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不成红花的绿叶优美散文
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但你要去适应它。
有的人,天生就长着俊俏的外表,特别招异性的喜欢;而有的人的长相却平凡得扔进人堆里就找不出来了,甚至有的人长得丑陋,招人厌恶。有的人生在富贵的家庭,衣食无忧,香车美酒伺候着;而有的人却食不果腹,一贫如洗……
为什么我不是高富帅而是矮穷锉?为什么我不是白富美?现实的残酷将灰姑娘的梦想击得粉碎,粉碎。这不公平!是的,世界本来就不公平的。
这个世界总有人当红花,有人当绿叶。红花固然美好,然而美好的事物毕竟是占少数的。不可能人人都当了红花。绿叶就是绿叶,永远也当不了红花。所以,绿叶们没有必要为了那些“乌托邦‘式的空想而苦苦挣扎,折磨自己。如果绿叶在红花的身边会觉得别扭,心里不平衡,大不了离开就是了;没有必要斤斤计较,和自己过不去。要知道,有很多人连绿叶都当不成呢!
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的,完全没有必要去成为别人那样的人。绿叶做好了自己,其生命的精彩绝不会逊色于红花。其实,红花也有自己的烦恼。没准,它鲜艳的背后有一个被虫子咬破的伤口。也许,红花此刻正在羡慕着绿叶的青翠欲滴呢!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谁能够保证,外表无比光鲜却无儿无女的大明星周润发不会在暗地里羡慕别人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呢?付出了不一定能够得到自己最想要的结果。这个世界上,最多数的人是普通人。那些拼了命都想成为红花的绿叶,你们不累吗?
放弃自己的确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当不成红花的绿叶,请不要变得颓废。你不愿作红花的陪衬的话,你可以去妆扮大地;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地球提供能量;在秋天的时候,你那飘零的身影就是最优美的舞姿;另外,你还可以化作肥料,滋养树木……
总之,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你肯定可以找到你存在的价值,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等着你去完成呢!况且,红花凋败零落之后,不也和你一样腐烂在泥土里吗?所以,你又何必刻意去成为红花呢?
更何况那一株没有花儿香,没有树高的小草也可以在春天里吐出嫩绿。我想,绿叶也一定可以在自己的春天里青翠欲滴,发出生命中最耀眼的光辉。
第二篇:《红花绿叶》相声台词
红花绿叶
武长轩:大家好,参加这个毕业生晚会非常高兴,刘君:王玮啊 这意味着又一批人才送到社会,他们„„ 刘君:哎,哎,哎,你在这呢 武长轩:可不是嘛 刘君:我找你半天了 武长轩:我也等你半天了 刘君:这么大活动没你不行啊 武长轩:可不是嘛 刘君:你好啊 武长轩:好
刘君:什么时候来的? 武长轩:我来一会了 刘君:是嘛 武长轩:呵呵
刘君:你好啊(对黄诗洋),我找你半天了 黄诗洋:是,我也是啊
武长轩:不是跟我打招呼的。他们那聊他们的,我呢接着表演我的节目,这个„„
刘君,黄诗洋:哎,哎,哎,你看看,我们俩找死
你了 武长轩:是啊
刘君,黄诗洋:这么大活动,没你不行 武长轩:嗨,您太过奖了,哎呀,我可高兴了 刘君,黄诗洋:(对王玮)我们俩找你半天了 武长轩:遇见捣乱的了,我以为呢,跟我打招呼呢 刘君,王玮,黄诗洋:哎,哎,哎,你在这呢?这
么大活动啊,没你不行,我们找你呢。(武长轩张望)
刘君:没有,就找你,别满处看了 武长轩:真找我啊 王玮:在这呢? 刘君:找你半天了
黄诗洋:是,你怎么不理我们呢? 刘君:是啊 黄诗洋:干我们
武长轩:你干我三回了你们
王玮:哎这里头没我的事啊,他们爷俩闹得 武长轩:毕业晚会我正表演呢你看
刘君:是表演,你一人不行啊,你看你看,我徒弟
来了
武长轩:这我徒弟也来了啊 黄诗洋:全来了
王玮:怎么着师父?
刘君:最近我听说你跟诗洋你们俩不错? 王玮:大伙捧呗
刘君:捧也得有点道理啊,也不能瞎捧啊 王玮:是嘛
刘君:但是啊(您说),你可记住了(哎),你是“刘
君”(我是刘君),他去的是“乙”(嗯,对),你呀,怎么比喻呢,你就是一花儿(我就是一花儿),哎你是红花儿(他呢?),他就是一绿叶儿(你这是按照连色的说的吗?),啊对对对(哦),他绿,他像(对对对),是不是啊(嗯嗯嗯,我是红花儿,他是绿叶儿),嗯,记住了哦!
武长轩:诗洋啊(哎),跟王玮最近合作,挺受大
伙喜欢(嘿,大家抬爱),啊一定要搞好合作关系(我们不错),记住了你们两个人的关系(嗯,您说),老前辈讲过啊,说相声的,三分逗,七分捧,咱捧哏的占七成(这重量比他大),那当然了(分量强啊),哎所以今后处关系,记住喽,咱们占七成(我就有底了),哎(我明白了)
武长轩:哎刘君啊,咱们碰上不容易
刘君:哎哟喂,今儿咱们四个碰上不容易(可不是
嘛),咱俩平常也忙啊,这俩孩子的业务咱平常根本管不了(排练机会少),这样好不好,趁着今天咱们四个都在,让他们俩人说一段相声咱们给他挑挑毛病(哎,好啊),好不好(好,机会难得),哎挑挑毛病。刘君,武长轩:来来来,你们俩说一个
刘君:(对王玮)记住了啊,咱们是红花儿(我记
住了)
武长轩:(对黄诗洋)记住了啊,咱们是七分(嗯)王玮:您这说的我心里踏实多了。(对黄诗洋)今
儿咱俩说一段儿啊(好),正好你师父也在我师父也在(都在),给咱俩指点一下(哎有这机会),也从来没指点过啊,咱们来(嗯)王玮:这个,谢谢大家无声的鼓励„„很高兴来这
儿演出(是),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王玮,黄诗洋(哎,两个人),合作很长时间了(是啊)。对我来说呢,我一直认为,洋哥,要比我好一些(您太客气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家里边儿比我的家庭要好(嗯,我们这家庭熏陶是很重要的),又人不太熟悉我介绍一下(啊),黄诗洋的父亲赵老爷子,在他老家啊„„
黄诗洋:不不不,你先等一会儿,行行行,你别往
下说了,我姓黄,我父亲怎么会姓赵呢? 王玮:你的意思是—— 黄诗洋:他也得姓黄啊 王玮:也得姓黄?(啊)
王玮:大家不太了解,黄老爷子了不起(没有),啊是一位老科学家(搞科研的),研究那个,盗墓
黄诗洋:这算科学研究吗这个?
王玮:咱别不懂,就抗一铁锹就出去了,荒山野岭
把那坟给打开了,里面有那盆有那碗儿拿出去就卖了
黄诗洋:这叫偷坟掘墓啊
王玮:了不起,科学研究(不叫科学),也遇见过
好东西(见着过啊),那回出去叽哩咔嚓刨开了,一看这粉里躺着一个死尸,年深日久没有骨头,就剩下肉了,腰里系着虎皮裙,地上扔了一小铁棍儿,写着“如意金箍棒”(我爸爸把孙猴儿那坟给刨啦),重三万六千斤,他爸爸挺纳闷儿的(怎么说?),嗷,大师兄的坟? 黄诗洋:这从哪儿令的这是?从哪儿令叫大师兄啊 王玮:那电视剧不都这么喊吗
黄诗洋:电视剧可以这么喊,我爸爸不能跟猪八戒
一块令他去啊
王玮:也不知道是真的是假的(看一看啊),真的那能大(对),长——嘟„„长——嘟„„越说越大,拿不走了,小小小小小(小了吗),小的跟针似的,拿起来藏到耳朵里头了(哦他就是孙猴儿),刚藏好村长来了,“你干嘛呢?”“没干什么都没干啊!”“你刨这孙悟空的坟啊?”“没有啊”“那金箍棒藏哪儿了拿出来”“我没动啊”(咬死口)“你要找倒霉了”(怎么啦?)有辙你想去,大——噗——死了(去你的)
刘君,武长轩:说完了?
王玮,黄诗洋:说完了,您给看看吧
刘君:(对王玮)你过来你过来,我跟你说(怎么
着?),你怎么声音还没有他大呢?(他压着我了?),对啊,他声音压着你呢,另外你这个语速太慢,你这个语速一慢了中间有很多空
当,他就能把话加进来了,你不能让他往里加话,你是花儿啊
武长轩:我说,孩子啊,你呀,这词儿啊,太少哇,该说话的时候你得勇于说话呀(我就这么几句词儿),那不成啊,咱们占七分,话得多点(把他盖过去?),另外说话调门儿你得高着点儿(压着他的声儿),你得压过他去(不让他说话),哎,你这么一演他就好看了,咱么好占七分啊
王玮,黄诗洋:好好,可以可以 黄诗洋:那再来一遍再来一遍,我长了
王玮:我师父跟我说了 黄诗洋:这个相声 王玮:我给大伙说一下 黄诗洋:两个人表演 王玮:四门功课
王玮,黄诗洋:哎,说学逗唱(王玮捂黄诗洋嘴)王玮:我们这个相声„„ 黄诗洋:相声啊„„(王玮,黄诗洋相互殴打)刘君:好
王玮:我们讲究品味嘛 黄诗洋:对啊
刘君:这么演它多火爆啊,多幽默啊
武长轩:还幽默呢,这相声改柔道了这不成,你胡
出主意
刘君:你们那孩子训练上有问题 武长轩:有什么问题啊 刘君:这心理就不对 武长轩:你那对?
刘君:俩人合作你哪能这么演呢? 武长轩:这是
刘君:(对王玮)在这看着,我跟你武老师我们给
你演一遍,这叫合作(对)
刘君:这回我们两个人给大家表演一段相声 武长轩:您看两个人合作,这态度多好
刘君:我们两个人合作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时间不
短),到现在可能大家对我们两个人的名字闹不清楚(还分不清啊),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您讲),我的本名叫刘君(我的本名叫武长轩),我的艺名叫刘红花儿(我的艺名叫武绿叶儿),哎这就对了(我怎么自己掉里头了?)武长轩:我是花儿,你呀是叶儿 刘君:怎么叫我是叶儿呢?
武长轩:刘绿叶儿 刘君:刘红花儿 武长轩:武红花儿 刘君:你叫武绿叶儿 武长轩:啊不,你就叫„„ 刘君:你是„„(相互殴打)
刘君:没见过他这么不讲理的 武长轩:你这怎么为人师表啊这个?
刘君:什么叫师表啊,师表干什么?我又不发烧 武长轩:师表,这词儿你都不懂啊 黄诗洋:有理不在身高
王玮:行行行,拦着点儿,别闹别闹啊 武长轩:怎么啦这是
黄诗洋:其实说良心话啊„„
王玮:就赖你(怎么赖我啊?)你跟着在这煽风点
火嘛这不是?(我煽什么风点什么火啊),你不煽风他们能打起来嘛你?(他们打起来这和我„„)我说你不爱听是吧„„(相互殴打)
刘君:我来团结团结你们吧啊,我给你们解释解释
啊,武老师„„ 王玮:还打谁?
刘君:别别,别打人了,别打人了 武长轩:没完了你? 王玮:说学逗打嘛
武长轩:说学逗唱,说学逗打像话嘛?
刘君:武老师,我跟你说,按道理说,您说了这么
久的相声了(是啊),你现在已经由叶儿变成花儿了(就是,我听着舒服啊),实际上呢,咱们仨人儿啊都是花儿 武长轩,王玮:哎 黄诗洋:那叶儿呢?
刘君,武长轩,王玮:你啊,就是你啊,你就是叶
儿啊
黄诗洋:仨花儿就我一叶儿啊 刘君,武长轩,王玮:是啊,黄叶儿
刘君:你平常老听人说,哎哟他们又撒欢了,那说
我们呢那是
王玮:那说狗呢那是,不是说咱们的 武长轩:撒欢像话吗?
黄诗洋:过来过来,怎么啦您是?您到底跟谁一头的呀?
武长轩:不是他们一捧我晕了,我也不知道我哪头
儿的了
黄诗洋:墙头草啊这是
武长轩:你呀要当这花儿确实差点(怎么差点?),你看我们仨花儿,怎么这么别扭?我们仨人啊,能说,能唱(王玮:还能打架呢),你唱上不成啊
黄诗洋:我怎么唱上不成啊?小的时候我跟他们一
起练的,喊嗓子啊 武长轩:我没教过你唱啊 黄诗洋:我自己练不行吗 武长轩:哎哟下私功夫啦? 黄诗洋:那山后练鞭呢你想想
武长轩:这么办,你唱几句,你唱几句,让他们俩
也听听
刘君:我还告诉你,只要你能唱好了,你也是花儿
(王玮:对)
黄诗洋:咱们四个都是花儿?(王玮:对)刘君:咱们四个都成花儿了 武长轩,黄诗洋:好好好
武长轩:哎,徒弟,给他们唱两句,就唱那 刘君,武长轩:唱得了吗? 王玮:你记得住那词儿吗? 黄诗洋:就四句词儿 王玮:四句哪
黄诗洋:当然啦,唱,这有什么呢 王玮:这唱的真不错 黄诗洋:我唱了吗就不错? 王玮:我夸完等着你
第三篇:绿叶和红花的故事
高二政治备课组建设工作总结
2014-1-9
绿叶和红花的故事
——高二政治备课组建设工作总结
(高二全体教师会议发言)
记得开学初,教导处刘昌洪副主任专门就备课组的工作做了说明。现在,我从实践的角度,总结我们高二政治备课组一学期的工作,谈谈备课组的建设问题。如果我的发言有言过其实之处,请各位老师,尤其是备课组的老师私下多多批评。我分三个方面讲。
既然要谈备课组的建设,所以,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我们高二政治备课组。我们备课组本来六人。因为帅校教导处工作量大,他的课这个肥缺,就被我抢过来了。当然,并不是从此他不再关注我们政治备课组,事实上,他常常督促,尤其在我们备课组的课题和课例研究活动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样,备课组就剩下五位同志,一个男同志,四位女同志。备课组的建设就成了一位男同志和四位女同志的故事,当然,是教学上的故事!
第二个方面,我就要讲一个男同志和四个女同志教学上的故事,也就是我们这个学期备课组开展的教学工作,大家可以看看我们擦出了哪些火花。
一个学期,我们备课组的工作,概括为“1421”:
第一个“1”,指的是一个课题。大家知道,我们政治备课组一直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个课题。这个课题,对我们备课组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一个前进的台阶。更准确地的说,就是我们政治备课组要攀爬翻越挑战的一座“山峰”!一个备课组,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前进方向,就无法动员起来,无法团结起来,就可能失去主体性而形同虚设!
“4”指四个课例。围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开展了四个课例。与其他学科不同,政治教材只有四个单元,我们就每个单元做一个课例,称之为“单元课例”。我们做课例的基本模式,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每个课例都是按照“主备、协备——试课、改进课——课例总结”的模式做的。通过积聚集体的力量,聚精会神做四个课例,实现以点带面,熟悉贯通整个教材。第一个课例,是洋洋老师做的,她是我们政治备课组的先锋,初生牛犊不怕虎,从上个学期到这个学期,第一个课例都是她打头阵。从她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刚参加工作的身影。他有明
确的自我发展意识,有一句话让我非常认同,“抓住工作的前三年,好好干,打好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大概是这个意思。难能可贵的是,每做一个课例,她都做得比较成功。第二个课例是张聪老师做的。她是我们政治备课组一个很爽快的老师。我是2011年到我们学校的。当时,应吴校长的指示我和钟林两位比较老的教师协助张聪老师、魏娟老师、曹立辉老师上“探究课”。正是曾经在和张聪老师合伙做课例的过程中,我逐渐悟出了“一课多上”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等磨课想法,并上学校提出建议。话说回来,这次,张聪老师在我们备课组做的这第二个课例与洋洋老师做的第一个课例不同,实现了从洋洋老师一个人既要“试课”、又要上“改进课”的“一人多上”模式向“多人多上”接力磨课模式转变。因此,在张聪老师“试课”后,我在她的基础上改进,再上“改进课”,推动课例研究活动上一个新台阶。第三个、第四个课例是李文利和刘艳老师做的。这两个老师怕呀恐惧呀,请求放过她俩!他们恐惧倒不是本身他们课上得不好,相反,李文利老师传统讲课讲得特别棒,循循善诱、丝丝入扣,逻辑性强,很有特色!刘艳老师是我们政治备课组鬼点子特别多,亲和力特别强,特别能上出文化课堂味道的老师。那他们怕什么?实实在在是从传统课堂向“小组合作”新课堂转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呀!一个习惯拿筷子吃饭的人被要求拿刀叉面对公众吃好饭实在心里没底!我们备课组的工作早在开学第二天就确定了。他们俩还在痛苦的挣扎!看着他们俩的痛苦状,我禁不住要考虑谁上?洋洋吗?她已上过了,而且班主任事务重,岂不是要压垮她吗?推给张聪,她肯定是很干脆,摇摇头挥挥手笑着,“不上”!就剩下我啦。我能上吗?骑一个自行车到学校,都要喘好几口粗气,一看,就是一个老弱病残者。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做一个课例不容易,几天几夜翻来覆去睡不着,又兴奋又痛苦。像我这样的身体,折腾一两次,岂不一命呜呼?两位老师非常同情我,在我和备课组其他两位老师连哄带骗下,毅然接受挑战!在这里,我引用刚刚过世全球正在悼念的南非伟大总统曼德拉的一句名言向两位女同志表达敬意和赞美!曼德拉说,“我懂得了,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战胜恐惧。勇者不是感觉不到害怕的人,而是克服自身恐惧的人。”通过课例,两位老师都实现了自我突破,找到了解放的感觉,舒服的感觉。我想,这是一种进步的感觉,成长的感觉!
在做四个课例的过程中,有一个插曲细节要补充一下,在我们做完第二个课
例后,陈级长准备开一个备课组长会议,要求我给备课组长发个言,为十二周年级课博会作准备。当时,我就想,我一个人去讲没味道,要讲,我们备课组老师一起上,这样,做课例的经验在分享的过程中会得到进一步梳理,变得刻骨铭心!所以,我把洋洋、张聪老师推出去,让他们和我一起讲!给他们压力!
就这样,大家咬紧牙关做课例。做完四个课例,我感觉自己很残忍!一个课题,就是一座看不到顶点的大山,一个课例就是一块背在背上的巨石。我自己背着巨石攀爬大山,已步履蹒跚,还要求几位女同志跟着背着巨石攀爬大山,一步一个趔趄,一瘸一拐,实在是残忍!
“2”指的是读两本书。许多老师都知道,我们备课组围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和四个课例买书、读书。开学初,我跟备课组老师推荐了几本书,没想到他们都愿意自己掏钱买,不过要我帮他们买!我就向帅校和吴校作了反映和汇报,没想到他们一听,又惊讶又兴奋,大叫“还有这么爱读书的老师,赶快去买,学校报销!”
最后一个“1”指一次外出交流学习。四个课例做完后,我组织备课组到德成中英文学校去交流学习,看他们是如何做小组合作学习的。跟帅校一汇报,跟陈级长一说,他们马上支持,并派小车接送,这让我们备课组倍感温暖!
以上我已经汇报了我们备课组的“1421”工作,这是我们本学期开展的教学创新工作,其他常规工作跟各备课组的一样,我们是以创新工作带动常规工作,重新发现常规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接下来,我简单地讲一下一学期来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感受:
1、追求共识,共同进步。备课组建设不是靠管理,而是靠共识!虽然我们在座的老师还不能称作知识份子,但都是知识工作者。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就得靠交流靠取得共识。为什么一些备课组老师之间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恨不得咬一口、打一拳?老师之间互相抱怨?形同陌路?很大的原因是没有取得共识。我们备课组有这样几个共识,一是与其被动,不如主动,课改工作你不找它,它会找我们的,课改是大势所趋;二是教师的产品是课程和课堂,开发最优秀的课程和打造优质的课堂是我们老师的使命!三是通过课题课例研究,帮助每一个老师进入新课改轨道,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四是备课组老师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和而不同。我们备课组不搞“一言堂”,我不能认为“老子
最大,胡子最长,你们大家都得服我听我的!”正是有了这些共识,一个学期我们一路背着“石头”、翻山越岭、互相撑扶顺利走来。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共识,这一个学期下来就可能会成为一个男同志对付四个女同志的故事或四个女同志对付一个男同志的战斗!备课组就可能人人伤痕累累,惨不忍睹了。
2、开好第一个重要会议。一个党有重要会议,如十八大、十八届三中会议等,一个备课组要取得共识,开展工作也需要开一些重要会议,尤其是开学初第一个会议。我们备课组第一个会议就取得了共识,分工把一个学期的工作给布置了下来。
3、备课组的工作要系列化,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4、要与领导沟通,创造性的工作。许多领导不知道我们做什么,就会给我们压担子;知道我们正在做什么,就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提供支持和尽力服务。
最后,总结几句话,备课组的建设本质上是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是团队建设!作为团队建设,就必须有目标、有举措,有共识。有人说,团队建设关键靠带头人,说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绵羊,绵羊也会变成狮子,一只绵羊带着一群狮子,狮子也会变成绵羊。我想说,我和我们备课组的老师既不是狮子,也不是绵羊,那是什么关系呢?或者说是什么呢?我觉得是这种关系,“红花虽好,还需要绿叶扶持”。四个女老师是红花,我是绿叶。备课组建设就是让红花开的更灿烂、更夺目、更骄傲,让绿叶变得更绿、更牛,变得绿油油!
2013.12
第四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甘作绿叶扶红花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甘作绿叶扶红花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甘作绿叶扶红花
王茂东 王龙明
多年来,王茂东在xx县财政局商贸科始终担任副职角色,一直搞内勤业务工作。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他曾经说到:作为一名副科长,对商贸工作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是服务群众的“主角”、对科长负责的“配角”,发挥着“桥梁”和“助手”的作用。在每年的上级检查、考核和评比中,他和他所在的科室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一、摆正位置,工作到位不越位
有人认为xx县财政局商贸科的是“阴盛阳衰”,科长是个女士,思想不好交流,工作不好协商。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男士,更应该勇挑重担,力求到位而不越位。
一是坚持参谋不“缺位”。虽然他平时少言寡语,但在参谋上他却滔滔不绝,特别是在工作上更是理直气壮。工作中,积极参谋,共同商量。近年来,围绕把好民生政策“六关”(即政策宣传关、补贴程序关、粮食种植面积登记关、农补网登录关、补贴金额发放关、来信来访处理关),把参谋变成决策,把意见拟成办法,确保“两补资金”通过“一本通”按时发放到全县xx万户种粮农户手中,发放率达100%。
二是坚持主业干“到位”。在平时的工作中,对自己承担的内勤工作和科长交办的事项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并完成,将自己的工作做到位,让科长放心、群众满意。做好农补网数据录入工作是他的“主业”,在每年的农户粮食种植面积确定后,各镇要登录农补网,本人对乡镇上报农补网数据主动进行复核,对录入信息不准确,或村内同人不同组种地未合并等情况,退回重报,直到正确为止。近年来,他克服自身年老眼花的困难,任劳任怨,加班加点,确保了全县xx万户种粮农户的录入信息全部审核没出任何差错。
三是坚持大事不“越位”。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上级需要掌握的“急事”;对于县委、县政府领导需要财政部门拿方案、提意见的“要事”;对于群众需要财政部门宣传解释的“大事”,他都坚持“第一时间”向科长汇报;在处理会计业务、办理财政拨款、报销业务费用时,都提前向科长请示,报分管领导审核把关。对服务对象在预算编制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他都经分管领导授权后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从而保证了部门预算的编审进度,编审质量名列全局前列。
二、齐心协力,及时补台不拆台
在商贸科内勤会计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8年。在工作和业务方面,他始终做到领会正职的意图和要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配合、协助正职作为自己的主体意识。
一是抬好“轿子”。由于科长既要负责商贸科的业务,还要负责二支部的党务工作,是个女同志,非常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他做到补台而不拆台,分工而不分家,主动为科长分担压力,排忧解难。比如,每年的部门预算中,他根据上级的要求,按照科长的安排,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两项专项工作经费进行科学地绩效考评,通过考评激励了部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促进了事业发展,提高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是顾好“面子”。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是“顾面子”的大事,搞得好,群众满意,搞得不好,影响极坏。对于上访群众,他随喊随到,不厌其烦,热情接待,耐心解释,需要查询数据的,要看几年就查几年,尽可能让上访群众心服口服,满意而归。仅2013年他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0多次,对于上级批转来信来访件,自己也亲自上门及时处理。
三是补好“台子”。去年8月13日,肖堰镇发生一起农民向省财政厅反映虚报冒领粮食补贴的问题。他主动请缨,赶到xx镇xx村3组王某某家进行调查处理,当天中午天气十分炎热,到农户家要走几公里山路,因自己多年前得过肺病,正常人只需休息一次而本人要歇4次才到达目的地,他不顾汗水浸透衣服,导致“闪汗”而引发旧病的风险。通过实地查看、询问邻居和现场拍照等方式查清真相,调查结果证明虚列户头不实,通过采取“补救”措施,挽回了影响,保障了群众利益。
三、敢于负责,坚持原则不手软
xx县财政局商贸科的服务对象都是涉农部门和农民群众,管理资金都是民生资金。在工作中,他不分内勤外勤,职务上不分主角配角,性别上不分男士女士,他时刻坚持勇挑重担走在前,敢于负责干在先。
一是执行政策“管到位”。为防止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情况发生,去年4月,他主动协调组织各镇(区)财政所对2013年“两补”政策落实和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共核减补贴面积x亩,按照政策收回补贴资金x元,避免了国家补贴资金的流失。
二是敢于负责“查到底”。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家电下乡和摩托车下乡补贴分别于2012年11月30日和2013年元月31日结束。去年2至3月份,集中人力物力,对4年来家电下乡和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检查和补贴资金二级清算。在检查中,他发现有个别销售商借用农户信息套取家电补贴x多元,当时,他顶住各种说情的压力,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及时对套取的款项收缴国库,对x台产品在家电网上作了退货处理。
三是面对私情“严到家”。每年岁末年初,是部门和企业决算的时节,他克服科室人少任务重的困难,经常挑灯夜战加班加点。特别是去年年初,妻子因输尿管结石在襄阳中心医院作手术,当时正值部门和企业决算和年终专款拨付时间,为不影响工作,自己请姨姐代为陪护和照看,看着妻子期盼的眼神,深感内疚。但他却没找领导和科长要求解决一分钱的费用,更没有提出过份要求。当决算数据如期上报,服务单位相当满意时,自己才感到了莫大的安慰。
第五篇:事迹材料 甘为绿叶捧红花
甘为绿叶捧红花
——记突泉县巨力学校副校长沈顺利
邰庆胜
突泉县巨力学校,在全盟兄弟学校中可能名不见经传,但作为培养预备人才的农村中学,她的确创造过不少属于她自己的辉煌。这些成绩的取得,固然离不开校长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但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副校长沈顺利。
沈顺利,1957年生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78年参加工作,在巨力中心校任班主任。1983年从巨力中心校调入巨力中学,直接承担初三毕业班代数学科教学工作。严谨治学、正直笃实是他的一贯作风,也是他人格魅力的一个闪光点。在近十年的一线教学中,有一点是他至今仍感自豪的事情,那就是:从来没上过一节没备课的课。做到这一点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曾经问起过他这十年来是怎么坚持这么做下来的,他说,很简单,我不是坚持十年那么长时间,而是坚持每一节课。这朴素的语言更能折射出他谦逊的品质和为家乡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情怀。
严厉但有爱心,是他人格魅力的又一个闪光点。许多现在学有所成的当年沈老师的学生,每当提起当年时很多都会说,课堂上几乎看不到沈老师的笑脸,在教学互动中偶尔看到他的笑容时,学生们都会从心里乐开花,因为这实在是太难得一见了。那时,班里有一个男同学,顽皮得全校出名,一次在课间打闹时无意中碰坏了教室门板。那时候所有学生家庭都很困难,而损坏学校财物也是要赔偿的,那名惹祸的学生惊悸之余背起书包回家不念了。沈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骑自行车两次到他家劝说,把他接回了学校,非但没有批评他,而且
自掏腰包十几元修好了那扇门。十几元,现在看算不了什么,可在那时是沈老师月工资的三分之一呀。当年那个学生现在在政府工作,提起当年那件事,惭愧之余,更多的是感激:如果不是当年沈老师对他的恩威并施,他现在还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呢。那一年,沈老师获得了两项荣誉:县委县政府授予他“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团县委授予他“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1986年9月,任巨力中学教导主任,同时继续承担两个毕业班代数学科教学工作。也是从那时起,他逐渐成为了前后几任校长的得力助手。那时,他对学生一手抓教学,一手抓服务,在他的提议下,学校组织年轻教师成立了几支服务队,免费为学生修理自行车、免费为学生理发„„此举既方便了学生,又融洽了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博得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凭着锐意改革和管理创新,1990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1993年3月,调任巨力中心校副校长,分管少先队和体育卫生工作。2001年,巨力中心校与巨力中学合并,成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巨力学校,他任副校长,分管中学部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虽然不是校长,但毕竟自己分管整个中学部,除了决策之外,日常事物仍相当于一个独立的中学,所以他深感责任重大。当时,新任校长也高度关注中学部教学管理。是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使他跟校长做了一个明确表态:放心,不会让你失望。一向言必行、行必果的他,感觉自己对校长做出的承诺犹如一纸军令状。如何管好中学部?这是摆在他面前的现实问题。在深入研究学校管理现状和反思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他跟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病:学校管理工作上不去,缺的不是制度,而是制度的执行力。一句话说到校长的心坎里,校长说:你就放开手脚做工作,不要有太多的顾虑。这句话使他心中晴空万里。上任伊始,他专门给中学部全体教师开了个会,带领大家学习了各项工作制度,明确了各
岗位职责,之后要求全体教师:令必行,禁必止。他知道,正人先正己,想要让同志们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从此,他是天天第一个到学校的教师,因为他要在上班时间之前走遍各办公室和教室;他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在听课后的交流意见后总是谦虚地说:听你们年轻人的课,对我来讲就是一种学习。其实作为老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对年轻教师的工作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促动呢?如果有劳动的班级,他每每都是先把自己的一摊工作安排好,之后亲自到劳动现场全程陪同,既指导劳动又兼顾安全;他强调均衡发展学生素质,鼓励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经常提醒理化老师要因陋就简,尽一切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加实验操作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苦心操持和全体教师的勤奋工作,巨力学校素质教育之花终于结出硕果:2005年,初三毕业班升学考试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成绩均为全县第一;英语全县第二;理化实验操作能力全县第一;政治历史全县第三;语文全县第六;并且向乌一中输送合格学生5人,向突一中输送合格学生48人,向职业高中输送合格学生16人。这样的比例,在全县农村中学中遥遥领先。所有学生和老师都知道,如果没有沈校长几年来的苦心操持,没有沈校长事无巨细的躬亲,巨力学校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凭着这些骄人的业绩,2005年9月,他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就在不久前,又被县教育局授予“实施‘33211’工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如今,他已在教育战线奋斗了整整三十年,依然在副校长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不知从何时起,黑发已染白霜,未曾改变的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著。
(2006年发表于《兴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