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材《其他简单机械》教学反思5篇

时间:2019-05-15 11:4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教材《其他简单机械》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教材《其他简单机械》教学反思》。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材《其他简单机械》教学反思

《其他简单机械》是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五节,该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综合考察学生对该章各知识点的掌握。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5、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用探究式学习法来认识滑轮的特点,并进一步熟悉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教学用具:

滑轮2个、细线、200克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举两个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实例。

我这样设计一方面了解了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在本节课中要用到这些知识,这样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进行新课

1、引入:

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漫画,说说漫画的意思。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接触过滑轮,所以在这儿我没有过多的导入,这样就为下面的学生探究节约了更多时间。另外让学生看漫画说意思,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使学生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兴趣开始学习本节内容。

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出示实验器材,提出问题:你能利用我手上的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吗?你怎样设计呢?

(1)学生在讨论后举手来讲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组装,并把设计的方法画到黑板上。

以前在上这节课时都是我自己边做实验边进行讲解,告诉学生定、动滑轮的特点。这样虽然节约时间,但是学生由于没有亲身实践,对得出的结论不理解,应用起来就很困难。今年我在备课时想着为什么不能换种方法呢?在没有教师的讲解和演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摸索着来利用滑轮完成探究,这样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当时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争着到讲台上来做实验。我有意找了两个学习程度稍差的学生来做实验,当他们拉着自己设计的滑轮把钩码提起来时,同学们都禁不住为他们鼓掌。我也趁机表扬了他们,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学生把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设计完后,我启发学生对照着黑板上的方法来观察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并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

(2)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观察定滑轮、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的示数,和钩码的重力进行对比。

学生在研究动滑轮时会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刚好是钩码重力的二分之一,这时我启发学生观察在提起钩码的同时把动滑轮也提了起来,从而为引入理想情况下拉力和实际情况下拉力为什么不同做了很好的铺垫。

(3)学生利用米尺来观察定、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钩码移动的距离和拉力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探究环节中学生容易顾此失彼,光顾看钩码移动或光看弹簧测力计移动,这时我让两个学生一起来做这个实验并且告诉学生让钩码从整刻度线时开始拉动,这样纪录方便、准确,缩短了实验所用时间。虽然这样的设计比以前的讲授式教学要多花不少时间,但是我觉的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探究认识滑轮,理解它们的工作特点,即使多花点时间也是值得的。

3、认识滑轮组

提出问题:谁能把这两个滑轮组合起来再把钩码提起来呢?

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注意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在黑板上画出绕线方法。

提出问题:两次示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拉动钩码的绳子段数不同。

提出问题:你能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钩码吗?

学生观察、讨论后进行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数绳子段数的方法是:数绕在动滑轮上和固定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就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实验中得出的拉力并不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而是稍大于这个值。

4、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在黑板上画出段数分别是2、3、4、5的滑轮组的绕法图,让学生数数是几段绳子吊着物体。

学生观察四个不同的绕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得出关于绳子绕法的结论:奇动偶定。并且进一步总结出拉力移动距离和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因为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要利用这个规律来设计滑轮组并进行相应的计算,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自己直接把规律告诉学生,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今年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我进行了改革。这样的话学生就能比较容易接受这些知识。

5、本节内容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再根据情况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想想议议和科学世界的内容,为下节课学习轮轴和斜面做好准备。

6、布置作业

①观察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什么样的滑轮、滑轮组。

②同步训练中的基础巩固部分必做,综合拓展可以先选做。

教学反思:

这节课按照新的设计方案实施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少同学觉得这种学习方法很好,他们不仅动手进行了实验,并且自己通过探究得出的规律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但是课堂中也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课堂时间不容易把握,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没有预见到学生想象能力不够,学生很容易想到定滑轮的绕线方法,但是在设计动滑轮绕线时,我接连找几个学生上来设计的方法都还是定滑轮,这样就浪费了一些时间,幸好最后叫的一个学生设计出了动滑轮的拉法,这样才避免了冷场。第二个不足是只有个别学生上台动手操作,大部分学生还不能亲自探究,如果把这个实验搬到实验室中我想课堂效果应该更好,但是由于受其他因素的限制,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实验,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第二篇: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练习题

1.人类很早以前就使用杠杆了,杠杆是简单的机械之一,如图所示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

械中都运用了杠杆原理,以下图中所示工具在通常使用中省力杠杆是(),费力杠杆是(),等臂杠杆是()

①船浆;

②裁衣剪刀;

③动滑轮;

④独轮车;

⑤钢丝钳

⑥用钓鱼杆钓鱼

⑦用钉锤撬钉子

⑧用天平称质量

⑨核桃夹子

10升旗的滑轮

11门把手

12水井杆

13盘山公路

14自行车闸

15起重机

2.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剪刀中,正常使用时动力作用点在阻力作用点和支点之间的是()

A.B.C.D.3.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

G=1000N,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独轮车是一个省力杠杆

B.该独轮车对地面的压力为

1000N

C.动力

F=300N

D.为了更省力,工人师傅可以采购的措施是手向后移动

4.临沂的城市公用自行车(如图)已遍及市区的各个地方,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下列有关公共自行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车座宽大柔软是为了增大对人体的压强

B.轮胎的花纹是为了减小车轮与地面的摩擦

C.用车闸刹车时,车闸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

D.骑自行车匀速下坡时,阻力对自行车做功

5.如图所示,刻度均匀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所挂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如果在杠杆两侧已挂钩码的下方各增加一个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会()

A.右端下沉

B.左端下沉

C.杠杆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6.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旗手在50秒时间内将重5N的国旗缓缓上升到旗杆顶端,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缓缓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升旗同学的手受到绳对手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C.他对国旗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1W

D.旗杆顶端的滑轮在使用是省力的.7.在使用下列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G的几种方式中,所用动力表达式分别是(不计机械自重、绳重和摩擦)

8.如图所示,O为杠杆AB的支点,A端挂一重物G,图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最小的拉力是()

A.F1

B.F2

C.F3

D.F4

9.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4s内将重为15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2m的过程中,所用的拉力大小为375N,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4倍。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动了4m

B.物体受到的拉力为750N

C.拉力F的功率为375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00%

11.如图所示,A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100N,在拉力

F的作用下,能以

0.2m/s的速度在水

平地面上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

F=5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拉力

F的功率是

1W

B.2s

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1.2m

C.5s

内拉力所做功的大小是

15J

D.物体

A

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

8N

E.作用在A处的拉力大小是100N

F.10秒内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10W

G.若拉力F增大,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则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变

12.如图所示,用22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6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量,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B受到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绳子对A的拉力和地面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在2s内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为4.4J

D.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4.4

W

13.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从水中提升物体M,已知被提升的物体M质量为76kg,M的体积为3×10-3m3,在物体M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将物体M以0.5m/s的速度匀速提升了10m的高度,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16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力大小(g取10N/kg)。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大小为400N

B.动滑轮重力为70N

C.当物体M没有露出水面时,动滑轮下端挂钩上绳子的拉力为730N

D.当物体M没有露出水面的过程中,该滑轮组提升货物的机械效率为95%

14.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

A.0s~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于10N

B.1s~2s内,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C.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100W

D.2s~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3%

15.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物重G物的关系,图乙是改变G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的η与G物关系图像,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η

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将超过100%

B.G物不变,改变图甲的绕绳方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将改变

C.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2N

D.当G物=6N时,机械效率为66.7%

16.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力臂为0.08m

B.此时为省力杠杆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D.钩码总重为2N

17.小枫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和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力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使物体在相同时间上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相比,乙更省力

B.甲、乙所做的总功一样大

C.甲、乙对重物做功的机械效率一样大

D.甲、乙相比,乙对重物做功的功率更大

18.如图所示,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用相同的绳子绕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提起重为G1和G2的两个物体,不计摩擦与绳重,比较它们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G1=G2,则F1<F2,甲的机械效率高

B.若G1=G2,则F1>F2,乙的机械效率高

C.若G1<G2,则F1<F2,甲、乙的机械效率相同

D.若G1<G2,则F1<F2,乙的机械效率高

19.如图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示意图,在重物从水底拉到井门的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四位同学画出了汽车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B.

D.

20.质量为60kg的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已知工人在1min内将货物匀速提高6m,作用在钢绳的拉力为4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机械中摩擦和绳重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的功率为400W

B.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C.人对绳子的最大拉力为1000N

D.该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为83.3%

21.如图所示,是指甲剪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指甲剪由1个杠杆组成,是省力杠杆

B、指甲剪由2个杠杆组成,一个省力杠杆和一个费力杠杆

C、指甲剪由3个杠杆组成,一个省力杠杆和二个费力杠杆

D、指甲剪由3个杠杆组成,二个省力杠杆和一个费力杠杆

22.如图甲所示,一根重木棒在水平动力(拉力)F1的作用下以O点为轴,由竖直位置逆时针缓慢匀速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如图乙所示是此木棒在竖直动力(拉力)F2的作用下以O点为轴,由水平位置逆时针缓慢匀速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A、F1增大

B、F1减小

C、F2增大

D、F2减小

23.如图所示,把重为G的物体沿倾角为,高为h,长为L的粗糙斜面以速度v由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的过程中,平行于斜面拉力F做的功为W,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拉力F大小为Gsin

B、拉力功率的大小为(W+Gh)v/L

C、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W-Gh)/L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为Gh/(W+Gh)

物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cm

拉力

F/N

拉力作用点

移动距离s/c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0

1.2

55.6%

4.0

2.0

66.7%

8.0

3.7

24.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数据是通过图乙装置完成的B.第三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C.第二次实验所做的额外功为20J

D.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組的机械效率越高

25.如图所示,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深井中的物体,在被打捞的物体没有露出水面之前,牵引车以2m/s的速度匀連行驶,对绳的拉力为F1,拉力F1的功率为P1;当被打捞的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牵引车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对绳的拉力为F2,拉力F2的功率为P2,已知物体重1.2×104N,体积为0.63m2,P2=6P1,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则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物体浸设时受到的浮力为6.3×103N

B.拉力F1的功率P2为4200W

C.

拉力F2为4200N

D.动滑轮重300N

13题图

26.如图,斜面长s为1.2m、高h为0.3m,现将重为16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低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5N,拉力功率为3W,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

B.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1N

C.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2s

D.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应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27.如图所示,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通过滑轮组拉着物体B,此时物体B保持静止状态。当用竖直向下2N的力F1拉重为1N的物体A时,能使物体B以0.6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若只用水平向左的力F2拉物体B时,能使物体A以0.3m/s速度匀速上升,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间的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6N

B.拉力F2大小为10N

C.拉力F2的功率为1.2W

D.拉力F1的功率为0.4W

第三篇: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杠杆示意图画法

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1)根据题意先确定支点O;

(2)确定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将其作用线延长;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并用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如图所示,以翘棒为例。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哪一点转动,用字母“O”表示。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人的愿望是将石头翘起,则人应向下用力,画出此力即为动力用“F1”表示。这个力F1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而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朝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用“F2”表示如图乙所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并标明相应的“l1”“l2”,“l1”“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丙所示。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杠杆的应用

三种杠杆应用: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杠杆示意图五要素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滑轮组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条件: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注意: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如下图所示。(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4、绳子端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滑轮组组装

滑轮组的组装:

(1)根据的关系,求出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

(2)确定动滑轮的个数;

(3)根据施力方向的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

确定定滑轮个数的原则是:一个动滑轮应配置一个定滑轮,当动滑轮上为偶数段绳子时,可减少一个定滑轮,但若要求改变力的作用方向时,则应在增加一个定滑轮。在确定了动、定滑轮个数后,绳子的连接应遵循“奇拴动、偶拴定”的规则,由内向外缠绕滑轮。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轮轴

1、定义:由两个半径不同的轮子固定在同一转轴的

装置叫做轮轴。半径较大的轮叫轮,半径较小的轮叫轴。

2、实质:轮轴可看作是杠杆的变形。如右图所示。

3、特点:当把动力施加在轮上,阻力施加在轴上,则动力臂l1=R,阻力臂l2=r,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即F1R=F2r,∵R>r,∴F1<F2,即使用轮轴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却费了距离。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材《摩擦力》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

4、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

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

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

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

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设计理念】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

热爱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实现STS教育。

【教学准备】

摩擦力教学自制课件;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毛巾、木板、砂纸、儿童自行车。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生活情境:请几个同学到前面分别用缠了皮筋和没缠皮筋的筷子夹弹子看谁夹的快。

问题情境:利用课件出示问题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还能前进?最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呢?)

二、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课件出示: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理解摩擦力概念

1)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

2)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3)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后总结得出结论:(只有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时才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其作用总是阻碍相对运动的产生。)

三、摩擦力大小的探究

1)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猜想(通过课件和课本插图以及游戏:让一名同学分别拉一个坐在油布上,和坐在地毯上的同学比较拉力的大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

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引导总结:控制变量法)设计方案和表格

猜想因素不变因素变化因素摩擦力实验结论

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

运动速度

接触面积的大小

3)实验探究、搜集证据

首先师生共同讨论后由教师演示压力大小对摩擦的影响,由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全班讨论写出结论,然后由不同学生小组(每组4人)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演示其他因素对摩擦的影响(其中一人专门作讲解,一人记录)小

组讨论后由一人将结论写进黑板上的表格。

4)分析与论证交流、评估

组织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对同学前面的猜想正确的用红笔打√错误的打×以加深印象)

四、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

1)问题的提出:通过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行走人为什么容易摔倒?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人在冰面上行走而不摔跤?等问题和将粉笔横放与竖放在斜在手中的物理课本上观察现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科学世界”。

2)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方法。

3)全班总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五、巩固和提高

1)如下图中汽车正在水平向右运动,当车上的箱子从车厢前部向中部滑动时箱子和地面____(有或无)摩擦力,箱子和车厢____(有或无)若有则摩擦力的方向向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那条措施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

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

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3)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握杠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师生共同研究自行车(教师把儿童自行车放在讲桌上,让学生观察自行车构造,自主提问,解释加深知识理解)

六、交流、评估与小结

小组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1)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与分类。

2)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摩擦力的研究方法。

七、作业布置

1)工人在用油桶运油时总是将油桶放倒向前滚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自行车气不足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

3)写一篇科学小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先由教师演示然后再由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然而通过教学过程发现学生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计,只要引导得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全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过程。在后来给其他班上课时我没有再演示而让学生小组完成全部探究过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更加高涨。这我又联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复习中我尝试让学生依据课本上的章节提示问题和黑板上的补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师引导复习要好得多。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与创新。

第五篇:初中物理类-----《其他简单机械》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物理类-----《其他简单机械》教学设计及反思

济源市实验中学

段林艳(市级骨干教师)

《其他简单机械》是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五节,该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综合考察学生对该章各知识点的掌握。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5、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用探究式学习法来认识滑轮的特点,并进一步熟悉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教学用具:

滑轮2个、细线、200克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举两个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实例。

我这样设计一方面了解了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在本节课中要用到这些知识,这样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进行新课

1、引入:

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漫画,说说漫画的意思。

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接触过滑轮,所以在这儿我没有过多的导入,这样就为下面的学生探究节约了更多时间。另外让学生看漫画说意思,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使学生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兴趣开始学习本节内容。

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出示实验器材,提出问题:你能利用我手上的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吗?你怎样设计呢?

(1)学生在讨论后举手来讲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组装,并把设计的方法画到黑板上。

以前在上这节课时都是我自己边做实验边进行讲解,告诉学生定、动滑轮的特点。这样虽然节约时间,但是学生由于没有亲身实践,对得出的结论不理解,应用起来就很困难。今年我在备课时想着为什么不能换种方法呢?在没有教师的讲解和演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摸索着来利用滑轮完成探究,这样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当时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争着到讲台上来做实验。我有意找了两个学习程度稍差的学生来做实验,当他们拉着自己设计的滑轮把钩码提起来时,同学们都禁不住为他们鼓掌。我也趁机表扬了他们,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学生把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设计完后,我启发学生对照着黑板上的方法来观察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并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

(2)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观察定滑轮、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的示数,和钩码的重力进行对比。

学生在研究动滑轮时会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刚好是钩码重力的二分之一,这时我启发学生观察在提起钩码的同时把动滑轮也提了起来,从而为引入理想情况下拉力和实际情况下拉力为什么不同做了很好的铺垫。

(3)学生利用米尺来观察定、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钩码移动的距离和拉力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探究环节中学生容易顾此失彼,光顾看钩码移动或光看弹簧测力计移动,这时我让两个学生一起来做这个实验并且告诉学生让钩码从整刻度线时开始拉动,这样纪录方便、准确,缩短了实验所用时间。虽然这样的设计比以前的讲授式教学要多花不少时间,但是我觉的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探究认识滑轮,理解它们的工作特点,即使多花点时间也是值得的。

3、认识滑轮组

提出问题:谁能把这两个滑轮组合起来再把钩码提起来呢?

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注意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在黑板上画出绕线方法。

提出问题:两次示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拉动钩码的绳子段数不同。

提出问题:你能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钩码吗?

学生观察、讨论后进行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数绳子段数的方法是:数绕在动滑轮上和固定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就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实验中得出的拉力并不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而是稍大于这个值。

4、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在黑板上画出段数分别是2、3、4、5的滑轮组的绕法图,让学生数数是几段绳子吊着物体。

学生观察四个不同的绕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得出关于绳子绕法的结论:奇动偶定。并且进一步总结出拉力移动距离和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因为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要利用这个规律来设计滑轮组并进行相应的计算,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自己直接把规律告诉学生,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今年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我进行了改革。这样的话学生就能比较容易接受这些知识。

5、本节内容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再根据情况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想想议议和科学世界的内容,为下节课学习轮轴和斜面做好准备。

6、布置作业

观察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什么样的滑轮、滑轮组。

同步训练中的基础巩固部分必做,综合拓展可以先选做。

教学反思:

这节课按照新的设计方案实施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少同学觉得这种学习方法很好,他们不仅动手进行了实验,并且自己通过探究得出的规律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但是课堂中也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课堂时间不容易把握,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没有预见到学生想象能力不够,学生很容易想到定滑轮的绕线方法,但是在设计动滑轮绕线时,我接连找几个学生上来设计的方法都还是定滑轮,这样就浪费了一些时间,幸好最后叫的一个学生设计出了动滑轮的拉法,这样才避免了冷场。第二个不足是只有个别学生上台动手操作,大部分学生还不能亲自探究,如果把这个实验搬到实验室中我想课堂效果应该更好,但是由于受其他因素的限制,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实验,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下载初中物理教材《其他简单机械》教学反思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教材《其他简单机械》教学反思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教材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一、问题提出: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

    简单机械教学反思(五篇)

    简单机械教学反思 反思一:简单机械>教学反思这节课按照新的设计>方案实施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少同学觉得这种>学习方法很好,他们不仅动手进行了实验,并且自己通过探究得出......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绛县晋机学校:李艳萍 2012-12-26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是在小学“科学”的基础上,并以数学知识为辅助,开展的一门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中,人们生活周围出现的一些现象学科。所以要学好物理,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既......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实验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操作表演的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反思 从事物理教学多年,感触极深。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每次的考试成绩低下,讲过多次的题目还是错,甚至刚讲过的题目也做不对,......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在我读过的书籍中记得,华师大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的进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