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散步》教学设计
【教材及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这样阐述语文教育的作用:语文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为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散步》是七上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此单元所选取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亲情的文章。结合课程标准来看,单元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浓浓亲情,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散步》一文短小精美,适合学生朗读,本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从散步这件小事中学习作者孝顺父母的美好品德,从而理解全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想象更好地把握主题。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及拓展阅读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关键语句。
【教学难点】
对于部分中下游的学生来说,理解几处关键句子稍有难度。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
【学法设计】
学生参看《目标》上的《学习内容指要》和《学习方法点拨》,做学习笔记(概括文章内容、查阅疑难字句、赏析摘抄精彩句子),在预习时圈点关键语句。
【预习作业】
1、预习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查阅疑难字句、赏析摘抄精彩句子
2、收集古今中外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教学设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认为自己能做到孝顺父母的,请举手!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自己的愿望和父母的不同时,能够顺从父母的再举手!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做孝子容易,做顺子难。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宽容和忍让也是孝的重要内容。
二、学生预设学习目标
根据导语,学生可以合作预设本课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目标》上的提示提炼归纳,并作适当补充,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预设学习目标,可以使其更好地明确学习目的,由教师设置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思想。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朗读全文并概括文章内容,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提示学生可从记叙文的六要素方面进行概括。
精读课文6、7两段
1、教师出示问题组,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面对分歧时:
⑴ 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怎样的选择?为什么?
⑵ 我最终的决定是什么?为什么?
⑶ 事情最终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⑷ 分歧解决了,一家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⑸ 在整个事件中,谁是关键的人物?我的身上具有怎样的优秀品德?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由于一家人互相谅解、忍让,分歧得到了解决,一家人和和美美继续散步。在整个事件中,我是主要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我作为中年人,责任重大,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由于我的孝顺,事情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揣摩在面对分歧时,不同人物的心理及性格特点。从而认识到在出现家庭矛盾时,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应该先顾及老人的感受,特别是孩子,也要学会宽容和忍让,要孝顺老人。
2、教师启发:
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还能体现我的孝顺?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揣摩语句,例如,我让母亲出来散步、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背着母亲等等。
四、想象训练
想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是怎样一种情景?
教师引导:可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以及景物描写等角度想象情景。特别是想象我怎样扶着体弱的母亲,说着怎样的话等。
此环节的目的使学生从这个细节中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一直是非常孝顺母亲的,把母亲放在第一位。
五、研读探究
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品味语言,体会它们的作用。
学生合作赏析:两处景物描写都写出了春的气息,生命的活力。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就是整个世界。
四人小组讨论:部分中下游的学生对于整个世界的理解可能有难度,教师可设置问题提示:我和妻子为什么慢慢地,慢慢地?
1、怕摔了母亲和儿子,小心谨慎!
2、感到了一种沉重,一种责任的沉重,中年人对家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大责任。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有三种形态:老年,中年,孩子。母亲、我和妻子、儿子构成了整个世界。因为有了对生命的珍爱,所以有了一代一代生命的延续,才有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教师小结:中年人在家庭中有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对社会而言,则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中年人应有强烈的使命感。作为子女,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为父母解忧,孝顺长辈。
在此环节中将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能更好地强调对生命的珍爱,生命的使命感,也使学生认识到做父母的不容易。
六、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家庭矛盾,是怎样解决的?
古今中外有关孝顺的名言很多,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准备的材料。
通过此环节的交流,增强学生的体验,认识到在自己的家庭中也有类似分歧的矛盾,要学会处理,并积累精彩含义深刻的句子。
七、拓展阅读
学生阅读文章《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学生尊老敬老的意识。
教师小结:在人的一生中,生命的两头(孩提和老年)时都需要人照顾,只有中间(中青年)是照顾别人。尽孝是我们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记住培根的话吧:哺育子女是动物都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伟大壮举!
小结的目的:强调本文的主旨,深化学生敬老尽孝的意识。
八、作业
1、阅读《三代》,与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
2、教师推荐诗歌《有一天我们都会老》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
教你系鞋带,扣口子,溜滑梯
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擤鼻涕
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
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
让我再想一想
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
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
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
去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吗?
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
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
希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
孩子
现在我常忘了扣口子,系鞋带。
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
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
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多点时间陪陪父母吧,对他们好一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当失去时才去后悔没有珍惜
诚如斯言,当善待父母,父母是个宝,如此做人,你会享用终生。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3.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部分剧本提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 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1.学生观看央视公益广告《老人更需要儿女的陪伴》《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谈感受,明确公益广告就是要向社会发出呼吁或者号召,引导社会风气。
2.关爱老人是当今的热点,社区要开展“关爱老人”宣传日,希望咱们学校能够帮忙策划些形式新颖、宣传效果好的节目,助力社区活动。受公益广告的启发,老师想请同学们帮社区做个公益广告剧本,拍成视频放到社区网站,效果应该不错。刚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步》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同学们帮老师看看这个素材有没有改编的价值。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多种方式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确定文本的使用价值。
1.朗读,说出文章写了什么事,重点是什么。
2.在文中圈画或标注散步前后,“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原因,发掘出文章蕴含的值得宣传的品质、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确定主题并填写。
预设:
交流第一阶段,基本能够说出“亲情”“孝顺”,但说不出“责任”“生命”。
交流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六段,体会“我”的心理,学生会关注到“责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谁的责任,什么责任,“我”对这份责任的态度。学生会顺利体会到中年人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也可以顺便解决“就是整个世界”的理解
预设主题:孝顺;尊老爱幼;亲情;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家庭和睦。
任务二:确定片名。
1.带着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酝酿一个别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拟的名字并陈述理由。
预设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要提示,可以从内容、主旨的角度拟。可能还是打不开思路,进一步提示学生从事件要素(人物、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的关键环节,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开,注意贴近主题。
从内容角度拟的剧名:
《背》: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背”,同时“背”容易让人联想到责任。
《一家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的故事,“一家人”温馨美好,体现着亲情。
《三代》:故事讲的是“爱”在三代人之间流淌的动人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生命轮回中独有人性光辉。
《初春的田野上》:这是故事的地点,但是却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蓬勃,象征亲情的美好,象征和谐家庭的幸福。
从主旨角度拟的剧名:
《孝顺》《尊老爱幼》《和睦》《责任》《亲情》《生命》等。
任务三:撰写人物说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读,走进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预设问题:学生可定会提出妻子没有语言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体会,是不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态度,学生会发现妻子懂得维护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贤惠明理。
对于一些学生,母亲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立足于不让儿子觉得歉疚不安,也为了不让儿子非要坚持走大路而闹得大家不高兴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母亲要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我”:有鲜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自己的儿子,但知道更应该孝顺时日不多的母亲。
母亲:慈爱、善解人意。
妻子:贤惠。
儿子:活泼可爱,聪慧懂事。
剧本提纲:
【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剧本提纲。
2.上网观看央视公益广告《妈妈的谎言》《洗脚》《筷子的故事》,注意从中受到启发,为继续修改剧本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与生活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4、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悠的钢琴曲《爱的协奏曲》(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背景音乐),在春光烂漫的田野上,一家人在高兴地散步(背景画面)。
教师朗诵:诗歌《散步》(多媒体显示)
“散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
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
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自己记忆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瞬间。(2—3名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他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用心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听读后,请几位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如幸福、温馨、和谐、和美等。
2、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语句,教师指导。
试一试,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3、复述内容
请一二名学生以小男孩的身份来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学生点评。
4、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基本线索。(以小男孩的身份)
爸爸劝奶奶散步→全家人一块散步→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奶奶依从了“我”→在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背起奶奶,妈妈背起“我”。
三、探讨质疑,感受亲情
1、“在散步的时候,小男孩一家发生了什么事儿?”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合作探究问题。
(1)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来,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可以说每个人都做得好,因为爸爸孝顺奶奶,奶奶慈爱亲切,妈妈温柔贤惠,“我”聪明乖巧。)
(“我”家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我”听爸爸的,爸爸听奶奶的,奶奶听“我”的,妈妈听爸爸的,大家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互亲互爱。)
“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晚辈来说,是“尊老”;对长辈来说,是“爱幼”。
(2)在面对分歧时,爸爸为什么“一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爸爸是家庭的顶梁柱,现在“我”与奶奶发生了“歧路之争”,大家都听爸爸的,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还会影响家庭的和谐,所以爸爸会“一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文中说“我决定委屈儿子”,是不是爸爸不在乎“我”的意见?
(“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表明爸爸不爱儿子,只是拿奶奶和“我”比较来看,奶奶年事已高。可见,爸爸十分孝敬奶奶,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奶奶的愿望,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4)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爸爸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我”走小路,那么,奶奶会怎样想?
(5)第七段描写奶奶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它写出了春的气息,是春天在召唤我们,生命在呼唤我们,表明了“我”走小路的原因。)
2、学生集体朗读第八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文章最后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它实际含蓄地写出了在一个家庭中我们父母的责任,他们特有的心理感受,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世界”,很有象征和比喻意义,突出了我们父母那种深沉、庄严的感觉,生活的使命感,表现了一家的和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3、教师小结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尊老爱幼”的传统伦理道德就会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3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益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2)文章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两处: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第二处是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菜花、桑树、鱼塘……,这些景物蕴涵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给人的感受是诗意般的美。]
(3)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一是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4)我县电视台要采访我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学生,如果你被采访,你想说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评选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5.以“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涵泳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2分钟)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8分钟5+3)
1、配乐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
(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三、研读入境合作讨论(10=5+5)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5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5分钟)反馈、小结。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5、补充名人的话:(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10=5+5)(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读,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五、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这个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2、(3分钟)反馈、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如果我们写作增添亮色)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3分钟)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5、(4分钟)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6、(5分钟)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7、反馈、小结: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六、课后作业:(父亲的故事过渡)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各自练读。
⑵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⑴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
1、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2、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⑴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⑵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四、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五、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六、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七、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益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2)文章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两处: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第二处是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菜花、桑树、鱼塘……,这些景物蕴涵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给人的感受是诗意般的美。]
(3)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一是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4)我县电视台要采访我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学生,如果你被采访,你想说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评选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内裤……)。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5.以“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五、反思…… 附:
(一)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
董永原本是山东高宛县的人。东汉末年,藩镇割据,盗贼四起,董永看到山东不太平,就带着年迈的父亲,到湖北德安避难。没过多久,董父得了了重病,请医吃药毫无效果,离开了人世。董永悲痛至极,而且自己为避难漂泊之身,哪里有钱买棺埋葬父亲呢?无计可施。当地有位姓裴的富翁,闻而怜之,就借钱给他,让他买棺安葬了父亲。于是,董永卖身为奴,进了裴家。(这个情节是正史上记载的,根据当时的社会,是可信的。)
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办事。办完事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丰姿美貌的少妇,上前与他攀谈。少妇说:“你没有娶妻,还是一个光棍;我是个被丈夫离弃的少妇。看能否给你做妻子?”董永是个老实人,在当时社会来讲是个忠仆。他回答这位少妇说:“这件事,我自己不敢自专,须禀告主人”。少妇笑说:“痴郎,你怎么这样的怕主人?既是这样,我与你一同前去见你的主人”。董永乃带着这个少妇,同返裴家。裴翁做主他们的婚姻,令成夫妻。并让他们在一百天内,织出三百匹绢布赎身,做自由的农人。从此天起,这个少妇日夜纺织绢布,快速异常,非常人可及。一百天的前一天,将三百匹绢布交给裴翁,裴翁无话可说,按照他自己说的诺言,退给了董永的卖身契,由此,董永做了自由的农人。
董永方得脱离奴藉,少妇忽然向董永告别,说她马上要走了。董永哭着说:“你为我赎身的恩德,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你怎么就抛下我走呢?”少妇答道:“你我夫妻一场,我也舍不得你。但是,我是银河旁的织女,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缘满,当回去向天帝缴旨”。少妇说完便不见了。现在湖北省的孝感,原来叫德安,即是因为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所以改名为孝感。民间原始讲的这样情节,与后来《天仙配》中的情节不同,但都是崇孝的神话传说。《天仙配》其实是按照这个原始神话传说,夸张成为”老槐树开口做媒“的神话。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是《二十四孝》这本古书中的一孝,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代代以此激励为人要讲孝道。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看过中国的《天仙配》,这是我国有名的以孝为主题的戏剧题材传说。这本《重编二十四孝》,我们应该读读,古为今有嘛!
第四篇:七年级《散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揣摩人物心理,感受课文表达的浓浓的亲情
二、欣赏、品读课文,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分析及课前准备
教学重点:
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含辅助教学手段)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一
情境激趣导入以歌曲《让爱住我家》激趣,仿写句子爱是_______________
导入二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说出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最终是如何解决的?(也可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三,精段赏析
四人学习小组分角色完成下列活动读一读,再次熟悉解决矛盾的过程;想一想,仔细揣摩各人的心理活动;劝一劝,尽力劝家人听自己的建议。
四,品读语言
试一试将最能体现亲情的词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把这份情读出来吗?
五,感知生活真情告白,口语表达训练。
六,展迁移观看图片,合理想象,加入事件,完成200字的小作文。
七,美文推荐
八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五篇:七年级《散步》教学案例
初一语文《散步》教学案例
所属专题:教学案例范文
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
要点:初一语文教学案例
收藏
评论砸彩蛋!超级好玩!什么?你不是注册用户,可惜呀!本文相关应用 鼠标划词关闭划词 收藏 评论 打印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评析】导入,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景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启发思考等。本文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和美温馨的亲情关系,教师通过饱含深情的话语,建立一个情感磁场,触发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学生:唉,怎么又是《散步》!
(这是一次县级教学定级达标课,该班已经是本天第四堂讲授《散步》的课了,学生厌烦的情绪已经暴露了。)
教师镇定地微笑着:嘿嘿,确实难为同学们了!可生活中我们经常去散步,而且乐此不疲的哟,或许今天大家跟张老师一起去散步会有不同的滋味呢?
学生和听课教师一起开心大笑。
【评析】高超的教育机智。对教学中出现的意料之外的细节,灵活处理,因势利导。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师:老师以充满温情的语气给大家把课文读一遍,同学们边听边感受这分亲情,看课文写的内容是什么。
【评析】紧扣文本“亲情”,以“充满温情的语气”暗示了朗读的感情基调和学生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此为一读。
三、自主合作探究主题:(读一读,说一说,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主题)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评析】二读。自主初步感悟文本。
带问题朗读课文。(提示质疑)
1.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分歧)
2.“分歧”是怎么解决的?
【评析】二读。感知文
本内容,紧扣“分歧”,教师善于抓住牵动文本情感内容的一“发”。
(过度)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评析】文本和学生情感的初次对话,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把握呈递进性由浅入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深入。3.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爸爸、妈妈。
爸爸,孝顺、有责任。奶奶,慈爱,体谅。妈妈,温柔、孝顺。我,乖巧、懂事。
生:学生答案丰富,甚至穿插出了感人情节。
【评析】设定的情景中评价人物,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融自己的情感于学习过程中。将会超越简单的静态的对人物实施归纳,使教学效果精彩纷呈。
4.体悟写法。象这样通过一件小事去反映一个大的主题,请你给这样一种写法取个名字。(以小见大)
一滴水可以反射阳光。只要用心去感悟生活,再平凡的事情也能够发掘出深厚的主题,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
【评析】阅读教学不仅要学生知道文本写了什么,还要体会是怎么写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出“分歧”的解决说明的道理后,非常自然的上升到写法,为写作打下了一个基础。“请你给这样一种写法取个名字”,发掘和鼓励了学生的自主性。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事。然后推荐一个同学给大家说说。
给学生充分说的时间。
【评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堂课能够真正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文本走向生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汲取学生亲身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富于真情实感,情操得到真正陶冶。
四、质疑、体悟。
课文讲述的故事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是这看似平淡的语言却蕴涵着真挚的感情。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进行讨论。
学生对提交的问题进行讨论:
1.题目改为《三代》行不行?
2.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可不可以将顺序调换?
3.课文写一家人散步为什么还要描写景物?[探讨品读](景色美)4.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情感美)
5.找出对称句,有感情地朗读,以“母爱”为话题学习用对称句说一句话。[学生的说话充满着激情的诗意](形式美)
教师在学生发现、探究问题时相机归结出文章的“三美”。
【评析】充满创新活力。本案例环节体现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任务和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中深入思考,思考的过程中凭自己的经验,谈出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在研究中读懂了作者匠心安排的“散步”。因此探究有利于创新。
小结: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评析】对学生进行人文性的教育。学生由于有了教师的引导、对文本情感的感染,自身情感的激发,此环节犹如溢满的江河之水,滔滔注入学生心田。
【总评】
这堂课可以说是一堂情感勃发的感悟课,也可以说是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开放课,“大气”充满课堂:
1.教者灵活的教育机智。教学过程过出现的意料之外的细节,是检验教者自身素质的舞台,处理不好,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抵抗情绪,影响课堂,也有损于教者自身形象。如学生面对重复的教学内容发出“唉,怎么又是《散步》!”的厌烦情绪,教者镇定而微笑的“难为同学们”、“不同的滋味哦”,巧妙高明!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学生首先接触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学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而不是生活在科学世界之中,课程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案例关照学生的生活,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讲述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感人的生活小事,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使思维活动多元化。
3.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三者水乳交融,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质疑问难,并发表独立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再表达,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共同探讨,它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情感的体验、个性的张扬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4.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新课程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教者组织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尤其是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体悟到的“三美”,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学生自主活动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