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又见芦花飞满天诗歌
又见芦花
不能忘记沼泽
那是故乡的沼泽
一块承载灵魂的沼泽
粘扯游子库管的沼泽
还有那片疯长的芦苇
那片割了再生
拔了再长的芦苇
记得是收获命运的季节
我背叛的沼泽
追随着候鸟
飞向天际
就像那满塘漂浮的芦叶
并非每一片
都会融入沼泽
总有一叶小舟
追逐着溪流
似候鸟告别深秋
告别沼泽的日子
也是芦花飞满天
恰似我心
纷纭 漂浮不定
那一刻
就想聆听
芦苇言辞的沼泽
就想承受
沼泽目光的荆棘
是芦苇告诉我前方的路
即便是不去占卜
答案一定是崎岖
是沼泽理解我候鸟的迁徙并非季节的错
是外面精彩的世界
让我选择了迁徙
又见芦花
不能不记起记沼泽
那是故乡的沼泽
有别于他乡的沼泽
那是魂牵梦绕
充满生机的沼泽
还有与我同生同长的芦苇
在我的心里
故乡的沼泽
俨然不是沼泽的沼泽
故乡的芦花
更不是他人眼中恼人的杨絮
是故乡的芦根
盘粗了我的年轮
是故乡的芦花
带去并保管着
我的灵魂
第二篇:又见家乡诗歌
我爱的房间都很干净
干净得能闻到泥土和秸秆的味道
我喜欢的房间都很安静
安静得能听到耗子和植物的呼吸
/
我家的房子不算阔绰
但很实在夏天,把窗子推开
听豆角蔓和黄瓜藤搭话
冬天,关上窗子看冰凌花
我家的窗户不生产世界
但世界从未离开过那里
/
我喜欢以吃喝的形式爱这个世界
爱我的房屋,爱我的疾病,爱我时好时坏的心情
也爱我常回家看看的欢喜
/
我想去树底下坐一会
这么想的时候,树叶和云雀飘过同一片天空
我不敢仔细看,害怕秋天无法防备自己
我说:诗要活着,就得知道自己干什么
否则钱是主要的它没听见,它说它要追赶黄昏
/
每次回到家,我都认为这样想就对了
阳光就是我的药
它治愈了我的清晨
治愈了我的黄昏和午夜
也治愈了我一塌糊涂的漂泊
/
离开家的日子又到了
走的那天,我把离别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但我一直没说挣的钱不够花
第三篇:又见炊烟诗歌
白杨树在黑色白色里
东边或者西边或者北边或者南边
夏天里没有声响的世界被风吹出爱的号角
或风,或雨,或闪电,或炙热
折断的腰肢大大小小
孔子的掌声在你脚掌心绽放
哑巴在早晨或者夜晚喊着你们的名字
那么多的名字在纸上漂浮,带着疼痛的痒痒
没有暖气,没有冷气,在发酶的床上打鼾
坐在四面八方奔跑的铁掌上,有余热
拿水杯的手,水杯掉不下来,手的骨头瞌睡了
把心穿在一起组成了圆圈,很多个
笑声或者欢愉是流过的水
月亮或者太阳钉满了奔走的身影
或者寒冷或者炙热
你的孩子在弹钢琴或者上补习班
衣服没有污点
柔软的麦子没有香味,脸上抹不出红光
铁或者水泥比麦子更香
嵌在眼里的白发或多或少
虫子在身体里撕咬灵魂
爱上白天和夜晚的疼痛
婴儿在怀抱里哭
心架在行李上,没有响声
抱着年轮在白发里生锈
石头碰烂牙齿,很多个
手向你微笑,多多少少
第四篇:三月风筝飞满天(推荐)
三月风筝飞满天
记得小时候唱过一首歌:“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不知道歌里的三月是农历还是公历,我宁愿相信那是农历三月,因为北地春迟,清明已到,春花才试着开放。可是在北方三月瓦蓝的天空下,风筝开的比花儿灿烂。在微带寒意的东风里,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风筝在苍穹来回飞舞,熠熠生辉。
是的,熠熠生辉。用这个词来形容风筝,我想不出来。可是我看到满天风筝,脑海里马上就出现这个词来。这是卡德勒·胡塞尼,那位美籍阿富汗人,那位成为近年来国际文坛最大黑马的作家在他的《追风筝的人》里对飘飞在冬天的阿富汗天空里的风筝的描摹。想到这个词,我又看见了作家笔下1970年代喀布尔市的风筝大赛。在积雪覆盖的街上,两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一个放线,一个操控,他们仰起被寒风刺红的小脸,漆黑的眼珠紧盯着半空里最后一个对手,瞅准机会使出他们的必杀技——猛升急降,将那只蓝风筝斩下高空。我看见他们胜利的狂欢,我看到他们用被粘了玻璃粉的风筝线割的鲜血直流的双手紧紧拥抱着对方,我看见哈桑从拥抱中挣脱,撒腿就跑,在街道的拐角处停下,转身,露出哈桑式的微笑,双手放在嘴边,对他的少爷阿米尔大声喊:“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消失在街角,去追逐那只象征阿米尔最终胜利的风筝„„
“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还不知道结局,这句话就让我莫名心酸。我就知道,哈桑,肯定就是那个无怨无悔付出的人。当他在泥泞的小巷里准确地找到他的战利品的时候,他也找到了灾难。那个恶魔一样的普什图的坏孩子阿赛夫,那个视哈桑这样的哈扎拉人为草芥的疯狂的希特勒的崇拜者拦住了他的去路。如果仅仅是让这个恶魔用他那不锈钢拳套打他个鼻青脸肿,甚至打断胳膊打断腿腿打断肋骨打伤身上任何地方,那哈桑都是幸运儿。可是为了保住他亲爱的少爷阿米尔的战利品——阿米尔用来赢得父爱的筹码——风筝,哈桑,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子,遭受了世上最惨绝的亵渎。阿米尔躲在小巷的拐角,看见哈桑被阿赛夫的帮凶摁倒在地,看见阿赛夫跪在哈桑的身后,看见阿赛夫解下自己的皮带,脱下牛仔裤,脱下内裤„„阿米尔也看见哈桑的脸庞,那逆来顺受的神色,如同一只待宰的羔羊„„阿米尔停止观看,转身离开那条小巷,身后传来阿赛夫仓促而有节奏的呻吟„„我想作家这么残忍的非要阿米尔在怯懦和负疚的拉锯中亲眼目睹这惨绝的一幕,是他在阿米尔身上还给予了希望。可人性的自私背叛根源已久,一旦掉进罪业深渊,就会越陷越深。当备受摧残的哈桑为他的少爷拿回风筝,阿米尔没有选择忏悔,反而用更卑劣的手段逼走了哈桑父子„„
可对阿米尔而言,逼走哈桑看不见哈桑并不会把过去的记忆全部抹掉,相反,这只是痛苦折磨的开始。原来,有良心、有美德的人是会痛苦的,阿米尔深藏的良心与美德成了切割他心灵的一把钝刀,在拼命的遗忘中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丑恶的灵魂,这才是作家真正的希望吧。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家很残忍地让阿米尔选择背叛为他千千万万遍的哈桑,理由只是为了赢得父亲的爱,可当二十年多年后阿米尔重返故国才知道哈桑其实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哈桑不知道,唯其一生,他只是阿米尔忠诚的朋友和奴仆,他原谅阿米尔对他的背叛,或者把这看得理所应当。在战火中,哈桑卑微而忐忑的活着,可是他的心灵宁静而快乐。哈桑死了,所幸留下一个和他如出一辙的儿子,才给了阿米尔救赎的机会。救赎的路尽管艰难,但内心是坚定而坦然的,所以当阿米尔九死一生救回哈桑的儿子,那满身的伤痛反而成了治愈他被负罪感撕裂的千疮百孔的心灵的良药。
小说是在阿富汗最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展开故事的。种族分裂与歧视,外敌入侵,恐怖**,塔利班,本拉登,处处屠杀,遍地鲜血,1970年代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阿富汗几乎处于不息的炮火硝烟之中,成了世界眼里一片不幸连绵、麻烦不断、灾难深重的土地,人与人之间微妙脆弱的情感在这样的环境里就如同寒风中飘飞的风筝,把你弄得伤痕累累然后断线而去。这样的阿富汗需要追风筝的人。作家让追风筝的人在寒风中追去,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哈桑,在救赎的路上艰难跋涉的阿米尔,和那些在炼狱一般的家园里守护内心坚持的人才是真正的阿富汗人民,这是作家想要告诉我们的,不管受伤的脚步能不能追上变心的翅膀,他总是义无反顾地狂奔而去……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我看着空中飞舞的风筝,它们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它们悠然而自在,拴着它们的线被孩子们牢牢地拽在手里,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风筝会在哪一刻断线而去,他们也没有紧张激烈的角逐。他们会在觉得索然无味的时候各自回家。他们会慢慢长大,也许他们会对一个人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会转身为了他(她)在风雨中奔跑。而此时,我只愿孩子们的风筝在这片祥和的蓝天下越飞越高……
第五篇:又见雪花爱情诗歌
今夜,又见雪花
又有谁
与我煮酒
与君同醉?
凝:
窗外的雪花
似翩跹的羽纱
又似洁白的飞蝶
尽兴的在朦胧的月光里交舞
檐下的雀鸟
为何无声
噢
隐隐的又听到了南山巉壁上
雪狼的长嚎!
洋洋洒洒的雪花
随着哓哓的风
终以
挤进了门缝
湿了我的纸笺
模糊着我的清眸
握着笔的手
在发抖
墨笺中
闪着你的影
北方的梅树下,红围巾飘逸
捧着片片的雪花
邂逅,邂逅!
犹记得
那一年,那一个黄昏!
划着雪橇
红树林
迷路
雪野
一盏闪烁的灯
滋滋滋的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