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即事》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1:0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村即事》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村即事》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江村即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2、能借助注释、相关资料等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学习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诗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诗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读《江村即事》理解诗意

自读全诗,整体感知。

读《江村即事》有什么感觉?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诗,提出疑问。

三、细读《江村即事》理解诗意

1、《江村即事》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司空曙(720~790),字文明,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唐人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又是同为大历十才子的卢纶的表兄。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起,避乱南方。代宗、德宗时,曾任洛阳主簿、左拾遗、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职。诗多赠别、羁旅之作,善于表现异乡流落之感和穷愁失意之情,诗风朴实,意蕴深长。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即事:以当前的事物为题材所做的诗。

堪:可以,能够。

纵然:即事。

3、理解全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钓罢归来”,是特定情境,本身就流溢着闲适的趣味,“江村月落”,是环境背景,由此又营造出幽寂的氛围。在此闲适幽寂的情境中,“正堪眠”是理所当然的了,但“不系船”却似乎有违常理。然而,在诗人笔下,在这首诗中,恰恰正是这似乎有违常理的“不系船”成为艺术构思的独特之处,并以此贯穿全诗。既然“不系船”,则“正堪眠”当然就睡在船中了,以下即由此展开推想。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呢?“纵然”荡开一笔,“只在”将笔收回,由此将推想的情景逼真地展现出来,即使因为“不系船”,使船被夜风吹走,那也没关系,最多只会飘到那芦花掩映的浅水之间。通过如此推想,则不仅使闲适的心情更为轻松,而且间接地描绘出江村幽静曲折的水景。正因这样的幽静的水景,才造成诗人如此闲适的心境。因此,诗的表面虽属抒情,但深层却实为写景,情景互为因果,互相交融,蕴蓄着浓浓的诗味。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

这首小诗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四、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诗意。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题为江村即事,描写的却是诗人幽雅闲适的情趣,通过情趣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江村景色的优美。

课后反思:

第二篇:《江村小景》教学设计

《江村小景》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阅读课文,能简要概述故事情节。

2、能概括出文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3、能说出课文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意义。◆过程与方法

1、对本课的教学,教者可根据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到剧中的冲突,认识社会形态对人心灵产生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活动时间 1课时 课前学习

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田汉及其主要作品。活动过程 导入•感知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导入】大家一定还记得曹植在《七步诗》中发出的痛心感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田汉在《江村小景》中所讲述的故事正是“同根生”的兄弟手足相残、同归于尽的故事。这一曲悲剧,催人泪下,发人深省,会让你沉思,会让你震憾,会让你看到旧中国兵祸战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深重灾难。听讲。【资料平台】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寻的资料,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田汉以及他的作品。一人介绍,其他同学补充。【布置任务】仔细阅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的情节。阅读,思考。4 组织交流、评价。叙述故事情节,评价。精读•探究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问题情境】剧中发生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桩惨案,作者为什么以《江村小景》为题? 讨论,交流。组织交流、评价。

【明确】“江村小景”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贴近生活,具有感染力。各抒己见。【问题情境】剧本中写的一家人,尽管生活在那样的年代,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说说他们各自的追求是什么,剧本表现他们的追求有什么作用。思考,讨论。4 组织交流、评价。【明确】这是那时代中国老百姓最朴实的理想:不求发财,不求宝贵,只求生活能有所保障。可是,即使是这样毫不过分的理想,最终也破灭了。这也是因为军阀混战所造成的,从一个侧面突出了主题。各抒己见。品读•领悟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问题情境】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台词来概括出剧中四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阅读,思考。2 组织交流、评价。各抒己见。【问题情境】这个剧本的台词有什么特点? 思考,写作。4 组织交流、评价。

【明确】虽精练却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交流,评价。赏读•延展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兄弟相残,是本剧的高潮,也是矛盾激化的焦点。仔细品读兄弟的对话,谈谈你的感受与理解。阅读欣赏、各持己见 在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年代,有很多人因战争而灵魂被扭曲,他们便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在现代社会里,不也有一些灵魂被扭曲的人吗?那么他们又是被什么扭曲了灵魂呢?举例说说。各抒己见。【示例】 ①有些人被邪教所惑,走火入魔。他们的只相信教徒所宣扬的那些所谓超脱世俗的悖论,寻求一种虚无的寄托,使自己陷入一种不能自省、不能自拔的境地,以致做出失去正常人性的事情。②有些高官,钱欲和权欲极度膨胀,利用职权,不择手段,贪图私利。他们几乎忘记了原则,忘记了自我,无止境地追求财富,贪污受贿,以致走上犯罪之路,落入法网,甚至走向刑场。③那些病体奄奄、昏昏沉沉的吸毒鬼,他们的灵魂被那莫名其妙的富有魔力的药粉勾去了。他们已成为了药粉怕奴隶,没有它,就痛不欲生;有了它,则自觉地接受摧残。他们的灵魂不仅扭曲,而且将自我毁灭。④我们现代的中学生,好逸恶劳,贪慕虚荣,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校不能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要求,努力学习,沉溺于吃喝玩乐中不能自拔,步入社会后就逐步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危害社会的同时又被毒品危害的吸毒人员,他们都曾拥有自己的理想,他们也同样渴望在辽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是毒品折断了他们会飞的翅膀。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情与态度而对这样的人呢?请对戒毒所里的“病员”说上几句真心话,用你的真情唤醒他们扭曲的灵魂。各抒己见。【示例】 ①你的生命里有过色彩,有过和谐的乐音,也有过奋斗的号角声……如此美好的人生,你就舍得放弃吗?回头看看,生活的欢乐没有忘记你,只要你勇敢地接受它,它们就属于你。②当你痛苦无助的时候,就恨吧,恨那残害你身心的“恶魔”,因为只有恨,你才能忍心拒绝它。只要勇敢地战胜它,你便找回了自己美好的灵魂。③也许你害怕看到旁人的眼光,因为别人的眼中放射出生命的光芒,你觉得太刺眼。其实,你若能重新面对生活,你的眼中将会闪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因为你更懂得珍惜生命。板书设计 江村小景

母亲:善良本分,对生活没有奢求,对社会感到绝望。女儿:对生活充满憧憬。有理想。

长子:爱母亲,留恋温馨的家庭生活但满身兵痞气和流氓习气,品行恶劣,是非不明。次子:比哥哥善良,关心妹妹,孝敬母亲。

【长子与次子的相同点】都是内战的牺牲品,灵魂扭曲,把前途寄托在所投靠的军阀身上,站在自己投靠的主子的立场判断是非,他们是一种互补关系。

第三篇:《江村小景》教学设计

《江村小景》教学设计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教学目标:1.了解剧本所展示的主题,以及表现剧本主题的形式。2.学习欣赏剧本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3.学会欣赏剧本的结构。

教学难点:精练通俗的语言理解。教学重点:关于剧本的主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作者简介。

二.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三.概述故事情节:

本文是作者根据激烈的内战中一件真实的故事写成的。是以反对内战、控诉战争为主题的作品。

龙潭江边某农家妇有二子一女,长子出外从军,多年不归,次子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一天长子意外回家,母亲担心他被捕,急忙出去为他借便衣。恰巧这时他妹妹买东西回来,哥哥不知道这是自己妹妹,便调戏她。妹妹大声呼救,弟弟回来刚好看到这一情景,十分愤怒。弟兄俩发生冲突,格斗中用手枪互击,母亲借衣服回来,兄弟俩都已死去。

四.理清结构:

全剧结构划分:第一部分(开头到“女提篮下,老母依旧在做活”)写母女对白,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必要的铺垫和交代,同时也表现那个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这一部分是情节的开端,通过母女对白为后面的情节展开做必要的交代和铺垫。先由女儿要进城读书引出二哥这个人物,然后再由母亲对女儿命运的慨叹引出大哥这个人物,几声枪响很自然地交代了孙传芳要过江来打仗的背景,女儿“大哥要是回来了,不知道认不认得家里”的联想,表达了妹妹对哥哥的思念,也是后文情节的暗示。这一部分内容可以说无一处闲笔,人物的每一句台词都和下文的情节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必不可少的交代和铺垫。

人物性格简析:

在这一部分表现了几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女儿的性格最为鲜明,显然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的女孩子。在母亲的劝导下,她要读书的决心还是毫不动摇,表现出了对新生活的执着追求。母亲的形象则代表了当时更为普通的广大群众。她的最大理想是让儿子“积攒几个钱,将来娶一房亲,也好接续香烟后代,”是自己死了能有儿子给自己送终。这样的理想,是最基本的理想也是当时的老百姓只能有的理想。可那样的时代,使他这样的理想最后也彻底破灭了。而俩儿子的性格在这一部分都是暗写的。但从母女对白中可以看出俩儿子的性格不同。二儿子比较本分老实,顾惜家庭,关爱妹妹,这样老实的青年投身行伍更多地不是理想的追求所致而是生活的窘迫所逼。老大则是另一类人,他天性不够安分,向往外面的世界,可是在生活中胡乱冲撞的他没有能够找到自己希望的东西而是被不幸的经历扭曲了自己的灵魂,这有他自身的原因,更多的则是社会的原因和责任。,当然这一部分对他只是一个交代和暗示,更多的则是在下一层次中加以表现,但这一部分极为简略的交代已经为后面的情节的表现打下了基础。这一部分是以喜写悲,愈见其悲。

第二部分(“已而闻叩门声”到“匆匆下”写长子回家,母子相逢,长子叙述在外的经历。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母子对话交代长子的经历,同时表现长子的性格。在这个家庭中,长子的命运最为不幸,他一无所有,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经历扭曲了他的灵魂,使他不分好坏,没有是非,而且养成了一身的土匪习气和兵痞气,他的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的性格,酿造了兄弟残杀的悲剧,也是社会混乱的一个缩影。而他的性格又注定了他的悲剧。即使不死在弟弟的枪口,也很快会莫名其妙地死在不知什么地方的战场上。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是强烈的,不单单是说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而且表现了战争对人的灵魂的扭曲,这才是最可怕的。

第三部分(长子、、、、到最后)写兄弟互相残杀。

这一部分是情节的高潮。先写长子对妹妹的调戏,然后写兄弟之间的冲突,最后写母亲的哭诉。值得注意的是兄弟之间的对骂“孙传房的狗”“蒋介石的狗”可见双方的矛盾已经不再是因为欺侮妹妹而是将矛盾转移到各自参与的战争集团之间的矛盾。在这一场戏里,长子的性格得到更为鲜明的表现,他称呼妹妹为“花姑娘”,这些语言一方面表现了长子的流氓习气,一方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矛盾的激化。可以说,如果不是长子的流氓语言就不会有兄弟互相残杀的悲剧。母亲的哭诉,则揭示了剧本的主题:老百姓的最基本的希望都无法满足,这样的年代,老百姓是没有什么活路的。在结构上这个层次又呼应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手法,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刚巧在女儿出去时,长子回家,刚巧在母亲出去借便服时女儿回来,刚巧在长子对妹妹非礼时次子回来,而又刚巧在次子对长子开枪的瞬间母亲才赶到家,这样的安排,如果有一个错位,悲剧就不可能发生。

五.小结: 这幕独幕剧通过一个家庭中兄弟互相残杀的故事,抨击了兵祸战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得灾难,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剧本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题。

一.写作特点:

1.对主题的理解:揭露兵祸战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灾难,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行。剧本从三方面表现这一主题:一是弟兄之间的枪杀的清节,二是弟兄俩,尤其是长子的人性扭曲,三是母女俩生活理想的破灭。

2.结构的欣赏:结构紧凑,情节集中,矛盾主线清楚,冲突激烈。故事集中在半天时间内,对白交代情节,兄弟冲突为主线,成功运用巧合、误会等戏剧艺术技巧。

3.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二.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一,人物性格分析:

母亲:善良本分,对生活没有奢求,对社会感到绝望。女儿:对生活充满憧憬;有理想。

长子:爱母亲,留恋温馨的家庭生活,但满身兵痞气和流氓习气,品行恶劣,是非不明。次子:比哥哥善良,关心妹妹,孝敬母亲。长子与次子的相同点:都是内战的牺牲品,灵魂扭曲,把前途寄托在所投靠的军阀身上,站在自己投靠的主子的立场判断是非,他们是一种互补关系。

二.中心意思:这幕独幕剧通过一个家庭中兄弟互相残杀的故事,抨击了兵祸战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灾难,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第四篇: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江村即事》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2、能借助注释、相关资料等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学习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诗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诗的知识。

一、导入:

二、自读《江村即事》理解诗意

自读全诗,整体感知。读《江村即事》有什么感觉?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自读诗,提出疑问。

三、细读《江村即事》理解诗意

1、《江村即事》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司空曙(720~790),字文明,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唐人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又是同为大历十才子的卢纶的表兄。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起,避乱南方。代宗、德宗时,曾任洛阳主簿、左拾遗、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职。诗多赠别、羁旅之作,善于表现异乡流落之感和穷愁失意之情,诗风朴实,意蕴深长。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即事:以当前的事物为题材所做的诗。

堪:可以,能够。

纵然:即事。

3、理解全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钓罢归来”,是特定情境,本身就流溢着闲适的趣味,“江村月落”,是环境背景,由此又营造出幽寂的氛围。在此闲适幽寂的情境中,“正堪眠”是理所当然的了,但“不系船”却似乎有违常理。然而,在诗人笔下,在这首诗中,恰恰正是这似乎有违常理的“不系船”成为艺术构思的独特之处,并以此贯穿全诗。既然“不系船”,则“正堪眠”当然就睡在船中了,以下即由此展开推想。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呢?“纵然”荡开一笔,“只在”将笔收回,由此将推想的情景逼真地展现出来,即使因为“不系船”,使船被夜风吹走,那也没关系,最多只会飘到那芦花掩映的浅水之间。通过如此推想,则不仅使闲适的心情更为轻松,而且间接地描绘出江村幽静曲折的水景。正因这样的幽静的水景,才造成诗人如此闲适的心境。因此,诗的表面虽属抒情,但深层却实为写景,情景互为因果,互相交融,蕴蓄着浓浓的诗味。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

这首小诗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四、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诗意。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题为江村即事,描写的却是诗人幽雅闲适的情趣,通过情趣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江村景色的优美。

板书设计:

不系船正堪眠悠闲地生活 江村即事

纵然只在宁静优美的景色 教学反思:

第五篇:满江红山居即事赏析

《满江红·山居即事》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本词题目为“山居即事”,词的内容扣紧题目来写,描写老词人初夏季节的山居生活清闲情景,表现老词人满足于这风景优美、人情淳朴的山村生活环境的安适情怀。下面我们来看看满江红山居即事赏析,欢迎阅读。

满江红·山居即事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译文】

几只轻盈的鸥鸟飞来,把满湖碧绿澄澈的湖水都扰动了。还有不知哪里来的一双紫鸳鸯,也故意加进来逐水嬉戏,争闹不休。我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关味。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供我观赏,它不停地倾泻着,日日足有五千斛。春天,雨水丰足,新播下的谷种长出了碧绿的秧苗;进入农闲的时节,小黄牛懒散地打着瞌睡。地里的麦子熟了,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蚕房里。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经可以满足了;如粟坏带不满足那什么时候井满足够。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说是枇杷已经熟了。

【赏析】

本词题目为“山居即事”,词的内容扣紧题目来写,描写老词人初夏季节的山居生活清闲情景,表现老词人满足于这风景优美、人情淳朴的山村生活环境的安适情怀。

上片主要描写初夏季节优美的自然风景,突出自己山居生活环境的清幽绝尘和自我情怀的自然惬意。起二韵笔中带趣,曲折起伏地写出水鸟飞来瓢泉碧水潭中的风景,动中含静。写轻鸥飞来,群集水面,划破瓢泉如镜子似的碧水的优美景象。一语“点破”,把瓢泉先前的平静如镜与现在的涟漪乍起就都表现出来了。这是破静入动的第一层意思。

其次,轻鸥的到来,不仅会有动作,而且会有声音,轻鸥的鸣叫词面虽然未写,但是,它们的声音自然被暗融于画面中。这是瓢泉景象由静入动的第二层意思。所以,第一韵就已生意毕出。接韵更“锦上添花”,写不常见的一双紫鸳鸯飞来与轻鸥争浴的景象。“更何处”一语,体现出词人看见紫鸳鸯比看见常见的轻鸥更为欣喜的感情。“故来”一词,也是语中含情,仿佛这多情的紫鸳鸯,有意赶热闹、有意要令词人开心。

起头才两韵,就已经把水鸟毕集的景象写得极为热闹。第三韵不再以景显情,而是直接转回自身,写自身自然惬意的心境。本来,读《离骚》的行为本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人内心如同《离骚》作者一样的感情郁结,是胸中块垒转借《离骚》发,但是此处因为借用了一个“读《骚》痛饮为名士”的典故,再加上整体语境又是那样安适,主旨又是谈论满足的境界者,所以这里的“读《骚》痛饮”只是使人产生他严然名士、自具风流的联想。至于“看竹”一句,则是在苏轼的原诗上再翻进一层,不仅表现他比苏轼更趋于达观、对“看竹”与“吃肉”二事不强作雅俗分别的混沌境界,而且也表现出他目前生活安稳清闲、有“竹”有“肉”。“何妨”一词,最具韵味。

上片末韵,复归到优美的自然景象的描写,描写山上飞泉流珠泻玉的清美景象,使瓢泉的景色突破“一泓澄绿”的格局而具有更开阔、纵深的空间效果。同时,飞泉日日献明珠的措辞,反映出了词人满足于如此清美景象、不以清贫为耻的精神境界。

下片主要表现山居生活环境的宁静悠闲、饱满自足和人情的淳朴亲厚。过片接“有飞泉”一韵而来,写酣畅的春雨过后,田间陇上生意自然的景象。春水注满了田间,得到水分充分滋养的秧苗,生意充沛;忙完了农耕后的黄牛安适地度过它闲暇的白日。

总之,一切处在自在的状态中。接韵以一“看”字领起,词人充满喜悦地向读者指点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田陇上快成熟的麦子,恍若连天的黄云;蚕房里已吐出的蚕丝,正似朵朵白雪。至此,五月乡野的生机,被绿色的秧苗、黄色的麦穗、白色的新丝勾勒出一幅简朴而大方的图画。难怪词人在描写了乡野的自然美景和田园美景之后,要发出满足的叹息。

“若要”一韵,情中含理又带有以理遣情的痕迹,滋味最是蕴藉隽永。它写出了词人对此田园风景的满足感,也传递了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微憾感,而终归于以理遣情的平静旷达。结韵更突出地显示出乡野生活的人情美:野老热情相邀,扶他到枇杷园中尝新的画面,显示出一种亲切淳朴的乡野的友情,借这一镜头,词人传达出自己与晚年陶渊明一样融化于简单淳朴的田园生活的情意。

本词的抒情风格,体现出轻扬闲适、理趣盎然的特点,语言朴素而大方,韵昧恬淡而隽永。

下载《江村即事》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村即事》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凡》教学设计

    《江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词,学写“凡、烧”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高自救意识,学习江凡慌乱中冷静、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

    江雪 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时刻谨记课堂上是学生在学,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促使每个学生在多重对话中自行建构文本意义,促使学生对课文获得自我感悟和......

    《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

    《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初步......

    《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江雪》,感受诗词的意境和韵律,激发学生古诗咏唱的兴趣。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歌曲旋律的感受,了解歌曲所表达的......

    江凡教学设计

    《江凡》 一、 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王二小;坚强镇定、乐观向上的小姑娘。那么这节课我们又将认识哪位小英雄呢?现在让我们赶快......

    《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3.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抓住“绝、灭、孤舟、独钓、寒”等词语,通过在诵读中想象古诗中描绘的画面,了解......