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岁月不怠,你我不老情感美文
我想我可算是知道了什么是我想要的,在你身上。我从没想过和你在一起,我们就好像天和地,相互对立,万年亿年,就算情深也不可能相拥。为什么和你在一起呢。我在夜深时想过这个问题。嗯....巧合?没错。因为和你认识那么多年不排斥和你在一起,我当时也正好需要一个人来和刚放弃我的他耀武扬威。你的在一起说的太恰好。我答应的也太恰好。
和你认识了八年。你知道我所有的丑样子。你长得不错,家庭不错。我真的不知道你为什么选我。这个问题我也问过你无数遍。因为爱了。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对你有好感,但是现在感觉我是一直对你喜欢,只不过各处的差距让我压抑着,最后竟成了自然。我不是凑合的人,如果我鬼使神差的答应你了,那说明我爱了,就算不爱,也起码对你有好感。在一起之后没什么变化。我在山东读中学,你在上海读中学。异地恋。我们认识了八年。说起来你也算是我的发小,可怜的我发小都在外地。每年暑假我们集合起来去上海找你。
今年也不例外。每次到了你就开始想法的打扮我,想法的让我淑女点。这次,我乖乖听了你的,海军风的条纹上衣,下身是包身的A字裙,脚上一双黑色小皮鞋。我从试衣间里出来。你就满口夸赞。果然是大了张开了穿上这衣服不要再好看,这就是我媳妇。我看见你满心欢喜的样子。心里很感动。如果在这之前我对这段感情还是犹豫不决的,那么现在我倒是认定了你会对我好。绝不是因为这衣服。而是因为你看我的时候那种高兴和骄傲。我借口拉拉链把你叫进了试衣间.让你闭上眼睛轻轻的给你一个吻,初吻动情。你却是没料到我会这么做。
老练的加深。我冲动完又后悔,知道这并不是你的初吻,我应该等着你吻我才对。脸红了。我这个万年攻脸红了。你笑的比花都好看,眼睛都快看不见了,法令纹都快出来了。我不服气。顿时羞涩没有了。恶狠狠的说以后老娘一定讨回来,咬死你。可惜美好和幸福会让人沉沦不可自拔却不会一直在你身边。没想到暑假快过完了。
我们的距离又增大了,这次,是整个太平洋。美国。那个我无比熟悉却又无比陌生的国家。你走了。你还会回来吗。
第二篇:愿岁月静美,你我一切安好【情感美文】
愿岁月静美,你我一切安好【情感美文】
愿岁月静美,你我一切安好 文 琉璃疏影 编辑 白石秋水
或许,今生再也无缘参与你的流年。那枝头盛放过的花事,在经过一场又一场的秋风之后,零落一地。昨日的盛世山河,也在一声叹息后归于荒烟寂寂。
你来过,我记得。我记得,你曾在琉璃的诗行韵过几行柳色秋声,也曾在疏影的眉间描过几笔桃花朵朵。雁字回时,檐角的风铃,敲响了你远行的脚步。一杯杏花酒入喉,就能红了眼。
那年,你寥寥几笔,为我勾勒的江山如画,归了谁的红尘。从说淡淡喜欢,到长风浩荡,不过隔着一场烟雨的阑珊,却忽然感觉咫尺天涯。
到底,是我们辜负了岁月,还是岁月辜负了我们。迎面吹来的风里,有潮湿的气息,朦胧了眼。若隔着烟云风沙,你还可以嗅到那一缕淡淡的香息。那定是我托风,从春天寄给秋天的花信。
秋风悄悄,吹过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有了凉爽的温度。字里有念,思已成行!原来,这些泛着诗意的日子,如此多姿。纵使,轮回的时光里,人聚了又散,花开了又谢,也不会生出一份凉意。
推窗,把挂在窗外的鸟鸣,花香,还有那昨夜落在窗台的花瓣,收进一盏茶香。倘若,依着这些昨日留下的脉络,走进经年的山山水水,是否就可以寻找到曾经的那些嫣然,然后说一句,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春去秋来,草木荣枯。更迭的四季,从未因你的喜欢为你停留,也曾未因我的不喜欢而不来。立于浅秋的陌上,心并无半点波澜。走过小桥流水,走过平湖秋月,珍爱的始终在心底,喜欢的依然不远不近,多么好。
回首的时光里,我们曾经错过很多阳春白雪的牵手,也曾经错过很多夏雨荷风的浪漫,到最后又错过一段情深缘浅。记忆里,那些泛黄的故事,渐渐被时光平复了昔日的慌乱。依着岁月的脚步,循着心的方向,我们且记且忘,且珍且惜,总能找到一些美丽,也总能依着曾经留下的某些印记找到你。慢慢走在光阴的画卷,或写一段偶然相逢,或写一程桑麻佳话,凭栏听风,凭雨敲窗。风起时,我正在写一些枫色的小楷。落叶微雨,沾衣欲湿。枫林深处,谁在呢喃“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举目,广袤的苍穹下,山河斑斓,云淡天高,落霞与孤鹜齐飞。
忽然就醉在,那一抹枫色的妖娆与远方的斑斓。那一年,那一月,那时的你我,何时再来同牵一尾纸鸢,笑语流年!记忆中,那条熟悉而蜿蜒的小径,记不清走了多少遍,心底从未生过一丝倦意。如果偶尔生出一丝惆怅,那定是风沙迷了眼,惹了心绪。
早已习惯了,沿着四季的更迭,且修行,且感悟。也深深知道,经年,发生过的故事,记得,或者不记得,终归会,一一被纳入历史的长河。细细翻阅,那些或喜或忧的印记,淡若秋水,再也掀不起一丝微澜。
也早已知晓,那些离别的人文景事,无论刻骨,还是铭心,终究会被时光的温良,慢慢抚平。而我们,只是经过那些人,或者那些时光的过客。从此,即便近在咫尺,也是天涯。从此,再也不会有任何交集,各自为安。
昨夜星辰昨夜梦,每一次梦醒都有曙光,照亮前行的路。时光不旧,爱染流年。感恩岁月里,那些陪我们走过年年岁岁的人文风景。感动着,将那一程程相伴风雨,聚于指尖,落于宣纸。每一次风起,都是从容。每一次风停,都是安恬。庆幸,经历过风霜雨雪,我们仍然可以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佛说,这尘世与你,光阴与你,倘若无法相互周全,不如,不念,不贪,各自为安。或许,终有一天,我们会在某一个晴朗的日子,忘了痛,只剩下一抹浅浅的惆怅,却不再轻易生出忧伤。感谢生命里那些,曾经费劲万水千山的靠近,却又风轻云淡的错过吧。迎着滚滚秋潮,南来的,北往的,擦肩的,而过的,全是美好,亦是永远!
岁月一直很美,只因有你。许,本就是多情的,亦是执着的。对于某一些熟悉的风景,纵使看了千遍万遍,亦不会觉得厌倦。就像,有些人,纵使安静相伴了很多年,也从未说再见。我知道,所有的这些喜欢都是因了一个懂得,一个珍惜,一个感恩。同行在秋天的路上,我们且斟且饮,且歌且舞。惟愿,岁月静美,你我一切安好。
第三篇:你我的初恋情感美文
懵懂的年龄遇见了不成熟的你
注定是没有结果的鲜花
那年的我们
一起欢笑,一起泪流
幼稚的我们以为那就是
你,就是我所谓的初恋
我们像朋友一样
依偎在一起
感受着那份温暖
你给我的,是这些年我都不曾遇见过的后来的后来
你偷偷的躲着我然后消失在我的世界
因为你,我爱上了文字
有的忧伤,有的快乐
文字是美的ta能表达我们的思念
想起了你的话语
“绿水本无忧,却为风而皱
青山原不老,仍为雪白头”
后来的后来
我才知道ta出自那本书
原来那时的你
早已读了很多的书
那个我不知道的你
曾经一直以为我是最懂你的可是,现在看来一切是那么的可笑
我把你弄丢了,丢在哪似水流年里
再也找不回来了
你,我的初恋
我思念你,却找不到你
现在有了男朋友
渐渐丢弃了文字
只想写下这篇
来悼念你
来纪念我那逝去的年华
悼念那段在懵懂中被扼杀的恋爱
第四篇:岁月如歌情感美文
最近都不想开电脑,也不想上QQ。偶尔借了室友的电脑用一下,她都是不解地问我,怎么你那么喜欢逛空间?每次都是看空间,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喜欢逛空间,可能是一个习惯吧。也许只是想看看身边的人为了什么事欢呼雀跃,又为了什么事苦恼烦忧,默默地看过,体会一下那种心情。有点奇怪的习惯。我知道,很多人有这个习惯,出于各种原因。
还记得当初申请这个QQ的目的和心情。是为了一个人,还有为了一个奇葩的信念。现在想来,那种单纯的目的和心情,再难拥有了。一晃多年,记忆还在,可是当初定好的用途和怀着的初衷都已经变了。时间,总是能改变很多东西,甚至是你的信念、你坚持的梦想。它会把它们变得或许更深刻,或许更淡然。总之,你可能还记得你给自己立下的承诺,还记得当时那份坚决豪迈的心情,但在时间对你陈述的现实中,你将渐渐失去坚持的动力,忘记去实现的意义。又或者,你最终把它实现了,很快开始寻求下一个目标,最终还是渐渐把它淡忘。
信念,是最让人痴念的东西。为什么英雄功成名就之后会郁郁寡欢?为什么征服了所有高山之后的人觉得空虚迷茫?大概是因为失去了内心深处的信念吧。书上说,已失去比未得到的痛苦要多很多很多倍。我有过很少很少的信念。我怕信念太多了,会让我难过。事实证明,信念带给人的痛,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已失去还是未得到。未得到的信念,可以甜蜜地想象和等待。已失去的信念,想要再重建,实在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所以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所以说,我总是贪心地想要一直一直拥有一个永恒的信念,已经得到,又永远不会失去。太天真的人,太容易被事实打败。岁月,岁月,让多少信念变为一首首悲伤的歌?
痛苦时,我会想,是否痛苦都是因为失去?身边的人会劝你说,没关系,没有什么事是过不去的,只是时间问题。在这个时候,大概大家都把痛苦定义成为因为失去。时间,会让你渐渐接受和淡忘已失去这个事实,你一旦承认,痛苦便会减轻。所以,我们一旦开始痛苦,就开始安慰自己,没关系,都会过去的,时间会洗刷掉这一切。别人痛苦的时候,我们也这样安慰他们,没关系,只是暂时的,时间会让一切都好起来。似乎这个时候,时间变成了一位神医,我们坚信它会医好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伤痛。所以,在悲伤的时候,这样一想,好像又有了希望。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会反反复复地痛苦,然后反反复复地这样安慰自己,痛苦似乎不会断根了。
其实,仔细一想,你会发现,痛苦大多因为未得到。未得到,所以痛苦。已失去,都是未得到。人心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想要这样,又想要那样。就像,在安稳的环境中你想寻求刺激,在刺激的环境中又想念安稳。就像,你想要一个新鲜有趣的情人,让你不忘激情,又想要一个成熟稳重的爱人,能够包容你的一切。我们总是有这么多矛盾的需求,以至于最后自己都不再明白,哪一个更好。大概,是未得到的更好。因为未得到,有点痛苦,又有点渴望,因为时间,让你甘心等待,不想错过。就像捡麦子的故事,故事里的人总觉得前方还有更大更好的麦子,结果他最后得到的当然不会是最大最好的。我们就是那个捡麦子的人。也许值得,也许,不值得。
有时候你为失去了一件物品或者一个人而后悔不已,感慨着拥有时不在意,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我一直认为,拥有的时候不想珍惜,一定就是自己那个时候的真实心情,失去后有点后悔,也是失去后的真实心情。何必责备,何必嘲笑?至少那一刻,做着真实的自己。不一定理智,但一定真实。在社会复杂物欲横流的今天,最难得的就是一份真实。所以,我喜欢残忍的真相,不喜欢甜蜜的谎言。岁月如歌,或喜或悲。
两个人或者一群人走过的岁月,走的时候和回忆的时候,每个人的心情肯定都是不一样的。我愿意永远做那个尽量去理解的人,做那个反省自己的人,也不想去抱怨他人。没有不该出现的相遇,没有错的人,没有有缘无分,只有自己选择后时间给你的答案。对照一下,你及格了,还是没及格呢?
岁月如歌,不知它会如何谱写我此刻的心情,会不会感叹我痴痴的信念。也罢,是否已经失去,本来就不重要了,我怀念的,全是当初美好的时刻。不愿抛开的,也是当初美好的信念。
第五篇:岁月流金,侠义不老
岁月流金,侠义不老
岁月流金,侠义不老
上世纪80年代初,金庸小说如江潮般席卷内地,开启了通俗小说解禁的时代潮流,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飞射白鹭雪连天,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和改编的电视剧带给了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对于“70后”“80后”来说,金庸绝对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一抹亮丽的色彩。武侠之美,不在一招一式,而在侠肝义胆,英雄气概。成为行走江湖的侠客,曾是很多人年少时的梦想。现在的我们已褪去青涩,但侠义之情亘古长青。
3月10日,是武侠小说盟主“泰山北斗”金庸大师的90岁生日,本报特编发此版,回味金庸先生呈现给我们的江湖世界。—编者
在《青春无悔》的文案里,高晓松曾写过这么一句:再也没有了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的女子。雄鹰只在电视里飞翔,豪侠仅存于酒后的呓语。利剑悬于博物馆,即使你拥有了它,又能刺穿什么?
跟高晓松一样,在太多的“60后”、“70后”以及“85前”的心中,我们确曾见识过那样的男人,他们叫乔峰,叫令狐冲,或者叫靖哥哥;我们确曾怜惜过那样的女子,她们叫小昭,叫程灵素,或者叫蓉儿。我们确曾进入过一个快意恩仇、汪洋恣肆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创造者之一,叫金庸。
小说中的靖哥哥和蓉儿,永恒的青丝如墨,笑靥如花。小说外的金庸,则在3月10日迎来90岁生日。今年距1972年金庸写完《鹿鼎记》之后挂刀封笔,也已经过去了42年。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们贫瘠的文化娱乐生活中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的时候,金庸小说进入内地。那些简陋伧俗的盗版书给我们带来的冲击,简直就像一道道绚丽的闪电划过夜空。金庸古龙的武侠,加上琼瑶的言情,成了差不多十年间内地中学和大学校园里的“双璧”。这些被当时的家长认定“不是什么正经书”的读本,却让我们读得神魂颠倒,血脉偾张。那是高晓松歌中一再怀念的“白衣飘飘的年代”。另一位武侠迷“王怜花”则在《古金兵器谱》中写道:作为一个汉语的热爱者,我常常会对造化深怀感恩之心,在汉语支离破碎苦难深重的20世纪,上苍还是同时赐予我们金庸和古龙所创造的汉语奇迹。
三十年过去,当年家长们眼中的“太刺激,不正经”,变成了现在孩子们眼中的“不刺激,太正经”。在讨论本期选题的时候,我的一位同事问:现在的“90后”、“00后”们,还看金庸小说吗?
我问过几个小朋友,得到的答案并不乐观。一位上初三的小姑娘告诉我,她最多只瞄几眼金庸剧。在网上书店,很多读者在留言中表示自己购买金庸全集的目的之一,就是“给孩子留一套好书”,但那些孩子是否真的如父母所愿,却是个未知数。
套用一句很俗的话,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极大丰富,不由分说地稀释了任何一种电影、电视、歌曲、游戏、小说等的“畅销度”和“不可或缺性”。在这当中,包括金庸小说在内的阅读,可能是被稀释得最厉害的。就像部分阅读调查显示,“90后”、“00后”们也不爱看四大名著,就像即使拿到了诺贝尔奖,莫言的作品卖得也没郭敬明的好。这不是金庸个体遭逢的困境,而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现状。
但是,不管你看没看过原著,作为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金庸小说传达的这些信息,依然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行侠仗义”的侠义精神,“笑傲江湖载酒行”的侠客气质,倾盖如故的知交,同生共死的情侣,至今令人心向往之。原创中文网站上有不少签约作家也在写武侠,或者玄幻、穿越,他们的故事可能更奇崛,语言可能更活泼,但万变都不离“侠义”二字。
这一根植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内核和精神期待,正是今天我们依然还在谈论金庸的理由。尽管围绕金庸的大众话题,不是与小说,而是与更为普及的衍生文本—改编电视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代又一代的黄蓉和小龙女在荧屏上出没,“金庸原著”却是屹立不变的易拉宝背景。在“可持续发掘空间”方面,因为写的是武侠,金庸比同时代流行的琼瑶更有优势。琼瑶所擅长的一个文艺女青年与一个文艺男青年的爱情故事,在小
三、婆媳、穿越、姐弟/叔侄恋等内地小说和电视剧的强大攻势之下,从不食人间烟火的“一帘幽梦”裂变成不知所云的“一帘噩梦”。当年深度中毒的女粉丝很快清醒过来:一个文艺女青年靠谱的归宿,绝不会是一个文艺男青年。即使是纯爱小说,现在也绝非琼瑶那种写法了。
另一位大侠古龙英年早逝,否则以其飞扬跳脱的个性,指不定还能搞出好玩的名堂。跟古龙单刀直入的做派不同,金庸擅长的是娓娓道来的“英雄成长史”,最典型的当属郭靖,一个没有天分、但有志气又有运气的傻小子辛苦学武,通过各种机缘巧合成为一代宗师,当中再夹杂几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如果用当下的电视综艺节目形容,古龙小说是《我是歌手》或《最强大脑》,楚留香一出场就是风流倜傥的江湖香帅;而金庸则是《快乐男声》或《中国达人秀》,郭靖、杨过跟李宇春、陈楚生一样,都是我们看着长起来的草根小孩。金庸小说,是武侠版的“光荣与梦想”。
光荣与梦想,草根奋起和侠义精神都不会过时,但它们确实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干扰。放眼四周,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潇洒”、“酷炫”,或者与之差不多意思的词,“个性”、“不羁”、“另类”、“特立独行”,往往更容易成为年轻一代追逐的目标。在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中,四个刚大学毕业的女孩子,既非出身豪门,也非职场精英,却华衣美服、名牌箱包披挂上身,她们凭的是什么?楚留香再牛,也是拜师学艺下过苦功的。但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当下的现实是《小时代》粉丝济济。
究其原因,电影《铁娘子》中梅丽尔·斯特里普的一句台词似乎能说明点问题:当今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人们被那些更注重“感觉”而不是“思想”和“想法”的人所控制。相较看金庸长大的“70后”、“80后”,《小时代》粉丝群的生活环境更加富足,更多接触外部信息,更少受到传统束缚,也更重视个体感觉。至于这种“感觉”能控制它们多久,很难预估。一个事实是,“70后”和“80后”们,也经历过对自己过往品味的否定,或者否定之否定。从流行到经典,金庸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岁月流金,侠义不老。向金庸致敬。金庸的江湖
武侠小说作为“写梦文学”,其人物创造主要来自作者想象和写作传统,而想象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征化,均不是以写实见长,但均来源于现实。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恰到好处地开创了虚实两重境界,虚其虚之,实其实之。
虚与其表的绝世神功、刀光剑谱,“真实”的历史嫁接,错位的江湖武林点染背景,衬托出的人物性格呼之欲出。这种金庸式的历史化处理情节、脉络塑造了一部完整的恩怨情仇“侠谱”。故有人言,杰出的武侠小说家,写武侠,写出的是人世的众生相;敏锐的读者,读武侠,读出的是人间的沧桑和百态。为此,时隔多年,我们仍无法忘记金庸先生留给我们的任侠浪荡的令狐冲、侠骨柔肠的杨过、忠肝义胆的郭靖、白衣素祯的小龙女、豪憾心魄的乔峰甚至十恶不赦的李莫愁、心狠手辣的欧阳峰、虚与委蛇的岳不群和冥顽不灵的灭绝师太„„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语言通俗易懂,浅显,流畅,灵活生动,没有难认的字、难懂的词和艰涩的句子,语言的动作性强,极善构筑戏剧性场面,具有一种让读者忘记或忽略文字的速读感。
读其小说时,迎面而来的是古朴、苍劲的感觉,初看似乎语不惊人,但愈展开愈魅力无穷。金庸先生总是试图在作品里试图不说而又说点什么,那意境的升华令人如饮佳酿,读者于微醉之间已无形之中进行了一场灵魂的加冕。
陈平原说:“不敢说没有江湖就不存在侠客;可武侠小说中倘若没有一个虚拟的“江湖世界”,侠客就不可能纵横驰骋大显神威。”金庸先生用他唯美的艺术画笔建构在武侠仁道的长廊里,有乔峰大战少林、聚义庄之时;有郭靖华山论剑之日;更有令狐冲挥舞独狐九剑之间;韦小宝脚底抹油的顷刻„„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武侠凝练,行云流水、平中见奇的语言加冕,加之古典诗词的唯美乐境,语不惊人却欲说还休的古朴苍劲,让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在视觉和心觉上留下真性情的读白,半明半暗地将一切都还给了读者,正是这种意味深长的空白点,轻而易举地勾住了我们的眼球,摄人心魄地迷住了读者的心。笔载二十道江湖,长留风云论人生。生花妙笔现幻景,完美连缀侠客梦。金庸先生用他的手笔展示着我们普通人的人格理性在现实的矛盾裂缝中的几多幻觉,于历史文化语境的印痕中充满激情地言说着这个世纪所交托给文人的侠客梦„„(残阳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