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下的地理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老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一、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初一(6)班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已经上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二、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如:初一(5)班的女同学叶瑾,平时性格内向,胆小,从来不举手发言,每当我眼睛注视她时,她就低下头,生怕我提名,常锁着眉头。有次我试着让她回答问题,可她说话时声音很小,邻座都听不清。课后我在想,这样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适应社会……。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制降水柱状图,我轻轻地走过去,看见她的图画得挺不错,就笑着说:“你的降水柱状图画的真好!”然后举起她的图向全班同学展示,夸她的图画的准确、美观。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几天后,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并且声音响亮,我又表扬了她。一种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头。原来她不仅性格内向,还缺乏自信。及时赏识她的各种变化,从此以后她有了明显改变,每次课后遇见我,总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还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一些,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长江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原初二(1)班的叶俊,王雅勤几位同学,“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叶俊同学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调。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起先学生看我举手要求发言都笑了起来,但很快就接纳了我这位“老同学”。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了这节课,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黄河”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还需要什么?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四、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
记得前些时上“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课时,我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让学生结合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洁净的空气?现在安庆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气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来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一番热烈地讨论,“高招”出来了: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使用无铅汽油,并大力提倡骑自行车,尽量少用汽车和摩托车来减少空气的污染;有的同学建议最好骑电动自行车,速度快,又没有污染;有的同学说国外对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实行欧
1、欧11标准,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欧1标准,现在我国大城市北京、上海已实行欧11标准,假如超过这个标准就不准使用汽车,我们安庆也应该执行这个标准;有的同学建议应该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上面按装个过滤器,把有害物质都过滤掉……,学生的建议颇有创造性、这让我感到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被动摇了。这一课还有一个课堂活动题,内容是这样的:有人想买新房子,有两处地方可以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是房价稍贵些;另一处虽然房价便宜些,但是离工厂区比较近,空气质量差一些。选择哪一处呢?不用说,教材的本意,是选价格稍贵但环境好的房子买。经过这课内容的学习、讨论,大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经提问,许多学生大声嚷嚷,应该选价格贵但环境好的房子,并纷纷说出理由:如果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虽然一时省了钱,可环境不好、有污染,人的心情也受到影响,以后生病,不知要花多少钱!说的很有道理。我相信就是成人一般也都会这样考虑。这时,初一(6)班的段佩凯同学站起来说:“我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班上立刻有同学笑起来。我没有马上否定他的选择,而是说:“谈谈你的想法,好吗?”段佩凯同学说:“我选便宜点的房子,是因为这样可以把省下来的钱买一些树苗,种在周围,这样树木可以净化空气,就能够改造这个地区的环境。"真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多有新意多有创意!我当即竖起大拇指说:“太棒了!这位同学的想法真高尚!”究竟哪一个答案最好?我真为自己唯书为上的思维定势汗颜。我再次感悟: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曾经,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思索。
第二篇: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反思系列
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点击数:4194 次 录入时间:2005-7-20 22:39:00 编辑:lumuqun 教学反思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和教学反馈等。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二、反思是否强化了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如七年级上册就有132幅,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并且均是彩色图。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三、反思是否注重了活动教学
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活动可将多传输渠道于一体。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的有效信息达到最大值,而且有利于实现各种感官、生命存在的意义。这说明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探究,使听、看、说、思、做有机配合,使学生学会探究和体验,提高学习能力。地理新课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如七年级上册有34个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有小制作、模拟演示、读图分析、动脑思考、填表、计算、绘图、谈感想看法等。遇到这些活动,你得问自己,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每一项活动内容都是结合当地特点精心设计组织的吗?每一项活动内容都培养了学生相应的能力吗?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吗?等等。
四、反思是否联系了学生现实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地理教学更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新课程提供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学生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如感受多变的天气,根据天气预报安排生产与生活等。请问自己,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心中有数吗?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作用?是怎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掌握新的地理知识的等。
此外,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反思地理教学是否处处渗透了新课程的六大基本理念;反思地理教学是否完成了新课程三维目标;反思地理教学法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等。只有这样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教育界教学效能和素养,才能不断地创新,全面提高学生装的地理素质。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2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2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2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下面我主要谈谈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第四篇: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反思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反思
江苏省金湖中学
地理教研室
吴春红
回顾两年多来的新课程教学,相信许多老师都一样,有许多的想法,下面是我们地理教研室的一些教学反思。
两年来教学实践,觉得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区别是,全国不再是统一课本,实际上现在是一省苏北、苏中、苏南就有三种不同的版本的教材,且教材的内容不尽相同,让教师比较难以把握平时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再象以前一样是教教材,而是要根据课程标准来用好教材,备课量比过去更大,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我们平时的教学依据就是深刻研究课程标准和江苏省教学要求,据此来整合和删减课程内容,在2007年的江苏省首次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得A的学生数和C级以上的学生数都居六门学科前列,尤其是高二(1)班,所有的学生地理学科均取得了A,这在六门学科中是唯一的。
当然在地理学科的教与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我们整个苏北用的是鲁教版新教材,与人教版相比,鲁教版的编写没有人教版系统性强,且内容多且繁杂零散,从编写的目的上看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但实际上的操作有很多是没法进行的,既不利教师成体系的教学,也不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如每个单元的活动,若是正常开展就不是
一、两个课时的问题,可能要半天或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还有许多的活动必须是将学生带出校门进行实地勘察、调查等才能完成的。
二、新教材内容难度较大,没有考虑到学生各科的知识结构情况,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中的有些内容是从大学课本下放下来的;三本必修书的编写不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是倒过来的,高一必修一教材太难,学生知识结构跟不上,必修一模块涉及到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知识,而有些知识学生还没开始学,地理学科却要开始运用了,有些知识学生虽然学了,但不会触类旁通地加以运用。
三、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几乎是空白。初中许多学校因为地理不参加中考,所以不开设或者随便找个其它学科的老师代课,因此教学的质量自然无法得到保证,学生的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几乎是空白。
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学生上课不听或睡觉。因为初中地理不参加中考,所以学生从内心深处把地理学科当作一门副科来对待,到高中依然把地理当作是副科来应付。另外,由于高中地理知识的难度较大,一部分学生听不懂,所以也增加了学生厌学的情绪。
五、教师的教学存在只满足完成课本内容的讲授,不讲究实际效果的现象,往往讲授太多,学生参与活动太少。
六、学校的配套教学用具和实验器材是空白。如地质矿物标本、地貌模型、地球、等常规教学用具没有,天文台更没有,这使得有些内容无法直观、感性地展示给学生,一方面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另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展开了认真的讨论,研究了一些对策,我们认为不管教材怎样难、学生的基础怎样差,都要让必修班的学生顺利过水平测试关,选修班的大多数学生达B级,而这样目标的达成关键是提高课堂的效益,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针对新教材的编写不如老教材系统性强,内容多而繁杂的问题,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根据课程目标,科学增减教材资源,对教材进行整合,新老教材进行整合,不同版本教材进行整合,必修和选修教材进行整合,初中、高中内容进行整合。
二、针对新教材内容难度较大,不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问题,根据考试说明和江苏省教学要求,以所用教材为第一资料,其它教材为重要参考,重新梳理核心主干知识。如必修一放慢讲课的进度,经常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补充初中相关内容(假如不进行全市统测,可以先学必修三,一学期后学生的数学知识、物理知识等有所增加,再学必修一,学生会觉得难度下降。)。
三、针对学生基础差,初中地理几乎是空白的问题,我们无法保证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只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补充,并“授之以渔”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尤其是对地理四项学习能力的培养,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知识的迁移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等四项基本能力。
四、针对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首先从高一上第一堂地理课起,就对学生进行高中无副科的教育,不管今后选修什么科目,首先必须要过学业水平测试关,地理同理、化、生、政、史同样地位,如果要想以后考更好的学校,那么努力一下,地理还可以考A,当4 门必修为A,今后选修的2门也为A的话,高考可以加10分,以此来激励学生。其次抓课堂纪律,对每个学生严格要求,夯实基础,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每个学生觉得地理可以学好,目标分层,如成绩优秀的学生鼓励其朝A的方向努力,成绩差的同学则要求必须得C,从而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目标,最后达到过关目的。另外,地理学习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学习,如每天的天气预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出差、出去旅游最起码得看懂地图等。
五、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大多数的学生是过学业水平测试关,因而,我们认为没必要占用学生课余的时间,所以关注课堂,决胜课堂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何使课堂教学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呢?我们认为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是我们的一些措施。
(一)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在教学准备时,必须要解决下列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要抓实备课尤其是集体备课。目前,我校实行的是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制,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个人备课不深入,集体备课走形式。备课是教学工作的最重要环节,但现实却往往成为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必须强化质量在备课组的意识,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抓好备课。要切实抓好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的“三级备课制”,真正把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教案撰写可根据教师实际,实行新课程新老教师一律纸质教案,详案、简案相结合的方法,并能积极探索完善对学生有实效的学案体系,学案的编写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新老教师有效组合(鼓励师徒两人共同备课),保证学案的质量。
要充分地备学生。教师在课前要根据课堂信息反馈、作业情况及课后的交谈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如,高一学生初中地理知识几乎是空白,那么遇有涉及到初中内容的新知识则首先应该补充初中内容,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要抓实学习习惯培养。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各教研组高度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加强自主阅读、超前预习、及时复习、规范作业、积极思考等良好习惯的培养,真正让学生想学习、会学习。如从高一开始就对学生地理读图习惯的培养,要保证上课左图右书,把图和课本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经常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去看图、用图、画图,这样才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2、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08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中,我们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紧扣江苏考试说明,根据考试说明来制定复习目标,以所学教材为主体,同时整合了其它版本的教材内容,删除了一些课程标准不作要求的内容,最终终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有的学科中地理学科得A的学生最多,一班所有的学生均得A,这是所有学科中的唯一。
3、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如中国的铁路线,因为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强,学生一直觉得难记,假如我们设计成一个旅游线路会怎样呢?如何走近便省时间?如何走经济又实惠?如何走沿途风景名胜尽收眼底?学生积极性高涨,掌握得好的同学上黑板板图,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图,再进行评比,下面画得好的学生在展台上展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充分参与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人人参与,多向交流,教学共振。达到了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成就感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4、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低效常常是由于教师的不适当设计或不适当引导而造成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那么何为探究式学习?教材内容都有探究的必要吗?什么探究方式较合适?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得地理教学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讲到天气系统的时候可以结合“韦岶”台风,请学生就这一背景材料说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如台风的形成地点、时间、形成原因、会带来哪些危害等等进行探究。如此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符合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具有地理内涵的问题。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落实教学目标。
5、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如有些问题可以请学生上黑板板图或讲解地。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6、恰当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极其广泛,是中学所有科目中唯一兼跨文、理的学科,研究的内容既有自然科学,也有人文科学,因此课堂的容量大,跨度广,且经常需要运用地图的动态变化来说明一些地理事物的现象和成因,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多媒体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如地球的形成、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洋流的形成、世界农业类型的分布、主要工业地区的分布,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获得长时间、大范围、动态变化的感性知识,从而加深学生理解。
(三)提高课后训练的有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作业过程没有教师的直接干预,因此是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作业质量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学情、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学习品质,体现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个性特点,是反思教学的重要依据。显而易见,作业设计对于提升教学品质至关重要。各教研组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学案及测试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巩固效果。备课组要集体备学案、备练习、磨习题,统一规范,统一要求,真正发挥教研组的业务统领和指导作用。另外,作业的及时批阅和纠错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四)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辅导重在因人制宜、分类分层。辅导分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等形式。效果最好但也难落实的是个别辅导,特别是在班级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更难落实。各校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多种辅导形式,确保辅导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六、关于学校的配套教学用具和实验器材是空白的问题,希望学校根据财力情况量力而行。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课堂上改变了多年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形成了“以师生互动为主”的课堂活动形式,在课堂上我们均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教师蹲下来了,学生站起来了;
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上讲台;
教师批评的话语少了,表扬的话语多了;
教师冷漠的表情少了,学生开心的笑容多了;
学生听讲的时间少了,交流讨论的时间多了;
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少了,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多了。
走进六中开放周课堂,让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的课堂已经涌动着勃勃的生命活力,展现了师生的生命风采,体现了人性的回归和生命意识的觉醒。
下面,就教师的活动、学生活动状态、教学过程发展状态等三个方面,谈谈我对一堂地理开放课的粗浅看法。
一、教师的活动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是一种创造性的职业,不同学科的教师各有所长。这堂课能够体现出以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教师能充分研究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心中有学生、一切为学生”的教学设计。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始终对学生充满热情与爱心,充分信任、关注每一位学生。能结合学生的旧有知识和生活体验,尽力帮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新的知识,能创设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来感召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自身也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且表现出较好的专业技能基本功,能合理和熟练地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
二、学生活动状态
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本位”思想。因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催人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积极学习的动力。学生们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会产生一种积极表达的自我冲动,每个学生的这种欲望和冲动汇集起来,便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品偿到成功的乐趣。
这节课的课题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授课教师课前认真准备,精心组织设计了交流、讨论、活动等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动手、动脑、动口,让全班学生围绕本节重点内容展开,培养学生的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与分析技能,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较高,部分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与需求,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大多数学生能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模块,积极与教师、同学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开放了学生心态,张扬了学生个性,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会倾听、协作、反思、分享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