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案[范文模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进一步加深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能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爸爸妈妈分忧,学会体谅父母,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
知识:学习从多个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盼;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蕴含着对子女深深的爱;能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和愿望等,愿意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限于认知水平等原因,他们还难以“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越来越多农村地区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也出现城市独生子女们容易出现的教育问题:孩子从小只知道受人爱,不知道去爱别人,他们习惯于接受父母付出的爱,从不知父母所受的苦,更不思回报父母的情。特别是农村留守家庭的孩子,由于与父母之间的隔阂较深,大多不理解父母。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相对城市学生而言,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贫困。一些三年级农村学生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使他们的心理承受较大的压力,容易造成他们内向、不善言表的个性。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对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是一个很现实但又不愿面对的话题,他们对父母爱的言行的理解是不够的,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也较多。他们还不太懂得怎样去沟通交流,对其进行相关的引导,是必须且急需的。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各有不同,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在生活中愿意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互相尊重、相互理解。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效的活动挖掘儿童对情感的体验,获得对父母内心世界的理解,让他们从小懂得自己不应当只会接受父母的爱,还应当学会爱父母,体谅父母。可先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开始,思考孟母为什么会这样做。然后借助动画资源,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与父母相处所产生的矛盾,分析原因,并用父母的心里话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体谅父母。通过“我的调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家人,达到与父母沟通的目的。最后用表格等手段,引导学生学会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为父母分忧。
教学重点
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各有不同,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教学难点
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在生活中愿意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互相尊重、相互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准备“我为家人分忧”的表格。
学生准备:调查父母的心愿。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你能理解他们吗”“不给家人添麻烦”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你能理解他们吗?
1.[播放动画:孟母三迁]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什么?
2.[播放动画:你能理解他们吗]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你的体验说说,你能理解他们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家长的爱是多方面的,有多种形式。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蕴含着对子女深深的爱,要能体会拳拳父母心。】
活动二有话大家说
[播放动画:有话大家说]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对爸爸妈妈的某些行为有这样的困惑和不理解吗?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教师出示课前家长所写的信,抽取其中的一封念给学生听,学生交流自己听后的感受,并介绍让父母了解自己心情的好方法。
小结:我们可以尝试着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父母进行交流,理解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关心和不同形式的爱。(板书:读懂爸爸妈妈的心理解体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盼。】
活动三我的调查
[播放课件: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从调查中,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和愿望等,愿意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四我能为家人服务
[播放动画:不给家人添麻烦]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我们怎么做才能使父母少一点烦恼,多一些快乐呢?结合家庭生活找一找,有哪些事情容易给父母添麻烦?
小结:尽量少给父母或家人添麻烦,给爸爸妈妈一个微笑,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小事,回家和爸爸妈妈说出你的心里话。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个健康快乐的阳光少年!(板书:分忧回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和研讨怎样少给父母添麻烦,并付诸行动。】
板书设计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理解体谅分忧回报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教材分析】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是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的第二个主题内容。本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和体验家人对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辛苦及其蕴含着的深深的爱。本课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父母长辈在培育自己时的良苦用心及其辛劳,使学生在感受家人关爱的同时,学会体谅家人,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学情分析】
由于现在的孩子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中大多数是在家人的宠爱下生活和成长起来的,由此,造成一些孩子道德情感的麻木和欠缺,身在爱的海洋中却感受不到。对他人,甚至对自己最亲近的人缺乏理解和关注。因此,通过本主题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去理解自己的父母,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恰当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使亲子关系更融洽,更利于他们的成长。【教学目标】
1.学习从多家度理解和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盼。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蕴含着对子女深深的爱。能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2.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好愿望等,愿意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3.知道用自己的行动为父母分忧,学会体谅父母,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教学重点】
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蕴含着对子女深深的爱。【教学难点】
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读懂父母的心。【教学准备】
1.教师通过电话或微信等方式调查班上家长的愿望、苦恼、爱好,并做好调查记录表。
2.教师在做调查的过程中,截取2-3位家长真心话的录音。【教学过程】 以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学生特别留意歌词的内容。
2.师:同学们,这首歌曲通过以父母亲的角度,表达了对时间不知不觉流逝的感触,唱出了亲情的温暖,人性的美好,也唤起了我们对亲情最温暖的回忆,同时呼吁:让人们多花花时间陪陪父母,不要让时间带走太多。父母为了我们付出了很多,可我们有些同学对他们的付出并不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爸爸妈妈的心,看看我们能不能读懂。板书课题: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活动一:了解父母的辛劳
师: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着。你知道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吗?(让学生根据实际回答)
师:你觉得他们的工作辛苦吗?你从哪些方面看出他们的辛苦? 生: 1.早出晚归; 2.工作的时间长;
3.有时在工作单位会受气,心情会不好; „„
师:父母工作那么辛苦,回到家,还要为我们操心。活动二: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师:父母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默默的为你们付出了很多。请你回想一下,父母为你做的你感受最深刻的一件事。
生:
1.半夜生病,父母彻夜照顾; 2.下雨时,把雨衣给我,自己淋雨; 3.早上早早起床,忙碌着为我们做早餐; „„
师:是啊,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当他们在做的时候,可能当时我们并没有什么感觉,可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才体会到这其中包含了他们对我们深深的爱。
父母的爱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也许一些同学没能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因而和爸爸妈妈之间出现了一点小小的问题。活动三:假如我来做父母
(一)观察课本第8页的图
一、图二 师:图上画了什么?
生:第一幅图上画了一个小男孩,站在凳子上炒菜,妈妈躲在门后偷看。生:第二幅图上画了,他们一家子围在一起吃饭,妈妈夸奖小明。师:他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夸小明的? 生:真好吃!师:面对父母的称赞,小明是怎么想的?他有什么困惑? 生:我做的味道不如妈妈,他们为什么说好吃呢?
师:小明做的菜明明没有妈妈做的好吃,可为什么小明的父母会说好吃呢? 生:是为了鼓励小明,不让他灰心。
师:是的,虽然小明做的没有妈妈的好吃,可为了鼓励他,爸爸妈妈都说好吃。你能读懂了爸爸妈妈的心思,真棒!
师:没错,如果孩子努力学着做了一件事,即使你做得不好,他们能体会到你的用心,会对你加以鼓励和表扬的。
师: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事例吗?
生:为了把好吃的东西让给孩子吃,故意说自己不爱吃; „„
(二)角色体验,学会读懂父母的心 观察课本第8页的图三
师:根据图片,你可以说一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小红没跟爸爸妈妈打声招呼就直接去同学家做作业了。都快到晚上9点了,她还是没回来,爸爸急得在屋里团团转,后来小红回来了,爸爸生气地对她说:“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小红说:“我就在同学家做作业呢!”
师:
1.爸爸训斥小红时是什么表情?(生:又气又急)
2.小红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语气?(生:委屈、理直气壮、害怕„„)3.爸爸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火?小红做作业也没有错啊!这是为什么呢? 生:爸爸是担心小红的安全。
师:是的,因为爸爸是担心小红,所以才这么生气的。其实他这么生气,是因为他出于对小红的爱。所以,当我们再面对自己父母的批评与责备时,我们要体谅他们的心情。
(三)角色扮演
让学生模拟图片3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注意当事人的表情、动作、说话的语气,进一步体会父母的爱。活动四:我和父母谈谈心
结合课本第9页的活动天地“有话大家说”展开讨论
师:在生活中,你们有对爸爸、妈妈的某些行为有困惑或不理解的地方吗?把你的烦恼告诉你的同学。(小组进行讨论)
生:
1.我不喜欢周六、日去兴趣班,可他们非逼着我去? 2.为什么没做完作业,不能看电视? 3.为什么不能给我买我喜欢的玩具?
4.为什么父母可以这么晚不睡觉,可我就不行? „„
师:你们的烦恼还真不少!爸爸、妈妈太不理解我们的心情了。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 生:爸爸、妈妈希望我们多学知识; 爸爸、妈妈希望我们将来有出息; „„ 师:父母可能由于工作忙而忽视了子女的要求和愿望;父母可能心情不好,把火气发在了子女的身上。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心情呢?你愿意把你的的办法告诉大家吗? 生:谈心、写纸条、发短信„„
师:其实,我们和爸爸、妈妈之间通过谈心是可以相互理解的。老师相信,爸爸、妈妈也一定会很乐意跟你交流的,这样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了,亲子关系也一定变得更加融洽的。活动五:背靠背,猜一猜
(一)根据自己平时对父母或家里其他人的了解,先设想一下他们会给出怎么样的答案。(结合课本第10页的“小记者在行动”)
(二)听听爸爸妈妈的心声
师:爸爸、妈妈也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你们说,大家听一听(课件出示课前准备的2-3个家长的真心话的录音)
师:其实我在课前已经对你们家长的愿望、苦恼、爱好做了一份调查,请大家对比一下,看看跟你刚才设想的有什么异同之处,谁又是最了解家人的同学?(课件出示课前做的调查表)
师:听了爸爸、妈妈的心里话,相信你一定有很多感想,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
1.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以后一定认真读书; 2.爸爸、妈妈,我以后一定做个听话的孩子; „„ 活动六:不做“小麻烦”
(一)围绕课本第11页设计的两个情境,进行小组讨论:这样会给家人添什么麻烦?
(二)以小组为单位,大家讨论:在家庭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容易给家人添麻烦的?
(三)说说怎样可以少给就家人添麻烦呢? 活动七:我能为父母做什么
师: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做了那么多事情,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生: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
为了报答父母,认真读书;
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 总结:
1.师:通过学习,希望我们的同学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父母,体谅、感受父母教育自己的不易,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多方面的。无论父母是夸赞我们,还是训斥我们,是高兴,还是生气,都蕴含着对我们深深的爱。这爱,也许有时是慈祥的,也许有时是严厉的,但只要我们平时多和父母沟通,多理解和相互尊重;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一定能读懂爸爸、妈妈的心!2.以歌曲结束本课
师: 希望我们的同学都能在爱的包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让爱住进每个人的家里!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板书设计:
读懂爸爸妈妈的
父母
我们
鼓励
训斥
严格
沟通
理解
尊重
教学反思:
这个主题内容,我设计了七个活动环节,即:
一、了解父母的辛劳;
二、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三、假如我来做父母;
四、我和父母谈谈心;
五、背靠背,猜一猜;
六、不做“小麻烦”;
七、我能为父母做什么。通过这七个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并从中明白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各有不同,但都是对他们爱的表现,最后能使他们知道要用自己的行动为父母分忧。
在教学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我分别用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和《让爱住我家》这两首歌,以歌入情,以歌激情,使学生的情感能很好的得到感染。
在整个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身边的事入手,贴近他们的生活体验,使他们在这些事例中更容易明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同,家长的素质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对学生所反映出的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学生出现的困惑与烦恼,导致我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面面俱到地讲解,这个我会在课后对个别学生的特例私下加以引导。
第三篇: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教案
读懂爸爸哈哈哈心
一、设境导情----激发爱家情感,理解父母爱子苦心
1、课件播放《让爱住我家》,音乐伴生进入教室。
师:孩子们,老师刚刚为你们精心准备了一份小礼物,你们感受到了吗?谁能猜猜是什么?真是聪明的孩子!老师很喜欢。
师:听了这首《让爱住我家》你有什么感受啊?谁愿意来说一说?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我们在爸爸哈哈哈精心呵护下一天天的在长大。可是与爸爸妈妈共同生活的日子里,难免会有一些小磨擦,甚至是不愉快。前不久,我们班的杨家宁同学就和妈妈发生了一点小摩擦。你们想知道这对母女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么?请学们睁大眼睛看录像。(播放孩子与家长发生矛盾,表面看似双方都有理,而态度都十分不好的录像。)
2、教师质疑,导入新课。
师:看过录像,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答)
三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案1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865 更新时间:2010-3-9 9:00:30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难点: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介绍问题背景: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
3、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劳
(一)父母赚钱不容易
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
(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课件出示图片:钱是这样赚来得)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2、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3、同桌互说,指名说。(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
(一)我们可以怎样做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揭题关心父母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4、归纳并板书:
(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半个,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二)我们是怎样做的
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4、因为我们的年幼无知,因为我们的淘气不懂事,我们曾经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妈妈很伤心呢?你曾经做了什么?
5、教师评价:你很有诚意,老师相信你,你以后一定不会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三)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
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3、表彰激励
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
1)讲述孝敬父母的事迹。
2)发“孝敬”章。
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第四篇:小学品德《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说课稿
小学品德《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下)午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和体验家人对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辛苦及其蕴涵着的深深的爱;使学生在感受家人关爱的同时,学会体谅家人、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二、说学情
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
由于现阶段的孩子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中大多数是在家人的宠爱下生活和成长起来的,由此,造成了一些孩子道德情感麻木与欠缺,身在爱的海洋中却感受不到。对他人,甚至对自己最亲近的人缺乏理解和关注。为此,设置本单元的目的主要就是让儿童在感受爱的同时,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学会关注和体谅别人。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进一步加深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
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和愿望,增强与父母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行动为父母分忧。
【知识目标】
学习从多个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盼;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蕴含着对子女深深的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懂得父母爱的不同方式,能够用自己的行动为父母分忧。
【难点】
在生活中愿意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互相尊重、相互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主要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学反思 [定稿]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学反思。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师教与儿童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情境化,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实践、体验、探究、感悟,已成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学反思》。在本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也竭力试图将这一理念贯彻始终。在课的开始,我就带领学生走进他们的家庭生活,回忆、讲述自己的父母为家庭辛劳的事,感受父母对自己倾注的深厚的爱;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把学生带入感人的日常生活回忆中;体验一下当父母的感觉这一活动,让孩子换个角度去看自己、看父母,得到不一样的感受,从而能理解、体谅父母的苦心;读读父母的信,使孩子和父母进行深入内心的交流和沟通。教学中,老师坚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特别是课前让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在上课时,让孩子打开来读这封来自父母的信这一环节,真实地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看法,让孩子了解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加深了彼此的情感沟通,因而孩子们在说内心感受以及自己该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时,真情充分流露,说得也非常感人。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要让儿童直接参与各种课堂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生活活动中去了解、感受、体验,让社会为他们提供接受教育的实际内容和实践阵地。为此,我设计了课后延伸的实践活动,并且将行为落实到“你最想做的一件事”这个虽小但很集中的目标上,并让家长参与评价,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体验,真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