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月的雨夜无厘头地跟自己说点心里话杂文随笔
要是可以,我想在那个柒月,换你健康无虞,这样,也就不会频频用文字祭奠你,为你写的信,还有日记,自己看了一遍又一遍,写了一页又一张,夜深人静,反反复复品尝失而不得的苦涩。
下雨天的夜,迷离却也孤单的不像话,听着窗外滴滴答答的声音,看着马路上的小轿车溅起一地水花,行人都在花花绿绿的雨伞下,浅笑嫣然。都说雨天适合想家,适合怀念,适合跟自己相处,诚然,雨天,和孤独更匹配,三餐四季,周而复始。
前几天在一个偶然时间段打开简书的时候,我看到整整一个屏幕的文章都是在说孤独,当时我在想,为什么大家对“孤独”有这么深的感触,都喜欢谈“孤独”,我想,处在再喧嚣的世界,每个人的心里应该都住着一个孤独的自己,一个只能和自己相处的自己,我孤独,因为尘世中少了一个爱我入股骨的你,我也不孤独,因为心里住进了生生世世护我的你。
记得大学的时候,写日记还专门写过一篇关于孤独的文字,那时候,身边有人陪,你还在。周围都是热闹,可还是会觉得孤独,可能就像周国平先生说的,灵魂只能独行,于这大千世界,我们只是自己而已,那时候的孤独,是浅浅的,如今明白,身处异乡的孤独,是浓浓的。
经常在深夜,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和孤独的自己说说话,跟自己好好做朋友。
最近一直有一个念头,就是别人的二十四五岁要么忙着升职加薪,要么娶妻嫁人,要么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要么无所顾忌的跟着自己的心做一些选择,而我在这个年纪,好像做的事就是简简单单开心,尽力替父母分担,前者是没心没肺,后者在强力支撑,根本不是那种从心轻松的快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迷茫,有时候真无助,真无力。走的每一步都考虑着方方面面的因素,一直为自己活着,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身体和灵魂都不自由。好像不论选择哪条路,总有很多的现实因素牵绊着,世俗的牵绊,可能也是因为不够有勇气,没有足够的能力成全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无所有却还不能拼命努力。
我是一个固执的人,也是一个很注重仪式感的人,每天起床,要在整点,在十分,二十的时候;每天上班,一定要收拾利索;想做的事,不顾及后果,一定要去做;不论周围的人怎么粗糙,自己绝不会变得跟他们一样;别人怎么看我,不重要,只要自己还是自己喜欢的样子就好;坚持跟自己独处,坚持写日记、读书、听广播、跑步;即使不喜欢的人和事,也逼着自己坚持礼貌。我希望做任何事都有仪式感,因为坚持这些,会告诉我,除了拥有善良,还应该拥有一个基本的信仰——那就是不要丢掉自己,也不要离自己越来越远。
今天午休后,突然好难过,打开网易云音乐单曲循环《说散就散》,说来也奇怪,每次心情低落,我都会单曲循环这首歌好久,直到让我豁然,记得那天自己一个人去看这电影,回来的路上单曲循环,听着听着落泪了,可是也正是因为眼泪,让我更看到自己的孤单。有时候,难过的想哭,可是当泪水打转的时候,一阵苦笑后就又收回去了。在别人眼里,我可能很强势,像个汉子一样对待生活和自己,永远学不会小鸟依人,那是因为我把弱小的自己藏起来了,把自己害怕的事一件一件克服了。害怕一个人待着的我,现在很自然的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去饭店吃饭;黑怕黑夜的我,现在也能一个人在夜色里,充满期待的思念已经离开的你;现在的我竟然跟孤独做起了朋友,无所不谈。
我又是一个很挑剔的人,喜欢字好看的人,就是喜欢看那些能把字写的强劲有力的,可能真很喜欢字如其人和见字如面这两个词吧,我希望我的他,能写的一手好字,这真是一个怪癖,也想能遇见有能把字写的跟你一天的人。
晚安啦,一篇自己都觉得无厘头的流水账。
愿我们都善良,足够幸运。
我喜欢文字,因为文字含情亦暖人。
第二篇:跟自己在一起杂文随笔
“跟自己在一起”,这是台湾学者蒋勋在《孤独六讲》里说的一句话。感觉这句话具有深刻的意义,而且它还包含一种深度的自信!人需要朋友,需要同外界交流,否则就感到孤独无依。一个人,必须跟别人在一起,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或满足。不懂得如何“跟自己在一起”。蒋勋说,“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你害怕孤独。”这里所说的孤独,是指独处时不去做任何事情,只是独自冥想。那么,人为什么害怕孤独?我想,是因为没有体会到孤独时完整的自我之美。
西方古神话故事里,传说现在的人都是被劈开了的一半(很多人也都会有这种想法),他们需要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来完美自己的精神。其实,这也只不过是人的一种幻想,感到精神无所依靠罢了。抛开这些幻想,如果人能够在孤独中体会自我的完整,才能真正做一个精神完整的人,也才能更健康、更纯粹地爱他人,照顾他人。
现在,我独自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什么事都不能做,不得不细细品味孤独时的思绪乱飞。人在生病的时候,也最容易体会到孤独,会无端生发一些感慨,甚至奇妙的思考。我为什么会患病?毫无疑问,患病都跟自己的生活习惯有关。思想的放纵,会惯坏了肉体。原本可以简单获得的满足,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获取,属于自己的快乐也随之逐渐稀少。往往这个时候,是你最为怠惰的时候。所以无所事事会让精神变得悲凉。只有于轻度疲劳之后的收获中,才能真正体会较深的生活享受。精神可以放松,却不能怠惰。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当肉体感到精神怠惰了,体内的免疫功能就会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些在你健康状态下从不能入侵的病菌,此时也能轻易攻破你的健康防线。所以并非人老了,病就来了,而是你真的精神状态老了,免疫功能下降,不再能够抵御病菌的入侵。
如何让精神始终保持从容又积极的状态,除了乐观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交流以外,这就又回到了前面的话题:学着体会孤独。不必费心劳神地总想让精神走出去,完全可以让它停在原点,静静感受思想的流淌,和灵魂的自由飞升。如果精神离不开任何人,你怎么能飞?
不要总是把孤独跟自闭划等号,自闭是因为被伤害后的病态心理。孤独,有时候是为了在这感觉中寻找精神的完整与享受。人,总是需要从外界的各种声音和信息里获取满足。所以现代人已经习惯于低头看手机,无论是独处还是身边有朋友。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明一堆朋友聚会,大家坐在一起却不是交谈,而是在看各自的手机!更不用说一人独处的时候。这现象甚至严重到他们害怕独自思考!孤独,给大多数人带来的是寂寞无助,甚或恐惧。为什么?因为人在这个复杂又虚荣的社会中,再也摆脱不了严重的依赖和被他人赞扬的从众心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一种独静,用心聆听自己的声音。仔细听,你就能听到自己内心最本初的音色;听到你真正简单的需求,而绝不为了迎合社会大众去拼命武装打扮自己;听到你的血液,会跟着你的思绪舞蹈,让你的精神状态沸腾,然后,化作你可能久违了的熟悉的液体,溢出你的眼眶!这时你会突然感到,孤独,无需别人照顾!
所以孤独时,什么也别做,就去思考,除非你失去了思考的功能!事实上很多人只会张口说话而不会闭口思考了!他们会问,独处时我需要思考些什么?最好是,能想什么就去想什么,只要不是预谋犯罪。只有从简单的想象开始,你才会养成思考的习惯。渐渐,就能捕捉到精神是个什么东西了。也便能够适应孤独,理解孤独的深刻内涵。当你能够从容地面对孤独时,你才会领悟什么是精神的完整!
因为,只有学会独处,才能修复残破的精神!
第三篇:说点高深的杂文随笔三章
篇
一、庙后的那间屋子
在佛教中有一句话,叫做一念成佛,也就是顿悟。悉达多因为困惑于人们怎么会有生老病死、人世间怎么充满了那么的苦难而在菩提树下思索了很长时间,然后顿悟了,顿悟之后就成了佛。其实“顿悟”这个词,看起来好像是“一下子就明白了”,其实不是,那需要在前期有足够多的观察、感受、分析、推理,进而形成逻辑极为严谨、完全展示真相的觉悟,在那一时刻确定下来的,才叫顿悟。
“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时候只是明白了一件事、一个道理而已。并且最糟糕的是,有些人虽然当时明白了,但过后就忘了,不能永远坚持、举一反
三、义无返顾。现实中太多的人都能突然间明白一个道理,可下次还要犯错,就是因为,“一下子就明白了”式的顿悟并不等于大彻大悟。真正地大彻大悟了,就直接注入思想了,主导灵魂了。悉达多的顿悟就是大彻大悟,他在大彻大悟之后当然也不会再流俗。
他告诉世人,这个所谓的世界是虚幻的,是相由心生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而且这样虚幻的世界有许多层级,如七级浮屠,进入哪级就能“看”到不同的“景观”;但升级要靠修行,生入逆旅,死入归途,在漫长的轮回中不断纠正错误才能修成正果,而那所谓的正果便是进入极乐——俗人们永远也理解不了的那种境界。如果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出家人可能比俗人都俗,但佛教是科学的,其实讲述的就是量子物理。连爱因斯坦都曾说过:“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还有一种说法:当人类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时候,佛陀已经坐在山顶上静等我们2500年了,可我们还在半山腰上。
悉达多成为释迦牟尼佛后还是幸运的,因为那个时代有许多人都和他一样,苦苦寻找着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真谛。于是他在宣讲他的觉悟时,便有了众多的追随者。很奇异但又非常合理的是,悉达多成佛的时代,也就是老子在出关前写下《道德经》的时代。那时候的中国也有许多人在苦苦寻找着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真谛,却争论不休,史称“百家争鸣”,谁也不服谁,老子当然也就没有几个追随者。而老子所谓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的无中生有论,和佛教中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完全一样的。只是现在,因为是末法时代,太多的人打死也不明白这个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觉得一切都那么真实。于是奋斗啊、争取啊、财富啊就成了褒义词。这样的人从来就不去想,人死后什么都带不走,恰恰就证明了一切“有”终是“无”,而为了那些无中生有的虚幻之物,人在活着时却曾经那么费力劳神,甚至泯灭良心,导致在死后的考核中成绩不佳,只好轮回再修。——就算是迷信罢,却也能“一下子”就让我们明白很多道理。
也因此,当今看到真相、掌握真理的人注定孤独,因为他们在看到真相后所进入的境界,就只有自己才能全部体会了。被物魔既缠身又缠心的人不但听不进去,理解不了,还会反过来咒骂他是疯子。
这样的孤独,确实值得享受。因为这样孤独的持有者,拥有着另一种更大的财富,从“一下子”到相伴终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人总想找到世界的真相,后来听闻说在一座庙的后院一间锁着的房子里就能找到,那人便很想看一看。可老和尚把他拦住了,说这样做太危险,很多人都想看,可进去之后就没有一个活着出来的。那人不信,非要去看,结果真的是有去无回。在现场验证的小和尚都吓坏了,暗思发现了真相原来真的这么可怕呢。但老和尚却笑而不语,任凭小和尚怎么问,老和尚也不说他为什么会微笑。
我曾经拿这个故事问一个人:你知道那老和尚为什么要笑而不语吗?那人说不知,我就告诉他:那个老和尚的笑而不语是一种恭喜,他恭喜那个人终于看到真相了。而在外面等着结果的俗人,还活在假象里,又怎么会觉悟到这一层呢?
篇
二、装作一种样子
农历七月初七,有朋友相约小聚。此日是乞巧节,所谓的中国情人节,主人约请的人便搭配得很好,四男四女。在一家清真店吃火锅。开场时,主人说:今天是中国情人节,请大家举杯,装作那什么的样子,干杯!
显然,这是主人开的一个雅俗并存的玩笑。在此间装作什么的样子,就是装作每个人都有情人的样子,可谁是谁的情人呢?主人不能乱点鸳鸯谱地随便分配,每个人在刹那间也不可能立即就有属意的人,哪怕仅仅是“装作”。其中某男某女是不是原本就有情人关系,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种“装作”虽然很有趣,装起来却很难,可能有的人被多个异性喜欢,有的人却没有“装作”的对象。目标并不明确,想装也装不起来。
八个人中,有的已经相识了20多年,有的刚刚认识。不管是熟人还是生人,突然间被倡导装作什么关系,大家还是都缺乏演员的素质。事实上就算很会演戏,任何人都不可能立即进入角色,就算是“装作”,相互之间也有个愿不愿意为某人而装的问题,潜台词似乎是,装也得以协调为前提。于是,虽然主人有了这样的倡导,真的只是应情即景的玩笑,没人真的去装,除非原本就是。
脱离开这个场合,想想在现实中,却有太多的人都在装作什么的样子呢,装深沉,装正派,装淑贤,装纯洁,装……有些人甚至装着装着就装出了习惯,成了对自己的一种“塑造”;但因为毕竟是装出来的,外在和内在不统一,便常常让自己言不由衷,行不由心,以至表面上硬撑,心中懊恼不迭。突然就想起了《大话西游》中唐僧的著名絮叨:你真的想要吗?想要你就说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我猜,孙悟空是因为被唐僧说中了心事,才恼羞成怒地要打唐僧的。
其实,在某个特定的场合,装作什么的样子,可能会起到营造气氛、渲染效果的作用,但是在不该装的时候还装,特别是装得不圆满,能让人看出是在装,就实在是太没意思了。
怎么样?装作不再装的样子,试试会发生什么?
我居然吃了一惊:很多时候会营造尴尬。不能应情即景地“装”,就难免如自我脱的光了一般惹起别人的惊诧莫名。事实上,“装”才是应情即景的,不由自主的,习惯成自然的;很多时候不再刻意去“装”,反倒比“装”更让人大跌眼镜。
原来在有了足够的经历后,每个人都是一个好演员。只有在怎么“装”都不像的时候,展现的才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值得叹息却又必须认同的是,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不得不“装”:有些人明明是在丑态百出地表演,你却必须鼓掌,因为你很坏,潜意识里希望那种丑态继续延续下去,成为《皇帝的新装》。或许你曾像那个孩子一样率真地指出来过,可随即,你一定吃过相应的苦头。于是你才学乖了。
想想毕竟还有许多苦口婆心的人,那得需要多强的心理素质啊!
你真的想要吗?想要你就说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
到这时才知道,唐僧不是爱絮叨,他是在陈述一个真相。
篇
三、心如止水
我不知道谁能懂我要说的,如果能有这样一个人,肯定是人生中的一大惊喜。但如果没有呢?就打消倾诉的念头?
野外正是桃花开得最闹的时候,我知道有许多人在欣赏它们。想像在一片花海中流连的人群,我不必亲身参与也能想像出那是怎样的一种情形。有朋友邀请去看花,我说不去了。不必参与也能想像,是因为以前参与过,以往的记忆完全能够对应如今的现实,大同小异而已。不想参与也是因为没有兴致,去欣赏了又能怎么样?以前看过和今天又看终究还是重复,就像已经过去和正在面对的日子,看起来不一样,实际是重复,只是在这样不断的重复中,年龄在一天天增加,距离归期越来越近。看不懂花开花落的寓意,也就不知道季节轮回的象征。而这样的重复也叫经历,很多人都不知所以然,但毕竟有很多人会在某个时刻恍然大悟。那时会有释然,也会有遗憾,想起了来时的目的,却无奈于整个生命进程都曾经失忆。
生命为什么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我们去了还得回来。再回来,场景大同小异,会有一定的变化,比如桃花还是桃花,只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迎风。”
没有兴致去看花还有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自己去没意思,结伴的话嫌人多。我不能请求某个人坐下来和我谈谈心。若只是找一个伴,最好是异性,我不知道谁能胜任。真的,我似乎有很多的话想说,渴望有一个人能理解,能回应,但我不知道这样的一个人在哪里,于是再熟悉的人也变得陌生了。
原来找一个可以交流的人竟是这般的难啊。我说的交流是能够取得默契的那种,知心知音的那种,悟性能够达到相应层次的那种。在这个世界修炼,能够窥破常人之不见,肯定需要一个分享者,这是一个自念头一起就在心中涌动的愿望,不愿压抑,也不愿打消,渐渐地就成了生命进程中一种等待。想像中如果真能遇到,肯定会喜极而泣。然而正因为有所期待,心如止水的感觉便成了常态,周边满眼都是人,却不知道谁是我在等的交流者。在这样的状态中久了,就让我强烈地意识到,在人群中感受孤独,竟是如此的凄美。
这也是生活意义的一种吧。生活中不光有柴米油盐这样的物质,还有心灵领域的精神。在深刻了然物质的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之后,让心感到舒服便成了主要的追求。这同时也构成了一种自虐,很多时候都感受着“装糊涂”比“真明白”要幸福得多,因为明白了,知道原委了,接下来就要经常面对无奈——我们能够塑造的只能是自己,对别人有什么要求都难免是一厢情愿。特别是在知因求果的时候,有些因只是看起来会有相应的果,但很多的事实却是从因至果并不会那么直接,就像春花不一定成为秋实,所有的因都面临着不确定的果,一切只能顺其自然。但在人的思维里,知道了前因就渴望得到结果,如果期待中的果总是遥遥无期,情绪上就会变得焦躁。这就是知道了前因的害处。如果不知道,也就不会有期待带来的烦恼。
简单一句话:活在当下,好说,不好做。
有一次在和朋友谈到所谓算命的话题时,我就说,假如你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且前提是那命运被测得极准,你接下来会怎么样?应该是趋吉避凶吧,这就构成了一个矛盾,既然吉凶已经是注定的,你又如何能趋?如何能避?而假如能趋能避,岂不要人为地更改进程?那结果还能恒定吗?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生命进程都处在混沌理论中的蝴蝶效应状态,这才是科学。也如同我在前面说的,去年看过的花,今年不看也罢。
突然想起以前。以前我曾得意于知别人所不知,然后觉得自己已经站到了一个相对高的地方,看着一些事件的演绎,期待着一个结果。但正是在这样的过程里,我深刻体验到了因果之间并不存在想当然的逻辑,体验到了佛的笑而不语是多么高的境界。
在平静的状态里心如止水,在人群里穿梭却如同一个人行走夜路,我因此感到拥有了一切。作为一个能够驾驭自我、省视自身的人,虽然已经心无挂碍,看起来一无所有,但凡有给出,必让对方满怀。前提是,对方有足够的胸襟。
第四篇:永远坚定地对自己说我可以杂文随笔
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可以说是我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历练,从这个活动中我感悟到一个人生真理,那就是要永远坚定地对自己说,“加油,我可以”。
作为一个活动的策划者,我从支教活动中找到了生活的平衡点,为了大局,有时候即使在困难面前,即使是很不愉快,我们都不能陷在否定暗示的阴影重重中,只要有一丝的希望,我们都不能跟自己说“我不行”,而是要试着坚定态度对自己说“我可以”。因为这个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心情是可以传播的,气氛也是可以感染的,我们有恐惧的心理,但我却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大胆地踮起脚尖,坚定地对自己说“我可以”,活出在困境中的另一番境界,让他人也能从自己这里汲取积极的力量。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事,没有秩序和步骤的人,只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乱。
每次在我上台讲话时,我都会在我的笔记本里写下我想说的话,我怕因为自己的笨拙,表达能力有限,表达不出心中想说的话,而在开展工作时给队员们带来麻烦。但是每一次有这种胆怯心理,我都会试着坚定地对自己说“加油,我可以”。队员们感受到我的热情和决心,也非常贴心地给我关爱给了我快乐,使我一直在自己的工作中不停地走下去,感受到工作也不是件乏味的事情,感受到认真为他们解决一些小事的喜悦。实实在在地走好了自己的路,许多事情,在经历过以后才会懂得。
我们都还在成长,一路上挫折不断,但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对自己有信心,坚定地对自己说“我可以”。
第五篇: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杂文随笔
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毕竟人是群居动物,难免受别人的言语和行为所影响。人每天都在接触很多事,有些事对自己有益,有些却有害,有些虽然没害处,却很耗费时间精力,最终影响重要的事。能坚持走自己路的人肯定是一个有目标的人,心中有理想,脚步才能坚定。
一个容易被别人影响的人,一定是不了解自己的人,看不清自己,了解不到这个社会和世界的真理,又怎会不受影响呢?那走自己的路就很容易吗?绝对不容易!尤其是走一条特别的路,少有人走的路就更加艰难了。走自己路的人并不是独立孤行的人,也许表面她(他)没有同行者,可是心灵里一定有同伴。走不同的路,比随波逐流难上好几倍。其实人需要花的力气是一样的,你的人生上半场轻松,下半场一定艰难。相反上半场用力,下半场就容易多了。其实人活着就是麻烦,有生活的麻烦,有肉体的麻烦,有精神的麻烦,有情感的麻烦,你一定要正面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人生。现在你所逃避的,以为是避开了麻烦,实际上你是在制造更大更多的麻烦。所以总是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人生其实一直都在重复这两件事。当你迎难而上,解决一次难题,就得到一次成长,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也许只需要用余力或顺带的就解决问题了,你成长了,在别人那里是难题的,在你这里只不过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一次又一次的成长中你锻炼了自己的心智,你拥有了智慧的生活,你的生活并不是没有难题了,而是哪些难题你不再害怕了。你有勇气面对生活的总总问题,并且享受全过程,这就是智慧的益处。
成长的路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其实你周边总是有很多力量想要把你拉回平凡、烦恼与堕落。所以只要你还活着就要与周遭的一切恶势力做斗争,要与自己不完美的天性搏斗。每天你都需要冲锋陷阵,你好像英勇的战士随时做好防备与攻击,为了要保卫自己的心和保护宝贵的生命。你战争不是为了杀戮,也不是为了起争端,只为了解决问题和保护自己。因为这是正义的战争!其实每个人最初都是战士,只是很多人一上场就投降了,而更多的人经历过几次战争,疲惫了也就放弃了,最后只有垂头丧气的苟且的活着。心死了,这样的人总是胡言乱语、生活混乱、思想混沌、目光飘忽不定。没有心的躯体,我宁愿不要!走自己的路是为了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为了有一颗完整的心,为了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也是一个真正懂包容、懂关爱的人,愿你也拥有一颗通透明亮的心,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