喳喳啁啾
凑趣出晨的幽静
繁茂的树木花草
徜徉着张开胸臆
以母性的博大宽广
任我穿梭蹂躏
置身夏晨的河沟两岸
淙淙的的水流波光潋滟
/
这是一幅幅多么美丽的图片
恣任我总是流连往返
如同久旱遭逢的甘霖
不断的沁入我的心田
如同打开的通天锁钥
推叠我去顶礼膜拜
/
情萦心田的芬芳哟
一下就爆出粗口
大自然的伟力奉献多多
人类的业绩却近乎卑微
仿佛一场角力悬殊的较量
溃败的一方堕入沉沦
我也如同蚁穴的丑类
泯灭才是最终的归宿
/
不用乞求上天的垂怜
就像汗流浃背的我的晨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祖训
生生地撕裂万千世界的生灵
还是不用去揣测那纷纷扰扰
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永恒
第二篇:甘露滋润心田 芬芳传遍校园
甘露滋润心田
芬芳传遍校园
----记任丘市实验小学汜水分校退休教师欢送致敬会
(汜水分校:邵红润)
“倾尽丹心育桃李,奉献一生铸师魂”。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汜水分校全体教职工隆重集会为贝铁成老师、张玉斋老师、邵文汉老师举行“退休教师欢送致敬会”。
三位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甘守清贫、淡薄名利,以教师职业为荣,以教育事业为重,倾全部心血教书育人。他们默默无闻奉献智慧,孜孜不倦耕耘心田。像春蚕吐尽心中的爱,像红烛燃放心中的情。在平凡之处见伟大,于细微之中显精神,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时代之歌,他们是我们汜水分校杰出的代表,是汜水人的缩影,是一座教育的丰碑!
此次会议由刘海强副校长主持,刘校长结合自身工作,发自内心的表示对三位前辈的敬重和羡慕,并决心以三位老师为榜样,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也希望三位前辈保重身体,健康快乐。
为表示对三位老教师的敬重与祝福,吴立志校长、高艳梅副校长代表全体教师为三位教师送去祝福、献上鲜花…….此时此刻,掌声不断,满满的敬仰、感动、不舍…..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吴校长创建汜水分校两年了,在他的带领下,汜水分校走向了辉煌,他是我们这个和谐、美丽大家庭的领路人。在这特殊的时刻,吴校长为退休教师欢送会致辞。他说:“这三位老师,既是我们的同事,又是我们的长辈,更是我们的老师。你们历经时代变迁的风浪,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几十年如一日,为汜水分校的发展倾注全部的心血。你们在工作时爱岗敬业,默默耕耘,不图名利,师德高尚。在与你们相处的岁月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你们的和蔼可亲、中肯诚实、踏实勤勉。临近退休的日子里,你们没有
倚老卖老,也从不得过且过,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成为我们学校的一面面旗帜。
夕阳无限好,晚霞别样红。衷心地希望给各位老前辈在合理、科学安排好自己晚年生活的同时,继续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真诚滴祝愿各位老前辈心情舒畅,退而不休,老有所乐,健康长寿,阖家欢乐!更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最后,吴校长把退休证庄重的交到了老教师的手中……
“回首执教生涯,笑看桃李芬芳”。简朴而又隆重的欢送会,既是对老教师们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青年教师的一种激励,欢送,不仅仅是让老师们记住老教师平凡的一生,奉献的伟大,更重要的是传递教育智慧,引航职业人生,让年轻一代的教师们接过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薪火相传。
第三篇:梦萦魂绕教师情(模版)
他,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北京大学高材生,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家乡从事教育事业;他多次拒绝“高升”机会,坚定地描绘着自己“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梦想;退休后,他依然心系杏坛,奉献着自己的无限激情-------
梦萦魂绕教师情
———— 记渤海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于秀峰
于秀峰,原市委副秘书长、机关工委书记。他有着可以称之为辉煌的人生履历,但在众多的职务称谓中,惟对其中的“老师”一职情有独钟。2002年9月,花甲之年的他来到渤海教育集团,继续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二十岁,他曾办起一所学校
1964年,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无棣县城里村党支部书记急匆匆的找到于秀峰说:“村子里十几个孩子眼巴巴没学上,我心里急呀!你是咱村里的大秀才,挑头办个学校吧!”
这对刚刚二十岁的于秀峰来说太过突然,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凭着一腔热血,接受了这个任务。旧门板当桌子,黑板从其他学校借„„在教学设施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经过短暂的筹备,学校如期开学。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一开学竟涌进了六七十个孩子,连周围机关干部的子弟都来了,村里不得不再替出一间房子当教室。回忆当时的情景,他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这该是多少个家庭的希望啊,我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学校开学了,校园里一片欢腾,但很快,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到了,于秀峰不得不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学校,但这也为日后他一心痴恋的教育事业埋下了伏笔。
三十岁,他想当一辈子教员
1971年,毕业后的于秀峰经基层锻炼,被分配到本县朱王中学任教,教材自己编写,编好了自己刻印,忙得不亦乐乎。1974年,调任无棣县第六中学。在那个知识分子入党最困难的年代,他用自己扎实、创新的工作赢得了组织的信任,于1975年10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后来的日子里,因工作出色,1977年被调任无棣一中教导处副主任。期间,上级组织多次征求他的意见,想安排他到政府部门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因为他心里只有一个梦想:“当一辈的教员。”
1982年,无棣县编撰地方志,县委领导希望于秀峰担任编委会主编。他放不下学校的工作,本想婉言拒绝,校长也跟县委领导据理力争,希望留下他。但在组织部门的强烈建议下,于秀峰不得不离开了工作了十多年的学校,但他向组织请求:修完地方志,仍回无棣一中。后来,县委一位领导爱才心切,终于“火”了:“你是共产党员吗?是党员就要无条件服从!”从此,他告别讲台,在党委政府部门工作。
“我在无棣一中,教过两个班的语文,两个班的英语,还教过历史„„”回忆起在无棣一中的工作,于秀峰一往情深。
六十岁,他终回梦绕的地方
于秀峰注定享不了清福。
退休在家的他本该颐养天年,一些企业老板慕名登门请他出山,有的甚至开出了一个月数千元的承诺。
“我自己也觉得还能干点事,但这有个前提,就是做自己擅长的、喜欢的、有意义的工作。”于秀峰对记者说。
2002年9月,渤海教育集团董事长刘相升力邀于秀峰担任该校的党支部书记,想到可以回归牵挂多年的教育事业,他欣然应允。
仿佛回到了那个70年代的自己。于秀峰想方设法把学校的党务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起来。2003年,在他的努力下,渤海教育集团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党支部。
“民办学校,建立党支部十分必要。”他坚定地说。
起初,党务工作的开展十分困难。半年时间里,党支部没有收到一份入党申请书。于秀峰和有限的几个党支部成员研究决定,在学校教师队伍里率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经过不懈努力,今年已有23名教师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并有9人发展为中共党员。但民办教育存在师资流动较频繁的现象,这也导致党务工作很难持续、稳定的开展。于是,他们研究决定,在渤海教育集团工作3年以上的工作人员,才可成为预备党员,这也大大加强了该校党务工作的稳定性。
为提升全校教职工的思想素质,他和党支部成员协商决定把20号定为全校教职工党员学习日。为了让教职工能够更好的理解党的知识,他更是提前阅读大量材料,把要学习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心得,然后再和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分享。
经过7年的努力,如今的渤海教育集团党支部已成为全市党的先进性活动典范党支部,整个渤海教育集团也迈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最初十几人的公司,发展为一个拥有160多名教职工,1000余名学生,涵盖中学、小学、幼儿园、技校、才艺俱乐部等多种教育形式为一体的大型教育集团。几年来,渤海教育集团多次受到国家、省级部门表彰,其下属学校——渤海中学被先后授予“民办教育百强学校”、“优秀民办中小学”等荣誉称号。67岁的于秀峰也因工作突出先后被授予市教育局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被市直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古稀之年,于秀峰圆了自己追逐一生的教育梦,这份执着的“燃烛情”定会影响着年轻的园丁们,激励着他们在教育事业上越走越好„„
本报记者刘加雷
第四篇:五月的芬芳诗歌
◎五月的芬芳
一早,春风亮起了兰花指
牵引我的视线,将眼眸
锁进一条唐诗宋词般的阡丝百弄
那里的桃花,刚刚抹去了腮红
只留下窈窕的身影
默默地吟诵青山绿水
槐花,刚经过一场春雨的洗礼
朵朵香气扑鼻,轻启朱唇
吐出圣洁的词语
芍药花也不甘示弱
捧出笑靥,探出格子窗
挤进摄像师的镜头
栀子花,着一袭
白色的霓裳,拎着香气
走街串巷
杜鹃花点起了火把
轻拂五月的眉梢
拨弄诗人的心弦
还是郁金香,矜持,墨守成规
将爱意深藏,只对自己的儿女,掏出伟大的爱
第五篇:大学生思想汇报:情系西藏,梦萦河川
敬爱的党组织:
我投身西藏的发展和进步事业以来,深深感受到西藏文化的博大、深厚与无穷的魅力,西藏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涉藏宣传是我为之奋斗一生也不能到达彼岸的崇高事业。选择这个职业,我终生不悔。——张小平
翻开历史的扉页,西藏的身姿是如此的耀眼,从古至今,西藏一直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先民就与生活在中原的汉族有着联系。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西藏高原上分散的众多部落逐渐统一,成为现在的藏族。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决定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喇嘛和**额尔德尼分别致电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表示拥护“十七条协议”,决心维护祖国主权的统一;西藏各阶层僧俗人士和各地藏族领袖也表示坚决支持。从此,西藏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们回首这60年,党中央为了西藏的发展呕心沥血,各个优秀党员更是踊跃参与到援藏部队,为西藏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稳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群热血人士中,张小平就是其中一位。在西藏一呆就是六年之久,他放弃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优越工作,毅然走入援藏的部队。“去西藏工作,是我争取来的,”他说:“ 我的一生,已经与西藏血脉相连,最难忘的记忆,还是为期6年的援藏经历。”
是的,西藏的皑皑白雪,茫茫草原,还有那散发着浓香的酥油茶,青稞酒、糌粑面已经成为张小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西藏这片广袤的土地,以及它深厚博大的历史文化,滋养着张小平;藏族同胞的淳朴与豪放,也深深地印烙在张小平的性格底色中。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西藏已如同一种哲学,一种信仰,一个精神家园,根深蒂固地留存在他的心灵深处,并将一直陪伴他,直到永远!
诚然,纳木措的水天一色,珠穆朗玛的雄奇秀美,巴松措的柔情,布达拉的壮丽,还有那蓝天白云,雪山峡谷,草原森林,寺院宫殿……雪域西藏的那一幕幕场景,那数不尽的美丽,都与祖国的大好河山的一一相映,更加彰显我国的辽阔与雄伟。
虽然有一些分裂分子为了自身的利益搞一些诸如“3·14打砸抢烧事件” 分裂活动,企图通过这类反动活动破坏国家的统一。但是,这样的活动只能把全国人民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为维护国家的统一,更加关注西藏,为西藏的发展出一份力。让我们情系西藏,梦萦河川。
汇报人: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