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伟大的母亲邱先芳的读后感
爱是伟大的!今天,我读了一篇让我泪如雨下的文章——《伟大的母亲邱先芳》。
她的名字可能有点陌生,你可能没听过。但她在短短几十年的生命中给女儿们教育感动了所有中国人。
邱先芳在1986年时难产与死神擦肩而过,1992年下岗,1996年被丈夫抛弃。但生命给了她一件不平凡的礼物—女儿大小双。
她一生坎坷,做起了只有年轻力壮的男青年才做的防水工程。2000年,邱先芳被查出患有直肠癌,她向女儿们隐瞒了她的病情。在开刀截去肠子的第三天,她玩命般地开始干活。一年后,邱先芳身体里癌细胞已向全身扩散,当我读到:虽然露在外面的肠子和排泄物经常让她显得狼狈,她的身体已如快燃尽的红烛,她仍在为女儿拼搏时,我的泪水差点从眼眶里落了下来。我的父母或许不像邱先芳一样起早贪黑地工作,但我的爸爸工作劳累,常常加班,出差,全国各地都有可能出现他的身影。我的妈妈在银行工作,单位上的各种工作必定要她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我总能看到台灯下一张疲倦的脸,一双疲惫的眼睛在看未完的文稿。也因此我才能上好的学校,我才能吃上美味佳肴,才能睡在别墅里……
邱先芳带着女儿给借债人还钱,并叮嘱女儿以后一定要替自己把还没还清的债给还了。她是那么守信用啊,尽管因重病不用还债,可她仍坚持要还。在我们身边,因借口不还钱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这些人一定要看看邱先芳的故事,我相信你一定会不好意思而面红耳赤。
我的父母就如同邱先芳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我很幸福,父母对我几乎是有求必应,仿佛大树对小鸟的爱,大海对小鱼儿的爱。爸爸妈妈,谢谢您们!
每读一次这篇文章我就落一次泪,它令我感慨万千,它将引领我走上孝顺父母,努力感恩之路。
第二篇:邱美芳读书体会
读名篇精选 悟行知精神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中国杰出的大教育家。他的一生是在生灵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机之秋度过的。但他自幼勤敏好学,胸怀救国救民的大志。我感动于陶先生创办南京晓庄师范的执着追求,钦佩于陶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倾听于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诲,感悟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有着“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和“甘当骆驼”努力践行平民教育的奉献精神,他的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的伟大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教育要以社会生活需求为先导。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以下是我品读《陶行知名篇精选》的几点感悟: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和生活是分不开的。
(二)教学要合一,教学做更要合一。陶行知先生提出首先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其次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再次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教学做合一,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同时,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
(三)学做一个人。《抱朴子》上有几句话:“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又次之;不生为下。”一个完整的人要有健康的身体、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职业。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大家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所以我们要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分钟。我们在校师范生第一变要变成个孙悟空。像他一样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师范生变了孙悟空,那唐僧推谁去做呢?师范生的唐僧是小朋友。小朋友是我们的总指导,不愿受小朋友指导的人不配指导小朋友。师范生第二变要变成个小孩子。“人人都说小孩子,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师范生如果变成而了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陶行知先生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对学生也提出了建议。学生求学必具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四)创造的教育。罗丹说:“恶是枯干。”所以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的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我们要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行动”是教育的开始,“创造”是教育的完成。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虽然书也是求知之一的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周围的事物,用一种创造的思维去看待周边的环境,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与众不同。
品读行知先生的一言一行,感悟生活即教育。我们应该“以陶为师”、认真学习和借鉴“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锐意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使我领悟颇深,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时间,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第三篇:伟大母亲事迹
史金凤,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1991年,史金凤收养了一名聋哑的弃婴,还创造了另外一个奇迹,她倾家荡产,在家里办起了一所聋哑儿学校,十几年来共收养培育了聋哑儿童186名,既是母亲,又是教师,还是保姆,目前已有38名孩子走向社会参加了工作。史金凤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和十八年如一日的付出,在聋哑儿和特殊教育领域,为孩子们铺设了一条光明的人生之路。
熊丽,2006年12月26日她遭遇一场特大车祸,致使全身大面积重度烧伤。当时,她已身孕6个多月,必须接受抗生素治疗,而前提条件是放弃肚子里的胎儿。她抱定生命至圣的信念,承受了炼狱般的痛苦拒绝使用抗生素,毅然承受烧伤治疗血肉剥离的痛苦。在经历长达37天与死神的顽强搏斗后,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落地。重度烧伤孕妇产子,全世界极为罕见。熊丽用常人难以想像的超凡勇气,谱写了一曲生命延续的执着和万难不怕、万死不惧的母爱之歌。
三年前,一场麻疹让王怀香的儿子双目失明,两次复明手术失败,但她始终不愿放弃,她坚信,儿子会再次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最后她决定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给儿子,牺牲自己,换取儿子的未来。
被称为“暴走妈妈”的陈玉蓉,1954年出生,湖北武汉人。55岁的她患有重度脂肪肝,然而为了割肝拯救患有先天性肝脏功能不全疾病的儿子,她从2009年2月18日开始,风雨无阻,每天暴走10公里。脂肪肝消失,2009年11月3日,陈玉蓉接受了肝脏割离手术,随后儿子叶海斌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
之一,讲在亚美尼亚大地震中,一对被埋在瓦砾中长达八天的母女奇迹般获救。人们感到惊奇的是,在阴冷,无水和没有食物的八天中,只有三岁的幼女是怎样活下来的?原来是她的母亲咬破手指,让孩子吸食自己的鲜血得以不死。
之二,是100年前发生在庞贝古城的一个惨痛故事:当炙热,令人窒息的火岩向来不及逃掉的居民袭来时,一位母亲在绝望中,曲下身来,以自己的背,头和四肢紧紧怀抱怀中的幼子,燃烧的熔岩在一嚓啦间将母子相拥的情景化做历史的永恒。
之三,是讲越南战争中一群平民在枪林弹雨中狂奔逃命。一粒子弹射中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她没有象其它人一样扑到而死,而是慢慢蹲下去结束了生命。拍下这组镜头的美国记者流着眼泪对刘墉说:她是怕压着抱着的孩子,才忍着不死,蹲了下去.....
第四篇:伟大的母亲
伟大的母亲,坚强的儿子
郑州励德双语学校小学部:吴敏
听了张老师的报告,期间多次眼泪忍不住冲出眼眶,流满
脸颊,心里情不自禁的赞叹“多么伟大的母亲,如此坚强的儿子”。
张磊是不幸的,同时他也是幸运的.多病的身体,缺少父爱的生活,贫穷的家庭,面对这一切不幸,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
把这一切的不幸变成自己前进的动力,不间断的学习,哪怕是在治疗期间,哪怕是在病重期间,哪怕是刚刚走下手术台,心里只
有一个念头“我要读书”,从不间断自己的学业,想尽一切办法
学习,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最后终于学有所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企业赢得了荣誉,为国家创造了
财富。
他同时又是幸运的,因为在他的生命中有一个比他还要坚
强的母亲,是母亲陪她一路走来,再大的风雨有母亲顶着,再大的困难有母亲扛着,母子相互支撑一同走过三十多年的崎岖不平
人生道路。同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又有那么多真诚帮助过他的人,循循善诱的师长,医德医术高超的白衣天使,团结友爱的同
学,善良淳朴的街坊邻居,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有了这么
多相识,不相识之人的帮助才成就了他的今天。面对这一对母子,令人不得不生敬佩之心,羡慕之情,母
亲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自己的。。。通
通都隐藏起来,母亲把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奉献给了自己的孩子,无怨无悔,无所要求,不求回报。面对母亲的付出,儿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了母亲,慰藉母亲那一颗饱经沧桑的心。
伟大的母亲,坚强的儿子。我们向你致敬。
第五篇:母亲伟大的爱
母亲伟大的爱
母亲节到了,大家都用各式各样的形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我只能在三更半夜里为我的母亲默默的祈祷,祈祷你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我是来自一个乡村的人,在没有来大城市之前更本就没有听说过什么,圣诞节,情人节,还有母亲节,当然在外边混的时间长了也就跟着大家一起来吆喝.现在虽然我远离他乡,可心始终系着我的家人,一刻都没有放下过。我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我的脸上也过早的失去了一半的光彩,是妈妈一个人把我们几兄姝一起养大的,在我的眼里,妈妈是多么伟大,多么坚强的一个人,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坎坎坷坷,我妈当然也是经历了人生中的很多苦难。
我的母亲是位普通但不平凡的农村妇女:中等个子,黝黑的皮肤,我永远最爱的母亲。我不知道怎样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才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爱。母亲爱我,而我更爱母亲。母亲的一生很坎坷„„她多愁善感。
说起母亲我的鼻子就酸酸的。
曾经,因为母亲的唠叨而感到厌倦,而如今,远离了母亲,却多么的希望能听到母亲的唠叨声啊;曾经,因为母亲的使唤而感到生气,而如今,远离了母亲,却多么的想为母亲做些事啊,多么的想为母亲捶捶背,为母亲梳梳头发,为母亲寻找因劳累和被岁月留下的痕迹而变白的发丝啊„„永远都无法忘记的是我走出家门踏上学旅途的那一刻:出门的那天,母亲半夜三点钟就爬起来摸黑为我煮早饭,杀了一只家中仅有的一只连过节都不舍得吃的鸡,母亲说;“你去外边读书,难能回来,什么时候才能吃到鸡肉啊”。当时听了母亲的话,我竟哽咽得说不出话,背着母亲悄悄拭眼泪。忘不了汽车开启的那一刻,母亲那依依不舍的目光,我无法忘却,那闪烁着晶莹泪花的目光,是对女儿的眷恋,对女儿的期望,对女儿的爱。汽车缓缓的启动,母亲迟迟不肯离去„„母亲转身离开的那一刹那,我的泪不顾旁边的任何一个人.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听话的滑落下来,心中有股莫名的痛。过了一年回家,母亲去接我,在接过我手中行李的那一刹那,我有股的冲动,突然想去抱我亲爱的母亲,可是我没有,看到母亲那平静的微笑,那眼神里,有何等的多的爱,何等的高兴啊。因为是请假回家的,没过多久我又出去读书;母亲一样送我到车站,那时人多,买不到票,母亲足足陪我等了两个多钟头,送别的那一幕依然出现„„母亲爱我,犹如我爱母亲一样,也许我!还没长大,不懂得怎样去表达对母亲的爱,只能在心底默默的想念着她,为她祝福,为她祈祷,希望她能健康快乐!
“妈”我没有在你们身边,你们过的还好吗?我不能经常回家去看你们,其实在外地的我又何尝不想你们呢!
经常的折腾你们和淘气,不过那个的时候我毕竟年幼无知也!我的母亲我爱你。
我也祝愿天下的母亲你们节日快乐,幸福安康,平平安安
也对所有的子女们说声:有空常回家看看。
父母之爱无私奉献,恩重如山,莫到子欲孝而亲不待时饮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