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慢与远美文摘抄专题
有些目标是因为太遥远而显得我们走得很慢,而有些路途却是因为我们走得慢而觉得遥远。目标高远,走得越来越难越来越疲惫,仿佛永远不能抵达;而走得太慢,双脚的沉重便拉长了梦想的归宿。
更多的时候,走得慢才能走得远。这里所说的远,是指在前行路上所能到达的极致,而非一时一地的目标。那些一开始就大步流星匆匆而过的人,虽然有短暂的辉煌很快到来,却常常于初步的成功后停滞不前或举步维艰。或是止步于眼前的鲜花丛里而忘了前方的路,或是于奔走的疲累中淡了心里的梦想。而走得慢,却是一直没有停留,那些想象中的千难万阻,都于不知不觉中成为身后远去的风景。不流连于途中美丽,也不长久地驻足于暂时所得,就那么一直走,心境平和,便走到了生命中的圣境。
当然,那种慢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是心中的负荷落尽的一种悠然,甚至是不去想挫折坎坷不自寻烦恼的最纯净的恬然心态,仿佛慢慢赶路就是所追求的,而结果如何极少去想,所以才能走得更远。而那种消极的慢却不能持久,瞻前顾后,疑虑重重,再加之路上风雨起落,便会茫然失措,越走越慢,觉得前方越来越远,最终放弃希望停下脚步。
所以,那是一种远离消极亲近自然的慢,是一种均匀的慢,所以才能穿透时光的沧桑,穿越千山万水的阻隔,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我们却在这熙来攘往的世间,心生浮躁,急功近利,仿佛慢了一步,便永远赶不上别人的脚步。诚然,现在社会追求效率,特别是竞争激烈,似乎每一条路上都是拥挤的人群,若是慢了,便可能一无所得。其实,我们所追求的,是路的远方,而非路上的人群;是自己生命中的家园,而非超越路上的人。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会迷失,迷失在人群里,迷失在千万条路上。
理想到底有多遥远?而通向理想的路又有多遥远?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不同的感受,有时是望而不见,有时就像伸手可触却又难以企及。理想只是存在于心里的一个方向,道路也只是我们因此而付出的努力和支持,只要努力和坚持,不要总是看向理想的未知,也不要总是回望自己走出了多远,只要不停地迈出每一步,让执著去丈量那份不可知的距离。理想从不会因为走得慢而遥远,它就在那里,我们累了倦了时,我们浮躁焦灼时,会觉得它遥远。所以,让心平静下来,慢慢地走,不停地走,便浑然不觉其遥遥,便忽然身处其中。
慢不代表代表磨磨蹭蹭,它更是一种从容,所以有时我们会觉得某人走得很慢,可是却一直不曾落后;远也不代表遥不可及,它更是一种召唤,只与充满希望的心有着共鸣,所以有时我们会在从容中惊觉,自己竟然已经走了这么久这么远,却没有累的感觉。
在这交织着浮华与欲望的世间,千差万别的道路,形形色色的人,常使我们迷茫,不知该去追赶哪一双脚步。所以要拂去心上的尘埃,让心清澈得可以看见最初的梦想,就跟着它走,不管多远,慢慢地走过时光的河流,慢慢地走向生命的极致。
第二篇:生活慢品美文摘抄
走在上下班的路上,我总爱绕道去湖畔边看人垂钓,一同感受垂钓的乐趣。落日余晖,水波粼粼,微风习习,鸟语蛙鸣,几根鱼竿,临水而钓。时隐时现、时静时动中,大家聚精会神地静等鱼儿上钩,呼吸着花香的气息,畅意地舒展着身体,心旷神怡,一身工作的疲惫和烦恼在碧波中消除殆尽。这时我终于明白了钓客为什么都喜欢钓鱼,其实他们并不在乎能否钓到鱼,而是喜欢钓鱼的过程,怡然自得,归复大自然,心情宁静,自由烂漫,享受生活的闲暇。
绘本作家几米说:“城市是一座钢筋水泥混合成的森林,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人们都在喧嚣中继续着或精彩或激情的生活。”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很多东西都在提速,我们每天艰辛而匆忙地向前冲,快点工作,快点赚钱,快点成功,快点快点再快点。然而等到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和权势,却蓦然发现因为错过了太多的风景,人生不再丰盈而充实,幸福也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因为物质的富有而翩然而至。
昙花一现虽然惊艳了无数人的芳心,但眨眼间就开到萎靡。现代人的闪婚、闪离,来去匆匆,一声叹息中成为浮光掠影。岁月是一帘静染沉香的长篇,需要慢慢品味,急了,就看不到本有的缤纷色彩,失去曼妙芬芳的滋味。喧闹的世界让人心浮气躁,繁杂的世事让人意乱情迷,竞争的压力让人身心俱疲。我们走得太快,把灵魂丢了,要驻足等它跟上来。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慢火熬老汤。”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写杨太太做的排骨萝卜汤好吃的秘诀是: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慢火久煨。静静地守着一口煲锅炖出浓香鲜美的汤,在慢慢中,我们享受美味的佳肴,感受简单饮食的滋养,韵味深长。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放慢我们奔行的脚步,慢品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心态,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闲适成诗,意雅成曲,以一颗恬淡而从容的心去领略不同时段的人生风景,才会发现生命的内蕴。
第三篇:关于慢生活的美文摘抄
朋友喜欢露营、徒步、登山,多年来还养成晨跑的习惯。
他对我讲了一个笑话,他去赣南山区,露营在崇义县上堡梯田附近,那时《舌尖上的中国》还未关注它,这里几乎是一片净土。早晨醒来,朋友便听从“习惯”的号召,在山间小道上晨跑,经过第一个小山村,菜地里有个老农非常奇怪地朝他看;经过第二个小山村,田地里有一群人朝他看,其中一个壮汉用土话在大喊,朋友听不明白,继续跑,那壮汉就从田里上来,在后面追,边追边喊。朋友就停下脚步,有点惊讶看着赶上来的壮汉,连比划带沟通,原来壮汉是想问他,这么一大早,只穿了背心短裤,是不是家里发生什么事了。
乡间真的少有跑步的人,一个人无缘无故地在乡野里跑起来,真的会给乡人造成误解:是不是家里人病了,还是有仇人在后面追你……
在城里,随你怎么跑,只要神色不要慌张,大家就知道你是在锻炼。可在偏远的农村,锻炼是会被人笑话的,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在田地里劳作,怎么还需要锻炼呢?四五年前,我母亲也用一种笑话的口气说起我的小学老师方老师。说有一天傍晚,方老师急匆匆从家门口的小路上跑过,她以为方老师发生了什么事,母亲在后面喊话,方老师答:“锻炼身体呢。”原来方老师在体检中,查出了自己患上了脂肪肝。
记得小时候去杭州、上海,看到街头的人脚步匆匆,有些人还会突然小跑起来,没有城市生活经验的我,当时心里惴惴不安,后来才明白,是公交来了。
这样的误会来自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是传统生活,一种是现代生活;或者说一种是快生活,一种是慢生活。而我们的现代生活,就像一部电影,突然加快了播放速度,电影中的人和物因此变得光怪陆离。
再讲一个故事。两条狗,同胎所生,一条被城里的园林看护员买了去,从此生活在城里;一条仍旧待在农村。看护员的那条狗我见过几次,总是精神抖擞的样子,看到生人吼上几嗓子,主人呵止后,就疯狂地摇尾巴表示友好,它经常在看护员管理的那个公园里走来走去,后来大概有人投诉,这狗加拴了一条链子,即便拴住了,仍然一副机敏好动的样子,像极我们这些生活在城里,看上去“生龙活虎”的人。
而那条生活在农村的狗,我也经常看到它,每次回老家,它总是趴在大门口,连眼晴也是微闭着的,看到有人经过,它睁开眼,耳朵动一动,又把眼睛闭上了。春末夏初的一天,我坐在门口枣树下看书,那狗趴在远处的地上,也许是热了,它站起来,走着猫步,慢吞吞地来到枣树的树阴下,看一眼我,重又趴下,很享受的样子。
城市和农村,连一条狗的生活态度,也会有这样的截然不同。
第四篇:快和远美文摘抄
小时候,去赶集,我总是第一个到达集市。
原本是跟着一大群人的,可是那些婆婆姑姑们远没有我那么心急,她们享受赶集的过程远远胜过赶集的目的,既不抄近路,也不追赶时间的脚步,走得慢,走得散,你一言我一语,尽聊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而我攥着手里的零花钱,一心想着集市上最好吃、最好玩的东西,还有书店里那些最好看的连环画,走着走着就走出了婆婆姑姑们的队伍,开始我还想等一等她们,可是见她们依然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仿佛不是去赶集,而是去采花,就距离她们越来越远,心里没有了任何顾虑,加快脚步,一心向前,自然跑到了她们的前面。
一个人走,就会走得更快,因为我和他人的目标、心态和方式都不相同,我只需要对自己的行动负责,少了讨论和犹疑,少了掣肘和等待,在精力和时间上也少了不必要的消耗,可以说是轻装上阵、快马加鞭,在一根弓弦上只射出我这一支箭,力量只赋予我这一支箭,箭的飞行速度自然是快的。
少年时的我,总是习惯一个人走,一个人去追求。确实让我走得更快,但是我又渐渐发现,要想走得更远,必须学会跟大家一起走,一起去拼搏。
依然是赶集,如果我要去更远更大的集市,必须要融入那个看起来婆婆妈妈,实在坚韧不拔的队伍当中。我年龄小,没有出远门的经验,只凭激情和勇气,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显然远远不够。我也许会过早地让体力受损,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危险,再说即便自己第一个到达集市,单凭自己的眼光和能力,也无法用最实惠的价钱购买到足够好和安全的东西,当采购的东西重得一个人扛不起来时,更需要他人肩膀和车子的相助了。一个人急急地跑在队伍的前面,只顾去享受糖果美食,我就曾经在回家的路上迷过一次路,在惊慌害怕中,再甜的糖果也不甜了,再熟悉的太阳也不熟悉了,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陌生而充满不安,这时候只要遇到任何一个熟人,我就会从中解脱出来。
目标和信仰都一致的话。我就必须融入一个团队,即使不一致,我也需要他人的力量、智慧和相互的信任与帮助。就像在赶集的路上,遇到小河涨水,两个人去搬石头,在河水中恢复通道,总比一个人孤军奋战强。团结起来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不管什么时候,这都是必须要相信的道理,而且要把这种精神付诸行动。融入团队。就是保证每个人都不掉队,不仅仅是让自己不掉队,这可能会影响前行的速度,因为要彼此搀扶,要商讨方案。要顾及每个人的利益,要达到一种内在的平衡,不团结、不积极、不奉献只能更糟,有可能谁也抵达不了目的地,谁也会两手空空。虽然慢些,但最终走得更远,这就是个人离不开团队的一个原因。
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群人走。
人生就像赶集,有时候需要一个人走,而有时候必须一群人走,只会一个人走,或者在一群人中将自己完全丢失都是不行的。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既走得快,又走得远,其中的奥妙,非需要我们亲自去走一走,才能够渐渐琢磨明白。
当一个人走,需要学会不断地减轻负担,包括曾经的成果和拥有,甚至包括个人的一些历史;当在一群人中走,则需要学会不停地去承担责任,不计个人得失,又能够保持自我,保持自己的节奏和速度,甚至适时地去一个人走一段路,这样团队的力量才能够进入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也才能够真正独立、强大和自由,不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轻易迷路和迷失。
第五篇:梦想那么近,那么远美文摘抄
李白诗中写道:“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谁不曾有过青天摘明月的梦想?年轻的时候,我们个个豪情万丈,整个世界都盛不下心中激荡的壮志。于是,我们把视线投递到天空,在某一个夜晚,忽然萌生了去摘月亮的想法。
那时候,我们真的以为月亮伸手可摘。你瞧,它就那么弯弯地挂在树梢,只要我们爬上那棵大树,摘到它如同探囊取物。有时,它会朝着地平线的方向落下去,我们只需走到路的尽头,就能与它如期而遇。年轻的时候,我们没有太空和宇宙的概念,以为世界再辽阔,宇宙再深邃,也不过是在自己的眼底。只要我们能看到的地方,就一定能抵达;只要我们能看到的东西,就一定能得到。
梦想之所以那么迷人,就是因为它看上去从来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就像天空中的月亮一样,但从视觉上看,我们与它不过一步之遥。我们心甘情愿被梦想迷惑,为了一弯近在眼前、实则远在天边的月亮,我们始终都不曾放弃努力,用几十年的时间,朝着一個方向奔跑,比逐日的夸父还执着无畏。
是谁说的?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想说的是,正是有了这个丰满的梦想,生活才变得充满了光亮,人生也因此多姿多彩起来。梦想很丰满,现实才有了质感。
的确,梦想那么近,其实又那么远,好似捉摸不定。我们看上去一步之遥的距离,可能穷尽一生都走不到头,永远与梦想隔着一条浅浅之河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及。
记得学生时代,我们班有个写诗的同学,大家都叫他“徐诗人”,他很享受这个称呼。他几乎整天处在癫狂的状态,动不动就开始豪情万丈地抒情。他的诗写了一首又一首,灵感像火花一样迸发而出。他曾挥着手臂对大家说:“给我十年的时间,我要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
十年过去了,徐诗人在一所乡村小学教书,他写的诗偶尔发表。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徐诗人依旧在乡村小学教书,他写的诗依旧是偶尔发表。他没有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那个当初在他看来一步之遥的梦想,或许他真的用一生的时间也无法抵达了。
大家在聚到一起的时候,有人谈起他曾经的誓言。他听了,脸红了,之后又笑了。其实,谁不曾像他一样,欲上青天揽明月,有过那么多高远的梦想。我们幻想登临人生高峰,手可摘星辰,享受万丈荣光。可是,平凡如你我者,大都在岁月的磨砺中收起高高的心性,开始安守一份平淡的日子。最终,那些摘星揽月的梦想成了青春时代的华美点缀,我们平淡到老,安稳一生。
其实,这样真的挺好的。人生的魅力就在于此,给你一个看似迫近的梦想,让你不停地追逐,从中收获充实和快乐。待到青春远去,年岁渐长,你终于明白了那个梦想遥不可及。此时,你会心一笑,追梦人生,多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