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身语文教学的反思(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1:2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自身语文教学的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自身语文教学的反思》。

第一篇:对自身语文教学的反思

我85年参加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当小学教师的妈妈向我提出忠告:“做教师的只有上好课,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于是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我认真阅读众多的语文专业报刊杂志,吮吸知识的营养;努力回忆从小学到大学期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师长们的教学方法,寻求可资借鉴的教法;不厌其烦地翻阅大学中学过的《教材教法》课本,获得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好课标准:教学目标要明确,讲授内容要准确,教学组织要严密,教学方法应灵活。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努力以此来衡量、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领域产生了不少新的理论、观念。

主要有:

1、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2、教学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不能把学生视为灌输知识的容器。

3、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智力,并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教学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等。

随着对教学理论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素质教育思想的确立,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就愈来愈感到自己所谓的好课标准已是“昨日黄花”了,明显地感到自己的观念已落后于时代社会的发展了。我不得不努力地去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归纳起来,我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以下弊端:

一、不敢超越课堂。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启发后对某一内容形成了兴趣,课后能够继续进行主动地有目的地学习,那么,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从“学会”上升到“会学”、“善学”。我心里明白,超越课堂对学生是多么重要,但我没有这样做,也不敢这样做。我只知道利用好课堂45分钟,让学生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学完《龙宫索宝》《烈日暴雨下的祥子》《刘姥姥游赏大观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小说之后,学生参中国古代、现代文学名著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如果能趁热打铁,鼓励学生的文学修养,那该多好。可是我不敢这样做,在很多人的眼中,这些名著是“野书”,他们会不答应,学生哪有功夫看这种“野书”!所以,学了课文之后,几乎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中的最后一题迁移题,都被我用各种理由舍弃了。我现在的语文课,除了带领学生在课本中“游泳”之外,课外最多布置一点读读、背背、抄抄的作业,不能也不敢让学生去广阔的课外海洋中遨游、驰骋。所以,学生们刚升入初一的时候,看看他们写的记叙文,眼睛一亮,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相当不错嘛!可是,初三快毕业了,他们记人叙事的水平和刚入初一时的水平相比,似乎高不出多少。我常门心自问,在初中三年中,我究竟给学生教了些什么?

二、不敢超越课本。教师在教好课文诉基础上,超越课本,收集课本以外的材料,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语文教师来说也是多么重要。但是,我也不敢。教学李大钊的议论文《今》的第四段“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总感觉作者的说理不仅抽象、难懂,还罗嗦、繁冗,这种劝人惜时的文章,文人墨客写过不少,就连学生的习作中,也能找出一些佳作,我真想自己找一篇文章让学生和李大钊的《今》比较一下孰优孰劣,但我不敢。《今》的第四段还是考试的重点段呢,所以硬着头皮和学生一起理解这一段的意思,讨论这一段的论证方法。又如《春天的脚步》一文,我内心的排斥情绪很强烈。这篇文章从头读到脚,大约过了十分之九篇幅,还没有看到“春天”两字,也没有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直到最后一段,才出现一句话:“我隐约听到一阵沉稳、急速的脚步声,这步伐与特区前进的步伐多么合拍”。我真怀疑这篇范文的原题是不是《春天的脚步》,我认为给文章题目换上《我的弟弟》或《弟弟的转变》,或者干脆换成“变”字作题目更恰当一些,活脱脱的一篇运用“嫁接术”移花接木的文章,可也还得挖空心思说好话,违心地说它中心突出,构思独特,因为我不敢超越课本。

三、不敢超越“教参”。《教学参考书》本来是只供教师参考用的,可是现在众多试卷的命题者提供的答案都是一字不差地照搬“教参”,阅卷人也是依教参画葫芦,离开了教参的说法就不给或扣分,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也只是照“教参”宣科。如第六册郑振铎的《海燕》课后练习中有一题目:作者在写海燕之前为什么描述家乡春天的小燕子?我想“描述家乡春天的小燕子”这一部分是作者在海轮上看到海燕,勾起了他的缕缕的乡愁,使他自然地联想到家乡的春燕。按常规的思路,这一部分应该施在写“海燕”之后写,但文章开篇就写家乡的燕子,说明作者对家乡、祖国有浓浓的思念之情,另外,也显示文章构思新颖,手法独特。可打开教参一看,参考答案是12字:“联想,引起轻烟似的缕缕乡愁。”我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透,怎么会这样回答?我想这个答案最多也只能算个“擦边球”,可我也不敢把自己的理解告诉学生,也不敢引导学生去细加品味,只能把“参考书”上的答案抄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了。还有像《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晋祠》等不少课文,在分析段落层次时,时时感到自身的理解和“教参”的说法存在着差异,但自己最终不敢否定“教参”、超越“教参”,要么原原本本地把“教参”的答案抄在黑板上,要么只能签名稀里糊涂,蒙混过关,让学生去自由理解。

总之,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敢超越课堂,不敢超越课本,不敢超越“教参”。

我常常问自己:我投身到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去了吗?我跟上时代节拍了吗?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我是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还是扼杀了无数学生的聪明才智?我内心充满困惑。

我希望我的同行们不要存在类似我这样的困惑,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学会超越。只有学会超越,才能发展自我;只有学会超越,才能使学生发展;只有学会超越,教育事业才能大踏步前进。教学反思《对自身语文教学的反思》一文

第二篇:语文《对对歌》教学反思

一直认为,识字写字课在低年级是最枯燥、最难上好的课。正因为如此,我们年级组选择了执教自己至今还没敢当众上过的识字写字课《对对歌》。《对对歌》的内容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反义词儿歌,在儿歌中作者把一些常用的反义词穿插其中。在孩子唱“对对歌”的同时,把十二对反义词的知识融合在其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在本次教学中,我力求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轻松、愉悦的教与学,使识字课有情有趣,有法有效,让每一个学生爱识字、乐识字。

一、自主识字,以学定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本课是一节识字写字课,在教学过程中,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的设计环环相扣,引导孩子们在认读生字后,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独特的方法识记生字,让识字教学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当孩子们识记“单”字,怎么也说不清时,老师以学定教,顺时而导,指导学习新的偏旁部首“倒八字”,然后教给孩子们记“单”的方法。

二、依托想像,突破难点

《对对歌》中单字反义词的理解,我采用了看图猜词语的游戏形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亲身体会到反义词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了孩子进一步学习反义词的兴趣。这一课的难点是理解“虚心——骄傲、容易——困难、复杂——简单、胜利——失败”这几组词语,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当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读熟课文后,我就用教秘诀的方式,告诉他们“读词语时,运用想像,联系生活来理解“的方法,一下子,孩子们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就这样,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以读促背,积累语言

《对对歌》琅琅上口,短小精炼,值得背诵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指名分小节读、男女生分行轮读、比赛读,师范读,课件填空助读,拍手诵读等形式,让孩子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能达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四、大胆创编,读写结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当孩子们对课文都能熟读成诵后,我引导他们在教室里,到生活中找找“反义词”。孩子们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找出了很多反义词,并把这些反义词适当地运用到句子中。从字对字的反义词到词对词的反义词,步步提升,为孩子们在后面自己试编《对对歌打》下基础。

“老师是最好的榜样”。当孩子们对反义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我编写的下水文《对对歌》,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创编的兴趣,一个个跃跃欲试。当他们编出属于自己的《对对歌》时,小家伙们特有成就感。就这样,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听说读写的能力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升。可惜时间不够,没有安排学生动笔把自编的《对对歌》写下来。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少遗憾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例如说话练习的时间较少,在课的最后让孩子读了百花园五的《对对歌》,本想让孩子认识近义词的对对歌,可是听了评课老师的意见,认为这样会让学生对反义词的概念混淆。看来以后教师备课时要更深入地钻研文本、教材。

第三篇:我对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我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身处高三的老师又有哪一个不是如此呢?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心力交瘁,是老师们愿意这样吗?不,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学生喜欢这样吗?不,他们在被迫的接受。

我们一直在探索高三语文教学的方法,探索语文教学的灵魂,一直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频繁的考查考试是成功之举吗?

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是成功之举吗?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而我们……

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总是失败,师生的信心从哪来?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感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和考查或训练的频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这样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第四篇: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田头小学 安四清

2010-4-10 新课标是这样高度概括语文教学地位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但是近几年来,我们搞语文教学,有许多方面并没有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反思得最多最深刻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阅读教学反思

1、关于背诵。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分别“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加起来整个小学也只需背诵160篇文章。要求虽然不高,但我们在教学中并没有做到。

这不是危言耸听。我曾对本校一百多名学生进行了抽查,能达到要求的寥若晨星。是不是老师没有要求背诵呢?不是。大多数老师用心良苦,就连书上没有要求背诵的,老师也要求学生背诵了。照这样计算,一个学期背二十多篇,一个学段至少也背了八九十篇,怎么还说没达到要求呢?

一位学生家长告诉我,“我家孩子背书真奇怪,一本语文书叫他从头背到尾他能做到,但从中间抽一课却背不来,老师你说这是咋回事?”

当时我被这位家长給问哑了,后来我仔细反思,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在研读新课标时找到了答案。

新课标是这样规定的:第二学段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原来学生背书是在老师强迫要求下背诵的,并没有细心去体验文章的情感。没有情感体验,记忆就不会持久。这样的背诵,背了也等于没背。

这里有一段精彩对话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爸爸,你为什么这么会写文章啊?把秘诀告诉我好吗?‛

‚孩子,没什么秘诀,就是因为我背的书比你多,我肚子里装了几十篇优秀诗文。‛ ‚哈哈,爸爸你骗人,你背的书哪有我的多?我一个学期就背了几十篇,累积起来我现在已背过几百篇了,怎么还是不会写呢?‛

‚你背点我听听好吗?‛ 孩子哑然。爸爸接着说:‚我背书是因为文章优美,文章本身吸引着我去背诵的,我还经常反复嘴嚼,品味文章的优美,写作时能创造性地运用。简单地说就是‘我要背’;而你是老师逼你背的,你没有体验文章的感情,没有品味文章的优美,这样的背诵记不牢,所以你就不能灵活运用。简单地说就是‘要你背’。这样的背诵是没有用的。‛

2、关于阅读。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我们做到了吗?没有!

为什么我们老师不关心学生课外阅读,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因为这种目标无法用试卷检测出来,尤其是近几年来,语文试卷根本就没有考阅读题。学生成绩影响教师考核,课外阅读不影响学生成绩当然就无人问津了。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误人子弟真要不得。

学生轻视阅读已到了惊人的地步:

有位家长星期天在田间打农药,叫孩子回家拿农药来,孩子不用心,将除草剂拿去了,结果那年庄稼颗粒无收;

有位家长买了感冒药叫孩子到学校去服用,孩子因为没看服用说明,服药过量险些闹出人命;

去年五年级期末数学考试卷有这样一题:“钢厂计划上半年产钢132万吨,实际每月比计划多生产4.4万吨,上半年实际产钢多少万吨?”许多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因没有读懂题意做错了,有两个数学成绩差但阅读能力好一点的学生反而做对了。后来教师分析试卷时只给学生读了一遍题,全班学生都会做了。

生活中这些事例不胜枚举,都说明学生根本就没有养成阅读习惯。

二·写字教学反思

新课标关于写字教学是这样要求的:第一学段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要“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要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学生中没有几人能达到这个要求。

虽然这几年语文试卷上有写字题,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根本没有起到重视写字教学的作用。

高考试卷有卷面分,可见国家很重视很关心培养下一代的写字能力。

小学生的写字能力几乎不影响他们的语文成绩,所以也就不被老师重视。现在的孩子不写字,没有养成写字习惯。“笔有千斤重”,学生真是宁愿拿锄头也不愿拿笔杆子。为了使学生适应高年级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我认为小学生的写字水平起码要达到“快而好认”。否则到了高中科目多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了。

三·作文教学反思

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其实非常宽松,只要做到文从字顺表达清楚就行。提倡朴实的文风,反对华而不实、矫揉造作。但是,反思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却正好相反。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先看下面一篇获奖作文中的一段,题目是《月光下的秋水波》:

‚夕阳西下,明月升起。皎洁的月光洒在窗前,窗外出现了奇景。在如水一般的月光中,窗前那盆秋水波已悄悄地吐蕾展瓣。白玉的花瓣,就像浪花簇拥,翡翠的叶片,恰似海水靛蓝。月光照出花儿的侧影,清晰、柔和。这也许是月光轻抚花儿,也许是花儿偷偷拥抱月光?

多么柔和的月光,多么美的花儿,多么妙的奇景。这情景不禁把我从书桌旁引到窗前。打开窗,抬头望,墨黑的奥空,已星斗满天,无数晶莹亮点之中,月儿弯弯。月儿像是星星的姐姐,邮箱是他们之中的皇后。她大方温柔投下似水一样清澈的月光,来陪伴他地上的姐妹、朋友,和他们倾心长谈……‛

这一段景物描写又间带抒情的散文片段,赢得了许多老师和评委的青睐。如果你细细琢磨,会发现许多问题。

初月或残月的夜晚,我们才能看到繁星密布的景象。既说“皎洁的月光”就说明月朗星稀,怎么又说“月儿弯弯”、“星斗满天”?只有在乌云密布的夜晚才会出现文章中所说的“墨黑的奥空”,又怎么能看到文章中所写的“皎洁的月光”照出“白玉的花瓣,就像浪花簇拥”,照出“翡翠的叶片,恰似海水靛蓝”呢?这种描写,堆砌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藻,只能把读者引向“不科学”的境地!

古往今来,那些不朽之作无不是靠白描取胜的。华丽的文章也有好的,但比来比去总是比不上白描的神品!好多老师指导和评价学生作文时,总爱欣赏那些精彩的词语,其实,按照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就应该知道,堆砌词藻不是写好文章的正经路子,相反,很容易把学生引到邪路上去。

再看一段文字: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光水色,引人入胜。我们一行人小憩之后,登上宝塔,凭栏远眺,俯瞰全景。山上佳木葱茏,河里春水溶溶,远近屋宇栉比,车辆往返频繁,呈现出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

你欣赏这段佳作吗?很抱歉,我一点都不能欣赏。海参鱼翅是美味,吃多了也会生腻。拿穿衣服来比方,衣料的质地好,颜色花纹好,裁得好,穿起来自然好看,然后有意无意地在什么地方绣上一朵花,或者加上一道花边,也可能增加一点美感。但如果搞成满身锦绣,那就只好到京剧舞台上去当一品夫人了,生活中是没有人穿这样的衣服的。

从这些反思中还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我们在教学时是否达到新课标规定的要求,仅凭一张试卷是检测不出来的。我们要凭良心教书,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以上是我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说得不妥的地方,敬请同仁指正。

第五篇: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卢氏县育才中学耿云飞

一、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某一门课,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要让他对这门课产生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并推行课堂教学改革,采取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施教。把课堂变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让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二、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教授方法才

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三、重视作文教学,系统扎实的进行作文训练

关于学生作文难的问题,语文教师都心有体会。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在教学中重视作文教学,引导学生细心观察,鼓励他们积累与思考,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以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首先要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很多学生都抱怨自己的作文语言太贫乏,简直是大白话,其实语言是积累出来的,只要肯下功夫,语言会很含蓄优美的,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作文积累本,记下写作的材料和优美的语言。平时作文时,写之前把本子翻一翻,说不定能找到好的灵感,尽量把所积累的材料有意识的多用,把优美的精彩语句变换到自己的文章中,考试前复习作文时,把这个本子多看看、多记记,应对考场作文十分有好处。没准因为语言优美而得高分。其次,多动动笔,闲时写一些随笔。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都写出来,或者模仿他人的范文开始,融入自己的语言特点与自己积累的材料,从“模仿——改编——创造”,他人的文章就成了自己的有些作文,自己的能力会很快得到提升。模仿,可以模仿他人的结构,也可以模仿他人的内容。第三,多给学生展示习作的机会。发表欲,是学生共有的心理。学生总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绩展示给大家。即使是差生,表现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班上朗读,这是口头发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辛勤耕耘有了收获,自然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产生极大的兴趣。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我发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练笔,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注意细节、注重点拨引导,狠抓语文平时的落实。

作为语文教学,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语文教学耗时长,见效慢,要想提高非常不易。正是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我们要把功夫用在平时,狠抓各个板块知识训练落实。对于落实,要实行在教师引导下的“兵教兵、兵强兵”的落实机制,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训练学生,提高学生。既要防止不相信学生而事事躬亲,也要防止教师甩手放羊而致落而不实,这样才能保证效果和质量。比如作文训练,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在小组推荐和评选的基础上,全班选出10个“作文小能手”,充当小老师,每个小老师每次改5本作文,这样不仅提高了小老师的作文水平,也提高了被改者的作文水平。都知道“熟能生巧”,只有训练才能提高能力,关键是教师要把训练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为了防止放任自流,首先教师制定修改作文的标准和要求,其次教师要挑选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示范修改,交给学生修改方法,第三,每次作文训练和修改都要有训练目标,使之系统

化、序列化,这样不仅能较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把语文训练落到了实处,就使提高质量有了保证。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时,要不断学习,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按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施教,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下载对自身语文教学的反思(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自身语文教学的反思(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学反思1 从年龄特点来看,一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最感兴趣,所以“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住。......

    对职高语文教学的反思5篇

    对职高语文教学的反思 针对职高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

    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反思 胡 仕 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作为先进教学手段的代表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

    幼师对自身的工作反思(5篇模版)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需要国家、幼儿园加强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诉求的关注,特别是对初任幼儿教师、合格幼儿教师和骨干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诉求的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几点反思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各类考试中,这类考题屡见不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虽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提出了明......

    对语文新课改的几点反思精品教学反思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先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主体意识。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被老师牵着走惯了,好比“笼养的小鸟”,突然要将它放飞,有的小鸟根本就不愿......

    大学生党员自身反思

    经过这次活动我对自身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了查找和反思。有时候就是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的总结才能使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在属于自己的该走的道路上。在此次活动之后我......

    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 湛娜娜 随着意味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尽管在每次培训中,我都能认真参加,刻苦钻研,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语文的读、说、听、写四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