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优秀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1:2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优秀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优秀读后感》。

第一篇:《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优秀读后感

一、认清自己:我有育儿心,是否也有育儿之力呢?

自以为看了几本育儿书,脑袋里装了些许育儿说教之理。恕不知每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而我们的育儿方法亦不能复制模仿他人而来。

周周妈在文中提及这样一段醒目的文字:世界上有三类家长,第一种是既不懂教育,又不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中等;第二种是既不懂教育,但又要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糟;第三种是既懂教育又重视教育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好。我喜欢孩子,喜欢和孩子交流,喜欢育儿这项看似简单实则艰巨的伟大工程,我有育儿之心,但我就能育好儿吗?答案是否定的。天平的两端指向截然相反的方向,懂教育,孩子得以健康成长;不懂教育,孩子势必向最糟的方向发展。耽误了孩子势必一生无法挽回,所以,我必先认清自己,我有育儿之心,是否也有育儿之力呢?

坦言之,从宝宝出生开始,我只是浏览于各大站,遇到问题就在网站上寻找答案,没有育儿的方向,更谈不上一二三点育儿计划了。自去年驻足于宝宝树,我仿佛找到了通向育儿之门的钥匙,轻轻开启,有善良的宝妈们欢迎相助,更有育儿专家指导引路。我一度感受到育儿是多么轻松的事!可我似乎把“育儿”想得太简单了。专家说轻松育儿,快乐育儿,于是我的育儿路似乎也跟着轻松又快乐起来。可真正碰到问题,还是一头雾水,甚至纠结得无从适好。这是为什么?因为别人的育儿方法永远不能为己复制,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差异。专家轻松育儿,那是因为专家通过实践经验及对孩子个性心理成长规律等因素的分析总结而真正实现了轻松育儿。而我呢,没有育儿本领,谈何轻松育儿?

学习,必须学习,一刻也不能耽误。孩子每天在学习中成长,成长的步伐不容迟缓。看优秀的育儿书籍与育儿专家的精彩博文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天下书籍之多,尽信书不如无书,只有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分析,总结,将学来的知识在思想的革新与实践的总结中发生化学反应,真正变为对自己的孩子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才是硬道理,真育儿!

短短几行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实在太难。与其在抱怨中沉思不如静心养性,放平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下走,急功近利是育不好儿的!

二、放平心态:发自内心地去了解孩子。

你对孩子抱有期望吗?也许大多数的妈妈都会说,我对他不抱任何期望:只希望他健康快乐的成长;理解大人的辛苦,懂事听话;上课认真听讲,不懂地及时问老师;不要光顾着玩,好好学习;将来上个好点的大学…..天哪,还要说多少,这些还不够多吗?

放平心态,孩子生来不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而是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才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初最好的礼物。当我们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时,我们会发现往往不讲道理的是我们大人,往往爱闹情绪的也是我们大人,往往自私而听不得孩子异声的更是我们大人。对永远处于弱势的幼小的孩子来说,我们的高度,我们的身体优势永远胁迫着孩子,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不安焦躁的情绪,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所以,不管我们拥有多少,尽管我只是一名普通母亲,我都应放平心态地耐心看待孩子,包括他的每一个言行举止。

三、与孩子沟通时,能蹲着就不要站着!

在周周妈所写《我们是如何阻碍孩子》一文中,有这么一个场景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我停下手头的事,蹲下来问:“发生什么事了,告诉妈妈好吗?”停下,蹲下,两个简单又优雅的动作,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周周妈对待孩子是多么用心和真心呀!

镜头没有关闭,让我们转向《不要以“建立良好习惯”为名,毁掉孩子宝贵的东西》一文:苗苗妈以不想让苗苗养成在别人家吃饭的不好习惯为名,强行从周周家带走苗苗。苗苗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一边用力挣扎,一边大喊“我不回家,我要在周周家玩”……她那满脸痛苦的表情和挣扎着的小小身躯让我一阵揪心。我的耳畔久久缭绕苗苗撕心裂肺的大哭声,我的眼前久久闪现苗苗痛苦挣扎的表情。不知道苗苗被妈妈强行带回家后,妈妈会不会蹲下来好好看看苗苗满脸的泪痕,会不会温柔地抱抱苗苗,轻轻地拍拍苗苗的小背?苗苗那满脸泪痕也许很快擦拭而去,但内心的伤痛却深深烙印,无法轻易抹去。可怜的孩子啊,她不懂寻求安慰,只能选择一次次嚎啕大哭来吸引大人的注意,来达到反抗的目的。往往大人却表现出反感情绪,不理解孩子为什么偏偏选择哭闹的方式和大人斗争,而这种激化的情绪只会让彼此失去冷静地思考,关系僵化,事态恶化,不善而终。

所以说,不论孩子高兴或难过,当孩子来到我们身边,高大的父母不妨蹲下来,差距的缩短是和孩子心与心的靠近,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对方的表情,更近距离地聆听对方的声音,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并能说出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从我们这里获得安全感与信任感,这是人生来的第一需求。

四、与孩子相处时,关注孩子但不要干涉孩子。

快2岁的盆盆正是一切自主行事,独立独行的起步阶段。翻箱倒柜地找东西,自来水龙头自如打开;大人洗衣切菜他通通“鼎力相助”。大人选择时时跟着孩子,处处干涉孩子,就怕人摔了碰了,东西乱了坏了。关注孩子要有度,切不可关注多度,变关注为干涉,破坏了孩子成长规律,更扼杀了孩子的成长。

盆盆看到我用菜刀切菜,很好奇,于是我给了盆盆一把小刀,一片冬瓜,一根豇豆。盆盆刚开始用刀,我告诉他小手要离刀远些,因为刀会碰伤小手的。于是盆盆真的将小手移开于刀口。冬瓜片、长长细细的豇豆,盆盆很轻易地切断,任务很快完成。盆盆每天看爸爸洗碗,总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次不是忙湿了袖子,就是弄湿了地面,根本就是帮倒忙。于是,妈妈决定教盆盆先从洗勺子开始。吃晚饭爸爸洗碗盆盆拿着勺子,挤点洗洁剂再学着爸爸的样子擦拭勺子,很快有了许多泡沫,盆盆顿时有了成就感。擦拭完后再接水冲洗,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今天我们关注孩子言行,是为明天孩子的兴趣得以良好发展;今天我们鼓励孩子尝试,是为明天孩子具备了新的本领,从而更加自信独立。我们应时刻警醒自己,此时我们为什么要干预孩子?我们害怕麻烦,所以不愿让孩子弄湿地板;我们无心等待,所以事事代替孩子去做;我们比孩子更惧怕危险,所以让孩子远离危险,包括对危险的认知……

孩子的好奇心驱使他事事要尝试,而孩子自身又不具备安全警觉防范意识,那么危险与错误往往一同袭击而来。大人要做的不是取而代之,更不是干涉制止,而是要让孩子明白该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我们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不能一辈子代替孩子,所以我们必须自省该为孩子做什么才是真正为了孩子好。

五、分享快乐,分享也有原则可循。

乐于给予是一大美好情操,这也是众多宝妈总是想方设法引导孩子懂得分享的重要原因。而实际孩子是否乐于分享,未必如妈妈所愿。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一岁半左右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别人给自己玩的东西也是自己的,自己的东西不能给别人玩,给了别人就等于没有了。所以说,这般大的孩子不愿意分享跟“小气”没有关系。所以,当孩子不愿与人分享时,我们不再强迫孩子,让事态顺其发展。这里面的玄机我们只明其一,却不知其二。

周周妈所写《不教孩子无原则的谦让》一文给我震撼很大。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养成美德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内心秩序。这是以为内他们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所面对的问题。

分享应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快乐的给予,是有原则可依循的。当某个东西是大家共有的,那么分享则是在一定的秩序下实现的。昨晚,盆盆拿着玩具车出门乘凉,阿姨家的弟弟想要,此时也找不出第二个玩具车了,怎么办?我提议,每人玩一会儿,时间到了自觉给另一个人。一会儿只是个模糊的概念,只是告诉孩子不能独自霸占,应你一次我一次地分享使用。果真,起初一两次我还提醒着,之后盆盆自觉让给弟弟玩,弟弟把玩两下后自觉交还给盆盆,谁也不是被动的无原则的谦让,在秩序的约束下,彼此更加明白分享是件快乐的事!

原则是需要孩子遵守的,还有一些原则是需要大人必须遵守的,比如我们千万不要说“大小孩要让着小小孩”之类的话,我们千万不要在看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主动上前帮助孩子说服对方,我们更不能在孩子不愿分享时,强行要求孩子分享。分享是快乐的,更是发自内心的,切不可因我们目光短浅,而禁锢了孩子的思想,让孩子越发不明白分享的真实含义。而且我发现,即便是再乐于分享的孩子也不乐意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分享,所以我们更不应强迫孩子去分享了。

以上所思所想仅为本人在看完周周妈多篇育儿文章后的一些拙见。说得不好,也可能说得不对,本人虚心接受各位宝妈热心指点。每个人的育儿之路尽不相同,再好的育儿文章也需经过自身认真思考、结合实际去实践才能真正为己所用,为育儿所用。即便出了错,也应如工作中常说的那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样,真正付诸于育儿的实践中去。

第二篇:《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开始,如果我们不懂孩子,那么我们给孩子实施的“教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我觉得本书的精彩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它是一本由一位有17年幼教工作经历的园长妈妈所著;

二、书中不但引入了240个家庭的亲子教育案例,而且还有作者自己带孩子的亲身经历、感受和教育方法;

三、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真正把教育融入到了生活;

四、文笔细腻优美,几乎每个案例都是我们做父母的经常遇到的。

“世界上有三类家长,第一种是既不懂教育,又不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中等;第二种是既不懂教育,但又要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糟;第三种是既懂教育又重视教育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好。”

这阶段一直在琐碎的事务中抽出时间和精力在读《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虽然书已经读了三分之二,理解了一部分书中的内容,但因为种种原因读书读得不够细致,很多深奥的东西没法挖掘出来。但这本书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使得我不得不在空闲之余去思索这些年来我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是科学的,使我不断的反思我们是否真正懂得孩子的心。从孩子的视野看世界。对孩子的教育爸爸妈妈们常常会以“自我”的判断为出发点,例如这样是危险的,这是不对的,这样不好,其实所谓的“危险”、“不对”、“不好”更多的是父母个人的主观判断,我们不能从孩子的世界和心里出发,了解他们眼中的事情的真相,常常的就用所谓的判断左右或干涉甚至误导了孩子对世界和事情的认识。

父母平常的心态最重要。为人父母者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为此真的是“付出了青春献终生”,哪怕自己再怎样的节衣缩食也不能苦了孩子,但可能都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什么样的孩子是真正的“出类拔萃”,相信每个父母都有每个父母的理解和认识。于我而言,我一直认为,一个孩子的培养成功不是他拥有多少技艺,得多高的分数,拥有多少光环,得到多少奖励;而是他拥有健康的心智,健全的人格,能够开心的学习,乐观的生活,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面对顺境能够随遇而安,简单说就是要孩子有个坚强的毅力,执著的追求,对生活有正确的理解。

要听孩子把话说完。我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我们这么大的人了,还不了解一个小小孩的想法吗!其实真的有可能不了解。孩子一哭闹我们立刻想到“孩子不听话”,不是积极的满足就是消极的压制,但有多少爸爸妈妈能够俯下身去听孩子诉说究竟为什么会哭,如果你能这样做,你一定会有惊喜的发现,发现自己的孩子想法是多么的奇特!女儿特别不喜欢做

公汽,特别是小公汽,开得特猛人又挤,天天都要走路去上幼儿园,早晨空气清新,我也乐得能和孩子一起步行去学校,但有一天姥姥回来和我说,孩子放学回来,说什么也不走路,非要坐公汽回来,可是姥姥非常希望她能刚吃过饭后散步回家,也锻炼了身体。因此两人想法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后来事情过去后问女儿,为什么一定要坐车回来,她的回答感动了姥姥,也让我很受触动,女儿说:天气那么晒,姥姥不是怕晒吗(姥姥呼紫外线过敏,不能受阳光照射),所以就坐车省得晒到她啊„„我很庆幸,当时姥姥和我都没有武断的给女儿扣上“不听话”的帽子,否则女儿的心里该是何等的委屈!可是,再想想,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时候做了这样“武断”的事情„„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初次为人父母,没有什么经验可谈,父母那辈人的经验已经离这个时代太久远,但有时候想想为什么我们也能够健康的成长,并且很好的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原因大概是因为那个时候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我们更多,反到给了我们更宽松的成长空间。恰恰是如此的宽容,成就了我们自信的性格吧。但现在的孩子,几乎父母的全部精力都投入给了孩子,自然无形中也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晚上带孩子到小区里玩,听得最多的就是“你不听话”,只要有家长和孩子的地方,此类的话就不绝于耳,看过周老师的这本书,其中的“为什么要做听话的孩子”很有同感,听话的孩子就一定好吗?什么叫听话?什么又叫不听话?让孩子的心灵得以放松的成长,不要老用听话的标准去束缚他们的行为很重要。

尊重孩子是懂孩子的前提。怎么懂得孩子?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将孩子当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平等的和孩子对话,从小给孩子一人平等共处的环境,不用大人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很庆幸这个思想较早的得到了实践。以前也认为孩子就是孩子,没有如此的认识。后来的一次谈话中,先生的同事给了我们这个思想的传输。我们开始尝试为孩子营造平等的家庭氛围。家庭里尽管有老幼之分,但家中的事情全家人都有决策权,宝宝特别小的时候就可以独立参与进来,从去哪里玩,从她自己衣服的选择,从她要读的书,她要做的事,都首先征求她的意见后我们再实施。这样的好处就是直到现在她自己很有主见,从一岁多开始自己吃饭,到一岁半自己独立用筷子勺子吃饭,二岁半上幼儿园,三岁自己洗袜子,三岁半独立洗漱穿衣整理自己的玩具和书具。父母给她提供平等的空间,她的自主意识会得到发展,父母的尊重,孩子就不会蛮不讲理。在家里,哭是完全允许的,为什么要限制孩子的哭呢,我们常说,想哭就哭吧,哭有很多好处,可以清洗泪腺,可以增强肺活量,可以锻炼身体„„呵呵,当你这样告诉孩子的时候,相信几次她就不会再选择哭作为她无理要求的手段了,其实从心理学上讲没有比哭更好的情绪发泄手段了。所以,在家里,我们最不怕她哭,孩子也

知道哭也没有用,因此就学会了凡事要讲道理,只要道理说得通,我们就会赞同。

第三篇:教育父母书籍《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之一

首先说下我很喜欢的第一本书,《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教育父母书籍《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之一。因为看到书名,结合当时看孩子的实际情况,觉得真的不懂这么小孩子的心,就买回来看看。

这本书呢,简洁,明了,实用,操作性强,实实在在的例子,实实在在的发生在大多数孩子和父母身上,适合1-3岁宝贝父母阅读吧。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规则。

第二,让孩子自己处理冲突。

这两个我用过了,非常好的效果,感觉孩子其实很讲道理的,只要你愿意给孩子说清楚,耐心,需要太多的耐心。

第三,每篇都比较短,针对性很强,因为是实实在在的事情,读后感《教育父母书籍《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之一》。

感谢作者很用心,将自己的方法传授给需要的我们。刚开始看因为很需要,所以没有几天就看完了,看完之后很久没有看此类书籍,觉得这本书得消化消化,再看别的书。

pS:还将此书介绍给一位买家,买家也买回去自己读了,评价也非常不错,还说比另外一本书很知名的书好。后来才想到把自己看了这些书的读后感写下,至少说下好书名,大家可以参考参考,呵呵~

第四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优秀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优秀

《孩子,你慢慢来》所包藏的母爱,除了一个母亲能用心感受到,还有任何一个爱妈妈的孩子都能挖掘。我好羡慕安德烈和飞飞。在这个没有冬阳的日子读这本暖暖的书,整个人都暖和了,被温情包围许久感动。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我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我喜欢上这部作品之前并没有看过任何简介和引言,只这样一行字就足以让我陷于其中。于是,在接下来的这几天,我一有时间就打开电脑,完完全全投入于阅读中。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乐的伴随下认真看的作品,因为即使听着音乐,我也可以完全过滤掉一切无关的干扰,要的只是能够让我凝神静心的轻轻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起,让人很难说出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对,看这本书时心情一直如轻风般缓缓流动,没有太大的起伏波动,所以读安安的成长和读妞妞的故事不一样,自始至终,不曾落一滴泪。

我很难写好一篇读后感,因为我看书往往只是沉浸于看书的过程,看过后就忘了许多细节,甚至连自己有过的感受都会忘记。在整本书里,唯一能被我清晰记起的是“你眼睛里有我”。

“你在干什么,宝宝?”宝宝情急地喊出来,“妈妈,不要动……”一边用两只手指撑开母亲的眼帘。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声音里透着惊异和喜悦,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

“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说着说着激动起来,伸出手指就要去抚摸妈妈的眼珠——“真的,妈妈,两个眼睛里都有……”

妈妈笑了,她看见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镜子,像湖里一泓清水。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婴幼儿刚从另一个世界来到这个国度的时间不长,他们有着柔软的肌肤、清澈的眼眸、纯粹的泪与笑,这是上帝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丽的印记,这些印记还未经过岁月的冲洗,所以显得如此动人。他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孩子你慢慢来,体格与内心才能不断茁壮、强大。

第五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优秀

近期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躺在沙发上看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龙应台一贯以尖利敏捷的文风着称,但这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柔软,是一个母亲从心里流出来的潺潺溪流,两岸风景无有突兀,但美如画卷。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中以及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台湾女子,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自己“作为女人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

龙应台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想起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看着自己渐已长大的儿子,我越来越觉得做母亲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老师的角色!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看着学习上不优秀的儿子,缺忽略了他身上很多的闪光点:他阳光,他自信,他对未来充满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待人处事从容文雅,他生活上不用你操心,还会倒过来劝解你、安慰你,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在音乐上有天赋、肯努力……呵呵,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不适应应试教育而责备他?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只想对儿子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下载《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优秀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优秀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赏识你的孩子》优秀读后感

    这是一个饱受磨练的父亲写下的关于孩子教育的书。作者的女儿天生耳聋,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学习和生活,可作为父亲的周弘,却不言放弃,想尽各种办法去教她,赏识她,鼓励她,哪怕她有一丝......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一直以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都很困惑,自己的脾气不太好,在面对孩子发生错误时 总是急于求成,弄得孩子和我的关系很紧张。那天回家和姐姐诉苦孩子怎没......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长长的路,慢慢地走——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觉得自己应该充实一下自己,在组内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闲暇时翻看着这本书,与这位......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5篇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 作者龙应台,这本书里作者以散文形式描述一个母亲与三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是对爱的升华和生命本质的表达。......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清明假期,我快速地读了一遍《孩子你慢慢来》,作者龙应台像我们讲述了她的儿子安安和飞飞的成长历程,点滴小事中洋溢着浓浓的母爱,一些对人生的思考也值得我......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一直以为龙应台是女中“豪”杰,她的文章正如她的名字一样——豪气万丈,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但是,品读了《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之后,让我看到了她久藏背后的另一面,一改在我心中的......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父母必看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以前看到办公室的母亲各个捧着这本书,如今自己做了母亲,也捧起这本书,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吸引着大家。利用区里给我们的读书款,我将这本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